第1卷 第十五章 李铁山与数学老师的较量
几个善良的老师具有铁山称作的兔性,本是不屑欺负,而且既是立在讲台上,被人称作老师,在道义上也不能欺负,所以他一向含笑以待,表示恭敬,也表示疏远。渐渐地,铁山发现老师还有狼性,他们拿了考试的棍子一下一下结实地砸在学生身上,多少孩子疼得受不住,含恨落泪。更叫人不能接受的是还装出羊性,一幅任学生虐待也要献生的悲剧模样,仿佛一个殉道者。
随便怎样瞧,也难以瞧出教育的神圣。李铁山认定,所有教师的全部智慧相加也远不及金庸的一页小说里蕴藏的智慧。从老师那里,不论你怎样寻找,也难以找出真正有用的人生智慧。不仅如此,所有老师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意志:一定要把学生弄成奴才和蠢材,否则决不罢休。这发现让铁山由衷地自豪,为什么要把两千年前人类发现的一点可怜的知识当作神圣呢?
铁山努力地寻找老师身上神圣的东西,因为那幅道貌岸然的样子似乎表明自己就是神圣。教育事业的神圣在哪里?就在老师讲题时沉醉的表情中;就在老师得意地告诉学生,这道题就是某年某地的中考题时,老气横秋的语调中;就在学生不听讲时,老师远见灼识的批评中;就在老师翻江作浪掀起的题海中;就在老师未老先衰的面孔中,就在老师面对清贫表现的清高中……
数学老师因为教数学成为强者,但发音颤动得厉害,胆怯的天性暴露无遗。只要一听声音,就不由得让人小瞧;但只要一听他讲课,就令人肃然。怯懦的声音充满逻辑的力量,洋溢着学科的自豪感,连沉醉的语调也像在向学生表达崇高的幸福观。他对数学充满天真的热爱,觉得天地间再没有比数学更神圣的东西。单是从考学的功能看,数学就既能叫你考上一流大学,同样也能使你考不上学。每次揭示数学的真理时,他就质问:“你知道吗?”权威的口吻似乎在说,你得听我的,否则倒霉。
没有数学,老师靠什么立足于天下呀!可有了数学,也用不着摆出那样的嘴脸。在李铁山看来,再也没有比这种人更可恶的了,那就是借助外力使自我强大的孱头。他认为,一个懦弱者一旦有恃无恐时,就显得飞扬跋扈,仿佛要为懦弱复仇。所以,李铁山看老师很不顺眼,但微笑地注视着老师,充满幽默的表情,似乎津津有味地听着讲课。
他的微笑不引起老师的注意是不可能的。老师开始以为他的微笑是专注愉快的意思,是对他的赞赏,不由得窃喜。但慢慢发现这笑像长在面孔上,就觉得像是傻笑,以为这是个傻子。不知为什么,正讲得起劲,老师突然觉得这微笑有什么不妙,一种不快在心里悄然弥漫,迅速扩大成苦恼。一边讲,一边苦苦地寻找笑的含义。
微笑从李铁山的嘴唇漾出,越来越鲜明。老师越看越觉得这微笑有不良之意,而且含笑的眼睛不像是注意听讲,倒似乎忤逆地直视自己——他显然没有听讲。这不仅是不敬,简直是侮辱。他再也讲不下去,不得不拔除这毒瘤。
他停下讲课,教室里有种不安的寂静。成绩好的同学困惑地望着老师。“李铁山,请站起来!”老师平静地说,抖动的喉音分明压抑着怒火,但也像是胆怯。
李铁山应声而起,像举手回答问题似的愉快,微笑不变,但老师觉得微笑更显得兴味盎然,眼睛里闪着怪异的光,仿佛正中了他的什么下怀。
“你笑什么——?”老师质问,声音陡然提高,喉像要挣断的弦,尾音变得喑哑。教室突然肃静,学生噤若寒蝉。老师的脸有些发白,很难看。
“不笑什么。”铁山回道,微笑不变,从容得几乎漫不经心。跟他打得火热的几个哥们儿赞许地笑出声来。
“不笑什么?……那就是傻笑,像庙里的罗汉!”老师狠狠地说,像掷出粉笔头一样坚硬。响起刺耳的笑声,寥落却放肆。老师恼恨地盯住发出笑声的学生,觉得这不是学生,而是魔鬼,笑脸显出狰狞,笑声显得荒诞。这哪里是教室?分明是妖魔统治的世界。哪里还有严肃和神圣?分明是场任魑魅魍魉摆布的梦魇。
铁山不语,微笑依旧,像钢制面具,比老师的话还要硬扎稳固。
“你怎么还在笑——?”老师恼怒地叱责,喉音摇曳得厉害,既显得无可奈何又有种要失去理智的果敢,仿佛要采取什么惊人的举措,一下杀住嚣张气焰。听话的优生很愤懑,一会儿看看瘦小的老师,一会儿瞧瞧壮实的李铁山,觉得世界真的很荒谬。
学生在这样的怒呵中本该噤若寒蝉,不料好几个声音却齐声大笑起来——分明是助势的,跟着又有不少附和的笑声——侮辱性的放肆的笑声,教室弥漫妖魅般快活的空气,仿佛为老师制造的题海报了仇,把神圣践踏于脚下。
“不准笑!”老师喝令,“这是课堂,不是茶馆!”声音完全变了,听来像要断裂,狂怒又怯懦,于是笑声嘎然而止。笑容滞留脸上,慢慢地消失,很像舍不得似的;有的装出郑重的模样,嘴脸分明是关不住笑意。
铁山微笑依旧,嘴角明显地有了笑痕,仿佛笑得灿烂了。轻轻地又是清楚地说:
“这下真的可笑了。”
对于老师和学生,这无疑都是落地炸雷,教室里有一会儿很寂静——像是有些不祥的寂静。就是这句话,师生间长期维系的某种东西崩断。这种东西很古老,很结实,师生共同维护着它,可是,李铁山却毫不费力地挣断它。不只是老师,就是学生都感觉梦魇般的荒诞。就是这句话塑造铁山的英雄气概,轻轻地摧毁老师那点可怜的斯文。就是这句话,把学生解放出来,仿佛放出笼子的魔怪。
大家都愣住了,但老师很快从呆滞中醒来。
“滚出去——……!”老师怒不可遏,窗玻璃也似乎给震响,仿佛是向铁山刺来的狠狠的一剑。叫喊由高亢到嘶哑,在叫“去”时,声音喑哑,充满无可奈何的悲壮,哪里顾得为师的体面?老师仿佛在叫喊中倒下,就像烈士在高喊“革命万岁”中倒下。大张的嘴与缩皱得更小的脸形成令人惊骇的对比,以至学生都盯住老师,呆滞了。
在同学听来,这失败而狂怒的喊叫使老师威严扫地,铁山却是胜利的大英雄。瞧着老师暴突的怒眼,颤抖的挥臂,得到类似报复的快感。大家很惊讶,发现居然都恨老师,但似乎并不明白为什么恨,只希望老师倒霉。
在老师看来,这是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荒唐得充满鬼蜮,学生岂止是天底下最没有良心的人,简直是妖魔。
铁山抱起前臂,握住拳头,是体育课上规范的跑步——几乎是愉快地跑出去。微笑依旧……
教室哗然,有的笑得直不起腰,难受的把身子折叠起来,仿佛是有生以来最快活的时刻;有的叫得很夸张,伸长的脖子像给人使劲向上提,充满不怀好意的快意……老师给糟蹋得不成样子,越想越委屈,而世界越荒诞,难道敬业者就是如此下场?泪堵得他再也无法上课,终于颓败地逃出教室,脚步踉跄。真是一场噩梦……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随便怎样瞧,也难以瞧出教育的神圣。李铁山认定,所有教师的全部智慧相加也远不及金庸的一页小说里蕴藏的智慧。从老师那里,不论你怎样寻找,也难以找出真正有用的人生智慧。不仅如此,所有老师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意志:一定要把学生弄成奴才和蠢材,否则决不罢休。这发现让铁山由衷地自豪,为什么要把两千年前人类发现的一点可怜的知识当作神圣呢?
铁山努力地寻找老师身上神圣的东西,因为那幅道貌岸然的样子似乎表明自己就是神圣。教育事业的神圣在哪里?就在老师讲题时沉醉的表情中;就在老师得意地告诉学生,这道题就是某年某地的中考题时,老气横秋的语调中;就在学生不听讲时,老师远见灼识的批评中;就在老师翻江作浪掀起的题海中;就在老师未老先衰的面孔中,就在老师面对清贫表现的清高中……
数学老师因为教数学成为强者,但发音颤动得厉害,胆怯的天性暴露无遗。只要一听声音,就不由得让人小瞧;但只要一听他讲课,就令人肃然。怯懦的声音充满逻辑的力量,洋溢着学科的自豪感,连沉醉的语调也像在向学生表达崇高的幸福观。他对数学充满天真的热爱,觉得天地间再没有比数学更神圣的东西。单是从考学的功能看,数学就既能叫你考上一流大学,同样也能使你考不上学。每次揭示数学的真理时,他就质问:“你知道吗?”权威的口吻似乎在说,你得听我的,否则倒霉。
没有数学,老师靠什么立足于天下呀!可有了数学,也用不着摆出那样的嘴脸。在李铁山看来,再也没有比这种人更可恶的了,那就是借助外力使自我强大的孱头。他认为,一个懦弱者一旦有恃无恐时,就显得飞扬跋扈,仿佛要为懦弱复仇。所以,李铁山看老师很不顺眼,但微笑地注视着老师,充满幽默的表情,似乎津津有味地听着讲课。
他的微笑不引起老师的注意是不可能的。老师开始以为他的微笑是专注愉快的意思,是对他的赞赏,不由得窃喜。但慢慢发现这笑像长在面孔上,就觉得像是傻笑,以为这是个傻子。不知为什么,正讲得起劲,老师突然觉得这微笑有什么不妙,一种不快在心里悄然弥漫,迅速扩大成苦恼。一边讲,一边苦苦地寻找笑的含义。
微笑从李铁山的嘴唇漾出,越来越鲜明。老师越看越觉得这微笑有不良之意,而且含笑的眼睛不像是注意听讲,倒似乎忤逆地直视自己——他显然没有听讲。这不仅是不敬,简直是侮辱。他再也讲不下去,不得不拔除这毒瘤。
他停下讲课,教室里有种不安的寂静。成绩好的同学困惑地望着老师。“李铁山,请站起来!”老师平静地说,抖动的喉音分明压抑着怒火,但也像是胆怯。
李铁山应声而起,像举手回答问题似的愉快,微笑不变,但老师觉得微笑更显得兴味盎然,眼睛里闪着怪异的光,仿佛正中了他的什么下怀。
“你笑什么——?”老师质问,声音陡然提高,喉像要挣断的弦,尾音变得喑哑。教室突然肃静,学生噤若寒蝉。老师的脸有些发白,很难看。
“不笑什么。”铁山回道,微笑不变,从容得几乎漫不经心。跟他打得火热的几个哥们儿赞许地笑出声来。
“不笑什么?……那就是傻笑,像庙里的罗汉!”老师狠狠地说,像掷出粉笔头一样坚硬。响起刺耳的笑声,寥落却放肆。老师恼恨地盯住发出笑声的学生,觉得这不是学生,而是魔鬼,笑脸显出狰狞,笑声显得荒诞。这哪里是教室?分明是妖魔统治的世界。哪里还有严肃和神圣?分明是场任魑魅魍魉摆布的梦魇。
铁山不语,微笑依旧,像钢制面具,比老师的话还要硬扎稳固。
“你怎么还在笑——?”老师恼怒地叱责,喉音摇曳得厉害,既显得无可奈何又有种要失去理智的果敢,仿佛要采取什么惊人的举措,一下杀住嚣张气焰。听话的优生很愤懑,一会儿看看瘦小的老师,一会儿瞧瞧壮实的李铁山,觉得世界真的很荒谬。
学生在这样的怒呵中本该噤若寒蝉,不料好几个声音却齐声大笑起来——分明是助势的,跟着又有不少附和的笑声——侮辱性的放肆的笑声,教室弥漫妖魅般快活的空气,仿佛为老师制造的题海报了仇,把神圣践踏于脚下。
“不准笑!”老师喝令,“这是课堂,不是茶馆!”声音完全变了,听来像要断裂,狂怒又怯懦,于是笑声嘎然而止。笑容滞留脸上,慢慢地消失,很像舍不得似的;有的装出郑重的模样,嘴脸分明是关不住笑意。
铁山微笑依旧,嘴角明显地有了笑痕,仿佛笑得灿烂了。轻轻地又是清楚地说:
“这下真的可笑了。”
对于老师和学生,这无疑都是落地炸雷,教室里有一会儿很寂静——像是有些不祥的寂静。就是这句话,师生间长期维系的某种东西崩断。这种东西很古老,很结实,师生共同维护着它,可是,李铁山却毫不费力地挣断它。不只是老师,就是学生都感觉梦魇般的荒诞。就是这句话塑造铁山的英雄气概,轻轻地摧毁老师那点可怜的斯文。就是这句话,把学生解放出来,仿佛放出笼子的魔怪。
大家都愣住了,但老师很快从呆滞中醒来。
“滚出去——……!”老师怒不可遏,窗玻璃也似乎给震响,仿佛是向铁山刺来的狠狠的一剑。叫喊由高亢到嘶哑,在叫“去”时,声音喑哑,充满无可奈何的悲壮,哪里顾得为师的体面?老师仿佛在叫喊中倒下,就像烈士在高喊“革命万岁”中倒下。大张的嘴与缩皱得更小的脸形成令人惊骇的对比,以至学生都盯住老师,呆滞了。
在同学听来,这失败而狂怒的喊叫使老师威严扫地,铁山却是胜利的大英雄。瞧着老师暴突的怒眼,颤抖的挥臂,得到类似报复的快感。大家很惊讶,发现居然都恨老师,但似乎并不明白为什么恨,只希望老师倒霉。
在老师看来,这是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荒唐得充满鬼蜮,学生岂止是天底下最没有良心的人,简直是妖魔。
铁山抱起前臂,握住拳头,是体育课上规范的跑步——几乎是愉快地跑出去。微笑依旧……
教室哗然,有的笑得直不起腰,难受的把身子折叠起来,仿佛是有生以来最快活的时刻;有的叫得很夸张,伸长的脖子像给人使劲向上提,充满不怀好意的快意……老师给糟蹋得不成样子,越想越委屈,而世界越荒诞,难道敬业者就是如此下场?泪堵得他再也无法上课,终于颓败地逃出教室,脚步踉跄。真是一场噩梦……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