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九章 热忱的心
电机制造厂是离三十九中最近的一个工厂,它的右侧有一条由石头和水泥筑成的两多高的拦河大坝,这条河平日里只有经过三十九中的鼻涕河和从深山中的几个矿中流出的还算清可见底的水,一尺多深,十余米宽,但可床却宽有百米,这是因为每到雨季,便有洪水从山中奔腾而出,如果遇上持久的暴雨,几路洪水在山口汇集起来,便如排山倒海,轰鸣如滚雷,充满整个河床。当年日本人在此建过一座混凝土公路大桥,在五十年代的末的一次洪水中被冲垮,如今仍在顺流的一百多米间零落着。但是这样一条危险的河道,在附近却只有一座铁路桥,公路桥则在下游的几公里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无论车还是人都从河床中经过。
五月来的第一场中雨从昨天晚上一直下到今天。早晨,人们发现河里陷着一辆汽车,由于雨不大,洪水的水势较缓。,
从此经过的一些车辆停下来,人们冒着雨聚在一起一边骂那司机冒险闯河,一边议论着拖救方法。后来,一辆日野车挂了钢丝绳向河中冲去,不多远便熄了火。岸上的车只好把它拖上来。又一辆下去也同样被拖了回来。
终于有人想了一个办法,几十个人手挽手排成方阵下水,把绳子送过去。于是,电机制造厂的高音喇叭里传出了动员令,很快涌出了一群青壮年,他们在岸上脱了衣服排好阵,携着两根工业用的粗麻绳的绳头下了水,由于杂乱无章,下水不久队伍便在水中不停地扭来扭去,只好返回来进行操练,冷得直打哆嗦。有人跑去拿来几瓶白酒,每人喝了几口,再次下了水,并有人专门吹哨,吹一声迈一步,就那么笨拙缓慢地挪到那辆车前,把绳系在车上,由于人多不易转弯,又不敢松开手向后转,只好又以那方阵一直走到对岸去,再从铁路桥上返回。
这边见绳已系好,便两辆车串起来,一点一点地往出拽那辆车,由于距离远,绳子太长,牵引车前面又无充足的直道,只好走出一段再退回来重新在牵引车上系绳再拉,如此反复几次,终于将那辆车拽了出来。车上的司机和三个装卸工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但那些人和车很快就消散了,那司机只好喊一声:“工人阶级万岁!”
但那司机并不知道,在这群下水的人中,有两个学生,一个是何健,另一个是姚文召,他们是在工人们脱衣服时混进去的,当时想进入的还有高一的一个,被几个工人拦了出去。
中午放学后,蒋巨光叫住了乔计生,在教室里坐下来。
“上次石倍华和李桂茵给咱们班丢了脸,这次姚文召和何健又给咱们争了气,咱们得利用这件事造造声势,”蒋巨光做了个抵消的手势,“学校那里我去活动,争取开个表扬会。”
乔计生呆想了片刻,“咱们自己表扬表扬算了,不搞那虚的。”
蒋巨光站起来,“怎么是虚的?他俩冒着危险抢救人和车,得到校方的表扬是应该的吧?对这种事情我们不大张旗鼓地宣扬,促动其他学生学习他们,我们是不是失职?对先进不表扬得象回事点儿,是不是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蒋巨光换了个地方坐下来,“你自己好好想想。”
乔计生有些发涩,“何健不喜欢这一套……”
“由不得他,我们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他。下午咱们开个临时班会,先让他俩谈谈干这种壮举的目的,是由什么支配的,根据他俩的发言,咱们再总结修改一下,在校会上让他们谈出来,也让其他同学谈谈想法,我再出个校级墙报。
班会上,姚文召虽然讲得吞吞吐吐,但他谈到了支配这种行为的意识之源,来自于从上到下的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并谈到了校团委和支部。
何健则说:“需要帮一把,人越多就越稳。”
“何健也是,多说几句又没什么不好。”杜云云插一句,“有的人想说几句冠冕堂皇的话还没资格。”
“什么意思?”蒋巨光问。
“你当时又不在场。”
响起一些人会意的笑。
林荣利的脸上泛出红色,他站起来,双手扶住桌子,“是的,我当时在场,本来是电机厂在动员工人,高一的那个让拦出来我看到了,所以我没想到自己应该争取下去,我当时也没注意到何健和姚文召下去了。”他抚了抚桌子,“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坐下了。
“那他俩怎么就想到下水了呢?意识不到位,关键的时刻就会显示出来。”
林荣利站起来,想了想又坐下。
“你为什么不下?你也在人群那里。”石倍华说。
杜云云转脸看石倍华,目光渐渐变得冷暗,“我记得我是个女同志。”
“女英雄多了。”
“你是说让我也脱了衣服下去?”
“你可以不脱。”
“工人们让我下?”
“工人们让学生下?……你把手电筒倒着拿,照照自己再说别人。”
杜云云冷笑,“我照照自己?”她引颈尖利地咳一声,淡淡地望着乔计生,“……我要是下去,也得喝几口酒,我怕让拉到台上去。”
响起笑声。
“你要是喝几口酒,得厚着脸皮去亲哪个工人,比我严重多了。”
蒋巨光说:“往哪扯?……让何健说,吴同已经同意给你们开个表扬会,号召大家向你们学习,在会上,你们要发言,既是发言……就得讲得深刻,有意义,讲得肤浅了,典范效果就不如讲得深刻了好……你看是不是?”
何健不再言语。
只好进行其他学生的发言。
第二天下午,学校开了表扬会,蒋巨光在上午给了何健一份自己写的发言稿,但何健下午连学校都没来。
***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五月来的第一场中雨从昨天晚上一直下到今天。早晨,人们发现河里陷着一辆汽车,由于雨不大,洪水的水势较缓。,
从此经过的一些车辆停下来,人们冒着雨聚在一起一边骂那司机冒险闯河,一边议论着拖救方法。后来,一辆日野车挂了钢丝绳向河中冲去,不多远便熄了火。岸上的车只好把它拖上来。又一辆下去也同样被拖了回来。
终于有人想了一个办法,几十个人手挽手排成方阵下水,把绳子送过去。于是,电机制造厂的高音喇叭里传出了动员令,很快涌出了一群青壮年,他们在岸上脱了衣服排好阵,携着两根工业用的粗麻绳的绳头下了水,由于杂乱无章,下水不久队伍便在水中不停地扭来扭去,只好返回来进行操练,冷得直打哆嗦。有人跑去拿来几瓶白酒,每人喝了几口,再次下了水,并有人专门吹哨,吹一声迈一步,就那么笨拙缓慢地挪到那辆车前,把绳系在车上,由于人多不易转弯,又不敢松开手向后转,只好又以那方阵一直走到对岸去,再从铁路桥上返回。
这边见绳已系好,便两辆车串起来,一点一点地往出拽那辆车,由于距离远,绳子太长,牵引车前面又无充足的直道,只好走出一段再退回来重新在牵引车上系绳再拉,如此反复几次,终于将那辆车拽了出来。车上的司机和三个装卸工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但那些人和车很快就消散了,那司机只好喊一声:“工人阶级万岁!”
但那司机并不知道,在这群下水的人中,有两个学生,一个是何健,另一个是姚文召,他们是在工人们脱衣服时混进去的,当时想进入的还有高一的一个,被几个工人拦了出去。
中午放学后,蒋巨光叫住了乔计生,在教室里坐下来。
“上次石倍华和李桂茵给咱们班丢了脸,这次姚文召和何健又给咱们争了气,咱们得利用这件事造造声势,”蒋巨光做了个抵消的手势,“学校那里我去活动,争取开个表扬会。”
乔计生呆想了片刻,“咱们自己表扬表扬算了,不搞那虚的。”
蒋巨光站起来,“怎么是虚的?他俩冒着危险抢救人和车,得到校方的表扬是应该的吧?对这种事情我们不大张旗鼓地宣扬,促动其他学生学习他们,我们是不是失职?对先进不表扬得象回事点儿,是不是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蒋巨光换了个地方坐下来,“你自己好好想想。”
乔计生有些发涩,“何健不喜欢这一套……”
“由不得他,我们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他。下午咱们开个临时班会,先让他俩谈谈干这种壮举的目的,是由什么支配的,根据他俩的发言,咱们再总结修改一下,在校会上让他们谈出来,也让其他同学谈谈想法,我再出个校级墙报。
班会上,姚文召虽然讲得吞吞吐吐,但他谈到了支配这种行为的意识之源,来自于从上到下的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并谈到了校团委和支部。
何健则说:“需要帮一把,人越多就越稳。”
“何健也是,多说几句又没什么不好。”杜云云插一句,“有的人想说几句冠冕堂皇的话还没资格。”
“什么意思?”蒋巨光问。
“你当时又不在场。”
响起一些人会意的笑。
林荣利的脸上泛出红色,他站起来,双手扶住桌子,“是的,我当时在场,本来是电机厂在动员工人,高一的那个让拦出来我看到了,所以我没想到自己应该争取下去,我当时也没注意到何健和姚文召下去了。”他抚了抚桌子,“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坐下了。
“那他俩怎么就想到下水了呢?意识不到位,关键的时刻就会显示出来。”
林荣利站起来,想了想又坐下。
“你为什么不下?你也在人群那里。”石倍华说。
杜云云转脸看石倍华,目光渐渐变得冷暗,“我记得我是个女同志。”
“女英雄多了。”
“你是说让我也脱了衣服下去?”
“你可以不脱。”
“工人们让我下?”
“工人们让学生下?……你把手电筒倒着拿,照照自己再说别人。”
杜云云冷笑,“我照照自己?”她引颈尖利地咳一声,淡淡地望着乔计生,“……我要是下去,也得喝几口酒,我怕让拉到台上去。”
响起笑声。
“你要是喝几口酒,得厚着脸皮去亲哪个工人,比我严重多了。”
蒋巨光说:“往哪扯?……让何健说,吴同已经同意给你们开个表扬会,号召大家向你们学习,在会上,你们要发言,既是发言……就得讲得深刻,有意义,讲得肤浅了,典范效果就不如讲得深刻了好……你看是不是?”
何健不再言语。
只好进行其他学生的发言。
第二天下午,学校开了表扬会,蒋巨光在上午给了何健一份自己写的发言稿,但何健下午连学校都没来。
***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