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五章 建文帝的故事(2)
文帝他们经过艰难拔涉来到贵州,但贵州的将领已公开拥护朱棣。
“文帝去过贵州?”文翔不禁问,“有位工程师叫林国恩,他考证说贵州的《红崖天书》是文帝所写,内容是讨伐燕王朱棣的诏书。伯父,你知道有没有此事?”
礼成认真想了一会,然后摇了摇头,说:“这个我就不清楚,因为我父亲跟我讲文帝的故事时从来没有提到过《红崖天书》的事,我不好下结论。不过如果是真的也不出奇,因为文帝确实到过贵州。”礼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接着又讲文帝的故事:
“文帝失望之余,四人又去到云南,但云南的将领也已公开拥护朱棣。杨应能可能是水土不服,又或者是被云南的瘴气侵袭,病死在云南的大理。程济分析,中国已无容身之处,不如从云南入暹罗以待时机。他们三人就去了现在的泰国。这时逃到了三佛齐(今属印度尼西亚)的渤林邦国的陈祖义,在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当上了大将。他为了对抗朱棣,暗地里在东南亚一带招兵买马。程济获悉后认为机会难得,劝文帝前往,以见机行事。最后三人去到三佛齐见到了陈祖义。刚开始三人没有暴露身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程济觉得陈祖义尽管是海盗出身,但为人忠义豪爽,不是奸伶小人,他们才向陈祖义表明身份,要求祖义辅助文帝复国。陈祖义刚开始不相信,文帝打开宝匣取出玉玺。祖义命人鉴定获知是国玺,从而确定了文帝的身份;但他还是犹豫不决。是程济一席话打动了他:将来复国成功后将军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兴名臣,将军不想成为一代复国名臣而甘愿一世背负寇名否;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将军不想荣归故里否。文帝也许诺将把两广封与他为王。祖义大喜,立即拜文帝。程济吩咐祖义:现在我们还寄人之下,势单力薄,故文帝之事切不可外泄,对外一切要如常;要积极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成熟。”
文翔评价说:“程济的这番话一定说到了陈祖义的心坎。谁不想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别说在那个年代,就是今天,无论外面多么精彩,但最温暖的还是家。看看春运吧,春节回家的艰辛与亲情相比算不了什么。”文翔的这番话令礼成与忠远不住地点头。
礼成继续讲他的故事:
“过了不久,国王麻那者巫里去世,程济认为时机成熟,劝祖义自立为渤林邦国的国王。但东厂实在利害,他们不知如何得到消息,打听到文帝在东南亚一带活动。朱棣得到消息后于1405年7月,派出郑和舟师首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首先是带着朱棣的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然后才是政治经济方面因素的考虑。看到郑和来势汹汹,程济认为郑和没有掌握文帝行踪的确实消息,必不敢轻举妄动;建议先避其锋芒,假装顺从以麻痹郑和,待其返航懈怠再击必破;郑和乃朱棣心腹,若能打败他则声威大振。
1407年郑和舟师返航回国。返途中,郑和再次派人招抚陈祖义。程济认为时机已到,让祖义诈降郑和,准备暗中偷袭郑和舟师。但不想旧港的另一头目施进卿将此情况密报郑和,郑和立即作了反偷袭的准备与部署,而祖义却一点都不知道。当晚陈祖义乘夜进攻郑和,郑和指挥战船从待机点迅速包围祖义的船。经激战,祖义军全军覆没,被杀5000余人,烧毁船10艘,缴获7艘,陈祖义等3位首领被俘,而指挥战斗的叶希贤也中箭坠海而死。当时想着擒贼先擒王,只要抓了郑和或者杀了郑和,就让叶希贤拿出玉玺,促使明军士兵投降。叶希贤战死,带着的玉玺也就丢失了。程济见兵败,立即带文帝坐船逃走,郑和获知消息,也亲自来追。程济知道走沿海的航线一定会被郑和追上,所以决定冒险把船驶向东南方向的茫茫大海以摆脱郑和。追了几天以后没有了文帝船的消息,郑和只好被迫收兵。这也是以后几次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之一。”
听到这里,文翔自言自语:“对郑和下西洋,早就有人认为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明史里面都说祖义是海盗,是贼寇,那是冤枉了祖义。”
礼成评价说:“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古今中外都不例外。当初陈祖义确实是海盗,但他最后归顺了文帝以后就不能再说他是贼寇了,朱棣也是靠造反夺位的吗?郑和在下西洋时为什么只对陈祖义赶尽杀绝,而对外国人非常仁慈,如在斯里兰卡的战斗;陈祖义好歹也是中国人,也是同胞。因为祖义要跟随文帝打倒朱棣,所以被赶尽杀绝。”
忠远语气中充满不满说:“《丑陋的中国人》里就说了,中国人最喜欢窝里斗。看我们的稀土出口,那么好的资源却卖出白菜价。都是各自为了自身的一点蝇头小利而竞相压价的结果。钱都被那些私人老板得了,只留下破坏了的、污染了的环境给当地人。”
“所有的东西慢慢都会规范起来的。现在稀土价格不是上去了吗?”礼成说完接着又继续讲文帝的故事。
“因为事发突然,文帝船上食物与淡水没有储备,原来船上的一些食物与淡水只够使用3天。文帝一方面让人尽可能节约,三顿改为一顿;另一方面让人在船上钓鱼充饥。这样在海上飘泊了9天后,他们终于看见了一块陆地;当他们筋疲力尽的抢滩登岸后,船员们去找水的时候发现了几只有趣的动物,他们谁也没有见过这种动物。那是一种长着长尾巴的、前面有个袋、像老鼠一样的、个头很大的动物。那些动物并不怕人,它们跑起来很奇怪,是双腿一起跃起跳着走。”
“那是袋鼠。”忠远兴奋的说。
“是的,我们今天都知道这种动物是袋鼠,不过当时他们称它为大奇鼠。意思是庞大的奇怪的老鼠”礼成说。
“等等,”文翔正端起茶杯想喝茶,听到这里非常震惊;他顾不上礼貌,打断了礼成的话,“你是说我们的祖宗见过袋鼠?也就是在1407年的永乐五年文帝到了澳大利亚?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在1407年就已经到了澳大利亚?英国海洋学家和作家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提出,15世纪中国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船队下西洋时曾经到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但是许多历史学家对这些观点却不以为然,原因是历史研究最重考据;孟席斯的考据不够充分,也没有拿出关键的有说服力的证据。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文帝曾见过袋鼠?”
“是啊爷爷,有证据吗?”忠远同样震惊。
礼成看着他俩,叹息了一声,无奈的说:“这二十几年我也一直在想,如果我爷爷他们那代人能在抗战前就公开我们让家的历史,先祖见过袋鼠的证据就非常充分。”
文翔更加震惊:“啊,你这是说我们让家曾经有直接的证据,能证明文帝曾见过袋鼠?那是什么样的证据?”文翔依然拿着茶杯,但已经忘了他还没有喝茶。
礼成很平静的说:“是的。当文帝他们刚上岸又渴又饿的时候,手下人发现了两只袋鼠;在追踪这两只袋鼠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泉水。他们最后用弓箭射杀了这两只遇到的袋鼠,用火烤来吃了。为了记住这两只袋鼠充饥和找水的功劳,文帝死后墓前所立的两个石旗杆上面,所雕刻的不是狮子,而是两只袋鼠;我记得我很少的时候,清明去牛首山拜祀祖宗时还见过。我记得当时我还问我爷爷那是什么?爷爷说祖宗叫它大奇鼠,现在的人叫它袋鼠。”
忠远看着爷爷,很困惑:“怎么我去了文帝墓几次拜祀都没有发现?”
礼成慈祥的望着孙子,说:“文帝现在的墓是抗战后重修的,不是原来的样子。抗日战争时南京陷落,日本鬼子实施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们让家只有几个人逃过此难,其余的一百多口人都被杀害了。”说到这里,礼成咬牙切齿。“文帝写了一本书--《南番诸国游记》也在南京大屠杀时连房子一起被日军烧了。我小时候翻过这本书,记得书里有一袋鼠插图,和一地图插图。爷爷曾告诉我,在书里,文帝详细的描述了他们上岸后的生活,他把那地方称为“幸地”。我认为它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逃过追杀与海难后的喜悦,二是因为文帝是皇帝,他幸临了这个新地方所以叫“幸地”。书中详细的自然景观描述与有趣动物的记载,现在想起正是澳大利亚所特有。南京大屠杀后我们幸存的几个人逃难去了四川,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到南京。当我们再去山上找祖宗的坟墓时,坟墓找不到了,这两个石旗杆也没有找到。后面听当地人说,当年国民党军曾在此与日军打了三天三夜;后来日军在山上驻军,战争后期美国飞机曾几次大机群空袭该山头,估计被炸烂了。”
文翔“啪”一声放下茶杯,禁不住用手拍了拍桌子:“太可惜了!太可惜了!这是一个可以改写教科书的证据!如果有这些证据,那就可以证明首先发现澳大利亚的,不是荷兰航海家威廉•杨茨所率的“杜夫根”号船,而是中国人,是文帝。”
忠远恨恨的说:“日本鬼子杀了三十万南京市民,也杀了我们让家那么多人;但现在在日本国内,日本政府不但不深刻反思与赔偿,还一直纵容那些右翼分子修改教科书以达到否认历史的目的;纵容右翼分子去登钓鱼岛,甚至不惜演出购买钓鱼岛的闹剧。不但占我国土,还企图在美国的撑腰下封锁我们;对我国的民间索赔也一概不赔。看来日本的战败还没有让顽固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清醒起来,我大学的许多同学都这么认为。”
礼成反而笑了起来,“忠远啊,你的民族主义情绪挺高的。不过你们都只看到负面而没有看到钓鱼岛这种状态带来的好处。”
忠远对爷爷的话很不满。“我们的土地被日本鬼子抢了,还有什么好处?”
礼成心平气和说:“忠远啊,你不要做愤青吗。我们要冷静分析这件事:日本敢这样做,是因为有美国主人为它撑腰。它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和中国发生武装冲突,它就有可能从狗变成狼,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就算失了钓鱼岛,它也没有任何损失,因为那本来就不是它的东西。如果没有发生冲突,它就可趁机占了钓鱼岛,获得实际利益。但狗永远只能是狗,美国绝不会让它变成狼,它只是主人棋盘上的一个棋子罢了。只要它不在岛上住人,那它也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
礼成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放下茶杯后望着他俩,接着不紧不慢的说:“在我看来,钓鱼岛现在这种情况,至少给我们带来几个好处。首先我们有了一个非常好的理由加强军队的建设,据一些军事专家的研究,我们的军事力量目前还不足以控制钓鱼岛海域,因此现在不是武力解决的最好时机。其次更重要的是钓鱼岛目前被日本占领的事实非常有助于我们国内的稳定。”
对这一说法,文翔感到莫名其妙,他不解的问到:“它如何有助于国内的稳定呢?”
礼成淡淡的说:“美国在苏联崩溃后很快就把恐怖主义和中国作为他的敌人,为什么?因为有了敌人,军队才有了目标,国内民众才会支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国内民心才能凝聚;所以你看到每次总统选举都会拿中国来说事。假如有一天,我国国内不幸出现了动乱,我们只要派出一艘军舰去钓鱼岛和日军打一仗,无论胜败,整个中国就会马上把矛头对准日本;这样,国内的所有矛盾都变成了次要的;国内谁还敢闹事!这时谁闹事谁就成了帮助日本搞乱中国的汉奸!他就会被人民群众所打倒!所以钓鱼岛现在的这种状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稳定器。当然,我们强大了就一定要把它拿回来。”
文翔若有所思的说:“伯父,你分析的对,在战争中损失的何止是人命与财物,还包括历史与未来。伯父,你继续讲我们先祖的故事吧。”说完他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后又放下了杯子。
忠远拿着茶壶给三个杯子倒满了茶。礼成端起杯子在嘴边吹了几下热茶冒出的气,然后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接着又讲了下去。
“文帝他们还发现这块陆地非常的大,具体有多大,他们也不知道;但他们却没有遇到其他人,而且气候跟中国有点不同。在澳大利亚住了三个月后,大伙把船修理好了,决定乘船直接回到中国。为了躲开郑和船队,他们不敢原路返回,更不敢走印尼海岸的航线而选择冒险走南海。他们后来去了吕宋岛,补充了淡水与食物后经南沙群岛的铁峙(中业岛)、黄山马礁(太平岛)、西沙群岛去了琼州府(海南岛),最后在湛江上岸,在桂林住了下来;改姓为让,一是为了便于隐藏身份,二是把皇位让出去的意思;并娶妻生一子,我们的让姓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正统五年,正在广西的建文帝对程济说,我决意回应天府(南京市)。程济认为危险,但文帝却认为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后来文帝就在南京住下,终年72岁,死后葬在牛首山。程济为侍奉文帝而终身不娶,在文帝死前两年因病去世,真是位铮铮忠臣。在明清两代,我们不敢说自己是文帝的后人,那是要被灭族的。”
忠远听完后问:“我不明白他们怎么知道菲律宾到海南的航线?”
礼成望着他说:“文翔,你学考古的,你告诉他吧。”
文翔谦虚了一下,说:“最迟在唐朝,就有人走这一航线,最近几年比如在碗礁出水的南宋瓷器说明南海航线早已经成了一条商路。海南岛渔民世代相传手抄的《更路簿》,相当于今天的航海指南,就是重要的证据。顺便说一句,《更路簿》证明了南海诸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领土。《更路簿》中的岛屿地名,是和更路(航线)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更路的起点和终点。《更路簿》反映了海南岛渔民对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以及岛礁间的距离、航向,了如指掌。现在越南、菲律宾等说南沙是他们的领海,完全是强盗行为。现在中业岛上就有一座清朝年间中国渔民建的庙。而太平岛,中业岛是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出收复南海诸岛的军舰太平号、中业号命名的。”
忠远有点不服气:“但不管怎样说,现在实际控制南海诸岛的主要是越南与菲律宾。香港与澳门我们都可以收回来,南沙群岛为什么收不回来?当年西沙海战后我们就收复了整个西沙群岛,难道现在我们国家的国力还不如当年?军队每年拿那么多的军费干什么去了?一个自己领土都无法保护的国家,凭什么重新复兴?我们经常在宿舍讨论这个问题,认为如果对方再挑衅就只有狠狠教训它,才能从强盗手中要回自己的东西。不能老是幻想通过讲道理,强盗会发善心把抢到手的东西还给你。”
礼成笑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所以道理要先讲,先礼后兵吗。等我们有了航空母舰,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宣布在南沙某海域演习。根据先弱后强的原则,就象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把楚云飞的一个营困死的办法,通过围困让对方知难而退;甚至武装护送渔民直接上岛,但我们原则上不开第一枪;从而达到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当然,如果对方敢先放第一枪,那就更省事,演习就变成了真打。”
文翔说:“伯父,你讲得有道理。我想知道你说我们让家几次差点被灭族,究竟是怎么回事?”
“讲起来非常悲惨,”礼成讲到这里一脸的悲伤,“在明末为了朱姓江山,让家当然要抗清,所以差点被清兵灭族。这是让家的第一次危机。第二次是在太平天国洪秀全定都南京时,让家又公然参加了太平天国的军队,支持洪秀全,为的是推翻清朝以恢复明朝。在湘军破城后我们让家只有两个亲兄弟逃出了南京。当时为了不被湘军一网打尽,两兄弟就商量分开跑,希望能为让家延续香火。这两本旧的族谱就是当年分手时两兄弟各带的族谱。你看,都一模一样。我们这房人是弟,你们那房人是哥哥。过了十几年后,我们又回到了南京,但是你们再也没有回来。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们再次回到南京后,我爷爷曾向世人公开我们让家的身份,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找到你们;你也知道,我们那次没有找到你们。我们两家人到今天相聚为止,已经分开160多年了。在抗日战争时的南京大屠杀我们让家又差点被日本鬼子杀尽,这是我们让家的第三次危机。”
文翔听到这里也动容说:“我小时候也听爷爷讲过,在抗战时,我们也差点被日本鬼子杀光了。我们本来是住在龙江墟,也就是现在顺德的一个家具大镇上;日本鬼子来时一把火把龙江墟烧了,还杀了好多人。家里被杀死的和烧死的共几十口人。我太公就带着爷爷逃难去杏坛光华(地名)的一个表叔家,在左滩(西江顺德段)渡口还被左滩的大天二(土匪的叫法)抢走了所有钱财。不过这种人也没好下场,听人说在抗战结束前在一次和游击队的战斗中被打死了。表叔很穷,没有娶妻,在他死前就把房子给了我们,以后我们就在光华住了下来,一直到现在。”
礼成话题一转:“我们不要尽说这些丧气的话。忠远啊,你去酒柜那里把那瓶飞天茅台给我拿来;我们一家人又团聚了,太高兴啊,我们要喝点酒来庆贺。”
忠远在酒柜里拿出了一瓶茅台,又捎了三个小玻璃酒杯一块放在桌子上。礼成站起来拿起酒瓶,拧开了盖子,顿时一股酒香充满了客厅。礼成给每个酒杯都倒满了酒,然后他举起了酒杯;忠辉和文翔也端起酒杯站了起来。礼成开心的说:“祖先保佑,我们让家又团圆了!来,我们为团圆干一杯!”说完就把酒一饮而尽。
“干!”两个年轻人也把酒一口喝完。
让家究竟掌握了哪些惊天秘密,传国玉玺又去了哪里?请继续看本书。
声明:书中关于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懦弱,如果你看完本书,你会发现本书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文帝去过贵州?”文翔不禁问,“有位工程师叫林国恩,他考证说贵州的《红崖天书》是文帝所写,内容是讨伐燕王朱棣的诏书。伯父,你知道有没有此事?”
礼成认真想了一会,然后摇了摇头,说:“这个我就不清楚,因为我父亲跟我讲文帝的故事时从来没有提到过《红崖天书》的事,我不好下结论。不过如果是真的也不出奇,因为文帝确实到过贵州。”礼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接着又讲文帝的故事:
“文帝失望之余,四人又去到云南,但云南的将领也已公开拥护朱棣。杨应能可能是水土不服,又或者是被云南的瘴气侵袭,病死在云南的大理。程济分析,中国已无容身之处,不如从云南入暹罗以待时机。他们三人就去了现在的泰国。这时逃到了三佛齐(今属印度尼西亚)的渤林邦国的陈祖义,在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当上了大将。他为了对抗朱棣,暗地里在东南亚一带招兵买马。程济获悉后认为机会难得,劝文帝前往,以见机行事。最后三人去到三佛齐见到了陈祖义。刚开始三人没有暴露身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程济觉得陈祖义尽管是海盗出身,但为人忠义豪爽,不是奸伶小人,他们才向陈祖义表明身份,要求祖义辅助文帝复国。陈祖义刚开始不相信,文帝打开宝匣取出玉玺。祖义命人鉴定获知是国玺,从而确定了文帝的身份;但他还是犹豫不决。是程济一席话打动了他:将来复国成功后将军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兴名臣,将军不想成为一代复国名臣而甘愿一世背负寇名否;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将军不想荣归故里否。文帝也许诺将把两广封与他为王。祖义大喜,立即拜文帝。程济吩咐祖义:现在我们还寄人之下,势单力薄,故文帝之事切不可外泄,对外一切要如常;要积极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成熟。”
文翔评价说:“程济的这番话一定说到了陈祖义的心坎。谁不想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别说在那个年代,就是今天,无论外面多么精彩,但最温暖的还是家。看看春运吧,春节回家的艰辛与亲情相比算不了什么。”文翔的这番话令礼成与忠远不住地点头。
礼成继续讲他的故事:
“过了不久,国王麻那者巫里去世,程济认为时机成熟,劝祖义自立为渤林邦国的国王。但东厂实在利害,他们不知如何得到消息,打听到文帝在东南亚一带活动。朱棣得到消息后于1405年7月,派出郑和舟师首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首先是带着朱棣的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然后才是政治经济方面因素的考虑。看到郑和来势汹汹,程济认为郑和没有掌握文帝行踪的确实消息,必不敢轻举妄动;建议先避其锋芒,假装顺从以麻痹郑和,待其返航懈怠再击必破;郑和乃朱棣心腹,若能打败他则声威大振。
1407年郑和舟师返航回国。返途中,郑和再次派人招抚陈祖义。程济认为时机已到,让祖义诈降郑和,准备暗中偷袭郑和舟师。但不想旧港的另一头目施进卿将此情况密报郑和,郑和立即作了反偷袭的准备与部署,而祖义却一点都不知道。当晚陈祖义乘夜进攻郑和,郑和指挥战船从待机点迅速包围祖义的船。经激战,祖义军全军覆没,被杀5000余人,烧毁船10艘,缴获7艘,陈祖义等3位首领被俘,而指挥战斗的叶希贤也中箭坠海而死。当时想着擒贼先擒王,只要抓了郑和或者杀了郑和,就让叶希贤拿出玉玺,促使明军士兵投降。叶希贤战死,带着的玉玺也就丢失了。程济见兵败,立即带文帝坐船逃走,郑和获知消息,也亲自来追。程济知道走沿海的航线一定会被郑和追上,所以决定冒险把船驶向东南方向的茫茫大海以摆脱郑和。追了几天以后没有了文帝船的消息,郑和只好被迫收兵。这也是以后几次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之一。”
听到这里,文翔自言自语:“对郑和下西洋,早就有人认为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明史里面都说祖义是海盗,是贼寇,那是冤枉了祖义。”
礼成评价说:“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古今中外都不例外。当初陈祖义确实是海盗,但他最后归顺了文帝以后就不能再说他是贼寇了,朱棣也是靠造反夺位的吗?郑和在下西洋时为什么只对陈祖义赶尽杀绝,而对外国人非常仁慈,如在斯里兰卡的战斗;陈祖义好歹也是中国人,也是同胞。因为祖义要跟随文帝打倒朱棣,所以被赶尽杀绝。”
忠远语气中充满不满说:“《丑陋的中国人》里就说了,中国人最喜欢窝里斗。看我们的稀土出口,那么好的资源却卖出白菜价。都是各自为了自身的一点蝇头小利而竞相压价的结果。钱都被那些私人老板得了,只留下破坏了的、污染了的环境给当地人。”
“所有的东西慢慢都会规范起来的。现在稀土价格不是上去了吗?”礼成说完接着又继续讲文帝的故事。
“因为事发突然,文帝船上食物与淡水没有储备,原来船上的一些食物与淡水只够使用3天。文帝一方面让人尽可能节约,三顿改为一顿;另一方面让人在船上钓鱼充饥。这样在海上飘泊了9天后,他们终于看见了一块陆地;当他们筋疲力尽的抢滩登岸后,船员们去找水的时候发现了几只有趣的动物,他们谁也没有见过这种动物。那是一种长着长尾巴的、前面有个袋、像老鼠一样的、个头很大的动物。那些动物并不怕人,它们跑起来很奇怪,是双腿一起跃起跳着走。”
“那是袋鼠。”忠远兴奋的说。
“是的,我们今天都知道这种动物是袋鼠,不过当时他们称它为大奇鼠。意思是庞大的奇怪的老鼠”礼成说。
“等等,”文翔正端起茶杯想喝茶,听到这里非常震惊;他顾不上礼貌,打断了礼成的话,“你是说我们的祖宗见过袋鼠?也就是在1407年的永乐五年文帝到了澳大利亚?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在1407年就已经到了澳大利亚?英国海洋学家和作家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提出,15世纪中国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船队下西洋时曾经到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但是许多历史学家对这些观点却不以为然,原因是历史研究最重考据;孟席斯的考据不够充分,也没有拿出关键的有说服力的证据。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文帝曾见过袋鼠?”
“是啊爷爷,有证据吗?”忠远同样震惊。
礼成看着他俩,叹息了一声,无奈的说:“这二十几年我也一直在想,如果我爷爷他们那代人能在抗战前就公开我们让家的历史,先祖见过袋鼠的证据就非常充分。”
文翔更加震惊:“啊,你这是说我们让家曾经有直接的证据,能证明文帝曾见过袋鼠?那是什么样的证据?”文翔依然拿着茶杯,但已经忘了他还没有喝茶。
礼成很平静的说:“是的。当文帝他们刚上岸又渴又饿的时候,手下人发现了两只袋鼠;在追踪这两只袋鼠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泉水。他们最后用弓箭射杀了这两只遇到的袋鼠,用火烤来吃了。为了记住这两只袋鼠充饥和找水的功劳,文帝死后墓前所立的两个石旗杆上面,所雕刻的不是狮子,而是两只袋鼠;我记得我很少的时候,清明去牛首山拜祀祖宗时还见过。我记得当时我还问我爷爷那是什么?爷爷说祖宗叫它大奇鼠,现在的人叫它袋鼠。”
忠远看着爷爷,很困惑:“怎么我去了文帝墓几次拜祀都没有发现?”
礼成慈祥的望着孙子,说:“文帝现在的墓是抗战后重修的,不是原来的样子。抗日战争时南京陷落,日本鬼子实施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们让家只有几个人逃过此难,其余的一百多口人都被杀害了。”说到这里,礼成咬牙切齿。“文帝写了一本书--《南番诸国游记》也在南京大屠杀时连房子一起被日军烧了。我小时候翻过这本书,记得书里有一袋鼠插图,和一地图插图。爷爷曾告诉我,在书里,文帝详细的描述了他们上岸后的生活,他把那地方称为“幸地”。我认为它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逃过追杀与海难后的喜悦,二是因为文帝是皇帝,他幸临了这个新地方所以叫“幸地”。书中详细的自然景观描述与有趣动物的记载,现在想起正是澳大利亚所特有。南京大屠杀后我们幸存的几个人逃难去了四川,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到南京。当我们再去山上找祖宗的坟墓时,坟墓找不到了,这两个石旗杆也没有找到。后面听当地人说,当年国民党军曾在此与日军打了三天三夜;后来日军在山上驻军,战争后期美国飞机曾几次大机群空袭该山头,估计被炸烂了。”
文翔“啪”一声放下茶杯,禁不住用手拍了拍桌子:“太可惜了!太可惜了!这是一个可以改写教科书的证据!如果有这些证据,那就可以证明首先发现澳大利亚的,不是荷兰航海家威廉•杨茨所率的“杜夫根”号船,而是中国人,是文帝。”
忠远恨恨的说:“日本鬼子杀了三十万南京市民,也杀了我们让家那么多人;但现在在日本国内,日本政府不但不深刻反思与赔偿,还一直纵容那些右翼分子修改教科书以达到否认历史的目的;纵容右翼分子去登钓鱼岛,甚至不惜演出购买钓鱼岛的闹剧。不但占我国土,还企图在美国的撑腰下封锁我们;对我国的民间索赔也一概不赔。看来日本的战败还没有让顽固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清醒起来,我大学的许多同学都这么认为。”
礼成反而笑了起来,“忠远啊,你的民族主义情绪挺高的。不过你们都只看到负面而没有看到钓鱼岛这种状态带来的好处。”
忠远对爷爷的话很不满。“我们的土地被日本鬼子抢了,还有什么好处?”
礼成心平气和说:“忠远啊,你不要做愤青吗。我们要冷静分析这件事:日本敢这样做,是因为有美国主人为它撑腰。它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和中国发生武装冲突,它就有可能从狗变成狼,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就算失了钓鱼岛,它也没有任何损失,因为那本来就不是它的东西。如果没有发生冲突,它就可趁机占了钓鱼岛,获得实际利益。但狗永远只能是狗,美国绝不会让它变成狼,它只是主人棋盘上的一个棋子罢了。只要它不在岛上住人,那它也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
礼成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放下茶杯后望着他俩,接着不紧不慢的说:“在我看来,钓鱼岛现在这种情况,至少给我们带来几个好处。首先我们有了一个非常好的理由加强军队的建设,据一些军事专家的研究,我们的军事力量目前还不足以控制钓鱼岛海域,因此现在不是武力解决的最好时机。其次更重要的是钓鱼岛目前被日本占领的事实非常有助于我们国内的稳定。”
对这一说法,文翔感到莫名其妙,他不解的问到:“它如何有助于国内的稳定呢?”
礼成淡淡的说:“美国在苏联崩溃后很快就把恐怖主义和中国作为他的敌人,为什么?因为有了敌人,军队才有了目标,国内民众才会支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国内民心才能凝聚;所以你看到每次总统选举都会拿中国来说事。假如有一天,我国国内不幸出现了动乱,我们只要派出一艘军舰去钓鱼岛和日军打一仗,无论胜败,整个中国就会马上把矛头对准日本;这样,国内的所有矛盾都变成了次要的;国内谁还敢闹事!这时谁闹事谁就成了帮助日本搞乱中国的汉奸!他就会被人民群众所打倒!所以钓鱼岛现在的这种状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稳定器。当然,我们强大了就一定要把它拿回来。”
文翔若有所思的说:“伯父,你分析的对,在战争中损失的何止是人命与财物,还包括历史与未来。伯父,你继续讲我们先祖的故事吧。”说完他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后又放下了杯子。
忠远拿着茶壶给三个杯子倒满了茶。礼成端起杯子在嘴边吹了几下热茶冒出的气,然后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接着又讲了下去。
“文帝他们还发现这块陆地非常的大,具体有多大,他们也不知道;但他们却没有遇到其他人,而且气候跟中国有点不同。在澳大利亚住了三个月后,大伙把船修理好了,决定乘船直接回到中国。为了躲开郑和船队,他们不敢原路返回,更不敢走印尼海岸的航线而选择冒险走南海。他们后来去了吕宋岛,补充了淡水与食物后经南沙群岛的铁峙(中业岛)、黄山马礁(太平岛)、西沙群岛去了琼州府(海南岛),最后在湛江上岸,在桂林住了下来;改姓为让,一是为了便于隐藏身份,二是把皇位让出去的意思;并娶妻生一子,我们的让姓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正统五年,正在广西的建文帝对程济说,我决意回应天府(南京市)。程济认为危险,但文帝却认为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后来文帝就在南京住下,终年72岁,死后葬在牛首山。程济为侍奉文帝而终身不娶,在文帝死前两年因病去世,真是位铮铮忠臣。在明清两代,我们不敢说自己是文帝的后人,那是要被灭族的。”
忠远听完后问:“我不明白他们怎么知道菲律宾到海南的航线?”
礼成望着他说:“文翔,你学考古的,你告诉他吧。”
文翔谦虚了一下,说:“最迟在唐朝,就有人走这一航线,最近几年比如在碗礁出水的南宋瓷器说明南海航线早已经成了一条商路。海南岛渔民世代相传手抄的《更路簿》,相当于今天的航海指南,就是重要的证据。顺便说一句,《更路簿》证明了南海诸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领土。《更路簿》中的岛屿地名,是和更路(航线)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更路的起点和终点。《更路簿》反映了海南岛渔民对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以及岛礁间的距离、航向,了如指掌。现在越南、菲律宾等说南沙是他们的领海,完全是强盗行为。现在中业岛上就有一座清朝年间中国渔民建的庙。而太平岛,中业岛是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出收复南海诸岛的军舰太平号、中业号命名的。”
忠远有点不服气:“但不管怎样说,现在实际控制南海诸岛的主要是越南与菲律宾。香港与澳门我们都可以收回来,南沙群岛为什么收不回来?当年西沙海战后我们就收复了整个西沙群岛,难道现在我们国家的国力还不如当年?军队每年拿那么多的军费干什么去了?一个自己领土都无法保护的国家,凭什么重新复兴?我们经常在宿舍讨论这个问题,认为如果对方再挑衅就只有狠狠教训它,才能从强盗手中要回自己的东西。不能老是幻想通过讲道理,强盗会发善心把抢到手的东西还给你。”
礼成笑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所以道理要先讲,先礼后兵吗。等我们有了航空母舰,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宣布在南沙某海域演习。根据先弱后强的原则,就象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把楚云飞的一个营困死的办法,通过围困让对方知难而退;甚至武装护送渔民直接上岛,但我们原则上不开第一枪;从而达到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当然,如果对方敢先放第一枪,那就更省事,演习就变成了真打。”
文翔说:“伯父,你讲得有道理。我想知道你说我们让家几次差点被灭族,究竟是怎么回事?”
“讲起来非常悲惨,”礼成讲到这里一脸的悲伤,“在明末为了朱姓江山,让家当然要抗清,所以差点被清兵灭族。这是让家的第一次危机。第二次是在太平天国洪秀全定都南京时,让家又公然参加了太平天国的军队,支持洪秀全,为的是推翻清朝以恢复明朝。在湘军破城后我们让家只有两个亲兄弟逃出了南京。当时为了不被湘军一网打尽,两兄弟就商量分开跑,希望能为让家延续香火。这两本旧的族谱就是当年分手时两兄弟各带的族谱。你看,都一模一样。我们这房人是弟,你们那房人是哥哥。过了十几年后,我们又回到了南京,但是你们再也没有回来。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们再次回到南京后,我爷爷曾向世人公开我们让家的身份,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找到你们;你也知道,我们那次没有找到你们。我们两家人到今天相聚为止,已经分开160多年了。在抗日战争时的南京大屠杀我们让家又差点被日本鬼子杀尽,这是我们让家的第三次危机。”
文翔听到这里也动容说:“我小时候也听爷爷讲过,在抗战时,我们也差点被日本鬼子杀光了。我们本来是住在龙江墟,也就是现在顺德的一个家具大镇上;日本鬼子来时一把火把龙江墟烧了,还杀了好多人。家里被杀死的和烧死的共几十口人。我太公就带着爷爷逃难去杏坛光华(地名)的一个表叔家,在左滩(西江顺德段)渡口还被左滩的大天二(土匪的叫法)抢走了所有钱财。不过这种人也没好下场,听人说在抗战结束前在一次和游击队的战斗中被打死了。表叔很穷,没有娶妻,在他死前就把房子给了我们,以后我们就在光华住了下来,一直到现在。”
礼成话题一转:“我们不要尽说这些丧气的话。忠远啊,你去酒柜那里把那瓶飞天茅台给我拿来;我们一家人又团聚了,太高兴啊,我们要喝点酒来庆贺。”
忠远在酒柜里拿出了一瓶茅台,又捎了三个小玻璃酒杯一块放在桌子上。礼成站起来拿起酒瓶,拧开了盖子,顿时一股酒香充满了客厅。礼成给每个酒杯都倒满了酒,然后他举起了酒杯;忠辉和文翔也端起酒杯站了起来。礼成开心的说:“祖先保佑,我们让家又团圆了!来,我们为团圆干一杯!”说完就把酒一饮而尽。
“干!”两个年轻人也把酒一口喝完。
让家究竟掌握了哪些惊天秘密,传国玉玺又去了哪里?请继续看本书。
声明:书中关于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懦弱,如果你看完本书,你会发现本书充满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