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找到成吉思汗墓

第1卷 第六章 让家的惊天秘密(1)

    忠远又把三个酒杯倒满,礼成摆摆手让大家坐下,然后一脸庄严的说:“文翔,你是学考古的,今天我要把我们让家保守了600年的秘密告诉你。本来这秘密应该由你父亲告诉你,这是我们让家几百年来的规矩。但是礼全不幸去世没来得及告诉你,就让我这个伯父来告诉你;忠远,按规距你还不应该现在就知道此秘密,因为我们让家的规距是父传子,子传孙。不过礼全的去世让我想通了,我们让家人不多,要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这个秘密一不小心就会让一个意外给弄失传了;忠远,今天我把秘密也告诉你,不过你一定要记住,一定要严守秘密。”

    忠远一脸正经的说:“爷爷,你放心,我绝不会跟外人说的;爷爷,你快说是什么秘密啊。”

    礼成非常谨慎的说:“忠远,你去门口,窗边看看有没有人在偷听,记得关好门窗。”

    忠远转了一圈后回来说:“没有人。”

    礼成压低声音说:“这个秘密就是有关成吉思汗埋葬的具体地点。我们让家保存的一幅画是成吉思汗的第七代孙子亲手绘制的,只要解开画中的谜就能找到成吉思汗墓。”

    “什么?你是说我们让家知道成吉思汗埋葬的地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文翔惊讶的瞪大眼睛问。

    忠远也惊讶的问:“爷爷,我没听错吧!这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你们不用大惊小怪。而且我们让家还非常清楚的知道,墓里还埋了传国玉玺。”

    听到这里,文翔更加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什么!传国玉玺埋在成吉思汗墓里!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和想过。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让家是文帝的后裔已让我惊奇不已,至于世上有成吉思汗墓的地图也不出奇;历史上很多人也曾声称自己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藏宝图。不过最后证实是真的,万中都无一。我们让家是怎样得到这幅画?如何得知传国玉玺埋在成吉思汗墓里?我们学考古的人最讲的是证据。”

    礼成停了停,“成吉思汗墓里不但金银财宝无数,但更珍贵的是传国玉玺也在里面。世人都不知道这件宝物的去向,但我们让家一直都知道。文翔,不如你讲一讲现在人们流传的,有关传国玉玺的故事给忠远听听吧。”

    忠远望着文翔,意思是我在洗耳恭听。文翔不好意思推辞,只好讲了。

    据历史记载传国玉玺是在后唐时丢失的。在唐末朱温篡位后,历史进入了纷扰的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掌握玉玺没几年就被后唐给取代了。公元937年1月11日,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玉玺从此下落不明。元成宗铁穆耳时,天下又发生了一次“发现玉玺”的闹剧。公元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病死,遗嘱由皇太孙铁穆耳回朝即位。当时,铁穆耳以皇太孙的身份和丞相伯颜镇守上都。在回大都的路上,右丞相张九思献上“传国玉玺”一枚,说是秦朝相传的国玺,在宋元交界的乱世为元朝大将军木华黎所得。现在木华黎的后裔因家境衰落而卖出。铁穆耳郑重将玉玺收下后即位。但这个玉玺没有被其他人看过,更没有经过任何考证,可信性可想而知。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也打过玉玺的主意。他派遣徐达深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蒙古的元朝残余力量,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传国玉玺,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明孝宗时,又有人进献“传国玉玺”,但明孝宗很肯定地宣布自己看到的“玉玺”是赝品而未采用。在明末改朝换代的时候,多尔衮率八旗部队出征蒙古察哈尔部,据说意外地从察哈尔部林丹汗的遗孀——苏泰太后那里得到传国玉玺。多尔衮凯旋回师将玉玺交予皇太极,皇太极在得到玉玺的第二年改国号金为大清,建立清王朝。当然这个玉玺的出现更多也是出于政治需要炮制的。乾隆皇帝好考据,曾对大臣高斌献上来的玉玺进行仔细考证后,钦定其为赝品。他说:“朕谓此好事者仿刻所为,贮之别殿,视为玩好旧器而已。”乾隆将这个假货当作工艺品放在宫殿中储存起来,聊作玩物。”

    文翔讲完后,期待的望着礼成,问道:“伯父,你一定已经知道,这件宝物为什么在成吉思汗的墓里?”

    礼成谨慎的说:“祖上流传下来的秘密是这样的: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深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蒙古的元朝残余力量,一个目的在于灭元;另外,他希望找到蒙古那个古老神秘的组织的首领,或许能找到成吉思汗的墓,从而找到传国玉玺,因为他早就知道玉玺在成吉思汗的墓里。当年徐达打入大都后,把木华黎的后裔全部捉拿,交由东厂审问玉玺的事情。据木华黎的后裔交待,当年木华黎确实获得了玉玺。现在我们想来,一种可能性是后唐灭亡时有人趁乱盗走了玉玺,第二种可能性是,后唐末帝李从珂把玉玺交给其他人带出了皇宫。另外,后唐末帝李从珂会不会像文帝那样,金蝉脱壳逃出皇宫也不能排除。反正木华黎最后获得了该玉玺。他哪敢私藏,立即派人交给了成吉思汗。后来成吉思汗回旨说,耶律楚材认为此玺不宜作国玺,因此决定在他死后就埋进皇陵里。元成宗铁穆耳即位前,右丞相张九思曾亲来木华黎后裔家逼问玉玺的下落;当得知玉玺埋进皇陵后,他不知道皇陵的地点,当然就算他知道也不敢去掘陵,所以只能搞个假玉玺。太祖朱元璋当然获报审讯结果,他告诉了文帝,从而我们让家就世代相传了下来。”

    文翔感叹说:“真想不到,无数人苦苦寻找的宝物,原来就埋在成吉思汗墓里。伯父,请你讲讲我们让家是怎样得到这幅画的?”

    礼成赞赏的说:“我很高兴见到你那么有主见而且如此冷静。当年我父亲第一次对我说这件事时,我还说过他骗人,胡言乱语。等我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说完了,你就不会有疑问了。”接着礼成就慢慢的说出了下面的故事。

    1368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市)称帝后。派徐达和常遇春带领二十万大军进行灭元战争,元朝也派出了托音特穆尔和阿鲁贴木儿父子俩,带领五万精锐蒙古骑兵镇守河南。托音特穆尔是元顺帝的亲叔叔,父子俩不但战功显赫,而且在当时的元朝内有极高的地位和威信。托音特穆尔父子本来驻守在哈拉和林城,但为了打败徐达和常遇春,元朝就命托音特穆尔和阿鲁贴木儿父子俩带军入关,驻守河南。徐达和常遇春不愧为一代名将,他们首先示弱,诈败了几仗,娇纵对手的心;接着采用晋文公的退避三舍的策略撤退,使蒙古军误以为明军败退而追赶,把蒙古军诱到预设战场塔儿湾。四月初八决战那天,徐达用韩信的十面埋伏彻底打败了对手。其中父亲托音特穆尔战死,儿子阿鲁贴木儿受伤被俘。明太祖获报后,听从了刘伯温的建议,决定想方设法收降儿子阿鲁贴木儿。一方面是想进一步了解元朝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想利用其在元朝的地位与威信,以便更快打败与瓦解元朝的残余势力。

    徐达接到命令后就派人把阿鲁贴木儿安全的护送到南京。太祖派出了许多文武大臣,包括刘伯温去劝降,但阿鲁贴木儿既没有说投降,也没有表现出激烈的言词反抗;最后太祖亲自去劝,结果也一样。刘伯温看到这种情况献计说:“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只要我们把他软禁起来,送几个美女给他,不用很长时间他就会投降。”于是明太祖就把阿鲁贴木儿送进一处大宅软禁起来,外面派兵把守。刘伯温在秦淮河两岸的妓院物色到了一位名妓叫陈秀芸。这位陈秀芸不但容貌出众,而且有大家闺秀的风采。她卖艺不卖身,尽管只有十八岁,但早已名动秦淮河两岸。她本出身官宦人家,十二岁那年因父亲贪污事发而被抄了家,她也被官府送进了妓院。十六岁时崭露头角,到十七岁时名动秦淮河两岸。刘伯温和她谈条件,如果她愿意嫁给阿鲁贴木儿,不但替她赎身,脱了她的贱籍;还把她被流放在外的家人释放回乡。陈秀芸虽说心里不愿意,但也只能答应。刘伯温把她送进大宅,就算为阿鲁贴木儿娶了妻子。另外还为他们配了一个丫环,一个厨娘,还有一个干杂活的老头。其实这三个人的真实身份都是东厂安排的监视人员。

    起初阿鲁贴木儿还充满戒备之心;但陈秀芸风情万种又善解人意,而且精通琴棋书画。不到一个月,阿鲁贴木儿就真心爱上了妻子。阿鲁贴木儿自小就学孔孟之道,汉文化功底深厚,也算得上是个才子。夫妻俩夫唱妇随,才子佳人,恩爱度日。

    很快就到了七月上旬,陈秀芸发现丈夫老是闷闷不乐,长嗟短叹,于是忍不住问他原因。阿鲁贴木儿也不回答,只是更加悲伤。到了七月十二日早上,阿鲁贴木儿吩咐厨房多备了些酒菜,中午就拉着妻子向北遥拜。拜完后两夫妻就对饮起来,所谓酒入愁肠愁更愁,很快阿鲁贴木儿就喝半醉了。妻子扶他进房上床后居然在床上哭了起来。在陈秀芸的一再追问下,阿鲁贴木儿终于吐露了心事。

    “父亲和我都是蒙古族的一个秘密组织的首领。在四年前的今天,父亲托音特穆尔和我,曾经到太祖成吉思汗的皇陵拜祀太祖,但今年父亲战死了,我也被囚禁在这里,太祖成吉思汗的皇陵再也没有人去拜祀了。这是父亲和我所犯的不能饶恕的罪过啊!”

    陈秀芸安慰他说:“你不用担心,你不能去拜祀,还有其他人可以去拜祀。”

    阿鲁贴木儿悲伤的说:“除了父亲和我,这世上再也没有第三个人知道皇陵的地点。太祖二十二年在征西夏的途中病逝,把他葬入皇陵后,只在第二年刚好是闰年由这个秘密组织的首领和他的儿子秘密亲去皇陵拜祀。后面因为怕年年拜祀容易暴露地点,以后就每隔四年,也就是闰年的七月十二才秘密拜祀。今年是闰年,今天是太祖病逝的日子,我却不能到太祖的皇陵拜祀他,我怎能不悲痛!”

    陈秀芸继续安慰他说:“去拜祀皇陵总不会就你父亲和你两个人去吧,其他跟着你去的人也知道地点嘛。”

    阿鲁贴木儿摇头说:“不可能有其他人知道。你不知道,这个秘密组织的前身是太祖的贴身卫队,第一任首领就是太祖最喜爱的四儿子拖雷。太祖亲自定的规距:以后这个秘密组织的首领只能由拖雷的子孙担任;而它的成员都是皇亲贵族中的精英。太祖死后,就由该组织负责拜祀和保护皇陵不被人打扰;这也是太祖的遗言。我父亲是第十一任的组织首领,我父亲死后我就是第十二任的组织首领。我从十岁开始就随父亲去拜祀皇陵至今已有4次。每次我们都选择20名蒙古士兵和40名犯人,用马驮着祀品秘密去皇陵拜祀;完后在回来的路上,就让20名士兵把40名犯人杀死,然后在半路又让早已等候的组织的军队杀死这20名士兵。因此不可能有第三个人知道皇陵的地点,人们甚至连方向都猜不出来,当今皇帝也不知道皇陵的地点。”

    陈秀芸听到这里,不禁皱起了眉头:“你们也太残忍了吧,每四年就杀60人。那你为什么不告诉其他人?”

    “没有办法,皇陵内埋有无数珍宝,一旦皇陵地点流传出去,皇陵迟早会被人破坏。拜祀和保护皇陵不被人打扰是组织的神圣职责,150年来的规定是只能由首领父子二人知道地点。”阿鲁贴木儿脸上露出痛苦的脸色,坐起来说:“当父亲接到圣旨要去保卫大都时,一方面是军情火急不容拖延;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想到会被打败,想着汉人的军队怎么可能是我们5万蒙古精锐铁骑的对手呢?现在想来我们一开始就犯了轻敌的兵家大忌,被打败是迟早的事情。父亲为保护我战死了,我受伤被俘忍辱负重到现在,就因为我有拜祀太祖的责任在身。我相信组织一定会派人救我或者联系我,这样,对太祖的拜祀就能延续下去。”

    听到这里,陈秀芸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急忙对丈夫说:“初一那天我去栖霞寺替我们祈福时,听人讲两天前锦衣卫抓了十几个蒙古奸细。”

    “啊,那坏事了,肯定是我们派来的人被发现了。我被困在这里又出不去,真可恨啊!”阿鲁贴木儿一边咬牙切齿的说,一边在跺脚。

    陈秀芸安慰丈夫说:“夫君,既来之则安之,你也不要气坏了身体,你的伤才刚好不久啊。”

    阿鲁贴木儿站起来低着头在屋里来回走了几步,然后自言自语说:“现在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

    他把陈秀芸拉到床边坐了下来,突然对着陈秀芸跪下说:“夫人,你能否愿意帮助我?”

    陈秀芸被吓了一跳,赶紧把他拉起来说:“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俗语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无论是什么事,我都一定会帮你。”

    阿鲁贴木儿郑重的说:“这事关系重大,一旦走漏风声,你我都将丢掉性命,你也愿意帮我吗?”

    陈秀芸非常坚定的说:“你我是夫妻,我只求同死同穴。你讲,是什么事?”

    “好,我现在就写个单子,你去把东西买回来,我自有用处。”

    阿鲁贴木儿用什么办法保存秘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画是用什么做的?藏在哪里?耶律楚材反对把传国玉玺作为国玺,道理何在?请继续看本书。

    声明:书中关于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懦弱,如果你看完本书,你会发现本书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