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找到成吉思汗墓

第1卷 第五章 建文帝的故事(1)

    6月23日的南京天气与广州一样,也是火辣辣的,8点钟的阳光已经很强烈。在大约7点半,火车停靠镇江站时,文翔又与让礼成通了电话,告诉他火车已到镇江。让礼成叫文翔到南京站后就下车,他会和让忠远,也就是他的孙子在火车站出口的地方接他。早上8:10,从广州开往南京西的K528次列车准点缓缓驶入了南京站,文翔背着背包跟着其他旅客走下了火车。

    南京站始建于1968年9月,位于金陵古城城北,地处浩浩扬子江畔,巍巍紫金山下,前临玄武湖,后枕小红山,地理位置优越,景观环境优美。2002年由铁道部、江苏省、南京市三方共同投资在原址改建,新站房改建工程总投资3。5亿元,历时三年,于2005年9月1日作为十运会重点工程项目投入试运行。

    新建成的站房外型采用法国AREP公司的设计方案,内部功能采用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的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标志性、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和文化性的有机结合。车站站房采用桅杆斜拉索悬挂结构,用18根桅杆支撑起横向钢梁,象一艘竖起桅杆、拉满风帆的巨型帆船停泊在美丽的玄武湖畔,既具有江南文化特色,又融合现代化气息。

    南京站新站房建设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主体结构由18根后倾钢管混凝土柱为主要受力构件,大面积、大跨度的斜拉索轻钢屋盖体系,现代化的悬挂结构技术,通透的点式玻璃幕墙,自动监控消防水炮,远距离送风大温差设计分层空调系统,处处体现了现代科技与新型建筑的完美结合。此外,车站同步建成了电视监控、电子引导、列车到发预告、多媒体查询等客站自动化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具有国内一流水平。

    新客站站前景观广场分为集散主广场区、过渡性引导广场区和湖滨亲水休闲区,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比原站前广场增加1倍。集散主广场区面积约2万平方米,直接连接主站房、地铁出入口,与各停车场连接快捷,以大面积铺地为主,两侧还栽植树木花草。过渡性引导区的中间绿地作下沉处理,放置各式景石,两侧伴以雪松树阵。湖滨亲水休闲区搭建了“亲水平台”,玄武湖中心有一个138米高水柱的“超级”喷泉,喷出的水流速度超过1秒钟100米。旅客只要伸手触摸荡漾的湖水,即可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柔美。

    当文翔走到出口时,他停了下来,用眼睛扫了一遍来火车站接人的人群;很快他发现,有个年轻人手里举着一个纸皮做成的牌子,牌子上写着4个黑色的、挺大的字——接让文翔。文翔走过去,只见这个年轻人与自己年纪相仿,二十三四岁左右,不是很高,身材有点胖;穿着一件浅红色的T恤、长筒的短裤,剪了个平头;正在四处张望。

    文翔猜测他就是让忠远,于是礼貌的问道:“你好,我是让文翔,你是让忠远吗?”

    对方看了他一眼,脸上露出了笑容。“你是文翔哥,我是忠远,很高兴接到你!”忠远收起牌子。然后用手指着不远处的一位老人:“你看,爷爷在那边。”

    文翔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人群外围站着一个70岁左右的老人,人倒挺精神,只是身材有点瘦。文翔和忠远走了过去,老人笑着对忠远说:“忠远,你接到文翔哥了。”

    文翔赶紧走向前说:“你一定是礼成伯伯吧,我就是文翔,麻烦你们来接我了。”说着就伸出了右手。

    让礼成哈哈大笑,“客气什么啊!应该的,应该的。忠远,快帮文翔哥拿背包。”说着,让礼成的手握住了文翔的手。

    忠远反应迅速:“文翔哥,我来拿行李。”

    文翔连忙说:“不用不用,我自己背着就行了,真的不用客气。”

    忠远说:“车停在停车场,我们现在就过去吧。”

    礼成一边走,一边向文翔介绍忠远:“忠远在南京大学读工商管理,今年刚毕业;他不愿意去他爸的餐馆帮忙,自己在一家公司找了份工作。他爸刚开始有意见,我说年轻人愿意出来闯就让他去闯吧。”然后关心的问:“你在电话里说你是读考古专业的,找到工作没有?”

    “还没找到。我本来想留广州,不过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再说在广州我们家也没认识什么人。”

    礼成语调沉重:“是啊,在我们国家,没有关系是很难办事的。我感到整个社会的各阶层都有固化的迹象,出现了官二代、富二代、穷二代。都是贫富差距太大的原因。”说到这里礼成摇了摇头,然后又肯定的说:“不过相信国家将来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文翔转了个话题:“报纸上说你已经78岁了,怎么看起来不到70岁,有什么养生秘诀;我妈身体一向不好,你能不能给她出个主意?”

    礼成听完笑着说:“应该的。我主要是早上去公园散步,心情舒畅;另外我坚持读书,对新鲜事物我不但接受,而且许多我都要求自己学会;当然还有其他的,将来一定一一告诉你。”

    他们一边走一边聊着,不知不觉就来到忠远的汽车旁。忠远的车是一辆小轿车,他先把汽车发动起来,把冷气打开,然后他拉开车门,等文翔和爷爷坐进去以后又关好了车门,然后坐回驾驶员的位置。很快小汽车就驶出了南京火车站的停车场。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南京作为一个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同时南京作为天下文枢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当然,最令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夜游十里秦淮,两岸万家灯火,五光十色,流光溢彩。

    南京也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城市。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今天南京的主要商业区有新街口、湖南路、夫子庙、珠江路等。新街口是中华第一商圈,位于南京市中心,在民国时期发展为商业区,目前集中了大批大型店铺。湖南路位于鼓楼区,主要是九十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商业区。夫子庙位于秦淮区,是南京最古老的传统商业区之一,自1985年起陆续改建为仿古街市,以餐饮娱乐为特色。珠江路位于玄武区并为区政府所在地,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IT产品集散地之一。

    汽车很快就驶入了龙蟠路,经过中央门立交桥进入建宁路;两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繁荣的景象引人无尽遐想:历史上的十里秦淮河两岸该是如何的一番景象。大约半小时后汽车往右一拐进入了安乐村,不久就在一座四层小洋房的门口停了下来。

    文翔知道金陵民居的建筑风格一般是平面布局。多数为多进穿堂式封闭庭院,少则二进,以三、四进者居多,依纵轴线布置门厅、大厅、正房,再后为楼厅或附属用房,两侧为厢房。建筑除一路(一条纵轴线)还有二路,三路或更多的组合形式,多为家族四合院住宅组团。东西院落之间以腰门相连。建筑平面一般为三开间,两侧为厢房,砖木结构。纵向为穿斗式木结构,七架梁,前檐多有轩梁装饰。尤为典型的是,有的民居前檐为典雅、纤丽的鹤颈轩,门窗为花格图案。厅堂地面铺以方砖。外观朴实、封闭门洞、窗洞较小,门洞上方有砖砌门饰,门眉下装饰八卦辟邪。但眼前这小洋楼除了门眉下装饰八卦辟邪外,他看不出有半点金陵民居的味道。忠远按了一下遥控器,车库的卷闸慢慢升起,小轿车驶入了车库。下车后忠远又按了一下遥控器,卷闸又慢慢的降了下来。

    三人来到了客厅,客厅倒是布置的古色古香。明清风格的茶几、太师椅,还有红木餐桌。文翔觉得柜子上的液晶大电视有点破坏了格调。忠远去泡了一壶碧螺春茶,三人一边喝茶一边继续聊。

    礼成亲切的说:“文翔啊,来到这里,就当在自己家一样,不用客气。”然后才问:“你带来的族谱呢?能否让我看一看?”

    “啊,在这里,”好象有点不好意思,文翔连忙从背包里把两本族谱拿了出来,递给了礼成。

    礼成小心弈弈的接过来放在桌子上,他首先仔细看旧的那本:浅蓝色的封面上竖写着“让氏族谱”四个毛笔字,刚劲有力。翻开第一页,只见最上面写着“祖定规矩凡吾子孙须按仁德尚礼文忠武义排辈。”接着下面写着:一世祖让銮……,最后一页写着:二十五世祖让德强。文翔与忠远在左右两边也挨着头在看。

    看完后礼成嘴角露出了笑容,高兴的对文翔说:“我家也有一本旧的让氏族谱,我拿给你看看。”说完就起来走进房间里。

    一会儿礼成就从房间里出来了,手上拿着一个木质的盒子。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层黄色的绒布,族谱就装在一个密封的透明的塑料袋里。从表面看与文翔带来的族谱几乎一模一样,也是浅蓝色的封面,上面也是用毛笔字竖写着“让氏族谱”四个字。礼成又小心弈弈的把族谱取出放在桌子上,示意文翔翻看。文翔小心的打开第一页,惊讶的发现,最上面也是同样写着“祖定规矩凡吾子孙须按仁德尚礼文忠武义排辈”; 接着下面写着一世祖让銮……,最后一页写着25世祖让德强,两本族谱几乎一模一样。

    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文翔说:“让氏族谱原来是一式两份,看来我爸的预感是对的,原来我们两家从前是一家人;按照祖上“仁德尚礼文忠武义”的排辈,你就是我伯父,而忠远是我的侄子。”

    礼成高兴的说:“对,这两本族谱证实了我们确实是一家人。忠远,以后按规距你要喊文翔叔叔了,不能再叫文翔哥了。”

    忠远不愿意:“他不就大我两三岁嘛,喊哥不是更亲切吗?”

    礼成严肃的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论辈份他确实是你叔叔,而且他岁数又比你大,你也见过别人老侄嫩叔,人家还不是这样叫。记住,以后要叫叔叔,这叫长幼有序。”

    文翔也觉得如果忠远真的叫自己叔叔,好像很不自然,总觉得有点别扭,于是他对礼成提议:“忠远喜欢叫我哥就让他这样叫吧,他叫我叔叔我会很不习惯。”

    “不行,”礼成断然拒绝,“中国历来是个礼仪之邦,但现在的人都不把优良传统当一回事,不再系统的学习传统文化了。社会的浮躁,道德操行的缺失,人们急功近利的行为都是教育的失败。我感觉,中华文化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再不挽救一定会被西方文化同化。”礼成越说越激动:“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合时宜的的确要抛弃,但好的东西我们要坚持把它留下来。忠远,难道让你叫一声叔叔就那么难为情吗?”

    “好了,我叫就是了,”忠远的手在摆着,头却在点着,“爷爷,你不要再长篇大论了。”

    礼成知道忠远不情愿,他想继续做忠远的思想工作:“文翔是学考古的,对我们祖上的事当然比你知道的多,所以你叫文翔为叔叔一点都没难为你。”

    文翔很尴尬,不好意思说:“我是学考古的,但就是没有研究自己的族谱,真是惭愧啊!我对我们祖宗的事情没有多少了解,报纸上说我们的祖宗是建文帝,伯父,是真的吗?建文帝不是自焚而死了吗?”

    “当然是真的,”让礼成一脸的自豪,“你爷爷和你爸没有跟你说过,我们让家的历史和秘密吗?”

    文翔一脸的疑惑,“秘密?他们从来没有给我说过我们让家有什么秘密;我只听他们讲过,我们这房人是100多年前,为躲避战火从南京迁到广东顺德的;抗日战争时又遭了灾,爷爷一家人几乎死光了,所以到现在在顺德姓让的就只有我们一家人,我爸曾对我妈说过,让家有一个惊天的秘密,可是他没来得及告诉我就去了,其他的我真的不知道。”提起父亲,文翔表情甚是悲伤。

    礼成叹了一口气,说:“我们让家一直多灾多难,看来是天意啊!几次都差点被灭族,我们也只有二十几个人。既然你爷爷和你爸在生前没有跟你说,就让我跟你说说我们让家的历史和保存了几百年的秘密吧!按我们让家的家规,这些历史和秘密只传男、不传女;因为这些秘密汲及身家性命,所以在以前也不是每个男都传,最后被传的男人都是经过考验的。”

    礼成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我之所以上报纸是因为我希望能够找到你们,一家人团聚。不过,我当初没有想到在报纸上找你们的好方法。是报社自己找我来的。”说完放下了茶杯。

    文翔很奇怪:“怎么报社自己会找上门来?他们如何知道我们是建文帝后裔一事?”

    礼成也语带疑惑:“这个我也不清楚,听报社的人说他们接了一个男人的电话,说我是建文帝的后裔,并把我的地址和一背些情况提供给了报社。对于这条重大新闻,报社当然不会放过,就来采访了我。”

    文翔更奇怪:“是什么人对我们如此了解?”

    礼成笑着说:“报社也不知道这男人是谁;不过不管他是谁,他让我们团聚了,我们应该感激他。”

    文翔也点头说:“对,应该感激他,我现在很想知道我们祖宗的完整历史。”

    “我们祖宗的历史很长,这段历史是一代一代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礼成慢慢讲述让家的历史。

    “我们的祖宗是建文帝朱允文,这个我已在报纸上讲了一些。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的军队打进南京金川门,文帝见大势已去,本想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力劝说,朱棣只是占了京城,很多地方的人还在观望,不如出走到云贵,那边消息没有那么灵通,或者还能举旗反攻。少监王钺也跪在地上提醒文帝:高皇帝升天之前,留下一个宝匣,并且交代说,如有大难,可以带宝匣出走。文帝听了突然醒悟,决定出走。众人一起赶到奉先殿左侧,找到了这个金色宝匣,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方玉玺。原来当年高祖在死前曾传谕,见此玉玺如见高祖。但大家都认为,朱棣既然敢谋反,文帝若拿着玉玺出去想让朱棣投降,只能是白白送死;不如带着玉玺逃亡,或许将来还有用处。程济又献计说,当年高皇帝也曾为僧,最后建立大明朝;今天皇上有难,也可剃度为僧,这样便可平安出城,他日定能打回南京。众人都说是好计策。程济立即为皇上剃去头发,换上袈裟、僧帽、僧鞋。当时在殿上的五六十人痛哭流涕,都表示要随从逃亡。建文帝说,这么多人一起行动,势必引起怀疑。兵部侍郎廖平建议,随从不必多,更不可多,挑选没有家室之累又有膂力三人即可。于是当场决定杨应能、叶希贤称为比丘,程济称为道人,这三人左右不离建文帝,其余人等分散逃走。通过皇宫的秘道4人来到了长江边,只见一条小船早已等候在那里。船中一位道士名叫王升,叩头拜见了建文帝,说臣已在这等候多日了。一行人等乘夜逃脱,第一站来到吴江县的史彬家中。”

    忠远听到这里好奇的问:“怎么和央视热播的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的情节是一模一样的?”

    礼成说:“忠远,民间传说不是全部都是假的。我们家流传下来的历史就是这样说的。”

    文翔附和说:“民间传说很多是真的。在开封就有这样的传说:开封城,城摞城。后经考古证实,在北宋的都城下还埋着战国时魏国的国都—大梁。”

    礼成接着说:“九月,文帝他们来到襄阳的廖平家,大家商议后便决定前往贵州。这时文帝的头发也慢慢长长了,程济献计劝文帝打扮成道士,这样知道文帝变成了道士的人就更少了,文帝就更安全了。朱棣在皇宫找到了两具烧焦了的尸体,已无法辩认,但有太监说是文帝。为了掩人耳目,朱棣对外宣称文帝已自焚而死,以绝天下人拥护文帝之心。但朱棣一直不放心,他让锦衣卫用酷刑对每个可能知情的人进行讯问,终于获知文帝已出走的真相。但朱棣已一再宣称文帝已死,所以他只能通过锦衣卫秘密去找文帝,而不能公开通辑文帝。

    文翔插口说“对文帝的下落一直是个谜,历史学家们众说纷芸,认为文帝没死的人都以为文帝当了和尚了。”

    “如果文帝当了和尚,哪来我们让家呢。”礼成笑着反问。接着他又讲了下去。

    欲知打电话给报社的男人是什么人,让家为什么几次被灭族?两家人为什么分开?请继续看本书。

    声明:书中关于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懦弱,如果你看完本书,你会发现本书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