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四章 血字的启示
因为是死在医院,按规定遗体只能直接送殡仪馆火化。在殡仪馆办完后事后,让文翔和母亲,姐夫,姐姐等亲朋好友带着父亲的骨灰回到了顺德,花了5万多元在墓园买了个墓穴,把父亲的骨灰安葬好。
6月21号早上,也就是头七(人死后的第7天)的早上,文翔和母亲坐在客厅里着手整理父亲的遗物。让家是一座4层小洋房,门前是宽阔的村道,村道的另一边是一口近5亩水面的鱼塘,屋后有近百平方米的菜地。他们正坐在客厅的桌子旁,母亲打开了父亲平时随身带着的公文包,从包里掏出了父亲的电话本、钱包、驾驶证、行车证、记事本等;文翔打开父亲的钱包,除了钱、身份证、信用卡外,文翔还发现有一张折叠得非常整齐的报纸;打开报纸,原来是从《广州日报》上剪下来的。出于好奇,他仔细的阅读了里面的内容,原来是转发自南京《金陵晚报》的一篇报导。题目是:
揭开建文帝生死之谜
建文帝生死之谜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们。大多数学者认为,建文帝已在朱棣的军队打进南京金川门当天,就举火自焚了。但本报记者却独家采访了让礼成老人,从而揭开了建文帝没有死,而是逃了出来的惊人秘密。
接着下面写的是,记者采访到的让礼成老人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证据。在最后,记者认为:这些证据足以证明让氏是建文帝的后裔。
读完后文翔觉得直觉告诉他,父亲绝不会随便把一份报纸剪下来,折叠整齐的放在钱包里;他不解的问母亲:“老逗为什么放这样一份报纸入钱包里?”
母亲把报纸拿过来看了看,说:“啊,我记起来了。上个月,就是你爸出事前两天,晚上吃饭前你爸在看报纸,读到这里他很兴奋,吃饭时对我说,报纸上所登的让姓的来源故事,跟你爷爷讲的一模一样;他怀疑南京让家与我们以前是一族人。哎,你爸去了,这段时间我也把这件事给忘了。”说着母亲的眼睛又红了。
“有这样的事?真奇怪。”文翔不禁想起几天前他和大姐夫,在交警大队二楼调解室的那一幕:
一位警员向他们讲述车祸的全过程:“根据车祸现场的监控录像。死者的车属正常行驶,是泥头车闯红灯导致了车祸的发生。”
接着监控录像就在投影屏幕上重放了两遍。“以下的图片是车祸后我们现场拍摄的,有的惨不忍睹,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警员把图片一张张慢慢放,有的图片真的惨不忍睹。文翔悲伤的看着图片,突然有一张图片吸引住他,“等等,请你倒回前面那张图。我要看清楚那张图。”
警员把图片倒回去。那是一张把人抬出来后,站在车门拍摄方向盘的图片:挡风玻璃几乎全碎了。文翔指着屏幕要求道:“方向盘前红色的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字,把它放大。”
随着图的放大,那红色的东西逐渐清晰起来:那是一个写得歪歪扭扭的字。再认真辨认,那是一个“族”字。警员也看到了,觉得不好意思:“我们都以为是血渍,没注意到是一个字。不过很显然,字是你爸死前写下的。”
文翔不相信。“你是说我爸死前写下了这个“族”字?”
“应该是,你爸当时已经受了重伤,所以这个字才写得歪歪扭扭。”警员肯定的说,然后他又认真的想了想,说:“奇怪,我们在他手上,车上没有发现有红色的笔,他用什么写了这个红色的“族字”呢?难道是他用自己的血写的?”
“你是说我爸在重伤时用自己的血写了这个“族”字?”
“这也是我的个人推测,因为我清楚记得遗物里没有红色的笔,而红色的东西只剩下当时他受伤流出的血,所以我认为这个字是他在死前用血写成的。”
“有道理,但他在危急关头写下这个“族”字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文翔好象在自言自语。
“我们不清楚,我们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与本次事故的发生无关,因为是在发生后才写的字。”接着警员提醒说:“你们去物证室签名把他的遗物领走吧。”
大姐夫站起来问:“物证室在哪里?”
“地下楼梯右边尽头。”
文翔这几天其实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在生死关头,父亲绝不会乱写字,他写这个“族”字一定有他的意思,他究竟想跟我们说什么?刚才听母亲这么说,他觉得好象有点联系上了:“族”是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一群人。如果报纸上所登的让姓的来源故事跟爷爷讲的一模一样,那就意味着让姓的人从前是一族人。难道父亲写这个“族”字是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死了,我们一定会整理他的遗物;他是提醒我们要注意这张报纸?他是想告诉我们:我们与南京市的让氏一样,都是建文帝的后裔?
这时,母亲又伤心的说:“我嫁过来已经30多年了,但我觉得你爷爷和你爸有事瞒着我。就在你爸出事前的那天晚上,我记得那晚他回来后异常兴奋,吃晚饭时要求喝酒,说有个天大的秘密要让你去解开。我问他是什么秘密,他又说按让家传男不传女的规矩他不能告诉我。还说你是学考古的,你才能去解开这个谜。你们让家哪来那么多规矩!现在他走了,我也不知他有什么天大的秘密了!”说着母亲的眼泪流了下来。
“妈,不要再哭了。”尽管自己心理也无比悲痛,但文翔还是赶紧安慰了母亲;“老逗说有天大的秘密要告诉我?那很奇怪,他一向很少主动喝酒。看到这报纸,倒让我想起来一件事:上次在在交警大队,我看到一张图片,我们猜测是老逗死前用他的血写的字。”
“啊,你爸写了个什么字?”母亲显得非常惊讶。
“他用血在方向盘前皮革上写了个“族”字。老逗一定是想留给我们什么信息,是否与他所说的天大的秘密有关?但“族”字是什么意思?这几天我一直在想这件事。”
“有这种事,你学考古的也无法猜出?”母亲也觉得很奇怪。“他死前写下一个“族”字,他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事?”
文翔分析说:“按字面解释“族”就是民族,族人等。如果联系这张报纸和老逗跟你说的话,他留下这个“族”字,是不是提醒我们联系这位让礼成?因为老逗也怀疑我们和南京的让家以前是一族人。或者我应该帮老逗联系这位让礼成,看情况怎么样,以完成老逗未了的心愿。妈,我现在就想办法联系对方。”说完文翔就拿着报纸上了二楼的书房。
文翔打开电脑,把“金陵晚报编辑部”输进百度进行搜索,马上屏幕上就出现了几千条相关的标题,当他双击其中一个“金陵晚报编辑部”时,他找到了编辑部的电话号码。文翔用电脑旁边的固定电话拔通了编辑部的电话:“喂,你好,金陵晚报编辑部吗?”
“是的,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忙的?”电话里传来一个苍老的男音。
文翔礼貌的询问到:“我是贵报的一位忠实读者。因为我也是姓让的,我对5月24日贵报—《揭开建文帝生死之谜》,这篇文章很感兴趣,你们能否帮我联系让礼成先生?”
“啊,那篇报导是小峰写的,你去联系他吧。”
“你方便把小峰记者的电话给我吗?”文翔诚恳的问。
“可以,你记一下,号码19400792530。”
“我复述一遍:19400792530,没错吧!我记下了,谢谢你,再见。”
文翔放下电话,又拨通了小峰记者的电话:“喂,你好,是小峰记者吗?”
“是的,你是谁?找我有什么事?”一个年轻男孩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了过来。
文翔直接说明来意:“我对5月24日贵报《揭开建文帝生死之谜》,这篇文章很感兴趣,你写的很好;我是广东的,也是姓让的,你能否帮我联系让礼成先生,我认为我们两家很有可能以前是同一族人?”
“真的吗?那确实是一件巧事,说不准你们500年前是一家。如果你们真是一家人,我可要独家追踪报导。”电话里的男孩调皮的说。“请你稍等一下,我把电话找出来告诉你。”
隔了一会儿,男孩的声音又从话筒传了出来,“请你记一下,让礼成的电话是19869503970。”
“19869503970,”文翔在纸上写下了号码。‘我记下了。请你放心,如果你认为有新闻报导的价值,我很乐意接受你的专访。”文翔也半开玩笑的说。
男孩挺认真的回了一句:“那就一言为定,好吗?”
文翔笑着回答:“好的,谢谢你!再见。”
“再见。”
和小峰记者通完电话后,看着记下来的让礼成的电话号码,文翔坐在椅子上盘思着如何跟让礼成通话。过了一会儿,他终于想好了,他拿起手机拨通了电话;铃声响了几下后,对方接了电话,一个沉稳的声音说:“喂,你好!”
文翔恭敬的问:“你好,请问是让礼成伯伯吗?”
“对,我就是,你是?”让礼成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下来。
文翔赶紧自我介绍:“让伯伯,我叫让文翔,我是从广东打电话给你。”
“啊,你也姓让,打电话给我有什么事?”让礼成依然平静的问。
文翔小心的说。“是这样的,我爸看了5月24日《金陵晚报》对你的采访报导后,觉得跟我爷爷所讲的情况一模一样,我爸猜测我们两家以前有可能是同一族人,所以我打电话过来问一下情况。”
“啊,是这样。”让礼成听了感到有点意外,“你爸和你爷爷叫什么名字?”
文翔带点伤感的回答:“我爸叫让礼全,我爷爷叫让尚东。”
“如果真是这样,那很有可能你我以前是一族人;你爷爷和你爸好吗?”对方有点兴奋的问。
文翔翔听到这里,顿时悲从中来:“我爷爷已经死了6年,我爸爸也刚刚车祸去世了!”
礼成发自内心的悲痛。“啊!天啊!真叫人悲痛!那你奶奶呢?”
“奶奶去的更早!”
电话那头长叹了一声。“唉,太悲惨了!你要坚强,安慰好其他人,特别是你母亲。”让礼成安慰道。然后缓缓问道:“对我们让氏族人的来龙去脉,你应该很清楚吧?”
文翔无奈的说:“我真的不是很清楚。他们偶尔会对我说一点,我希望了解我们的祖宗,这也是我爸的遗愿;如果你我是同一族人,我们的祖先真是明朝的建文帝,我非常愿意搞清楚这件事;因为我是读考古专业的,建文帝的生死一直是一个历史之谜。”
“你是读考古的?真太好了!这样吧,你带上你家的族谱来一趟南京,你方便吗?”听出来让礼成又兴奋起来,“你家的族谱能找到吗?”
文翔非常肯定的回答:“应该有,去年我曾见过。我什么时候来南京?”
“如果你方便来南京,越快越好。”让礼成高兴的说,“我们随时欢迎你,你坐明天的火车,后天就能到南京。你一上火车就给我电话,好让我去火车站接你。”
“这个我想和家里人商量商量;让伯伯,这个号码就是我的手机号码,如果我来,我一定会提前通知你。我们随时保持联系。”文翔提议。
让礼成爽快的说:“好,我们随时保持联系;这样吧,你马上跟家里人商量一下。我希望我们能后天见面。”
“好,让伯伯,再见。”
“再见。”
文翔刚放下电话,看到电脑上的QQ正在闪动,“爱好考古”弹了出来。文翔用鼠标点击了图标,接着又把摄像头连上,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爱好考古”。
“爱好考古”其实是个美国的华裔姑娘,名叫陈丽婷。她是个比较秀气的女孩,研究生毕业后在加州从事考古工作。他们是在网上认识的,文翔的QQ名就叫“考古爱好者”。那次丽婷上QQ,在网上搜到他后就和他聊了起来,因为有共同语言,一年后双方就非常熟悉了。
丽婷温柔的问:“文翔,为什么将近没有上QQ?”
丽婷这一问,文翔才想起这段时间为了父亲的事,为了多陪母亲,真的一直没有上QQ和朋友、同学聊天了。文翔伤感的说:“我最近家里有事要忙,所以好久没有上QQ了。晚上12点多了,你还不去睡觉?”中国与加州有16个小时的时差。
“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电脑那头的丽婷显得很开心,“明天我要去蒙古国参加考古活动,目标是找到成吉思汗墓。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替我高兴了吧。”
“祝贺你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不过你我都知道成吉思汗墓不会那么容易就能找到。我不是在给你泼冷水,试问从古至今多少人找过了,谁都没有找到。你们会是例外吗?”文翔反问道。
“当然不会那么容易就能找到,但这却是这次考古工作魅力的所在。”电脑那头的丽婷依然很开心,“这次活动是由著名的美国亿万富翁兰顿先生组织的,兰顿先生是个狂热寻找成吉思汗墓的人,他花了好多年时间和大把的金钱才让蒙古政府同意这次考古活动。你也知道蒙古政府一直阻挠寻找成吉思汗墓的任何考古活动。这次考古队的队长是美国最著名的考古专家,哈佛大学的史密夫教授,他是我大学的导师,而且我爸跟他又是几十年老朋友,所以我才有机会参加这次的考古活动。”
“你说的哈佛大学的史密夫教授,他在世界考古界里是挺有名气的。去年他曾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就在我们学校的二号报告厅作了一场《世界考古技术最新发展》的报告。史密夫教授推崇设备,你们一定有不少设备吧?”
丽婷兴奋的说:“据我初步了解,我们确实准备了很多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考古设备。在这方面,兰顿先生舍得一掷千金。”
“丽婷,你不知道史密夫教授作报告的过程。那天我不但去听了,还在互动环节提出了一个观点:我认为技术固然重要,但人比技术更重要。史密夫教授也同意我这个观点,最后我们还合影留念。”文翔如数家珍,“不管能否找到成吉思汗墓,你跟着史密夫教授学习与实践,一定对你将来的考古事业有巨大的帮助。有什么重大突破请不要忘记通知我。”
“一定会通知你,说不定我有空还会到中国旅游。我爷爷十几岁就跟我太公去了美国,但他就是喜欢家乡梅州。不但让我们学好中文,还一天到晚唠叨“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他带我回过家乡两次,感觉中国的变化不少。如果这次我有空回家乡,我就去探望你,你将怎样欢迎我呢?”丽婷半开玩笑的问。
“红地毯与礼炮,”文翔故意停了下来。
“不用那么隆重”
“我是想说:都没有。但有鞭炮;请你吃美味的粤菜,保证让你胖起来。所谓“吃在广州,厨出凤城”。凤城就是顺德大良。”文翔说完,自己忍不住先笑了起来。
“你真会卖关子。你想谋杀我的美好身材,我才不会上你的当。”丽婷也开玩笑说,“明天我要出发了,今晚就聊到这里,我要去睡觉了,拜拜。”说着丽婷摆了摆手。
“等你的好消息!拜拜。”文翔也摆了摆手,接着丽婷就下线了。
关了电脑后,文翔就出去跟母亲商量。文翔先把事情的经过跟母亲说了一遍,然后征询母亲的意见:“让伯伯让我带上族谱去一趟南京,我想明天就坐火车去,你觉得这样好不好?”
母亲吩咐说:“这世界还是好人多,不用担心,你就去吧;你去书房左边的柜子找一找,族谱应该在木盒里,你自己把东西收拾好。电器厂的生意有你大姐和我处理,你大姐夫有空也会过来帮忙的,你不用担心。”
文翔走回书房,果然在书柜的二层找到了那个木盒。木盒里的两本族谱分别用透明的封口塑料袋包着,一本已经旧的发黄,用线订着的纸好像只要一用力就随时会烂掉一样。另一本他估计也有几十年了。他小心弈弈取出“新”的那本,翻开仔细的看。尽管他是学考古的,却从来没有对家里的族谱进行研究;如果不是要带族谱去南京,他对自家的来龙去脉还真的不了解;只是小时候曾听爷爷说过,他们的祖宗原来在南京,100多年前为躲避战火才来到广东顺德。
欲知建文帝的故事,为什么礼成要文翔带族谱去南京,他俩是什么关系,丽婷有没有找到成吉思汗墓,请继续看。
声明:书中关于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懦弱,如果你看完本书,你会发现本书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6月21号早上,也就是头七(人死后的第7天)的早上,文翔和母亲坐在客厅里着手整理父亲的遗物。让家是一座4层小洋房,门前是宽阔的村道,村道的另一边是一口近5亩水面的鱼塘,屋后有近百平方米的菜地。他们正坐在客厅的桌子旁,母亲打开了父亲平时随身带着的公文包,从包里掏出了父亲的电话本、钱包、驾驶证、行车证、记事本等;文翔打开父亲的钱包,除了钱、身份证、信用卡外,文翔还发现有一张折叠得非常整齐的报纸;打开报纸,原来是从《广州日报》上剪下来的。出于好奇,他仔细的阅读了里面的内容,原来是转发自南京《金陵晚报》的一篇报导。题目是:
揭开建文帝生死之谜
建文帝生死之谜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们。大多数学者认为,建文帝已在朱棣的军队打进南京金川门当天,就举火自焚了。但本报记者却独家采访了让礼成老人,从而揭开了建文帝没有死,而是逃了出来的惊人秘密。
接着下面写的是,记者采访到的让礼成老人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证据。在最后,记者认为:这些证据足以证明让氏是建文帝的后裔。
读完后文翔觉得直觉告诉他,父亲绝不会随便把一份报纸剪下来,折叠整齐的放在钱包里;他不解的问母亲:“老逗为什么放这样一份报纸入钱包里?”
母亲把报纸拿过来看了看,说:“啊,我记起来了。上个月,就是你爸出事前两天,晚上吃饭前你爸在看报纸,读到这里他很兴奋,吃饭时对我说,报纸上所登的让姓的来源故事,跟你爷爷讲的一模一样;他怀疑南京让家与我们以前是一族人。哎,你爸去了,这段时间我也把这件事给忘了。”说着母亲的眼睛又红了。
“有这样的事?真奇怪。”文翔不禁想起几天前他和大姐夫,在交警大队二楼调解室的那一幕:
一位警员向他们讲述车祸的全过程:“根据车祸现场的监控录像。死者的车属正常行驶,是泥头车闯红灯导致了车祸的发生。”
接着监控录像就在投影屏幕上重放了两遍。“以下的图片是车祸后我们现场拍摄的,有的惨不忍睹,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警员把图片一张张慢慢放,有的图片真的惨不忍睹。文翔悲伤的看着图片,突然有一张图片吸引住他,“等等,请你倒回前面那张图。我要看清楚那张图。”
警员把图片倒回去。那是一张把人抬出来后,站在车门拍摄方向盘的图片:挡风玻璃几乎全碎了。文翔指着屏幕要求道:“方向盘前红色的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字,把它放大。”
随着图的放大,那红色的东西逐渐清晰起来:那是一个写得歪歪扭扭的字。再认真辨认,那是一个“族”字。警员也看到了,觉得不好意思:“我们都以为是血渍,没注意到是一个字。不过很显然,字是你爸死前写下的。”
文翔不相信。“你是说我爸死前写下了这个“族”字?”
“应该是,你爸当时已经受了重伤,所以这个字才写得歪歪扭扭。”警员肯定的说,然后他又认真的想了想,说:“奇怪,我们在他手上,车上没有发现有红色的笔,他用什么写了这个红色的“族字”呢?难道是他用自己的血写的?”
“你是说我爸在重伤时用自己的血写了这个“族”字?”
“这也是我的个人推测,因为我清楚记得遗物里没有红色的笔,而红色的东西只剩下当时他受伤流出的血,所以我认为这个字是他在死前用血写成的。”
“有道理,但他在危急关头写下这个“族”字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文翔好象在自言自语。
“我们不清楚,我们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与本次事故的发生无关,因为是在发生后才写的字。”接着警员提醒说:“你们去物证室签名把他的遗物领走吧。”
大姐夫站起来问:“物证室在哪里?”
“地下楼梯右边尽头。”
文翔这几天其实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在生死关头,父亲绝不会乱写字,他写这个“族”字一定有他的意思,他究竟想跟我们说什么?刚才听母亲这么说,他觉得好象有点联系上了:“族”是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一群人。如果报纸上所登的让姓的来源故事跟爷爷讲的一模一样,那就意味着让姓的人从前是一族人。难道父亲写这个“族”字是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死了,我们一定会整理他的遗物;他是提醒我们要注意这张报纸?他是想告诉我们:我们与南京市的让氏一样,都是建文帝的后裔?
这时,母亲又伤心的说:“我嫁过来已经30多年了,但我觉得你爷爷和你爸有事瞒着我。就在你爸出事前的那天晚上,我记得那晚他回来后异常兴奋,吃晚饭时要求喝酒,说有个天大的秘密要让你去解开。我问他是什么秘密,他又说按让家传男不传女的规矩他不能告诉我。还说你是学考古的,你才能去解开这个谜。你们让家哪来那么多规矩!现在他走了,我也不知他有什么天大的秘密了!”说着母亲的眼泪流了下来。
“妈,不要再哭了。”尽管自己心理也无比悲痛,但文翔还是赶紧安慰了母亲;“老逗说有天大的秘密要告诉我?那很奇怪,他一向很少主动喝酒。看到这报纸,倒让我想起来一件事:上次在在交警大队,我看到一张图片,我们猜测是老逗死前用他的血写的字。”
“啊,你爸写了个什么字?”母亲显得非常惊讶。
“他用血在方向盘前皮革上写了个“族”字。老逗一定是想留给我们什么信息,是否与他所说的天大的秘密有关?但“族”字是什么意思?这几天我一直在想这件事。”
“有这种事,你学考古的也无法猜出?”母亲也觉得很奇怪。“他死前写下一个“族”字,他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事?”
文翔分析说:“按字面解释“族”就是民族,族人等。如果联系这张报纸和老逗跟你说的话,他留下这个“族”字,是不是提醒我们联系这位让礼成?因为老逗也怀疑我们和南京的让家以前是一族人。或者我应该帮老逗联系这位让礼成,看情况怎么样,以完成老逗未了的心愿。妈,我现在就想办法联系对方。”说完文翔就拿着报纸上了二楼的书房。
文翔打开电脑,把“金陵晚报编辑部”输进百度进行搜索,马上屏幕上就出现了几千条相关的标题,当他双击其中一个“金陵晚报编辑部”时,他找到了编辑部的电话号码。文翔用电脑旁边的固定电话拔通了编辑部的电话:“喂,你好,金陵晚报编辑部吗?”
“是的,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忙的?”电话里传来一个苍老的男音。
文翔礼貌的询问到:“我是贵报的一位忠实读者。因为我也是姓让的,我对5月24日贵报—《揭开建文帝生死之谜》,这篇文章很感兴趣,你们能否帮我联系让礼成先生?”
“啊,那篇报导是小峰写的,你去联系他吧。”
“你方便把小峰记者的电话给我吗?”文翔诚恳的问。
“可以,你记一下,号码19400792530。”
“我复述一遍:19400792530,没错吧!我记下了,谢谢你,再见。”
文翔放下电话,又拨通了小峰记者的电话:“喂,你好,是小峰记者吗?”
“是的,你是谁?找我有什么事?”一个年轻男孩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了过来。
文翔直接说明来意:“我对5月24日贵报《揭开建文帝生死之谜》,这篇文章很感兴趣,你写的很好;我是广东的,也是姓让的,你能否帮我联系让礼成先生,我认为我们两家很有可能以前是同一族人?”
“真的吗?那确实是一件巧事,说不准你们500年前是一家。如果你们真是一家人,我可要独家追踪报导。”电话里的男孩调皮的说。“请你稍等一下,我把电话找出来告诉你。”
隔了一会儿,男孩的声音又从话筒传了出来,“请你记一下,让礼成的电话是19869503970。”
“19869503970,”文翔在纸上写下了号码。‘我记下了。请你放心,如果你认为有新闻报导的价值,我很乐意接受你的专访。”文翔也半开玩笑的说。
男孩挺认真的回了一句:“那就一言为定,好吗?”
文翔笑着回答:“好的,谢谢你!再见。”
“再见。”
和小峰记者通完电话后,看着记下来的让礼成的电话号码,文翔坐在椅子上盘思着如何跟让礼成通话。过了一会儿,他终于想好了,他拿起手机拨通了电话;铃声响了几下后,对方接了电话,一个沉稳的声音说:“喂,你好!”
文翔恭敬的问:“你好,请问是让礼成伯伯吗?”
“对,我就是,你是?”让礼成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下来。
文翔赶紧自我介绍:“让伯伯,我叫让文翔,我是从广东打电话给你。”
“啊,你也姓让,打电话给我有什么事?”让礼成依然平静的问。
文翔小心的说。“是这样的,我爸看了5月24日《金陵晚报》对你的采访报导后,觉得跟我爷爷所讲的情况一模一样,我爸猜测我们两家以前有可能是同一族人,所以我打电话过来问一下情况。”
“啊,是这样。”让礼成听了感到有点意外,“你爸和你爷爷叫什么名字?”
文翔带点伤感的回答:“我爸叫让礼全,我爷爷叫让尚东。”
“如果真是这样,那很有可能你我以前是一族人;你爷爷和你爸好吗?”对方有点兴奋的问。
文翔翔听到这里,顿时悲从中来:“我爷爷已经死了6年,我爸爸也刚刚车祸去世了!”
礼成发自内心的悲痛。“啊!天啊!真叫人悲痛!那你奶奶呢?”
“奶奶去的更早!”
电话那头长叹了一声。“唉,太悲惨了!你要坚强,安慰好其他人,特别是你母亲。”让礼成安慰道。然后缓缓问道:“对我们让氏族人的来龙去脉,你应该很清楚吧?”
文翔无奈的说:“我真的不是很清楚。他们偶尔会对我说一点,我希望了解我们的祖宗,这也是我爸的遗愿;如果你我是同一族人,我们的祖先真是明朝的建文帝,我非常愿意搞清楚这件事;因为我是读考古专业的,建文帝的生死一直是一个历史之谜。”
“你是读考古的?真太好了!这样吧,你带上你家的族谱来一趟南京,你方便吗?”听出来让礼成又兴奋起来,“你家的族谱能找到吗?”
文翔非常肯定的回答:“应该有,去年我曾见过。我什么时候来南京?”
“如果你方便来南京,越快越好。”让礼成高兴的说,“我们随时欢迎你,你坐明天的火车,后天就能到南京。你一上火车就给我电话,好让我去火车站接你。”
“这个我想和家里人商量商量;让伯伯,这个号码就是我的手机号码,如果我来,我一定会提前通知你。我们随时保持联系。”文翔提议。
让礼成爽快的说:“好,我们随时保持联系;这样吧,你马上跟家里人商量一下。我希望我们能后天见面。”
“好,让伯伯,再见。”
“再见。”
文翔刚放下电话,看到电脑上的QQ正在闪动,“爱好考古”弹了出来。文翔用鼠标点击了图标,接着又把摄像头连上,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爱好考古”。
“爱好考古”其实是个美国的华裔姑娘,名叫陈丽婷。她是个比较秀气的女孩,研究生毕业后在加州从事考古工作。他们是在网上认识的,文翔的QQ名就叫“考古爱好者”。那次丽婷上QQ,在网上搜到他后就和他聊了起来,因为有共同语言,一年后双方就非常熟悉了。
丽婷温柔的问:“文翔,为什么将近没有上QQ?”
丽婷这一问,文翔才想起这段时间为了父亲的事,为了多陪母亲,真的一直没有上QQ和朋友、同学聊天了。文翔伤感的说:“我最近家里有事要忙,所以好久没有上QQ了。晚上12点多了,你还不去睡觉?”中国与加州有16个小时的时差。
“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电脑那头的丽婷显得很开心,“明天我要去蒙古国参加考古活动,目标是找到成吉思汗墓。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替我高兴了吧。”
“祝贺你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不过你我都知道成吉思汗墓不会那么容易就能找到。我不是在给你泼冷水,试问从古至今多少人找过了,谁都没有找到。你们会是例外吗?”文翔反问道。
“当然不会那么容易就能找到,但这却是这次考古工作魅力的所在。”电脑那头的丽婷依然很开心,“这次活动是由著名的美国亿万富翁兰顿先生组织的,兰顿先生是个狂热寻找成吉思汗墓的人,他花了好多年时间和大把的金钱才让蒙古政府同意这次考古活动。你也知道蒙古政府一直阻挠寻找成吉思汗墓的任何考古活动。这次考古队的队长是美国最著名的考古专家,哈佛大学的史密夫教授,他是我大学的导师,而且我爸跟他又是几十年老朋友,所以我才有机会参加这次的考古活动。”
“你说的哈佛大学的史密夫教授,他在世界考古界里是挺有名气的。去年他曾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就在我们学校的二号报告厅作了一场《世界考古技术最新发展》的报告。史密夫教授推崇设备,你们一定有不少设备吧?”
丽婷兴奋的说:“据我初步了解,我们确实准备了很多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考古设备。在这方面,兰顿先生舍得一掷千金。”
“丽婷,你不知道史密夫教授作报告的过程。那天我不但去听了,还在互动环节提出了一个观点:我认为技术固然重要,但人比技术更重要。史密夫教授也同意我这个观点,最后我们还合影留念。”文翔如数家珍,“不管能否找到成吉思汗墓,你跟着史密夫教授学习与实践,一定对你将来的考古事业有巨大的帮助。有什么重大突破请不要忘记通知我。”
“一定会通知你,说不定我有空还会到中国旅游。我爷爷十几岁就跟我太公去了美国,但他就是喜欢家乡梅州。不但让我们学好中文,还一天到晚唠叨“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他带我回过家乡两次,感觉中国的变化不少。如果这次我有空回家乡,我就去探望你,你将怎样欢迎我呢?”丽婷半开玩笑的问。
“红地毯与礼炮,”文翔故意停了下来。
“不用那么隆重”
“我是想说:都没有。但有鞭炮;请你吃美味的粤菜,保证让你胖起来。所谓“吃在广州,厨出凤城”。凤城就是顺德大良。”文翔说完,自己忍不住先笑了起来。
“你真会卖关子。你想谋杀我的美好身材,我才不会上你的当。”丽婷也开玩笑说,“明天我要出发了,今晚就聊到这里,我要去睡觉了,拜拜。”说着丽婷摆了摆手。
“等你的好消息!拜拜。”文翔也摆了摆手,接着丽婷就下线了。
关了电脑后,文翔就出去跟母亲商量。文翔先把事情的经过跟母亲说了一遍,然后征询母亲的意见:“让伯伯让我带上族谱去一趟南京,我想明天就坐火车去,你觉得这样好不好?”
母亲吩咐说:“这世界还是好人多,不用担心,你就去吧;你去书房左边的柜子找一找,族谱应该在木盒里,你自己把东西收拾好。电器厂的生意有你大姐和我处理,你大姐夫有空也会过来帮忙的,你不用担心。”
文翔走回书房,果然在书柜的二层找到了那个木盒。木盒里的两本族谱分别用透明的封口塑料袋包着,一本已经旧的发黄,用线订着的纸好像只要一用力就随时会烂掉一样。另一本他估计也有几十年了。他小心弈弈取出“新”的那本,翻开仔细的看。尽管他是学考古的,却从来没有对家里的族谱进行研究;如果不是要带族谱去南京,他对自家的来龙去脉还真的不了解;只是小时候曾听爷爷说过,他们的祖宗原来在南京,100多年前为躲避战火才来到广东顺德。
欲知建文帝的故事,为什么礼成要文翔带族谱去南京,他俩是什么关系,丽婷有没有找到成吉思汗墓,请继续看。
声明:书中关于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懦弱,如果你看完本书,你会发现本书充满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