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古月悠情

第1卷 十九

    人都生活在七情六欲之中,七情之一父子之情为最,那是血肉之情。

    李大年夫妇这几天的日子过得一言难尽啊!李大年尚犹可,老伴可就大不尽然,病倒了。她催儿子离开家,离开李家湾到外面闯事业,李兴是走了,她的心空了,精神一下子也垮了。

    她不是大智大圣,但一般的事理还懂。李兴到村里搞水库建电站并不是空穴来风,她的父亲——当年的老支书率领乡亲们建成过一次大坝,并且使用了好些年。水库建成,李家湾平步青云,粮食打得屯满柜流,县里还给李家湾发了“卖粮状元村”的牌子。后来天公不作美,大坝出了险情,情急之下,一炮炸了。山上平好的梯田浇不上水,不长粮食长蒿草,李家湾又回到贫困线上。

    李兴复又提起修水坝,她不是不赞成。其实她跟李家湾的其他人一样满怀欢乐,做梦都想。

    这大坝带给她的灾难远比李家湾的任何人大。后怕也最深。老父亲喷血而死的那个镜头历历在目,永世不忘。

    李兴走了几天了,村里闹得沸沸扬扬,她觉得自己对不起李家湾的乡亲们。如果不是李兴回村再提及修坝,这件事也许会被人们淡忘,现在已经提出来,并且有了眉目,是自己把儿子赶出了家门。村里大小人悲观失望的情绪,像一把烈火烧烤着她的心灵,她真处在不可自拔的矛盾中,难道真的是自己错了?

    李大年催她到镇里去看病,她不去,未奈,只得过去请大夫过来给她把脉看看,家里再不能岀意外了,儿子走与留对自已日常生活并无大碍,父母希望他们展翅傲翔,去创自己的前程,能相依夫命者草糠之妻。

    大夫也心绪不宁,秀花出走杳无音讯。是不是和李兴在一起,心里没谱,电话不通,一个大活人像一粒沙子沉入沙漠。真搞得茶饭不思,坐卧不宁,正寻思找个借口找李大年夫妇探询一下虚实,见李大年来请,忙不迭去收拾药箱跟李大年上路了。

    “大妹子,想开点吧,李兴识文断字,走到哪都有好日子过。可秀花这丫头,不吭不哈走了,一个姑娘家,背井离乡,真让人挂心呐。”大夫坐在一张椅子上望着面容憔悴的李兴妈轻声说着。

    李兴妈坐起来,让李大年给大夫沏茶递烟,问道:“秀花还没消息?现在的娃不知心咋长的,真应了古人的话:‘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岀门几天了也不给家传个信息……”她叹了一口气又说道:“说不定兴儿与秀花有联系哩,你也别操心了,儿大不由爷娘管,管也管不到正道上。”说完又叹息起来。

    大夫伸手给她诊脉,一会说:“心气焦虑,阴火上冲,脾胃不和……我开个方子,抓副中药吃一两剂就没事了。”说着从药箱里取出处方,开了两张递给李大年:“兴娃给你们打过电话吗?他现在在干啥?”大夫问。

    “没有,真让人担心啊。”李大年望着老伴说:“现在骑虎难下,左不成右也不成,他妈妈都愁出病了,咋的办才好?”

    “是啊,现在的兴娃举手投足都关系到李家湾几百号人的期望,真的费神。”大夫收拾着药箱子又说道:“天降大任于斯人,我看再难还是让娃娃回来,继续挑头干吧,不然这个兴可就扫大了。”

    李大年没吱声望着老伴,李兴妈没吱声她又钻进被窝,把被子扯起来捂住头。看来她不喜欢两个大男人的对话。

    大夫心事很重,秀花和李兴在不在一起,也没得个准信。见李兴妈不讲话,只好准备告辞,李大年也准备跟大夫去抓药。正在这时门一响进来一个人,俩人一看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

    来者不是别人,是李大年的岳母娘,李兴的外婆。这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婆,可算是李家湾一等一的寿星了,可谓寿高望重,出言成律。她不轻易出门,呆在家不修仙也不盼道,整天半闭双眼,面南望着大青山晒太阳。她想甚么谁也说不淸……老太婆生在清未,时至今日度过民国新中国,可谓一个活的历史的见证者,她的一生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她有今日之威望并非于身带来,那也是在失亲情的沉重代价中汲取的,她是村里第批参加党的俩人中的一员,另一个就是她的丈夫――村里第一仼支部书记,论成份她家是李湾村唯一的地主,她却被第一批批准参了组织,又嫁给了党执政者作老婆,乍听起来有些非夷所思,这事可就发生在她身上,她父亲是晚清的举人,屡试不第便在山外乡间设堂授课薄有收入,半世的辛劳说不上桃李满天下却也佈于四乡八寨,第子中良莠不齐却也不乏岀人头第者,其中有一邻乡的少年家境贫寒却脱明过人,为人正直求知如渴,为了每年的三升小麦的学供,家中无力支付中途缀学,她父亲觉得少年是可造之材,因三升小麦放弃学业心有不忍,便亲自拜访告知其家人免去学供让娃儿上学,这娃在他膝下读书六年,完校毕业不知去向,又一个六年后少年衣锦还乡回家省亲,听说是在傳作义手下当了团长,与日本人作仗立了大功,当地政要乡坤无不巴结效敬,老教授也想看看自已的得意门生,却囊中羞涩,穷其家中所有也奏不岀一份象样的礼物,正在踌躇不决没想到这团长门生躬身前往,而且他不坐轿不骑马徒歨几十里,教授喜岀望外的是团长门生仍毕恭毕敬称他先生,当着众人施以跪拜大礼,临走时团长门生让随从取出纸封说:“先生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小的不忘先生培养之恩,学生有今日之荣耀全仗先生惜才所致,这些银元不是兵血也不是民膏,是学生在沂口阻击战歼日冦有功,上峰对学生的嘉奖,就当学生对先生的效敬……先生要阻收学生可要见怪了……”当了大半辈子教书先生,这份赏賜有些太过突然,老先生矇了,一生教过的门徒仁义者具多,也不乏一些早上谢过先生晚间结伙偷先生鸡吃的不良之徒,在感慨之间团长门生己走远了,这包谢恩钱不数则可,一数吓一跳:整整两千现大洋,想想这銭授之不愧,老太婆旳父亲用这笔銭置了几十亩地,这时从山外跑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自称为抗丁打伤了保甲长,老婆婆家一男三女,除教书的父亲加母亲还有她姊妹俩,正愁少个得力男丁,将其收留下来,后来老先生见这小伙老实勤快,便将眉来眼去打得火热的大女儿许配为妻他就是后来的老支书,田是有了,得有农具,老先生原就有几亩薄田,还养两匹马,一匹耕田一匹自巳进出山当脚力,三年前的一个亱晚突然来了几个衣着不整的南方人闯进学堂,说是红军,老先生对此并不陌生,听说马家队正在到处捉拿红军,一旦让其捕获下场非常残忍,老人起了则隐之心,他对红军一无所知,谈不上有啥觉悟,全乃性情适然,人性所致,连亱将这几位落魂的军人送家里隐藏起耒,几日后红军要走,说是到陕西找总部,从河西到陕西那可是遥遥数千里,几人中可能还有一位大官哩,虽不便去打探可从他们对那人的敬畏呵护,那是一般人不可能享受的殊荣,况且此人正发着高烧,老先生毅然绝然将两匹马拱手相送,还购卖了些许中草药相送,红军的大官讲了多客气话,临走时红军大官讨筆拓纸写了一张借条并署下大名,拆叠好对先生说:用了你两匹马按我们的纪律要付銭的,我们部队打散了供给困难,只有写张借条了,等中国革命胜利了,你可拿此据到当地政府去兑现,如有人不认账你可以到红军总部去申诉,如果那时我还活着你就直接找我,那怕我在山崖海角都不会忘记你老人家(这位将军后来果派人来查询老先生的消息,那时老先生早已撤手人寰)。“这纸条你一定要藏匿好,”言下之意不言而谕,一旦不慎落 入马匪之手遭难的绝非老先生一家。老先生并不想要什么字据,当者客人不好谢绝只好用些布料藏在一个隐匿处,马匹没了也引来一些人的猜异,缘于老先生威望,保甲长们也无多归究,为生计老先生借錢买了一头毛驴凑合,眼看新置了土地没牲畜那能行,一咬牙买了一掛铁车两匹母马。

    转眼到了土地改革,工作徂在李家湾找不到一户标准的地主,唯老先生家有几十亩像样的水浇地四匹马加一掛车,虽也使过短工,没长年打工者订不上线,唯一能掛靠上边的长工眼下做了上门女婿,因斗争需要必需作老太婆的工作,带头控诉父亲罪恶,只要与其划清界线,她才有崭新的政治前途,那时侯对一个山沟里的年轻女性,一切都是崇高的,伟大的,谁都会义无反顾为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舍其一切,那怕最亲的亲人   也会违心去做,再说她们对那场变革根本就知之甚少,只能人云亦云,别人划道自己走,老太婆在诉苦大会念着人写好的稿,将父亲怎么剝削压迫自己的丈夫,打了七、八年长工,苛扣了多少血汗銭,并且声明与万恶的老地主一刀两断划清界线云云……为了有阶级感情她声泪俱下……亊后丈夫严历批评了她,说出的话如云復水,那是难得收回,老先生的成份尘埃落定,老太婆也因有觉悟敢于斗争,被吸收入党,她仍住在老房子里,所不同的是她是无产者享受到土改后的成果,把父亲名下的产业合法的转移到女儿名下,一家分为两家:一个是专政者,一个是被专政者,那一阵热忱过后人们的理性回恢,老太婆几次想给父母道欠,能说会道的嘴舌头却像发径质,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她多么希望父亲能痛骂自巳一顿,特别是在众人面前,可是没有,老先生一如既往对她仍那么亲妮呵护……自已有了儿女更觉对父母罪孽深重,自己安慰自己:当时不是为了进歨吗?已经犯了错,后悔药是没得买,要保证以后别说亲人就是乡邻也要实亊求是,绝不再犯混,自此老太婆那工作才叫忘我,叫玩命,一斑子姑娘媳妇没明没亱,李家湾村给国家贡献多少粮食?那个先进标干的牌子红旗也不可能谁想扛就扛得到的,(说句良心话,现在的农户不靠农药化肥能保得李家湾当年的产量很难质信,那年代全是自然生态,一滴一滴汗水浇出来的,现代人有钞票你买得了纯天然的食品吗?)文化革命复翻老账,老先生己不在世,老太婆因工作岀色,已被提升为公社副书记,走资派一份她不沾边,她是靠干闯岀来的,另一条她扛不动也不敢扛的罪却因老父亲的死无从证实落到她头上:有人揭发当年有三红军在她家住了几天下落不明,有人甚止有鼻子有眼指责是她带马匪抓走了红军,更有甚者说亲眼见她们活埋了红军要不国民党团长何故奖赏二干现大洋………这问题可严重了,面对不实之词老太婆据理力争,毫不妥协,不论怎么拆磨绝不认账,最终变成“人民的死敌被“专政”到铁窗里面,要不是老母尚在,翻箱倒匮在房后破窖找到红军当年的那张借具,老太婆能有今日的高寿很难断定。这就是生死铁券,这条的后面三个刚劲的草体“徐向前”。

    自此老太婆尝到遭人冤枉的味道,全非酸辣辛苦能替代,后半生那正直不诃是路人皆知,现闲居在家,思维仍那么敏锐,说话有板有眼。村里有了大难事只要借她出马,一举荡平。老支书在世,李家湾红极一时,她这位贤内助没有少出谋划策。五三年入党,曾代表全区妇女出席党的“十一届”代表大会,真是名声显赫。

    今天哪阵风把她吹过来了。李大年、大夫相视一眼忙迎上去。

    “妈,你好,这几天身子可轻快?这几天事多没上去看你。”李大年挽住老太婆问安。

    “能轻快得起来吗?”老太婆瞄了大夫一眼,不愉快的打量着对方。大夫有些不自在忙堆上笑脸说:“奶奶还这么精神,洪福齐天。”老太婆没搭理,直径往房里走。她从心眼里看不起大夫。全村里大夫谁都不屑一顾,唯独怕见到这位老太婆,见了总是绕道躲。没想到今天狭路相逢,打个招呼急急忙忙告辞出门,已是大汗淋漓。

    “他干啥来了,你们招惹他干啥?”老太婆坐定后问李大年。

    “兴娃妈病了,请他来看看病。”李大年回答。

    “听说兴娃和他的丫头秀花谈恋爱,你们觉得合适吗?”老太婆说着扯掉李兴妈头上的被子问:“犯哪门子愁?男爷们的事犯得着你瞎操心,哪里不舒服?”说着用手抚摸女儿的前额。

    李兴妈满眼含泪,没吱声。老太婆顿了一下拐杖:“这兴娃也是的,天底下好姑娘有的是,非要和大夫家的姑娘扯不开。你们说秀花人品咋样,总不会跟老子一个德行?”是呀,老太婆东门不进西门不出,加人气太重,一般人不敢在她面前议论是非,对秀花这样的青年女娃们知之甚少,难怪有成见。

    “妈你甭管这事,别的娃你不了解,难道大孙子你也不放心?”李兴妈坐起身抓着老太婆的手抹了一把泪说:“秀花是个好姑娘,虽不说百里挑一,但人品不在你我之下。”

    “哦!一牛生九犊,九犊不一样,有道是:一井水有苦有甜,一家人有愚有贤。只要人品端正,就让他们好去吧,两人倒挺般配。哎,听人讲,你把兴娃撵出家门不让他带领乡亲们修坝,是真的?咋回事,今天我费了这么大劲过来就是要讨个公道。人虽是你生下的,可他操的是李家湾的心,办的事大,你得给我个说道。”老太婆接过李大年给泡的“三泡台”,用嘴吹着呷了一口,放到炕边的桌子上。望着眼前眼泪婆娑的女儿,用一只手搂过她的头,泪水也流下来:“苦命的女儿呀,谁让你生在李家湾哟,谁又让你生了一个有志向有出息的儿子。凭良心,他做的事我眼没瞎,耳没聋,佩服,你出来打混混这才是个错。”

    “妈,这修坝何谈容易,你比我更清楚,爹不就是为了这坝才丢下你我走了吗?”李兴妈再也按耐不住情绪把头捂在老太婆怀里大哭起来。

    老太婆也哭出了声,但她却说:“你爹死得值,就是你那倔犟的老子,才使李家湾的人百折不挠,埋下了不建成水坝决不罢休的雄心壮志。”

    “妈,你真的想让李兴去再冒这个险,难道你真的忘记了那次炸坝……。?”李兴妈呜咽着说。

    “咋能忘了……”老太婆说的真心话,那一次惊心动魄的炸坝谁都不会忘记,也忘不了。

    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那是一个让李家湾的人永远难忘的多雨之秋。天公一反常态,把积怨洒向人间,把灾难带给李家湾的人民。

    狂风暴雨拍打着山石草木,“哗哗哗”带着哽咽喘息声,大地灰蒙蒙,沉雾拖着长长的硕大无比的舌头舔舐着山梁扶摇而过……天公地母象一个人间无力满足儿女过度索取,又无法申辩自己艰辛的父母哀怨无助一样,远处划过的沉闷的雷声不就在哭泣、吟咽……

    人的积怨可以用血肉之缘去化解,天地间的抱怨可就是大灾大难。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李家湾的人无法面对,只有惊惧叹息与无耐……

    饮马河水库开上一辆军车,车里装满了炸药,还有一队解放军战士。乡亲们听到炸坝泄洪,都不约而同比肩接踵涌上大坝,排成了一个人墙。地委专员和县委书记望着乡亲们那哀怨恳求的目光,在大坝上团团转,这个命令真不好下。这大坝可是老书记带领乡亲们干了五年,与其说是一镐一夯干起来的还不如说是用汗水凝结成的更准确。

    五年里老支书吃住在大坝上,饿了左手一把炒面,右手一把积雪;困了头枕岩石打个盹。这精神感动了上帝——省委奖给李家湾一台“东方红”履带拖拉机,才加快了大垻成功的进度。

    大坝建成后,老支书又发动大家平田整地修渠垒坝。大自然也给予李家湾人最大的回报,李家湾成了高原地区第一个粮食过“黄河”的村子。老支书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还上过天安门城楼。

    谁料到人类的活动竟然能改变大自然的活动轨迹,老天作祟大雨连着下了一个月,这在高原地区闻所未闻。洪水排山倒海,泄洪洞太小排泄不了,滴水贵如油的地方却发生了水患,水库变成了洪水猛兽似的定时炸弹,在高水位,高压力下,大坝发生了多处管涌。经专家论证,必须马上炸坝泄洪,要不然下游的村镇和地委所在地,随时处在威胁之中,一旦倾塌后果不堪设想……

    这消息对老支书简直是晴天霹雳,千辛万苦干成的事业,突然发生这种后果,他感到愧对李家湾的父老乡亲……

    一个人的精神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超越了极限可能就要毁灭。在这么大的挫折面前老支书也不例外,他是人不是神,他终于崩溃了,一头跌倒在雨水中昏了过去。

    面对眼前的处境,专员和书记必须做出决断。当即商议,认为只有请老支书出马,才能把乡亲劝回来。不然这坝炸不成。时间就是命令,每拖一分钟,都会给下游增加无法预料的灾难。他们也知道老支书病的不轻,舍其没有它法,只能让老支书勉为其难了。

    老支书听了专员和书记的话,圆睁双眼,咬紧嘴唇,从病床上爬起来,大步向大坝走来。见到乡亲们他又迟疑起来,过了半晌他没讲出一句话,只是向乡亲们挥挥手。乡亲们见状抱头痛哭,相互拖拉逶迤着,绝望地撤下了大坝。老支书是李家湾的大将军,一声令下,雷厉风行。不管什么样的情况,什么场合,举手投足间便能召唤人们的进退,他代表一级党的组织已经把人气达到了极点。那些执行任务的战士们见到这情景,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使命。也替乡亲们和老支书的遭遇流下了泪水……

    这大坝就是支书的生命,它比他的儿女更重要。听到一声天崩地裂的爆炸声老支书大呼一声:“我的大坝啊——”一口鲜血喷出三尺,双眼睁得老大一口气没上来,他跟大坝一起走了……

    “女儿啊,你爹他临走时为什么不闭双眼。我揣摩了十几年,现在才明白,他感到事情没干好,欠下乡亲们一笔债。你们就成全兴娃,让孙子还了祖宗这笔债吧。”老太婆拭着泪说:“他自己生的儿子不成器,可天有造化,孙子辈有智有才,我就求你们了。”她望着李大年:“大年你说呢?”

    “妈,你放心,你的孙子扎根儿就没想离开李家湾,也没打算放弃他的事业,他会回来的。爹的遗愿我们会替他完成。“李大年很有城府的说。

    “玲玲,你答应妈,兴儿回来了,一定让他来见我。我的腿脚不方便,行不行?”老太婆叫着女儿的名字一本正经的说:“在我有生之年,我要亲眼看到兴儿带领大家把大坝修起来,对全村人有个交待,也成全了他爷爷在天之灵,要不然我也死不瞑目……”

    “妈,你别说……”李兴妈不流泪了,坐了起来问老太婆:“妈妈你今天就住下吧,我这就给你做饭去。”

    李大年说:“你病着,我去张罗吧。”

    “没事。”李兴妈跳下炕,洗了一把脸,心里的疙瘩解开了精气神就上来了,去张罗饭食。李大年陪老太太谈了些修电站的事,一会李兴妈端着饭菜摆到桌上:素面条,两菜,一个野蘑菇炖羊肉,一个山药片炖粉条。看着她蛮有精神了,老太婆和李大年都很高兴。思想没包袱,事情也就想开了。

    老太婆吃得很开心,竟连吃两碗饭,李兴妈还要添,老太婆诙谐的说:“今天已破了天荒,再吃你不想让我活了。”一句话说的李大年、李兴妈都大笑起来。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