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五章 绯闻女友
王庄在陈庄东南,两庄隔着一条河,过了河便是王庄的地界。河边上有家小卖部,余友军向看店的中年妇女打听起了陈小翠的家。
“不远了,顺着这条路只个走起,有岔路向南拐,进了庄,第三户就是,门前有棵大槐树。”
大妈说得清楚,余友军找起来也省事,摸到了大槐树,就见旁边一户门口坐着个姑娘在摘菜。“你好,麻烦问一下,陈小翠是这家吗?”
“谁?陈小翠?不知道。”
“怎么不知道,憨妮子,”屋里一个三十五六的妇人听到问话,边说便走出来,“你太太不就叫陈小翠吗?”
“找俺奶奶有事吗?”妇女问道。
余友军知道农村生孩子早,80多岁的老人见第四代的也不少。“大姐你好,我是打徐州来的,原先家里是隔壁陈庄的。家里老人来不了,说是让我给陈奶奶带个好。”现编能变成这样就不错了,余友军自我安慰着。
“哦,徐州来的亲戚,快,屋里坐。”
进了屋才想起没买啥东西,无奈掏二百块钱给了刚才门口的小姑娘,这一来,家里人更相信是亲戚,忙着让座。屋里除了刚才见到的两人,还有陈小翠和儿媳妇,都是女眷,男人赶集去了。
“太太耳背了,有什么话得大声说。”小姑娘便提醒,便坐在太太旁边,其他人忙着收拾东西,倒倒水。
“大姐,别忙了,我说说话就走。”余友军嘴上这么说,心里犯起了嘀咕,总不能当着小姑娘的面聊当年陈奶奶的旧事吧。万一老太太上火了,再出个三长两短,自己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孩子,你去门口摘菜吧,要是爸爸回来了,给我说一声。”
支走了小姑娘,余友军凑到陈小翠身边,不敢抬高声音,问道:“您认识余复国吗?”
老太太摆摆手,示意听不见。
余友军着急了,本来就是拿不上台面的事,总不能拿着大喇叭喊吧。想了想,掏出纸笔,在纸上写下了“余复国孙子”几个字,拿到老人家眼前,又指了指自己。老太太瞅了半天,居然看清了,点点头。
“奶奶,问您个事,我爷爷是哪里人,您知道吗?”这次余友军提高了声音。
“你爷爷是个好人,有文化,心疼人。”陈小翠被“余复国”这三个字带回了60多年前,说起了自己和这个教书先生的故事。
陈小翠是陈庄一户农家闺女,余复国来的那年,才十三四岁,在家里帮着做点家务。赶走了日本鬼子,余复国在庄上渐渐有了好名声,村里人好找他代写家书。那时陈小翠已经十六七了,爹妈开始托人相亲,希望找一户好人家。余复国二十五六的,有文化,人也照得仪表堂堂,成了村里找女婿的首选。但是,陈家穷,希望找个大户,挣点彩礼钱,好给小翠的哥哥说个姑娘,所以压根没考虑过余复国。
有一次小翠替父亲去集上买盐巴,正巧余复国也去集上取托人买的书,这样,两人便结伴而行。这是余复国第一次和女孩儿结伴出行,小翠听别人说这是个“榆木疙瘩”,眼界高看不上乡下闺女,心里本就不太高兴,一路上净拿些不冷不热的话堵他。可余复国不仅不生气,还挺健谈的,和小翠聊起了很多。
“你这小妮子,还是伶牙俐齿的,愿不愿意识字,我教你。”
“识字?还不行哩,俺们家没钱。”
“不收你钱,白教的,怎么样?”
“你那么好心?那也不行哩,家里的活没人干了。”
“这样吧,你要是想识字,每次赶集的时候我教你,反正我也要到集上。”
“你这人奇怪的很,还有赶着教人家识字的。”
……
就这样,两人便熟识了;陈小翠对这个教书先生开始有了好感,每次家里缺东西要到集上买,小翠就会主动抢着干,出门前还不忘洗把脸,然后哼着歌打村头学堂经过。算是有了默契,余复国听到歌声,就会放下手里的活,去赶集。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几里路,周围没熟人了,才敢在一起,开始的时候,余复国还一本正经地教小翠识字,慢慢的,就打情骂俏起来。
“余大哥,你是哪里人啊?以前做什么的?俺爸说你不像种地的。”
“我老家是湖南的,原先家里也有几亩地,后来遭了日本鬼子,逃到这的。不像种地的,那你看我像做啥的?”
“识文断字的,唱戏的。哈哈……”
朦胧的好感就这样发展成了恋情,但是碍于村里说闲话,两人一直保持着这种偷偷摸摸的关系,只在一起赶集的时候才会毫无顾忌的享受情侣间的甜蜜。
这样的时光并没保持多久,就在当兵的来抓壮丁的前后,小翠的爹妈决定把孩子嫁出去,对象也相好了,隔壁王庄的大户王大金的小儿子。
“现在世道乱,赶快把闺女嫁了,也了了咱们一桩心事。”
“孩儿他爹,你说了算。”
小翠是在过门的前夜知道了明天要嫁人的事情。开始她死活不同意,可又不好讲是因为和余复国谈恋爱了,那个年代还不兴自由恋爱,传出去没法见人,只说是自己太小,舍不得爹妈。一家人好说歹说,才稳住了小翠。小翠明白,不论自己怎么反抗都是没用的,彩礼已付,自己就是人家的人,毁了婚,不仅没钱赔给人家,还要被村里人戳脊梁骨。再也不能和她的余大哥一起赶集了,再也没有人愿意背着自己过河了;想到这些,小翠一个人哭到了天明。第二天,王家来接人,一路吹吹打打地送走了新娘。
三天后,余复国才知道这件事,他不相信小翠会嫁给别人,而且都没给自己说一声。余经不起这样的打击,竟是大病一场。病好以后,常在以前赶集的路过的河边等小翠,那一天,他真的等到了。
小翠嫁到王家以后,本想老老实实做人家的儿媳妇,把余复国忘掉。可是不管王家对自己多好,终究脑海里少不了那个教书先生的影子。半年后的一天,她去给家里买东西,不知不觉的竟又走到了当年和余复国一起戏水的地方。就在她愣神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喊住了她,“小翠,终究是把你等来了。”
这对恋人在经历了那么多以后,相拥在一起,痛哭一场。
“跟我走吧,我们私奔!”余复国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这句憋在心里好久的话。
“余大哥,我们不可能的了,我走了,我爸妈一辈子抬不起头;我这样了,也配不上你。”
“不会,现在是新时代了,你知道吗,小翠,GC党打败了国民党,现在提倡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我们就是走了,王家也不敢找你爸妈的事儿。”
“不行的,王家以前对我很好,刚被分了土地,我现在走了,人家会说我贪图富贵才嫁到王家。”
“人都走了,你管人家说什么!难倒我就不值得你牺牲一次吗?”
“可是……余大哥,我们还是别见面了,我知道你对我的好,就算小翠没这个命,没机会再跟你学识字了……”说完,小翠捂着脸跑了回去。
余复国已经记不得自己怎么回到家的,左思右想,仍不能放下这段感情。几天以后,余复国做了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卖地!
“余先生,你这是怎么了?才分的地你要卖?这可是上等的土地,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满仓,不瞒你说,我要走了,不在陈庄了。”
“为了那妮子?”
面对陈满仓的问题,余复国没有回答,带着卖地的钱,去了王庄。小翠在村头见到余复国很惊讶又很紧张,问明来意,才知道,余复国卖了地想把她带走。
“余大哥,我不会走的,我已经有了王家的孩子,我……我跟着你只能给你添累赘。你走吧。”撂下这句话,小翠头也没回地跑回了家。
余复国带不走小翠,便只身一人去了徐州,他不愿再回到这个伤心地。
老太太说完,眼角有些湿润。余友军心里对爷爷很是佩服,这是干的挺爷们儿!
“呃,奶奶,我爷爷说过他是哪里人吗?湖南哪里的?”余友军倒还没忘记来的正事。
“说过一次,记不得了。”老太太擦擦眼角,“好像说古书里写过这地方,里面的人从来没出来过。”
这是个什么地方?大山深处?余友军没整明白,可再追问下去,也没啥结果,只好作罢。
“奶奶,谢谢您。我走了,您保重身体。”
“你爷爷怎么样了?” 就在余友军起身要走,老太太突然问道。
“他,他过世了,去年走的。”
两人相视无语,老太太低下了头,没再说话。10天后,陈小翠老人走完了她82岁的人生。
余友军告别王庄,坐上了回家的大巴车。“里面的人从来没出来过?”老太太的话一直回荡在余友军的脑海中,一路绞尽脑汁也没啥收获。到了家,余友军并没有和父母说起老太太的事。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不远了,顺着这条路只个走起,有岔路向南拐,进了庄,第三户就是,门前有棵大槐树。”
大妈说得清楚,余友军找起来也省事,摸到了大槐树,就见旁边一户门口坐着个姑娘在摘菜。“你好,麻烦问一下,陈小翠是这家吗?”
“谁?陈小翠?不知道。”
“怎么不知道,憨妮子,”屋里一个三十五六的妇人听到问话,边说便走出来,“你太太不就叫陈小翠吗?”
“找俺奶奶有事吗?”妇女问道。
余友军知道农村生孩子早,80多岁的老人见第四代的也不少。“大姐你好,我是打徐州来的,原先家里是隔壁陈庄的。家里老人来不了,说是让我给陈奶奶带个好。”现编能变成这样就不错了,余友军自我安慰着。
“哦,徐州来的亲戚,快,屋里坐。”
进了屋才想起没买啥东西,无奈掏二百块钱给了刚才门口的小姑娘,这一来,家里人更相信是亲戚,忙着让座。屋里除了刚才见到的两人,还有陈小翠和儿媳妇,都是女眷,男人赶集去了。
“太太耳背了,有什么话得大声说。”小姑娘便提醒,便坐在太太旁边,其他人忙着收拾东西,倒倒水。
“大姐,别忙了,我说说话就走。”余友军嘴上这么说,心里犯起了嘀咕,总不能当着小姑娘的面聊当年陈奶奶的旧事吧。万一老太太上火了,再出个三长两短,自己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孩子,你去门口摘菜吧,要是爸爸回来了,给我说一声。”
支走了小姑娘,余友军凑到陈小翠身边,不敢抬高声音,问道:“您认识余复国吗?”
老太太摆摆手,示意听不见。
余友军着急了,本来就是拿不上台面的事,总不能拿着大喇叭喊吧。想了想,掏出纸笔,在纸上写下了“余复国孙子”几个字,拿到老人家眼前,又指了指自己。老太太瞅了半天,居然看清了,点点头。
“奶奶,问您个事,我爷爷是哪里人,您知道吗?”这次余友军提高了声音。
“你爷爷是个好人,有文化,心疼人。”陈小翠被“余复国”这三个字带回了60多年前,说起了自己和这个教书先生的故事。
陈小翠是陈庄一户农家闺女,余复国来的那年,才十三四岁,在家里帮着做点家务。赶走了日本鬼子,余复国在庄上渐渐有了好名声,村里人好找他代写家书。那时陈小翠已经十六七了,爹妈开始托人相亲,希望找一户好人家。余复国二十五六的,有文化,人也照得仪表堂堂,成了村里找女婿的首选。但是,陈家穷,希望找个大户,挣点彩礼钱,好给小翠的哥哥说个姑娘,所以压根没考虑过余复国。
有一次小翠替父亲去集上买盐巴,正巧余复国也去集上取托人买的书,这样,两人便结伴而行。这是余复国第一次和女孩儿结伴出行,小翠听别人说这是个“榆木疙瘩”,眼界高看不上乡下闺女,心里本就不太高兴,一路上净拿些不冷不热的话堵他。可余复国不仅不生气,还挺健谈的,和小翠聊起了很多。
“你这小妮子,还是伶牙俐齿的,愿不愿意识字,我教你。”
“识字?还不行哩,俺们家没钱。”
“不收你钱,白教的,怎么样?”
“你那么好心?那也不行哩,家里的活没人干了。”
“这样吧,你要是想识字,每次赶集的时候我教你,反正我也要到集上。”
“你这人奇怪的很,还有赶着教人家识字的。”
……
就这样,两人便熟识了;陈小翠对这个教书先生开始有了好感,每次家里缺东西要到集上买,小翠就会主动抢着干,出门前还不忘洗把脸,然后哼着歌打村头学堂经过。算是有了默契,余复国听到歌声,就会放下手里的活,去赶集。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几里路,周围没熟人了,才敢在一起,开始的时候,余复国还一本正经地教小翠识字,慢慢的,就打情骂俏起来。
“余大哥,你是哪里人啊?以前做什么的?俺爸说你不像种地的。”
“我老家是湖南的,原先家里也有几亩地,后来遭了日本鬼子,逃到这的。不像种地的,那你看我像做啥的?”
“识文断字的,唱戏的。哈哈……”
朦胧的好感就这样发展成了恋情,但是碍于村里说闲话,两人一直保持着这种偷偷摸摸的关系,只在一起赶集的时候才会毫无顾忌的享受情侣间的甜蜜。
这样的时光并没保持多久,就在当兵的来抓壮丁的前后,小翠的爹妈决定把孩子嫁出去,对象也相好了,隔壁王庄的大户王大金的小儿子。
“现在世道乱,赶快把闺女嫁了,也了了咱们一桩心事。”
“孩儿他爹,你说了算。”
小翠是在过门的前夜知道了明天要嫁人的事情。开始她死活不同意,可又不好讲是因为和余复国谈恋爱了,那个年代还不兴自由恋爱,传出去没法见人,只说是自己太小,舍不得爹妈。一家人好说歹说,才稳住了小翠。小翠明白,不论自己怎么反抗都是没用的,彩礼已付,自己就是人家的人,毁了婚,不仅没钱赔给人家,还要被村里人戳脊梁骨。再也不能和她的余大哥一起赶集了,再也没有人愿意背着自己过河了;想到这些,小翠一个人哭到了天明。第二天,王家来接人,一路吹吹打打地送走了新娘。
三天后,余复国才知道这件事,他不相信小翠会嫁给别人,而且都没给自己说一声。余经不起这样的打击,竟是大病一场。病好以后,常在以前赶集的路过的河边等小翠,那一天,他真的等到了。
小翠嫁到王家以后,本想老老实实做人家的儿媳妇,把余复国忘掉。可是不管王家对自己多好,终究脑海里少不了那个教书先生的影子。半年后的一天,她去给家里买东西,不知不觉的竟又走到了当年和余复国一起戏水的地方。就在她愣神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喊住了她,“小翠,终究是把你等来了。”
这对恋人在经历了那么多以后,相拥在一起,痛哭一场。
“跟我走吧,我们私奔!”余复国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这句憋在心里好久的话。
“余大哥,我们不可能的了,我走了,我爸妈一辈子抬不起头;我这样了,也配不上你。”
“不会,现在是新时代了,你知道吗,小翠,GC党打败了国民党,现在提倡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我们就是走了,王家也不敢找你爸妈的事儿。”
“不行的,王家以前对我很好,刚被分了土地,我现在走了,人家会说我贪图富贵才嫁到王家。”
“人都走了,你管人家说什么!难倒我就不值得你牺牲一次吗?”
“可是……余大哥,我们还是别见面了,我知道你对我的好,就算小翠没这个命,没机会再跟你学识字了……”说完,小翠捂着脸跑了回去。
余复国已经记不得自己怎么回到家的,左思右想,仍不能放下这段感情。几天以后,余复国做了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卖地!
“余先生,你这是怎么了?才分的地你要卖?这可是上等的土地,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满仓,不瞒你说,我要走了,不在陈庄了。”
“为了那妮子?”
面对陈满仓的问题,余复国没有回答,带着卖地的钱,去了王庄。小翠在村头见到余复国很惊讶又很紧张,问明来意,才知道,余复国卖了地想把她带走。
“余大哥,我不会走的,我已经有了王家的孩子,我……我跟着你只能给你添累赘。你走吧。”撂下这句话,小翠头也没回地跑回了家。
余复国带不走小翠,便只身一人去了徐州,他不愿再回到这个伤心地。
老太太说完,眼角有些湿润。余友军心里对爷爷很是佩服,这是干的挺爷们儿!
“呃,奶奶,我爷爷说过他是哪里人吗?湖南哪里的?”余友军倒还没忘记来的正事。
“说过一次,记不得了。”老太太擦擦眼角,“好像说古书里写过这地方,里面的人从来没出来过。”
这是个什么地方?大山深处?余友军没整明白,可再追问下去,也没啥结果,只好作罢。
“奶奶,谢谢您。我走了,您保重身体。”
“你爷爷怎么样了?” 就在余友军起身要走,老太太突然问道。
“他,他过世了,去年走的。”
两人相视无语,老太太低下了头,没再说话。10天后,陈小翠老人走完了她82岁的人生。
余友军告别王庄,坐上了回家的大巴车。“里面的人从来没出来过?”老太太的话一直回荡在余友军的脑海中,一路绞尽脑汁也没啥收获。到了家,余友军并没有和父母说起老太太的事。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