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庐州月

第三卷 江梅引 89最新更新

    <li>

    忆故人 (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①,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②,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作者简介】

    王诜字晋卿,北宋太原人,后徒居开封。尚英宗女魏国大长公主,为驸马都尉。能

    书画属文,与苏轼友善,因坐党籍被谪。近人赵万里始为其词汇成一卷。

    【注释】

    ①夜阑:夜深。

    ②阳关:即《阳关曲》。王维诗:“西出阳关无故人”。

    【评解】

    此词写宴别。上片写宴会上的情景。下片写别后相思。海棠开后,谁与共赏?双燕

    来时,庭院寂然。时值黄昏,更觉凄凉。全词工丽婉曲,新颖别致。

    此曲为“烛影摇红”词牌的雏形。

    渔家傲--- 东阳郡斋作 (朱 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黾①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②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作者简介】

    朱服字行中,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北宋神宗熙宁六年进士。哲宗朝历官中书舍

    人、礼部侍郎。徽宗朝加集贤殿修撰,知广州,黜袁州。坐苏党,贬海州,到东阳郡时

    曾作了一首《渔家傲》,颇寓凄苍遣谪之情。

    【注释】

    ①金黾: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黾。

    ②东阳:今浙江金华县。

    【评解】

    这首小词,借惜春伤春以抒怀。上片写春景。细雨如丝,烟笼杨柳,水流花落,春

    光将尽。眼前景色,惹人愁思。下片抒情。流光似水,浮生如梦。唯有酒中寻乐,醉里

    忘忧。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

    清平乐 (陈师道)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

    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薰炉①衾换生香。

    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作者简介】

    陈师道字无己,一字履常,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号后山居士。

    生于宋仁宗皇祐五年。元祐中,经苏轼推荐,授徐州教授。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有《后山词》一卷。

    【注释】

    ①薰炉:香炉。

    【评解】

    这首词着意描绘了初秋情景。上片写秋意。露叶翻风,秋光烛地。青林红子暗落,

    大地一派秋色。下片借景抒情。长廊微行,葱炉生香。灭烛延月,清光微凉。全词写得

    轻柔灵巧,平易自然,颇有韵致。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①?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作者简介】

    李之仪字端叔,沧州无棣(属山东)人。北宋神宗朝进士。曾从苏轼于定州幕府,

    后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徽宗初年,以文章获罪,被贬到太平州(安徽当涂)。他的词以

    小令见长。有《姑溪词》。

    【注释】

    ①已:完结。

    【评解】

    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不息,此恨绵

    绵终无绝期。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

    真挚。设想很别致,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①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作者简介】

    王安国字平甫,江西临川人。安石之弟。举进士,北宋神宗熙宁初,除西京国子教

    授,终秘阁校理。著有《王校理集》。

    【注释】

    ①落红:即落花。

    【评解】

    这是一首伤别词。上片写男方别后的恋意。画桥流水,雨湿落花,皆是马上所见。

    触景伤情,不觉勾起对帘中人的怀念。下片写女方的深闺幽怨。结尾两句,因物寄怨,

    抒写离情。全词造语工丽,蕴含不尽之意。

    虞美人 (李廌)

    玉阑干外清江浦①,渺渺②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③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④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⑤。

    【作者简介】

    李廌(zhì)字方叔,华州(今陕西华县)人。父李惇与苏轼同年举进士。他曾以

    文章谒苏轼于黄州,苏轼认为他的文章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拊其背曰:“子之

    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御也。”著有《济南集》,自《永乐大典》中辑出。

    【注释】

    ①清江浦: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②渺渺:形容雨大,迷濛一片。

    ③青林:喻梦魂。

    ④乘鸾: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萧,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

    乘而仙去。

    ⑤南州:南方。

    【评解】

    潇洒中见深情。上片写近水楼台风雨漫天而来的情景。下片写闲卧枕上、游目骋怀

    时的思想活动。碧芜千里,凉梦霎时,飘逸清新而又回肠荡气,情意绵绵。词中写初夏

    雨景,颇具特色。

    青玉案 (贺铸)

    凌波①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②。

    锦瑟华年③谁与度?

    月台花榭④,琐窗朱户⑤,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⑥暮,彩笔⑦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⑧!

    一川⑨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作者简介】

    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河南汲县)人,北宋王室外戚。

    曾做过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性格豪爽。能诗文,尤工词,其词善于

    锤炼字句,自云笔端能驱使李商隐、温庭筠。风格绮丽,但也有豪放之作。

    【注释】

    ①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②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③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④月台:赏月的平台。 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⑤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⑥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⑦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⑧都几许:共有多少。

    ⑨一川:遍地。

    【评解】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

    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

    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

    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浣溪沙 (贺铸)

    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①,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②。

    【注释】

    ①洞户:室与室之间相通的门户。

    ②些(suò):句末语气词,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评解】

    这首词全篇写景,却又能寄情于言外。句句绮丽,字字清新,无句不美。上片写室

    外景色,展现一幅清丽澹雅的图画,使人有超然世外之感。下片写室内情景。玉人捻香

    归户,低垂帘幕,微感春寒。全词写景潇洒出尘,风格颇与“花间”相近。

    薄 倖 (贺铸)

    淡妆多态,更滴滴①频回盼睐②。

    便认得琴心③先许,欲绾④合欢双带。

    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颦浅笑娇无奈。

    向睡鸭炉边,翔鸾屏里,羞把香罗暗解。

    自过了烧灯⑤后,都不见踏青挑菜。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

    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注释】

    ①滴滴:形容眼波不时注视的样子。

    ②睐:斜望。

    ③琴心:以琴声达意。

    ④绾:盘结。 合欢带:与“同心结”同意。

    ⑤烧灯:指元宵节。

    【评解】

    这首怀人之作,可能是通过对男女恋情的吟咏,别有寄托。上片追忆前欢,抒写当

    初相遇时的情景。下片写别后相思之苦。全词铺叙详尽,情致委曲。在北宋慢词艺术上

    有较高成就。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③。旧牺④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①阊门:本为苏州西门,这里代指苏州。

    ②梧桐半死:比喻丧偶。

    ③原上草,露初晞:比喻死亡。晞:干掉。

    ④旧栖:旧居。 新垅:新坟。

    【评解】

    这首悼亡词充满了诗人对亡妻怀念之情。上片写妻子死后诗人的凄凉和孤零。开始

    即以“万事非”写出不堪回首的慨叹。下片写诗人对妻子的怀念。“挑灯夜补衣”,再

    现了亡妻日夜辛劳,甘于过清苦生活的场面。以此为结,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亡妻深沉的

    悼念之情。全词写得哀婉柔丽,真挚感人。

    谒金门 (贺铸)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

    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翠袖玉笙凄断。脉脉两娥①愁浅。

    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注释】

    ①两蛾:双眉,双目。 蛾:即蛾眉。

    【评解】

    这是一首春闺怀人之作。上片写景,落花飞燕,撩人愁思。下片抒情,玉笙凄断,

    脉脉含愁,郎君虽无消息,一春却长梦见。全词抒情委婉,思绪缠绵。辞彩绚丽,隽美

    多姿。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③脱尽芳心④苦。

    返照⑤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⑥语。

    当年⑦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

    ①回塘:环曲的水塘。

    ②别浦:水流的叉口。

    ③红衣:此指红荷花瓣。

    ④芳心:莲心。

    ⑤返照:夕阳的回光。

    ⑥骚人:诗人。

    ⑦“当年”句:韩偓《寄恨》诗云:“莲花不肯嫁春风。”

    【评解】

    此词咏秋荷,于红衣脱尽,芳心含苦时,迎潮带雨,依依人语,自有一种幽情盘结

    其间,令人魂断。前人谓贺铸“戏为长短句,皆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以此词

    观之,可谓知言。

    眼儿媚 (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①。

    相思只在,丁香②枝上,豆蔻③梢头。

    【作者简介】

    王雱字元泽,北宋王安石之子。举进士,累官天章阁待制兼侍讲,迁龙图阁直学士。

    早卒。

    【注释】

    ①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所居之楼。此指王雱妻独居之所。

    ②丁香:常绿乔木,春开紫或白花,可作香料。

    ③豆蔻:草本植物,春日开花。

    【评解】

    相传因王雱多病,父安石令雱妻独居楼上,后王雱病卒,妻别嫁。这首词抒写春半

    相思之情。景极工而情极婉。柳烟织愁,梦绕秦楼,已可概括其意;更加以“海棠未雨”、

    “相思只在”诸句,愈见愁浓思深。全词轻柔婉媚,细腻含蓄。情思缠绵,欲言不尽。

    点绛唇 (苏过)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

    晚云如髻,湖上山横翠。

    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

    天如水,画阁十二,少个人同倚。

    【作者简介】

    苏过字叔党,苏轼季子。家颍昌,营湖**竹数亩,名“小斜川”,自号斜川居土,

    有《斜川集》。叔党翰墨文章,能传其家学,故当时有“小坡”之称。

    【评解】

    这首词通过初秋景物的描写,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怀人之情。上片写景。高柳蝉嘶,

    湖山横翠。秋风菱歌,晚云如髻。

    一派清秋景色。下片抒情。帘卷西楼,雨后生凉,独自倚栏,益增怀人秋思。全词

    构思清新,秀媚有致。

    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作者简介】

    魏夫人,襄阳(今属湖北)人,道辅之姊,丞相曾布之妻,封鲁国夫人。她的词得

    力于《花间集》,其婉柔蕴藉处,极近少游。

    【评解】

    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着意描写春景。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杏花出墙,

    斜阳掩映,溪山如画,春色满眼。

    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头路边徘徊,虽已三见柳絮纷飞,而离人犹未归来。对此

    良辰美景,不禁触动绵绵相思之情。全词婉柔蕴藉,优美自然。

    好事近 (魏夫人)

    雨后晓寒轻,花外晓莺啼歇。

    愁听隔溪残漏①,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②,离肠万回结。

    不似海棠花下,按凉州③时节。

    【注释】

    ①残漏:漏声将尽。 残:阑也,垂尽之意。 漏:古计时之器。

    ②赊:远也。

    ③凉州:乐曲。

    【评解】

    这是一首伤离之作。雨后轻寒,晓莺啼歇,隔溪残漏凄咽,撩人愁思。上片着重写

    景,借景抒情。下片抒写别后的相思。去路遥远,不堪西望。离绪满怀,柔肠百结。全

    词清新雅丽,含蓄凄婉。

    点绛唇 (魏夫人)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

    渐消残酒,独自凭栏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评解】

    此词上片写景,明月清风,画船载酒,转眼夜阑人散,残酒渐消,独自凭栏,不胜

    怅惘。下片抒情,叹人生聚散匆匆,别恨年年。那淡烟疏柳,芜城残漏,益增慨叹。这

    首词,清新雅洁,幽怨缠绵,表现了魏词的特色。

    谒金门 (李清臣)

    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

    苦恨春醪①如水薄,闭愁无处着。

    绿野带红山落角,桃杏参差残萼。

    历历危樯②沙外泊,东风晚来恶。

    【作者简介】

    李清臣,北宋人,(籍贯不详),字邦直。举进士,历官翰林学士,尚书左丞。宋

    徽宗初立,入为门下侍郎,出知大名府。其词作颇精工。

    【注释】

    ①春醪:酒名。醪:浊酒。

    ②危樯:指舟船。

    【评解】

    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的惜春情怀。上片写暮春季节,燕子穿阁,杨花飘

    落,而春醪味薄,难解闲愁。下片写桃杏凋残,绿野草长。晚来风急,又不知花落多少。

    全词含蓄细腻地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宛转柔媚,新颖别致。

    柳梢青 (僧仲殊)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①烟斜。

    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②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

    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作者简介】

    仲殊字师利,俗姓张氏,名挥,北宋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曾举进士,因事出家。

    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能文,善歌词,皆操笔力就。苏轼曾与之交往。著作

    有《宝月集》。

    【注释】

    ①柳袅:柳枝柔弱细长貌。

    ②棹:摇船工具,这里指船。

    【评解】

    作者着意写景,以景抒情。上片写春景,梨花带雨,柳袅烟斜,表现了风和香软的

    江南春色。下片写行人,轻舟一叶,浪迹天涯,待到酒醒处,惟见残阳乱鸦。而那墙头

    红粉,秋千深院,究是谁家?全词清丽和婉,含蓄蕴藉。

    南柯子 (僧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闹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评解】

    这首词通篇写景。十里青山,数声鸟啼,残月白露,清风晓霞。有声有色地表现了

    江南的夏季景色。词中上、下片的结句,委婉含蓄地提到人,而且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全词清新雅洁,优美柔和,饶有意味。

    小重山 (僧祖可)

    谁向江头遗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

    柳烟和雨隔疏钟。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

    珠帘卷尽夜来风。人不见,春在绿芜①中。

    【作者简介】

    祖可字正平,北宋丹阳(今属江苏)人,苏伯固之子,养直之弟。

    住庐山,被恶疾,人号“癞可”。有《东溪集》、《瀑泉集》。工诗,长短句尤佳。

    曾与陈师道、谢逸等结江西诗社。

    【注释】

    ①芜:众草丛生之处。

    【评解】

    这首词通篇描写暮春景色,隐隐含露惜春之意,烟柳疏钟,碧波东流,风卷珠帘,

    桃李园空。转眼春色将尽,对此能无感触!全词清丽隽雅,委婉含蓄。

    青玉案 (释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①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

    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知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

    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②潇潇雨。

    【作者简介】

    惠洪字觉范,俗姓彭,北宋筠州(今江西高安)人。少年时尝为县小吏,黄山谷喜

    其聪慧,教令读书。后为海内名僧。以医识张天觉。

    大观中入京,乞得祠部牒为僧,往来郭天信之门。政和元年,张、郭得罪,觉范决

    配朱崖,著有《筠溪集》、《冷斋夜话》等书。

    【注释】

    ①取次:即次第也。

    ②侵晓:天渐明。

    【评解】

    此词情景交融,抒写伤别、怀人的心情。上片写恨别,离人远去,回首高城,无限

    怅惘。下片写别后的怀念。梦回人静,夜雨潇潇,益觉凄凉。通篇写得凄婉细腻,情思

    绵绵。

    千秋岁 (释惠洪)

    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春思乱,芳心碎。

    空余簪髻玉,不见流苏带①。

    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

    湘浦曾同会,手搴轻罗盖②,疑是梦,今犹在。

    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

    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

    【注释】

    ①流苏带:古时妇女衣饰佩用之物。

    ②手搴轻罗盖:手擎着轻轻的绮罗伞盖。

    【评解】

    此词生动地描写一位独处空闺的少妇怀春、叹春的心理、情态。上片描绘少妇春睡

    时娇懒倦慵的神情体态。缠绵卧榻,半身屏外。唇红残退,春思撩乱。枕上“空余簪髻

    玉”,身上“不见流苏带”。下片着意人物内心的刻画。追忆往事,令人魂消。“十分

    春易尽,一点情难改”。结尾两句,情思绵绵,余韵不尽。全词抒情委婉,描写细腻,

    曲折婉转,柔媚多姿。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所写人物的同情。

    鱼游春水 (无名氏)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

    余寒犹峭①,红日薄侵罗绮。

    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轻窣②黄金缕。

    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

    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

    凤萧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③。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作者简介】

    据《复斋漫录》载:“政和中,一贵人使越州,得辞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亦不知

    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

    【注释】

    ①峭:尖厉。

    ②窣:突然钻出来。

    ③双鲤:谓书札也。

    【评解】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上片写景,东风杨柳,碧草如茵,莺啼燕飞,鱼游春水,

    春天又到人间。下片抒情,桃李争艳,春色如画,而阑干倚遍,望断清波,游人未归。

    令人思念不已。全词和婉秀美,抒情细腻,绮丽多姿。

    江亭怨 (无名氏)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云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①。

    数点落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

    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注释】

    ①吴头楚尾:豫章地居吴之上游,楚之下游,如首尾相衔接。

    【评解】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上片写登楼远望的情景。独倚曲阑,江天无际,家在何处?下

    片着意抒情。落花数点,惊起沙鸥。

    一片乡思,没入苍烟丛里。全词融情入景,以景抒情,写得婉曲柔美,幽雅别致。

    凤栖梧 (无名氏)

    绿暗红稀①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枝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注释】

    ①绿暗红稀:花落叶茂,春光将尽。

    【评解】

    这首词着意描写暮春景色,飘逸清雅,意境极美。上片写景。燕子穿杨,绿暗红稀,

    杜鹃声中,春色将阑。下片写人。竹杖芒鞋,信步所之,与樵子渔父共赏这一川风月。

    通篇清幽闲雅,饶有韵致,表现出一种超尘出世的气度。

    鹧鸪天 (窃坏女子)

    月满蓬壶①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②。

    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③。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

    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作者简介】

    据《宣和遗事》载:此词作者为宋徽宗时,元夕观灯之女子。

    【注释】

    ①蓬壶:即蓬莱。古代所说为仙人所居。

    ②端门:宫殿南面正门。

    ③鸳鸯失群:夫妻分散。

    【评解】

    《词林纪事》根据《宣和遗事》载:宣和间,上元张灯,许士女纵观。各赐酒一杯。

    一女子窃所饮金杯。卫士见,押至御前。女诵《鹧鸪天》词云云。徽宗大喜,以金杯赐

    之,卫士送归。

    词中记述宣和年间,元夕观灯的盛况。上片写京都的繁华。元宵节日,灯宣交辉,

    歌舞腾欢,笙乐通宵。下片写观灯女子饮酒窃杯的一段月话。这首小词,反映了当时都

    市生活的繁华,也反映了当时的佳风之盛。通篇以一个民间女子的口吻,写得婉转自然,

    颇具诗色。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