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庐州月

第三卷 江梅引 90最新更新

    <li>  喜迁莺 (许棐)

    鸠雨细,燕风斜①,春悄谢娘②家。

    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②。

    钏金寒,钗玉冷④,薄醉欲成还醒。

    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⑤。

    【作者简介】

    许棐字忱父,海盐(今属浙江)人。宋理宗嘉熙中,居于秦溪,自号梅屋。多与江

    湖派诗人交往,诗风亦相近。词共18首,都是小令。

    著作有《梅屋诗稿》及《梅屋诗余》。

    【注释】

    ①“鸠雨”两句:形容燕子和鸠鸟在斜风细雨中来回飞翔。

    ②谢娘:指思妇。

    ③暮云:黄昏时天上的云霞。以上两句是说咫尺天涯。两人相隔虽只一重帘子,就

    无法相见,不必有断肠人在天涯之叹。

    ④“钏金”两句:即金钏寒,玉钗冷,形容春寒。

    ⑤孤负:即辜负。 韶华:美好的春光。

    【评解】

    这首闺怨词,上片先从景物写起,细雨斜风,鸠燕飞翔,春已悄然来临。然后写人,

    幽居闺中,与心上人一帘相隔,咫尺天涯,不得相会。下片写“金钏寒,玉钗冷”,独

    处闺中,辜负了大好春光。幽恨满怀,即使有酒也难消解。通篇清丽宛转,幽怨缠绵。

    □花 (许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①,雨窗和泪摇湘管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③,落花吹遍。

    【注释】

    ①“一春”两句:是说一春未曾出游,想来湖上已是叶密花谢,春意阑珊。

    ②湘管:用湘竹做管的毛笔。

    ③琵琶怨:琵琶奏出幽怨的歌曲。

    【评解】

    这首小词抒发了幽居孤凄、伤春念远之情。上片写春光虚度,独居深闺,西子湖上,

    该已是“翠羞红倦,春意阑珊”了。西窗握管,不禁泪洒锦笺。下片写闺中缺少知音,

    惟有梁燕相伴。东风不管琵琶传出的伤春相思之曲,仍然将枝头上的花儿吹落满地。通

    篇缠绵哀怨,凄切感人。

    南乡子 (孙惟信)

    璧月①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

    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薄倖声名②总是愁。

    尘暗鷫鹴裘,裁剪曾劳玉指柔。

    一梦觉来三十载,风流,空对梅花白了头。

    【作者简介】

    孙惟信字季蕃,号花翁,宋代开封(今属河南)人。曾游江南,留寓苏、杭较久。

    其生平仅此尚可考证。著有《花翁词》,刊于《校辑宋金元人词》中,凡十一首。刘后

    村曾为其写墓志。

    【注释】

    ①璧月:月圆如璧。 璧: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器。

    ②薄倖声名:唐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薄倖:薄情。

    【评解】

    此词对景抒情,不胜今昔之感。上片从眼前景物,引起往事的回忆。小楼璧月,听

    箫忆旧,天阔似水,阑干霜冷。扬州薄倖,总是哀愁。下片抒发感慨。一梦觉来,三十

    余载,昔日风流,旧事成空。如今白头,空对梅花。全词风雅自然,婉媚多姿。哀怨缠

    绵,饶有韵致。

    南乡一剪梅 ---招熊少府 (虞集)

    南阜①小亭台,薄②有山花取次②开。

    寄语多情熊少府④,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⑤,莫惜春衣坐绿苔。

    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作者简介】

    虞集字伯生,号邵庵,又号道园,江西崇仁人。宋宰相虞允文五世孙。元成宗时任

    国子助教。累官翰林直学士。是当时文坛大家,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学古续录》。

    【注释】

    ①南阜:南边土山。

    ②薄:少。

    ③取次:任意,随便。

    ④熊少府:虞集好友,生平不详。

    ⑤衔环:此处指饮酒。

    【评解】

    此词为作者晚年回乡后所作。上片先写家乡南阜有小亭台,山花取次开放,婀娜多

    姿,因此邀请好友前来游赏,不要辜负大好春光。“多情”一词,道出了彼此间深厚的

    友谊。

    “晴也须来,雨也须来”,表示了邀请之恳切。下片劝好友到来之后,可以开怀畅

    饮,随意踏青。若待天晴之后再来,则“人在天涯,春在天涯”,已经时过境迁了。全

    词通俗平易,流转自然。感情真挚,清新雅洁。

    风入松---寄柯敬仲 (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①。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②水挼③蓝。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释】

    ①骖:同驾一车的三匹马。这里泛指马。

    ②泮:溶解。《诗·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③挼:揉搓。

    【评解】

    陶宗仪《辍耕录》云:吾乡柯敬仲先生,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

    言路居吴下。时虞邵庵先生在馆阁,赋《风入松》词寄之。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

    全词抒写了对柯敬仲的敬爱。“杏花春雨江南”乃词中名句,为历来词家所称赏。通篇

    和婉清雅,辞语工丽。

    渡江云---揭浩斋送春和韵 (吴澄)

    名园花正好,娇红殢白①,百态竞春妆。

    笑痕添酒晕,丰脸凝脂,谁为试铝霜。

    诗朋酒伴,趁此日流转风光。

    尽夜游不妨秉烛,未觉是疏狂②。

    茫茫。一年一度,烂漫离披③,似长江去浪。

    但要教啼莺语燕,不怨卢郎。

    问春春道何曾去,任蜂蝶飞过东墙。

    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阳④。

    【作者简介】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元武宗至大年间,官翰林学士。追封

    临川郡公。学者称草庐先生。

    【注释】

    ①娇红殢白:形容百花繁茂。

    ②疏狂:狂放不羁貌。

    ③离披:散乱貌。

    ④潘令河阳:晋潘岳,为河阳令。后世泛指妇女所爱之男子。

    【评解】

    这首送春词,虽对春光无限眷恋,却无伤春情绪。上片写名园百花盛开,娇红殢白,

    争荣斗艳。诗朋酒伴,不负大好春光,秉烛夜游。下片写春去茫茫,一年一度。但令莺

    燕不怨,任蜂蝶飞过东墙。结句新颖,情韵无限。通篇工丽典雅,和婉含蓄,为历来词

    家所称赏。

    夺锦标---七夕 (张埜)

    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①。

    冉冉②鸾骖鹤驭,桥倚高寒,鹊飞空碧。

    问欢情几许?早收拾、新愁重织。

    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

    谁念文园③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

    忍记穿针④亭榭,金鸭香寒,玉徽⑤尘积。

    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

    听窗前、泪雨浪浪⑥,梦里檐前犹滴。

    【作者简介】

    张埜字野夫,号古山,元代邯郸(今属河北)人。官翰林修撰。工词,著有《古山

    乐府》。

    【注释】

    ①拭:抹,擦。

    ②冉冉:慢行貌。

    ③文园:指司马相如,他曾为孝文园令。这里作者借以自指。

    ④穿针:《荆楚记》:“七夕妇女穿上孔针以乞巧。”

    ⑤玉徽:琴名。

    ⑥浪浪:流貌。

    【评解】

    此词咏七夕。上片遥念仙侣欢会。先写新秋夜色。凉月横舟,银河浸练,碧空如洗。

    次写双星相会。桥倚高寒,鹊飞碧空,绵绵离恨,欢情几许;千秋今夕。下片抒发感怀。

    夜色沉沉,独感岑寂,回忆昔日,亭榭穿针,金鸭香袅。而今玉徽尘积,新凉半枕。窗

    外泪雨,檐前犹滴。不禁感慨万千。

    全词构思精巧,抒情细腻,情景交融,真挚感人。

    小栏干 (萨都剌)

    去年人在凤凰池①,银烛夜弹丝。

    沉水②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

    杨柳风柔,海棠月澹,独自倚栏时。

    【作者简介】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以世勋镇守云代,遂居雁门(今山西代县)。元泰

    定四年中进士。擢御史于南台,后为河北廉访司经历。

    著有《雁门集》。

    【注释】

    ①凤凰池:亦称凤池,禁苑中池沼。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

    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唐、宋诗文中,又多以凤凰池指宰相。

    ②沉水:沉香的别名。

    【评解】

    这是一首抒怀小词。通过今昔对照,抒发感慨。上片回忆过去的生活境况。银烛弹

    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绣帘低垂。下片写眼前情景。冷落江南夜,心事无人知。杨

    柳风柔,海棠月澹,独自倚栏。意境清幽,耐人寻味。

    陌上花---有怀 (张翥)

    关山梦里,归来还又、岁华催晚。

    马影鸡声,谙①尽倦邮荒馆。

    绿笺②密记多情事,一看一回肠断。

    待殷勤寄与,旧游莺燕③,水流云散。

    满罗衫是酒,香痕凝处,唾碧啼红相半。

    只恐梅花,瘦倚夜寒谁暖?

    不成便没相逢日④,重整钗鸾筝雁⑤。

    但何郎⑥,纵有春风词笔,病怀浑懒。

    【作者简介】

    张翥字仲举,晋宁(今江苏武进)人。元初,以隐逸荐为国子助教,官至翰林学士

    承旨。曾参修宋、辽、金三史。其词婉约风流,在浅深浓淡之间,号称绝唱。有《蜕岩

    词》二卷。

    【注释】

    ①谙:熟悉。

    ②绿笺:即绿头笺,是一种笺首饰绿色的纸。

    ③莺燕:借指歌妓。

    ④“不成”句:不信没有重逢的日子。

    ⑤钗鸾筝雁:指梳妆与弹筝。 钗鸾:即鸾钗,钗之珍贵者。 筝雁:乐器。

    ⑥何郎:指何逊。

    【评解】

    这是一首怀旧词。上片写岁暮归来之所思。先写岁暮归来,次写追思旅况。再写过

    去笔记,“一看一回断肠”,不忍重看。末写旧游星散,无从联系。下片写所眷恋之人。

    先写当年酒绿灯红,歌舞腾欢,次写独怜梅花寒瘦。再写盼能重见,末言恨未寄诗。词

    中绮靡香艳,色彩鲜明。辞语工丽,抒情委婉。

    摸鱼儿---送春 (张翥)

    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①波外风软。

    兰舟同上鸳鸯浦②,天气嫩寒轻暖。

    帘半卷,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莺娇燕婉。

    任狂客无肠③,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

    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如今游兴全懒。

    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④。

    君不见,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

    斜阳又晚,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断水天远。

    【注释】

    ①麦尘:指淡黄色。

    ②鸳鸯浦:地名。昔人诗:“桃花浪暖鸳鸯浦,柳絮风轻燕子岩。”

    ③狂客无肠:即断肠之意。

    ④绮罗云散:指歌妓舞女们已散去。

    【评解】

    这首送春词,上片写西湖泛舟。新雨初晴,西湖水涨。兰舟载酒,宾朋宴饮,莺娇

    燕婉。下片送春抒怀。山容水态依然,而绮罗云散。游兴全懒,春色正阑。全词风流婉

    丽,有南宋词人风格。

    太常引---钱齐参议归山东 (刘燕哥)

    故人送我出阳关①,无计锁雕鞍②。

    今古别离难。兀谁画娥眉远山。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

    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作者简介】

    刘燕哥,当时著名歌妓。生平事迹不详。

    【注释】

    ①阳关:泛指送别之地。

    ②锁雕鞍:意谓留住。

    【评解】

    这首送别小词,表现了作者无限惜别之情。上片写别离之难。无计留君住,只得送

    君去。临别依依,眷恋之情,溢于言外。下片设想别后的刻骨相思。小楼明月,寂寞春

    残,夜弹相思泪。情思缠绵,不忍离别。全词宛转柔媚,情韵无限。

    意境幽美,语言自然。

    中秋月 (徐有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①,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作者简介】

    徐有贞,初名珵,字元玉,江苏吴县人。明宣德八年登进士第,佐英宗复辟,官升

    至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封武功伯。平生深究经济之学,对于天文、地理、兵法、

    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博览。

    著有《武功集》。

    【注释】

    ①皎洁:形容月光明亮。

    【评解】

    此词之声律,上片全同《忆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

    作者使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

    回文。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

    踏莎行---晚景 (陈霆)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①。

    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②。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

    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作者简介】

    陈霆字声伯,浙江德清人。明弘治(孝宗朱祐樘年号)十五年进士及第,官刑科给

    事中。博学多闻,工诗词、古文。著有《水南稿》、《渚山堂词话》等。

    【注释】

    ①槎牙:错杂不齐貌。 鸢:俗称鹞鹰。

    ②芙蓉老:荷花凋残。

    【评解】

    此词题为《晚景》,写景多运化前人诗词中成句,流转自然一如己出,而创意不足。

    词中写登楼晚眺,周遭风景在目。

    但诗人意不在赏玩秋光,而在问行人归信。不意“青山尽处行人少”,遂只得注目

    于远近风物。通篇委婉含蓄,耐人寻思。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琬)

    月去疏帘才几尺。乌鹊惊飞①,一片伤心白。

    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②?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

    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作者简介】

    宋琬字玉叔,号荔裳,一号无今,山东莱阳人。顺治四年进士及第。官户部主事,

    四川按察使。著有《安雅堂文集》、《二乡亭词》。

    【注释】

    ①乌鹊惊飞:曹操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②梅花笛:笛曲中梅花引。李白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

    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落梅花》即《梅花落》,笛曲名。一名《梅花引》。

    【评解】

    此词抒写月夜怀人的羁旅生活,透露出作者烦乱不安的心绪。上片对景怀人,月近

    疏帘,乌鹊惊飞,南楼笛声,故人万里。下片写旅中情景。灯下蟋蟀凄鸣,欲睡何由可

    得!墙角风吹芭蕉,写憎遮黑窗儿。全词情景交融,委婉细腻,曲折含蓄。或当有所寄

    托。

    浪淘沙 (左辅)

    [曹溪驿①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

    者是②春山魂③一片,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⑤。

    掷与巴江⑥流到海,切莫回头。

    【作者简介】

    左辅字仲甫,一字蘅友,号杏庄,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八年进土。

    曾在安徽任知县。官至湖南巡抚。著作有《念宛斋词》一卷及《念宛斋诗、古文、书、

    牍》等五类。

    【注释】

    ①曹溪驿:与下文忠州、涪州均在四川。

    ②者是:这是。

    ③春山魂:指桃花。

    ④忠州:今四川忠县。

    ⑤涪州:今四川涪陵。

    ⑥巴江:指长江川东一段。

    【评解】

    此词写乡思之情。词人羁旅巴山蜀水之间,故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他带着自

    己的悠悠乡梦流向大海。全词写得宛转含蓄,或当另有寓意。

    误佳期---闺怨 (汪懋麟)

    寒气暗侵帘幕,孤负①芳春小约。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②心情恶。

    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③落。待他重与画眉④时,细数⑤郎轻薄。

    【作者简介】

    汪懋麟字季角,号蛟门,江苏江都人。康熙六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入史馆,充

    纂修官。著有《锦瑟词》三卷。

    【注释】

    ①孤负:一作“辜负”,对不住良辰美景或他人的好意。

    ②恁:那么。

    ③背看灯花:不看灯花。相传油灯芯将烬,结成花朵形,是有喜事来临的吉兆。但

    闺中人屡见灯花,并不见心上人回来,因而不再看它。

    ④画眉:汉代京兆尹张敞为妇画眉故事。

    ⑤细数:列举诸事责怪他。

    【评解】

    此词上片伤久别。寒气暗侵,徒负芳春。庭梅开遍,恨久别不归,此心情之所由恶

    也。下片怨独居。抱影独眠,灯花空结,现况实感无聊。而画眉有待,来日必将细数其

    轻薄无情。一片痴情,百般刻画,谱入弦管,凄怨动人。

    满江红---思家① (郑 燮)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

    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

    潮打三更瓜步②月,雨荒十里红桥③火。

    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

    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

    □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

    。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④。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潍县知县。因得罪上司,

    他就“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道情十首》),重回扬州卖画。他是著名画家,

    扬州八怪之一。诗、词、书法均佳。词作有《板桥词钞》一卷。

    【注释】

    ①思家:这里指扬州。

    ②瓜步:瓜步山。在六合东南,南临大江。

    ③红桥:在扬州城西北二里。是扬州游览胜地。

    ④“将白”二句:是说以白发苍苍的自己,作一个没有出息的人,这将不是不合适

    的计划吧。折腰人:此处是作者自谦,也是愤激之反语。左:左计,不适当的策划。

    【评解】

    此词抒写了对扬州的怀念,也透露了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上片着意描写扬州风景名胜,令人神往。下片抒写对重返扬州的生活展望。全词平

    易浅近而内含丰富,感情真挚,颇具特色。

    相见欢 (顾彩)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一叶落,数声角,断羁魂,明日试看衣袂①有啼痕。

    【作者简介】

    顾彩字天石,一字湘槎,号补斋,别号梦鹤。江苏无锡人。生活于康乾时期,著有

    《鹤边词》一卷。

    【注释】

    ①袂:衣袖。

    【评解】

    这首小词抒写秋夜相思。梧桐夜雨,秋风落叶,数声画角,欲断羁魂。结句“明日

    试看衣袂有啼痕”,宛转含蓄地透露了相思之情。全词缠绵婉曲,清雅自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