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庐州月

第三卷 江梅引 88最新更新

    <li>  潇湘神---零陵作 (屈大均)

    潇水流。湘水流①。三间愁接二妃愁②。潇碧湘蓝虽两色,鸳鸯总作一天秋。

    【作者简介】

    屈大均,原名绍隆,字翁山,广东番禺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

    明亡时,年仅15岁。清兵南侵,坚决抗清。失败后,削发为僧。其诗富有民族意识,著

    作有《道授堂集》、《九歌草堂集》。

    【注释】

    ①潇湘:潇水出自湖南宁远九嶷山,流至零陵,与由广西兴安流来的湘水会合,称

    潇湘。

    ②“三闾”句:三闾指三闾大夫屈原。二妃指传说中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舜南

    巡死于苍梧,二妃哭死于江湘之间。屈原流放江湘,其《九歌》咏及湘夫人,故云愁接

    愁。

    【评解】

    此词借咏潇湘抒发感怀。当是有所寄托。零陵为潇湘会流之地,两水乍合,颜色分

    明。词中以鸳鸯不辨水色,自亦不能发思古之幽情,烘出三闾、二妃史事,以抒感慨。

    生查子---旅思 (吴伟业)

    一尺①过江山,万点长淮②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③去。

    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度樾④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作者简介】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进士及第。清世

    祖招为国子监祭酒。著有《梅村词》二卷。

    【注释】

    ①一尺:形容远山低矮。

    ②长淮:淮河。

    ③青溪:三国时吴国所凿东渠,经今南京入秦淮河。

    ④度樾:经过树萌遮蔽之处。樾:道旁成萌树木。

    【评解】

    此词通过写景抒发旅思。远山丛树,渐去渐远,身旁清冽的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汇入青溪。虽是六月盛夏,度樾穿云于阴森的山道,仍觉风寒林黑,晨昏难辨。未明写

    “旅思”,而“旅思”自见。

    忆秦娥 (宋徵舆)

    杨花黄金陌①,茫茫十里春云白②。

    春云白,迷离满眼,江南江北。

    来时无奈珠帘隔,去时着尽东风力。

    东风力。留他如梦,送他③如客。

    【作者简介】

    宋徵舆字辕文,号直方。松江华亭(上海松江)人。清顺治四年进士及第,官至都

    察院副都御史。著有《海闾香词》、《林屋诗文稿》。

    【注释】

    ①黄金陌:指江南开满金黄色菜花的田间小路。

    ②春云白:形容杨花飘白,如春云回荡。

    ③他:指杨花。

    【评解】

    此词题为杨花,作者哀杨花,亦是自哀。白絮随风东西,漫无依托,常使人想起飘

    忽不定的人生。作者从杨花联想到自己,字里行间,隐约流露出内心的感慨。委婉含蓄,

    耐人寻味。

    玉楼春 (宋徵舆)

    燕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

    红襟①惹尽百花香,翠尾②扫开三月雨。

    半年别我归何处?相见如将离恨诉。

    海棠枝上立多时,飞向小桥西畔去。

    【注释】

    ①红襟:指燕子前胸的红羽毛。

    ②翠尾:史达祖《双双燕》:“翠尾分开红影。”

    【评解】

    此词咏物抒情,委婉细腻。燕子秋去春来,喜寻旧巢,使人有春燕怀恋旧主人之想。

    故进而猜想,在三月的轻风细雨中,带着花香归来,立在海棠枝上,似乎要向旧主人诉

    说半年来的离愁别恨。作者以移情法写燕,神情入妙,颇见新巧。

    春光好---迎春 (吴绮)

    春来也,是何时?没人知。先到玉儿①头上,袅花枝。

    十二画楼帘卷,红妆②笑语参差。争向彩幡③成队去,看朱衣④。

    【作者简介】

    吴绮字半兰,号听翁,一号葹叟,别号红豆词人。江苏江都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

    年,卒于康熙三十三年。贡生。官浙江湖州府知府。著有《艺香词钞》四卷。

    【注释】

    ①玉儿:南齐东昏侯潘妃小字玉儿。古因称女子小字玉奴。

    ②红妆:指女子。

    ③彩幡:古代春节剪彩成幡,作庭户装饰或妇女头饰。

    ④朱衣:相传宋代欧阳修知贡举,阅卷时,觉座后有一朱衣人,逢其点头者文章便

    入格。此借指春闱中式者。

    【评解】

    这首迎春词章法别致,构思新颖。春已悄悄来到人间。来是何时?却无人知。词中

    不言陌头杨柳,枝上杏花,却说年轻女子头上先已花枝袅袅。她们一边打扮,一边说笑,

    成群结队地争着去看那些新考中的青年才士。此词以欢快而又含蓄、热闹而又风雅的情

    趣,烘衬出春已降临人间。

    惜分飞---寒夜 (吴绮)

    昨晚西窗风料峭①,又把黄梅瘦了。人被花香恼。起看天共青山老。

    鹤叫空庭霜月小,夜来冻云如晓。谁信多情道②。相思渐觉诗狂少。

    【注释】

    ①料峭:风寒貌。

    ②“谁信”句:犹口语“谁讲(我)多情?”实为反语。

    【评解】

    此词咏寒夜之苦,故首句点出“昨晚”。次叙夜起看天,鹤唳空庭,霜月冻云,只

    觉满目凄凉。中心愁结,遂致诗兴全无。“天共青山老”一句,反用“天若有情天亦老”

    句意,有此恨绵绵之痛。全词幽怨含蓄,表现了作者“惊才绝艳”。

    荷叶杯 (毛奇龄)

    五月南塘水满,吹断,鲤鱼风①。小娘停棹②濯③纤指,水底,见花红。

    【作者简介】

    毛奇龄,原名甡,字大可,又字初晴、齐于。别号河右。学者称西河先生。浙江萧

    山人。清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

    预修《明史》。精音律,工诗词。著作有《桂枝词》六卷。《毛检讨词》收入《西

    河全集》。

    【注释】

    ①鲤鱼风:九月之风。

    ②棹:船桨。

    ③濯:洗涤。

    【评解】

    此词写南塘泛舟时的情景。池塘水满,风暖鱼跃,泛舟的少妇在停棹戏水之际,无

    意间透过清澈明净的池水,看到了一朵飘落水底的红花。作者撷取这一小景入词,极具

    情趣。

    “鲤鱼风”本指九月之风,用于仲夏,亦见通脱新鲜。

    相见欢 (毛奇龄)

    花前顾影粼粼①。水中人。水面残花片片绕人身。

    私自整,红斜领,茜②儿巾。却讶③领间巾里刺花新。

    【注释】

    ①粼粼:水清澈而微湍。

    ②茜:茜草根红,可为染料。此指绛色。

    ③讶:惊奇。此处意为令人心动。

    【评解】

    此词以景衬人,景与人融为一体。构思新巧,极富生活情趣。花影斑斑,清水粼粼,

    映衬着女子娟秀的体貌。花片人面在水中融合、荡开,色彩缤纷,妖冶多姿。女子颔首

    整衣,显出了领间襟里所绣的新式花朵。全词清新婉丽,曲折有致。

    卜算子 (董以宁)

    [雪江晴月(回文,倒读《巫山一段云》)]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

    【作者简介】

    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苏武进人。康熙初,与邹祗谟齐名。他精通音律,尤工

    填词,善极物态。著有《蓉渡词》。

    【评解】

    此词为回文,倒读为另一词调《巫山一段云》:“岫垂烟淡淡,窗映雪亭亭。看回

    瘦骨玉山青。寒风晚浦晴。咒鸥轻点点,飘絮舞盈盈。尽收酒中薄云阴。琼飞淡月明。”

    虽为文字游戏性质,但回环读来,不露生凑之迹,作者驾驭文字的才能,亦颇可观。

    临江仙---寒柳 (陈维崧)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

    并无黄叶伴飘飘。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①。

    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②同烧。

    好留蛮样③到**。三眠④明岁事,重斗小楼腰。

    【作者简介】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少负才名,而考试不中,曾南北漫游。康熙

    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维崧学识渊博,诗文俱佳。词的成就更大。

    他用过的词调极多,填词1600余阕,词量之多,清代几乎无人超过。被前人称为阳羡派

    的领袖(宜兴县,汉时称阳羡县)。词宗苏辛。著有《陈迦陵诗文词集》、《湖海楼词

    集》。

    【注释】

    ①无憀:无聊赖。

    ②榾柮:柴疙瘩。

    ③蛮样:白居易称其家妓小蛮腰细善舞,有“杨柳小蛮腰”句。故称柳条为“蛮样”。

    末句“腰”字,亦承此意。

    ④三眠:喻柳条在春风中起伏之状。典出《三辅旧事》。

    【评解】

    此词咏寒柳而通篇不出一“柳”字,已觉难能;下阕“榾柮”与“蛮样”并列,化

    俗为雅,尤为可贵。

    沁园春---咏菜花 (陈维崧)

    极目离离①,遍地濛濛,官桥野塘。

    正杏腮低亚,添他旖旎②;柳丝浅拂,益尔轻飏。

    绣袜才挑,罗裙可择,小摘情亲也不妨。

    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③。

    曾经舞榭歌场,却付与空园锁夕阳。

    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

    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

    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注释】

    ①离离:繁茂貌。

    ②旖旎:繁盛。轻盈柔顺。

    ③“鹅黄”句:指菜花之娇嫩。

    【评解】

    此词咏菜花,并未明言“菜花”,却处处把菜花写得明丽鲜艳,娇娜多姿,贴切而

    又传神。上片描绘旖旎春光,大地美景。先写杏腮低亚,柳丝浅拂,作为衬托,再写菜

    花“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下片写其娇艳。“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

    惯引蜂忙。”此花娇处,能使观里夭桃断肠。

    结句更渲染出春光无限。全词工丽别致,曲尽其妙。鲜艳明媚,含蓄蕴藉。

    虞美人---无聊 (陈维崧)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

    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①战场开。

    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

    好风休簸②战旗红,早送鲥鱼③如雪过江东。

    【注释】

    ①秦关蜀栈:指川陕战场。陕西,古为秦地,多关隘,所以说秦关。蜀栈:为我国

    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的空中通道。

    ②簸:这里指摇荡。

    ③鲥鱼:属于海产鱼类,春季到我国珠江、长江、钱塘江等河流中产卵。

    【评解】

    此词以幽默的笔调,反映作者反对战争,忧虑国事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对统治阶

    级的不满。上片写作者无聊捻花,自言自语,抒发胸中的郁闷。下片通过与东风对话,

    隐约透露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全词把花与东风拟人化,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笔法新颖,

    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孤独惆怅的心情。

    好事近 (陈维崧)

    [夏日史蘧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予自吴闾过访原韵①]

    分手柳花天,雪②向晴窗飘落。转眼葵肌初绣,又红欹栏角③。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④。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⑤。

    【注释】

    ①吴闾:即苏州。

    ②雪:指柳絮。

    ③葵肌初绣:谓初开的葵花,象绣成的花朵那样美。红欹栏角:谓栏角花事正盛。

    ④吾徒:吾辈。指作者与史蘧庵辈。犹昨:依然如故。

    ⑤失路:犹言不得进身之路,以致穷愁潦倒。 索索:指风声。

    【评解】

    此词重在抒怀。上片写景,窗外柳絮飘落,转眼葵花新开,栏角花事正盛。下片抒

    发感慨。“只吾徒犹昨”,写出了怀才不遇者的无限感慨。结尾二句,尤为读者传诵之

    名句,含蕴不尽之意,留给读者寻味。全词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浣溪沙---红桥① (王士祯)

    北郭清溪一带②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③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④。

    【作者简介】

    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

    中进士,选为扬州推官,迁至刑部尚书。他是清初诗坛的领袖,以抒情写景的短篇见长。

    以余力填词,善写小令。著有《衍波词》。

    【注释】

    ①红桥:在江苏扬州,明末建成。桥上朱栏数丈,周围荷香柳色,为扬州一景。

    ②一带:形容水状似带。

    ③雷塘:在扬州城外,隋炀帝葬处。

    ④迷楼:隋炀帝在扬州所筑宫室,千门万户,曲折幽邃,人入之迷不能出,因名之

    曰迷宫。

    【评解】

    作者任扬州推官时,曾与友人修禊红桥,经常泛舟载酒于桥下。此词除欣赏红桥美

    景外,还寄托怀古伤今之情。词中怀古之情寓于景物之中,情景交融,妙笔感人。

    蝶恋花---和漱玉词 (王士祯)

    凉月沉沉花漏①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

    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②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

    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③。

    【注释】

    ①漏:古代计时器。

    ②罅:缝隙。

    ③连珠弄;曲调名。河间杂弄有《连珠弄》。

    【评解】

    此词抒写闺中怀人之情。上片写别后相思,彻夜无眠况味。凉夜沉沉,漏声断续。

    月移窗罅,料峭春寒。欹枕无眠,渐闻鸡声。此时情景,郎岂得知!下片从对往事的回

    忆写到眼前的感伤。忆共锦衾,亲密无间,而往事迢迢,徒入梦境,梦醒之后,益增相

    思与感喟。全词抒情委婉细腻,含蕴不尽。

    而“郎花妾凤”,历来为人们传涌,乃词人之绝唱。

    浣溪沙---红桥 (王士祯)

    白鸟朱荷引画桡①,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遥指平山②山外路,断鸿③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④潮。

    【注释】

    ①桡:船桨,此指船。

    ②平山:指平山堂,扬州游览胜地。

    ③断鸿:失群的孤雁。

    ④广陵:即扬州。

    【评解】

    此词写舟中观看红桥景色,抒发怀古之幽思。上片写美景诱人。白鸟朱荷,碧波荡

    漾,画舫悠游,光艳照人。面对绿柳红桥,不禁思绪万千。回顾往事,怎不令人黯然消

    魂!下片借眼前景物,抒发感怀。放眼远望,平山山外路漫漫,江潮汹涌水迢迢。无数

    失群孤雁,空中徘徊。这凄凉景色,勾起了无数新愁。无法排遣,只好付于广陵潮水。

    通篇含蓄、有神韵。

    桂殿秋 (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①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②轻衾各自寒。

    【作者简介】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浙江嘉兴县)人。康熙十八年,以布衣应博学

    鸿词考试,授官翰林院检讨。他博学多才,诗、词、文并工。是浙西词派领袖。曾与陈

    维崧合刻一稿,名为《朱陈村词》,并称“朱陈”。他还纂辑唐宋金元词五百余家为

    《词综》,为词学研究和创作提供了重要资料。著有《曝书亭集》。

    【注释】

    ①青娥:双关词,可状女子之眉,亦可喻远山。

    ②簟:竹席。

    【评解】

    此词为忆旧而作,故起句点明“思往事”。“青蛾”、“越山”相映,人中有物,

    物中有人,最为隽妙。共眠一舸而各据衾簟,事后追思,似有无限惋惜之情。这首小词

    委婉含蓄,饶有余韵。

    霜天晓角---晚次东阿① (朱彝尊)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②东。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微风何寺钟?夕曛岚翠重。十里鱼山③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注释】

    ①东阿:今属山东。

    ②铜城驿:在东阿县北四十里。

    ③鱼山:又称鱼条山,在东阿县西八里。

    【评解】

    此词写途中马上耳目所接,天净、鸿鸣、钟响、夕曛,莫不匆匆一时过去。无意于

    渲染,而彩色缤纷。下片“夕曛”句以下,均写落日,缴足“晚次”题意。“留一抹,

    枣林红”,色彩绚丽,意境幽美。

    高阳台 (朱彝尊)

    [吴江叶元礼,少日过流虹桥,有女子在楼上,见而慕之,竟至病死。气方绝,适元

    礼复过其门,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哭,女目始瞑。友人为作传,余记以词。]

    桥影流虹①,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

    一寸横波②,断肠人在楼阴。

    游丝不系羊车③住,倩何人传语青禽④?

    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⑤。

    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

    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⑥。

    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

    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注释】

    ①桥影流虹:即指流虹桥。

    ②横波:形容眼神流动。

    ③羊车:古代一种制作精美的车,又称画轮车。

    ④传语青禽:指传递爱情的仙鸟。青禽:即青鸟。

    ⑤罗衾:绫罗被子。

    ⑥江浔:江边。

    【评解】

    这首词艺术地再现了序中所述故事凄婉动人的意境,也表现了作者的同情。上片描

    述少女在楼上见到叶生之后的爱慕与相思。下片写少女因相思而死之后,叶生的悲悼、

    怅恨以及作者的无限同情。全词隽丽谴绻,凄婉动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