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25二五章 平地惊雷
“站住!”
城门两边,冷铁的画戟一合,挡住和亲队伍的去路,戎装的侍卫手里拿着长矛,并不惧怕高大的匈奴人,脸上反而又跃跃欲试的兴奋。
他们身后是黑色的旗帜,十几藩黑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金线所绣螭龙,那是是亲藩方许用的仪仗。
“没看见睿王在此吗!任何队伍都应该让睿王先行。”这些侍卫在睿王手下跋扈惯了,平日里斗鸡走马,是横行京城的纨绔子弟,睿王也不加以约束,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任由他们自由散漫去了,便是皇帝老子,只怕他们眼里,也及不上睿王尊贵,漫说是这些蛮子。
高头大马之上的叶尼塞,原本也是跋扈惯了的人,此刻却有些无心纠缠,拱手道:“既然睿王爷在此,那不妨先行。”
蛮横的匈奴人变得那么好说话,睿王侍从们有些无所适从,好比鼓足了劲一拳头打在人家肚子上,那人却淡淡地笑笑,好像那拳头打在棉花上一样。侍从们齐齐回头看着睿王赵玦。
睿王脸色苍白,一双眼睛幽深又多疑。
齐公公撑着伞站在他身后,低声道:“殿下,那都是隆庆公主和亲的队伍。”
睿王赵玦抿了抿唇,压制住心中莫名的抽搐和痛楚,抬了抬手。
太子赵瑜见此,便道:“还不快让公主先行!”他只言公主,并不说匈奴,意在告诉对方:我们让行,是因为公主远嫁,并不是畏惧匈奴。
马上的叶尼塞是个赵语通,很快听出了其中的门道,朝着赵瑜拱了拱手,行了一个赵国的礼节。
哪知那些侍从半分不动,依旧封住出路,竟是不听太子的命令,直到睿王毫无血色的嘴唇吐露说:“让他们走。”这才收起兵戎,和亲的队伍又缓缓地走起。
太子赵瑜脸上一僵,但他素来儒雅沉稳,很快恢复了原来风轻云淡的笑容,看似丝毫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车马行的极缓,赵玦等人让出了仪队,站在一边。
那长长的和亲队伍一路蜿蜒了去,忽见队伍中最华美的一乘马车,朱红油壁,纱绫扎成的各色宫花装饰着宝马香车上。众人知道那是隆庆公主的嫁车,心中不约而同的升起悲凉的情绪。
睿王赵玦离太子极近,低声说了一句:“终有一日,我赵国的昌盛不会再靠女人的胸脯去维系。”
风雨之中,太子赵瑜一言不发,垂在身侧的双手已经紧紧握成拳。
和亲然后换来以后十几年的和平,接下来边境继续被骚扰,再起战争,再和亲……周而复始,漫无尽头……和亲这条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太子赵瑜是贤明的储君,这个问题早已困扰他很久,别说睿王不满此策,他心中早已思量了很久,弱国无外交,赵国强悍的步兵根本不是匈奴人骑兵的对手,而赵国的骑兵却向来疲软。加上之前的十几年里,皇帝一直把精力放在处理诸侯王的事情上:削藩,七王之乱……直到这些年,大皇帝才确立了独尊的皇权,然而削藩的事情还是没有彻底解决。一方面削藩,一方面又封侯,裕亲王赵冀已经成为最大的诸侯王,而此刻即将前往封地的睿王赵玦,何尝又不是心腹之患?
若内政难以强化,朝廷对匈奴用兵的时候,诸侯王趁机对朝廷用兵,朝廷又该如何回防?削藩的事情一日不完成,和匈奴开战就一日不可能实现。不知道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公主,会走上这样一条没有尽头的和亲之路?一桩桩事情压在少年太子赵瑜的心头,顾虑太多太多,便做不到像睿王赵玦那样豪言壮语。
和亲的对车缓缓地走着,最华丽的公主嫁车也在众人面前缓缓驶过。
赵玦幽深的眼毫无聚焦地注视着那朱红油壁嫁车,车后壁有堆银鲛纱做成的帘子,冬日里的冷雨落在那银线绣的簇簇团花上,本来十分眩目的绣花,被冷雨淋的十分凄凉。帘后隐约露出女子倾城的容貌,冷风一吹,吹起后帘,女子华服侧颜,那样匆匆的惊鸿一瞥,那样不曾停留的短暂擦身而过。
睿王只觉心神俱震,风停之后,那银鲛纱做成的红帘翩然垂下。他几乎以为自己眼花,但刹那露出的侧颜真真相似,那样子明明就是弯弯……难道世上真有这么相似的人?
赵玦招了招手,让齐福派人去查杜弯弯的下落,之前手下的人就回传于他,弯弯在酒肆醉酒,不知此刻如何?
很快齐福走了一遭,问话回来,在睿王身边耳语。
睿王点了点头,知道弯弯此刻正在酒肆中安睡,也就放下心来。朝着来送别的人一一辞别,登上了马车,藩王的依仗也缓缓地走起。
走的远了,便再也看不到。文人们登上城楼举目,看着两条队伍再也看不到,酸性大发的赵国文人即兴登高赋诗,感叹时光如梦、离别无常。太子颔首称赞,这些文人一向和太子交好,听到太子的称赞,心中不由得意。
赵瑜喟然叹了一口气,告辞回宫。心中冷笑:赵国遍地这样的文人骚客,只会怨怪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这种风骨已经深入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骨髓。然而国家真的能交给这些世家子弟、尖酸文人手中吗?
赵瑜看着书生气,骨子里是尚武的。无奈地摇了摇头,比起这些之后的远虑,不妨着眼近忧:眼下延庆宫中的裕亲王赵冀才是心头大患吧?
城楼之上,看到城外匈奴一万铁骑就在骊山汤泉宫的方向,太子立在城楼上,眼看到铁骑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然后和亲的队伍走了进去,那缺口便又合起,牢如铁墙。赵瑜知道,城外的匈奴铁骑是乌兰托的手下,匈奴又一个凶悍的猛将,这些军队不能进城,便留在京城以外的地方,虎视眈眈,威慑朝廷……就像是裕亲王赵冀,看上去只带着几个随从就来到了京城,而他楚地的上万争天骑还不是守在了城外?只怕他手下的大将顾还朝也秘密隐藏在这样的队伍中,内忧不除,何谈外患?
赵瑜注视着城外的一举一动,城楼上风冷,赵瑜纤瘦,却并不给人软弱的感觉,冷风吹起他的外袍,猎猎作响。眼看着那铁骑渐渐离开骊山,开拔前行。
骊山,小时候弯弯总爱去那里,跳到水里之后半天都不肯出来,调皮地像条小泥鳅,滑溜溜的游到他身边,然后不怀好意地泼了他一脸水,她笑起来的时候,“咯咯”的不停,一双眼睛乌亮乌亮,温泉里雾气氤氲,她小脸红透,见赵瑜不说话生气的样子,又讨好地拉着他的手,挨在他身边,小小的鬼灵精,蹭得少年的他身体起了反应,心头突突地跳,很想将她揉碎在怀里好好怜爱一番……
“瑜哥哥?你有没有生气啊?”她笑起来眉眼弯弯,她那时候还爱叫他“瑜哥哥”。
“没生气,哥哥不会同你置气。”赵瑜对自己说,不可以那么早就动她,会吓得她,他不着急,有很长的未来等着他们。
“当真?真的永远都不会?”她歪着脑袋,似乎不相信的样子,眼底有一丝狡黠。
“当真,永远都不会。”他话刚说完,她就从身后掏出一块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寒冰,扔了他一身,寒冰化水,凉的彻骨,也浇灭了他心底欲|火……
得逞的弯弯就在水中笑着拍水,畅快地游走了。
过往竟是那样残忍的一池温泉,划断了一切可能。
他穷尽二十余年才找到的幸福,曾经那样的幸福,那样紧密的拥有的幸福。
那双漂亮的眼睛曾经那样盈盈地看着他,花海中相遇,惊艳的到底是她,还是他?哪里还说的清楚……一纸婚书下来,赵瑜就知道,他仅有的小小的幸福已经失去了。那样的痛,那样的措手不及……她红着眼睛,那双漂亮眼睛最后一次为他哭,她的声音小小的,那么轻,却那么坚决,她说:“太子哥哥,我会永远敬你。”那日院里的雪那样大,他心里也冰彻,比此刻城楼的风还冷。
她还记不记得?他曾经这样允诺过她,永远不会同她置气。她还会不会记得,汤泉宫是他们那样欢乐的地方……赵瑜从来不是一个轻易许诺的人,他说过的话,就不会忘记,也不会推脱。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诉说的机会了。
“殿下,回去了吧……”侍从担忧地跟在一边,眼看着其他人都已经散去,连小顾太医都已经走了,太子却还立在风口上。
“好啊……回去吧。”被打断思绪的赵瑜看上去温和无害,从谏如流地下了城楼。
赵瑜骑着马悠悠地走着,已经恢复了平日里的和煦,向着身侧的侍从吩咐说:“让中尉宁远去查查,听说裕亲王身边的人,对孤颇有微词。”天人般的太子赵瑜,早已身陷染缸之中,哪里又有弯弯口中的纯白?这世间本就没有这样的颜色。
“是。”侍从道。
雨势渐渐小下来,赵瑜眯着眼睛,棘手的事情一桩接着一桩。他皱着眉,俊颜微嗔,叫人看了心生不忍的。
马蹄声“哒哒”地作响,官道上一路畅通。
远处跑来飞奔的马匹,马背上一戎装的北军战士。
赵瑜皱眉。
“殿下,不好出事了!”那北军战士勒马,跳下马背,急急地禀告:“昭阳郡主失踪了,长公主已经急得昏去。”
城门两边,冷铁的画戟一合,挡住和亲队伍的去路,戎装的侍卫手里拿着长矛,并不惧怕高大的匈奴人,脸上反而又跃跃欲试的兴奋。
他们身后是黑色的旗帜,十几藩黑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金线所绣螭龙,那是是亲藩方许用的仪仗。
“没看见睿王在此吗!任何队伍都应该让睿王先行。”这些侍卫在睿王手下跋扈惯了,平日里斗鸡走马,是横行京城的纨绔子弟,睿王也不加以约束,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任由他们自由散漫去了,便是皇帝老子,只怕他们眼里,也及不上睿王尊贵,漫说是这些蛮子。
高头大马之上的叶尼塞,原本也是跋扈惯了的人,此刻却有些无心纠缠,拱手道:“既然睿王爷在此,那不妨先行。”
蛮横的匈奴人变得那么好说话,睿王侍从们有些无所适从,好比鼓足了劲一拳头打在人家肚子上,那人却淡淡地笑笑,好像那拳头打在棉花上一样。侍从们齐齐回头看着睿王赵玦。
睿王脸色苍白,一双眼睛幽深又多疑。
齐公公撑着伞站在他身后,低声道:“殿下,那都是隆庆公主和亲的队伍。”
睿王赵玦抿了抿唇,压制住心中莫名的抽搐和痛楚,抬了抬手。
太子赵瑜见此,便道:“还不快让公主先行!”他只言公主,并不说匈奴,意在告诉对方:我们让行,是因为公主远嫁,并不是畏惧匈奴。
马上的叶尼塞是个赵语通,很快听出了其中的门道,朝着赵瑜拱了拱手,行了一个赵国的礼节。
哪知那些侍从半分不动,依旧封住出路,竟是不听太子的命令,直到睿王毫无血色的嘴唇吐露说:“让他们走。”这才收起兵戎,和亲的队伍又缓缓地走起。
太子赵瑜脸上一僵,但他素来儒雅沉稳,很快恢复了原来风轻云淡的笑容,看似丝毫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车马行的极缓,赵玦等人让出了仪队,站在一边。
那长长的和亲队伍一路蜿蜒了去,忽见队伍中最华美的一乘马车,朱红油壁,纱绫扎成的各色宫花装饰着宝马香车上。众人知道那是隆庆公主的嫁车,心中不约而同的升起悲凉的情绪。
睿王赵玦离太子极近,低声说了一句:“终有一日,我赵国的昌盛不会再靠女人的胸脯去维系。”
风雨之中,太子赵瑜一言不发,垂在身侧的双手已经紧紧握成拳。
和亲然后换来以后十几年的和平,接下来边境继续被骚扰,再起战争,再和亲……周而复始,漫无尽头……和亲这条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太子赵瑜是贤明的储君,这个问题早已困扰他很久,别说睿王不满此策,他心中早已思量了很久,弱国无外交,赵国强悍的步兵根本不是匈奴人骑兵的对手,而赵国的骑兵却向来疲软。加上之前的十几年里,皇帝一直把精力放在处理诸侯王的事情上:削藩,七王之乱……直到这些年,大皇帝才确立了独尊的皇权,然而削藩的事情还是没有彻底解决。一方面削藩,一方面又封侯,裕亲王赵冀已经成为最大的诸侯王,而此刻即将前往封地的睿王赵玦,何尝又不是心腹之患?
若内政难以强化,朝廷对匈奴用兵的时候,诸侯王趁机对朝廷用兵,朝廷又该如何回防?削藩的事情一日不完成,和匈奴开战就一日不可能实现。不知道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公主,会走上这样一条没有尽头的和亲之路?一桩桩事情压在少年太子赵瑜的心头,顾虑太多太多,便做不到像睿王赵玦那样豪言壮语。
和亲的对车缓缓地走着,最华丽的公主嫁车也在众人面前缓缓驶过。
赵玦幽深的眼毫无聚焦地注视着那朱红油壁嫁车,车后壁有堆银鲛纱做成的帘子,冬日里的冷雨落在那银线绣的簇簇团花上,本来十分眩目的绣花,被冷雨淋的十分凄凉。帘后隐约露出女子倾城的容貌,冷风一吹,吹起后帘,女子华服侧颜,那样匆匆的惊鸿一瞥,那样不曾停留的短暂擦身而过。
睿王只觉心神俱震,风停之后,那银鲛纱做成的红帘翩然垂下。他几乎以为自己眼花,但刹那露出的侧颜真真相似,那样子明明就是弯弯……难道世上真有这么相似的人?
赵玦招了招手,让齐福派人去查杜弯弯的下落,之前手下的人就回传于他,弯弯在酒肆醉酒,不知此刻如何?
很快齐福走了一遭,问话回来,在睿王身边耳语。
睿王点了点头,知道弯弯此刻正在酒肆中安睡,也就放下心来。朝着来送别的人一一辞别,登上了马车,藩王的依仗也缓缓地走起。
走的远了,便再也看不到。文人们登上城楼举目,看着两条队伍再也看不到,酸性大发的赵国文人即兴登高赋诗,感叹时光如梦、离别无常。太子颔首称赞,这些文人一向和太子交好,听到太子的称赞,心中不由得意。
赵瑜喟然叹了一口气,告辞回宫。心中冷笑:赵国遍地这样的文人骚客,只会怨怪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这种风骨已经深入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骨髓。然而国家真的能交给这些世家子弟、尖酸文人手中吗?
赵瑜看着书生气,骨子里是尚武的。无奈地摇了摇头,比起这些之后的远虑,不妨着眼近忧:眼下延庆宫中的裕亲王赵冀才是心头大患吧?
城楼之上,看到城外匈奴一万铁骑就在骊山汤泉宫的方向,太子立在城楼上,眼看到铁骑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然后和亲的队伍走了进去,那缺口便又合起,牢如铁墙。赵瑜知道,城外的匈奴铁骑是乌兰托的手下,匈奴又一个凶悍的猛将,这些军队不能进城,便留在京城以外的地方,虎视眈眈,威慑朝廷……就像是裕亲王赵冀,看上去只带着几个随从就来到了京城,而他楚地的上万争天骑还不是守在了城外?只怕他手下的大将顾还朝也秘密隐藏在这样的队伍中,内忧不除,何谈外患?
赵瑜注视着城外的一举一动,城楼上风冷,赵瑜纤瘦,却并不给人软弱的感觉,冷风吹起他的外袍,猎猎作响。眼看着那铁骑渐渐离开骊山,开拔前行。
骊山,小时候弯弯总爱去那里,跳到水里之后半天都不肯出来,调皮地像条小泥鳅,滑溜溜的游到他身边,然后不怀好意地泼了他一脸水,她笑起来的时候,“咯咯”的不停,一双眼睛乌亮乌亮,温泉里雾气氤氲,她小脸红透,见赵瑜不说话生气的样子,又讨好地拉着他的手,挨在他身边,小小的鬼灵精,蹭得少年的他身体起了反应,心头突突地跳,很想将她揉碎在怀里好好怜爱一番……
“瑜哥哥?你有没有生气啊?”她笑起来眉眼弯弯,她那时候还爱叫他“瑜哥哥”。
“没生气,哥哥不会同你置气。”赵瑜对自己说,不可以那么早就动她,会吓得她,他不着急,有很长的未来等着他们。
“当真?真的永远都不会?”她歪着脑袋,似乎不相信的样子,眼底有一丝狡黠。
“当真,永远都不会。”他话刚说完,她就从身后掏出一块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寒冰,扔了他一身,寒冰化水,凉的彻骨,也浇灭了他心底欲|火……
得逞的弯弯就在水中笑着拍水,畅快地游走了。
过往竟是那样残忍的一池温泉,划断了一切可能。
他穷尽二十余年才找到的幸福,曾经那样的幸福,那样紧密的拥有的幸福。
那双漂亮的眼睛曾经那样盈盈地看着他,花海中相遇,惊艳的到底是她,还是他?哪里还说的清楚……一纸婚书下来,赵瑜就知道,他仅有的小小的幸福已经失去了。那样的痛,那样的措手不及……她红着眼睛,那双漂亮眼睛最后一次为他哭,她的声音小小的,那么轻,却那么坚决,她说:“太子哥哥,我会永远敬你。”那日院里的雪那样大,他心里也冰彻,比此刻城楼的风还冷。
她还记不记得?他曾经这样允诺过她,永远不会同她置气。她还会不会记得,汤泉宫是他们那样欢乐的地方……赵瑜从来不是一个轻易许诺的人,他说过的话,就不会忘记,也不会推脱。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诉说的机会了。
“殿下,回去了吧……”侍从担忧地跟在一边,眼看着其他人都已经散去,连小顾太医都已经走了,太子却还立在风口上。
“好啊……回去吧。”被打断思绪的赵瑜看上去温和无害,从谏如流地下了城楼。
赵瑜骑着马悠悠地走着,已经恢复了平日里的和煦,向着身侧的侍从吩咐说:“让中尉宁远去查查,听说裕亲王身边的人,对孤颇有微词。”天人般的太子赵瑜,早已身陷染缸之中,哪里又有弯弯口中的纯白?这世间本就没有这样的颜色。
“是。”侍从道。
雨势渐渐小下来,赵瑜眯着眼睛,棘手的事情一桩接着一桩。他皱着眉,俊颜微嗔,叫人看了心生不忍的。
马蹄声“哒哒”地作响,官道上一路畅通。
远处跑来飞奔的马匹,马背上一戎装的北军战士。
赵瑜皱眉。
“殿下,不好出事了!”那北军战士勒马,跳下马背,急急地禀告:“昭阳郡主失踪了,长公主已经急得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