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太阳月亮照耀着苏宅

第1卷 第49节

    四十九、“唯意志”其实是一种不坏的观念,觉得自己想好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到,于是有了不竭的精神的动力,去督促自己去实现目标。但是,保持这种观念的人,一定要是智者与仁者。智者可以使他的意志符合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使他的意志不至于荒唐和幼稚;仁者可以使他在不顾一切地实现自己意志的过程中不至于过多的伤害别人。怕只怕他既非智者也非仁者,那就会成为一个十足的害人精,特别是手里还有一点权力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跟着遭殃,演绎出一出又一出的闹剧、丑剧和悲剧。上帝应该是很看不起这种人来,他会时时支着下巴对这种人发出嘲笑,然而可惜的是,上帝的行为总是采取隐秘的形式。

    一开春,朱家庄的大饭厅就迫不及待地开工了。这个时候,本地的公社刚刚成立,朱家庄的大饭厅是公社的第一个新生事物,公社一定要表示支持。那个时候,玻璃是紧俏商品,一般人是买不到的,公社书记一拍胸膛说,大饭厅的玻璃我包下了。大饭厅开工的那一天,公社的所有干部都来到朱家庄,在大饭厅的地基上开了一个现场会,公社书记极力地表扬了元义,说他是人民公社的模范党员,是自力更生力争上游的带头人,让所有的干部都向元义看齐。开完了会,公社书记亲自为大饭厅铲土奠基,公社干部就在大饭厅的工地上义务劳动了一天。

    其实,苏宅场院的四面都有高大的围墙,大饭厅靠在西边借用了西北南三面的围墙,所以只需要在东边盖一堵墙做它的门面就行。因此工程的进展就相当地快。过了十来天,就到了盖顶子的地步。公社书记调集了各村的木匠瓦工,一起来朱家庄帮忙。人多手杂,每天在苏宅场院里干活动人像是麇集着的蚂蚁,上上下下地忙活着。又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大饭厅就盖好了。公社书记说话算数,两扇大门和四个窗户的玻璃按时送到了,并且是连同镶玻璃的技术人员也一块到来。镶上玻璃,就算彻底地停当。这个饭厅有两层窑洞那么高,里边有一排四根两排一共八根柱子支撑着。拆下来的柱子的尺寸不够高,就两根接成一根。梁子也有些短,也要接起来。朱家庄的人们见识浅,觉得这饭厅空前的宽敞。跟大饭厅比起来,苏宅里原先的那个厅堂就成了小巫见大巫了。两者比较之下,那个厅堂就像是路边的一个凉亭。不过,那个厅堂也被利用上了,在饭厅的东北角,开了一个小门,砌了几层台阶,走上台阶,从小门出去,就是厅堂,有一点曲径通幽的意思。元义的想法是,将来村干部或者是食堂的工作人员在稍有闲暇的时候可以到这里来喝茶。饭厅盖起来了,里边的桌椅板凳却配置不起。这个好办,元义一声令下,各家的桌椅板凳都抬到饭厅里来。这些东西,原本都是从财主那里分来的,饭厅里需要,就拿到饭厅里来,反正原本也不是自家的东西。

    督盖大饭厅一直是元义管的事,李运成不去插手。饭厅是盖起来了,然而村里却被元义拆了一个乱七八糟。四个村门没有了,无论从那一面走进来,看见朱家庄都像是掉了门牙的嘴,残破不全,又灰塌塌的,一派衰败之气。奎星庙正殿的拆除毁掉了村人的心。几十几百年以来,无论是碰到了什么样的灾害,人们都不去打拆毁庙宇的主意。那一年,雷击了奎星楼四层上面的一个角,村人第二天就给它补上了。李运成记得就是张木匠父子们带的头,他们自己拿着材料,也不要村人的一分钱,修复起来的檐角和原来的一模一样。神也罢,鬼也罢,虽说是到了新社会不提倡信任这些东西了,但神庙和村门都是成物,是过去的村人拿了钱财和心血盖起来的,不能够说拆就拆了它。李运城的想法是,即便是毁坏,也不能让它们毁坏在自己的手里。后人说起来的时候,说神庙是毁在某某人的手上,就会留下千古的骂名。况且,盖起那个大饭厅有什么用?仓促之间凑起来的东西,能够长久得了吗?柱子是接起来的,房梁是接起来的,房瓦的下面是秸秆和芦苇,过上几年,就要翻拆一次;不翻拆,就要漏雨,一漏雨,顶子就要塌了。这样的东西,要它干什么?更让李运城感到困惑的事情是,大仓库里的粮食只有几千斤,眼下又正是新春的季节,距离夏粮的收割还要有几个月的时间,大食堂开了饭,粮食几天就要吃完,下来的日子,将让村人去吃什么?总不能在大饭厅的餐桌下,摆上草根与树皮吧?李运城有这方面的经验,到了要紧的时候,就连草根与树皮你也找不上了。他听老人们说过,民国三年的时候,本地发生了大灾荒,草根树皮都被人们抢光了,有人从山里找来了一种白土,据说是树根被埋在山里时间长了沤成的。费好大的劲挖出来,然后用水搅拌起来,捏在一处做成馒头的样子,就那样一口一口地用水送下去。这种东西到了肚子里不消化,就像秤砣似的长时间地坠在人们的肚子里,好容易消化掉了,却又拉不出屎来……真要到了那样的地步,难道能够让人们坐在大饭厅里吃土吗?这样的事情,他说给了元义。元义说,管他呢,过了一天说一天吧。这是什么样的话呢?一村的当家之主,怎么能是过了一天说一天呢?自“土地改革”以来,他就觉得,元义把领着村人过日子当成了儿戏,脑子里总是想着玩花样,天天想着新鲜事,而不是脚踏实地地过日子。“土改”、“单干”、“互助组”、“合作社”、“初级社”、“高级社”,这些内容的演进就想是变戏法,说变什么就是什么,说什么时候变就什么时候变。他李运城根本搞不清楚这是为什么,甚至没有给他留下想这是为什么的时间。村人就像吊偶,被元义的手吊弄着,跟着元义的鼓点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表演者各种各样的动作。

    他的老婆朱爱莲说:“你管这些干什么?这不是,食堂马上要开了,你把我安排到食堂去做饭,用不了一个月,我就能给你把一家人的吃用拿回来。”

    李运城说:“你拿了,村里的人吃什么?”

    朱爱莲说:“村里的人吃什么与你什么相干?你只把你一家人管好就行了。过一段时间,你的老婆孩子恐怕连山药蛋也吃不上了。”

    李运城说:“安排你去做饭,村里人会说闲话的。”

    朱爱莲说:“你干什么都怕人说闲话,人家元义怎么就什么也不怕?”

    李运城说:“元义是元义,我是我,你不要老拿我和元义相比。我们不是一路人。”

    后来,李运城还是把老婆想到食堂做饭的事情和元义说了,元义不同意,说他的老婆张秋凤也有这样的想法,被他拒绝了,所以朱爱莲最好也是不去。

    元义把拆除正殿时死去的四牛和二羊的父亲安排到食堂做了饭,还有另外的两个人,再加上招弟。招弟是不能不要的,她的水葡萄似的眼睛还有柔嫩光滑的皮肤时刻在元义的脑海里翻腾,所以招弟提出来的要求他就得满足。

    朱家庄公共食堂开饭的那一天,村子里好不热闹。大饭厅里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公社书记来了,带着一班子干部,亲自为大饭厅剪彩揭幕。然后与村民共同进餐。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在这里吃饭。猪肉炖粉条,鲜活耐咬的白面条子,管饱吃,不限制。大家都吃得肚儿圆,脸儿开。有两个老头和三个孩子当场吃的晕了过去,家里人把他们抬回家去,后来的情况是,三个孩子过了一两天缓过气来了,而两个老头却没有缓过气来,被活活地撑死了。家里人并不悲哀,觉得撑死总比饿死好;像这样的年景,过一段时间家里没有了吃的,到头来还是饿死,这样死了,省的到了阴间地府也要做个饿死鬼,使得阎王爷也不待见。

    朱家庄的那些不知高低的人们是异常高兴的,假如日子能够这样长久地过下去,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日日地走到大饭厅里头去吃饭;吃完了饭,大人就扛起锄头去做工,小孩子就背起书包去上学;男耕女织,都在组织内进行;大家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又打又闹;不用发愁瓦缸里有面没面,也不用发愁孩子们上学请不起老师的事情……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那个朝代有过这样的事情?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人们纷纷慨叹,庄稼人头脑过于简单,多少年来,日月难过的忧愁一直萦绕在心,虽然殚精竭虑,却又一直挥之不去;竟没想到,到了今朝,一下子就解决得这么好了,从此不要再为过日子而发愁了。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元义成了精灵,简直就是一个能够改天换地、呼风唤雨的神仙了。

    村里突然有了一种说法:《西游记》当中的唐僧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去取真经,路过通天河的时候因为河水太大没法渡过,一个修行多年的老鳖愿意驮他们师徒过河,却要委托唐僧为他办一件事情,就是要借唐僧之口向佛祖问问它何时可以成精;唐僧到了西天之后因为取经的事务繁忙把这件事给忘了,回来的时候那个老鳖又在通天河上等着他们,又把他们送回对岸,快上岸时,它向唐僧问起了所托之事,唐僧知道自己把老鳖委托的事情忘了,感到十分惭愧;他不愿意让老鳖生气,于是回答说他替老鳖问过了,佛祖说老鳖要想成精,需等到“铁丝说了话,灯光朝了下”的时候;老鳖一想,铁丝是没有灵性的东西,怎么可能说话呢?自古以来,灯光只能是朝上的,怎么可能朝了下呢?于是知道唐僧是在骗它,一翻身将师徒四人翻在水里,跑了;殊不知唐僧是有道之人,虽然当时只是编了一句瞎话,但在千年之后,那瞎话却应了验,电话使得铁丝能够说话了,电灯使得灯光朝下了。这些都是现代人创造的奇迹,古人自是不敢想象。到了这个时代,那个老鳖就真的成了精。不过,人们说不清楚这个老鳖的托身是谁。

    朱家庄的人们说,元义就是那只成了精的老鳖,是老鳖在朱家庄的托身。

    大饭厅里的饭不能日日是猪肉和白面,第二天就变成了窝头稀饭、萝卜咸菜。不过,人们还是高兴,觉得一村老小能够坐在一个饭厅里吃饭,像一个温暖的大家族。吃完了饭,大家又扛了农具,结伴去田间劳作。许多时候,就自觉地走成了队伍,又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这样一来,这自古被视为“受苦”的种田的事情,突然就产生出诗意,变成一种惬意的享受了。

    这些天,元义的脸上分外光彩,人们见到他,无论男女,一味地夸奖:

    “老三,真有你的,盘古开天地以来,没有这样的好事情。你领导得好啊。”

    年轻一点的说:“三哥,咱庄稼人的路子照这样走下去,简直太光明伟大了,谁能想到种地能到这个份上。”

    特别是村里的那些少男少女们,吃饭时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劳动时在一起打打闹闹,成了一个家庭当中的兄弟姐妹。大家的脑子里,没有了谁穷谁富的概念,谁也富不起来,谁也穷不下去,要穷大家都穷,要富大家都富,于是少了选择穷富的必要。交往起来,简单得多了。他们见了元义,就在他的身旁雀跃道:“三叔,我们愿意跟着你走,这样过日子太有意思了,跟玩似的。”

    当然,人们站在元义对面的时候,脑子里时时有老鳖的形象浮现出来,在元义的嘻嘻发笑的脸上,仿佛看到老鳖两腮的深邃而丑陋的皱纹,甚至能从他的身上,嗅出水底淤泥藻荇的气味。在这样的时候,人们就可能不经意地笑一下,那些少不更事的人们,就会掩口胡卢。元义也会跟着他们发笑。

    在女人们中间,元义的声气就要更高些。除了他领导着朱家庄走上从未走过的道路之外,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听说元义的身上还有一个更大的乌龟。这样的事情也委实有些奇怪,元义的身上的事情,应该是只有他的老婆张秋凤知道,除她之外,当然还有放养人朱栓的老婆招弟知道,哦,最近还又增加了一个,是元义的嫂子小翠。这种事,她们三个人是不会往外说的,可是在朱家庄的女人中间,这事明如烛火。

    由于元义的染指,招弟也成了众家妇女仰慕的对象,大家感到她能和元义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是莫大的荣幸。招弟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食堂开办以后,招弟成了朱家庄的炊事管理员,一天三顿饭该吃什么,都由她来决定和安排。她经常放在嘴上的一句话是:“我三哥这样说的。”她三哥是皇上,她是皇后;皇后在皇帝面前唯唯诺诺,在众人面前却颐指气使。女人们好像都愿意像招弟那样和元义建立起那种关系来,也想领略一回那个老鳖的器具和本领,也就顾不上管他的身上的那种淤泥藻荇的气味。

    其实,在这个方面,元义是十分在意的。他绝不多干体力活儿,避免过多地出汗,少出汗味道就会小一些。同时,他又很注意擦洗身体,一天三次,擦上肥皂好好地洗;洗完了用酒涂抹在腋下和两股之间。经过这样精心的处理,就没有人能闻到他身上狐臭的味道,反倒时时有一股酒的清香散发出来,使得闻到的人产生几分迷醉。这一点,招弟是最清楚的,她对人们说:“我三哥身上,经常有一股酒味,闻着让人想醉。”

    那天中午,招弟将食堂的事务安排好了,自己先吃了几口饭,就在食堂司务室的土炕上躺下来休息。过了一会儿,就睡着了。后来,元义走进来,也想小憩一会儿,就也爬到炕上在远离招弟的另一端躺下来,不知不觉也睡着了。到吃饭的事情结束,人们从外面走进来,看见两人躺在炕上,就有人恶作剧。他们动动招弟,让她朝着元义翻身;又动动元义,让他朝着招弟翻身。于是两人被掇弄得凑到了一起。元义在睡梦中嗅到了招弟的气息,招弟也嗅到了元义的气息。这气息成了诱引,使得两人的下意识里产生了在一起做爱的情景。元义先伸出手来,搭在了招弟的腰上,招弟也做出了回应,朦胧当中去楼元义的脖子。两个人拥在一起哼哼唧唧起来。众人的意图只是逗弄一下他们,没想到两人就真的做起戏来,大家在旁边看得有些脸红眼热,想笑又不敢笑出声来,彼此摇着自己的一个指头,示意谁也不要出声。后来两个人抱得越发地紧了,招弟情不自禁地“三哥、三哥”地呻唤起来,元义的喉咙里也发出声音,尖着嘴在招弟的怀里乱寻……

    众人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脸红心跳之际,有人觉得要出现尴尬的局面,嘴里说道:“坏了,坏了,立刻就要醒过来了。元书记醒过来要骂人的。”于是往外走了,大家跟在他的身后,蹑手蹑脚地走到外面去,爬在窗户上看。这时候,元义掀起身子往招弟身上一爬的时候,两个人同时醒了,看见眼前的正午的强烈的阳光,“突”地坐了起来。

    “这是什么地方?”招弟揉搓着眼睛首先问道。

    “咱们怎么在这里睡着?”元义也备感诧异地问道。

    还是招弟先清醒过来:“这是食堂。——三哥,你怎么也睡到这里来了?”

    元义也完全醒了,连忙看看周围,说道:“没有被人看见吧?”

    招弟也看看周围,说道:“幸好没有人在跟前。”

    这个时候,窗户外面的人早已笑着散开,只有一二个年轻人想看后面的好戏,没有及时走开,但两人醒来的时候,也早已猫下了腰,从窗户底下溜走了。

    在这之前,人们对于元义和招弟的关系,多是一种猜测,看了今天的情景之后,就变得坚信不疑了。不过,这种事情在朱家庄上,算不多什么太过丢人的事。对于这种事情,自古道是“女人丢了丑,男人夸了口。”而在朱家庄,女人也不丢什么丑。这本自男人娶媳妇之艰难,因为这一点,就有人在暗中鼓励女人们放开自己的情怀,以便让更多的男人能够品尝女人的滋味。那天中午过后,有嘴巴不稳的人将这件事情说出去,于是,元义和招弟的事就成了彻底公开的事情。

    元义的老婆张秋凤是那种大大咧咧的女人,没有文化,是陕北农村里那种朴实厚道的女人。公元一九四六年元义在延安地区的部队里当兵,那个时候他是部队上的一个伙夫。其实一入队伍,他就告诉部队说他最擅长的事情是做饭,所以一开始就成了一名伙夫,根本没有在阵地上和敌人真刀明枪地干过,因此十几年的当兵生涯没有过生命之虞。当时他的部队就住在张秋凤家的村子里。那个时候,张秋凤家里人口多,劳作也辛苦。日日地,张秋凤或者是扛着农具下地去,或者是扛着柴禾走回来,时时从军营门口经过。元义看见了,是一个高大、敦实、面色红润、模样周正的姑娘,就走出来与她搭讪。一来二去,两个人熟悉了。元义天天给她从灶上拿点儿馒头饼子之类的食物,她吃饱了,家人也跟着沾光。于是军营周围的沟口洞头,草丛树下,就有了两个人幽会的身影。到了张秋凤家里人知道两个人的关系的时候,自家姑娘的肚子里,已经有了好几个月的孩子,于是只能默认两个人的关系,让他们结婚合卺,成了两口子。延安“土改”的时候,元义向部队提出了复员的申请,因为当时农村缺少干部,政府也支持军人复转回乡下去,填充乡下的干部力量,所以元义的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这样,元义就带着妻儿回到了朱家庄。

    现在元义成了村里的顶梁柱,张秋凤自然是十分高兴。元义受到人们的崇拜,她也为之而自豪。元义受女人们的青睐的事实,她也清楚地知道。有人对她半开玩笑地说:“三嫂,好好地看着三哥吧,他太招人眼了。”她说:“这是好事情,说明他有本事。”元义和招弟之间的事情,她早已看出六七分来。那天中午的那场闹剧,后来她也知道了一点内容,只是人们没有向她仔细地描绘。她也没有十分在意。她觉得,男人就如同猫儿,见了荤腥没有不沾染的道理;年轻时候活得风化一些,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丈夫是朱家庄的“皇上”。过去的皇上都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元义在外面有一半个女人混混,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招弟是个十分乖巧的女人,整天跟在张秋凤的屁股后面“三嫂、三嫂”地叫着,亲热的程度好像元义就是她的亲哥哥。招弟的丈夫朱拴是个放羊的人,时时能从羊身上薅点儿羊毛。招弟手巧,洗净了羊毛,纺成毛线,就给张秋凤送过来;有时候就直接织成毛衣或者毛裤送过来。

    对于招弟,张秋凤不好意思说什么,而对于元义,她有时候就要唠叨几句:“你做事情要给咱注意点儿,一村的人都看着你。不管怎么说,人家朱栓跟咱也是一个院子里的邻居,你和他的老婆勾勾搭搭,让朱栓知道了,以后怎么见面?就是一个放羊的人,咱也不能欺负得人家过分了。”

    元义不说什么,他知道自己的老婆知道他和招弟的事情,那天中午在食堂发生的事情是一村人都知道的,辩解也没有什么用处。他说:“这些事不用你操心,我会注意的。好坏我也是一村之主,我不能不顾及我和别人的面子。”

    张秋凤说:“人做事不能太绝,你抬起头来看一看,”她指着家里明油刮净的家具说,“房子咱是占着别人的,家具咱是夺了别人的,箱子柜子里边的绸缎布匹,咱也是享受的别人的,还有钱,黄的、白的,咱用了人家的多少?你的哥哥还霸占了人家的老婆。咱在这个村里做的损事已经太多了,现在,你自己又去欺负别人的老婆。而且我知道,你这个人是贪得无厌的,开了这个头,你就收拾不住自己了,以后会一个一个地增加起来,越做越不像话。”

    元义被老婆唠叨得有些不耐烦,他说道:“你怎么能这样说我?当时分田分地分财物,那是政府的主张,并不是我元义个人的行为。况且,我爹是朱家的长工,朱家的财产可以说都是我爹创造出来的,现在又回到我的手里,这叫做物归原主,怎么能说是我霸占了他家的。我哥哥娶的是朱家的使女,怎么能是霸占了他的老婆?你到村里去问一问,原先的那些穷苦人,谁不说我的好?三村五里你也去打听一下,哪个村子能盖起大饭厅来,而且还不花村里的一分钱?再说,朱栓家两口子,他们简直应该把我当成大恩人,我太照顾他们了。人家没有说什么,你倒叨叨个没完没了。”

    张秋凤见丈夫不接受她的意见,就说道:“你不要不听我的话,坏事做得多了,会遭报应的。你还是给儿孙后代积点阴德吧。”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网络文学还有很深的偏见,认为它们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其实不然。应该这样说,书本文学中也有下里巴人,网络文学中也不乏阳春白雪。我很向往出版文字书的业绩。但更希望能得到网络同仁们的喜爱。如果是批评,那就更好,因为那才是我抬升自己的阶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