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31节
三十一、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其实也是一种异化。从后天的培养方向来看,动物和人不一样,动物是向了“质”的一面,就是越野蛮越好;而人却是向了“文”的方面,就是越不野蛮越好。而对于人的“文”的品质的培养,主要地就是靠了读书。人们为了读书,真是煞费了苦心,也出尽了洋相,什么“头悬梁,锥刺股”,什么“囊萤映雪”,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不过,如果只从人走入社会的效果来看,读书还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可以窜用杜子美的两句诗道:“读书破万卷,可以御鬼神。”
到了汾阳县医院的大奶奶拉环,还是不可挽留地离世了。医生说她患的是一种叫做“脑出血”的病,这种病的死亡率是极高的,即便是救活了,也会留下很严重的后遗症。为了大奶奶的丧事,朱家的人聚集到一起了。省城里回来三个:大儿子朱尧,水利厅的一个科级干部;大女儿朱舜,省立大学里的讲师;小儿子朱禹,跟着哥哥在水利厅工作。县城里回来一个:小女儿朱启,在县立中学做老师;还有小奶奶李淑珍。除了朱禹,其他三个孩子都已经成家,朱尧和朱舜还各有了一个孩子。一家人文静儒雅、谦恭礼让,成了朱家庄上不同流俗的一道风景。大奶奶是突然离去的,所以朱家人都很悲痛,连同一贯看得开世事的朱彦进也看上去一下子老了许多岁。丧礼不是那么隆重,只是一个普通的过程。朱彦进是一个务实的人,在一些虚设的礼节上面决不讲究。再加上儿女们都是念了书的人,观念可能要更新一点,尽管一个个把眼睛哭得红肿,但出殡的时候,却没有听见他们嚎哭得有多卖力。这一点,使得朱家庄的人们似乎有些失望。按照他们的想象,朱家的这场丧事,应该让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那长长的队伍,复杂的仪仗,让他们大开眼界。然而没有,和以往埋葬朱彦进的父母的排场一样平静。不过,那个时候朱家的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成人,经济的力量还没有形成规模;现在应该不同了,大家都在大地方上做事,怎么能让母亲的丧事办得平常呢?于是有人说,朱家人真是太小气了,我们要有了这样的家底,就一定要办得轰轰烈烈,让地方上大大地震动一番。而且,作为一个大户人家,送殡是的平静也与家族的身份不相匹配。好像对于死去的人缺少了情感似的。任凭乡亲们怎样地说着,朱家人决不在意。他们从始到终都是那样的安静和从容。到了让母亲入土为安之后,就围绕着父亲不停地安慰他。朱彦进事先绝没有意料到他的大老婆会骤然离世。对于这个女人,朱彦进自认为是心存愧疚的。她在朱家的一辈子,那可真是除了辛苦之外,好像什么也没有得着。朱彦进曾经劝过她像小奶奶淑珍一样,到城里去享上几天清福,然而她不去。她不去他也就不去强求她,因为他还有一点自私的隐衷,觉得他走了就应该把她留下来操持着,两个人都走了,家里就少了收挽。可是没想到她就劳累死了,这难道不是他的罪过?到了晚上,子女们都围坐在他的面前,像众星拱月一般,彬彬有礼地劝说着他,让他放下村里的土地,到城里去安度晚年。他问他们,村里的事情谁管?他们一致认为可以交给他们的汗北哥。朱家的子女们自小就养成了对于自家的长工元汗北的尊敬,所以时时称他为“哥”。先前,他们小的时候,觉得这个和他们的父亲差不多大小的“哥哥”有点滑稽与好玩;到了现在,他们成人了,而元汗北却不可遏制地衰老了。其实元汗北和他们的父亲同一个年龄段,但元汗北却像是比他们的父亲老去了一轮。这是因为他们的父亲是财主,而汗北哥只是一个长工。现在,他们又觉出了这个“老哥哥”的少有的忠诚与勤劳。他们心里充满了对于这个“老哥哥”的感激与爱戴。所以,他们愿意让父亲把田产交给元汗北来管理,所有的收成一概可以不问,元汗北说多少就是多少。朱彦进倒是也同意儿女们的意见,把田产交给元汗北来管理,但是他觉得自己一直住在城里会很腻歪。而且小老婆李淑珍是那种喜欢清心寡欲的人,有时候就会对他感到厌烦。于是他就没有答应儿女们的要求。
小儿子朱禹是个有幻想的人,说道:“如果不是世道太乱,我倒觉得抱守田园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朱启说:“我同意弟弟的说法。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宅院修缮得更亮丽一点,各方面都安排出秩序来。”
朱尧的儿子朱国志五岁了,却是异常的聪明,他插嘴道:“那就不能再叫苏宅了,要在大门上挂一块牌子,上面写‘朱宅’两个大字。”
朱彦进把他抢过来抱在怀里,亲着他的小脸蛋说:“我这小孙子说得对。这正是爷爷的心思。要不是世道乱了,爷爷还要把这里建成‘朱家庄园’呢。”
有时候,大家会邀请元汗北也坐在他们的行列里。看到这样的家族气氛,元汗北羡慕不已。他一般不插嘴朱家人的谈话,只是在一边静静地听着,有时候也会将这种情景与自己家里的情景对比,就会感到有天上地下的区别。这里是一群文雅的人,他那里是一堆粗俗的兽。元仁的懦弱和愚憨,元义的伪诈与奸懒,还有儿媳妇章秋月的随意和放荡,都使他感到不能如意。元家的晚上是坐不到一起来的,劳作了一天回来,大家都累了,抖落了衣服里的灰土,坐在炕沿上,将鞋子甩下来,两只脚对着磕一磕,拿上炕来,就想着睡觉了,没有像朱家这样从容的情趣。在他的眼里,他的东家成了这个世界了最幸福的人儿。你看他满面红光地坐在那里,有这么多孝顺的儿女围绕着。对于儿女的话,他愿听的就听,不愿听的就不听。有时候就自顾自地和他的孙子逗乐。他元汗北这辈子是不会有这样的享受了。
朱家的丧事办完了,可村里的人们还是时时往苏宅里跑。大家是为了看看朱家的儿女们。朱尧和朱禹的西装革履,朱舜与朱启的长裙秀发,丧事期间的素淡色彩,却是使得他们的装束更加别致与高雅。在朱家庄受苦人的眼里,简直就是仙人一般。元汗北也因此而身份高贵起来,在街道上,时时有人拉着他问长问短,向他打听朱家儿女们的事情。元汗北是那种不爱张扬的人,除了村里人眼睛看到的,元汗北不向他们透露什么。事实上他也从来不过问东家家里的事情。朱家的儿女们给了他一些钱财,他拿回来放在自己的小箱子里。小箱子是王草花在世的时候置办下的,那时候是为了存放他的做长工挣来的工钱。不过,那里面经常是空空如也,因为儿子们穿衣吃饭花费太多,无论他们怎样节俭,也攒不下钱财。元义看见父亲拿回来钱来,就去告诉章秋月,章秋月就去撺掇元仁,要钱去买衣服。元汗北的本意是不想给,但想到了朱家的儿女们衣冠楚楚的样子,就觉得自己的儿女们跟着自己过得太寒碜,于是就拿出来给了章秋月,让她也给元仁和元义也做一身新的衣服。
过了一段时间,朱家的儿女们走了,李淑珍也跟着走了,家里只留下了朱彦进一个人。他走不了,因为今年的夏收就在眼前,他不能把这么复杂的事情交给元汗北一个人去做。
然而,世事竟是越来越糟。
夏收刚过,就有了日本人过了黄河、来到了朱家庄附近的消息。
朱家庄距离县城有四五十里远,距离编村(相当于现在的乡)也有二十里远,在行政方面,不具有显赫的作用,在经济上也是贫济苦焦的。一般来说,是一个掌权者不管,用兵者不爱的地方。日本人进入中原之后,也从未在朱家庄驻足,要钱要粮,只是通过编村,由编村派兵下来催逼。编村派来的士兵,叫做“皇协军”。可是,这一年的春末,日本人在西边的兑九峪打了败仗,退了下来,就专门往偏僻而不引人瞩目的地方跑。朱家庄也有耳朵灵敏的人,听说日本人近几天可能路过村里,路过的地方,往往不会有好的遭遇。于是,人们赶快把粮食钱财藏匿起来,闺女媳妇们也都躲到别的地方,怕遭到日本人的欺辱。
夏收一完,朱彦进就急急地把粮食卖了,粮行的人们趁火打劫,把价钱压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程度。朱彦进跟他们争执,他们也不买账,道是你想买则卖,不想卖就拉走。到了天灾**的当儿,世态人情一下就变得如纸一样地浅薄。后来剩下一小半麦子,他就又压了压价,卖给了自家村里的人。看着麦子价钱便宜,好多人想买,但是手头又没有钱。朱彦进干脆就允许了赊账,许多拿了麦子的人,答应了秋后算账。朱彦进知道,秋后也未必能把账算清楚了,权当是救助了乡亲们,到了秋后,给钱不给钱尽由着他们。然后将家里的值钱的东西收拾起来,让元汗北给他送到县城去,剩下一些不太值钱的物什,就和陈粮一起藏进地窖。
在朱家庄的南门口内,有一个很高的土堡,叫做“寨子”,据说是跟西北角的寺庙一起修筑起来的。它的四周有四丈高的土墙,土墙很厚,上边可以走过一辆马车。寨子内部,有两排二三十孔窑洞,有一眼水井,一个磨坊,原本就是防御侵略战争用的。到了现在,因为战争所使用的武器先进了,刀枪剑戟换成了枪炮子弹。寨子的土墙再高,也经不住炸弹炸的,所以,防御侵略的功能就大大地降低了,或者干脆可以说,是没有了什么用处。可是,千百年来,人们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听说日本人要来,就想到进“寨子”里躲上一躲。其实呢,也没有什么,除了朱彦进朱财主家和村里的几户殷实人家有点钱财之外,其余的人家都没有什么财物。再加上这几年干旱,地里产不出粮食,人们不得不以草根树皮来充饥,这样一来,地皮也显得比过去干净,树木也显得稀疏了。日本人来了,抢他娘个屁?不过,还是有一些人家,有几只瘦鸡,有一二头柴猪,还有一些耕田用的牲畜……大家想着,日本人来的时候就把它们关到寨子里去。兴许日本人只是路过一下,看到了村子的贫瘠可怜,也就不会驻足,事情就会平安过去。
朱家的财物大部分都转移走了,大奶奶拉环死了以后,鸡豚也没有人照看了。办理丧事的时候,猪杀了两头,鸡也杀了好多只,所以场院里的猪栏鸡埘里也基本上没有了什么。朱彦进又要走了,他告诉元汗北,收了麦子的地里就什么也不要种了,等到秋后再看,如果情况好一点就种,情况不好就连冬小麦也不想种了。
元汗北问:“就让土地荒着吗?”
朱彦进说:“不荒又能怎么样?这年头,种地赔钱。少种少赔,不种不赔。”
地里的活儿也停了,长工短工也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里去。只把几只鸡和两头猪留给元汗北照看,日本人真的来了,就把它们赶到寨子里去,或者不赶也没有什么。这世道,人都管不了,还管得了它们!
仅仅过了一天,就有人说,日本人从西边下来了,退却的道路,正是在兑九峪到朱家庄这条路上,有一营兵已经住在了距离朱家庄只有六七里地的宋家庄。
人们把家畜往寨子上赶。寨子东一排窑洞的第二个小院里,有一个柴禾拦着的地洞,地洞的入口是坡形,出口则在村外的一个坟洞里。寨子如果不安全的时候,人和家畜可以从那个口子进去,从村外的坟洞里逃出来。
女人们纷纷躲避,连那些五六十岁的老太太们,也跟着姑娘媳妇们乱跑乱窜。这样的情景使得元家的女人章秋月感到十分可笑。日本军队就不是军队了吗?日本人就不是人了吗?军人真的就有这么可怕吗?她凭着自己以往在军队里呆着的情况,觉得那没有什么可怕的,甚而至于那个时候她把军人看做是最亲热的人,他们到自己跟前来简直就是一种荣幸。所以元仁让她躲回到她的山里的娘家避避风头的时候,她就不屑地拒绝了:“躲避什么呀?我就不相信日本人不通人性,难道他们是专门吃人的?”
于是章秋月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丝毫不为日本人要来的消息所动,甚至在她的心底里,还有一种尝试着与日本军人接触接触的念头。
第二天的早晨,日本人来到朱家庄,大约有几十个人,有汉奸带领着他们。他们并没有挨门挨户地去搜去抢,只是说要找一个既集中又安全的地方住一两天。汉奸带着他们径直找到了寨子旁边,看到这样一个堡垒,日本人高兴得嗷嗷直叫,没有比这个地方更好的所在了。宅门当时锁得严严的,汉奸说去找村里的管事人来开门,日本人摇头,只一梭子子弹,大铁锁就颓然落地了。寨门一打开,里面立刻鸡飞狗跳。日本人更加高兴,因为这些可以吃的东西都集中到这里,省得他们挨家挨户地去找。因为日本人来得突然,里面的人没有防备,地洞口还没有堵住,鸡猪们从洞口中出入。日本人下去一看,又搜出了一干村民,不过是只有一些老人。
其实,日本人这番来到朱家庄,一不是为抢粮,二不是为抢钱,他们只是逃亡。因为八路从西北方向来,打败了他们,他们一路逃窜,来到这里。现时,八路进就在三泉镇驻扎,三泉镇在朱家庄的北边,大约几十里的路程。因此,他们不愿意在这里久留。
然而,看到朱家庄有这么一个寨子,还有一些集中起来的鸡猪之类的东西,他们就想这留下来修整一两天。于是让汉奸到村子里找寻几个女人来给他们烧汤煮饭。哪知道走遍各个院落,都看不到女人的影子。找到一二个,又都是干枯羸弱的老太太。在元家的小院里,其实章秋月是在的,但是那天元义逼着她藏到了院子里存储蔬菜的地窖里,所以汉奸来搜查的时候也没有发现她。然而,章秋月受不了地窖拘制,中途爬出来去上厕所,红色的衣裤在院子里一闪,正被在街上跑动的一个汉奸扫到了眼里,于是又返回来,看到了她。立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眼前是一个身材颀长面容姣好的年轻女人,拿着她,在日本人那里能够领得不错的奖赏。
任凭元家父子怎样地求告,汉奸就是不能通融,一定要带着章秋月走。他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不就是给他们做做饭吗?明天他们一走,人就平安回来了,少不了一根汗毛。”
元义拉着嫂子的手不让走,嘴里求着汉奸说:“到了日本人手里,人还能有好吗?你就说没看见她,日本人也不会把你怎么样。你就行行好吧。”
汉奸说:“你这个小老弟什么也不懂,我说没看见,回头有人说看见了,我就会没命的。再说了,日本人也并不白用她,说不定还会给她不少工钱呢。”
元仁说:“我们不要这个钱,我们只要我家的人安全。”
汉奸说:“安全,一定安全,我保证她的安全。到时候她没有安全回来,你们找我就行。”
元汗北说:“你倒是说得轻巧,到时候出了事,你一拍屁股走了,我们上哪儿找你?”
这时候,章秋月说:“既然非去不可,我就跟他们走一趟,看看他们能把我怎么样。”
汉奸说:“看看,你们这些男子汉们,还没有一个女人大气哩。龙潭虎穴,走走看,走出来就是英雄了。”
元义还是不放手,他对汉奸说道:“假如是你娘你媳妇,你会让她去吗?”
汉奸有些生气了,说道:“嗨,你这小子,说话真是不给人留情面的。”然后他朝着外面尖声喊道,“来人哪,这里有女人。”
很快就有几个端枪的士兵冲了上来,用枪托打散了元家的男人,把章秋月带走了。临出院门的时候,章秋月回头说道:“三弟,爹。你们不要怕,他们不能把我怎么样。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网络文学还有很深的偏见,认为它们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其实不然。应该这样说,书本文学中也有下里巴人,网络文学中也不乏阳春白雪。我很向往出版文字书的业绩。但更希望能得到网络同仁们的喜爱。如果是批评,那就更好,因为那才是我抬升自己的阶梯。
到了汾阳县医院的大奶奶拉环,还是不可挽留地离世了。医生说她患的是一种叫做“脑出血”的病,这种病的死亡率是极高的,即便是救活了,也会留下很严重的后遗症。为了大奶奶的丧事,朱家的人聚集到一起了。省城里回来三个:大儿子朱尧,水利厅的一个科级干部;大女儿朱舜,省立大学里的讲师;小儿子朱禹,跟着哥哥在水利厅工作。县城里回来一个:小女儿朱启,在县立中学做老师;还有小奶奶李淑珍。除了朱禹,其他三个孩子都已经成家,朱尧和朱舜还各有了一个孩子。一家人文静儒雅、谦恭礼让,成了朱家庄上不同流俗的一道风景。大奶奶是突然离去的,所以朱家人都很悲痛,连同一贯看得开世事的朱彦进也看上去一下子老了许多岁。丧礼不是那么隆重,只是一个普通的过程。朱彦进是一个务实的人,在一些虚设的礼节上面决不讲究。再加上儿女们都是念了书的人,观念可能要更新一点,尽管一个个把眼睛哭得红肿,但出殡的时候,却没有听见他们嚎哭得有多卖力。这一点,使得朱家庄的人们似乎有些失望。按照他们的想象,朱家的这场丧事,应该让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那长长的队伍,复杂的仪仗,让他们大开眼界。然而没有,和以往埋葬朱彦进的父母的排场一样平静。不过,那个时候朱家的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成人,经济的力量还没有形成规模;现在应该不同了,大家都在大地方上做事,怎么能让母亲的丧事办得平常呢?于是有人说,朱家人真是太小气了,我们要有了这样的家底,就一定要办得轰轰烈烈,让地方上大大地震动一番。而且,作为一个大户人家,送殡是的平静也与家族的身份不相匹配。好像对于死去的人缺少了情感似的。任凭乡亲们怎样地说着,朱家人决不在意。他们从始到终都是那样的安静和从容。到了让母亲入土为安之后,就围绕着父亲不停地安慰他。朱彦进事先绝没有意料到他的大老婆会骤然离世。对于这个女人,朱彦进自认为是心存愧疚的。她在朱家的一辈子,那可真是除了辛苦之外,好像什么也没有得着。朱彦进曾经劝过她像小奶奶淑珍一样,到城里去享上几天清福,然而她不去。她不去他也就不去强求她,因为他还有一点自私的隐衷,觉得他走了就应该把她留下来操持着,两个人都走了,家里就少了收挽。可是没想到她就劳累死了,这难道不是他的罪过?到了晚上,子女们都围坐在他的面前,像众星拱月一般,彬彬有礼地劝说着他,让他放下村里的土地,到城里去安度晚年。他问他们,村里的事情谁管?他们一致认为可以交给他们的汗北哥。朱家的子女们自小就养成了对于自家的长工元汗北的尊敬,所以时时称他为“哥”。先前,他们小的时候,觉得这个和他们的父亲差不多大小的“哥哥”有点滑稽与好玩;到了现在,他们成人了,而元汗北却不可遏制地衰老了。其实元汗北和他们的父亲同一个年龄段,但元汗北却像是比他们的父亲老去了一轮。这是因为他们的父亲是财主,而汗北哥只是一个长工。现在,他们又觉出了这个“老哥哥”的少有的忠诚与勤劳。他们心里充满了对于这个“老哥哥”的感激与爱戴。所以,他们愿意让父亲把田产交给元汗北来管理,所有的收成一概可以不问,元汗北说多少就是多少。朱彦进倒是也同意儿女们的意见,把田产交给元汗北来管理,但是他觉得自己一直住在城里会很腻歪。而且小老婆李淑珍是那种喜欢清心寡欲的人,有时候就会对他感到厌烦。于是他就没有答应儿女们的要求。
小儿子朱禹是个有幻想的人,说道:“如果不是世道太乱,我倒觉得抱守田园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朱启说:“我同意弟弟的说法。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宅院修缮得更亮丽一点,各方面都安排出秩序来。”
朱尧的儿子朱国志五岁了,却是异常的聪明,他插嘴道:“那就不能再叫苏宅了,要在大门上挂一块牌子,上面写‘朱宅’两个大字。”
朱彦进把他抢过来抱在怀里,亲着他的小脸蛋说:“我这小孙子说得对。这正是爷爷的心思。要不是世道乱了,爷爷还要把这里建成‘朱家庄园’呢。”
有时候,大家会邀请元汗北也坐在他们的行列里。看到这样的家族气氛,元汗北羡慕不已。他一般不插嘴朱家人的谈话,只是在一边静静地听着,有时候也会将这种情景与自己家里的情景对比,就会感到有天上地下的区别。这里是一群文雅的人,他那里是一堆粗俗的兽。元仁的懦弱和愚憨,元义的伪诈与奸懒,还有儿媳妇章秋月的随意和放荡,都使他感到不能如意。元家的晚上是坐不到一起来的,劳作了一天回来,大家都累了,抖落了衣服里的灰土,坐在炕沿上,将鞋子甩下来,两只脚对着磕一磕,拿上炕来,就想着睡觉了,没有像朱家这样从容的情趣。在他的眼里,他的东家成了这个世界了最幸福的人儿。你看他满面红光地坐在那里,有这么多孝顺的儿女围绕着。对于儿女的话,他愿听的就听,不愿听的就不听。有时候就自顾自地和他的孙子逗乐。他元汗北这辈子是不会有这样的享受了。
朱家的丧事办完了,可村里的人们还是时时往苏宅里跑。大家是为了看看朱家的儿女们。朱尧和朱禹的西装革履,朱舜与朱启的长裙秀发,丧事期间的素淡色彩,却是使得他们的装束更加别致与高雅。在朱家庄受苦人的眼里,简直就是仙人一般。元汗北也因此而身份高贵起来,在街道上,时时有人拉着他问长问短,向他打听朱家儿女们的事情。元汗北是那种不爱张扬的人,除了村里人眼睛看到的,元汗北不向他们透露什么。事实上他也从来不过问东家家里的事情。朱家的儿女们给了他一些钱财,他拿回来放在自己的小箱子里。小箱子是王草花在世的时候置办下的,那时候是为了存放他的做长工挣来的工钱。不过,那里面经常是空空如也,因为儿子们穿衣吃饭花费太多,无论他们怎样节俭,也攒不下钱财。元义看见父亲拿回来钱来,就去告诉章秋月,章秋月就去撺掇元仁,要钱去买衣服。元汗北的本意是不想给,但想到了朱家的儿女们衣冠楚楚的样子,就觉得自己的儿女们跟着自己过得太寒碜,于是就拿出来给了章秋月,让她也给元仁和元义也做一身新的衣服。
过了一段时间,朱家的儿女们走了,李淑珍也跟着走了,家里只留下了朱彦进一个人。他走不了,因为今年的夏收就在眼前,他不能把这么复杂的事情交给元汗北一个人去做。
然而,世事竟是越来越糟。
夏收刚过,就有了日本人过了黄河、来到了朱家庄附近的消息。
朱家庄距离县城有四五十里远,距离编村(相当于现在的乡)也有二十里远,在行政方面,不具有显赫的作用,在经济上也是贫济苦焦的。一般来说,是一个掌权者不管,用兵者不爱的地方。日本人进入中原之后,也从未在朱家庄驻足,要钱要粮,只是通过编村,由编村派兵下来催逼。编村派来的士兵,叫做“皇协军”。可是,这一年的春末,日本人在西边的兑九峪打了败仗,退了下来,就专门往偏僻而不引人瞩目的地方跑。朱家庄也有耳朵灵敏的人,听说日本人近几天可能路过村里,路过的地方,往往不会有好的遭遇。于是,人们赶快把粮食钱财藏匿起来,闺女媳妇们也都躲到别的地方,怕遭到日本人的欺辱。
夏收一完,朱彦进就急急地把粮食卖了,粮行的人们趁火打劫,把价钱压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程度。朱彦进跟他们争执,他们也不买账,道是你想买则卖,不想卖就拉走。到了天灾**的当儿,世态人情一下就变得如纸一样地浅薄。后来剩下一小半麦子,他就又压了压价,卖给了自家村里的人。看着麦子价钱便宜,好多人想买,但是手头又没有钱。朱彦进干脆就允许了赊账,许多拿了麦子的人,答应了秋后算账。朱彦进知道,秋后也未必能把账算清楚了,权当是救助了乡亲们,到了秋后,给钱不给钱尽由着他们。然后将家里的值钱的东西收拾起来,让元汗北给他送到县城去,剩下一些不太值钱的物什,就和陈粮一起藏进地窖。
在朱家庄的南门口内,有一个很高的土堡,叫做“寨子”,据说是跟西北角的寺庙一起修筑起来的。它的四周有四丈高的土墙,土墙很厚,上边可以走过一辆马车。寨子内部,有两排二三十孔窑洞,有一眼水井,一个磨坊,原本就是防御侵略战争用的。到了现在,因为战争所使用的武器先进了,刀枪剑戟换成了枪炮子弹。寨子的土墙再高,也经不住炸弹炸的,所以,防御侵略的功能就大大地降低了,或者干脆可以说,是没有了什么用处。可是,千百年来,人们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听说日本人要来,就想到进“寨子”里躲上一躲。其实呢,也没有什么,除了朱彦进朱财主家和村里的几户殷实人家有点钱财之外,其余的人家都没有什么财物。再加上这几年干旱,地里产不出粮食,人们不得不以草根树皮来充饥,这样一来,地皮也显得比过去干净,树木也显得稀疏了。日本人来了,抢他娘个屁?不过,还是有一些人家,有几只瘦鸡,有一二头柴猪,还有一些耕田用的牲畜……大家想着,日本人来的时候就把它们关到寨子里去。兴许日本人只是路过一下,看到了村子的贫瘠可怜,也就不会驻足,事情就会平安过去。
朱家的财物大部分都转移走了,大奶奶拉环死了以后,鸡豚也没有人照看了。办理丧事的时候,猪杀了两头,鸡也杀了好多只,所以场院里的猪栏鸡埘里也基本上没有了什么。朱彦进又要走了,他告诉元汗北,收了麦子的地里就什么也不要种了,等到秋后再看,如果情况好一点就种,情况不好就连冬小麦也不想种了。
元汗北问:“就让土地荒着吗?”
朱彦进说:“不荒又能怎么样?这年头,种地赔钱。少种少赔,不种不赔。”
地里的活儿也停了,长工短工也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里去。只把几只鸡和两头猪留给元汗北照看,日本人真的来了,就把它们赶到寨子里去,或者不赶也没有什么。这世道,人都管不了,还管得了它们!
仅仅过了一天,就有人说,日本人从西边下来了,退却的道路,正是在兑九峪到朱家庄这条路上,有一营兵已经住在了距离朱家庄只有六七里地的宋家庄。
人们把家畜往寨子上赶。寨子东一排窑洞的第二个小院里,有一个柴禾拦着的地洞,地洞的入口是坡形,出口则在村外的一个坟洞里。寨子如果不安全的时候,人和家畜可以从那个口子进去,从村外的坟洞里逃出来。
女人们纷纷躲避,连那些五六十岁的老太太们,也跟着姑娘媳妇们乱跑乱窜。这样的情景使得元家的女人章秋月感到十分可笑。日本军队就不是军队了吗?日本人就不是人了吗?军人真的就有这么可怕吗?她凭着自己以往在军队里呆着的情况,觉得那没有什么可怕的,甚而至于那个时候她把军人看做是最亲热的人,他们到自己跟前来简直就是一种荣幸。所以元仁让她躲回到她的山里的娘家避避风头的时候,她就不屑地拒绝了:“躲避什么呀?我就不相信日本人不通人性,难道他们是专门吃人的?”
于是章秋月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丝毫不为日本人要来的消息所动,甚至在她的心底里,还有一种尝试着与日本军人接触接触的念头。
第二天的早晨,日本人来到朱家庄,大约有几十个人,有汉奸带领着他们。他们并没有挨门挨户地去搜去抢,只是说要找一个既集中又安全的地方住一两天。汉奸带着他们径直找到了寨子旁边,看到这样一个堡垒,日本人高兴得嗷嗷直叫,没有比这个地方更好的所在了。宅门当时锁得严严的,汉奸说去找村里的管事人来开门,日本人摇头,只一梭子子弹,大铁锁就颓然落地了。寨门一打开,里面立刻鸡飞狗跳。日本人更加高兴,因为这些可以吃的东西都集中到这里,省得他们挨家挨户地去找。因为日本人来得突然,里面的人没有防备,地洞口还没有堵住,鸡猪们从洞口中出入。日本人下去一看,又搜出了一干村民,不过是只有一些老人。
其实,日本人这番来到朱家庄,一不是为抢粮,二不是为抢钱,他们只是逃亡。因为八路从西北方向来,打败了他们,他们一路逃窜,来到这里。现时,八路进就在三泉镇驻扎,三泉镇在朱家庄的北边,大约几十里的路程。因此,他们不愿意在这里久留。
然而,看到朱家庄有这么一个寨子,还有一些集中起来的鸡猪之类的东西,他们就想这留下来修整一两天。于是让汉奸到村子里找寻几个女人来给他们烧汤煮饭。哪知道走遍各个院落,都看不到女人的影子。找到一二个,又都是干枯羸弱的老太太。在元家的小院里,其实章秋月是在的,但是那天元义逼着她藏到了院子里存储蔬菜的地窖里,所以汉奸来搜查的时候也没有发现她。然而,章秋月受不了地窖拘制,中途爬出来去上厕所,红色的衣裤在院子里一闪,正被在街上跑动的一个汉奸扫到了眼里,于是又返回来,看到了她。立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眼前是一个身材颀长面容姣好的年轻女人,拿着她,在日本人那里能够领得不错的奖赏。
任凭元家父子怎样地求告,汉奸就是不能通融,一定要带着章秋月走。他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不就是给他们做做饭吗?明天他们一走,人就平安回来了,少不了一根汗毛。”
元义拉着嫂子的手不让走,嘴里求着汉奸说:“到了日本人手里,人还能有好吗?你就说没看见她,日本人也不会把你怎么样。你就行行好吧。”
汉奸说:“你这个小老弟什么也不懂,我说没看见,回头有人说看见了,我就会没命的。再说了,日本人也并不白用她,说不定还会给她不少工钱呢。”
元仁说:“我们不要这个钱,我们只要我家的人安全。”
汉奸说:“安全,一定安全,我保证她的安全。到时候她没有安全回来,你们找我就行。”
元汗北说:“你倒是说得轻巧,到时候出了事,你一拍屁股走了,我们上哪儿找你?”
这时候,章秋月说:“既然非去不可,我就跟他们走一趟,看看他们能把我怎么样。”
汉奸说:“看看,你们这些男子汉们,还没有一个女人大气哩。龙潭虎穴,走走看,走出来就是英雄了。”
元义还是不放手,他对汉奸说道:“假如是你娘你媳妇,你会让她去吗?”
汉奸有些生气了,说道:“嗨,你这小子,说话真是不给人留情面的。”然后他朝着外面尖声喊道,“来人哪,这里有女人。”
很快就有几个端枪的士兵冲了上来,用枪托打散了元家的男人,把章秋月带走了。临出院门的时候,章秋月回头说道:“三弟,爹。你们不要怕,他们不能把我怎么样。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网络文学还有很深的偏见,认为它们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其实不然。应该这样说,书本文学中也有下里巴人,网络文学中也不乏阳春白雪。我很向往出版文字书的业绩。但更希望能得到网络同仁们的喜爱。如果是批评,那就更好,因为那才是我抬升自己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