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28节
二十八、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然而,做一个“君子”实在是太难的事情,因为需要你忘却“利益”。不谙世事的孩童,应该是最天真的人吧?可是你给他糖果的时候他就笑了,你夺走他的糖果的时候他就毫不掩饰地哭了。可见“喻于利”正是人的天性。虽经后天的不遗余力又声嘶力竭的教育,人还是不能够完全“喻于义”。既然大家都只是“喻于利”,所以社会就充斥了小人。大家彼此照应着,于是“小人得志”的现象就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不得志的人为了在精神上得着安慰,就标榜自己是“君子”。其实,所谓君子,仅仅是不得志的小人而已。社会竟然好像是专为小人设置的。
二十年前,是二叔元学武诱导少不更事的元家进去偷食了禁果,二十年后,又是二叔元学武帮助他的祖母拿出了五万块钱娶回了媳妇。在女人的事情上,元家进好像离不开他的二叔。
朱家庄的人们说,能人什么时候都是能人,而不能的人就什么时候也不能。元学武的确是靠了上个世纪的所谓“文化大革命”起家的,那场运动刚起来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村学里七年级刚毕业的学生,靠着当时他的根正苗红的出身,再加上人的头脑灵活,即刻就成了朱家庄的“红卫兵”司令,日日带着一批少男少女们学文件唱红歌。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们,正是娉娉袅袅、情窦初开的时候,整天地厮混在一起。那个时候,学校也不怎么上课,元学武自己占着一间办公室,名其曰“红卫兵总部”。时时坐在里面和手下的女孩子们单独谈心,谈到晚上的时候,就讲一点鬼怪的故事,经常能把女孩骇得钻到他的怀里去。到了后来,许多家长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就不让自家的女孩单独和他待在一起。元学武是聪明的,知道了村里的大人们是不能让他肆意糟蹋自己的女儿的,他也就适时地收手了。朱家庄的“红卫兵”队伍搞的很有声色。而且,许多地方的“红卫兵”搞打砸抢,批斗手里掌握着权力的人们,元学武的队伍不做这样的事情。有人说,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元义当时是村里的当权派。这样的因素或许有,但不是主要的。元学武在表面上能给人一种稳重斯文的样子。朱家庄的人们对他的评价是,这孩子懂事早。
元学武娶第一个媳妇的时候是二十二岁,那时他到公社当干部已经是第三年。和元家结亲,朱家庄的人们心里是有顾虑的,因为元家的气味说不清楚。村里有个叫朱振的人,他的父亲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当过干部,解放后被划成了“反革命”分子,“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挨了不少的批斗。这种事情连累到了他的儿子们,朱振在村里也抬不起头来。元学武到公社当了干部,前途正无限量,朱振就想巴结一下他,从而抱住一条粗腿,使得自己能够向“革命”的这边靠拢,多少摆脱一下父亲带给他的晦气。他家在西边靠山的村庄里有一门远亲,家里有一个姑娘生得出挑。这姑娘叫做春花,十六岁了,细长的身势,瓜子型的脸,眼睛不大也不小,人们说,有点像当时“样板戏”里头的女主人公江水英。姑娘知道自己生得漂亮,也想靠着这个资本从山村里走出来,嫁一个有出息的女婿,改变自己的命运。朱振就把他介绍给了元学武。春花的父母了解到了元家的情况后,对于元家的狐臭根底十分不满意。朱振拍着胸膛给他的亲戚打包票说,元学武绝对不是狐臭,是他的母亲张秋凤和隔壁院里的高铁匠生的,张秋凤和高铁匠都是根底清楚的人。后来经过打听,知道这情况是真的,于是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娶一个十六岁的美人儿为妻,元学武当然是愿意的。春花和燕燕比起来,当然要好上好几倍。燕燕是短杆高粱,春花是扶风弱柳;燕燕是萝卜冬瓜,春花是桃花杏花;燕燕是木头疙瘩,春花是琴棋书画。春花只有十六岁,当时的政策是要求晚婚晚育的,所以办理结婚证的时候就有了不小的难度。虽说元学武是公社干部,但他是一个聪明的人,不想在刚一出山的时候就违反政策。不过,婚还是要结的。
老元义说:“这有什么?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还能让尿把人憋死吗?先把媳妇接回来,等到了年龄再去办手续。”
于是,春花就这样地嫁过来了。十六岁的女孩还不是那么成熟,像是枝头上带着淡淡的青绿的柿子,在红绿交错的叶子底下,泛着青涩的意味。朱家庄的人们看见了,就啧啧连声的说道:“哟,看那腰身,只有一掐掐;看那屁股,两个小瓜瓜;看那腿子,细瘦得还怕哩。那能经得住男人折腾?”那个时候,元学武的继父元仁已经死去,元学武理所当然地回归了苏宅,就在现在元家进和鄢小青居住的那间窑洞里,安置了元学武和春花。在初婚的日子里,春花的脸色是红润的,虽说有点新媳妇的腼腆,但眉眼之间还是流露着一点高兴的神情。那个时候,张秋风也是兴高采烈,经常能看见她拉着小媳妇春花从苏宅的大门里出进。张秋风的身材是高大的,却是属于陕北高原上那种大手脚女人的高大。春花的身材绝不比她矮小,但春花是那种桃花柳枝般的娉婷袅娜,拉着婆婆的手在街上走着,那柔细的腰肢一扭一扭的摆动,在张秋风的粗壮的腰身的衬托之下,更显得轻盈美丽。人们说,春花是苏宅里走出来的最美的女人。当初姓苏的那个南方富豪虽然妻妾成群,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春花。其实,有谁见过姓苏的富豪的女人们?人们呢这样地说,只表明他们对于春花的倾慕。不过,好景并不长久,过了几个月,春花的脸上就带上了忧色,甚至时时能看到眼角上的泪光,小而丰润的嘴唇总是紧紧地抿着,也很少能看到她拉着张秋风的手走出街上来。人们觉得她是刚刚离开了家,想念她的父母了。元学武是天天晚上回来的,到了第二天日头高过一竹竿的时候才骑着自行车去公社上班去。春花姑娘就钻在家里不出来,有时候,婆婆张秋风硬把她拉出来,让她到院子里散散心,她却像一只怯懦的怕见光的小老鼠,走出来怯生生第张望一回,就又匆匆第缩回去了。再过一段时间,原本细长而挺秀的身材好像有些打弯了,低着头好像时时护着身上的什么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她的父母来了,要把她接回去。元学武把他们训斥了几句。父母有几分唯唯诺诺。不过,后来还是接回去了,过了几天又送回来。父母亲临走的时候,看看春花那哭,简直就像生离死别。人们总说,小山村里的姑娘没有见过世面,离开父母出嫁,流泪哭泣是免不了的事情,但何至于哭成那个样子?后来,她的家人曾经通过朱振说,想把女儿先接回去,等过上几年,到了结婚的年龄,再让她嫁过来。但是元学武不同意,朱振不敢坚持,于是这事情就没有办成。又过了一段时间,春花变得面黄肌瘦,像是得了痨病的样子。到了晚上,苏宅的廊檐下面的鸟雀纷纷归巢的时候,能看见春花站在台阶上,怔怔地看着不知道什么地方,两只手放在胸前绞来绞去不知道在绞什么。张秋凤回来看到了,就急忙把她拉回到屋里去。后来就终于病倒在炕上了。元家人请来了医生给她看病,医生诊断不出她的病情,又请村里的巫婆看,巫婆说是有小鬼作祟,在院里烧香祝祷,驱邪杀鬼,折腾了几日。但是春花的病还是日盛一日了。元家人没有办法,只好把她送回娘家去。回到娘家的春花,就再也没有回到朱家庄上来。后来元家人去接过几次,但春花姑娘一直卧病在床,绝不答应回来。而且元家人去一次,春花的病就要重一次。到了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春花的父母才向元家人说了实话,说元学武的男人的劲头太大,每个晚上都要逼迫春花好几次,春花是个性情淡薄的姑娘,受不了元学武的逼迫,于是痛苦加上害怕,就渐渐生了疾病,下身总有鲜血流出来。自从回到娘家,春花就没有脱了衣服睡过觉,只要一让她脱衣服,她就会杀猪似的叫喊。所以春花父母的意见就是先不让春花回到元家去,等过上一段时间春花的病情好转,人也最终长成熟了,再让她回去。元家人听了这样的话,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回来劝说元学武。元家人劝说元学武,并不能把春花父母的话直接告诉他,而是找了其他的原因。元学武不接受他们的意见,一定要把春花接回来,于是他隔三差五地去春花家里要求接人。只过了半年的时间,春花姑娘连怕带气,竟然香消玉殒了。后来,春花的父母想问元家要一点赔偿的钱财,托了朱振前来说合。老元义说,春花是死在自己的家里的,跟我们有什么相干?元学武说,人在我家住了几天,我们又没有虐待她,她好端端地就病了,死了,是不是原来就有什么痨病,瞒着我们呢?朱振害怕元家的势力,就极力压制他的亲戚,最后元家给了对方三百块钱,算是给春花的安葬费,这件事就算结束。
过了两年,元学武就又娶上了媳妇,是一个工程处的小头目的女儿,叫做晋梅。晋梅的家是南方的,远地的人对家族的气味似乎并不敏感,只看到元学武年轻干部的资本,就轻易第嫁给了他。过了两年,元学武从公社武装部调到了县武装部,真可谓该是青云直上的时候。可就在这个时候,“文化革命”宣告结束,当年的“红卫兵”干部遭到了审查,元学武的的职务就被免除了。不过,他不是甘心寂寞的人,又想方设法搞到了一个在职升造的指标,跑到省城的一所专科学院进修了两年,混到了一张专业学院的文凭,回到县里,虽然没有了什么职务,却还是国家的工作人员。晃荡了几年,到了前年,又从朋友手里接过了一个小型的煤窑,经过了一年的惨淡经营,从去年开始,有了较为可观的盈利。去后半年,元学武用煤矿挣来的钱,更换了小汽车,在县城买了新楼房,装修得洋房一般。媳妇晋梅是个通情达理、安守本分的女人,当年元学武被撤职的时候,她没有闹离婚,甚至没有丝毫的小视他,想方设法帮他托人找关系上学搞文凭;他的能够从朋友那里接手煤窑,也是晋梅找了她的老爸说合的。现在有了钱,元学武又风光起来了。几十万的“凌志”汽车开回村里去,引得村里人瞠目结舌。元学武的重新发迹,使得朱家庄的人感慨万分。过去坏人飞扬跋扈的时代,元学武活得轰轰烈烈,今天换了社会了,元学武还是那样风风光光,这个社会究竟是为什么人设置的?
元学武有两个女儿,都正在上学。媳妇晋梅在县建设局的一般干部。元家进结婚的时候,要向元学武借五万块钱,晋梅说,借什么,就算是我们资助侄儿的。前一段时间,晋梅又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送到元家进的新房里来,使得元家进的简陋的新房,又增加了一件新式电器。
这一天,元学武正在自己煤窑的办公室里坐着的时候,突然门帘一掀,进来一个小伙子,点头哈腰地朝他一笑道:“叔叔,这就是你的煤窑?”
元学武一时间有些懵懂,他瞪着眼睛问道:“你是谁?”
小伙子说:“叔,你怎么能不认识我呢,我是管管啊。”
“管管?”元学武更加诧异了,“管管是谁?”他打量这这个年轻人:高大身材,头发长长的;上身穿一件灰色的半袖衫,下身穿一件泛白的牛仔裤,都沾满了油污;方面大耳,皮肤细白,单眼皮,厚嘴唇,皱着眉头;毫不辟易第看着他。他猛然又觉得这小伙子有些面熟,像一个他经常见着的人,可是有一下子想不起是谁来。
小伙子摇了摇头说:“你怎么能不认识我呢?金香你认识吧?郝金香,她是我妈呀。”
听说是郝金香的儿子,元学武吃了一惊,他立刻知道这小伙子为什么让他感到面熟了,他不由得站了起来,说道:“噢,你是金香的儿子。没想到,没想到啊。——你找我有事吗?”
小伙子把头一低,哭丧着脸说道:“叔,我出事了。”
“出什么事了?”元学武问。
“我的车撞死人了。”
“撞死人了?什么车?”
年轻人抬起头来,眼睛里已经蓄了泪水,哭诉似的说道:“大卡车,是那种改装的,在公路上拉土,晚上回来的时候,就撞了人,是十天以前的事情了。对方的家人要我赔钱,十五万。不赔,就要让我去住监狱。叔,我实在没有办法啊。——我妈让我来找你。”小伙子说着,竟然“呜呜”地哭起来了。
元学武听说小伙子是来要钱的,先是一愣;看见小伙子在哭,又上前去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你先不要哭。来,坐下来,好好说。”他把小伙子拉到旁边的椅子上,让他坐下来,接着说道,“孩子,你妈让你来找我,一定是想让我给你一点钱,可是你看……”
见元学武的话拐了弯,小伙子立刻从椅子上溜下了身子,一下在元学武的面前跪下来了,哭着说道:“叔叔,你可不能见死不救啊。拿不出钱来,我就要去住监狱。要是真那样了,我就不如死了。我妈说,我可是你的亲儿子呀,叔叔!”
元学武急忙拉起他来,压住声音说道:“这个孩子,这可不能瞎说啊……”
这个时候,有个工人走进来,看到这一幕,吃了一惊,然后说道:“头儿,你们村金生派车来了,说今天要拉一百吨。装吧?”
元学武说:“不能装那么多,先给他五十吨。——你先让他们装,我一会儿出去看看。”
来人走了。小伙子又要跪,求告道:“怎么就不能说?我妈说,就是你生了我。”
元学武生气道:“起来,谁生了你,你叫什么?姓元吗?”
小伙子不哭了,平静地回答道:“不是告你了吗?我叫管管。虽然不姓元,姓李,但我妈说……”
元学武一挥手说:“行了,你妈说,你妈说,开口闭口就是你妈说。你先回去吧,我这里正忙着。回头我跟你妈说吧。”
小伙子有些着急,说道:“你跟我妈说什么呢?关键是你能不能给我点钱。”
元学武瞪着眼睛说:“你让我考虑考虑不行吗?你先回去,我不会让你白张嘴的。”
小伙子这才起身走了,临出门,回头说道:“叔,你可不能不管我啊。”
小伙子走了,元学武叹了一口气。郝金香是朱家庄的一个女人,比元学武大四五岁。小时候上学,因为脑子笨,就年年退班,退到了和元学武只差两个年级了。那时候村里是复设班,一个教室了装着两个年级的学生。元学武一年级的时候,金香是三年级,元学武二年级的时候,金香是四年级,两年的时间,两个人就坐在一个教室里,彼此之间十分熟悉。女大十八变,金香上学的时候是个疲苶的女生,到了大起来的时候,却变得唇红齿白,身材颀长,举止袅娜了。先嫁得一个外村的干部,不幸的是那个干部没有几天得了急病死掉了,后来就嫁回到本村里做了一个后公婆姨。虽是后公婆姨了,但不到三十岁年纪,正是韵味十足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和元学武联系上了。苏宅院里的大饭厅成了两人幽会的好地方。元家在饭厅里边有一间堆放柴草的窑洞,元学武在里面铺上一张旧门帘就成了两个人活动的场所。金香后嫁回村里后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得细眼尖颌,像她的丈夫;而一个儿子却狠狠地像了元学武。儿子小的时候,金香曾经告诉过元学武说儿子是他的,元学武当时也没有在意,回到村里偶尔看到了那个小孩时也不怎么留意。前些年因为求学不常回到村里,而且可能也是因为处境不好也没有引起金香的注意。现在处境刚好一点,就摊上了这样的事情。元学武仔细地回味一下刚才见面时的情景,觉得那个叫管管的小伙子还真像他自己,怪不得他第一眼看见的时候就觉得是在哪里见过。唉,他叹一口气道,又来了个要债的人。
其实,元学武和金香有了来往的事情,元家进也是最早知道的人。那个时候,夏夜月色很好时,他就坐在苏宅的大门钱的石狮子上消磨睡前的时光。有一次,他就看见二叔从街道上拉着一个女人走过来。那个女人一边走一边要挣脱二叔的拖拽,嘴里笑着说着:“二啊,你这是要咋哩?不要这样拖拖拽拽。”走进苏宅大门的时候,二叔看见了坐在石狮子上边的人是元家进,动作稍有些迟疑,但拉着女人的手还是没有松开。金香怨嗔道:“你看,让小孩子笑话了。”元家进就朝着他们憨厚地笑一笑,表示他不管这些闲事。于是金香就还是跟着元学武朝里面走。在朦胧的月色下,元家进能看见女人的颀长的身姿,拖在身后的长至臀部的大辫子格外地惹眼。二叔元学武双手扣着她的腰,用下巴顶着她的头和她一起走进饭厅里边去。到了这个时候,元家进的眼睛里就没有了街上的行人走狗,微风月色也不在他的感受之中了。他的心里只有那两个人在一起的情景,就像是二叔和燕燕在一起的情景。有时候,时间过得长了,他就蹑手蹑脚地溜到饭厅的外边,蹲在窗户上向里边探头,却听不到一丝声响。其实他不知道他的二叔和金香是在一间黑窑里活动的。彷徨得久了,他就只好走开,因为他不愿意和二叔对峙,到了二叔做完了事情从饭厅走出来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苏宅的大门。再见到二叔的时候,二叔就朝着他意味深长地笑一笑。他也朝二叔笑一笑,表示他能够理解二叔并且能够替他保守这个秘密。但是,这是在他没有发生神经病的时候,到了他变得疯狂了,不在保持理智了,就把这件事编成了顺口溜说出来:
杏花开了雪消了,
桃花开了水盖了;
春花走了云去了,
金香来了雨来了。
金香虽然颇有姿色,但毕竟是个普通的村妇,而元学武是个国家干部。两个人的身份悬殊,所以朱家庄的人们一般不会把他们两个人联系到一起。但听了疯子的顺口溜以后,人们就产生了联想。而且,金香的儿子管管长大起来的时候,人们看到他和自己的父亲没有相似的地方,反倒是和元学武十分相似。于是人们才恍然大悟。这样地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都知道了。金香原来的想法,也并不想把这样的事情公开出去,但随着人们的传说,她就感到没有办法在掩饰下去。她的丈夫和她闹了几次架,把两口子的关系也搞得紧张了。不过,丈夫不是厉害人,又觉得惹不起元学武,于是就忍气吞声了。后来,儿子管管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再也看不起自己的父亲,觉得他太窝囊。父子们也吵了几次架,管管终于对父亲说:“从今以后,我没有你这样的父亲。”父亲也对儿子说:“我也没有你这样的儿子。”从此父子们形同陌路了。到了遇到车祸的时候,金香就觉得元学武应该为儿子付出一点代价,于是就把管管打发过来了。
这样的事情,元学武自然是不能让家人知道。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网络文学还有很深的偏见,认为它们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其实不然。应该这样说,书本文学中也有下里巴人,网络文学中也不乏阳春白雪。我很向往出版文字书的业绩。但更希望能得到网络同仁们的喜爱。如果是批评,那就更好,因为那才是我抬升自己的阶梯。
二十年前,是二叔元学武诱导少不更事的元家进去偷食了禁果,二十年后,又是二叔元学武帮助他的祖母拿出了五万块钱娶回了媳妇。在女人的事情上,元家进好像离不开他的二叔。
朱家庄的人们说,能人什么时候都是能人,而不能的人就什么时候也不能。元学武的确是靠了上个世纪的所谓“文化大革命”起家的,那场运动刚起来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村学里七年级刚毕业的学生,靠着当时他的根正苗红的出身,再加上人的头脑灵活,即刻就成了朱家庄的“红卫兵”司令,日日带着一批少男少女们学文件唱红歌。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们,正是娉娉袅袅、情窦初开的时候,整天地厮混在一起。那个时候,学校也不怎么上课,元学武自己占着一间办公室,名其曰“红卫兵总部”。时时坐在里面和手下的女孩子们单独谈心,谈到晚上的时候,就讲一点鬼怪的故事,经常能把女孩骇得钻到他的怀里去。到了后来,许多家长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就不让自家的女孩单独和他待在一起。元学武是聪明的,知道了村里的大人们是不能让他肆意糟蹋自己的女儿的,他也就适时地收手了。朱家庄的“红卫兵”队伍搞的很有声色。而且,许多地方的“红卫兵”搞打砸抢,批斗手里掌握着权力的人们,元学武的队伍不做这样的事情。有人说,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元义当时是村里的当权派。这样的因素或许有,但不是主要的。元学武在表面上能给人一种稳重斯文的样子。朱家庄的人们对他的评价是,这孩子懂事早。
元学武娶第一个媳妇的时候是二十二岁,那时他到公社当干部已经是第三年。和元家结亲,朱家庄的人们心里是有顾虑的,因为元家的气味说不清楚。村里有个叫朱振的人,他的父亲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当过干部,解放后被划成了“反革命”分子,“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挨了不少的批斗。这种事情连累到了他的儿子们,朱振在村里也抬不起头来。元学武到公社当了干部,前途正无限量,朱振就想巴结一下他,从而抱住一条粗腿,使得自己能够向“革命”的这边靠拢,多少摆脱一下父亲带给他的晦气。他家在西边靠山的村庄里有一门远亲,家里有一个姑娘生得出挑。这姑娘叫做春花,十六岁了,细长的身势,瓜子型的脸,眼睛不大也不小,人们说,有点像当时“样板戏”里头的女主人公江水英。姑娘知道自己生得漂亮,也想靠着这个资本从山村里走出来,嫁一个有出息的女婿,改变自己的命运。朱振就把他介绍给了元学武。春花的父母了解到了元家的情况后,对于元家的狐臭根底十分不满意。朱振拍着胸膛给他的亲戚打包票说,元学武绝对不是狐臭,是他的母亲张秋凤和隔壁院里的高铁匠生的,张秋凤和高铁匠都是根底清楚的人。后来经过打听,知道这情况是真的,于是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娶一个十六岁的美人儿为妻,元学武当然是愿意的。春花和燕燕比起来,当然要好上好几倍。燕燕是短杆高粱,春花是扶风弱柳;燕燕是萝卜冬瓜,春花是桃花杏花;燕燕是木头疙瘩,春花是琴棋书画。春花只有十六岁,当时的政策是要求晚婚晚育的,所以办理结婚证的时候就有了不小的难度。虽说元学武是公社干部,但他是一个聪明的人,不想在刚一出山的时候就违反政策。不过,婚还是要结的。
老元义说:“这有什么?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还能让尿把人憋死吗?先把媳妇接回来,等到了年龄再去办手续。”
于是,春花就这样地嫁过来了。十六岁的女孩还不是那么成熟,像是枝头上带着淡淡的青绿的柿子,在红绿交错的叶子底下,泛着青涩的意味。朱家庄的人们看见了,就啧啧连声的说道:“哟,看那腰身,只有一掐掐;看那屁股,两个小瓜瓜;看那腿子,细瘦得还怕哩。那能经得住男人折腾?”那个时候,元学武的继父元仁已经死去,元学武理所当然地回归了苏宅,就在现在元家进和鄢小青居住的那间窑洞里,安置了元学武和春花。在初婚的日子里,春花的脸色是红润的,虽说有点新媳妇的腼腆,但眉眼之间还是流露着一点高兴的神情。那个时候,张秋风也是兴高采烈,经常能看见她拉着小媳妇春花从苏宅的大门里出进。张秋风的身材是高大的,却是属于陕北高原上那种大手脚女人的高大。春花的身材绝不比她矮小,但春花是那种桃花柳枝般的娉婷袅娜,拉着婆婆的手在街上走着,那柔细的腰肢一扭一扭的摆动,在张秋风的粗壮的腰身的衬托之下,更显得轻盈美丽。人们说,春花是苏宅里走出来的最美的女人。当初姓苏的那个南方富豪虽然妻妾成群,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春花。其实,有谁见过姓苏的富豪的女人们?人们呢这样地说,只表明他们对于春花的倾慕。不过,好景并不长久,过了几个月,春花的脸上就带上了忧色,甚至时时能看到眼角上的泪光,小而丰润的嘴唇总是紧紧地抿着,也很少能看到她拉着张秋风的手走出街上来。人们觉得她是刚刚离开了家,想念她的父母了。元学武是天天晚上回来的,到了第二天日头高过一竹竿的时候才骑着自行车去公社上班去。春花姑娘就钻在家里不出来,有时候,婆婆张秋风硬把她拉出来,让她到院子里散散心,她却像一只怯懦的怕见光的小老鼠,走出来怯生生第张望一回,就又匆匆第缩回去了。再过一段时间,原本细长而挺秀的身材好像有些打弯了,低着头好像时时护着身上的什么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她的父母来了,要把她接回去。元学武把他们训斥了几句。父母有几分唯唯诺诺。不过,后来还是接回去了,过了几天又送回来。父母亲临走的时候,看看春花那哭,简直就像生离死别。人们总说,小山村里的姑娘没有见过世面,离开父母出嫁,流泪哭泣是免不了的事情,但何至于哭成那个样子?后来,她的家人曾经通过朱振说,想把女儿先接回去,等过上几年,到了结婚的年龄,再让她嫁过来。但是元学武不同意,朱振不敢坚持,于是这事情就没有办成。又过了一段时间,春花变得面黄肌瘦,像是得了痨病的样子。到了晚上,苏宅的廊檐下面的鸟雀纷纷归巢的时候,能看见春花站在台阶上,怔怔地看着不知道什么地方,两只手放在胸前绞来绞去不知道在绞什么。张秋凤回来看到了,就急忙把她拉回到屋里去。后来就终于病倒在炕上了。元家人请来了医生给她看病,医生诊断不出她的病情,又请村里的巫婆看,巫婆说是有小鬼作祟,在院里烧香祝祷,驱邪杀鬼,折腾了几日。但是春花的病还是日盛一日了。元家人没有办法,只好把她送回娘家去。回到娘家的春花,就再也没有回到朱家庄上来。后来元家人去接过几次,但春花姑娘一直卧病在床,绝不答应回来。而且元家人去一次,春花的病就要重一次。到了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春花的父母才向元家人说了实话,说元学武的男人的劲头太大,每个晚上都要逼迫春花好几次,春花是个性情淡薄的姑娘,受不了元学武的逼迫,于是痛苦加上害怕,就渐渐生了疾病,下身总有鲜血流出来。自从回到娘家,春花就没有脱了衣服睡过觉,只要一让她脱衣服,她就会杀猪似的叫喊。所以春花父母的意见就是先不让春花回到元家去,等过上一段时间春花的病情好转,人也最终长成熟了,再让她回去。元家人听了这样的话,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回来劝说元学武。元家人劝说元学武,并不能把春花父母的话直接告诉他,而是找了其他的原因。元学武不接受他们的意见,一定要把春花接回来,于是他隔三差五地去春花家里要求接人。只过了半年的时间,春花姑娘连怕带气,竟然香消玉殒了。后来,春花的父母想问元家要一点赔偿的钱财,托了朱振前来说合。老元义说,春花是死在自己的家里的,跟我们有什么相干?元学武说,人在我家住了几天,我们又没有虐待她,她好端端地就病了,死了,是不是原来就有什么痨病,瞒着我们呢?朱振害怕元家的势力,就极力压制他的亲戚,最后元家给了对方三百块钱,算是给春花的安葬费,这件事就算结束。
过了两年,元学武就又娶上了媳妇,是一个工程处的小头目的女儿,叫做晋梅。晋梅的家是南方的,远地的人对家族的气味似乎并不敏感,只看到元学武年轻干部的资本,就轻易第嫁给了他。过了两年,元学武从公社武装部调到了县武装部,真可谓该是青云直上的时候。可就在这个时候,“文化革命”宣告结束,当年的“红卫兵”干部遭到了审查,元学武的的职务就被免除了。不过,他不是甘心寂寞的人,又想方设法搞到了一个在职升造的指标,跑到省城的一所专科学院进修了两年,混到了一张专业学院的文凭,回到县里,虽然没有了什么职务,却还是国家的工作人员。晃荡了几年,到了前年,又从朋友手里接过了一个小型的煤窑,经过了一年的惨淡经营,从去年开始,有了较为可观的盈利。去后半年,元学武用煤矿挣来的钱,更换了小汽车,在县城买了新楼房,装修得洋房一般。媳妇晋梅是个通情达理、安守本分的女人,当年元学武被撤职的时候,她没有闹离婚,甚至没有丝毫的小视他,想方设法帮他托人找关系上学搞文凭;他的能够从朋友那里接手煤窑,也是晋梅找了她的老爸说合的。现在有了钱,元学武又风光起来了。几十万的“凌志”汽车开回村里去,引得村里人瞠目结舌。元学武的重新发迹,使得朱家庄的人感慨万分。过去坏人飞扬跋扈的时代,元学武活得轰轰烈烈,今天换了社会了,元学武还是那样风风光光,这个社会究竟是为什么人设置的?
元学武有两个女儿,都正在上学。媳妇晋梅在县建设局的一般干部。元家进结婚的时候,要向元学武借五万块钱,晋梅说,借什么,就算是我们资助侄儿的。前一段时间,晋梅又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送到元家进的新房里来,使得元家进的简陋的新房,又增加了一件新式电器。
这一天,元学武正在自己煤窑的办公室里坐着的时候,突然门帘一掀,进来一个小伙子,点头哈腰地朝他一笑道:“叔叔,这就是你的煤窑?”
元学武一时间有些懵懂,他瞪着眼睛问道:“你是谁?”
小伙子说:“叔,你怎么能不认识我呢,我是管管啊。”
“管管?”元学武更加诧异了,“管管是谁?”他打量这这个年轻人:高大身材,头发长长的;上身穿一件灰色的半袖衫,下身穿一件泛白的牛仔裤,都沾满了油污;方面大耳,皮肤细白,单眼皮,厚嘴唇,皱着眉头;毫不辟易第看着他。他猛然又觉得这小伙子有些面熟,像一个他经常见着的人,可是有一下子想不起是谁来。
小伙子摇了摇头说:“你怎么能不认识我呢?金香你认识吧?郝金香,她是我妈呀。”
听说是郝金香的儿子,元学武吃了一惊,他立刻知道这小伙子为什么让他感到面熟了,他不由得站了起来,说道:“噢,你是金香的儿子。没想到,没想到啊。——你找我有事吗?”
小伙子把头一低,哭丧着脸说道:“叔,我出事了。”
“出什么事了?”元学武问。
“我的车撞死人了。”
“撞死人了?什么车?”
年轻人抬起头来,眼睛里已经蓄了泪水,哭诉似的说道:“大卡车,是那种改装的,在公路上拉土,晚上回来的时候,就撞了人,是十天以前的事情了。对方的家人要我赔钱,十五万。不赔,就要让我去住监狱。叔,我实在没有办法啊。——我妈让我来找你。”小伙子说着,竟然“呜呜”地哭起来了。
元学武听说小伙子是来要钱的,先是一愣;看见小伙子在哭,又上前去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你先不要哭。来,坐下来,好好说。”他把小伙子拉到旁边的椅子上,让他坐下来,接着说道,“孩子,你妈让你来找我,一定是想让我给你一点钱,可是你看……”
见元学武的话拐了弯,小伙子立刻从椅子上溜下了身子,一下在元学武的面前跪下来了,哭着说道:“叔叔,你可不能见死不救啊。拿不出钱来,我就要去住监狱。要是真那样了,我就不如死了。我妈说,我可是你的亲儿子呀,叔叔!”
元学武急忙拉起他来,压住声音说道:“这个孩子,这可不能瞎说啊……”
这个时候,有个工人走进来,看到这一幕,吃了一惊,然后说道:“头儿,你们村金生派车来了,说今天要拉一百吨。装吧?”
元学武说:“不能装那么多,先给他五十吨。——你先让他们装,我一会儿出去看看。”
来人走了。小伙子又要跪,求告道:“怎么就不能说?我妈说,就是你生了我。”
元学武生气道:“起来,谁生了你,你叫什么?姓元吗?”
小伙子不哭了,平静地回答道:“不是告你了吗?我叫管管。虽然不姓元,姓李,但我妈说……”
元学武一挥手说:“行了,你妈说,你妈说,开口闭口就是你妈说。你先回去吧,我这里正忙着。回头我跟你妈说吧。”
小伙子有些着急,说道:“你跟我妈说什么呢?关键是你能不能给我点钱。”
元学武瞪着眼睛说:“你让我考虑考虑不行吗?你先回去,我不会让你白张嘴的。”
小伙子这才起身走了,临出门,回头说道:“叔,你可不能不管我啊。”
小伙子走了,元学武叹了一口气。郝金香是朱家庄的一个女人,比元学武大四五岁。小时候上学,因为脑子笨,就年年退班,退到了和元学武只差两个年级了。那时候村里是复设班,一个教室了装着两个年级的学生。元学武一年级的时候,金香是三年级,元学武二年级的时候,金香是四年级,两年的时间,两个人就坐在一个教室里,彼此之间十分熟悉。女大十八变,金香上学的时候是个疲苶的女生,到了大起来的时候,却变得唇红齿白,身材颀长,举止袅娜了。先嫁得一个外村的干部,不幸的是那个干部没有几天得了急病死掉了,后来就嫁回到本村里做了一个后公婆姨。虽是后公婆姨了,但不到三十岁年纪,正是韵味十足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和元学武联系上了。苏宅院里的大饭厅成了两人幽会的好地方。元家在饭厅里边有一间堆放柴草的窑洞,元学武在里面铺上一张旧门帘就成了两个人活动的场所。金香后嫁回村里后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得细眼尖颌,像她的丈夫;而一个儿子却狠狠地像了元学武。儿子小的时候,金香曾经告诉过元学武说儿子是他的,元学武当时也没有在意,回到村里偶尔看到了那个小孩时也不怎么留意。前些年因为求学不常回到村里,而且可能也是因为处境不好也没有引起金香的注意。现在处境刚好一点,就摊上了这样的事情。元学武仔细地回味一下刚才见面时的情景,觉得那个叫管管的小伙子还真像他自己,怪不得他第一眼看见的时候就觉得是在哪里见过。唉,他叹一口气道,又来了个要债的人。
其实,元学武和金香有了来往的事情,元家进也是最早知道的人。那个时候,夏夜月色很好时,他就坐在苏宅的大门钱的石狮子上消磨睡前的时光。有一次,他就看见二叔从街道上拉着一个女人走过来。那个女人一边走一边要挣脱二叔的拖拽,嘴里笑着说着:“二啊,你这是要咋哩?不要这样拖拖拽拽。”走进苏宅大门的时候,二叔看见了坐在石狮子上边的人是元家进,动作稍有些迟疑,但拉着女人的手还是没有松开。金香怨嗔道:“你看,让小孩子笑话了。”元家进就朝着他们憨厚地笑一笑,表示他不管这些闲事。于是金香就还是跟着元学武朝里面走。在朦胧的月色下,元家进能看见女人的颀长的身姿,拖在身后的长至臀部的大辫子格外地惹眼。二叔元学武双手扣着她的腰,用下巴顶着她的头和她一起走进饭厅里边去。到了这个时候,元家进的眼睛里就没有了街上的行人走狗,微风月色也不在他的感受之中了。他的心里只有那两个人在一起的情景,就像是二叔和燕燕在一起的情景。有时候,时间过得长了,他就蹑手蹑脚地溜到饭厅的外边,蹲在窗户上向里边探头,却听不到一丝声响。其实他不知道他的二叔和金香是在一间黑窑里活动的。彷徨得久了,他就只好走开,因为他不愿意和二叔对峙,到了二叔做完了事情从饭厅走出来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苏宅的大门。再见到二叔的时候,二叔就朝着他意味深长地笑一笑。他也朝二叔笑一笑,表示他能够理解二叔并且能够替他保守这个秘密。但是,这是在他没有发生神经病的时候,到了他变得疯狂了,不在保持理智了,就把这件事编成了顺口溜说出来:
杏花开了雪消了,
桃花开了水盖了;
春花走了云去了,
金香来了雨来了。
金香虽然颇有姿色,但毕竟是个普通的村妇,而元学武是个国家干部。两个人的身份悬殊,所以朱家庄的人们一般不会把他们两个人联系到一起。但听了疯子的顺口溜以后,人们就产生了联想。而且,金香的儿子管管长大起来的时候,人们看到他和自己的父亲没有相似的地方,反倒是和元学武十分相似。于是人们才恍然大悟。这样地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都知道了。金香原来的想法,也并不想把这样的事情公开出去,但随着人们的传说,她就感到没有办法在掩饰下去。她的丈夫和她闹了几次架,把两口子的关系也搞得紧张了。不过,丈夫不是厉害人,又觉得惹不起元学武,于是就忍气吞声了。后来,儿子管管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再也看不起自己的父亲,觉得他太窝囊。父子们也吵了几次架,管管终于对父亲说:“从今以后,我没有你这样的父亲。”父亲也对儿子说:“我也没有你这样的儿子。”从此父子们形同陌路了。到了遇到车祸的时候,金香就觉得元学武应该为儿子付出一点代价,于是就把管管打发过来了。
这样的事情,元学武自然是不能让家人知道。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网络文学还有很深的偏见,认为它们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其实不然。应该这样说,书本文学中也有下里巴人,网络文学中也不乏阳春白雪。我很向往出版文字书的业绩。但更希望能得到网络同仁们的喜爱。如果是批评,那就更好,因为那才是我抬升自己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