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太阳月亮照耀着苏宅

第1卷 第2节

    二、在朱家庄的人们的记忆当中,好像“毛驴”是元家进的前驱。毛驴大概和元家进的曾祖父是同一辈人,距离元家进确实有些久远。毛驴之前谁还因为色事而走火入魔过,朱家庄的人们就不知道了。但毛驴是遭了天火烧死的,因为他败坏了村里的风俗。风俗其实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人情,也可以说是一种群体的人情。个体的人情只有能够溶于群体之中时,才能够随顺风俗,如果背离了群体,就是败坏或者亵渎风俗,那就没有办法存在下去。其实,风俗是最能扼杀自由、压抑人性的东西。

    儒者云:“食、色,性也。”

    几千年来,在中国,儒家的言论一直是代表了正统道德的言论,这些言论,大部分是虚伪不切实际的,比如说,什么“男女授受不亲”,什么“君子固穷”,什么“巧言令色,鲜矣仁”等等,似乎都是不切实际的昏话。而只有“食、色,性也”这一句是实在的。朱家庄的一些有点文化的人说,孟夫子信奉这样的话,吃饭,睡女人,是人的本性。这话其实说得很准确而又实在。吃饭是为了维持自家生命的存在,而睡女人却是为了延续种族的生存。这当中,自然吃饭是第一要务,吃不上饭,人就立不起来,怎么能从事别的活动呢?这其实是一个客观事实,自然也是一种观念,观念是事实在人们脑子里的反映。只不过有人的反映是正确的,有人的反映是错误的。

    除人之外,其他的动物也是有观念的。所不同的是,人可以用文字把自己的观念说出来,或者记录在某种载体上,让他传播开来,动物没有这样的本领。而有观念的东西就会执著一念。比如狗,因为喜欢咬人,就红着眼睛,竖起耳朵,见人就追着咬,仿佛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咬人了。于是人们就称呼这种狗叫狂犬,朱家庄的人们叫它做疯狗。又比做说牛,不知道是脑子里的那一根筋被扭曲了,于是执著一念就是要觝,不问青红皂白,又仿佛觝人成为它生命的全部意义。于是人们就称呼它做疯牛,朱家庄的人们叫它做牛魔子。

    动物里头有没有因为色与性而着魔的例子,朱家庄的人们见识短浅,似乎没有谁研究过,好像没有。这可能是因为动物的性生活是有节律的,不像人那样泛滥而无节制,更何况人们为了使用它们劳作或者是为了吃它们的肉,对于自家豢养的家畜,就在它们幼稚的时候,就割掉了它们的敏感的器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器官,自然就没有了观念。所以一般情况下你就看不到它们对于生殖生活的追求。人就有些不同,没有谁敢动辄就把别人阉了,人人都有结婚生子的需求,而这种需求还往往是泛滥而无节制的。然而,由于社会的种种原因,有一部分人的这种要求却被长久压制得不到满足,这就有些让人忍受不得。偏偏人的生活又过于花花绿绿,引得这些人也想入非非,越是得不到满足,就越去想它,白天想、黑夜想、走着想、睡着想,想来想去脑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有了,只留下色事一种意识。没有了其他的意识干扰而压制,色事方面的热情就越来越炽烈,后来终于成了火,成了熊熊燃烧的欲望之火。这火焚毁了人的脑子,就发了神经病。对于这种因色事而走火入魔的人,朱家庄的人们称他做“色魔”。

    色魔其实是有男有女,女性的色魔自然要少得多。朱家庄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在色事当面,女人处在承受与被动的位置,不是处在施发与主动的位置,所以欲望就不是十分强烈,许多时候是可以抑制的。其次,女人们一般情况都可以找到下家,瞎的、拐的、残忍丑恶的,也都剩不下。她们的欲望能够得到满足,自然就不会执著一念,也就不会成为色魔。

    在元家进的前面,朱家庄有过一个男性色魔,他的名字叫做毛驴。毛驴生活的时代,朱家庄的村容还是整洁的,村西的大佛寺里还是整日的香烟袅袅,四面村门上的神像还是保存的完好无损。对于不和道德的事情,人们还可以恨得起来。毛驴的父亲死得早,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这样的家庭如同泥涂炭火之炕,那个女人愿意陷进来呢?毛驴和他的母亲紧张罗慢张罗,也不能张罗出一个结果。毛驴过了三十岁,也就误过了娶媳妇的年龄。毛驴比自己的母亲小十四岁,毛驴三十岁出头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只有四十来岁。俗话说,三十如龙,四十如虎,五十金钱豹,六十没人闹。毛驴和母亲正处在如龙如虎的年龄段。毛驴后来实在打熬不住,母亲也看着儿子实在可怜,于是两人就有了一种苟且的关系。母亲缝补洗衲,舀水煮饭;儿子耕田种地,施肥下种。日子如果可以在这不合规范的彼此安慰中安安静静地过下去,也未尝不失为一种近乎男耕女织牛郎织女般美满的生活。事实上也正如此,毛驴家的那间小茅屋的周围,渐渐有了一圈禾秸做成的篱笆,篱笆围成的院落里,也渐渐有了鸡豚的叫声。这样的树、那样的树也由毛驴的手种了下去,桃杏的芬芳与杨柳的翠绿也渐渐地展示出来,日子似乎有了些许多的滋味了。毛驴在人们面前,也逐渐表现得洒脱起来,脸上有了光彩,走路时把胸膛也高高地挺起来了。他对人们说:“唉,咱这一辈子也就只能这样地活着了,娶媳妇的事情,也成了秃子头上的头发——它也不长,咱也不想了。咱就想着瞅个空儿抱养上那么一个儿半个女,在名分上有个后人就心满意足了。受苦人,不敢再有别的指望。”这话虽然说得凄然,却也能让人听出来一种满足的意味。人们纷纷夸奖毛驴是一个知足的人。知足才能常乐。

    然而,纸里毕竟是包不住火的。某一天的早晨,人们看到村西碾房旁边的大槐树上挂出来一个怪胎:驴面而人身;手无十指,是两个驴踢似的肉跎子;屁股还有一揭尾巴,不长毛,红红的,像个未长成的胡萝卜;肚皮也没有长严实,有肠肠肚肚的东西还没有全包容进去。这是谁家造的孽呢?生了这么个怪胎,悄悄地埋了它就行了,又为什么要挂出来丢人现眼呢?原来,朱家庄有个风俗,生了怪胎,一定要让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样做才能杀了邪气,使这些不干不净的东西不再将临到自己的家里。

    可是,事情也偏偏就那么巧合,在那天的后半夜,有人看见,毛驴从街道上走过去,急匆匆地,又鬼头鬼脑,好像就是朝村西的那个老槐树走过去的。那孽障是不是毛驴扔出来的呢?可是,毛驴没有女人,他的母亲又没有男人,怎么会有这种东西生长出来呢?从这以后,人们就开始留意毛驴家的动静。而这一留意,就发现了有趣的事情。于是,就有人在黑夜里去听毛驴的房。毛驴家的院子没有院墙,用禾秸编成的篱笆,那是来堵猫堵狗的,人是绝然档不住的。进了院子,蹑手蹑脚,穿过榆柳,走过菜畦,来到木棂架子的窗牖之下,各自找好了自己的位置,屏住呼吸。毛驴家的窗户上是没有玻璃的,只糊着一层麻纸,用舌头一舔,就是一个窟窿,耳朵凑在窟窿上,什么都听得一清二楚。

    毛驴的动作很厉害,仿佛身子底下压着的并不是自己的母亲。而他母亲却有点颤声颤气:

    “毛驴,我儿慢点,妈怕肚子里再有了东西。”

    毛驴说:“有了就生下来。”

    “再生个怪物可怎么办?”

    “扔了它。”

    “那要生个胖小子呢?”

    “那就留下他!”

    “留下?留下怎么办?他叫你什么?叫我什么?”

    毛驴说:“妈,你没听人家说过,‘儿子跟妈,生下叫大’?叫我叫‘大’,叫你叫妈!”

    应该说,母亲和儿子的关系是一种非常严肃和神圣的关系,是丝毫不能亵渎的。然而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这种直接的肉体接触,别的关系就会被冲得淡薄,就是母子之间,照样可以变得无拘束乃至与放肆起来。

    听着里边的动静,听房的人们心里有些凄然,那种属于年轻人在这个时候面对这样的场景而应该具有的勃发与亢奋的情绪,仿佛被什么东西压抑住了,产生不出来。他们觉得秋夜的月色有些寒凉。他们面面相觑,心里在咒骂着什么?

    毛驴所说的“大”这个字眼,有的地方是称呼兄长的,有的地方是称呼父亲的,本来没有什么分不开的界限。倘若真能生下个什么,毛驴和他的母亲就有了双重身份。不过,这没有成为事实。因为自此之后,就有人在毛驴的面前旁敲侧击地说那“儿子跟妈”的事。后来风声逐渐地大起来,几乎要闹得满城风雨了。其实,毛驴母子俩也应该有一些察觉,因为窗户纸上有了非止一个窟窿;篱笆墙也被踏得稀烂;菜畦里的菜,果树上的果,也被拽扯得不成样子。只是这男女之间的事情对人的引力太大,母子俩还是没有及时分开。终于有一夜,毛驴和母亲又凑在了一起的时候,却不知道是谁,从窗棂的大缝里,伸进了一根长长的竹竿,挑掉了母子俩身上的被子,使他们的赤光的身体暴露在白花花的月色之下。母子俩的这一惊吃得大了。母亲关起门了落了两天眼泪,后来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暗夜里跳了井。毛驴找人把母亲从井里捞起来,抱着那具湿淋淋的僵硬的身体哭得死去活来。草草地安葬了母亲之后,毛驴很长时间不敢走到街上来。秋风起来的时候,禾秸的篱笆被刮得飘飞起来,千疮百孔,像风干的蛇蜕;桃李叶子落尽了,只留下了残枝断柯,显得那样萎靡不振;柴扉似乎永远不闭了,窗户上的麻纸也决不裱糊,一任它们在凛冽的风中“啦啦”地呼啸;草屋也不成草屋了,屋顶的茅草成了癞瘌头,一丝一毫的生机也没有了。到了那年的冬天,可怜的毛驴变成了疯子,披头散发,衣服褴褛,日日地趴在那里捆扎自己家的篱笆,然后就在街上一跳两尺高地吼骂那个挑了他和母亲的被子的人,后来就吼骂朱家庄所有的男人。

    “你们他妈的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他妈的天天日上日下,老子就应该天天自己在家‘砍椽’吗?老子和自己的妈过活,管你们的蛋事?你们害死了老子的妈,老子就去日弄你们的老婆去!”

    果然,到后来就叫驴似的疯狂追逐女人,追上了就在当街按倒了要行非礼。这样的行为激起了公愤,于是有人下狠心打断了他的一只腿,使他再也没有办法追逐女人。

    那一年的夏天,朱家庄的上空经常响起霹雳,每作阴天的时候,就有白色的闪电从天上一直接到地下来,打得人脚麻。有时候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闪电就会从头顶的一小块乌云上直挂下来,闪出比阳关更强烈的光芒,将人家的窗户上的麻纸全然震碎。终于有那么一天,墨染的黑云像沸水一样地在人们头顶翻滚着,正午时分竟能够在顷刻之间就变得伸手不见了五指,人们纷纷躲进自家的房屋,在地里干活的来不及走回来,就凑近找古庙或者土洞隐藏起来,大家都觉得有一场瓢泼大雨立刻倾倒下来。然而竟然没有,只有暴怒的沸水一样的云在头顶肆虐着,有时会从瞬间出现的罅隙里露出一丝的光亮,却把乌云的狰狞的本相短暂地显示给人们,像一堆又一堆的面目狰狞的妖魔。村子里没有一丝的声音,连鸡犬豚彘也不敢吱声了。突然,一道亮光从乌云里钻了出来,紧接着是一声闷雷,并不很响,只是“扑”地一声,像是火镰燃着了油纸。说时迟,那时快,那亮光直扑东头街道旁边的一棵老槐树,然后从空洞了的树身滚出来,像爆竹的捻子一般径直伸向毛驴家茅屋。霎时之间,老树和茅屋同时燃烧起来。树洞里有“吱唔”的凄声,茅屋里的惨叫也只有一下,然而在静寂的天地间,却是那样的清晰与森然,好在都短促。好大的两团烈焰,一高一矮,在漆黑的天地间,只把朱家庄这个小小的村落烛得通亮,古庙、宅院、小街、颓壁残垣,还有那贴在窗户上的一张张惊惧莫名的脸。雷,就是那么一声,火,也就是那么一场。到那两个东西被烧作灰烬的时候,突然一阵狂风,卷走了黑云,将树与屋的灰烬挥洒得到处都是。一切恢复平静之后,人们在树桩里发现了一个巨型蛤蟆的骨架,在茅屋里看到了毛驴的遗骸,弓腰屈背,像一条烧焦了的虾米。

    这就是报应吗?

    在毛驴的时代,朱家庄的老槐树有七八株,从东头一直排列到西头去。这些树的年龄,据老人们说,至少也在两百年之上了。两百来年的时间里没有遭遇劫难,而到了现在,却遭到了天火的焚烧。人们说不清楚那根本的原因是树洞里的那个蛤蟆还是茅草房里的毛驴。也有人说,其实那个蛤蟆和毛驴就是一码事情。毛驴的胡作非为,是因为那个蛤蟆的灵魂附着在了他的身上。然而不管怎么说,邪祟的东西是更严重地沾染了这个原本就罪孽深重的村庄。那些树与茅屋的灰烬挥洒的满村都是,人们喷吐着唾沫上上下下地打扫着自家的宅院,将每一个犄角旮旯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因为他们认为那些灰烬就是邪祟,谁家沾染上了谁家就会倒霉。

    毛驴的时代距离元家进,有了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这一百年的时间里,朱家庄的人们一直把毛驴当做一个道德精神方面的借鉴,时时地警示着自己和自己的后人。元家进其实是村里一个有知识有头脑的人,对于村里的许多新旧掌故,他比别人要了解得多些。毛驴的事情,当然也灌输到他的耳朵里。其实,毛驴家的宅院的遗址与苏宅相隔并不远,只隔了两个院子的距离。这几年,新院落的开辟与建设渐渐填满了旧宅院之间的空隙,可是天火烧过的那一块地方,却依旧在那里空白着。古槐的老根的上面,有一圈杂草丛生,春夏的时候,是葱郁的一团;到了秋冬,就成了一个颓然衰败的所在。毛驴家的院落也只留下了几扇残垣颓壁,土坯的墙被岁月的风雨剥蚀得几乎要完全委地了,只有一二根的夹在泥墙里的原来用做支撑屋梁的细瘦腐败的立柱兀立在那里,顶端上还残留着些许烧过的印迹。篱墙哪里还有踪影?小院里也成了茅草肆虐的地方,莽莽苍苍,向人间显示着抹杀不了的邪祟和罪恶。没有人在这里盖新房,谁愿意沾染这里的晦气?

    元家进每每站到这里的时候,就能保持一会儿的安静,好像是在想象着当年毛驴在这里的生活情景。人们看见了他,也不去惊动他,觉得魔子的心灵应该是相通的,或许,元家进能从毛驴的事情里边领悟一点什么,从而使他的疯魔的疾病有了一点好转,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歌云:

    桃过二月不开花,

    柳过三月不萌芽。

    人过四十不欺心,

    女过五十不生娃。

    又云:

    儿子欺妈,

    乱了根茬。

    先产妖怪,

    后遭天杀。

    这歌谣是元家进编的,对于毛驴的作为,元家进自有他的看法。在他的与道德观念的深处,或许并没有完全变成了疯魔。在与自己的母亲缠绵的过程当中,元家进的心底应该是有一条底线的。其实,十几年前,元家进曾经是把上大学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的,为此他做过超乎寻常的努力,只是因为没有人引导,学习的东西大都不切考试之需要,才没有考中。不过,却使他积累了一些乌七八糟的知识,所以内心里所受的文化的印染,就超过了朱家庄一般的人们。因此朱家庄的人们又叫他做“文魔子”。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网络文学还有很深的偏见,认为它们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其实不然。应该这样说,书本文学中也有下里巴人,网络文学中也不乏阳春白雪。我很向往出版文字书的业绩。但更希望能得到网络同仁们的喜爱。如果是批评,那就更好,因为那才是我抬升自己的阶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