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子和女

第1卷 22

    德强与霍兰珍珠带着孩子来哥哥德林家再一次过春节,算起来已过去整整八个年头,德强与霍兰珍珠的儿子7岁,女儿也5岁了。霍兰珍珠给女儿梳了满头的小辫,两只圆溜溜的眼睛是那么惹人喜爱。霍兰珍珠父母虽年事已高,但身体还硬朗。德强说他们出来后,家中的羊群就由老人看护放牧。

    这些年下来,牧区在实行牲畜大包干基础上,全面推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继而,又推行了草场公有,承包经营,谁承包谁建设谁使用,以及社会化服务等责任制形式。霍兰珍珠他们那个牧区,承包制落实较好,牧民得到很大实惠。彻底解决了分配领域里草、畜两个大锅饭和草、畜、人三张皮问题。牧民从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中摆脱出来,摒弃了过去轻视经济效益,厌弃商品经济的旧观念。

    因为过年,德强夫妇带来了丰盛的草原礼品。酥油、奶酪,大块的牛羊肉满满装了两褡裢,由德强骑的那匹马拖着,霍兰珍珠还给婆婆买了做衣服的布料,给慧慧200元,晓刚,德庆女儿各100元。

    晓刚玩笑道:“婶婶怎么偏心眼,慧慧姐凭啥给200元啊?”

    “慧慧现在是咱家的大学生。”霍兰珍珠笑道,你考了大学,比姐姐还多。”在婆家过春节,人多热闹,霍兰珍珠知道侄儿玩笑,很高心。其实,晓刚开玩笑是有意的,就是要让慧慧姐心情快乐。

    德庆是前年结的婚,媳妇叫王梨花,模样长得周正,也勤快,小两口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们的孩子1周岁多了,农忙时间,孩子就由奶奶万秀花带着。这是她三个儿子媳妇、孙子孙女第一次团聚,满头白发的万奶奶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晚上,德林把回老家过年的德权与珺琳也请了过来。山区农村里,文化娱乐设施差,逢年过节,亲戚友朋相互串门祝贺新年快乐,已成了共同心愿。大家都在各自岗位上忙活了一年,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聚到一起,维着火炉喧谈,吃大块羊肉,行令猜拳,喝烧酒。这种习惯也不知延续了多少年,每天不喝醉一两个人,谁也不罢休。

    德字辈的几个兄弟,德林年长,大家都要给他敬酒。温馨的传统佳节,盛情难却,看着一大家族的兄弟姐妹,妯娌媳妇,谁的敬酒都得喝。德权劝说堂哥,如果喝不下这么多敬酒,就表示个意思,德林却一点都不推辞,还故意把酒杯咂得呲呲直响,说谁要喝不尽酒杯,就要加喝一杯罚酒。他今晚特别高兴,脸上一直不尽的笑容。两个小时过去后,德林喝醉了,两眼流着泪水,却仍在笑。荞花看丈夫如此,也激动得不行,非要与霍兰珍珠、珺琳碰杯。她知道,一伙兄弟就数德林的心最累最苦,酒还没咽下,荞花就已经满脸的热泪,她也太高兴了。

    “大家快看,嫂子喝醉了,也和大哥一样流泪啊!”霍兰珍珠说话总是直爽,引来大家一阵笑声……

    欢乐的春节瞬间就要过去,德权因在县城工作,离开父母家前一天,与母亲李兰芝商量后,把还在家的姜姓家族的长辈兄弟都请了过来,又整整欢聚了大半天。

    姜尚才李冬菊老两口都已是70多岁的老人,如今在姜家辈分最高,叫他们太爷爷太奶奶的孙子女不少。德权请他们过来,两位老人很激动,尤其李冬菊喝过德权和珺琳的两小杯敬酒后,说着话就眼酸起来。李冬菊一直丢不开的心中思念,大包干都这么些年,姜桂莲还没回来过,自前年开始,她给父母寄钱了,每年2000元,是个不小的数目。姜广元媳妇翠香再也不骂谭福龙浙江扁头了。每每收到女儿寄来的钱,李冬菊心中越加难过,她过去造孽啊!姜家曾发生一大堆事,女儿离家出走都因为她的缘故。

    李兰芝最清楚四婆子李冬菊的心事,劝道: “四奶奶,您都到了古稀之年,就不要胡思乱想了,过去的事都因为政策,桂莲迟早会来的。”

    “德权妈妈,我过去作孽啊!” 老了老了,回忆往日的蹉跎岁月,李冬菊实在是懊悔不已。

    其实,过去的那段历史,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老姜家的人。淳朴善良的祁连村叔叔伯伯,大妈婶子们,早已原谅了四奶奶李冬菊的过去。

    德权笑着说道:“今天是咱老姜家的长辈与子女们欢聚的时刻,过去的事已成为历史,大家都高兴起来吧,请咱们珺琳给大家唱一首祝酒歌,好吗?” 德权现在是农委主任,家族的人对他很看重,他话音刚落,掌声纷纷响起。珺琳不由得瞪了德权一眼,笑道:“还是请咱的霍兰嫂子唱首裕固民歌吧!”兄弟姐妹一片叫好声,纷纷响应珺琳的提议。霍兰珍珠有些不好意思,在大家的鼓掌下,她清清嗓子,唱了起来:

    哎……

    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哎,

    裕固族姑娘歌儿多。

    额前彩络多美丽

    头上小辫有七个。

    哎……

    美丽的背辫身后戴哎,

    漂亮的双尕挂胸前。

    珍珠耳环多好看,

    绣花袍子身上穿。

    哎……

    小羊羔子我会放哎,

    花花奶牛我敢抓。

    提着奶桶把奶挤,

    客人来了忙倒茶。

    霍兰珍珠嗓音清亮,歌声悠扬动听,把大家的情感都带向了裕固族美丽宽阔的大草原……

    十月,金秋的早晨,朝霞舞动着它柔曼的翅膀渐渐远去,天空格外晴朗,阳光温馨恬静,白云飘逸悠扬,一股股和熙轻柔的微风吹来,祁连山下的祁连村到处都充满着温暖。离家快27年的姜桂莲回家了,消息在祁连村里传开,与她一同来的还有丈夫谭福龙和两个女儿。

    桂莲离开家乡也太久了。过去的年份里,母亲李冬菊常对人说,她女儿死了。其实,这些都是气话,因为做母亲的想女儿都快疯了。人难聚,梦难圆,遥遥地牵挂是李冬菊这么多年的心愿。今天,远方的女儿终于回来了。桂莲与夫婿及孩子踏进家门的那一刻,李冬菊正在伙房做午饭,当她听见院子里有人叫妈的声音,赶忙放下手中的菜刀走出伙房。李冬菊惊呆了,院落里站着一对中年男女和两个女孩。

    “妈,您不认识我了?”看到年迈的母亲,桂莲声音哽咽,激动地再难以开口说话。

    “你是桂莲吗?”李冬菊说话声颤颤,她已经认出女儿,好像在做梦似的。母女相见,过去的恩恩怨怨早已飞到九霄云外。

    “妈妈,女儿对不住您和爹爹啊!” 桂莲上前抱着母亲低声哭泣,她这是向母亲忏悔。

    “你怎么才来啊?” 李冬菊泪水连连,“我都快想疯了,桂莲!”她使劲拍打着女儿肩头,是疼爱,还是埋怨?母女俩抱在一起哭成一团。多少年啊!一路走来,母女俩相互默默地思念着。温暖的人间亲情,即使时光流逝,岁月沧桑,容颜变老,这份感动与美好,永远在人间代代流传。

    如此情景,使谭福龙不由得想起当年,年轻时的恋爱尽管甜美,但不知给老人带来了多大伤痛?人到中年的谭福龙终于领悟到爱一个人,是要承担责任的。27年的风霜岁月,刻画出了老人满脸的皱褶,生活不易啊!俗语道:养儿方知父母恩,一切都因为他,如今两个女儿都长大了,是做女婿的不孝。看着眼前, 谭福龙两眼的泪水也是簌簌直流,内疚地跪倒在岳母李冬菊面前,两个如花似玉的青春女儿见爸爸如此,也动情地抱住外婆:“奶奶,请您原谅我爸爸妈妈吧!”两个孩子早已知道父母的恋爱史。

    “孩子,快松手,扶你爸爸起来。” 李冬菊左抹右擦,赶忙把女婿扶了起来。

    姜尚才进门了,看两个陌生的女孩各拉着老伴一只手是那样亲热,他蒙了,是谁家的孩子?见父亲反应有些迟钝,桂莲心里更加难受,父亲明显不认识她了。

    “爹,我是桂莲啊!”声音凄凄切切,满含着对老父亲的愧疚与深情。

    久别的亲情发生在一刹那间,刚才还是几个陌生的身影啊!姜尚才看清楚了,确实是自己的女儿桂莲。此刻,姜尚才想起了女儿离家出走时,他在村里的难看,村里一些浅薄人没少伤害他啊,姜尚才老泪纵痕,唏嘘不已……桂莲带着全家看望父母,虽然晚了,但子女来了就好,姜尚才李冬菊夫妇高兴无比。千呼万喊,日夜思念,桂莲终于站在父母面前,她都45岁了,父母还能不老吗?

    李冬菊望着全身充满青春气息的两个外孙女,左看看,右瞧瞧,总觉得看不够,多么像20多年前的桂莲啊!外孙女是双胞胎,老大天天,老二思思。桂莲动情地对母亲说,叫这个名字,意为她天天思念家乡的父母。听女儿如是说,姜尚才李冬菊夫妇又眼酸了一阵,还是两个外孙女的活泼乖巧,逗乐了外公外婆。

    “桂莲,这么多年了,你们都是怎么过来的?我和你爹还认为这辈子再见不到你了。”李冬菊声音哽咽。

    “妈,这些年我也时刻想着您和爹爹,女儿确实对不住你们。”桂莲还告诉母亲,她与谭福龙离家出走后,不敢联系谭福龙的父母,在外胡混了一年,直到连饭都吃不上,才回到谭福龙父母家。大包干之后,谭福龙与桂莲开起了小小制衣店,几年下来,生意越做越大,夫妻俩现在各经营自己的成品衣服制作工厂。李冬菊听女儿如此说,内心感慨不已,女儿的事业能做到这样,还真实现了她这个做母亲的夙愿。

    谭福龙与桂莲如今真可是大老板,家里开着两个工厂,挣下的钱恐怕祁连村的乡亲们都不敢想。姜桂莲这次来给了父亲10万元,姜老四一下子变成了祁连村的富裕户。

    不说姜桂莲与老公开了几个工厂,有多少钱。为表愧疚,桂莲和谭福龙与父母商量后,姜尚才让广元请来了在家的姜广泰李兰芝夫妇、德林两口子和他们的母亲万秀花,十多位户族亲戚围坐在一起吃饭喝酒,那场面好不热闹,桂莲和谭福龙说了几句江浙语,谭福龙端起酒盘,桂莲斟好酒,夫妻俩给娘家哥嫂敬起酒来。面对朴实厚道的父母与兄弟姐妹,桂莲双手端着酒碟,盈盈泪水从脸颊流淌,端酒杯的亲戚们的手都有些颤抖……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