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磨难 第四十三章 难缠的老妪
看似年纪稍长些,身穿灰紫色旗袍的丰满老妪站在那边与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卫说着什么,王树常正在泛着合计,就见老妪在一个卫兵的指点下,正转身向他这边缓缓走来。她这是要干什么?想要找谁?他的办公室离穿堂大门只隔了一个值班室,像刚才卫兵们那样大吵大嚷,定会照成总统府一时混乱,同时也不利于长官们正常办公。想到这他迎出门去,想问个究竟,若是没有太大的事自己出面解决就是,不必打扰长官们。刚到大堂门前,就见站岗的四个卫兵厉声说:
“老太太,有啥大事非要找大总统才能解决,我看你还是在这等着,找个办事人员说说帮你解决算了,再说,那大总统也是你老太太想见就能见的?”卫兵以鄙夷的目光看着老妪。老太太脸上显出不悦,没好气地回道:
“和你们犯不着,我只能跟你们的总统说。”边说边扭甩着卫兵拽她长袖的手。老妪看见王树常来到面前,浮肿的眼睛瞄了一下,觉得来人很年轻,不像她要找的人,可不管怎样也算是一个当官的,或许能帮她找到大总统。于是她略显温和地问道:
“这位老弟(其实她比王树常要大上很多,只是一种客套的说法),看来你是这里管事的,能帮我找到大总统吗?”老妪抬眼期盼着王树常,又不时地向大堂深处张望。
“大娘,您找大总统有何急事,能不能跟我说?”老妪刚才缓和的神情,忽然变得烦躁起来,
“不跟你说,跟你说没用!”王树常稳定了一下情绪,说:
“大娘,你看不如这样,你先到我屋坐一会儿,然后我带你去见大总统。”听王树常说要带她去见大总统,老妪多皱的鱼尾纹向脸颊上方微翘着回应道:
“那赶情好,我听你的。”其实王树常让老妪先到他的办公室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不知道这老者找大总统所为何事,一旦有诋毁总统人格和形象的事情发生,那自己就是多管闲事,就会成了这里的罪人,名声一落千丈,对前途势必要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当下正是多事之秋,南北议和,天下共知,不知道天下人对此态度如何,更何况南京城如今也不是什么太平净土,这里的党派林立,各方势力鱼龙混珠,安全局势不容乐观,有如革命党的刺杀行动被反动组织学了去,反戈一击,搞破坏暗杀,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自己在总统身边,保护他的安全就是保卫民国的安全。尽管身边慈眉善目的老妪看上去不像刺客,但谁又能有百分把握,她不是刺客?一想到这里,他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这般场景……老妪满脸堆笑着在王树常的引领下,来到孙中山的办公室,屋里没有旁人,暗红色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坐着正在批阅文件的孙中山,在老妪说明来意之后,孙中山和蔼可掬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快步过来给老妪剥茶几上的橘子,就在这时老妪和善的面目突然变得狰狞,瞬间拔出袖筒里隐藏的明晃晃尖刀直向孙中山的胸口刺去,顿时孙捂胸扑地,挣扎几下,身下便流出一滩殷红的鲜血……他不敢往下想,心里只一个念头,谨慎为妙,小心为好。
两人已经来到王树常办公室的门口,他轻轻推开刚才虚掩着的门,把老妪让进屋。待老妪坐好后,他给她倒杯温水端过去,趁此短暂的机会,他仔细打量一下坐在沙发上的老妪。老者60来岁的年纪,眼泡有些浮肿,突起的眼袋像两个蛆虫在眼下不时地蠕动,身着灰紫色白花锦缎旗袍,衣领窄小并直立翘起,前颈一圈大红刺绣围袢,脚穿平底呢绒半高女靴,看上去虽不算华贵,但也绝非来至清贫家庭。王不能再多顾盼,免生怀疑,不过,不可以貌取人,谁知道面前的老妪此时是怎么想的,怎个来头,还得试探一下她的真正目的。于是他开口问道:
“大娘,找大总统什么事,能不能跟我透漏一点”也许是看到王树常对她态度和蔼,语气平和,老妪再没生气,只是笑着对王说:“你向大总统通融一声就好了,有些话我不能跟你说。”见老妪不言来意,态度十分坚决,树常不再追问,只是笑脸问她的身世。
“不想让我见大总统,我知道你们都在维护他,怕我对他不利,其实你们都大可放心,我不是你们心中想象的那种人,我还是读过几天书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还是知晓一些。”接着她便把自己的一些身世和来此一些目的说了出来。
……老妪家住江苏镇江市郊的象山村。老头姓李,家有上千亩果树庄园,膝下一双儿女,儿子现在南京开了一家饭馆,女儿十八、九岁,聪明伶俐,从小好学上进,读书识字,后来在上海姑姑的催促下去上海圣玛利亚学校念书,武昌起义后,一家人便没有了女儿的音信。好几个月过去了,上海姑姑那边终于打听到她女儿参加了革命军,说是随着革命军来到了南京,正在得知女儿消息高兴之时,谁知祸从天降,邻村一家姓唐的庄园主早看上她家现在庄园,地利肥沃,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仗着刚刚打下镇江在知府做官的亲戚势力,强行霸占了她们家的庄园。这会儿她跑来南京,就是找能评理的地方评评理。娘俩走到民国政府门前,被卫兵阻拦,好说歹说,儿子留下,放她进来。……
“大娘,没想到您还有这等遭遇。”王树常看着老妪噙满泪花的眼,说:
“这样,我现在就禀报一下大总统,看他是否见您!”
“那敢情好,就谢谢你这老弟啦。”老妪掏出怀里的手绢插着流出来的泪。
孙中山听完王树常的禀报,忙责怪地说:“怎么不早告知,快!快请老姐进来!”王树常走出房门把老妪唤进屋里。
老妪站在门口仔细打量迎上来的孙中山,然后高兴地说道:“可下见到你了,总统大人!”说着手捂着腹前因哈腰而隆起的旗袍,躬身大礼。孙中山连忙跨前几步俯身扶起她。
“老姐姐,看年纪你要大我几岁,这种称呼,不知对不?”
“对——对——”老妪喃喃问答,忽觉回应有些不妥,忙解释道:
“总统大人,羞煞我了,我一个老太太,怎敢与您称兄道弟。不妥——不妥——。”老妪神色慌张地摆着手说。
“老姐姐,你这就见外了,我也是百姓中的一员,有何不妥?”说着他搀着老妪的胳膊坐到不远处的沙发上。老妪神情拘谨地看看孙中山,又看看站在跟前的王树常,心里慌乱地直打鼓。心里想说的话这时被慌乱紧张的情绪闹得忘了一大半。想了半天才说了一句话:“大总统阿,我总算见着你了,都说大总统不好见,今天我不是见着了吗!”
“大姐,我不是神仙,也不是皇帝,有什么不好见的。”孙中山和蔼地说。接着笑道:“大姐,刚才他已经把你的事告诉我了,我一定按照民国的法律来正确处理此事,你就放心吧。还有关于你女儿的事,不知她现在在哪个部队?”老妪一边擦着激动的泪,一边迷茫地说:
“这城里部队太多,我找了几天也没找到。”
“她叫什么名字?”孙中山认真追问。
“李玉瑾”老妪急忙答着。孙中山想了想然后转动了一下身子说道:
“这样吧,明天我派人到各个部队去找,部队上女兵少,一定好找,找到了就让你们母女重逢,你看如何?”老妪激动地在沙发里直向孙中山频频点头。老妪镇静了一会儿,然后语调轻缓地说:
“大总统啊,你别嫌老太太唠叨,我要给你提点建议好不?”
“那好哇!”孙中山惊异地望着老妪说。
“我来这儿时,看到大门上写着‘民国政府’的大字。我觉得应该改一下。”
“那应该改什么?”孙中山急忙追问。
“改‘国民政府’,把‘民国’两字换一下位置。”她看看孙中山,孙其实心里很清楚,民国政府就是国民的政府,老妪的这番话让他心里好像感到了一阵温暖,这些天来,他一直争取把民国政府,不,是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但屈服于各方反对势力和袁世凯的咄咄逼人,使他不得不让步,只要实现民主共和的夙愿,即使自己不当什么总统,又有何妨,再说政府就要迁都,至于叫什么名字由北京那边说去,现在已没有改名字的必要了,这些话他只能藏在心里怎好和这位老姐姐讲呢。老妪没顾沉思中的孙中山接着继续说:
“我还是认得几个字,但今天见到大总统,我觉得咱们的政府是为老百姓做事的,所以应叫国民政府。”她以为孙中山没明白她的意思,于是又说:
“您不是提倡三民主义吗?是民生、民权,民——”她右手掰着左手大拇指,数到食指的时候,忽然停下来,下一个三民主意的内容她想不起来,张着嘴巴,眼睛看着身边的两个男人,试求答案。孙中山抢先说道:
“民主”
“哦,对,是民主。”老妪像在大海里捞到绣花针一样。喋喋不休起来。
“我理解,民生就是我们的吃饭问题吧。”王树常一阵好笑,心想这老太太大字不识几个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句句说到点子上。不过有些不完全。三民主义的民生哪能只有一个吃饭问题。孙中山则平和地听着,根本没想打断这个因帮他找女儿,替他要财产而使她喜不自禁的老妪。
“你说吧,吃不饱就不能干活,干不了活,那粮食就没了,没了粮食就得要饭,那一要饭……”老妪说着就有些跑题了,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孙中山走过去拿起电话。王树常知道总统很忙,既然答应给她办事,老太太还在这里喋喋不休,是必要影响总统办公,于是对张嘴结舌地等待的老妪说道:“大娘,你看大总统很忙,咱就不打扰他好吗?”老妪两眼恋恋不舍地望着孙中山,站起身给孙中山行了个大礼,随王树常走出门去。
送走老妪,王树常转身又回到孙中山的办公室,因为在他出门的时候,他下意思地发现孙中山好像要示意要和他说什么,于是赶忙转身返回。
“霆午啊,刚才的事你都听到了,我让你写的三民主义调查就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课题,你一定要把它写好,不过现在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首要的任务还是抓军队,一旦北洋政府不按临时约法办事,甚至是走复辟路,我们可要两手准备。所以我现在就任命你为陆军少校,下到各个部队,给他灌输一下军事技能和军事思想甚至是政治主张”,说道这他想起来让王树常撰写的军队教学大纲,于是问道:“不知道你的军队教学大纲写得怎样?”
“快了,估计晚上就能写完。”
“那好,写完你让黄总长看看,明天就下部队。”说着,孙中山转身拿起笔架上的毛笔,在一张纸上刷刷地写上一行字,然后递给王树常,叮嘱道:“别忘了,把它交给黄总长签字,还有。”这时他似乎想起什么,继续说:“明天你去各部队的时候留意一下老太太的女儿。找到她好了却老人的一个心愿。”王树常双腿一并,‘啪’地一个敬礼,转身出去。
《军长》还在连载,之前的烦恼这会儿似乎有所减轻,但不见诸君前来一顾,所以我的客栈似乎显得冷清,不过请放心,文字会继续,精彩也会继续。军长的故事如同不能干涸的小溪会一直流淌到你的心间。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老太太,有啥大事非要找大总统才能解决,我看你还是在这等着,找个办事人员说说帮你解决算了,再说,那大总统也是你老太太想见就能见的?”卫兵以鄙夷的目光看着老妪。老太太脸上显出不悦,没好气地回道:
“和你们犯不着,我只能跟你们的总统说。”边说边扭甩着卫兵拽她长袖的手。老妪看见王树常来到面前,浮肿的眼睛瞄了一下,觉得来人很年轻,不像她要找的人,可不管怎样也算是一个当官的,或许能帮她找到大总统。于是她略显温和地问道:
“这位老弟(其实她比王树常要大上很多,只是一种客套的说法),看来你是这里管事的,能帮我找到大总统吗?”老妪抬眼期盼着王树常,又不时地向大堂深处张望。
“大娘,您找大总统有何急事,能不能跟我说?”老妪刚才缓和的神情,忽然变得烦躁起来,
“不跟你说,跟你说没用!”王树常稳定了一下情绪,说:
“大娘,你看不如这样,你先到我屋坐一会儿,然后我带你去见大总统。”听王树常说要带她去见大总统,老妪多皱的鱼尾纹向脸颊上方微翘着回应道:
“那赶情好,我听你的。”其实王树常让老妪先到他的办公室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不知道这老者找大总统所为何事,一旦有诋毁总统人格和形象的事情发生,那自己就是多管闲事,就会成了这里的罪人,名声一落千丈,对前途势必要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当下正是多事之秋,南北议和,天下共知,不知道天下人对此态度如何,更何况南京城如今也不是什么太平净土,这里的党派林立,各方势力鱼龙混珠,安全局势不容乐观,有如革命党的刺杀行动被反动组织学了去,反戈一击,搞破坏暗杀,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自己在总统身边,保护他的安全就是保卫民国的安全。尽管身边慈眉善目的老妪看上去不像刺客,但谁又能有百分把握,她不是刺客?一想到这里,他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这般场景……老妪满脸堆笑着在王树常的引领下,来到孙中山的办公室,屋里没有旁人,暗红色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坐着正在批阅文件的孙中山,在老妪说明来意之后,孙中山和蔼可掬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快步过来给老妪剥茶几上的橘子,就在这时老妪和善的面目突然变得狰狞,瞬间拔出袖筒里隐藏的明晃晃尖刀直向孙中山的胸口刺去,顿时孙捂胸扑地,挣扎几下,身下便流出一滩殷红的鲜血……他不敢往下想,心里只一个念头,谨慎为妙,小心为好。
两人已经来到王树常办公室的门口,他轻轻推开刚才虚掩着的门,把老妪让进屋。待老妪坐好后,他给她倒杯温水端过去,趁此短暂的机会,他仔细打量一下坐在沙发上的老妪。老者60来岁的年纪,眼泡有些浮肿,突起的眼袋像两个蛆虫在眼下不时地蠕动,身着灰紫色白花锦缎旗袍,衣领窄小并直立翘起,前颈一圈大红刺绣围袢,脚穿平底呢绒半高女靴,看上去虽不算华贵,但也绝非来至清贫家庭。王不能再多顾盼,免生怀疑,不过,不可以貌取人,谁知道面前的老妪此时是怎么想的,怎个来头,还得试探一下她的真正目的。于是他开口问道:
“大娘,找大总统什么事,能不能跟我透漏一点”也许是看到王树常对她态度和蔼,语气平和,老妪再没生气,只是笑着对王说:“你向大总统通融一声就好了,有些话我不能跟你说。”见老妪不言来意,态度十分坚决,树常不再追问,只是笑脸问她的身世。
“不想让我见大总统,我知道你们都在维护他,怕我对他不利,其实你们都大可放心,我不是你们心中想象的那种人,我还是读过几天书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还是知晓一些。”接着她便把自己的一些身世和来此一些目的说了出来。
……老妪家住江苏镇江市郊的象山村。老头姓李,家有上千亩果树庄园,膝下一双儿女,儿子现在南京开了一家饭馆,女儿十八、九岁,聪明伶俐,从小好学上进,读书识字,后来在上海姑姑的催促下去上海圣玛利亚学校念书,武昌起义后,一家人便没有了女儿的音信。好几个月过去了,上海姑姑那边终于打听到她女儿参加了革命军,说是随着革命军来到了南京,正在得知女儿消息高兴之时,谁知祸从天降,邻村一家姓唐的庄园主早看上她家现在庄园,地利肥沃,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仗着刚刚打下镇江在知府做官的亲戚势力,强行霸占了她们家的庄园。这会儿她跑来南京,就是找能评理的地方评评理。娘俩走到民国政府门前,被卫兵阻拦,好说歹说,儿子留下,放她进来。……
“大娘,没想到您还有这等遭遇。”王树常看着老妪噙满泪花的眼,说:
“这样,我现在就禀报一下大总统,看他是否见您!”
“那敢情好,就谢谢你这老弟啦。”老妪掏出怀里的手绢插着流出来的泪。
孙中山听完王树常的禀报,忙责怪地说:“怎么不早告知,快!快请老姐进来!”王树常走出房门把老妪唤进屋里。
老妪站在门口仔细打量迎上来的孙中山,然后高兴地说道:“可下见到你了,总统大人!”说着手捂着腹前因哈腰而隆起的旗袍,躬身大礼。孙中山连忙跨前几步俯身扶起她。
“老姐姐,看年纪你要大我几岁,这种称呼,不知对不?”
“对——对——”老妪喃喃问答,忽觉回应有些不妥,忙解释道:
“总统大人,羞煞我了,我一个老太太,怎敢与您称兄道弟。不妥——不妥——。”老妪神色慌张地摆着手说。
“老姐姐,你这就见外了,我也是百姓中的一员,有何不妥?”说着他搀着老妪的胳膊坐到不远处的沙发上。老妪神情拘谨地看看孙中山,又看看站在跟前的王树常,心里慌乱地直打鼓。心里想说的话这时被慌乱紧张的情绪闹得忘了一大半。想了半天才说了一句话:“大总统阿,我总算见着你了,都说大总统不好见,今天我不是见着了吗!”
“大姐,我不是神仙,也不是皇帝,有什么不好见的。”孙中山和蔼地说。接着笑道:“大姐,刚才他已经把你的事告诉我了,我一定按照民国的法律来正确处理此事,你就放心吧。还有关于你女儿的事,不知她现在在哪个部队?”老妪一边擦着激动的泪,一边迷茫地说:
“这城里部队太多,我找了几天也没找到。”
“她叫什么名字?”孙中山认真追问。
“李玉瑾”老妪急忙答着。孙中山想了想然后转动了一下身子说道:
“这样吧,明天我派人到各个部队去找,部队上女兵少,一定好找,找到了就让你们母女重逢,你看如何?”老妪激动地在沙发里直向孙中山频频点头。老妪镇静了一会儿,然后语调轻缓地说:
“大总统啊,你别嫌老太太唠叨,我要给你提点建议好不?”
“那好哇!”孙中山惊异地望着老妪说。
“我来这儿时,看到大门上写着‘民国政府’的大字。我觉得应该改一下。”
“那应该改什么?”孙中山急忙追问。
“改‘国民政府’,把‘民国’两字换一下位置。”她看看孙中山,孙其实心里很清楚,民国政府就是国民的政府,老妪的这番话让他心里好像感到了一阵温暖,这些天来,他一直争取把民国政府,不,是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但屈服于各方反对势力和袁世凯的咄咄逼人,使他不得不让步,只要实现民主共和的夙愿,即使自己不当什么总统,又有何妨,再说政府就要迁都,至于叫什么名字由北京那边说去,现在已没有改名字的必要了,这些话他只能藏在心里怎好和这位老姐姐讲呢。老妪没顾沉思中的孙中山接着继续说:
“我还是认得几个字,但今天见到大总统,我觉得咱们的政府是为老百姓做事的,所以应叫国民政府。”她以为孙中山没明白她的意思,于是又说:
“您不是提倡三民主义吗?是民生、民权,民——”她右手掰着左手大拇指,数到食指的时候,忽然停下来,下一个三民主意的内容她想不起来,张着嘴巴,眼睛看着身边的两个男人,试求答案。孙中山抢先说道:
“民主”
“哦,对,是民主。”老妪像在大海里捞到绣花针一样。喋喋不休起来。
“我理解,民生就是我们的吃饭问题吧。”王树常一阵好笑,心想这老太太大字不识几个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句句说到点子上。不过有些不完全。三民主义的民生哪能只有一个吃饭问题。孙中山则平和地听着,根本没想打断这个因帮他找女儿,替他要财产而使她喜不自禁的老妪。
“你说吧,吃不饱就不能干活,干不了活,那粮食就没了,没了粮食就得要饭,那一要饭……”老妪说着就有些跑题了,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孙中山走过去拿起电话。王树常知道总统很忙,既然答应给她办事,老太太还在这里喋喋不休,是必要影响总统办公,于是对张嘴结舌地等待的老妪说道:“大娘,你看大总统很忙,咱就不打扰他好吗?”老妪两眼恋恋不舍地望着孙中山,站起身给孙中山行了个大礼,随王树常走出门去。
送走老妪,王树常转身又回到孙中山的办公室,因为在他出门的时候,他下意思地发现孙中山好像要示意要和他说什么,于是赶忙转身返回。
“霆午啊,刚才的事你都听到了,我让你写的三民主义调查就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课题,你一定要把它写好,不过现在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首要的任务还是抓军队,一旦北洋政府不按临时约法办事,甚至是走复辟路,我们可要两手准备。所以我现在就任命你为陆军少校,下到各个部队,给他灌输一下军事技能和军事思想甚至是政治主张”,说道这他想起来让王树常撰写的军队教学大纲,于是问道:“不知道你的军队教学大纲写得怎样?”
“快了,估计晚上就能写完。”
“那好,写完你让黄总长看看,明天就下部队。”说着,孙中山转身拿起笔架上的毛笔,在一张纸上刷刷地写上一行字,然后递给王树常,叮嘱道:“别忘了,把它交给黄总长签字,还有。”这时他似乎想起什么,继续说:“明天你去各部队的时候留意一下老太太的女儿。找到她好了却老人的一个心愿。”王树常双腿一并,‘啪’地一个敬礼,转身出去。
《军长》还在连载,之前的烦恼这会儿似乎有所减轻,但不见诸君前来一顾,所以我的客栈似乎显得冷清,不过请放心,文字会继续,精彩也会继续。军长的故事如同不能干涸的小溪会一直流淌到你的心间。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