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薄朝秋意凉

琵琶弦上说相思之卫惊鸿。 第六十八回:紫宸殿·会无期(五)

    正月十五,上元灯节,薄都灯光如星点,繁华夜市热闹非凡,将黑夜渲染得红亮如白昼。

    本朝在这一日向来便有与民同乐的传统,在这一天,天子要率领众嫔妃大臣,在城楼之上点燃一盏巨型龙状彩灯,伴随着烟花齐放百炮齐鸣,这一夜的喧闹才真正开始。

    古来自有猜灯谜的习俗,皇宫内也不能免俗,由后宫宠妃陪侍左右,薄沐召集了当朝众位臣工,在清辉宫内大摆筵席,下旨让宫人在殿前挂满琳琅花灯。众大臣若是猜中灯谜,均一一有奖赏,而猜中最多的优胜者,除去天子的称赞外,另有赏赐。

    民间的花样则更为些多变。这一天是年后的第十五日,也是真正走出新年浓郁年味的一天。宫外的街市上车如流水马如龙,拥挤着出门玩乐的百姓。而河水两畔则是情意绵绵祈求良缘的青年男女们,清澈的河面上无数盏花灯顺流而下,随着水流灯光不断摇曳,璀璨如点点星辉。

    一辆黑色篷布的马车顶着夜色驶向皇宫北门,经过侍卫盘查,掏出皇太后印信后,顺利地驶出宫门。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中融入人流中,消失不见。

    烟花轰地蹿上高空,迸发出灿烂夺目的光亮,薄都城内百姓都抬头望天上看去,谁也不曾注意到,那辆马车去往了何方。

    清辉宫内鼓瑟齐奏,筵席已过大半,歌姬舞姬均已退下,皇太后已率众嫔妃退席,殿内由薄沐坐镇,朝臣们消去了早朝面圣时的拘谨,三三两两聚在一处或议政事或闲聊或猜灯谜。

    据传昌平长公主最爱梨花,此时,殿前挂着灯谜的红灯下摆放的好几株花团簇簇的梨花树,便是从公主府运送入宫的。清幽的香气沁心扑鼻,格外清新脱俗。

    卫城没有坐在席位上,静静站在梨花树旁,望着某盏花灯下悬缀的红笺出神。

    “将军可是要猜灯谜?”一个清丽的嗓音从后面响起。

    卫城倏地回神,回转身,朝来人拱手行礼:“公主。”

    昌平公主盈盈一笑,并不答话,向前走到那盏花灯下,已有宫人将那红笺取下送到她手上,她扫了眼纸上的一行字,勾唇笑道:“见将军在此处站了不短时间,莫非是被这灯谜给难住了?”

    卫城动了动唇,没出声。

    四周有不少看好戏的目光望过来。众所周知,如今紫宸殿全妃娘娘的义兄,陛下最宠信的将军卫城,当初只不过是公主府上照顾燕恒马的马童,若没有已故驸马曹沧舒的提携,只怕现今还在那胡商手下当奴仆。一个马童和一名歌女,却能有抗衡公主府的权势,这是谁也没能想到的事,谁清楚昌平公主心底是什么滋味呢!

    婉柔的声音一字一字缓缓念出:“星月相隔不盈尺……卫将军可知是个什么字?”

    尽管圣上近年来兴办官学,然而在此之前,能够真正接触到正统教育的主要是世族子弟,更遑论卫城年幼时就被人拐卖,后又被休屠王带到匈奴去受苦,哪里懂得诗书文章等文人把戏。

    昌平公主笑了笑,正待说话,谁知一个清朗的声音从人群之外传来:“有劳公主多虑,我舅舅非是要猜灯谜,而是在睹物思人罢了。”

    昌平公主一顿,只见一袭锦袍的卫惊鸿从人群外走来,丹凤眼中光彩熠熠,随手屈指轻弹一侧的一盏花灯,灯光霎时间晃荡变幻,他含笑道:“舅舅虽幼小离家,然而却时时记得年少时与家母聚在一起扎灯笼放花灯的经历。”

    “哦?”昌平公主似是饶有兴味。

    卫惊鸿缓缓续道:“好不容易费尽千难万险终于回到桑梓地,孰料人世沧桑,双亲早已先后辞世,而我母亲则遁入空门不理红尘俗务。公主您说,舅舅面对这物是人非之景,又怎能不睹物思人心生感慨呢?卫氏一族子荫单薄,舅舅只愿全妃娘娘和大皇子安乐福乐,愿在有生之年为陛下鞠躬尽瘁报效朝廷。”

    “好一副舌灿莲花的好口才。”昌平公主面带浅笑辨不清喜怒,“都说外甥最像舅舅,依我看,卫将军倒像是将伶牙俐齿全留给了外甥,自己却不剩多少啊!”

    卫城将卫惊鸿拉到身侧,朝她作揖行礼:“惊鸿年少无知,冲撞了公主,请您万莫见怪。”

    昌平公主皮笑肉不笑:“卫将军此言差矣。卫小公子可是替陛下征战匈奴的功臣,圣旨钦告天下的年少有为的人物。岂是我这般女流之辈能置喙的?”

    “大姐能这么想自然最好。”两侧大臣纷纷退步下跪,身穿明黄龙袍的薄沐踱步过来,望着跪倒在地的卫氏二人以及屈膝行礼的昌平公主,上前将皇姐扶起,似笑非笑道:“卫城虽口拙却性子沉稳温和,惊鸿思维敏捷有常人难及的英勇,皆是朕颇为欣赏的臣子。他们爱的是沙场点兵的激越,在这丝竹不断花灯高照的上元节怕是有些不自在,若是他们不懂风情,大姐也无需放在心上。”

    一番话两边敲打两边都安抚,卫惊鸿虽对“不懂风情”这四字意见颇大,在卫城的眼刀下也只能抿唇沉默。

    昌平公主再自然不过地搭着薄沐的手缓缓起身,舒展眉眼嗔怪道:“陛下未免也将姐姐想得太小气。”她眸光流转,笑吟吟道,“都说卫将军拙于言辞,我以前还不信,只因听说他曾与某人言谈甚欢。如今一照面,也不知是流言当真信得,还是因那人有非常手段。”

    听完这话,旁人不知内情,卫惊鸿却是瞬间就懂了,在感叹昌平公主咄咄逼人的同时,险些忍不住一逞口舌之快的冲动。

    薄沐却笑了:“你说的是意儿罢?”

    “她那个性子……”薄沐微微一叹,“能和卫城聊起来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明明是举国欢庆的时候,后宫嫔妃接到旨意后无不到场,也只有她一个称病缺席,任他不信也做不到召太医去一探虚实,否则如履薄冰的关系只怕会更僵。

    “难得意儿和卫城投缘,”薄沐召来闻达,道:“去明夜殿将娘娘请过来,就说……邀她指点卫将军猜灯谜。”

    卫惊鸿眉心一跳,然而天子在前,他也只能用妥帖的笑容掩去所有复杂心思。

    闻达不一会儿便折返回来,凑到薄沐耳畔低声说了什么,只见薄沐脸色一变,放下手中酒杯,抻平龙袍站起来,闲闲笑道:“朕有事先走一步,众卿大可以大方畅谈开怀畅饮,不必拘束。”

    众人跪地恭送圣驾,眼看着明黄身影消失在大殿门外,殿内的气氛顿时松弛不少。就算九五之尊礼贤下士,亲近贤能,然而能在没有天子气势压迫的情况下喝喝酒吃吃菜毕竟要好很多。

    卫惊鸿站起身,微微一笑,错眼间正对上卫城敏锐的目光,他不以为意地伸伸懒腰,踢了踢腿,自去找酒喝去了。

    不一会儿,太医院医正就领口谕退席,跟随在总管太监的身后匆匆离开。众人虽注意到,但是气氛也不过安静了片刻,猜谜的继续猜谜,闲聊的继续闲聊,讨论国事的继续聚在一起各抒己见……

    皇家事务,还是少管为妙啊!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