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九章 农家女不忘本色 聪明仔智破玄机
春暖花开,乍暖还寒。布谷声声,农家播种忙。天公总是不作美,度过严冬,岁序新春,可还是朔风呼呼,春寒料峭,春雨连绵。公社一声令下,各生产队一齐动员,抢时春播。
山岗坡地播的是玉米,谷洼水田插秧种稻。播种玉米,这个作业并不难,一人倒退着挥锄挖窝,窝不需深,盈寸就成。另一人胸前吊个肚兜,装着金黄的玉米粒,跟着往窝里丢二三颗种子,两脚随之将浮土扫埋过去。前面挖窝者要费劲,眼准手快;丢种子的要心灵手巧,种子要丢进窝,脚扫土埋盖也要准而快,手脚和眼睛都要配合好,既不能慢吞吞也不能分神,这样挖窝和丢种者配合得紧紧相扣,才能做好播种玉米的农活。
施丽英在播玉米时和赵大嫂搭档,配合得很好。耿茂队长过来,美美地笑,赵大嫂趁机大大赞扬施丽英心灵手巧,学得快,做得好。说实在话,这农活别看不需要多大的力气,但由于紧张,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一天下来,同样累得全身好像散了架。
在山坡谷底比较平坦的一小片农田种水稻,是这个生产队的粮仓。拔秧和插秧对一群城市来的知青又是一个大考验。
拔秧和插秧是两个主要环节。拔秧时,由于秧苗幼嫩,操作不好就会挟带不少断头缺根的废苗,因此拔秧也要懂得技巧。施丽英向赵大嫂请教,赵大嫂告诉她,由于秧苗幼嫩,几只手指一定要贴紧地皮把秧苗连根挖起,不是拔而是挖,这样才会减少断苗。拔秧不是看,而是在水里摸,凭的是感觉,两手一前一后摸着往前拔。当双手秧苗盈握时,就在板凳的两头敲打,打掉泥巴,抖掉断苗,洗干净再扎捆成把。施丽英依照赵大嫂传授的方法摸索,很快就掌握了窍门,进度快了,断秧也少了,耿茂队长当众表扬,郑义乐呵呵给施丽英记个满分。
插秧又有大学问,也不是看的那么简单。由于水田在谷底,因就地势高低宽狭不一,开出来的农田幅块小而不规则,根本没有“方”的感觉。因此在不规则的田中,划出自己的长方形,在视觉上就令自己头脑混乱;当年提倡蚂蚁出洞,密植创高产,一个人就要负责面前上十株的秧苗,一个人跨开两腿,一般都要插十一株,十三株,要单数,脚窝才能避开。不管你插几株,下田摆的架式就要一直坚持到底。
插秧是倒退后移,倒退就是前进。两脚的位置不能随意变动,不然你就屡次把秧苗插到你的脚窝里,泥不护好秧苗就会漂浮起来。秧苗漂浮起来,就要往前去补插,兼大大的麻烦。插秧时,如果随意变动姿势,原来安排的十一株或十三株,到头来就变了样,变成十株或十二株;如果你动作慢,就会被别人关起来,就像匹马单枪在敌阵中被包围起来。因此,看似简单的农活,摆在那些四体不勤的城市知青学生娃面前,就是一个大大的难关。
施丽英凭她的聪敏,在付出腰酸背痛的巨大辛劳后,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时间在劳筋挫骨的煎熬中过去,接着又迎来夏收秋播。劳动有了成果,有了收获,大家都感到喜悦。
真正感到喜悦的还是等候上报丰收喜讯的上级领导。当时有人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高论,耿茂这个生产队还未开镰收割,许多地方已经上报“放卫星”高产了。今天这个生产队放亩产一千斤、五千斤的卫星,明天另一个生产队又放出亩产一万斤、二万斤的卫星,卫星越放越大,三万、五万斤的卫星也相继上了天。
文革中,“抓革命,促生产”,又重演十年前大跃进时的浮夸作风,没有人吸取历史的沉痛教训,更多人在热心鼓吹反“右倾”,生怕自己“左”得不够,没有“紧跟”伟大领袖的战略布置,硬是把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当儿戏,为自已的升官创造辉煌业绩,苦的到头来只是平头老百姓。
放卫星真是大阵仗,敲锣打鼓,戴红花,放鞭炮,大唱语录歌,大跳忠字舞,生产队向大队报喜,大队又向公社报喜,第二天报纸就在显著位置大事报导。领导发表讲话祝贺,领导的领导又提出更高更大胆的指标。大树典范,全面推广,访问取经,搞得非常热闹,普天同庆。报纸上放卫星丰收高产,领导人笑逐颜开,就是没有看到广大劳苦农民的愁眉苦脸。
四面八方放卫星,这就苦了生产队队长耿茂。大队已三申五令要他上报水稻亩产量,他曾说:预计每亩会有三百余斤,再多怎也达不到四百斤,就给大队领导骂个狗血淋头,说他思想保守,跟不上形势。在电话里大队长大声训斥耿茂说:
“别个生产队上报亩产几千斤,上万斤,公社领导还不收货,你说几百斤,不是要逼我上吊吗?”
是呀!一级一级在催逼,下面小干部也很头痛,“形势逼人”这句话,在这里就很耐人寻味!
苦呀!耿茂这个世代为农、一辈子和泥巴打交道的老农民,无可奈何,哭丧着脸来找郑义。他希望郑义这个城里的读书人,能给他想个好主意,应付上级领导的催逼。
郑义想,今年年情还算风调雨顺,实际亩产可达三百斤,说亩产千斤、万斤都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些千斤亩、万斤亩、几万斤亩的放卫星,只是自吹自擂、自欺欺人的笑话。但是整个社会都在说假话和大话,谁都很难独善其身,耿茂队长太老实了,他还在那里对生产队里的坡地水田逐块逐片的屈指计算。老队长呀老队长!成绩是吹出来和写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呀!郑义笑笑对耿茂老队长说:
“队长!你明天到大队开会,你多抽两袋烟,多跑两回厕所,让其他生产队队长先报,让他们去争高低。明天各队上报的增产数字,一定是越报越高,报在前边的再高最后还是保守,报在后面的就会插红旗、当标兵。你等所有人报完了你再说,报多少呢?不要争第一,第一会遭人咒骂;报个数字比第一第二低一点,跟第三名拉平就行了。”
“报那么多我哪里有粮食分配给社员和上缴国家呢?”老队长使劲地吸他的旱烟,摊摊手,无可奈何地说。
“队长!在会上报的数字没有谁能兑现,多些少些都一样是假的,不必认真。小队预报粮食产量,就是让大队有个数据向公社汇报,公社再向上级领导汇报,层层作假,人人吹嘘,一股风也就过去了;过后也不会有哪个领导会来认真查究,谁都知道是假的。现在只有顺应潮流走,大家皆大欢喜,不然你就过不了关。”
耿茂队长紧记郑义的话,在大队会议上终于有惊无险地过了关。他回来后拍着郑义的肩膀说:
“还是你们城里读书人聪明,不然我真不知如何过此一关。”
耿茂队长开心地笑了。
上山下乡的知青学生娃们,在山区穷山恶水的艰苦条件下,受尽折磨,许多人熬不下去,过不了一年,就有人偷偷跑回城市,由父母亲人掩护,当黑市居民;或者父母家庭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或者朝中有人当大官,设法在城里某个单位将他们安插进去,重当城里人。渐渐走离山村的知青日见增多。
跑不了的人,就是在城里没有门路的人。他们只好叫父母多多寄来食物和金钱,贿赂生产队干部,多批准病假或分配做点轻松的工作。工分多少他们谁也不放在心里,因为劳动工分的收入根本填不满肚皮。
最跑不了的还是像施丽英、郑义和郭艳梅这类人,他们一出生就带着剥削阶级的政治枷锁,他们生来不是龙和凤,只是会打洞的小老鼠。他们这一代人还要向人民清还父辈和祖辈的尘债。他们每次政治运动都要写“交心书”,都要狠批自己的剥削阶级出身,深挖自己的阶级根源,说什么剥削工人阶级,压迫贫下中农,无恶不作,过的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剥削生活,满脑子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等。这些形容词成语,都是在政治运动中的报纸上抄来的。骂父辈,骂祖辈,甚至连自己都骂了。但其实他们出生后,大多已是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家庭已被清算抄家得一无所有了的时候,什么叫剥削,他们都不懂,他们又哪来过着一天剥削的生活呢!
他们这批青年人,基本上是靠骂家庭、骂自己才顺利读完初、高中的中学课程,今天要争份好前程和好出路,光靠骂家庭和骂自己已无用;要求人,要找社会关系和靠山,才能有好的着落。找谁呢?太公那里就是那么几份猪肉,怎会轮到像施丽英和郑义他们几个狗崽子的份儿呢!
施丽英和郑义自知自己出身家庭成分不好,不敢奢想,只有互相鼓励,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柳刚多次来信,说要给施丽英寄钱和食物,都被她婉言谢绝。
就这样施丽英和郑义在山区坚持煎熬了一年多。
有一次,公社召开社员大会,是农业大丰收和大放卫星的庆功会和布署再夺高产的誓师大会。施丽英和郑义都参加了。施丽英也是大队推荐上公社的表扬名单,她不是放卫星的标兵,而是在一次豪雨引发山洪瀑泻,施丽英协助放养山羊的大爷,抢救羊群,奋不顾身跳入激流,救回两只被水冲走的羊羔。老队长报给大队,在社员大会上表扬。表彰施丽英维护社队财产模范事迹的文稿是郑义所写,郑义笔下生花,把施丽英树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榜样。最重要的是郑义的文章,最后归功于伟大领袖,归功于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文稿到大队原封不动地上送公社,并做了充分肯定的批语。施丽英对郑义苦笑,郑义却大言不惭地说,顺潮流者昌,逆潮流者亡。今天,被放逐到山区一年多能坚持下来的城市知青已寥寥无几,树模范舍施丽英还有其谁!
在会上,公社领导大肆宣扬大放卫星、创高产的丰功伟绩,罗列大批数据。施丽英和郑义对此不感兴趣,他们对农民的艰辛生活,心知肚明,亲身体会;领导的好大喜功,满口假大空话、自我陶醉的一切表演,他们也已充分领教,这样的庆功和誓师大会,对他们没有丝毫的策励和鼓舞作用。他们最大的欣慰就是借放假开会,好好的休息一天。同时也趁机和一同放逐来此的老同学见见面,诉诉心中之辛酸苦情。
施丽英和郑义到处寻觅,始终找不到郭艳梅,问其他同学也都不知道。他们估计郭艳梅不是已逃回海椰城,就是装病在家没有出来。郭艳梅根本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胡里胡涂的跟着施丽英和郑义报名到这里来,现在她一定骂死他们啦!
施丽英又何尝不感到懊恼呢!她凭着一时的激情和蒙眬的梦幻,要求跨区插队到了粤北。她原本有种种隐秘的打算,粤北和他梦中的世外桃源香江应该近些,到底远近如何,不过是一个梦中的数字;至于可能出现的机会,完全是他画出充机的饼儿。香江就像童话世界中的伊甸园。
施丽英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的憧憬,看来只是一场无法实现的梦呓。现实是残酷的,她入世未深的幼稚想法,是多么天真!多么渺茫遥远呵!正像“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诗句)
施丽英一年多来,她多次和爸爸通信,但她还没有机会和在劳改场服刑的爸爸见面。生产忙,请假不易,就是到某农场的车票钱她也拿不出来。爸爸的刑期还有一年多,他劳改刑期满后,还要强制留场就业。爸爸就业后有工资,她可以到农场去探望,甚至可以申请到农场去,当就业人员家属的子女,即所谓“青工”。如果人生归宿逃不出劳改场,这样的前途,非她所想,她心也不甘。
施丽英的梦想在节节的粉碎,在此穷山恶水的山村,她已行人止步。她的人生将在此处终老,莾山荒岗将埋她的白骨。千不该,万不该,施丽英不该把自己好朋友郑义,拉到这里来为她陪葬。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奈何!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正是:
梦幻重重心性迷,面黄身瘦泪濡泥;
青春价贱山沟掷,苦雨凄风陷马蹄!(齐韵)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山岗坡地播的是玉米,谷洼水田插秧种稻。播种玉米,这个作业并不难,一人倒退着挥锄挖窝,窝不需深,盈寸就成。另一人胸前吊个肚兜,装着金黄的玉米粒,跟着往窝里丢二三颗种子,两脚随之将浮土扫埋过去。前面挖窝者要费劲,眼准手快;丢种子的要心灵手巧,种子要丢进窝,脚扫土埋盖也要准而快,手脚和眼睛都要配合好,既不能慢吞吞也不能分神,这样挖窝和丢种者配合得紧紧相扣,才能做好播种玉米的农活。
施丽英在播玉米时和赵大嫂搭档,配合得很好。耿茂队长过来,美美地笑,赵大嫂趁机大大赞扬施丽英心灵手巧,学得快,做得好。说实在话,这农活别看不需要多大的力气,但由于紧张,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一天下来,同样累得全身好像散了架。
在山坡谷底比较平坦的一小片农田种水稻,是这个生产队的粮仓。拔秧和插秧对一群城市来的知青又是一个大考验。
拔秧和插秧是两个主要环节。拔秧时,由于秧苗幼嫩,操作不好就会挟带不少断头缺根的废苗,因此拔秧也要懂得技巧。施丽英向赵大嫂请教,赵大嫂告诉她,由于秧苗幼嫩,几只手指一定要贴紧地皮把秧苗连根挖起,不是拔而是挖,这样才会减少断苗。拔秧不是看,而是在水里摸,凭的是感觉,两手一前一后摸着往前拔。当双手秧苗盈握时,就在板凳的两头敲打,打掉泥巴,抖掉断苗,洗干净再扎捆成把。施丽英依照赵大嫂传授的方法摸索,很快就掌握了窍门,进度快了,断秧也少了,耿茂队长当众表扬,郑义乐呵呵给施丽英记个满分。
插秧又有大学问,也不是看的那么简单。由于水田在谷底,因就地势高低宽狭不一,开出来的农田幅块小而不规则,根本没有“方”的感觉。因此在不规则的田中,划出自己的长方形,在视觉上就令自己头脑混乱;当年提倡蚂蚁出洞,密植创高产,一个人就要负责面前上十株的秧苗,一个人跨开两腿,一般都要插十一株,十三株,要单数,脚窝才能避开。不管你插几株,下田摆的架式就要一直坚持到底。
插秧是倒退后移,倒退就是前进。两脚的位置不能随意变动,不然你就屡次把秧苗插到你的脚窝里,泥不护好秧苗就会漂浮起来。秧苗漂浮起来,就要往前去补插,兼大大的麻烦。插秧时,如果随意变动姿势,原来安排的十一株或十三株,到头来就变了样,变成十株或十二株;如果你动作慢,就会被别人关起来,就像匹马单枪在敌阵中被包围起来。因此,看似简单的农活,摆在那些四体不勤的城市知青学生娃面前,就是一个大大的难关。
施丽英凭她的聪敏,在付出腰酸背痛的巨大辛劳后,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时间在劳筋挫骨的煎熬中过去,接着又迎来夏收秋播。劳动有了成果,有了收获,大家都感到喜悦。
真正感到喜悦的还是等候上报丰收喜讯的上级领导。当时有人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高论,耿茂这个生产队还未开镰收割,许多地方已经上报“放卫星”高产了。今天这个生产队放亩产一千斤、五千斤的卫星,明天另一个生产队又放出亩产一万斤、二万斤的卫星,卫星越放越大,三万、五万斤的卫星也相继上了天。
文革中,“抓革命,促生产”,又重演十年前大跃进时的浮夸作风,没有人吸取历史的沉痛教训,更多人在热心鼓吹反“右倾”,生怕自己“左”得不够,没有“紧跟”伟大领袖的战略布置,硬是把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当儿戏,为自已的升官创造辉煌业绩,苦的到头来只是平头老百姓。
放卫星真是大阵仗,敲锣打鼓,戴红花,放鞭炮,大唱语录歌,大跳忠字舞,生产队向大队报喜,大队又向公社报喜,第二天报纸就在显著位置大事报导。领导发表讲话祝贺,领导的领导又提出更高更大胆的指标。大树典范,全面推广,访问取经,搞得非常热闹,普天同庆。报纸上放卫星丰收高产,领导人笑逐颜开,就是没有看到广大劳苦农民的愁眉苦脸。
四面八方放卫星,这就苦了生产队队长耿茂。大队已三申五令要他上报水稻亩产量,他曾说:预计每亩会有三百余斤,再多怎也达不到四百斤,就给大队领导骂个狗血淋头,说他思想保守,跟不上形势。在电话里大队长大声训斥耿茂说:
“别个生产队上报亩产几千斤,上万斤,公社领导还不收货,你说几百斤,不是要逼我上吊吗?”
是呀!一级一级在催逼,下面小干部也很头痛,“形势逼人”这句话,在这里就很耐人寻味!
苦呀!耿茂这个世代为农、一辈子和泥巴打交道的老农民,无可奈何,哭丧着脸来找郑义。他希望郑义这个城里的读书人,能给他想个好主意,应付上级领导的催逼。
郑义想,今年年情还算风调雨顺,实际亩产可达三百斤,说亩产千斤、万斤都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些千斤亩、万斤亩、几万斤亩的放卫星,只是自吹自擂、自欺欺人的笑话。但是整个社会都在说假话和大话,谁都很难独善其身,耿茂队长太老实了,他还在那里对生产队里的坡地水田逐块逐片的屈指计算。老队长呀老队长!成绩是吹出来和写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呀!郑义笑笑对耿茂老队长说:
“队长!你明天到大队开会,你多抽两袋烟,多跑两回厕所,让其他生产队队长先报,让他们去争高低。明天各队上报的增产数字,一定是越报越高,报在前边的再高最后还是保守,报在后面的就会插红旗、当标兵。你等所有人报完了你再说,报多少呢?不要争第一,第一会遭人咒骂;报个数字比第一第二低一点,跟第三名拉平就行了。”
“报那么多我哪里有粮食分配给社员和上缴国家呢?”老队长使劲地吸他的旱烟,摊摊手,无可奈何地说。
“队长!在会上报的数字没有谁能兑现,多些少些都一样是假的,不必认真。小队预报粮食产量,就是让大队有个数据向公社汇报,公社再向上级领导汇报,层层作假,人人吹嘘,一股风也就过去了;过后也不会有哪个领导会来认真查究,谁都知道是假的。现在只有顺应潮流走,大家皆大欢喜,不然你就过不了关。”
耿茂队长紧记郑义的话,在大队会议上终于有惊无险地过了关。他回来后拍着郑义的肩膀说:
“还是你们城里读书人聪明,不然我真不知如何过此一关。”
耿茂队长开心地笑了。
上山下乡的知青学生娃们,在山区穷山恶水的艰苦条件下,受尽折磨,许多人熬不下去,过不了一年,就有人偷偷跑回城市,由父母亲人掩护,当黑市居民;或者父母家庭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或者朝中有人当大官,设法在城里某个单位将他们安插进去,重当城里人。渐渐走离山村的知青日见增多。
跑不了的人,就是在城里没有门路的人。他们只好叫父母多多寄来食物和金钱,贿赂生产队干部,多批准病假或分配做点轻松的工作。工分多少他们谁也不放在心里,因为劳动工分的收入根本填不满肚皮。
最跑不了的还是像施丽英、郑义和郭艳梅这类人,他们一出生就带着剥削阶级的政治枷锁,他们生来不是龙和凤,只是会打洞的小老鼠。他们这一代人还要向人民清还父辈和祖辈的尘债。他们每次政治运动都要写“交心书”,都要狠批自己的剥削阶级出身,深挖自己的阶级根源,说什么剥削工人阶级,压迫贫下中农,无恶不作,过的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剥削生活,满脑子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等。这些形容词成语,都是在政治运动中的报纸上抄来的。骂父辈,骂祖辈,甚至连自己都骂了。但其实他们出生后,大多已是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家庭已被清算抄家得一无所有了的时候,什么叫剥削,他们都不懂,他们又哪来过着一天剥削的生活呢!
他们这批青年人,基本上是靠骂家庭、骂自己才顺利读完初、高中的中学课程,今天要争份好前程和好出路,光靠骂家庭和骂自己已无用;要求人,要找社会关系和靠山,才能有好的着落。找谁呢?太公那里就是那么几份猪肉,怎会轮到像施丽英和郑义他们几个狗崽子的份儿呢!
施丽英和郑义自知自己出身家庭成分不好,不敢奢想,只有互相鼓励,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柳刚多次来信,说要给施丽英寄钱和食物,都被她婉言谢绝。
就这样施丽英和郑义在山区坚持煎熬了一年多。
有一次,公社召开社员大会,是农业大丰收和大放卫星的庆功会和布署再夺高产的誓师大会。施丽英和郑义都参加了。施丽英也是大队推荐上公社的表扬名单,她不是放卫星的标兵,而是在一次豪雨引发山洪瀑泻,施丽英协助放养山羊的大爷,抢救羊群,奋不顾身跳入激流,救回两只被水冲走的羊羔。老队长报给大队,在社员大会上表扬。表彰施丽英维护社队财产模范事迹的文稿是郑义所写,郑义笔下生花,把施丽英树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榜样。最重要的是郑义的文章,最后归功于伟大领袖,归功于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文稿到大队原封不动地上送公社,并做了充分肯定的批语。施丽英对郑义苦笑,郑义却大言不惭地说,顺潮流者昌,逆潮流者亡。今天,被放逐到山区一年多能坚持下来的城市知青已寥寥无几,树模范舍施丽英还有其谁!
在会上,公社领导大肆宣扬大放卫星、创高产的丰功伟绩,罗列大批数据。施丽英和郑义对此不感兴趣,他们对农民的艰辛生活,心知肚明,亲身体会;领导的好大喜功,满口假大空话、自我陶醉的一切表演,他们也已充分领教,这样的庆功和誓师大会,对他们没有丝毫的策励和鼓舞作用。他们最大的欣慰就是借放假开会,好好的休息一天。同时也趁机和一同放逐来此的老同学见见面,诉诉心中之辛酸苦情。
施丽英和郑义到处寻觅,始终找不到郭艳梅,问其他同学也都不知道。他们估计郭艳梅不是已逃回海椰城,就是装病在家没有出来。郭艳梅根本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胡里胡涂的跟着施丽英和郑义报名到这里来,现在她一定骂死他们啦!
施丽英又何尝不感到懊恼呢!她凭着一时的激情和蒙眬的梦幻,要求跨区插队到了粤北。她原本有种种隐秘的打算,粤北和他梦中的世外桃源香江应该近些,到底远近如何,不过是一个梦中的数字;至于可能出现的机会,完全是他画出充机的饼儿。香江就像童话世界中的伊甸园。
施丽英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的憧憬,看来只是一场无法实现的梦呓。现实是残酷的,她入世未深的幼稚想法,是多么天真!多么渺茫遥远呵!正像“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诗句)
施丽英一年多来,她多次和爸爸通信,但她还没有机会和在劳改场服刑的爸爸见面。生产忙,请假不易,就是到某农场的车票钱她也拿不出来。爸爸的刑期还有一年多,他劳改刑期满后,还要强制留场就业。爸爸就业后有工资,她可以到农场去探望,甚至可以申请到农场去,当就业人员家属的子女,即所谓“青工”。如果人生归宿逃不出劳改场,这样的前途,非她所想,她心也不甘。
施丽英的梦想在节节的粉碎,在此穷山恶水的山村,她已行人止步。她的人生将在此处终老,莾山荒岗将埋她的白骨。千不该,万不该,施丽英不该把自己好朋友郑义,拉到这里来为她陪葬。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奈何!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正是:
梦幻重重心性迷,面黄身瘦泪濡泥;
青春价贱山沟掷,苦雨凄风陷马蹄!(齐韵)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