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往·事· 10第九章
萧默的第二次白城之行,还未提上日程便胎死腹中。原因是他老子梁武帝萧衍着他主办“天中节”事宜,尤其强调要办给侯景看。天中节处五月初五,正是一年之当中,又为奇数,取阴阳均衡之意。自北方游牧入主中原,节俗文化大展杂技游艺;侯景出身羯族,各样杂艺自是入眼网罗不在话下,如何让他高兴,萧默还真得费一番功夫不可。
但萧默心里始终痒痒,除了白昊轩,白城总有些莫名的东西叫他惦记,难以名状。痒得厉害了,萧默只好通过亲随,从军队里调来一名斥候,此人姓李,行军经验丰富。可惜年岁已长,眼将退伍。萧默召此人,见其持弓戴小帽,紧腰窄袖,披短甲,十分精悍,有意收为心腹,此番白城之行,欲考验他代劳一趟。
那李斥候办事雷厉风行,不日便带回消息,消息有两条,俱是全城皆知的坏消息。首当其冲是白府少爷告病,白府老夫人心焦力脆,正全城悬赏求医;二则白府识人不当,府里出了不干净的奴才,逐出去一大批。另有小道消息一则,传白府欲辟西边一排陋院为商街——来源是白城所辖的苏南商会联盟。
萧默恰闻前二者,涕泪满行,待听罢第三时,大咒白昊轩活该,宁可病中挣扎赚钱,也不出山,心头窝火,便草草打发李斥候。斥候应诺,前脚出门,后脚又被萧默叫回。
“等等,方才你说,白府要辟何处经商?”
李斥候以为萧默没听清,大声禀报,“西面陋院!王爷!”
萧默脑中闪念,倏地记起白府丫鬟的话,那位似曾相识的故人恰似住在西面陋院,不过他记性真差,那少年叫什么来着?
“再探,查查西面陋院里的住户都搬至何处。”
***
冥冥中萧默有感,倒绝不愿失去秋鲤的行踪,但李斥候的消息来得又快又猛,西面陋院一直荒芜,仅住过一户秋姓人家,不过那秋姓少年因事犯禁,早已被逐出白城。
萧默一惊,“竟有此事?!”他脑中闪过秋鲤玲珑的大眼,无论如何想不透他竟能得罪白昊轩,“如今那人家落在何方?”
李斥候禀道,“早已失去行踪。”
萧默沉郁半晌道,“再查!”
***
这斥候再查时终不见秋鲤母子踪影,犹如大海捞针茫然不可得,却不想他二人并未走远,究其缘由,自有一番周折。
话说那日母子俩出白城,未依来时择白河水路,而顺着白城坟山往郊外走,那坟山处白城东北,沿之北上便是建康地界。秋大娘忌讳此地,便反之向东或东南,欲往兰陵。不料山回路转,林嶂蔽日,转悠几日仍未出山,竟是迷路了。
山中几日犹如世外之界,既不知晨昏继往,亦不知东南西北;白日里鸟鸣山幽,簌日花香,夜晚风呼林啸,幽暗阴森,半只月轮冷清高悬,远处崖间天狼长啸。秋鲤往往怕得捂了耳朵,同母亲蜷在树洞里,近处丛中一有异动,便紧闭嘴眼,大气也不敢喘。如此捱过一日又一日,每日跟随午前日头东行,唯盼尽快走出山林。
这日照例走着,忽得眼前一亮,仍旧是树林,却有大不同风景,只见树木褐且笔直,稀疏荒落,乱草杂石甚少,于这水土丰茂之地格格不入。土壤□之处,竟被日光照的发亮。秋鲤心中甚异,“娘,此处……”他害怕得连怪字也不敢说出口,生怕冲撞了神明或妖怪,秋大娘握紧他手,“别看了!快走!”
秋鲤连忙低下头,匆匆而行,余光掠过之处,晃觉有一道人影藏在树林里。他倏地停下惊叫,“娘!我瞧见有人!”
秋大娘也吓了一跳,定睛望去,空旷旷的树林里连只虫鸟都无,哪见人影?她回身怪秋鲤神叨,“只说让你快走,倒不是就指这林子鬼了!”
秋鲤听不得鬼字,一言不发快步疾走,这下愈发觉得古怪,竟似有人跟在身后似的,耳朵不自觉竖了起来,悉悉索索声音愈大他愈发紧张,最后大喊一声,啊!停在原处再也不肯走了。
眼见日头西沉,一日将近,如何哄骗,秋鲤就是一步难抬,秋大娘着了急,戳了他额头气道,“说你胆小当真拿来作了,你且怕这林子我就不怕?现在就怕得迈不动步,等天黑了,看你如何!”
秋鲤被她戳得偏过头去,不巧又瞧见树林中的人影,这回清晰起来,大约摸样是个披袈裟的和尚,坐在地上抚着脚。看不清样貌。
秋鲤抬手一指,“娘,你瞧那儿,当真有个人!”
秋大娘顺势望去,竟也瞧得见那和尚,她暗舒一口气,看来倒不是鬼了。只见那和尚正朝这边招手,自然也瞧见了母子二人。秋大娘一哆嗦,身上起了些不好的感觉来,她忙一把拉住秋鲤,“快走!”
那和尚仍在招手,像是不肯罢休,秋鲤不乐意道,“娘,那人好像遇上麻烦了。”
秋大娘气得打他,“与你何干!你只当没瞧见!”
不想打都打不醒,秋鲤只感觉若不瞧那和尚,心里寒凉阴郁之气顿生,瞧着他,便似有天外吉光,霎时心眼洞开。他瞧那和尚招手不停,总想一探究竟,不知哪里借的力,带着秋大娘一起往树林里走去。
***
母子俩置身褐林其中,才发觉半分异样也无,连平日夜里汗毛倒竖的感觉一并消失得无影无踪。天未黑透,二人小心翼翼靠近和尚,见他正值壮年,团头大块,略显魁梧,不知是否武僧出身。此时正半闭眼眸,靠在树干上休息,见来者是妇孺二人,不由苦笑道,“多谢施主探望老僧。”
他用探望一词,秋鲤问道,“大师何出此言?”
和尚一指脚下,竟有一数尺余长之绊足陷阱,大约是用来捕兽的,不知怎么误抓了这和尚。陷阱精钢打成,闭合处齿锐无比,和尚脚踝处血肉模糊,秋鲤看了心疼道,“大师,我帮你掰开。”
言罢,躬身使劲,竟不想这绊足夹子咬合紧密,秋鲤使尽吃奶之力,仍旧无动于衷。秋大娘遂加入,亦无甚效果。和尚哈哈大笑,“多谢施主出手相救,此夹机关处,乃百炼精钢千锤而成,非常人之力能及。”
秋鲤闻言惊道,“如若兽类正中此陷阱,该如何是好?”
大师曰,“斩其足。”
秋鲤一个机灵,顿离数尺远,那和尚仍笑,“施主莫怕,老衲被禁于此,已有千年之久。施主救不了老衲,亦不必为此自责。”
不明此话真假,秋大娘将秋鲤护至身后,“你是人是妖?凡事冲我来,莫要伤害我孩儿。”
和尚哈哈大笑,“老衲非人非妖,施主莫多思世俗杂念,只凭心论,见着老衲怕是不怕?”
秋鲤一想,便上前道,“我不怕你。”
秋大娘一惊,未及阻拦;和尚却点头道,“聪慧灵隐,五蕴充沛,人世之气,可入其中可凌其上,难得!”
他接着道,“小哥儿,你往我后顶五寸摸,可有一疤?”
秋鲤照做,竟真有一凹凸不平之物,和尚檀口微吐,四周竟腾起四朵清凉蓝焰,将不大的见方地儿照的通明。秋大娘冷汗侵额,一下握紧秋鲤的手,反倒秋鲤竟全乎不惧,镇定异常,“娘,不怕的,这个大师是好人。”说罢朝那和尚脑后的疤摸去,如今借光看,才瞧了究竟,那竟是一处铜钱大的刀疤,纵横交错,状大若圆,情似反复被利刃割出,血虽止住,但白肉翻出,乍看下甚为可怖。秋鲤一时手抖,心里也有些害怕,但手已伸出,并不敢停顿,仍战战兢兢摸了一下。本意轻轻一抚,蜻蜓点水,不料一旦覆上,竟似有千重吸力,牢牢粘住。而手心处竟传来无比暖意,在这寒凉的夜里显得格外明显。
和尚哈哈大笑,少顷,头上癞刀疤无故不见,脚下绊足陷阱亦不翼而飞,秋鲤母子惊奇无比。那和尚伸出双手道,“我本触犯仙戒,被罚至此处做猛兽被擒状,须九千年得返仙界,此间各种意外,我须以凡胎肉身当承,或宰或杀,俱是劫数。若有机缘,便是一兼有龙凤双祥之人替我祛除这罪孽之疤。万千年来,此处人迹罕至,又哪里去寻这奇格之人,我便当坐死了这九千年,还盼永无人来扰,便将此林移为异状。不料今日奇缘降临,老衲谢小哥儿救命之恩。”
言罢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打了个揖。秋鲤这才发现他异常高大,不似凡人。那和尚手短仅寸长,怪不得摸不到自己脑后的疤。和尚圆满即将登返,临走前问秋鲤有何心愿,可为其得偿。
秋鲤茫茫然,又看他娘,秋大娘道,“多谢仙人好意,我们无所求。”
和尚奇道,“世上竟有无求之人。”
秋大娘笑道,“并非无求,只是人走一世,福祸皆有命数,一切皆有天理而定,我等只本心为事,顺其自然。”复又转向秋鲤道,“孩子,今日一事你顺心而为,救得大师,并不为得名求利,能造功德是福分,可见你心本善。反倒是为娘,犹豫不决,倒显惭愧了。”言至此,微欠身向大师赔罪。那和尚自不计较道,“既如此老衲仅能为施主尽此绵薄之力了,”言罢伸手向西一指,“往此可出林,条件只有一个,出林之处即是落脚之处,二位施主既遵心而为,望切守!从此必有光明坦途,大白磊落之日。”他此言竟似心思全知,母子二人听罢既感之又疑之,欲再问,和尚早已飘远,此时天色大亮,荒落的树林里有了点点晨光,□的地上竟出现几行小字,只见上面写道:
弄璋梦兰心定未变得余生,
弄瓦须眉奋九朝攀枝显荣。
大意是:若为男孩,此生必有一番周折,若能守住本心,亦能安然一世;为女孩,要奋进,险象中能攀得显赫人世。
那和尚离去前,细观秋鲤面相,见他三庭中唯下庭稍长,但天庭平顺,眼正眸清,盘小开阔,耳廓上提,也算半福之相。哪知秋鲤母子看到此天机之句,心中愈发云缭雾绕不见底,百味倒翻滋味杂。
但萧默心里始终痒痒,除了白昊轩,白城总有些莫名的东西叫他惦记,难以名状。痒得厉害了,萧默只好通过亲随,从军队里调来一名斥候,此人姓李,行军经验丰富。可惜年岁已长,眼将退伍。萧默召此人,见其持弓戴小帽,紧腰窄袖,披短甲,十分精悍,有意收为心腹,此番白城之行,欲考验他代劳一趟。
那李斥候办事雷厉风行,不日便带回消息,消息有两条,俱是全城皆知的坏消息。首当其冲是白府少爷告病,白府老夫人心焦力脆,正全城悬赏求医;二则白府识人不当,府里出了不干净的奴才,逐出去一大批。另有小道消息一则,传白府欲辟西边一排陋院为商街——来源是白城所辖的苏南商会联盟。
萧默恰闻前二者,涕泪满行,待听罢第三时,大咒白昊轩活该,宁可病中挣扎赚钱,也不出山,心头窝火,便草草打发李斥候。斥候应诺,前脚出门,后脚又被萧默叫回。
“等等,方才你说,白府要辟何处经商?”
李斥候以为萧默没听清,大声禀报,“西面陋院!王爷!”
萧默脑中闪念,倏地记起白府丫鬟的话,那位似曾相识的故人恰似住在西面陋院,不过他记性真差,那少年叫什么来着?
“再探,查查西面陋院里的住户都搬至何处。”
***
冥冥中萧默有感,倒绝不愿失去秋鲤的行踪,但李斥候的消息来得又快又猛,西面陋院一直荒芜,仅住过一户秋姓人家,不过那秋姓少年因事犯禁,早已被逐出白城。
萧默一惊,“竟有此事?!”他脑中闪过秋鲤玲珑的大眼,无论如何想不透他竟能得罪白昊轩,“如今那人家落在何方?”
李斥候禀道,“早已失去行踪。”
萧默沉郁半晌道,“再查!”
***
这斥候再查时终不见秋鲤母子踪影,犹如大海捞针茫然不可得,却不想他二人并未走远,究其缘由,自有一番周折。
话说那日母子俩出白城,未依来时择白河水路,而顺着白城坟山往郊外走,那坟山处白城东北,沿之北上便是建康地界。秋大娘忌讳此地,便反之向东或东南,欲往兰陵。不料山回路转,林嶂蔽日,转悠几日仍未出山,竟是迷路了。
山中几日犹如世外之界,既不知晨昏继往,亦不知东南西北;白日里鸟鸣山幽,簌日花香,夜晚风呼林啸,幽暗阴森,半只月轮冷清高悬,远处崖间天狼长啸。秋鲤往往怕得捂了耳朵,同母亲蜷在树洞里,近处丛中一有异动,便紧闭嘴眼,大气也不敢喘。如此捱过一日又一日,每日跟随午前日头东行,唯盼尽快走出山林。
这日照例走着,忽得眼前一亮,仍旧是树林,却有大不同风景,只见树木褐且笔直,稀疏荒落,乱草杂石甚少,于这水土丰茂之地格格不入。土壤□之处,竟被日光照的发亮。秋鲤心中甚异,“娘,此处……”他害怕得连怪字也不敢说出口,生怕冲撞了神明或妖怪,秋大娘握紧他手,“别看了!快走!”
秋鲤连忙低下头,匆匆而行,余光掠过之处,晃觉有一道人影藏在树林里。他倏地停下惊叫,“娘!我瞧见有人!”
秋大娘也吓了一跳,定睛望去,空旷旷的树林里连只虫鸟都无,哪见人影?她回身怪秋鲤神叨,“只说让你快走,倒不是就指这林子鬼了!”
秋鲤听不得鬼字,一言不发快步疾走,这下愈发觉得古怪,竟似有人跟在身后似的,耳朵不自觉竖了起来,悉悉索索声音愈大他愈发紧张,最后大喊一声,啊!停在原处再也不肯走了。
眼见日头西沉,一日将近,如何哄骗,秋鲤就是一步难抬,秋大娘着了急,戳了他额头气道,“说你胆小当真拿来作了,你且怕这林子我就不怕?现在就怕得迈不动步,等天黑了,看你如何!”
秋鲤被她戳得偏过头去,不巧又瞧见树林中的人影,这回清晰起来,大约摸样是个披袈裟的和尚,坐在地上抚着脚。看不清样貌。
秋鲤抬手一指,“娘,你瞧那儿,当真有个人!”
秋大娘顺势望去,竟也瞧得见那和尚,她暗舒一口气,看来倒不是鬼了。只见那和尚正朝这边招手,自然也瞧见了母子二人。秋大娘一哆嗦,身上起了些不好的感觉来,她忙一把拉住秋鲤,“快走!”
那和尚仍在招手,像是不肯罢休,秋鲤不乐意道,“娘,那人好像遇上麻烦了。”
秋大娘气得打他,“与你何干!你只当没瞧见!”
不想打都打不醒,秋鲤只感觉若不瞧那和尚,心里寒凉阴郁之气顿生,瞧着他,便似有天外吉光,霎时心眼洞开。他瞧那和尚招手不停,总想一探究竟,不知哪里借的力,带着秋大娘一起往树林里走去。
***
母子俩置身褐林其中,才发觉半分异样也无,连平日夜里汗毛倒竖的感觉一并消失得无影无踪。天未黑透,二人小心翼翼靠近和尚,见他正值壮年,团头大块,略显魁梧,不知是否武僧出身。此时正半闭眼眸,靠在树干上休息,见来者是妇孺二人,不由苦笑道,“多谢施主探望老僧。”
他用探望一词,秋鲤问道,“大师何出此言?”
和尚一指脚下,竟有一数尺余长之绊足陷阱,大约是用来捕兽的,不知怎么误抓了这和尚。陷阱精钢打成,闭合处齿锐无比,和尚脚踝处血肉模糊,秋鲤看了心疼道,“大师,我帮你掰开。”
言罢,躬身使劲,竟不想这绊足夹子咬合紧密,秋鲤使尽吃奶之力,仍旧无动于衷。秋大娘遂加入,亦无甚效果。和尚哈哈大笑,“多谢施主出手相救,此夹机关处,乃百炼精钢千锤而成,非常人之力能及。”
秋鲤闻言惊道,“如若兽类正中此陷阱,该如何是好?”
大师曰,“斩其足。”
秋鲤一个机灵,顿离数尺远,那和尚仍笑,“施主莫怕,老衲被禁于此,已有千年之久。施主救不了老衲,亦不必为此自责。”
不明此话真假,秋大娘将秋鲤护至身后,“你是人是妖?凡事冲我来,莫要伤害我孩儿。”
和尚哈哈大笑,“老衲非人非妖,施主莫多思世俗杂念,只凭心论,见着老衲怕是不怕?”
秋鲤一想,便上前道,“我不怕你。”
秋大娘一惊,未及阻拦;和尚却点头道,“聪慧灵隐,五蕴充沛,人世之气,可入其中可凌其上,难得!”
他接着道,“小哥儿,你往我后顶五寸摸,可有一疤?”
秋鲤照做,竟真有一凹凸不平之物,和尚檀口微吐,四周竟腾起四朵清凉蓝焰,将不大的见方地儿照的通明。秋大娘冷汗侵额,一下握紧秋鲤的手,反倒秋鲤竟全乎不惧,镇定异常,“娘,不怕的,这个大师是好人。”说罢朝那和尚脑后的疤摸去,如今借光看,才瞧了究竟,那竟是一处铜钱大的刀疤,纵横交错,状大若圆,情似反复被利刃割出,血虽止住,但白肉翻出,乍看下甚为可怖。秋鲤一时手抖,心里也有些害怕,但手已伸出,并不敢停顿,仍战战兢兢摸了一下。本意轻轻一抚,蜻蜓点水,不料一旦覆上,竟似有千重吸力,牢牢粘住。而手心处竟传来无比暖意,在这寒凉的夜里显得格外明显。
和尚哈哈大笑,少顷,头上癞刀疤无故不见,脚下绊足陷阱亦不翼而飞,秋鲤母子惊奇无比。那和尚伸出双手道,“我本触犯仙戒,被罚至此处做猛兽被擒状,须九千年得返仙界,此间各种意外,我须以凡胎肉身当承,或宰或杀,俱是劫数。若有机缘,便是一兼有龙凤双祥之人替我祛除这罪孽之疤。万千年来,此处人迹罕至,又哪里去寻这奇格之人,我便当坐死了这九千年,还盼永无人来扰,便将此林移为异状。不料今日奇缘降临,老衲谢小哥儿救命之恩。”
言罢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打了个揖。秋鲤这才发现他异常高大,不似凡人。那和尚手短仅寸长,怪不得摸不到自己脑后的疤。和尚圆满即将登返,临走前问秋鲤有何心愿,可为其得偿。
秋鲤茫茫然,又看他娘,秋大娘道,“多谢仙人好意,我们无所求。”
和尚奇道,“世上竟有无求之人。”
秋大娘笑道,“并非无求,只是人走一世,福祸皆有命数,一切皆有天理而定,我等只本心为事,顺其自然。”复又转向秋鲤道,“孩子,今日一事你顺心而为,救得大师,并不为得名求利,能造功德是福分,可见你心本善。反倒是为娘,犹豫不决,倒显惭愧了。”言至此,微欠身向大师赔罪。那和尚自不计较道,“既如此老衲仅能为施主尽此绵薄之力了,”言罢伸手向西一指,“往此可出林,条件只有一个,出林之处即是落脚之处,二位施主既遵心而为,望切守!从此必有光明坦途,大白磊落之日。”他此言竟似心思全知,母子二人听罢既感之又疑之,欲再问,和尚早已飘远,此时天色大亮,荒落的树林里有了点点晨光,□的地上竟出现几行小字,只见上面写道:
弄璋梦兰心定未变得余生,
弄瓦须眉奋九朝攀枝显荣。
大意是:若为男孩,此生必有一番周折,若能守住本心,亦能安然一世;为女孩,要奋进,险象中能攀得显赫人世。
那和尚离去前,细观秋鲤面相,见他三庭中唯下庭稍长,但天庭平顺,眼正眸清,盘小开阔,耳廓上提,也算半福之相。哪知秋鲤母子看到此天机之句,心中愈发云缭雾绕不见底,百味倒翻滋味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