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往·事· 9第八章
词曰:金陵帝王州,王谢风流。
跨过秦淮河上的朱雀航浮桥,侧身回望,目光可绵延至南面祭天之郊。又由南郊一路向北,一条宫前御街纵贯,直抵巍峨宫城。御街两侧官署分拥而立,凌日之下,宫墙之上,影影幢幢。自凌阳门始,十二宫门依次洞开,一队人马行在宫道之上——前有三五随从鸣锣开道,后有四五仆役立威举牌,中间更有侍卫夹道,霸气威猛之风尽显。百姓见之,无不肃静回避。萧默就这样斜倚在步舆上摇摇晃晃,前呼后拥地进了宫。
过了千秋门,萧默不由直了直身,他母亲站在太极殿外等他,萧默下了步舆拜道,“儿臣给母后请安,母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又见其他数位妃嫔俱在,依规矩同给几位娘娘施了礼。见几位女眷俱是双目红肿,面带忧虑,不由奇道,“母后,诸位娘娘,这是怎么了?”
他母亲——那南梁的静德皇后,闻之以帕拭泪,啜泣道,“你父王操劳国事,连日滴米未进。本宫等皆被拦在殿外不予相见,无从劝起,着实令人焦急!”
“母后可知是何故?”
“这……”景德皇后先是摇头,“后宫不涉政。”
后来又思忖道,“大约是同前车骑将军有关?”
“前车骑将军侯景?”
“正是。”
萧默蹙紧双眉,“此人乃羯族,又是叛乱归降。若闹出什么乱子来,倒也不足为奇。”
静德皇后本就担心,闻他一言忙道,“那他可是会对你父王不利?”
萧默安抚道,“如何待我询问便知。还请母后、众位娘娘放宽心,一有消息当立即禀报。”
静德皇后虽不放心,但父子间讲起话来总胜于他们,到底点点头走了。萧默送走他母亲,转身一跺脚,迈进了太极殿的大门。
太极殿面阔十三间,左右有翼殿。宽广的主殿里并没有梁武帝萧衍的身影,只有萧衍身边一个常出入的太监唤敏乐的,见宁王进到殿里来,忙磕头,“奴才参见宁王爷,王爷千岁!”
萧默问道,“皇上呢?”
敏乐太监不敢作声,只偷偷往后一指,萧默转转眼珠子,吩咐敏乐去御膳房端点小食儿来。自己夺身往后去了,才转过朱漆的回龙柱梁,便果然瞧见他父亲,正立在太极殿南偏门外看斜阳。
萧默了然,心知急不得,立在一步之遥外静候。萧衍知他来,仍原样看了好一会儿,半晌才开口道,“金乌西沉,落日熔金。”
身后传来萧默的声音,“甚美。”
梁武帝轻哂一笑,“美则美矣,转瞬即逝。”
萧默接道,“只是今日将近,明日仍会再有,千万年里,周而复始。”
此话婉转玄妙,大有深意,梁武帝酷爱佛理,听出了点意思,当下回身,见这许久不见的儿子又清俊了许多,问道,“你这王爷当得可还舒心?”
萧默俯身下拜,“儿臣参见父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禀父王,儿臣的官当得舒心,还请父王放心。”
梁武帝闻言哈哈大笑,“戏谑之言,倒打趣到你老子头上来了!听说你去了趟白城。”
“是。”
“可有收获?”
萧默脑中白眼连连,暗忖我的行踪一向为您掌控,入白城半日便将我召回,还问得如此慈祥,不过是想让我自己吐出来罢了。便道,“回父王,白城有故友。”
“哦?”梁武帝佯装不知,“何人?”
萧默禀道,“鹤身书生白昊轩。”
“哦,是他。”梁武帝转身入殿,“你来,白城一地,于我南梁福地也。白城昊轩是为其一,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这回轮到萧默真吃惊了,“还请父王指教。”
“哈哈,都督南武侯陈庆之。”
“陈将军是白城人?!”萧默诧异道。
萧衍道,“不错!正是白城人,而且起于白城里最大的世家。”
萧默脑中接二连三,啪啪碰撞出许多,竟没料到大名鼎鼎的陈武侯与白家有一段如此渊源,兼之白昊轩,白城白家——倒像是谜一样,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萧默好奇心大动,正欲洗耳恭听,但萧衍并不打算多说,踱到他的连天红牡丹书案后,漫不经心地拿起本《建安七子集》看起来。
瞧他父王这般举动,萧默心下大异,不是说他父王彻夜不眠,滴米未进么?瞧母后与众妃嫔之神色,事态很严峻似的。怎么这会儿如此悠哉,倒挺像在消遣他。萧默想了想,决定暂时撇下白城此话不谈,先进车杀他父王一下。
“父王,儿臣有一事,不知当禀与否。”
萧衍头也未抬一下,“讲。”
“方才在殿外,儿臣见母后携众位娘娘觐见,言语间甚为焦急,颇有担心父王之意。不知父王是否真如母后所言,几日未好好进膳,若真如此,还请父王保重龙体。” 萧默单膝叩拜,余光扫到案前的父亲好像无动于衷。不吃招可不行,萧默咚地一下,另一只膝盖也着了地,悉悉索索挪到萧衍面前,伏膝哽咽,“父王可要为我南梁社稷着想,我和母后还依赖着父王呢!”
萧衍将书重重撂下,又将膝盖从萧默手下解救出来,“再无赖,扒了你王爷之位!”
萧默立马擦干眼角两滴水,吸吸鼻涕道,“儿臣斗胆,让御膳房做了几样精美小食,父王若胃口不是太坏,便请进一点吧!”
“哼,”萧衍拿书在萧默脑门上重重一敲,“撒泼打滚功夫一流,朕是怕了你了!呈进来吧!”
萧默大喜,连忙让敏乐带了朱漆食盒进来,往书案上一摆,统共只三个菜:竹叶醉虾、龙须凤爪,另有一碟梨花瓣腌制的酱菜;配上一小碗下火的皮蛋瘦肉粥,看起来十分清淡爽口。
萧衍略一扫眼,道,“不是宫里常有的菜式。”
“父王好眼力,这正是儿臣此去白城取到的食经。”萧默殷勤递了筷子,“此道龙须凤爪,凤爪乃取当年童子鸡左爪尖儿上一点儿炒至金黄,龙须乃河鲜新虾前须二寸,秘制酱料腌熟,吃时放在碟中,过一遍蒸笼即可。”
萧衍舀了一勺放入嘴中,“嗯,酥脆酸甜,开胃生津。”
“父王您再看这道,此菜即醉虾,无甚名头,不过取新鲜河虾,佐以竹叶青蒸制而成,唯吃时有些花样。”
萧衍撩眼瞧他,倒看他如何使花样,萧默同敏乐耳语几句,敏乐便出去了,少顷带着一名厨役进来,那厨役并不请安,待敏乐将醉虾端起,呈与托盘上,同厨役相距三尺,那厨役突然双掌喷出火光,掌火直逼醉虾。萧衍吓一跳,萧默忙拦在前,“父王小心!”
不过虚惊一场,那醉虾燃了一会儿,便用荷叶盖灭,重新摆上案时,虾壳早已金黄焦脆,一剥即掉,里面愈发白嫩滑口,酒的滋味浸虾身入透,萧衍尝罢,连呼几声妙。
趁着皇帝高兴,萧衍再接再厉,哄着食了碗皮蛋粥,终于父王吃高兴了,模样也精神了些,萧默便开口问道,“方才父王所言,可是陈将军出自白府。”
萧衍道,“说起白府佚事,那自是很多的,不过单论庆之生平,倒也不是危言耸听。所谓英雄起于草莽,庆之早年在白府为仆,后南齐凋落,他便离府投靠与我,从随从自主书,再往后便是白袍将军名扬天下,出身早不论了。”
萧默似有所悟道,“怪不得陈将军喜着白袍,渊源竟在白城梨花上。”
“正是,庆之最喜故乡之梨花。”萧衍点头,眼中颇有怀念之感,“当年千军万马避白袍之势,何等令人神往!庆之一走,七千的白袍骑兵竟做猢狲散!”说到痛心处,萧衍握紧双拳,“而我堂堂大梁,竟再也找不出另一个白袍!”
眼见父王痛心疾首,萧默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儿臣斗胆,为父王举荐一人,此人经世之才,韬略之意,不在陈将军之下!”
萧衍负手大笑,抑声道,“白昊轩?”
“正是。”
萧衍背身对他,看不出表情,“若朕眼高,不肯下拜呢?”
萧默一惊,“父王何出此言?”
“哼!好一个廷尉卿,黄门侍郎!朕看你当真是封王为享乐,糊涂到顶!”萧衍广袖一甩,将书案上那碟梨花酱菜掷到萧默眼前,厉声道,“这就是你去白城查的情?”
萧默面红耳赤,伏地听他老子训斥,萧衍见他仍旧半明不白,叹气道,“竟不知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朕问你,你此番探查白城,可对白府印象如何?”
萧默素来擅猜心,此番却摸不着头脑,只好实话实说,“尚可。”
“尚可?”萧衍嗤之一笑,“你不是夸人家院子素雅清秀,比王府还玩味?”
萧默闻言一滞,眼角不自主抽搐起来,他父王……到底安插了眼线在他周围,半晌,才重重喷了鼻息,将脸贴到地上道,“回父王,白府宅院虽算不上庞大,但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其府匾额,门楣,楹联,装饰皆承晋风骨,文人做派,别致风流。各处花木寓意,别石叠情,深远广达,精美绝伦。”
萧衍点头,缓声道,“听闻白昊轩待王爷如故,排场不大,午膳只上了四个菜。”
萧默一副认命相,见他父王早就心里有数,干脆收了心眼,老老实实答话,“是,儿臣觉得好,今日借花献佛,特拿来孝敬父王。”
萧衍道,“你的孝心朕领了,他的东西,你都觉得新鲜,可见白昊轩是下了功夫的。由你一行知白昊轩做事精而不实,讲求味道。你知朕素来勤俭,吃穿用度亦不甚讲究,你母后她们连像样首饰都没几件,朕又怎能容此安于歆享之人。”
萧默难以置信,“可是父王——”
“好了,你要说什么朕知道。”萧衍摆手道,“你若还惦记他当年江州一援,可见你眼光飘忽,尤不长远。人常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由简入奢之易;他且退身持家亦是深思熟虑的,人各有志,当年留不住,如今想叫他由安入危,自是难上加难,不说也罢。”
萧衍扶起儿子,“侯景之事,想必你亦有所耳闻,此事朕自有定夺。尔等如何行事,朕不指派,但愿你长心。”
萧默一听,差点落泪,待谢了父亲,黯然回了自己的永安府。他千思万想不明白,白昊轩怎么就成了好吃懒做之辈?萧默暗忖不对,看来自己,还得下次白城才行。
跨过秦淮河上的朱雀航浮桥,侧身回望,目光可绵延至南面祭天之郊。又由南郊一路向北,一条宫前御街纵贯,直抵巍峨宫城。御街两侧官署分拥而立,凌日之下,宫墙之上,影影幢幢。自凌阳门始,十二宫门依次洞开,一队人马行在宫道之上——前有三五随从鸣锣开道,后有四五仆役立威举牌,中间更有侍卫夹道,霸气威猛之风尽显。百姓见之,无不肃静回避。萧默就这样斜倚在步舆上摇摇晃晃,前呼后拥地进了宫。
过了千秋门,萧默不由直了直身,他母亲站在太极殿外等他,萧默下了步舆拜道,“儿臣给母后请安,母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又见其他数位妃嫔俱在,依规矩同给几位娘娘施了礼。见几位女眷俱是双目红肿,面带忧虑,不由奇道,“母后,诸位娘娘,这是怎么了?”
他母亲——那南梁的静德皇后,闻之以帕拭泪,啜泣道,“你父王操劳国事,连日滴米未进。本宫等皆被拦在殿外不予相见,无从劝起,着实令人焦急!”
“母后可知是何故?”
“这……”景德皇后先是摇头,“后宫不涉政。”
后来又思忖道,“大约是同前车骑将军有关?”
“前车骑将军侯景?”
“正是。”
萧默蹙紧双眉,“此人乃羯族,又是叛乱归降。若闹出什么乱子来,倒也不足为奇。”
静德皇后本就担心,闻他一言忙道,“那他可是会对你父王不利?”
萧默安抚道,“如何待我询问便知。还请母后、众位娘娘放宽心,一有消息当立即禀报。”
静德皇后虽不放心,但父子间讲起话来总胜于他们,到底点点头走了。萧默送走他母亲,转身一跺脚,迈进了太极殿的大门。
太极殿面阔十三间,左右有翼殿。宽广的主殿里并没有梁武帝萧衍的身影,只有萧衍身边一个常出入的太监唤敏乐的,见宁王进到殿里来,忙磕头,“奴才参见宁王爷,王爷千岁!”
萧默问道,“皇上呢?”
敏乐太监不敢作声,只偷偷往后一指,萧默转转眼珠子,吩咐敏乐去御膳房端点小食儿来。自己夺身往后去了,才转过朱漆的回龙柱梁,便果然瞧见他父亲,正立在太极殿南偏门外看斜阳。
萧默了然,心知急不得,立在一步之遥外静候。萧衍知他来,仍原样看了好一会儿,半晌才开口道,“金乌西沉,落日熔金。”
身后传来萧默的声音,“甚美。”
梁武帝轻哂一笑,“美则美矣,转瞬即逝。”
萧默接道,“只是今日将近,明日仍会再有,千万年里,周而复始。”
此话婉转玄妙,大有深意,梁武帝酷爱佛理,听出了点意思,当下回身,见这许久不见的儿子又清俊了许多,问道,“你这王爷当得可还舒心?”
萧默俯身下拜,“儿臣参见父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禀父王,儿臣的官当得舒心,还请父王放心。”
梁武帝闻言哈哈大笑,“戏谑之言,倒打趣到你老子头上来了!听说你去了趟白城。”
“是。”
“可有收获?”
萧默脑中白眼连连,暗忖我的行踪一向为您掌控,入白城半日便将我召回,还问得如此慈祥,不过是想让我自己吐出来罢了。便道,“回父王,白城有故友。”
“哦?”梁武帝佯装不知,“何人?”
萧默禀道,“鹤身书生白昊轩。”
“哦,是他。”梁武帝转身入殿,“你来,白城一地,于我南梁福地也。白城昊轩是为其一,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这回轮到萧默真吃惊了,“还请父王指教。”
“哈哈,都督南武侯陈庆之。”
“陈将军是白城人?!”萧默诧异道。
萧衍道,“不错!正是白城人,而且起于白城里最大的世家。”
萧默脑中接二连三,啪啪碰撞出许多,竟没料到大名鼎鼎的陈武侯与白家有一段如此渊源,兼之白昊轩,白城白家——倒像是谜一样,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萧默好奇心大动,正欲洗耳恭听,但萧衍并不打算多说,踱到他的连天红牡丹书案后,漫不经心地拿起本《建安七子集》看起来。
瞧他父王这般举动,萧默心下大异,不是说他父王彻夜不眠,滴米未进么?瞧母后与众妃嫔之神色,事态很严峻似的。怎么这会儿如此悠哉,倒挺像在消遣他。萧默想了想,决定暂时撇下白城此话不谈,先进车杀他父王一下。
“父王,儿臣有一事,不知当禀与否。”
萧衍头也未抬一下,“讲。”
“方才在殿外,儿臣见母后携众位娘娘觐见,言语间甚为焦急,颇有担心父王之意。不知父王是否真如母后所言,几日未好好进膳,若真如此,还请父王保重龙体。” 萧默单膝叩拜,余光扫到案前的父亲好像无动于衷。不吃招可不行,萧默咚地一下,另一只膝盖也着了地,悉悉索索挪到萧衍面前,伏膝哽咽,“父王可要为我南梁社稷着想,我和母后还依赖着父王呢!”
萧衍将书重重撂下,又将膝盖从萧默手下解救出来,“再无赖,扒了你王爷之位!”
萧默立马擦干眼角两滴水,吸吸鼻涕道,“儿臣斗胆,让御膳房做了几样精美小食,父王若胃口不是太坏,便请进一点吧!”
“哼,”萧衍拿书在萧默脑门上重重一敲,“撒泼打滚功夫一流,朕是怕了你了!呈进来吧!”
萧默大喜,连忙让敏乐带了朱漆食盒进来,往书案上一摆,统共只三个菜:竹叶醉虾、龙须凤爪,另有一碟梨花瓣腌制的酱菜;配上一小碗下火的皮蛋瘦肉粥,看起来十分清淡爽口。
萧衍略一扫眼,道,“不是宫里常有的菜式。”
“父王好眼力,这正是儿臣此去白城取到的食经。”萧默殷勤递了筷子,“此道龙须凤爪,凤爪乃取当年童子鸡左爪尖儿上一点儿炒至金黄,龙须乃河鲜新虾前须二寸,秘制酱料腌熟,吃时放在碟中,过一遍蒸笼即可。”
萧衍舀了一勺放入嘴中,“嗯,酥脆酸甜,开胃生津。”
“父王您再看这道,此菜即醉虾,无甚名头,不过取新鲜河虾,佐以竹叶青蒸制而成,唯吃时有些花样。”
萧衍撩眼瞧他,倒看他如何使花样,萧默同敏乐耳语几句,敏乐便出去了,少顷带着一名厨役进来,那厨役并不请安,待敏乐将醉虾端起,呈与托盘上,同厨役相距三尺,那厨役突然双掌喷出火光,掌火直逼醉虾。萧衍吓一跳,萧默忙拦在前,“父王小心!”
不过虚惊一场,那醉虾燃了一会儿,便用荷叶盖灭,重新摆上案时,虾壳早已金黄焦脆,一剥即掉,里面愈发白嫩滑口,酒的滋味浸虾身入透,萧衍尝罢,连呼几声妙。
趁着皇帝高兴,萧衍再接再厉,哄着食了碗皮蛋粥,终于父王吃高兴了,模样也精神了些,萧默便开口问道,“方才父王所言,可是陈将军出自白府。”
萧衍道,“说起白府佚事,那自是很多的,不过单论庆之生平,倒也不是危言耸听。所谓英雄起于草莽,庆之早年在白府为仆,后南齐凋落,他便离府投靠与我,从随从自主书,再往后便是白袍将军名扬天下,出身早不论了。”
萧默似有所悟道,“怪不得陈将军喜着白袍,渊源竟在白城梨花上。”
“正是,庆之最喜故乡之梨花。”萧衍点头,眼中颇有怀念之感,“当年千军万马避白袍之势,何等令人神往!庆之一走,七千的白袍骑兵竟做猢狲散!”说到痛心处,萧衍握紧双拳,“而我堂堂大梁,竟再也找不出另一个白袍!”
眼见父王痛心疾首,萧默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儿臣斗胆,为父王举荐一人,此人经世之才,韬略之意,不在陈将军之下!”
萧衍负手大笑,抑声道,“白昊轩?”
“正是。”
萧衍背身对他,看不出表情,“若朕眼高,不肯下拜呢?”
萧默一惊,“父王何出此言?”
“哼!好一个廷尉卿,黄门侍郎!朕看你当真是封王为享乐,糊涂到顶!”萧衍广袖一甩,将书案上那碟梨花酱菜掷到萧默眼前,厉声道,“这就是你去白城查的情?”
萧默面红耳赤,伏地听他老子训斥,萧衍见他仍旧半明不白,叹气道,“竟不知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朕问你,你此番探查白城,可对白府印象如何?”
萧默素来擅猜心,此番却摸不着头脑,只好实话实说,“尚可。”
“尚可?”萧衍嗤之一笑,“你不是夸人家院子素雅清秀,比王府还玩味?”
萧默闻言一滞,眼角不自主抽搐起来,他父王……到底安插了眼线在他周围,半晌,才重重喷了鼻息,将脸贴到地上道,“回父王,白府宅院虽算不上庞大,但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其府匾额,门楣,楹联,装饰皆承晋风骨,文人做派,别致风流。各处花木寓意,别石叠情,深远广达,精美绝伦。”
萧衍点头,缓声道,“听闻白昊轩待王爷如故,排场不大,午膳只上了四个菜。”
萧默一副认命相,见他父王早就心里有数,干脆收了心眼,老老实实答话,“是,儿臣觉得好,今日借花献佛,特拿来孝敬父王。”
萧衍道,“你的孝心朕领了,他的东西,你都觉得新鲜,可见白昊轩是下了功夫的。由你一行知白昊轩做事精而不实,讲求味道。你知朕素来勤俭,吃穿用度亦不甚讲究,你母后她们连像样首饰都没几件,朕又怎能容此安于歆享之人。”
萧默难以置信,“可是父王——”
“好了,你要说什么朕知道。”萧衍摆手道,“你若还惦记他当年江州一援,可见你眼光飘忽,尤不长远。人常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由简入奢之易;他且退身持家亦是深思熟虑的,人各有志,当年留不住,如今想叫他由安入危,自是难上加难,不说也罢。”
萧衍扶起儿子,“侯景之事,想必你亦有所耳闻,此事朕自有定夺。尔等如何行事,朕不指派,但愿你长心。”
萧默一听,差点落泪,待谢了父亲,黯然回了自己的永安府。他千思万想不明白,白昊轩怎么就成了好吃懒做之辈?萧默暗忖不对,看来自己,还得下次白城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