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往·事· 3第二章
白昊轩早年游历北方时,认识了这么一位,多少有点是他人生中的败笔,萧衍当年尚未登基,他的儿子也不是皇子。萧默便有那许多精神到处晃悠。白昊轩为人寡言少语,甚是符合他那名中一“默”字,自一相识便死死黏住,死活不放,问及原因,几近令人哭笑不得,原来萧默甚喜“默”字,苦于自己名不副实,便想寻世间与此字极度契合之人,以成夙愿。
他二人初见于江州凤南楼上,凤南楼傍山临江,风景如画,身后青山形如凤凰栖息江畔,而楼恰似凤头,由此得名凤南楼。萧默受父亲影响,好学问,常与众才子登凤南楼吟诗赋文,那日偶遇白昊轩,后者游历至此歇脚,原与众人无干,无奈巴掌大的地方,耳朵受不住那帮文人滔滔不绝,遂取了书箱,润了笔,在靠左的头根红柱上写了大大的四个字“狗屁不通”,衔笔抱臂而立,俨然挑衅态度。众人皆不服,萧默怒气冲冠,大有拼命之势。
有人反问:“处江景之上,临风而立,檐有露珠而晨光促,友人三五望兰薰、看粉蝶,有何不通?”
书生议理,拿了新作的诗词与白昊轩看,又问他究竟何处不通?于文不通或于意不通?白昊轩提笔在诗上打了个大大的叉,吟了几句歌道:“山松野草带花桃,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他自北方南下,沿路眼见野火焚屋舍,荒冢半焦,民怨渐沸,而南边依旧莺歌燕舞,靡靡笙箫,顿生悲戚伤国之感,凤南楼上,见这帮文人仍旧浓咏山水,吟春唱情,不由嗤之以鼻道:“今日早已非昨,各位不求修齐治平,反倒各个争做谢公,但看国亡了,这小小凤南楼能容下几个读书人!”说罢掷过笔,竟头也不回的走了。
这话声色俱荏,但道不同不为谋,听之有心者稍稍脸红,无心者倒也无所谓,反倒笑他年轻气盛,唯萧默暗自心惊,他辞了众文友,快步追上白昊轩。
细问之下,乃知这年轻人祖籍江苏白城,正值出游五年返乡,一路所见所闻郁积于心,正不知从何排解。
萧默拱手道:“实不相瞒,家父在军中任军职,如今……”他稍有犹豫道,“如今朝廷昏庸当道,南齐……”
他的意思,白昊轩了然,只问萧默有何打算,萧默倒不避讳,将他父亲如何筹反的心思和盘相告。
又道:“白兄现也不必回我,若有意可随时来江州司马府找我;如无意……我也从没见过白兄。”
三日后,北魏进攻司州,萧衍携萧默跟随江州刺史王广之前往救援,途中哨兵来报,说前方路口挡一白衣书生,萧衍问何人,哨兵禀报:“鹤身白衣,有虎矫之势,身后背一书箱。”
萧衍一惊,此人不凡。
萧默大笑,命人备上好良马一匹,当先牵着往前奔去,远远见路口果然见是白昊轩,也不多话,只将两指入嘴打了个响亮的哨,身边的马便箭一般离弦而去,那白昊轩自然会意,利落翻身上马,二人同时回转,朝萧衍奔去。
多年后的皇宫里,萧衍负手感慨,素日里游手摇摆的儿子,眼珠子难得清明一回。当日在场的人里,流传着少将军“一面识昊轩”佳话,均盛赞二人初交。萧衍每每思及,尤觉匪夷,问萧默,萧默只说那小子嘴紧,最宜“默”;再问,便开始吹嘘自己天资过人,有天眼相助。
偶有一次酒后昏头,萧默摇着头在父亲面前笑,“我初见他时,他指着我们一群人骂‘狗屁’,可见这人不畏权势,敢以少欺多;又悲国忧民,可见有大义;青衫素雅,书箱精致,气度不凡,可见出自士族门第;就是那笔,嘿嘿……”
萧默举杯一仰,顿觉好笑,“父皇你可知他那笔,紫竹作杆秀润不假,狼毫为锋不假,只是磨的快秃了,那笔尖仍墨意饱蘸,杆儿上却一丁点儿黑污也无,当真修身如一,难得的人才。”
萧衍恍然大悟。
自司州一缘,白昊轩与萧家父子结交莫逆。白昊轩身兼多长,君子不凡,萧衍对其青眼有加,但他似乎志不在此,新梁初定后,始终不肯入朝廷麾下,反而求隐还乡。萧默不解,白昊轩道:“山水之乐,兵荒马乱时无福消受,如今天下太平,该去好好看看了。”从此挥袖作别,返白城不出,白家上下只当他出外游历,全不知有这一番境遇。
五载时光飞逝,白城里依旧梨花缤纷,仲春里雪尚未融尽,京城里来了不速之客,递了白蟒云纹的烫金名帖,说阳春三月里,宁王爷要来白城看梨花。白昊轩才记起恍如前尘往事里的萧默,萧默于立国建功甚伟,受封宁王,萧衍将包括建康在内的大片封地全赏给他,授廷尉卿,黄门侍郎秘书监,左骁骑将军,黄胄天恩加身,一时风头无两。自走后,白昊轩充耳不闻皇城之事,专心打理家业。没想到萧默好日子舒服腻了,竟堪堪想起了他来,白昊轩摇头苦笑,吩咐管家定了溪风酒楼里掌勺的时间,又拟了些物品单子,一并交予置办,管家应诺,正要出去,又被白昊轩叫住,
“明日送老夫人去普陀山的别院住一阵子。”
“是。”
***
但今年的梨花开的这样慢,三月十五里,只零零星星长出些花骨朵,叶子也未全抽芽出来。一大早白昊轩便带人到码头迎接,眼见远处两艘青龙松木的大船,桅杆旗子上绑着大大的“萧”字,萧默来到白城,眼见满城树桠光光秃秃,不由大大叹气,指着白昊轩鼻子道:“你可是个大骗子,这芽儿还没抽呢,哪来的花?”
白昊轩笑道,“原是冷了,花才不开;不过如今又有一说,是宁王太过风流倜傥,花儿都娇羞了。”两人大笑,相携回了白府去。
自萧默拜帖之日起,白昊轩便着人将府宅修缮一新,二人行至门口,但见青漆大门沉稳雄厚,铺首有椒图衔环,纹理繁复清晰,推门而入,正中立一木制照壁,上刻喜鹊登梅的福景,壁后还有一院落,谓前院。上有大理石花台陪衬,内栽松、竹、梅、兰等花木,又放若干盆景。映衬出中厅肃而不冷,威中有幽的意境。萧默笑道:“你这宅子,俗雅有致,倒叫人不好评你品性了。”
白昊轩道:“那正好,我俗、你雅。”
萧默连连摆手道,“你可莫奉谀我,这些年好话听惯了,差点连姓啥都浑忘了,可是不敢再听,阿弥陀佛!”他双手合十向白昊轩讨饶,白昊轩哪敢承他的情,连忙迎到中厅入坐。
二人坐定上茶,寒暄再三,萧默复瞧起这白府的厅堂来,只见此正厅堂四方而高,七架梁广,柱梁斗拱相嵌,檐上雕花婉转,隽秀优美,萧默赞道:“素雅清秀,倒比王府玩味。”白昊轩谦道:“三进陋室,怎敢攀比王府。”萧默抬头,见当中贡了松鹤延年图,画下设黄梨花木供桌,两边各四个靠椅,俱是黄花梨;又铺青石地砖,磨得锃亮;廊檐宝灯高挂,这宫灯亦由花梨木捆扎成框,外绷水墨纱娟,下垂流苏,十分肃静,与前院花草呼应,更衬厅堂端庄清远。
萧默爱不释手,摸了那梨木扇门道,“我说你死活不愿出白城,竟真是难得的好地方,这样的好东西,你也不记得给我置一套,全独享了。”
白浩轩道,“白城多梨树,梨木自是多产,这家家户户的院子都是梨木建成,哪有那样稀罕。”
“到底是特产,可要送些好的我。”萧默笑道,猛然一拍大腿,“哎呀!都是你这院子闹得,瞧我连急事也忘了。”说罢便急急问白昊轩茅厕方向,原来他忙于船头赏景,竟一路憋到了白府,方才半盏茶下肚,越发急切起来。白昊轩要带他去,他赶忙摆手,“坐着吧,我不与你多那些规矩,你也别拘着我。”白昊轩只得喊个伶俐丫鬟,引了萧默匆忙从角门绕道后进院子里去了。
这厢匆匆走得急,终于连那各处楼阁亭榭也无暇看了,还一路骂白昊轩修的歪宅,茅厕远过十万八千里。那丫鬟步子细碎,萧默甚有推她一把的冲动,没法只得加紧了双腿,提气快步跟上。
这边火急火燎,那边脚步匆匆——秋鲤提着一盒紫檀木提篮欲往膳堂送碗筷。他常年只在后院,府里的路竟也不熟,沿着弯弯曲曲游廊走,绕得眼晕。两厢之下,情急的撞上犯晕的,一碰两坏事,秋鲤的提篮磕到地上,而萧默当时丹田一松,差点交待在当场。
“小的该死小的该死!”秋鲤立时扑在地上磕头,他素来胆小,今日府上大日子,也不知撞的是何人。萧默哪还管得了这许多,直直越过一地狼藉往前去。领路的丫鬟瞧秋鲤面红耳赤,便多了句嘴道,“往前出中院,垂花门东头头一间,唤雁心阁的就是。”
秋鲤甚是感激,连连道了几番谢,前头的萧默听了,也回身来瞧一眼,只是这一眼竟恍然觉得秋鲤有些面熟,似曾何处见过,可惜人有三急不待,萧默也怕尿裤子,只得先跟上丫鬟,求救命茅厕去了。
他二人初见于江州凤南楼上,凤南楼傍山临江,风景如画,身后青山形如凤凰栖息江畔,而楼恰似凤头,由此得名凤南楼。萧默受父亲影响,好学问,常与众才子登凤南楼吟诗赋文,那日偶遇白昊轩,后者游历至此歇脚,原与众人无干,无奈巴掌大的地方,耳朵受不住那帮文人滔滔不绝,遂取了书箱,润了笔,在靠左的头根红柱上写了大大的四个字“狗屁不通”,衔笔抱臂而立,俨然挑衅态度。众人皆不服,萧默怒气冲冠,大有拼命之势。
有人反问:“处江景之上,临风而立,檐有露珠而晨光促,友人三五望兰薰、看粉蝶,有何不通?”
书生议理,拿了新作的诗词与白昊轩看,又问他究竟何处不通?于文不通或于意不通?白昊轩提笔在诗上打了个大大的叉,吟了几句歌道:“山松野草带花桃,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他自北方南下,沿路眼见野火焚屋舍,荒冢半焦,民怨渐沸,而南边依旧莺歌燕舞,靡靡笙箫,顿生悲戚伤国之感,凤南楼上,见这帮文人仍旧浓咏山水,吟春唱情,不由嗤之以鼻道:“今日早已非昨,各位不求修齐治平,反倒各个争做谢公,但看国亡了,这小小凤南楼能容下几个读书人!”说罢掷过笔,竟头也不回的走了。
这话声色俱荏,但道不同不为谋,听之有心者稍稍脸红,无心者倒也无所谓,反倒笑他年轻气盛,唯萧默暗自心惊,他辞了众文友,快步追上白昊轩。
细问之下,乃知这年轻人祖籍江苏白城,正值出游五年返乡,一路所见所闻郁积于心,正不知从何排解。
萧默拱手道:“实不相瞒,家父在军中任军职,如今……”他稍有犹豫道,“如今朝廷昏庸当道,南齐……”
他的意思,白昊轩了然,只问萧默有何打算,萧默倒不避讳,将他父亲如何筹反的心思和盘相告。
又道:“白兄现也不必回我,若有意可随时来江州司马府找我;如无意……我也从没见过白兄。”
三日后,北魏进攻司州,萧衍携萧默跟随江州刺史王广之前往救援,途中哨兵来报,说前方路口挡一白衣书生,萧衍问何人,哨兵禀报:“鹤身白衣,有虎矫之势,身后背一书箱。”
萧衍一惊,此人不凡。
萧默大笑,命人备上好良马一匹,当先牵着往前奔去,远远见路口果然见是白昊轩,也不多话,只将两指入嘴打了个响亮的哨,身边的马便箭一般离弦而去,那白昊轩自然会意,利落翻身上马,二人同时回转,朝萧衍奔去。
多年后的皇宫里,萧衍负手感慨,素日里游手摇摆的儿子,眼珠子难得清明一回。当日在场的人里,流传着少将军“一面识昊轩”佳话,均盛赞二人初交。萧衍每每思及,尤觉匪夷,问萧默,萧默只说那小子嘴紧,最宜“默”;再问,便开始吹嘘自己天资过人,有天眼相助。
偶有一次酒后昏头,萧默摇着头在父亲面前笑,“我初见他时,他指着我们一群人骂‘狗屁’,可见这人不畏权势,敢以少欺多;又悲国忧民,可见有大义;青衫素雅,书箱精致,气度不凡,可见出自士族门第;就是那笔,嘿嘿……”
萧默举杯一仰,顿觉好笑,“父皇你可知他那笔,紫竹作杆秀润不假,狼毫为锋不假,只是磨的快秃了,那笔尖仍墨意饱蘸,杆儿上却一丁点儿黑污也无,当真修身如一,难得的人才。”
萧衍恍然大悟。
自司州一缘,白昊轩与萧家父子结交莫逆。白昊轩身兼多长,君子不凡,萧衍对其青眼有加,但他似乎志不在此,新梁初定后,始终不肯入朝廷麾下,反而求隐还乡。萧默不解,白昊轩道:“山水之乐,兵荒马乱时无福消受,如今天下太平,该去好好看看了。”从此挥袖作别,返白城不出,白家上下只当他出外游历,全不知有这一番境遇。
五载时光飞逝,白城里依旧梨花缤纷,仲春里雪尚未融尽,京城里来了不速之客,递了白蟒云纹的烫金名帖,说阳春三月里,宁王爷要来白城看梨花。白昊轩才记起恍如前尘往事里的萧默,萧默于立国建功甚伟,受封宁王,萧衍将包括建康在内的大片封地全赏给他,授廷尉卿,黄门侍郎秘书监,左骁骑将军,黄胄天恩加身,一时风头无两。自走后,白昊轩充耳不闻皇城之事,专心打理家业。没想到萧默好日子舒服腻了,竟堪堪想起了他来,白昊轩摇头苦笑,吩咐管家定了溪风酒楼里掌勺的时间,又拟了些物品单子,一并交予置办,管家应诺,正要出去,又被白昊轩叫住,
“明日送老夫人去普陀山的别院住一阵子。”
“是。”
***
但今年的梨花开的这样慢,三月十五里,只零零星星长出些花骨朵,叶子也未全抽芽出来。一大早白昊轩便带人到码头迎接,眼见远处两艘青龙松木的大船,桅杆旗子上绑着大大的“萧”字,萧默来到白城,眼见满城树桠光光秃秃,不由大大叹气,指着白昊轩鼻子道:“你可是个大骗子,这芽儿还没抽呢,哪来的花?”
白昊轩笑道,“原是冷了,花才不开;不过如今又有一说,是宁王太过风流倜傥,花儿都娇羞了。”两人大笑,相携回了白府去。
自萧默拜帖之日起,白昊轩便着人将府宅修缮一新,二人行至门口,但见青漆大门沉稳雄厚,铺首有椒图衔环,纹理繁复清晰,推门而入,正中立一木制照壁,上刻喜鹊登梅的福景,壁后还有一院落,谓前院。上有大理石花台陪衬,内栽松、竹、梅、兰等花木,又放若干盆景。映衬出中厅肃而不冷,威中有幽的意境。萧默笑道:“你这宅子,俗雅有致,倒叫人不好评你品性了。”
白昊轩道:“那正好,我俗、你雅。”
萧默连连摆手道,“你可莫奉谀我,这些年好话听惯了,差点连姓啥都浑忘了,可是不敢再听,阿弥陀佛!”他双手合十向白昊轩讨饶,白昊轩哪敢承他的情,连忙迎到中厅入坐。
二人坐定上茶,寒暄再三,萧默复瞧起这白府的厅堂来,只见此正厅堂四方而高,七架梁广,柱梁斗拱相嵌,檐上雕花婉转,隽秀优美,萧默赞道:“素雅清秀,倒比王府玩味。”白昊轩谦道:“三进陋室,怎敢攀比王府。”萧默抬头,见当中贡了松鹤延年图,画下设黄梨花木供桌,两边各四个靠椅,俱是黄花梨;又铺青石地砖,磨得锃亮;廊檐宝灯高挂,这宫灯亦由花梨木捆扎成框,外绷水墨纱娟,下垂流苏,十分肃静,与前院花草呼应,更衬厅堂端庄清远。
萧默爱不释手,摸了那梨木扇门道,“我说你死活不愿出白城,竟真是难得的好地方,这样的好东西,你也不记得给我置一套,全独享了。”
白浩轩道,“白城多梨树,梨木自是多产,这家家户户的院子都是梨木建成,哪有那样稀罕。”
“到底是特产,可要送些好的我。”萧默笑道,猛然一拍大腿,“哎呀!都是你这院子闹得,瞧我连急事也忘了。”说罢便急急问白昊轩茅厕方向,原来他忙于船头赏景,竟一路憋到了白府,方才半盏茶下肚,越发急切起来。白昊轩要带他去,他赶忙摆手,“坐着吧,我不与你多那些规矩,你也别拘着我。”白昊轩只得喊个伶俐丫鬟,引了萧默匆忙从角门绕道后进院子里去了。
这厢匆匆走得急,终于连那各处楼阁亭榭也无暇看了,还一路骂白昊轩修的歪宅,茅厕远过十万八千里。那丫鬟步子细碎,萧默甚有推她一把的冲动,没法只得加紧了双腿,提气快步跟上。
这边火急火燎,那边脚步匆匆——秋鲤提着一盒紫檀木提篮欲往膳堂送碗筷。他常年只在后院,府里的路竟也不熟,沿着弯弯曲曲游廊走,绕得眼晕。两厢之下,情急的撞上犯晕的,一碰两坏事,秋鲤的提篮磕到地上,而萧默当时丹田一松,差点交待在当场。
“小的该死小的该死!”秋鲤立时扑在地上磕头,他素来胆小,今日府上大日子,也不知撞的是何人。萧默哪还管得了这许多,直直越过一地狼藉往前去。领路的丫鬟瞧秋鲤面红耳赤,便多了句嘴道,“往前出中院,垂花门东头头一间,唤雁心阁的就是。”
秋鲤甚是感激,连连道了几番谢,前头的萧默听了,也回身来瞧一眼,只是这一眼竟恍然觉得秋鲤有些面熟,似曾何处见过,可惜人有三急不待,萧默也怕尿裤子,只得先跟上丫鬟,求救命茅厕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