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往·事· 2第一章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又是一年春来时,秋鲤埋首扫那庭院里的积雪,偶尔累了抬头数树上的花骨朵儿,“白叔,今年的花儿开的好晚呢。”
被唤作白叔的管家也抬头看了起来,“今年的天气格外冷,入三月里还能得场雪,少见呢。”
这是秋鲤在白城的第四年,这年春天来得格外慢,连带白城里,也没有了那梨花漫天的奇景。秋鲤母亲坐在小院里缝补衣裳,眼累了望向东边,那处有一座堂皇的宅院,冲天高大的马头墙里,她的鲤儿在为人家打下干活,过不几时,便会推开那矮小的篱笆栅栏,笑着朝她奔来,“娘,还坐着呢!”
但今日似乎有些晚,已整整过了酉时还未看见秋鲤的身影,秋鲤娘站了起来,正巧有人从篱笆处朝她走来,细瞧似乎是个传话的,大意是秋鲤今日留在府上不回来了,再问下去,那仆人只说少爷的意思,秋鲤娘不太放心,小院里的灯亮了一晚上。
这夜秋鲤确是被留在了他当差的府上,说道此府,来历是有些的。秋鲤父亲是白城人,早年起于城中最大家的白府,这白府原先不叫白府,据说是前晋望族桓氏后人立的功德府,后来桓氏没落,便有子孙从了母姓避世于此,又听闻此地名白城,便干脆改姓白,从此弃政从商,兴起另一份家业来,白城方圆数十里,渐而都收归白家所有,功德府也立新匾为白府,历代子孙苦心经营下,到底成了一方世家。秋鲤父亲在时在白府讨过生活,白府将府外西面几处陋院拨给长工住,又拟了地契一并交予他们。只是这地契十年一期,而后来长工们都迁到白府后院,这些院子便愈发败落了下来。
秋鲤与母亲初来时,意欲寻那破落院子栖身,没料院子破败了,也是白府的产业,母子两个身无长物,要处栖身之所也不得,白府老爷眼见可怜,便赏了院子与他,没有地契,秋鲤便押给白府做下人。四载光阴一晃而过,当年的白老爷已仙去,白夫人尚在,如今当家的是那白府唯一的少爷,名唤昊轩。这昊轩少爷年纪尚轻,曾游历北方数年,现回来接管家业,倒使人有些不自在,他又寡言冷面,秋鲤还有点怕他。只一点,本事是一流的,各业各铺的账报一次便一清二楚,各处下人干什么的,眼前走一次也能记住。秋鲤可还记得头次少爷管家,把他们全叫到打谷场上,挨个问过去,百数个下人,问了一天也没问完,第二天接着问,又问到太阳西下才轮到他,少爷负手踱步到他面前,他还不自觉地埋了埋头。
“叫什么?”管家问。
他便耷拉眼答到,“秋鲤,少爷。”他紧张得一个劲攥自己手,少爷也没说话,好半天只一挥手,那边上便有人在册子上画一笔,少爷又踱到另一位面前……弄了两天,竟清出些不入眼的来。白少爷只拿眼瞧一会儿,目光不正的,精神懒散的,一律除名掉。留下来七十六位,大多派到外面做事,府上留了丫鬟婆子,长工一律在后院不得随意走动。秋鲤小心跟着管家后面走,听前面船坞的账房先生议论“少爷真是准呢,各处偷懒的,诓骗的,竟一个也没漏。”
“少爷原本有底。”
“啧啧,神了,往后这账半点也来不得假了……”
“嘘!别胡说,莫非你想少爷同你秋后算老账么……”
这账房先生的话很快应验了,过后不几天,少爷便在厅堂里清算历年的老账,各家做了假账的,在心里默念阿弥陀佛,只盼万万别抽查到自己头上。船坞的账房张先生第一个被点到名,各人默契似的不插嘴,听事房里鸦雀无声,张先生奉了近五年的账本上去,少爷扬扬手,请他喝茶。
“先生请。”
丫鬟奉了敞口的茶来,茶碗不精细,茶却很香。先奉张先生,又奉其他各位先生。张先生细细端详,只见那海碗里茶叶肥大,茶汤葱绿浓郁,滚水冲泡匀而缓,心里边稍起犹疑。待呷饮一口,背上汗却下来,众人见他神色有异,不知何故。只有少爷坐在堂上,也喝那丫鬟送来的海碗大茶,好半天缓缓抬手,将茶碗放在桌上,“叩”地一声轻响,张先生似丢了魂一般,好端端地竟滚坐在地上,嗫嚅着嘴半句话也说不出了。
“先生倒也见精知精,点头会意。”白少爷开口了,张先生面如死灰其他人一头雾水。
白少爷仍旧面无表情,接着道,“此茶乃蜀茶,产于剑南茶区,因至他处芳香滋味不变,岁取数万斤。并非名贵,只是一岁只一收,且在仲春里满月前后便要收完。今日各位能喝到此茶,便是去年我托人从蜀地带回来的。”
少爷又道,“前日里听闻溪风酒楼的掌柜从蜀地回,奉蜀茶与众客。此茶味道独特,众人纷纷啧嘴称异,似乎只有张先生司空见惯,不但似常饮一般,甚至嗤笑掌柜此茶乃往年陈茶……莫非张先生还有常往来于蜀地的门路?常获蜀茶之妙方?”
张先生先前双目无神,待听到“溪风酒楼”四字时,竟挪了眼珠看了管家一眼,管家俯身应诺,张先生似乎有点明白了,这白城里到处都是白府的眼线。
少爷击掌三声,立有仆役呈上蜀茶一罐。张先生定睛一看,正是他铺上才拿回的今年新茶,那装茶的搪瓷小罐眼熟得一塌糊涂。白家少爷接过搪瓷小罐,掷到他面前,“好一个新茶!今日不过三月十八,桃花都未开满,凭谁有这脚程!给你弄两千里以外的二月新茶!”
张先生整个人抖了抖,心知少爷应是全知晓了。船坞里的船总糊涂,他便勾了进货的蔡三一起走船板,巴蜀一带密林广布,盛产铁力木、蚬木、大慈等船木。他同蔡三便偷梁换柱,货是次货,账则按上等的货价记,一来二往,收不住手,便每季私自派人去川蜀采购。这二月里剑南的新蜀茶,便是顺手带了回的。
两人好处越捞越多,胃口也越来越大,又使坏将老船凿眼、报废、拆下老船木,老船木经过河水几十年的浸泡,浪涛无数次的冲刷,俞发坚韧耐磨,兼有防水,防虫之功效,是可遇不可求的良材,二人将船坞里的老船尽数劈下,运往下游数十里外贩卖,那里权臣大贾云集,老船木价值不菲,多半能卖出极好的价钱。张先生这些年在白城本地置了两处宅院,两房妾室,原先还遭人议论,如今看来便是这船木里的好处无疑了。
白少爷再无话,只那张先生书生要些脸面,早耻于离去,但少爷尚未发落,也只好干跪地上。白少爷却不急,又端坐回主座,照册子点了几位账房,一一看过,有作祟的并了张先生一同发落,虽各有轻重,但都依例辞退。又请了本城的县尉做主,将那赃款赃物一并清算查封。张先生虽未遭牢狱之灾,但家产尽数充公,两房妻妾也拂袖而去,自觉于白城再无立足之地,便拼身要朝那堂柱上撞去,众人始料不及,唯白少爷迅如闪电,拦了下来。
张先生尚有错愕,但听得白少爷开口道:“莫要在我白家地盘上寻短见。”张先生再避之不及,遂出,而后不知所踪。
翌日,白城外河里捞出一具尸体,白家少爷闻讯一看,只淡淡一拂袖,让照原样扔回河里,干事的船夫拿鱼叉一挑,“咚”的一声,张先生泡白了的尸身便又回了白城河,少顷,便顺着水流不见了。
***
白家少爷的名声从此在外,敬他者不乏,畏者尤甚。秋鲤生性胆小,这番作为听说,更加谨言慎行了。
这日实也无异,秋鲤打扫完后堂的庭院,便要去东厨讨差使,自少爷精简人手后,府里下人倒不够用,东厨里只厨娘是专差,其他人均从各处打点来。秋鲤少年清秀,为人和气,管家不忍叫他做那提倒夜壶的污秽事,只安排□院里和东厨两头跑,偶尔丫鬟休假了,也让去书房伺候少爷,裁纸研墨轮不上,单让在门口候着。
今日府上似乎要宴请贵客,昨日夜里便从溪风酒楼调来了掌厨,下人们若无其他事,也要在厨里帮衬着,府里难得的人进人出,纵使不忙,也显得格外热络。秋鲤虽不敢问,倒也有些好奇,不知这回少爷请的贵客,是怎样厉害的人呢。
开枝另表,白少爷请的这位,的确是非常厉害的人物,来头不小是为一;二者,他也不是白少爷请的,而是不请自来的。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又是一年春来时,秋鲤埋首扫那庭院里的积雪,偶尔累了抬头数树上的花骨朵儿,“白叔,今年的花儿开的好晚呢。”
被唤作白叔的管家也抬头看了起来,“今年的天气格外冷,入三月里还能得场雪,少见呢。”
这是秋鲤在白城的第四年,这年春天来得格外慢,连带白城里,也没有了那梨花漫天的奇景。秋鲤母亲坐在小院里缝补衣裳,眼累了望向东边,那处有一座堂皇的宅院,冲天高大的马头墙里,她的鲤儿在为人家打下干活,过不几时,便会推开那矮小的篱笆栅栏,笑着朝她奔来,“娘,还坐着呢!”
但今日似乎有些晚,已整整过了酉时还未看见秋鲤的身影,秋鲤娘站了起来,正巧有人从篱笆处朝她走来,细瞧似乎是个传话的,大意是秋鲤今日留在府上不回来了,再问下去,那仆人只说少爷的意思,秋鲤娘不太放心,小院里的灯亮了一晚上。
这夜秋鲤确是被留在了他当差的府上,说道此府,来历是有些的。秋鲤父亲是白城人,早年起于城中最大家的白府,这白府原先不叫白府,据说是前晋望族桓氏后人立的功德府,后来桓氏没落,便有子孙从了母姓避世于此,又听闻此地名白城,便干脆改姓白,从此弃政从商,兴起另一份家业来,白城方圆数十里,渐而都收归白家所有,功德府也立新匾为白府,历代子孙苦心经营下,到底成了一方世家。秋鲤父亲在时在白府讨过生活,白府将府外西面几处陋院拨给长工住,又拟了地契一并交予他们。只是这地契十年一期,而后来长工们都迁到白府后院,这些院子便愈发败落了下来。
秋鲤与母亲初来时,意欲寻那破落院子栖身,没料院子破败了,也是白府的产业,母子两个身无长物,要处栖身之所也不得,白府老爷眼见可怜,便赏了院子与他,没有地契,秋鲤便押给白府做下人。四载光阴一晃而过,当年的白老爷已仙去,白夫人尚在,如今当家的是那白府唯一的少爷,名唤昊轩。这昊轩少爷年纪尚轻,曾游历北方数年,现回来接管家业,倒使人有些不自在,他又寡言冷面,秋鲤还有点怕他。只一点,本事是一流的,各业各铺的账报一次便一清二楚,各处下人干什么的,眼前走一次也能记住。秋鲤可还记得头次少爷管家,把他们全叫到打谷场上,挨个问过去,百数个下人,问了一天也没问完,第二天接着问,又问到太阳西下才轮到他,少爷负手踱步到他面前,他还不自觉地埋了埋头。
“叫什么?”管家问。
他便耷拉眼答到,“秋鲤,少爷。”他紧张得一个劲攥自己手,少爷也没说话,好半天只一挥手,那边上便有人在册子上画一笔,少爷又踱到另一位面前……弄了两天,竟清出些不入眼的来。白少爷只拿眼瞧一会儿,目光不正的,精神懒散的,一律除名掉。留下来七十六位,大多派到外面做事,府上留了丫鬟婆子,长工一律在后院不得随意走动。秋鲤小心跟着管家后面走,听前面船坞的账房先生议论“少爷真是准呢,各处偷懒的,诓骗的,竟一个也没漏。”
“少爷原本有底。”
“啧啧,神了,往后这账半点也来不得假了……”
“嘘!别胡说,莫非你想少爷同你秋后算老账么……”
这账房先生的话很快应验了,过后不几天,少爷便在厅堂里清算历年的老账,各家做了假账的,在心里默念阿弥陀佛,只盼万万别抽查到自己头上。船坞的账房张先生第一个被点到名,各人默契似的不插嘴,听事房里鸦雀无声,张先生奉了近五年的账本上去,少爷扬扬手,请他喝茶。
“先生请。”
丫鬟奉了敞口的茶来,茶碗不精细,茶却很香。先奉张先生,又奉其他各位先生。张先生细细端详,只见那海碗里茶叶肥大,茶汤葱绿浓郁,滚水冲泡匀而缓,心里边稍起犹疑。待呷饮一口,背上汗却下来,众人见他神色有异,不知何故。只有少爷坐在堂上,也喝那丫鬟送来的海碗大茶,好半天缓缓抬手,将茶碗放在桌上,“叩”地一声轻响,张先生似丢了魂一般,好端端地竟滚坐在地上,嗫嚅着嘴半句话也说不出了。
“先生倒也见精知精,点头会意。”白少爷开口了,张先生面如死灰其他人一头雾水。
白少爷仍旧面无表情,接着道,“此茶乃蜀茶,产于剑南茶区,因至他处芳香滋味不变,岁取数万斤。并非名贵,只是一岁只一收,且在仲春里满月前后便要收完。今日各位能喝到此茶,便是去年我托人从蜀地带回来的。”
少爷又道,“前日里听闻溪风酒楼的掌柜从蜀地回,奉蜀茶与众客。此茶味道独特,众人纷纷啧嘴称异,似乎只有张先生司空见惯,不但似常饮一般,甚至嗤笑掌柜此茶乃往年陈茶……莫非张先生还有常往来于蜀地的门路?常获蜀茶之妙方?”
张先生先前双目无神,待听到“溪风酒楼”四字时,竟挪了眼珠看了管家一眼,管家俯身应诺,张先生似乎有点明白了,这白城里到处都是白府的眼线。
少爷击掌三声,立有仆役呈上蜀茶一罐。张先生定睛一看,正是他铺上才拿回的今年新茶,那装茶的搪瓷小罐眼熟得一塌糊涂。白家少爷接过搪瓷小罐,掷到他面前,“好一个新茶!今日不过三月十八,桃花都未开满,凭谁有这脚程!给你弄两千里以外的二月新茶!”
张先生整个人抖了抖,心知少爷应是全知晓了。船坞里的船总糊涂,他便勾了进货的蔡三一起走船板,巴蜀一带密林广布,盛产铁力木、蚬木、大慈等船木。他同蔡三便偷梁换柱,货是次货,账则按上等的货价记,一来二往,收不住手,便每季私自派人去川蜀采购。这二月里剑南的新蜀茶,便是顺手带了回的。
两人好处越捞越多,胃口也越来越大,又使坏将老船凿眼、报废、拆下老船木,老船木经过河水几十年的浸泡,浪涛无数次的冲刷,俞发坚韧耐磨,兼有防水,防虫之功效,是可遇不可求的良材,二人将船坞里的老船尽数劈下,运往下游数十里外贩卖,那里权臣大贾云集,老船木价值不菲,多半能卖出极好的价钱。张先生这些年在白城本地置了两处宅院,两房妾室,原先还遭人议论,如今看来便是这船木里的好处无疑了。
白少爷再无话,只那张先生书生要些脸面,早耻于离去,但少爷尚未发落,也只好干跪地上。白少爷却不急,又端坐回主座,照册子点了几位账房,一一看过,有作祟的并了张先生一同发落,虽各有轻重,但都依例辞退。又请了本城的县尉做主,将那赃款赃物一并清算查封。张先生虽未遭牢狱之灾,但家产尽数充公,两房妻妾也拂袖而去,自觉于白城再无立足之地,便拼身要朝那堂柱上撞去,众人始料不及,唯白少爷迅如闪电,拦了下来。
张先生尚有错愕,但听得白少爷开口道:“莫要在我白家地盘上寻短见。”张先生再避之不及,遂出,而后不知所踪。
翌日,白城外河里捞出一具尸体,白家少爷闻讯一看,只淡淡一拂袖,让照原样扔回河里,干事的船夫拿鱼叉一挑,“咚”的一声,张先生泡白了的尸身便又回了白城河,少顷,便顺着水流不见了。
***
白家少爷的名声从此在外,敬他者不乏,畏者尤甚。秋鲤生性胆小,这番作为听说,更加谨言慎行了。
这日实也无异,秋鲤打扫完后堂的庭院,便要去东厨讨差使,自少爷精简人手后,府里下人倒不够用,东厨里只厨娘是专差,其他人均从各处打点来。秋鲤少年清秀,为人和气,管家不忍叫他做那提倒夜壶的污秽事,只安排□院里和东厨两头跑,偶尔丫鬟休假了,也让去书房伺候少爷,裁纸研墨轮不上,单让在门口候着。
今日府上似乎要宴请贵客,昨日夜里便从溪风酒楼调来了掌厨,下人们若无其他事,也要在厨里帮衬着,府里难得的人进人出,纵使不忙,也显得格外热络。秋鲤虽不敢问,倒也有些好奇,不知这回少爷请的贵客,是怎样厉害的人呢。
开枝另表,白少爷请的这位,的确是非常厉害的人物,来头不小是为一;二者,他也不是白少爷请的,而是不请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