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江湖 第三章:起点
“喔~喔~喔~”一声鸡鸣打断了李熙的思绪。
天就要亮了么?李熙茫然的望向窗外,仍是黑压压的,没有丝毫亮光。
芸娘伸手拨了拨桐油灯,昏暗的光线突然显得很刺眼。黎明前的黑暗!笼罩在两人身边,有些局促,有些压抑。
“芸娘,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关于我的身世。
只能说,在这个世界,你是我遇到的最善良,最美丽的女孩。是你善意的施舍,让我有勇气面对世界,有要活下去的希望。而你的再次搭救,更令我不得不相信缘分这玄之又玄的东西。
对于你来说,或许几个肉包子不算什么,一次偶然的搭救也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我,却相当于一次生命的救赎……”。李熙激动的望着芸娘说道。
“当我知道我再也不能回到我的家乡,当我独自一人在街上流浪。被人欺负,被人误会,被人追着喊着殴打的时候。我想过去死。就当我感叹命运不公时,是你搭救了我。
上天在关上你的门的时候,也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我活下来了,而你就是我的那扇窗,是上天赐给我的仙子。
我不想离开,不想让你们娘俩受一点点委屈。我想要让你们过的更好,更幸福。可是~~~我怕,我怕我曾经的一些经历玷污了你圣洁的心,我怕让你背负沉重的流言蜚语。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愿天天在你的窗前为你鸣叫,看你梳妆。
如果我是一匹马,我愿意天天为你磨磨,为你拉车。可是我不是,我是人,是一个男人。
如果一个男人不能给自己心仪的女人承诺,那……”。
“别~~~别说了”芸娘听到这些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话,他融化了。
的确,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能说出这样的话的男人少之又少。
何况芸娘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为了生活还要抛头露面。
突然有人把他当成是天仙一样的敬仰和爱惜,她能不感动吗。
放下手中的勺子一把抓住李熙的手,含着泪水道:“先生高看芸娘了,芸娘只是不忍先生受苦。
虽然家里粗茶淡饭,可是有芸娘,不至于让先生饿着,至于先生担心的那些,芸娘从来都不会在意,如果在意芸娘也不会抛头露面的到街上叫卖了”。
李熙握住芸娘抓住他手臂的手轻轻道:“既来之,则安之。只要芸娘不嫌弃,不怕街坊邻居嚼舌根,我李熙就当定了你表哥了”。
芸娘破涕为笑,又有些腼腆的哼道:“先生占芸娘便宜,芸娘才不要叫你表哥勒”。
“不叫表哥叫什么,难道芸娘要先生先生的叫吗,都把我叫老了”。李熙微笑道。
芸娘眨着一双泪汪汪的眼俏皮的道:“那我叫小宝哥吧”。
“那还是我占便宜了”。李熙故作疑惑道。
“算了,看在你今天晚上那么辛苦的份上。这个便宜叫你占了也罢”。芸娘有些不情愿。
李熙决定留下来,只是没想到那些他所顾忌的所谓的流言蜚语其实芸娘一点也不在乎,或许李熙太在意也太顾忌芸娘的感受了吧。
内心深处仍就放不开对于这个世界的恐惧。
反倒是芸娘开导了。他一个来自开放社会的人却被只有在教科书里才看到的所谓“贞节观念”所束缚。倒成了一个笑话。
李熙苦笑的摇摇头。想着,既然确定留下酒不要去理那些闲言碎语。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能让眼前的这位善良、勤劳的女孩不再过得那么辛苦。
才是李熙目前最大的任务。或许就只是帮她推磨、推车,在寂寞的夜里陪着她看窗外的繁星点点,听石磨发出的“嘶嘶”声,她就会觉得很满足吧。
况且,以李熙目前的处境。不给她娘两添麻烦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或许以后会好的,以后一定会好的”李熙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接下来的几天,李熙与芸娘晚上磨豆浆,白天出摊。一起去一些酒楼饭馆送豆腐。
很快,大家都知道芸娘从小就订了娃娃亲的远房表哥,叫李小宝。李熙和芸娘也懒得解释,一家三口过得其乐融融。
李熙在几天中,对豆腐的制作流程和芸娘的销售流程摸了个七八分。
对于卖豆腐,李熙也有了些心得。连一般的酒楼和饭馆里,豆腐也只是上不了台面的小菜。而各个酒楼和饭馆采买的豆腐也都一样,当然,卖豆腐的也不止芸娘一家。
豆腐的制作流程大同小异,做出来的豆腐也基本都是一个样子。不同的无非就是在挤水流程中。
压挤得时间长一点,出来的豆腐就老一些,相对的口感就老一点,也经得起煮。挤压时间短一点,出来的豆腐就嫩一点,口感也就软些、滑些。
相对的也就容易碎。一般芸娘都会根据店家采买要求做两种不同的豆腐,老一点的用作炸制。嫩一点的用作煮制。
其它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各个豆腐小贩也都是这样做的。
李熙很清楚豆腐的营养价值,只是他不知道在这个时代,对豆腐的营养价值做宣传有没有效果。
但是无论是宣传营养价值还是宣传制作工艺。
目前卖的都是一个实际的产品,当然品牌价值对于目前的人们来说可能有点早了,不过品牌效应还是有的。
比如贡品和官品,相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就太遥远了。
所以李熙想到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品牌,一芸娘“豆腐西施”的口碑。
打响品牌。以豆腐为起点,扩大食品加工。最好是做到产销一条龙。
当然,这些都只是李熙未来的目标。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拓展销路,加大生产能力。
他可不想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只图温饱。所以,李熙在跟着芸娘去收款时。
都有观察酒楼的规模和客流量。甚至是他们的菜价,李熙也都一一做了记录
。有时候,李熙也会独自在街上闲逛,看看各种茶肆和饭馆。
他并不去吃饭,只是偶尔会在饭馆或酒楼门口一蹲就是一天,其实这样的事李熙在做乞丐的时候也经常做。
所以,邺州城大大小小的酒楼饭馆,李熙心理已经有了计算。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把西边的天际照得火红火红的。
几片火烧云时而像马、时而像狗的变换着。
七月的傍晚依旧炎热,邺州城门上的守卫懒洋洋的斜靠在城门上,看着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人们。也懒得去查验。此时出城的官道上,两个匆忙却又神情愉悦的年轻人正拖着长长的影子走在往来的人群中。
没有鹤立鸡群的独特,没有惊世骇俗的容貌。
可是,往来的人们都不禁停下匆匆的脚步,望向这对年轻人。
因为,前面拉车的男子正高声吆喝着他们从来不曾听过的调子。“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而座在车沿上的女子正手捧一包瓜子,津津有味的嗑着。
偶尔还嘻嘻的合着拉车男子的调子。也不管行人如何投来异样的目光。
“芸娘,还有一首,你一定喜欢听”拉车男子兴奋的回头对女子说道。
“小宝哥,是什么歌,快唱呀”女子停下手里正要往嘴里送的瓜子,兴奋的问道。
男子清了清嗓,干咳几声:“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一曲唱罢,男子回头问问女子:“怎么样?好听吧?”。女子挠挠头道:“亲爱的是什么意思?”。男子“啊”的一声,一时间难以回答。
良久之后才答道:“恩,亲爱的是我们家乡哥哥对妹妹的昵称,哥哥叫妹妹亲爱的说明哥哥很疼妹妹”。女子若有所思的说:“哦,原来是这样呀”。
又接着问道:“那是不是小宝哥很疼芸娘,也要叫芸娘亲爱的呢?”。
男子汗颜,脸色刷一下红了。
无言以对,只好嗯嗯啊啊的敷衍着。
这位拉车歌唱的男子便是李熙了,身穿一件粗布长衫,脚着一双千层底布鞋。
因为要拉车,长衫挽起扎在要带上。一付十足的庄稼汉模样。
车沿上那位磕着瓜子,身着淡黄色水袖裙的女子正是芸娘。
二人收摊回家,一路欢声笑语。在旁人异样的眼光中且行且笑。
“芸娘”李熙回头唤道。
“嗯”芸娘温柔的答道。
“对于卖豆腐,我有些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想跟芸娘商量一下”。李熙有些信心不足的道。
芸娘一听是关于卖豆腐的,也来了兴趣。急忙问道:“什么想法?”。
李熙想了想,道:“回家再说吧,顺便给芸娘看一些东西”。
“哦,小宝哥那么神秘。芸娘还有些期待呢。那赶快回家吧”。
说完“蹬”的跳下车,跑到车后边,推起小车来。
李熙笑道:“芸娘不必下车的”。
芸娘笑着回答:“我想要早点知道小宝哥的计划嘛,所以,快点吧”。
李熙无奈的摇摇头,吃不住后面的推力。不禁小跑起来。
吃过晚饭,芸娘迫不及待的拉着李熙要听关于卖豆腐的想法。
李熙也兴冲冲的拿出一叠厚厚的草纸。
两人也不管豆瓣没泡,豆浆没磨。一股脑丢给大娘。
两人却搬出小桌子,到院子里的葫芦架下相对而坐。大娘见
李熙从篮子里拿出几块木炭,在草纸上写写画画,确定可以书写后放到桌上。
对于这个李熙称为粉笔的东西芸娘已经习惯了,芸娘的父亲是私塾先生。对于书写,芸娘比李熙要强上很多,不过李熙用粉笔写出来的字芸娘却是看得不太懂的。
汉字不像汉字,中间夹着一些歪歪曲曲的李熙称为阿拉伯数字的东西和英文字母。
芸娘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便要求李熙把这些天书一样的东西解释给自己听。
李熙一般是一点就通,有时还能举一反三。
现在,一般李熙的天书芸娘都能看懂。毕竟中国文字虽然博大精深,却也万变不离其宗。
“芸娘,不知道咱们每天那么辛苦的做豆腐,每月能赚多少银子呢?”。
李熙开门见山的寻问芸娘。
芸娘也不避讳,如实答道:“除了日常用度和开销,每月还是能存下几两银子的,如果遇到过年过节,摊子上生意会跟好些,也能多赚些银子。基本上每个月能赚个三两银子左右吧”。
李熙知道,对于普通人家而言,每月三两的收入算是能勉强生活了。至少温饱是不成问题的。
芸娘和大娘几乎是每日每夜的辛苦,也才收入那么点。
李熙翻出一叠草纸,一一摆在芸娘面前说道:“这几张这是我这几天对邺州城所有的酒楼和饭馆的消费能力及水平做的一个市场调查。
这几张是我对我们周围几家卖豆腐的小贩做的业内资讯。
还有这几张是我对豆腐销售做的一些营销策划”。李熙一口气说完。显得特别有成就感。
可是一旁的芸娘可就苦了,李熙说的她几乎听不懂。
什么市场调查、什么业内资讯、什么营销策划。芸娘一头雾水可怜兮兮的望着李熙。
李熙也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接着又道:“这个消费能力的市场调查就是观察每家酒楼和饭馆的客人每天进出的大概数量和客人吃些什么,大概会花多少银子去吃饭等一些消息,用表格把它统计出来……。
李熙一字一句的解释和介绍这些新名词。芸娘则听得头头是道。
好不容易才解释清楚。芸娘便问了句:“那这些有什么用呢?”李熙汗颜,又开始拿出他自己也一知半解的营销知识开始对芸娘“洗脑”。
两个时辰以后,芸娘的表情由原来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极度兴奋。
嚷着:“只要按这上面的去做,咱们的豆腐就能卖到京城去吗。太好了!”。
李熙见自己这几天的工作得到芸娘的认可,带着满满信心说道:“恩,只要我们努力,一定能做到的,只是有些细节上的东西需要仔细推敲。不如我们一边磨豆浆,一边商量吧”。
芸娘也点点头,仍藏不住一脸的兴奋。
磨房里,还是那盏微弱的桐油灯,还是那架“嘶嘶”响的石磨。昏暗的灯光下,李熙与芸娘忍不住脸上的喜悦。一艘商业巨舰便在他们两人的一言一语中起航了。
“我想先给我们的豆腐取个响亮的名字”。李熙姗姗的对芸娘说。
“豆腐就是豆腐,还有名字的吗?”。芸娘不解。
“要区分我们与别人的不同,就要从叫法上先与人不同,虽然是豆腐,但是我们只要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豆腐也就不再是豆腐了。
其次,在工艺水平上我们也要与别人不同,或许小小的改变就能让我们独树一帜。”李熙说完,用求教的眼神看着芸娘。
芸娘好像有些懂了,问道:“那我们要怎么才能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呢?”
李熙见芸娘肯定了自己的建议,又兴致勃勃的道:“我想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我们除了要给豆腐取个好听的名字,还要对我们的豆腐进行包装。现在市场上的豆腐基本都是用芭蕉叶包的,也许,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东西来包装豆腐,最好是能在包装上写字的。我的家乡有一种叫塑料的东西,可以在上面写字,画图。还能防水。可惜这里没有。
第二,就是加工方法要与众不同,我想到的是。
我们可以按照挤水和加米粉的不同来区分豆腐的好坏,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纯黄豆磨出来的第一道豆浆做出来的豆腐,
二等是加有米粉的豆腐,三等是比较粗糙的尾桨加工的。
三种豆腐,三种价格。还有,在我家乡有一种叫果蔬豆腐的东西,在豆腐里加一些蔬菜汁和水果汁
。可以使豆腐变成许许多多种颜色。又漂亮又有营养。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不等李熙说完,芸娘便打断李熙的话:“真的可以让豆腐有很多种颜色吗?”芸娘有些难以置信。李熙看着芸娘急切的表情,肯定的说:“有的,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在豆腐挤水挤到快要干的时候,加上一些用蔬菜或水果磨制成的桨,混在豆腐里,压干以后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真的吗?我好想试试哦”。
芸娘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恨不得立马到菜园子里摘些蔬菜来试试。
李熙接着道:“不同颜色的蔬菜或水果做出来的豆腐颜色也不同,这样我们的豆腐就非常有特点了。
第三,就是要宣传和推销我们的豆腐了。根据酒楼和饭馆的档次不同,我们就能按好中差三等来进行出售。
最后,我们最好是能在城里开一家铺子,还要加大我们的生产投入,可能还要雇一些人来帮助我们”。
李熙说完,想了一下。又说道:“我们要做成这件事,或许要花许多银两的”。
芸娘听到这些,早就迫不及待了。马上就说道:“这几年我们做豆腐,还是有些积蓄的。不知要花多少银两?”。
李熙歉疚的道:“我大概算了一下,在城里开铺子和雇人,要五十两左右就差不多了”。
芸娘粗粗估计了一下,说道:“家里现银有三十两,父亲去世时留下了一些首饰,把它们卖了,大概能有二十两”。
李熙不忍道:“芸娘,这家里没有银两,就不开铺子了吧,若要卖大伯留下来的首饰。还是算了吧。
不够的我这几天想想办法。”其实李熙心理很清楚,这只是安慰芸娘和自己的话,要是能想到办法,李熙也不会流落街头当乞丐了。不管是哪个时代,要创业。
除了有绝好的项目外,还要有足够的资本呀。
钱~钱~钱,银子~银子。
李熙呀李熙,你怎么活的这么狼狈。前世是一个整天拼死拼活的打工仔。
来到这个世界,做了几个月乞丐。好不容易能够剽窃一下前世的一些创业项目。
到头来还是为钱所困。刚刚兴奋的情绪一下跌倒谷底。
芸娘也默不作声,两人都各自忙着。也各有所思。
李熙想,无论多么困难。他一定要让芸娘娘俩生活得更好一些。
就算让他到码头扛包,他也一定要坚持赚够钱来和芸娘一起开铺子。
他知道,芸娘没有多大的理想,没有多高的要求。希望的只是能够让娘亲不用那么早起来做豆腐。
以后老有所依。而对彩色豆腐的喜爱,和对李熙想法的好奇。
芸娘也一定想见识自己的彩色豆腐能够给更多的人吃到。
芸娘也在考虑:娘亲老了,不能再让她每天那么辛苦。现在身边多了一个小宝哥。
虽然自己的那份是轻松了些,可是小宝哥毕竟是有想法的。他志在四方,或许哪一天他就要走了,到时候我一个未出阁的女子,如何担得起这个家。
小宝哥说得对,有想法就要去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暗暗地,芸娘已下定决心!
七月份的天气犹如少女的脾气,说变就变。
上午还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下午就乌云满天,黑压压的。空气低沉得令所有人都快要窒息,就连郁郁葱葱的树木都垂下了枝桠。
一阵风吹来,卷起几片落叶和一股尘埃,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呛人的味道。
街上的行人都如曝光的蟑螂般包头乱窜。生怕跑慢了,就要变成落汤鸡。
一声闷雷过后,豆大的雨点开始袭击整个大地。
街角的当铺里,小二拿起靠在墙边的门板正准备关门。
这时,一位怀抱一个包袱,身着淡黄色筒裙的少女猛的窜进来。
抖抖有些灰尘的衣服和被雨滴打湿的头发。对着小二抱歉道:“小哥,先不急关门。我、我有东西要当”
小二看看少女,又看看少女怀里抱着的包袱。道:“小姐请稍等”。说完放下门板,朝后门走去。
少女就是瞒着李熙和大娘自己偷偷把父亲留下来的首饰拿出来当的芸娘。
此时芸娘的心理有些忐忑、有些期待。她不知道这样做对还是错,可是一想到李熙头头是道、侃侃而谈的样子。芸娘心理有说不出的信任和崇拜,她相信李熙一定会让他们的豆腐买到京城去的。
因此,不舍的心又多了几分期许。
打开包袱,是一对玉镯和一对耳环。
这是父亲留给女儿的嫁妆,芸娘曾经不止一次幻想,有一天穿上嫁衣,带上父亲留下是首饰。
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那时一定是最美好,最难忘的。可是……如今,这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心中有太多的不舍。想到父亲临终遗言,想到母亲含辛茹苦,想到最困难时,母亲和自己都熬着,把父亲留下的首饰珍藏在箱底。
不成有过要典当的念头。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天就要亮了么?李熙茫然的望向窗外,仍是黑压压的,没有丝毫亮光。
芸娘伸手拨了拨桐油灯,昏暗的光线突然显得很刺眼。黎明前的黑暗!笼罩在两人身边,有些局促,有些压抑。
“芸娘,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关于我的身世。
只能说,在这个世界,你是我遇到的最善良,最美丽的女孩。是你善意的施舍,让我有勇气面对世界,有要活下去的希望。而你的再次搭救,更令我不得不相信缘分这玄之又玄的东西。
对于你来说,或许几个肉包子不算什么,一次偶然的搭救也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我,却相当于一次生命的救赎……”。李熙激动的望着芸娘说道。
“当我知道我再也不能回到我的家乡,当我独自一人在街上流浪。被人欺负,被人误会,被人追着喊着殴打的时候。我想过去死。就当我感叹命运不公时,是你搭救了我。
上天在关上你的门的时候,也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我活下来了,而你就是我的那扇窗,是上天赐给我的仙子。
我不想离开,不想让你们娘俩受一点点委屈。我想要让你们过的更好,更幸福。可是~~~我怕,我怕我曾经的一些经历玷污了你圣洁的心,我怕让你背负沉重的流言蜚语。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愿天天在你的窗前为你鸣叫,看你梳妆。
如果我是一匹马,我愿意天天为你磨磨,为你拉车。可是我不是,我是人,是一个男人。
如果一个男人不能给自己心仪的女人承诺,那……”。
“别~~~别说了”芸娘听到这些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话,他融化了。
的确,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能说出这样的话的男人少之又少。
何况芸娘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为了生活还要抛头露面。
突然有人把他当成是天仙一样的敬仰和爱惜,她能不感动吗。
放下手中的勺子一把抓住李熙的手,含着泪水道:“先生高看芸娘了,芸娘只是不忍先生受苦。
虽然家里粗茶淡饭,可是有芸娘,不至于让先生饿着,至于先生担心的那些,芸娘从来都不会在意,如果在意芸娘也不会抛头露面的到街上叫卖了”。
李熙握住芸娘抓住他手臂的手轻轻道:“既来之,则安之。只要芸娘不嫌弃,不怕街坊邻居嚼舌根,我李熙就当定了你表哥了”。
芸娘破涕为笑,又有些腼腆的哼道:“先生占芸娘便宜,芸娘才不要叫你表哥勒”。
“不叫表哥叫什么,难道芸娘要先生先生的叫吗,都把我叫老了”。李熙微笑道。
芸娘眨着一双泪汪汪的眼俏皮的道:“那我叫小宝哥吧”。
“那还是我占便宜了”。李熙故作疑惑道。
“算了,看在你今天晚上那么辛苦的份上。这个便宜叫你占了也罢”。芸娘有些不情愿。
李熙决定留下来,只是没想到那些他所顾忌的所谓的流言蜚语其实芸娘一点也不在乎,或许李熙太在意也太顾忌芸娘的感受了吧。
内心深处仍就放不开对于这个世界的恐惧。
反倒是芸娘开导了。他一个来自开放社会的人却被只有在教科书里才看到的所谓“贞节观念”所束缚。倒成了一个笑话。
李熙苦笑的摇摇头。想着,既然确定留下酒不要去理那些闲言碎语。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能让眼前的这位善良、勤劳的女孩不再过得那么辛苦。
才是李熙目前最大的任务。或许就只是帮她推磨、推车,在寂寞的夜里陪着她看窗外的繁星点点,听石磨发出的“嘶嘶”声,她就会觉得很满足吧。
况且,以李熙目前的处境。不给她娘两添麻烦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或许以后会好的,以后一定会好的”李熙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接下来的几天,李熙与芸娘晚上磨豆浆,白天出摊。一起去一些酒楼饭馆送豆腐。
很快,大家都知道芸娘从小就订了娃娃亲的远房表哥,叫李小宝。李熙和芸娘也懒得解释,一家三口过得其乐融融。
李熙在几天中,对豆腐的制作流程和芸娘的销售流程摸了个七八分。
对于卖豆腐,李熙也有了些心得。连一般的酒楼和饭馆里,豆腐也只是上不了台面的小菜。而各个酒楼和饭馆采买的豆腐也都一样,当然,卖豆腐的也不止芸娘一家。
豆腐的制作流程大同小异,做出来的豆腐也基本都是一个样子。不同的无非就是在挤水流程中。
压挤得时间长一点,出来的豆腐就老一些,相对的口感就老一点,也经得起煮。挤压时间短一点,出来的豆腐就嫩一点,口感也就软些、滑些。
相对的也就容易碎。一般芸娘都会根据店家采买要求做两种不同的豆腐,老一点的用作炸制。嫩一点的用作煮制。
其它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各个豆腐小贩也都是这样做的。
李熙很清楚豆腐的营养价值,只是他不知道在这个时代,对豆腐的营养价值做宣传有没有效果。
但是无论是宣传营养价值还是宣传制作工艺。
目前卖的都是一个实际的产品,当然品牌价值对于目前的人们来说可能有点早了,不过品牌效应还是有的。
比如贡品和官品,相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就太遥远了。
所以李熙想到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品牌,一芸娘“豆腐西施”的口碑。
打响品牌。以豆腐为起点,扩大食品加工。最好是做到产销一条龙。
当然,这些都只是李熙未来的目标。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拓展销路,加大生产能力。
他可不想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只图温饱。所以,李熙在跟着芸娘去收款时。
都有观察酒楼的规模和客流量。甚至是他们的菜价,李熙也都一一做了记录
。有时候,李熙也会独自在街上闲逛,看看各种茶肆和饭馆。
他并不去吃饭,只是偶尔会在饭馆或酒楼门口一蹲就是一天,其实这样的事李熙在做乞丐的时候也经常做。
所以,邺州城大大小小的酒楼饭馆,李熙心理已经有了计算。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把西边的天际照得火红火红的。
几片火烧云时而像马、时而像狗的变换着。
七月的傍晚依旧炎热,邺州城门上的守卫懒洋洋的斜靠在城门上,看着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人们。也懒得去查验。此时出城的官道上,两个匆忙却又神情愉悦的年轻人正拖着长长的影子走在往来的人群中。
没有鹤立鸡群的独特,没有惊世骇俗的容貌。
可是,往来的人们都不禁停下匆匆的脚步,望向这对年轻人。
因为,前面拉车的男子正高声吆喝着他们从来不曾听过的调子。“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而座在车沿上的女子正手捧一包瓜子,津津有味的嗑着。
偶尔还嘻嘻的合着拉车男子的调子。也不管行人如何投来异样的目光。
“芸娘,还有一首,你一定喜欢听”拉车男子兴奋的回头对女子说道。
“小宝哥,是什么歌,快唱呀”女子停下手里正要往嘴里送的瓜子,兴奋的问道。
男子清了清嗓,干咳几声:“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一曲唱罢,男子回头问问女子:“怎么样?好听吧?”。女子挠挠头道:“亲爱的是什么意思?”。男子“啊”的一声,一时间难以回答。
良久之后才答道:“恩,亲爱的是我们家乡哥哥对妹妹的昵称,哥哥叫妹妹亲爱的说明哥哥很疼妹妹”。女子若有所思的说:“哦,原来是这样呀”。
又接着问道:“那是不是小宝哥很疼芸娘,也要叫芸娘亲爱的呢?”。
男子汗颜,脸色刷一下红了。
无言以对,只好嗯嗯啊啊的敷衍着。
这位拉车歌唱的男子便是李熙了,身穿一件粗布长衫,脚着一双千层底布鞋。
因为要拉车,长衫挽起扎在要带上。一付十足的庄稼汉模样。
车沿上那位磕着瓜子,身着淡黄色水袖裙的女子正是芸娘。
二人收摊回家,一路欢声笑语。在旁人异样的眼光中且行且笑。
“芸娘”李熙回头唤道。
“嗯”芸娘温柔的答道。
“对于卖豆腐,我有些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想跟芸娘商量一下”。李熙有些信心不足的道。
芸娘一听是关于卖豆腐的,也来了兴趣。急忙问道:“什么想法?”。
李熙想了想,道:“回家再说吧,顺便给芸娘看一些东西”。
“哦,小宝哥那么神秘。芸娘还有些期待呢。那赶快回家吧”。
说完“蹬”的跳下车,跑到车后边,推起小车来。
李熙笑道:“芸娘不必下车的”。
芸娘笑着回答:“我想要早点知道小宝哥的计划嘛,所以,快点吧”。
李熙无奈的摇摇头,吃不住后面的推力。不禁小跑起来。
吃过晚饭,芸娘迫不及待的拉着李熙要听关于卖豆腐的想法。
李熙也兴冲冲的拿出一叠厚厚的草纸。
两人也不管豆瓣没泡,豆浆没磨。一股脑丢给大娘。
两人却搬出小桌子,到院子里的葫芦架下相对而坐。大娘见
李熙从篮子里拿出几块木炭,在草纸上写写画画,确定可以书写后放到桌上。
对于这个李熙称为粉笔的东西芸娘已经习惯了,芸娘的父亲是私塾先生。对于书写,芸娘比李熙要强上很多,不过李熙用粉笔写出来的字芸娘却是看得不太懂的。
汉字不像汉字,中间夹着一些歪歪曲曲的李熙称为阿拉伯数字的东西和英文字母。
芸娘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便要求李熙把这些天书一样的东西解释给自己听。
李熙一般是一点就通,有时还能举一反三。
现在,一般李熙的天书芸娘都能看懂。毕竟中国文字虽然博大精深,却也万变不离其宗。
“芸娘,不知道咱们每天那么辛苦的做豆腐,每月能赚多少银子呢?”。
李熙开门见山的寻问芸娘。
芸娘也不避讳,如实答道:“除了日常用度和开销,每月还是能存下几两银子的,如果遇到过年过节,摊子上生意会跟好些,也能多赚些银子。基本上每个月能赚个三两银子左右吧”。
李熙知道,对于普通人家而言,每月三两的收入算是能勉强生活了。至少温饱是不成问题的。
芸娘和大娘几乎是每日每夜的辛苦,也才收入那么点。
李熙翻出一叠草纸,一一摆在芸娘面前说道:“这几张这是我这几天对邺州城所有的酒楼和饭馆的消费能力及水平做的一个市场调查。
这几张是我对我们周围几家卖豆腐的小贩做的业内资讯。
还有这几张是我对豆腐销售做的一些营销策划”。李熙一口气说完。显得特别有成就感。
可是一旁的芸娘可就苦了,李熙说的她几乎听不懂。
什么市场调查、什么业内资讯、什么营销策划。芸娘一头雾水可怜兮兮的望着李熙。
李熙也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接着又道:“这个消费能力的市场调查就是观察每家酒楼和饭馆的客人每天进出的大概数量和客人吃些什么,大概会花多少银子去吃饭等一些消息,用表格把它统计出来……。
李熙一字一句的解释和介绍这些新名词。芸娘则听得头头是道。
好不容易才解释清楚。芸娘便问了句:“那这些有什么用呢?”李熙汗颜,又开始拿出他自己也一知半解的营销知识开始对芸娘“洗脑”。
两个时辰以后,芸娘的表情由原来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极度兴奋。
嚷着:“只要按这上面的去做,咱们的豆腐就能卖到京城去吗。太好了!”。
李熙见自己这几天的工作得到芸娘的认可,带着满满信心说道:“恩,只要我们努力,一定能做到的,只是有些细节上的东西需要仔细推敲。不如我们一边磨豆浆,一边商量吧”。
芸娘也点点头,仍藏不住一脸的兴奋。
磨房里,还是那盏微弱的桐油灯,还是那架“嘶嘶”响的石磨。昏暗的灯光下,李熙与芸娘忍不住脸上的喜悦。一艘商业巨舰便在他们两人的一言一语中起航了。
“我想先给我们的豆腐取个响亮的名字”。李熙姗姗的对芸娘说。
“豆腐就是豆腐,还有名字的吗?”。芸娘不解。
“要区分我们与别人的不同,就要从叫法上先与人不同,虽然是豆腐,但是我们只要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豆腐也就不再是豆腐了。
其次,在工艺水平上我们也要与别人不同,或许小小的改变就能让我们独树一帜。”李熙说完,用求教的眼神看着芸娘。
芸娘好像有些懂了,问道:“那我们要怎么才能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呢?”
李熙见芸娘肯定了自己的建议,又兴致勃勃的道:“我想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我们除了要给豆腐取个好听的名字,还要对我们的豆腐进行包装。现在市场上的豆腐基本都是用芭蕉叶包的,也许,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东西来包装豆腐,最好是能在包装上写字的。我的家乡有一种叫塑料的东西,可以在上面写字,画图。还能防水。可惜这里没有。
第二,就是加工方法要与众不同,我想到的是。
我们可以按照挤水和加米粉的不同来区分豆腐的好坏,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纯黄豆磨出来的第一道豆浆做出来的豆腐,
二等是加有米粉的豆腐,三等是比较粗糙的尾桨加工的。
三种豆腐,三种价格。还有,在我家乡有一种叫果蔬豆腐的东西,在豆腐里加一些蔬菜汁和水果汁
。可以使豆腐变成许许多多种颜色。又漂亮又有营养。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不等李熙说完,芸娘便打断李熙的话:“真的可以让豆腐有很多种颜色吗?”芸娘有些难以置信。李熙看着芸娘急切的表情,肯定的说:“有的,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在豆腐挤水挤到快要干的时候,加上一些用蔬菜或水果磨制成的桨,混在豆腐里,压干以后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真的吗?我好想试试哦”。
芸娘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恨不得立马到菜园子里摘些蔬菜来试试。
李熙接着道:“不同颜色的蔬菜或水果做出来的豆腐颜色也不同,这样我们的豆腐就非常有特点了。
第三,就是要宣传和推销我们的豆腐了。根据酒楼和饭馆的档次不同,我们就能按好中差三等来进行出售。
最后,我们最好是能在城里开一家铺子,还要加大我们的生产投入,可能还要雇一些人来帮助我们”。
李熙说完,想了一下。又说道:“我们要做成这件事,或许要花许多银两的”。
芸娘听到这些,早就迫不及待了。马上就说道:“这几年我们做豆腐,还是有些积蓄的。不知要花多少银两?”。
李熙歉疚的道:“我大概算了一下,在城里开铺子和雇人,要五十两左右就差不多了”。
芸娘粗粗估计了一下,说道:“家里现银有三十两,父亲去世时留下了一些首饰,把它们卖了,大概能有二十两”。
李熙不忍道:“芸娘,这家里没有银两,就不开铺子了吧,若要卖大伯留下来的首饰。还是算了吧。
不够的我这几天想想办法。”其实李熙心理很清楚,这只是安慰芸娘和自己的话,要是能想到办法,李熙也不会流落街头当乞丐了。不管是哪个时代,要创业。
除了有绝好的项目外,还要有足够的资本呀。
钱~钱~钱,银子~银子。
李熙呀李熙,你怎么活的这么狼狈。前世是一个整天拼死拼活的打工仔。
来到这个世界,做了几个月乞丐。好不容易能够剽窃一下前世的一些创业项目。
到头来还是为钱所困。刚刚兴奋的情绪一下跌倒谷底。
芸娘也默不作声,两人都各自忙着。也各有所思。
李熙想,无论多么困难。他一定要让芸娘娘俩生活得更好一些。
就算让他到码头扛包,他也一定要坚持赚够钱来和芸娘一起开铺子。
他知道,芸娘没有多大的理想,没有多高的要求。希望的只是能够让娘亲不用那么早起来做豆腐。
以后老有所依。而对彩色豆腐的喜爱,和对李熙想法的好奇。
芸娘也一定想见识自己的彩色豆腐能够给更多的人吃到。
芸娘也在考虑:娘亲老了,不能再让她每天那么辛苦。现在身边多了一个小宝哥。
虽然自己的那份是轻松了些,可是小宝哥毕竟是有想法的。他志在四方,或许哪一天他就要走了,到时候我一个未出阁的女子,如何担得起这个家。
小宝哥说得对,有想法就要去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暗暗地,芸娘已下定决心!
七月份的天气犹如少女的脾气,说变就变。
上午还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下午就乌云满天,黑压压的。空气低沉得令所有人都快要窒息,就连郁郁葱葱的树木都垂下了枝桠。
一阵风吹来,卷起几片落叶和一股尘埃,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呛人的味道。
街上的行人都如曝光的蟑螂般包头乱窜。生怕跑慢了,就要变成落汤鸡。
一声闷雷过后,豆大的雨点开始袭击整个大地。
街角的当铺里,小二拿起靠在墙边的门板正准备关门。
这时,一位怀抱一个包袱,身着淡黄色筒裙的少女猛的窜进来。
抖抖有些灰尘的衣服和被雨滴打湿的头发。对着小二抱歉道:“小哥,先不急关门。我、我有东西要当”
小二看看少女,又看看少女怀里抱着的包袱。道:“小姐请稍等”。说完放下门板,朝后门走去。
少女就是瞒着李熙和大娘自己偷偷把父亲留下来的首饰拿出来当的芸娘。
此时芸娘的心理有些忐忑、有些期待。她不知道这样做对还是错,可是一想到李熙头头是道、侃侃而谈的样子。芸娘心理有说不出的信任和崇拜,她相信李熙一定会让他们的豆腐买到京城去的。
因此,不舍的心又多了几分期许。
打开包袱,是一对玉镯和一对耳环。
这是父亲留给女儿的嫁妆,芸娘曾经不止一次幻想,有一天穿上嫁衣,带上父亲留下是首饰。
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那时一定是最美好,最难忘的。可是……如今,这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心中有太多的不舍。想到父亲临终遗言,想到母亲含辛茹苦,想到最困难时,母亲和自己都熬着,把父亲留下的首饰珍藏在箱底。
不成有过要典当的念头。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