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二十篇 未卜的前程
第二十篇 未卜的前程
蓝心月解脱了,她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自由人了。她想怎么活着就怎么活着,她想想谁就想谁,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眼下她想做两件事:一是找到柳秋萍,弄清她的家世,弄清她和自己到底有没有亲缘关系;二是面见剑之锋,把自己没有回信的原因解释清楚,了结一下心中的情结。
不行,还有一件更紧要的事,那就是完成毕业论文,拿下硕士学位,进入正常工作,站稳人生脚跟。
父亲故去,病了一场,把她的生活打乱了,把她的思路搅乱了。她得定下心来,重新建立生活秩序,尽快理清论文脉络。只有毕业后重新进入工作岗位,才能谈得上其他事情。
一九八二年二月,一切就绪了。医学硕士证拿到了手,工作岗位定了下来。由于她的论文带有一定的理论性,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海西医学院把她分配到了医学理论研究所,让她组建医学心理研究室。
不过,等她一切都就绪之后,柳秋萍和剑之锋却找不到了。
一九八一年四月五日,柳秋萍出院的时候给她留过一封信。除了表示感谢、叙说情意之外,还给她留下了通讯方式和家庭地址,邀请她来家做客。一九八二年五月一日,当她按照信上的地址到海平市寻找神笔街五号院的时候,居然没有找到。人们都说它在地委大院东侧,可是那个地方地委已经征用,民房都已拆除,盖起了一座小楼。原先的居民各奔东西,谁都不知道剑之锋家搬到了哪里。
蓝心月找到了海平纺织厂职工医院。值班大夫们说,柳秋萍一直陪着丈夫住北京,春节期间回来过一次,办理借调手续。北京的地址厂部干部处可能有,柳秋萍属厂管干部。
蓝新月来到厂部。正值放假,干部处没有人,值班的请她上班时间来。可是纺织厂一九七八年恢复了周日公休的作息制度,它上班,蓝心月也上班,蓝心月休息,它也休息,这事也就拖了下来,一直拖了好几个月。没办法,只好请马仁启帮忙,让他利用自己的轮休日跑了一趟。
柳秋萍的单位和地址都有了,可是蓝心月写去的信却杳如黄鹤。
一九八一年四月五日柳秋萍出院,四月十二日剑之锋返校。
十二日傍晚,剑之锋走出院门的时候,全院的老老少少十几口都送了出来,只是没有柳秋萍。她没有出屋,只送到了门里,说了一声“你走吧”,便松开了拉着剑之锋的那只手。她出不了门,眼泪止不住,怕人们笑话。
是她让剑之锋走的,怕误了剑之锋的学业。她说她能等,等他毕业。可是离毕业还有好几个月呢,这个空当怎么过,她没勇气去想。然而,不想并不等于能跳过。这不,剑之锋前脚一走,这个空当随后就到。
真像她在海原公园说的那样,她再也不能离开剑之锋了。她恨自己没出息,可是这屋里的冷清,一个人的孤独,切实让她难以忍受。剑之锋一走,把这屋里的热气全带走了,把这屋里的活气全带走了,留下的是一片死寂。一切都凝固了,连空气都不流动了。 她往床上一坐,那些消失了七八天的症状突然又复活了起来,在她的胸口和嗓子眼里突突地乱跳。她想立刻把剑之锋叫回来,还来得及,可她没有。忍着吧!我不能这么自私!不就是一个植物神经失调吗?我一定要忍到之锋毕业的那一天。
可是事情并不像她想得那么简单。症状的复发,其剧烈程度远远超过了原生时期,再一次把她打倒了。没有办法,剑之锋走的第二天,她又住进了医院。
她知道没有生命危险,不用点滴,不用吸氧,不用扩张血管,可还是得在医院住。因为她难受,难受得特别厉害,坐都坐不住了。在医院有大夫和护士们照料着,再加上脱离了家里那种离别后的死寂气氛,和同事们说说话,转移一下注意力,还有个舒缓的时候。
“秋萍,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是让之锋马上回来;二是你立刻到北京去。越快越好!病是不能忍的,越忍越厉害;也不能拖,越拖越难治。身体是头等大事,没有了健康,其他的一切都没了意义。你一定要马上决断!”吴冰川院长恳切地说。
可柳秋萍呢?知道这病要不了命就又犯起了傻。宁肯自己忍着,也不拖累丈夫。只要自己能活下去,能活着再见到自己的丈夫,不管怎么个活法,她都能忍,她都准备忍下去。
一周后接到了剑之锋的信。回信怎么写?她斟酌再三,最后还是没告实情,回了一封平安家信。
之锋,亲爱的哥哥:
来信收到。知道你顺利返校并已开始修改论文,妹妹就放心了。
我很后悔,你走的时候我没送。我想送你,送你到火车站。可是我不能,我控制不了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眼泪,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如果送你,你可能就走不了了。
不管怎么说,没有送你,我心里好难受,好像没有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我不是一个好妻子,希望你能原谅我。不要忘了,我是你的小妹妹。小妹妹做得不周到,哥哥总是能够原谅的,你说是吧!
哥哥走了,屋里空了,妹妹的心也跟着哥哥走了。整个脑子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的形象、你的声音和你对妹妹的嘱咐。要放开,在大胆,要坚强,要等哥哥回来。
一想到只有几个月了,几个月后哥哥就再也不离开我了,妹妹就有了信心,有了勇气,有了战胜疾病的力量。
这几天一切正常,不要惦记我,希望哥哥专心致志修改论文。如果因为我而前功尽弃,妹妹就没有脸面再见哥哥了。
思念哥哥是妹妹的痛苦,也是妹妹的幸福。没有思念也就没有了指望,没有了生活的动力。既然如此,思念总比没有思念好。所以,思念你是正常的,思念引起的一切反应也是正常的。你说是不是?
不多写了,盼你论文成功,早日回来。妹妹在等你!
小妹 萍
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日晚
剑之锋接到这封信的时候是四月二十四日。他读着这封平安家信,既欣慰又诧异。噢,总算一切正常,可以放心了。可是为什么还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是了,信里的味道不对劲。
秋萍的来信,向来很长。写信,那是寄托她内心情思的一种方式。她的知心话只对自己的丈夫说。两信之间所有的话,所有想说而不能对别人说的话,都要用笔来诉说。可是这封信却很短,和她应有的心情不相符合。还有,秋萍写信向来不斟酌字句,抒情如泄洪,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更无逗趣和调侃之意。可这封信却有明显的雕琢痕迹。“思念你是正常的,思念引起的一切反应也是正常的。你说是不是?”“不要忘了,我是你的小妹妹。小妹妹做得不周到,哥哥总是能够原谅的,你说是吧?”这都不像秋萍想要说的话。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别有心境。
可那是一种什么心境?剑之锋一时也琢磨不透。琢磨不透也就不去琢磨了,反正一切正常就好。于是安心修改他的论文去了。
不过第二天他就坐不住了,因为接到了另外一封信。不是柳秋萍写的,是吴冰川。
之锋:我们是好朋友,有话不能不说。
你走了,去奔你的前程。可是你知不知道你家秋萍现在怎样?
她又住了院,就在你走的第二天。症状比原先更明显,疼痛比原先更剧烈。现在,她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痛苦之中。既有疾病之痛,又有思念之苦,而这两种痛苦互相助恶,像烈火一样在她身上燃烧。可是我相信,她不会对你说,她的为人你知道得比我更清楚。
你可能以为,确诊为植物神经失调,秋萍的病就会一天一天好起来。你错了!确诊排除了冠心病,那只是解除了秋萍的心理压力,但并没有解除造成植物神经失调的原因。病因在哪里?谁都没有触及。如何去治疗?谁都没下医嘱。病怎么会自己好起来呢?
据秋萍说,她患的不是冠心病,这个结论你早就得了出来。既然你这么聪明,怎么就不考虑一下秋萍的病因呢?怎么就不设法排除病因、给她治愈呢?看见她情绪好了几天,你就拍拍屁股走了,把痛苦全都留给她一个人。她担不起呀,我的之锋!
你家秋萍的心性,你家秋萍的心境,你应该最清楚。可是你想过吗,她为什么得了这种病?她那么坚强的人,为什么一诊断为冠心病就倒了下来?是怕死吗?不了解秋萍的人可能会这么想。可是她在我们医院工作了十多年,我们了解她。她什么都不怕,就是害怕离开你。一切都是因为你,一切都是为了你。
当然这也得怨她。怨她太钟情,怨她太专一。她不能离开你,也舍不得离你而去。可是话又说了回来,这不能怨她,她属于那种把自己完全托付于丈夫的女子。这种心性出于天然,她本人无法改变。
之锋,你不要以为我在和你开玩笑。不是的,这是我院几位资深大夫几次会诊得出的结论。
不瞒你说,打从秋萍初病,厂部和院部就十分关注。因为她是我厂培养的骨干,也是我院几年的骄傲。更因为她的这种病症令人奇怪,也令现代医学大失颜面。明明是冠心病的症状,可按冠心病用药却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让我们做医生的十分羞愧,也给现代医术的科学性打上了问号。不能不关注,不能不研究。所以医院给科室下达指令,详细记录秋萍的病程,包括情绪的变化和人际的交往,并且将关注的视野扩展到院外。省院的确诊、症状的消失、你的离去和症状的复发,给了我们极大启示,我们请心理学专家一起研究她的病历。从心理学的视角,特别是从女性心理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长期两地分居和秋萍的心理特质是秋萍疾病的根本成因。只有在解决两地分居的基础上加以药物调理,才能缓解,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调理才可能根治。
鉴于这种诊断,你已经不再是局外人,而是我们治疗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你如果不想抛弃你的妻子,必须立即返回海平,做长远计议。
之锋,快点回来吧!像秋萍这样的好媳妇,可遇而不可求呀!秋萍得病之前,全院的人都在羡慕你们。多好的一对呀!秋萍病了,全院的人都在为你们担心。秋萍对你好,对全院的人都好,大家都盼着她能像以前一样带着微笑来上班。
话就到此,快点回来!
你的挚友 吴冰川
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一九八一年五月一日,都七点半了,柳秋萍还是懒得睁眼。她大半夜没有睡着,天都快亮了,才在蒙眬之中眯了一会儿。对她来说,这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从剑之锋上研究生开始就失眠,而且越来越厉害,吃什么药都不管用。
睁开眼干什么?胸照样憋,心照样跳,背照样疼,浑身上下照样难受。这种痛苦谁都无法解除,也没有办法向任何人倾诉。还不如闭着眼,那样还可以和之锋聊一会儿,之锋的模样会显得更清楚一些。
过节了,大家都欢天喜地地在家里团聚,包括那些不太重的病号都回了家。他们多好,都有个家。有个家多好,温温暖暖的。
自己也有个家,不过那不叫家,那只是一个空空的屋子,那里没有温暖,没有生活的气息,回去没有任何意义。哎!只是苦了自己的儿子,大过节的,见不到爸爸,妈妈也不回家。
噢!不想这些了。现在之锋在干什么呢?大清早的,他一定刚刚跑完步,去食堂吃早饭。不!他每天六点就跑步的,现在肯定去了图书馆,修改他的论文去了。
不会的,他可能在给我写信。不管怎么说,今天也是五一节,他会想我的,会给我一封信。
要说信,早该来了。我给他的回信是二十一号发出去的,今天都十天了。按照以往惯例,一周一个来回。就是差,也差不出十天去。儿子每天晚饭后都来一趟,不会把信落在家里的。
她躺不住了,想回家去看看有没有信。一睁眼,她愣住了,床沿上坐着一个人,一动不动地盯着她。
“之锋!”她揉揉眼睛,以为自己在做梦。连一封信都没盼到,难道会盼回个真人来?
不过眼前这人确实是锋之锋,没有错。她一下就扑到了剑之锋的怀里,呜呜地哭了起来,既不管这里是什么地方,也不管她那副院长的身份。她的脸在剑之锋的胸脯上蹭来蹭去,验证着剑之锋的真实存在。
哭得心酸,哭得痛快。剑之锋左手抱着她,右手摩挲着她的后背,任她哭,一句话也没说。唯恐说话会阻隔了她肚里的苦水。
“你怎么回来了?”哭够了,柳秋萍的脸上泪水未干就绽出了灿烂。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嘴角带着掩盖不住的微笑。不由她,她也不知道那灿烂是怎么一下子从心中绽放出来的。
“想你了!”剑之锋说。
“骗人!一定是有人向你告了状。”
“那有什么办法,谁让你那么好,人人都在关心你。”
“哥,咱们回家!”柳秋萍在剑之锋的耳边悄悄说。
“不行!你是病人。”
“我没病,就是想你。”
“你说这话,不怕别人笑话?”
“这不是我说的,全院的人都这么说。都说只有你回来了我的病才能好。”
“你脸红不?”
“我也没办法,这也不由我!不过我倒觉得很在理,他们是在关心我。”
“这么说来,现在你的症状没有了?”剑之锋问。
“——嗯——有——,不过——好像轻了一点。”柳秋萍吸吸气,摸摸胸,体验了一下说。
“好吧!你在这里等着,我回家推车去。刚下火车,还没有回家呢。”
“不用了,我能走。咱们走回去!”说完,柳秋萍收拾了一下,洗漱了一下,就去和值班大夫、护士们告别。
听说柳秋萍的丈夫回来了,柳秋萍要回家了,大家都替她高兴。送到楼门口,又送到大门口,连守大门的师傅都在会心地笑。原本就漂亮的柳秋萍在自己丈夫的身边突增艳丽,让两个刚来的女护士惊诧不已。柳秋萍和剑之锋相濡以沫的亲密样子,引起了她们的窃窃私语:
“没想到,咱们柳院长和她爱人这么好!”
“怎么,你是不是羡慕了?”
“你不羡慕?我看你目不转睛的,两眼都直了。”
“鬼丫头,多会儿能把你的嘴封上!”
“嘴封上也没用,还有这么多双眼睛呢。”
哈!哈!哈!一片笑声。
合计来合计去,剑之锋还是得回校。
文革十年,整个国家的学术都荒芜了,文革之后的这第一批研究生,对国家,对接收单位,可都是宝。拿到拿不到那个硕士证,对剑之锋的前程关系极大。自己苦也吃了,病也得了,眼看就要跑到终点了,却功亏一篑,那可真叫损了夫人又折兵。自己爱剑之锋,不能在剑之锋的人生道路上充当这个绊马绳。
“你必须走!”柳秋萍坚定地说。
“可你怎么办?”剑之锋问。
“我能等。给你说了多少遍了!”
“这么个等法谁能受得了!即使你能受得了,我也受不了,那论文会写不下去的。人走了心走不了,还不是白搭。除非你跟我走。”
“跟你走!这不过是说着玩儿而已。不要忘了,你只是一个学生,我的剑之锋!我跟你走,在哪儿吃?在哪儿住?在哪儿看病?在哪儿抓药?在哪儿熬药?在哪儿报销?这都是现实问题,不是说着玩儿的。”
“这是我的事,不用你管。”
“不用我管!可你是谁?我是谁?你是我的丈夫,我怎么能做你的累赘!”
柳秋萍说的都是实在话。北大研究生宿舍不允许留宿客人,这有明文规定。去个家属住在里面,就更是匪夷所思了。再说了,住在那里,一应需要都不具备,也无法养病。
剑之锋不说了,说也没用,还不如做一点实事,给同学去了一封信。
一周后,北大研究生会来了信。让锋之锋领着夫人回校,说一应事务研究生会全包了。于是柳秋萍也就跟着剑之锋到了北京。
柳秋萍住在剑之锋的宿舍里。剑之锋的宿舍住四个人。一个北京有家,常不在。另两个暂时住到其他宿舍的空床上。至于校部,研究生会并没有打招呼。打不打招呼都一样,肯定是不让住。研究生会主席说,你们就安心住着,学校怪罪下来有研究生会顶着。
不久,剑之锋在六郎庄租了农民一间小屋,步行到北大二十多分钟,每月十块钱。北大南面的老虎洞也有民房出租,租不起,每月要二十块钱,几乎占剑之锋工资的百分之四十。
不管是怎么过来的,反正是过来了。毕业证有了,硕士证有了,下面的问题是工作去向。
不用说,当然是想留北京。谁不想留北京呀!政治、文化的中心,学术发展的沃土。
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第一届硕士,哪个单位都想要。特别是北大的牌子,更是惹人。可是剑之锋的工作单位并不好选,因为他有一个先决条件,要调夫人进北京。
调夫人进北京,好几个单位都答应,但不是马上。可以马上向上级申请,批下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要等机会,等名额。北京的户口控制得很紧,上限是一千万,已经很接近了,没有特殊情况很难申请下名额来。
有一个单位相对其他单位显然要实在,中央新建单位,申请户口有可能。夫人可以马上借调,孩子可以马上借读,还腾出一间九平方的小库房供居住。
不可能再到别的地方去了,一间平房三口人,这可就是一个家了。在北京能安一个家,还有什么其他奢望?
不过,这是一家出版单位,民智大典出版社,工作性质和剑之锋的向往距离很大。他想搞学术研究,到他的神秘世界去遨游。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蓝心月解脱了,她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自由人了。她想怎么活着就怎么活着,她想想谁就想谁,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眼下她想做两件事:一是找到柳秋萍,弄清她的家世,弄清她和自己到底有没有亲缘关系;二是面见剑之锋,把自己没有回信的原因解释清楚,了结一下心中的情结。
不行,还有一件更紧要的事,那就是完成毕业论文,拿下硕士学位,进入正常工作,站稳人生脚跟。
父亲故去,病了一场,把她的生活打乱了,把她的思路搅乱了。她得定下心来,重新建立生活秩序,尽快理清论文脉络。只有毕业后重新进入工作岗位,才能谈得上其他事情。
一九八二年二月,一切就绪了。医学硕士证拿到了手,工作岗位定了下来。由于她的论文带有一定的理论性,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海西医学院把她分配到了医学理论研究所,让她组建医学心理研究室。
不过,等她一切都就绪之后,柳秋萍和剑之锋却找不到了。
一九八一年四月五日,柳秋萍出院的时候给她留过一封信。除了表示感谢、叙说情意之外,还给她留下了通讯方式和家庭地址,邀请她来家做客。一九八二年五月一日,当她按照信上的地址到海平市寻找神笔街五号院的时候,居然没有找到。人们都说它在地委大院东侧,可是那个地方地委已经征用,民房都已拆除,盖起了一座小楼。原先的居民各奔东西,谁都不知道剑之锋家搬到了哪里。
蓝心月找到了海平纺织厂职工医院。值班大夫们说,柳秋萍一直陪着丈夫住北京,春节期间回来过一次,办理借调手续。北京的地址厂部干部处可能有,柳秋萍属厂管干部。
蓝新月来到厂部。正值放假,干部处没有人,值班的请她上班时间来。可是纺织厂一九七八年恢复了周日公休的作息制度,它上班,蓝心月也上班,蓝心月休息,它也休息,这事也就拖了下来,一直拖了好几个月。没办法,只好请马仁启帮忙,让他利用自己的轮休日跑了一趟。
柳秋萍的单位和地址都有了,可是蓝心月写去的信却杳如黄鹤。
一九八一年四月五日柳秋萍出院,四月十二日剑之锋返校。
十二日傍晚,剑之锋走出院门的时候,全院的老老少少十几口都送了出来,只是没有柳秋萍。她没有出屋,只送到了门里,说了一声“你走吧”,便松开了拉着剑之锋的那只手。她出不了门,眼泪止不住,怕人们笑话。
是她让剑之锋走的,怕误了剑之锋的学业。她说她能等,等他毕业。可是离毕业还有好几个月呢,这个空当怎么过,她没勇气去想。然而,不想并不等于能跳过。这不,剑之锋前脚一走,这个空当随后就到。
真像她在海原公园说的那样,她再也不能离开剑之锋了。她恨自己没出息,可是这屋里的冷清,一个人的孤独,切实让她难以忍受。剑之锋一走,把这屋里的热气全带走了,把这屋里的活气全带走了,留下的是一片死寂。一切都凝固了,连空气都不流动了。 她往床上一坐,那些消失了七八天的症状突然又复活了起来,在她的胸口和嗓子眼里突突地乱跳。她想立刻把剑之锋叫回来,还来得及,可她没有。忍着吧!我不能这么自私!不就是一个植物神经失调吗?我一定要忍到之锋毕业的那一天。
可是事情并不像她想得那么简单。症状的复发,其剧烈程度远远超过了原生时期,再一次把她打倒了。没有办法,剑之锋走的第二天,她又住进了医院。
她知道没有生命危险,不用点滴,不用吸氧,不用扩张血管,可还是得在医院住。因为她难受,难受得特别厉害,坐都坐不住了。在医院有大夫和护士们照料着,再加上脱离了家里那种离别后的死寂气氛,和同事们说说话,转移一下注意力,还有个舒缓的时候。
“秋萍,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是让之锋马上回来;二是你立刻到北京去。越快越好!病是不能忍的,越忍越厉害;也不能拖,越拖越难治。身体是头等大事,没有了健康,其他的一切都没了意义。你一定要马上决断!”吴冰川院长恳切地说。
可柳秋萍呢?知道这病要不了命就又犯起了傻。宁肯自己忍着,也不拖累丈夫。只要自己能活下去,能活着再见到自己的丈夫,不管怎么个活法,她都能忍,她都准备忍下去。
一周后接到了剑之锋的信。回信怎么写?她斟酌再三,最后还是没告实情,回了一封平安家信。
之锋,亲爱的哥哥:
来信收到。知道你顺利返校并已开始修改论文,妹妹就放心了。
我很后悔,你走的时候我没送。我想送你,送你到火车站。可是我不能,我控制不了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眼泪,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如果送你,你可能就走不了了。
不管怎么说,没有送你,我心里好难受,好像没有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我不是一个好妻子,希望你能原谅我。不要忘了,我是你的小妹妹。小妹妹做得不周到,哥哥总是能够原谅的,你说是吧!
哥哥走了,屋里空了,妹妹的心也跟着哥哥走了。整个脑子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的形象、你的声音和你对妹妹的嘱咐。要放开,在大胆,要坚强,要等哥哥回来。
一想到只有几个月了,几个月后哥哥就再也不离开我了,妹妹就有了信心,有了勇气,有了战胜疾病的力量。
这几天一切正常,不要惦记我,希望哥哥专心致志修改论文。如果因为我而前功尽弃,妹妹就没有脸面再见哥哥了。
思念哥哥是妹妹的痛苦,也是妹妹的幸福。没有思念也就没有了指望,没有了生活的动力。既然如此,思念总比没有思念好。所以,思念你是正常的,思念引起的一切反应也是正常的。你说是不是?
不多写了,盼你论文成功,早日回来。妹妹在等你!
小妹 萍
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日晚
剑之锋接到这封信的时候是四月二十四日。他读着这封平安家信,既欣慰又诧异。噢,总算一切正常,可以放心了。可是为什么还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是了,信里的味道不对劲。
秋萍的来信,向来很长。写信,那是寄托她内心情思的一种方式。她的知心话只对自己的丈夫说。两信之间所有的话,所有想说而不能对别人说的话,都要用笔来诉说。可是这封信却很短,和她应有的心情不相符合。还有,秋萍写信向来不斟酌字句,抒情如泄洪,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更无逗趣和调侃之意。可这封信却有明显的雕琢痕迹。“思念你是正常的,思念引起的一切反应也是正常的。你说是不是?”“不要忘了,我是你的小妹妹。小妹妹做得不周到,哥哥总是能够原谅的,你说是吧?”这都不像秋萍想要说的话。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别有心境。
可那是一种什么心境?剑之锋一时也琢磨不透。琢磨不透也就不去琢磨了,反正一切正常就好。于是安心修改他的论文去了。
不过第二天他就坐不住了,因为接到了另外一封信。不是柳秋萍写的,是吴冰川。
之锋:我们是好朋友,有话不能不说。
你走了,去奔你的前程。可是你知不知道你家秋萍现在怎样?
她又住了院,就在你走的第二天。症状比原先更明显,疼痛比原先更剧烈。现在,她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痛苦之中。既有疾病之痛,又有思念之苦,而这两种痛苦互相助恶,像烈火一样在她身上燃烧。可是我相信,她不会对你说,她的为人你知道得比我更清楚。
你可能以为,确诊为植物神经失调,秋萍的病就会一天一天好起来。你错了!确诊排除了冠心病,那只是解除了秋萍的心理压力,但并没有解除造成植物神经失调的原因。病因在哪里?谁都没有触及。如何去治疗?谁都没下医嘱。病怎么会自己好起来呢?
据秋萍说,她患的不是冠心病,这个结论你早就得了出来。既然你这么聪明,怎么就不考虑一下秋萍的病因呢?怎么就不设法排除病因、给她治愈呢?看见她情绪好了几天,你就拍拍屁股走了,把痛苦全都留给她一个人。她担不起呀,我的之锋!
你家秋萍的心性,你家秋萍的心境,你应该最清楚。可是你想过吗,她为什么得了这种病?她那么坚强的人,为什么一诊断为冠心病就倒了下来?是怕死吗?不了解秋萍的人可能会这么想。可是她在我们医院工作了十多年,我们了解她。她什么都不怕,就是害怕离开你。一切都是因为你,一切都是为了你。
当然这也得怨她。怨她太钟情,怨她太专一。她不能离开你,也舍不得离你而去。可是话又说了回来,这不能怨她,她属于那种把自己完全托付于丈夫的女子。这种心性出于天然,她本人无法改变。
之锋,你不要以为我在和你开玩笑。不是的,这是我院几位资深大夫几次会诊得出的结论。
不瞒你说,打从秋萍初病,厂部和院部就十分关注。因为她是我厂培养的骨干,也是我院几年的骄傲。更因为她的这种病症令人奇怪,也令现代医学大失颜面。明明是冠心病的症状,可按冠心病用药却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让我们做医生的十分羞愧,也给现代医术的科学性打上了问号。不能不关注,不能不研究。所以医院给科室下达指令,详细记录秋萍的病程,包括情绪的变化和人际的交往,并且将关注的视野扩展到院外。省院的确诊、症状的消失、你的离去和症状的复发,给了我们极大启示,我们请心理学专家一起研究她的病历。从心理学的视角,特别是从女性心理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长期两地分居和秋萍的心理特质是秋萍疾病的根本成因。只有在解决两地分居的基础上加以药物调理,才能缓解,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调理才可能根治。
鉴于这种诊断,你已经不再是局外人,而是我们治疗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你如果不想抛弃你的妻子,必须立即返回海平,做长远计议。
之锋,快点回来吧!像秋萍这样的好媳妇,可遇而不可求呀!秋萍得病之前,全院的人都在羡慕你们。多好的一对呀!秋萍病了,全院的人都在为你们担心。秋萍对你好,对全院的人都好,大家都盼着她能像以前一样带着微笑来上班。
话就到此,快点回来!
你的挚友 吴冰川
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一九八一年五月一日,都七点半了,柳秋萍还是懒得睁眼。她大半夜没有睡着,天都快亮了,才在蒙眬之中眯了一会儿。对她来说,这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从剑之锋上研究生开始就失眠,而且越来越厉害,吃什么药都不管用。
睁开眼干什么?胸照样憋,心照样跳,背照样疼,浑身上下照样难受。这种痛苦谁都无法解除,也没有办法向任何人倾诉。还不如闭着眼,那样还可以和之锋聊一会儿,之锋的模样会显得更清楚一些。
过节了,大家都欢天喜地地在家里团聚,包括那些不太重的病号都回了家。他们多好,都有个家。有个家多好,温温暖暖的。
自己也有个家,不过那不叫家,那只是一个空空的屋子,那里没有温暖,没有生活的气息,回去没有任何意义。哎!只是苦了自己的儿子,大过节的,见不到爸爸,妈妈也不回家。
噢!不想这些了。现在之锋在干什么呢?大清早的,他一定刚刚跑完步,去食堂吃早饭。不!他每天六点就跑步的,现在肯定去了图书馆,修改他的论文去了。
不会的,他可能在给我写信。不管怎么说,今天也是五一节,他会想我的,会给我一封信。
要说信,早该来了。我给他的回信是二十一号发出去的,今天都十天了。按照以往惯例,一周一个来回。就是差,也差不出十天去。儿子每天晚饭后都来一趟,不会把信落在家里的。
她躺不住了,想回家去看看有没有信。一睁眼,她愣住了,床沿上坐着一个人,一动不动地盯着她。
“之锋!”她揉揉眼睛,以为自己在做梦。连一封信都没盼到,难道会盼回个真人来?
不过眼前这人确实是锋之锋,没有错。她一下就扑到了剑之锋的怀里,呜呜地哭了起来,既不管这里是什么地方,也不管她那副院长的身份。她的脸在剑之锋的胸脯上蹭来蹭去,验证着剑之锋的真实存在。
哭得心酸,哭得痛快。剑之锋左手抱着她,右手摩挲着她的后背,任她哭,一句话也没说。唯恐说话会阻隔了她肚里的苦水。
“你怎么回来了?”哭够了,柳秋萍的脸上泪水未干就绽出了灿烂。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嘴角带着掩盖不住的微笑。不由她,她也不知道那灿烂是怎么一下子从心中绽放出来的。
“想你了!”剑之锋说。
“骗人!一定是有人向你告了状。”
“那有什么办法,谁让你那么好,人人都在关心你。”
“哥,咱们回家!”柳秋萍在剑之锋的耳边悄悄说。
“不行!你是病人。”
“我没病,就是想你。”
“你说这话,不怕别人笑话?”
“这不是我说的,全院的人都这么说。都说只有你回来了我的病才能好。”
“你脸红不?”
“我也没办法,这也不由我!不过我倒觉得很在理,他们是在关心我。”
“这么说来,现在你的症状没有了?”剑之锋问。
“——嗯——有——,不过——好像轻了一点。”柳秋萍吸吸气,摸摸胸,体验了一下说。
“好吧!你在这里等着,我回家推车去。刚下火车,还没有回家呢。”
“不用了,我能走。咱们走回去!”说完,柳秋萍收拾了一下,洗漱了一下,就去和值班大夫、护士们告别。
听说柳秋萍的丈夫回来了,柳秋萍要回家了,大家都替她高兴。送到楼门口,又送到大门口,连守大门的师傅都在会心地笑。原本就漂亮的柳秋萍在自己丈夫的身边突增艳丽,让两个刚来的女护士惊诧不已。柳秋萍和剑之锋相濡以沫的亲密样子,引起了她们的窃窃私语:
“没想到,咱们柳院长和她爱人这么好!”
“怎么,你是不是羡慕了?”
“你不羡慕?我看你目不转睛的,两眼都直了。”
“鬼丫头,多会儿能把你的嘴封上!”
“嘴封上也没用,还有这么多双眼睛呢。”
哈!哈!哈!一片笑声。
合计来合计去,剑之锋还是得回校。
文革十年,整个国家的学术都荒芜了,文革之后的这第一批研究生,对国家,对接收单位,可都是宝。拿到拿不到那个硕士证,对剑之锋的前程关系极大。自己苦也吃了,病也得了,眼看就要跑到终点了,却功亏一篑,那可真叫损了夫人又折兵。自己爱剑之锋,不能在剑之锋的人生道路上充当这个绊马绳。
“你必须走!”柳秋萍坚定地说。
“可你怎么办?”剑之锋问。
“我能等。给你说了多少遍了!”
“这么个等法谁能受得了!即使你能受得了,我也受不了,那论文会写不下去的。人走了心走不了,还不是白搭。除非你跟我走。”
“跟你走!这不过是说着玩儿而已。不要忘了,你只是一个学生,我的剑之锋!我跟你走,在哪儿吃?在哪儿住?在哪儿看病?在哪儿抓药?在哪儿熬药?在哪儿报销?这都是现实问题,不是说着玩儿的。”
“这是我的事,不用你管。”
“不用我管!可你是谁?我是谁?你是我的丈夫,我怎么能做你的累赘!”
柳秋萍说的都是实在话。北大研究生宿舍不允许留宿客人,这有明文规定。去个家属住在里面,就更是匪夷所思了。再说了,住在那里,一应需要都不具备,也无法养病。
剑之锋不说了,说也没用,还不如做一点实事,给同学去了一封信。
一周后,北大研究生会来了信。让锋之锋领着夫人回校,说一应事务研究生会全包了。于是柳秋萍也就跟着剑之锋到了北京。
柳秋萍住在剑之锋的宿舍里。剑之锋的宿舍住四个人。一个北京有家,常不在。另两个暂时住到其他宿舍的空床上。至于校部,研究生会并没有打招呼。打不打招呼都一样,肯定是不让住。研究生会主席说,你们就安心住着,学校怪罪下来有研究生会顶着。
不久,剑之锋在六郎庄租了农民一间小屋,步行到北大二十多分钟,每月十块钱。北大南面的老虎洞也有民房出租,租不起,每月要二十块钱,几乎占剑之锋工资的百分之四十。
不管是怎么过来的,反正是过来了。毕业证有了,硕士证有了,下面的问题是工作去向。
不用说,当然是想留北京。谁不想留北京呀!政治、文化的中心,学术发展的沃土。
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第一届硕士,哪个单位都想要。特别是北大的牌子,更是惹人。可是剑之锋的工作单位并不好选,因为他有一个先决条件,要调夫人进北京。
调夫人进北京,好几个单位都答应,但不是马上。可以马上向上级申请,批下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要等机会,等名额。北京的户口控制得很紧,上限是一千万,已经很接近了,没有特殊情况很难申请下名额来。
有一个单位相对其他单位显然要实在,中央新建单位,申请户口有可能。夫人可以马上借调,孩子可以马上借读,还腾出一间九平方的小库房供居住。
不可能再到别的地方去了,一间平房三口人,这可就是一个家了。在北京能安一个家,还有什么其他奢望?
不过,这是一家出版单位,民智大典出版社,工作性质和剑之锋的向往距离很大。他想搞学术研究,到他的神秘世界去遨游。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