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始安繁华旧风俗 第十三章 那人,虽千万人亦敢往
“挑字画做什么,送人么?”
“嗯,梁王做寿,这礼决不可寒碜了。”
“梁王?”
“梁王武三思,女皇陛下的亲侄儿。”
“哦——”
梁王在民间的风评极差,这一点,虽然是久居于清静园的江宁都知晓一些。所以在听说这字画是要送给梁王时,江宁便应了一声,不怎么好再多言。
李隆基看出了江宁的心思,笑了一下道:“怎么,不会因为梁王风评不佳,你就不愿帮着挑寿礼吧?”
江宁摇了摇头:“只是帮着挑些东西,其实不论小王爷您送给谁,对我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至于风评这种东西……扬州刺史大人说我们江家谋逆,那便全天下都盛传江家谋逆。这,不就是所谓的风评么?”
李隆基闻言挑了挑眉,感叹道:“你这话说的有见地,世上的人只知道听旁人口中的褒贬如何,又有几个是真正自己来判断的?”
“不敢说有见地,感同身受罢了。”江宁微微颔首。
李隆基笑了笑,不知怎么却叹了一口气:“不过我也不妨对你说,梁王之所以在民间风评不佳,是因为这京中的百姓都看过他安为马前卒的时候。最初是奉承冯小宝,也就是前些年被杀的薛怀义,这几年又殷勤的为张家那两个人揽辔牵马……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从来都不避讳旁人的,所以这风评名声,到可以说完全是他自己搞臭的。
“我这位伯父有些意思,他府上的那些宾客幕僚,不知有多少人针对这一点劝过他。但是他仍旧我行我素,对那些话从来不听。即便是在街面上,有那些胆子大的民众对他指指点点、嗤之以鼻,他也从不介怀,至于那些污言秽语,似乎也从来入不得他的耳……其实我很佩服梁王。正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
“那是道义之所在。”江宁摇了摇头。
李隆基似笑非笑的江宁:“你怎么就知道。梁王所追求的不是他自己的道义呢?”
江宁蹙了蹙眉头,觉得这话中似是有些深意,她隐隐约约的看清了那个轮廓,可里面真正是什么东西。却看不清明了。
马车停驻在路旁,他们一行的目的地已然到了。
江宁随着李隆基下车,抬头便瞧见一个宽敞明亮的铺面。匾额上写着“书画行”三个狂放行草的大字。
没有其他的名字,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印章与提拔,只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让人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度扑面而来。
“有点意思吧。”李隆基与江宁并肩站着,指着那块看来已经有些年头了的牌匾道:“京中,不,应该说整个天下,做书画生意的铺子不知繁几,至于店铺的名字更是花样繁出。但是只有这一家书画行,它的名字就叫书画行。”
江宁看着那个匾额上的字。越看越觉得熟悉。她忽然大胆的猜到了一些事情,抿了抿嘴唇。
“这是谁的字。写的这样的好。”江宁强行压制住心中的激动,故作平静的问道。
“原本的一个宫廷画师,早些年间在宫中有很大的名头的,只是不知之后发生了什么事,那个人就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不见了,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听说当年他的字画大作,许多都被付之一炬了,民间更是没有什么太多的流传,恐怕这个匾额便是唯一。”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江宁觉得自己的身子有些略微的颤抖,她忽然想起原来三师兄分析过的结论——既然师父敢来京都,那有很大的可能是,师父在京中是有些依仗的。
“大概是二十多年前了吧,我也是东鳞西爪的听来的,知情人都缄默不语,于是这些事情到底是真是假,谁都说不明白了。”李隆基抬头看着那副匾额,略微摇头叹息,“只是可惜了。听说那人盛名之时不过弱冠之年,大概也就是我这么个年纪,就能有如此非凡的造诣。若是他还活着,继续在书画之道上发展下去,怕是要直追魏晋大家了。”
江宁的脸色略微的白,连唇色也无血色起来,她不由自主的想着,师父如今已然断指,又如何再做得出什么书画……
想着为了让自己入门,师父付出的一切,又想着如今师父还在受苦,江宁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
“怎么了?”李隆基发现了江宁的异常,有些关切的询问。
“没什么。”江宁急忙偷偷的拭去了眼角的泪,接连摇头,而后强笑道:“只是想起了师父和师兄,想着他们前途未明,就有些、放心不下。”
“哦,”李隆基比江宁高出半个头来,此时有些居高临下的看着她轻颤的睫,“你的师父和师兄,应该也很擅长书画之道吧?就像我房中挂着的那副人物画,虽然隐约间有些稚气未脱,却快要步入大师之境了。”
江宁心中微微警惕,点头道:“江家也是做书画生意的,我们从小看得多了,总能学上两笔。只是什么大师之境,自然还要差上许多。”
“原来江家也是做书画生意的?”李隆基微微挑眉,笑着道:“那敢情好,看来我今日拉着你来书画行竟是来对了。快,我之前请你吃了午饭,这次你帮我挑一份寿礼,可要用心哦。”
“小王爷……”
“何事?”
“方才那顿饭,应该是被梓儿姐免帐了吧?”
“……哪有的事儿?我们王府想来都是记账的,一般都是专门派人月末来结。”
江宁狐疑的看了看李隆基脸上灿烂到有些无耻的笑容,半晌才“哦”了一声。
……
……
神都的人若是说书画行,那指的就是这个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店面。
都城尚未迁到洛阳的时候,它便是长安城里最大最出名的书画行。而自迁都之后,这家铺子就如同京里许多别的商家一样。跟随着女皇陛下的脚步迁了过来。
李隆基口中的那些旧事,都是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长安城中。而如今铺子还是那个铺子,匾额也一直都没有更换过,只是人却已经不同了,那些旧事也都深埋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
正所谓物是人非。
但一直不曾改变的还有书画行独有的排场,没有知客虚假的殷勤。没有小厮迫不及待的推荐。甚至连问价砍价都有着他们独特的方式,不带分毫的铜臭气。
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些看似奇巧的事情,才成就了这个书画行。
江宁第一次来此,自然不知道这里的规矩。只是有些诧异于自己与小王爷站在门口这么久,书画行里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来相迎。
但看李隆基的表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她便也不做询问。几句闲聊与打趣之后,便跟在他半步之后进了书画行中。
店铺门脸儿上的匾额投下不怎么长的阴影,江宁迈着门槛儿。感受到那道阴影掠过自己的身子,心中微微震颤。
进门便是一个宽敞的花厅,里面一应装饰素雅淡然,店里眉清目秀的小仆们轻手轻脚的往来于其间,乍看去竟有些浑然天成的美感。
角落里有小仆正煮着茶,从角窗透进的阳光刚好照射在他拿着蒲扇的手上,小茶炉的热气在不甚明亮的光芒中缱绻而舒。美妙的可入画矣。
茶香在花厅里逸散着,轻巧的彷如侍者们的举手投足。
还有一处角落间有素雅的琴声传来。如高山如流水,巍峨兮泠然。
客人们并不多,这些宽衣博带极有魏晋风度的小仆们便静心伺候着,偶尔有小仆徐徐的展开一幅书画卷,客人们赏阅一番之后,就开始低声议论起来,偶尔翻动两下身旁书案上的竹牌。
这样清雅的地方,又哪里像是一个店铺。
终于有小仆上前来迎,却是一言不发,对着李隆基和江宁笑着行了礼后,便将他们往花厅中引。
李隆基信步走在前面,江宁便四处随意的瞧。偶尔一瞥,目光正落在一幅小仆正向一位客人展示的画卷上,江宁不由得怔了怔。
那是当代名家宋令文的《鸾瑟图》,原本江宁在一些记载中看到过,却未曾想在此时见到了这幅画的真容。
为了营造那份清静之感,这厅堂内的光线并不充足,所以江宁有些看不真切那幅画,更加看不清那个想要买画而且正背对着自己的人。
可好不容易见到了这幅《鸾瑟图》,江宁这样的爱画之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于是她争取一切可以端详的时间,甚至都懒得再去看前方的路。
猛地撞到了什么,江宁迷迷糊糊的回过头,发现自己撞到了李隆基的身上。
“看什么呢?看的那么专心?”李隆基看着江宁犯迷糊的样子,有些忍俊不禁起来。
“宋令文的《鸾瑟图》。”江宁揉了揉自己被撞疼了的脑门,又指了指那边的画卷,“以前没见过。”
李隆基顺着江宁手指的方向看去,便瞧见了那个背对着他们的人影。
乍见那个背影,李隆基便觉得有些熟悉,一时间又想不起来,但也不大在意。
能来此处的人,定然都是有些身份地位的,身影相熟倒也很自然,不过是买卖些书画,倒也没有必要有什么交集。
懒得多想,李隆基便带着江宁一同坐了下来,自然有人奉上香茗,香气伴着氤氲。
“小王爷今日想瞧些什么?”面容清秀的小仆微笑着相询。
“梁王做寿,你们看着来。”
小仆颔首,施了一礼,转身向着店铺里面走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嗯,梁王做寿,这礼决不可寒碜了。”
“梁王?”
“梁王武三思,女皇陛下的亲侄儿。”
“哦——”
梁王在民间的风评极差,这一点,虽然是久居于清静园的江宁都知晓一些。所以在听说这字画是要送给梁王时,江宁便应了一声,不怎么好再多言。
李隆基看出了江宁的心思,笑了一下道:“怎么,不会因为梁王风评不佳,你就不愿帮着挑寿礼吧?”
江宁摇了摇头:“只是帮着挑些东西,其实不论小王爷您送给谁,对我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至于风评这种东西……扬州刺史大人说我们江家谋逆,那便全天下都盛传江家谋逆。这,不就是所谓的风评么?”
李隆基闻言挑了挑眉,感叹道:“你这话说的有见地,世上的人只知道听旁人口中的褒贬如何,又有几个是真正自己来判断的?”
“不敢说有见地,感同身受罢了。”江宁微微颔首。
李隆基笑了笑,不知怎么却叹了一口气:“不过我也不妨对你说,梁王之所以在民间风评不佳,是因为这京中的百姓都看过他安为马前卒的时候。最初是奉承冯小宝,也就是前些年被杀的薛怀义,这几年又殷勤的为张家那两个人揽辔牵马……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从来都不避讳旁人的,所以这风评名声,到可以说完全是他自己搞臭的。
“我这位伯父有些意思,他府上的那些宾客幕僚,不知有多少人针对这一点劝过他。但是他仍旧我行我素,对那些话从来不听。即便是在街面上,有那些胆子大的民众对他指指点点、嗤之以鼻,他也从不介怀,至于那些污言秽语,似乎也从来入不得他的耳……其实我很佩服梁王。正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
“那是道义之所在。”江宁摇了摇头。
李隆基似笑非笑的江宁:“你怎么就知道。梁王所追求的不是他自己的道义呢?”
江宁蹙了蹙眉头,觉得这话中似是有些深意,她隐隐约约的看清了那个轮廓,可里面真正是什么东西。却看不清明了。
马车停驻在路旁,他们一行的目的地已然到了。
江宁随着李隆基下车,抬头便瞧见一个宽敞明亮的铺面。匾额上写着“书画行”三个狂放行草的大字。
没有其他的名字,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印章与提拔,只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让人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度扑面而来。
“有点意思吧。”李隆基与江宁并肩站着,指着那块看来已经有些年头了的牌匾道:“京中,不,应该说整个天下,做书画生意的铺子不知繁几,至于店铺的名字更是花样繁出。但是只有这一家书画行,它的名字就叫书画行。”
江宁看着那个匾额上的字。越看越觉得熟悉。她忽然大胆的猜到了一些事情,抿了抿嘴唇。
“这是谁的字。写的这样的好。”江宁强行压制住心中的激动,故作平静的问道。
“原本的一个宫廷画师,早些年间在宫中有很大的名头的,只是不知之后发生了什么事,那个人就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不见了,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听说当年他的字画大作,许多都被付之一炬了,民间更是没有什么太多的流传,恐怕这个匾额便是唯一。”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江宁觉得自己的身子有些略微的颤抖,她忽然想起原来三师兄分析过的结论——既然师父敢来京都,那有很大的可能是,师父在京中是有些依仗的。
“大概是二十多年前了吧,我也是东鳞西爪的听来的,知情人都缄默不语,于是这些事情到底是真是假,谁都说不明白了。”李隆基抬头看着那副匾额,略微摇头叹息,“只是可惜了。听说那人盛名之时不过弱冠之年,大概也就是我这么个年纪,就能有如此非凡的造诣。若是他还活着,继续在书画之道上发展下去,怕是要直追魏晋大家了。”
江宁的脸色略微的白,连唇色也无血色起来,她不由自主的想着,师父如今已然断指,又如何再做得出什么书画……
想着为了让自己入门,师父付出的一切,又想着如今师父还在受苦,江宁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
“怎么了?”李隆基发现了江宁的异常,有些关切的询问。
“没什么。”江宁急忙偷偷的拭去了眼角的泪,接连摇头,而后强笑道:“只是想起了师父和师兄,想着他们前途未明,就有些、放心不下。”
“哦,”李隆基比江宁高出半个头来,此时有些居高临下的看着她轻颤的睫,“你的师父和师兄,应该也很擅长书画之道吧?就像我房中挂着的那副人物画,虽然隐约间有些稚气未脱,却快要步入大师之境了。”
江宁心中微微警惕,点头道:“江家也是做书画生意的,我们从小看得多了,总能学上两笔。只是什么大师之境,自然还要差上许多。”
“原来江家也是做书画生意的?”李隆基微微挑眉,笑着道:“那敢情好,看来我今日拉着你来书画行竟是来对了。快,我之前请你吃了午饭,这次你帮我挑一份寿礼,可要用心哦。”
“小王爷……”
“何事?”
“方才那顿饭,应该是被梓儿姐免帐了吧?”
“……哪有的事儿?我们王府想来都是记账的,一般都是专门派人月末来结。”
江宁狐疑的看了看李隆基脸上灿烂到有些无耻的笑容,半晌才“哦”了一声。
……
……
神都的人若是说书画行,那指的就是这个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店面。
都城尚未迁到洛阳的时候,它便是长安城里最大最出名的书画行。而自迁都之后,这家铺子就如同京里许多别的商家一样。跟随着女皇陛下的脚步迁了过来。
李隆基口中的那些旧事,都是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长安城中。而如今铺子还是那个铺子,匾额也一直都没有更换过,只是人却已经不同了,那些旧事也都深埋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
正所谓物是人非。
但一直不曾改变的还有书画行独有的排场,没有知客虚假的殷勤。没有小厮迫不及待的推荐。甚至连问价砍价都有着他们独特的方式,不带分毫的铜臭气。
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些看似奇巧的事情,才成就了这个书画行。
江宁第一次来此,自然不知道这里的规矩。只是有些诧异于自己与小王爷站在门口这么久,书画行里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来相迎。
但看李隆基的表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她便也不做询问。几句闲聊与打趣之后,便跟在他半步之后进了书画行中。
店铺门脸儿上的匾额投下不怎么长的阴影,江宁迈着门槛儿。感受到那道阴影掠过自己的身子,心中微微震颤。
进门便是一个宽敞的花厅,里面一应装饰素雅淡然,店里眉清目秀的小仆们轻手轻脚的往来于其间,乍看去竟有些浑然天成的美感。
角落里有小仆正煮着茶,从角窗透进的阳光刚好照射在他拿着蒲扇的手上,小茶炉的热气在不甚明亮的光芒中缱绻而舒。美妙的可入画矣。
茶香在花厅里逸散着,轻巧的彷如侍者们的举手投足。
还有一处角落间有素雅的琴声传来。如高山如流水,巍峨兮泠然。
客人们并不多,这些宽衣博带极有魏晋风度的小仆们便静心伺候着,偶尔有小仆徐徐的展开一幅书画卷,客人们赏阅一番之后,就开始低声议论起来,偶尔翻动两下身旁书案上的竹牌。
这样清雅的地方,又哪里像是一个店铺。
终于有小仆上前来迎,却是一言不发,对着李隆基和江宁笑着行了礼后,便将他们往花厅中引。
李隆基信步走在前面,江宁便四处随意的瞧。偶尔一瞥,目光正落在一幅小仆正向一位客人展示的画卷上,江宁不由得怔了怔。
那是当代名家宋令文的《鸾瑟图》,原本江宁在一些记载中看到过,却未曾想在此时见到了这幅画的真容。
为了营造那份清静之感,这厅堂内的光线并不充足,所以江宁有些看不真切那幅画,更加看不清那个想要买画而且正背对着自己的人。
可好不容易见到了这幅《鸾瑟图》,江宁这样的爱画之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于是她争取一切可以端详的时间,甚至都懒得再去看前方的路。
猛地撞到了什么,江宁迷迷糊糊的回过头,发现自己撞到了李隆基的身上。
“看什么呢?看的那么专心?”李隆基看着江宁犯迷糊的样子,有些忍俊不禁起来。
“宋令文的《鸾瑟图》。”江宁揉了揉自己被撞疼了的脑门,又指了指那边的画卷,“以前没见过。”
李隆基顺着江宁手指的方向看去,便瞧见了那个背对着他们的人影。
乍见那个背影,李隆基便觉得有些熟悉,一时间又想不起来,但也不大在意。
能来此处的人,定然都是有些身份地位的,身影相熟倒也很自然,不过是买卖些书画,倒也没有必要有什么交集。
懒得多想,李隆基便带着江宁一同坐了下来,自然有人奉上香茗,香气伴着氤氲。
“小王爷今日想瞧些什么?”面容清秀的小仆微笑着相询。
“梁王做寿,你们看着来。”
小仆颔首,施了一礼,转身向着店铺里面走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