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始安繁华旧风俗 第十四章 最温柔的抢劫
江宁双手捧着热茶,眼神一直在往《鸾瑟图》那边飘,那有些偷偷摸摸的样子,让李隆基笑了起来。
“应该也是给梁王买寿礼的。”李隆基解释道:“你别看梁王风评如何,在书画之道上,他却是喜欢或清幽或疏狂的魏晋风度。那幅宋令文的《鸾瑟图》意境清幽高远,拿来送梁王的话,的确很能讨他的欢心。”
江宁点了点头:“我差点都忘了,其实小王爷也是书画高手的,品鉴几幅字画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既然如此,您又何必带着我出来?”
“我毕竟是个业余的,所谓书画,平素也只是随意玩玩罢了。你江家既然是开书画行的,眼光必然要比我厉害的多,我自然要带上你,帮我看看真假之类。”
江宁闻言微微诧异的问道:“这里也会卖赝品么?”
李隆基摇了摇头,笑道:“书画行都有自己的规矩,这里不谈真假,只看眼光。毕竟许多字画,若非真正专业的供奉,也是根本看不出真伪的。”
江宁点了点头,心想可不是嘛,要是天下人一眼就能看出真假,我们这些做临仿的还哪里有活路?
低头又喝了一口茶,江宁指了指桌子上面的竹牌,不解的问道:“这个是用来做什么的?”
“讨价还价的。”李隆基随意拿起了一张竹牌递给江宁瞧,“这一张上面写着万字,就表示一万贯钱。”
江宁听得咋舌,此时便随意翻动着那些竹牌来瞧,发觉里面不单有以贯作单位的牌子,还有几张牌子是以黄金做单位的。而这其中。数额最小的也是一千贯。
“要是那幅《鸾瑟图》,大概能卖出去多少钱?”其实江宁对钱没什么概念,只是这时看着这些个竹牌子,不禁挠了挠头。
李隆基看了江宁一眼:“江家既然是做书画行的,那幅《鸾瑟图》能够卖多少钱,难道江家的小娘子还不知道么?”
江宁心中一凛。暗骂自己言多有失。
“店里有师父师兄他们操持着。哪里用得着我帮忙?”江宁摇了摇头,“我至多就是帮着弹弹灰、装裱装裱罢了。”
“哦。”李隆基笑着应了一声,笑容里有些意味深长。
江宁知道自己撒的谎对方有些信不过,但也没法再多说什么。只好低下头来继续喝茶。
那边的《鸾瑟图》似乎已经到了定价的时候,而江宁他们这一边,方才的那个小仆也捧着一个细长的匣子走了过来。
“店里刚收罗来的一幅书帖。定然能让小王爷您满意。”那小仆微笑的说着,跪坐在地上慢悠悠的打开了匣子,将画卷徐徐展开。
江宁喝了一口茶水。睁大了眼睛,心中不断期冀着这幅帖子的模样。
这书画行果然不简单,连《鸾瑟图》都能拿出来,这回给小王爷拿的,也必定是难得一见的书帖了。原来千锦阁的书画虽多,但世上仍有许许多多的珍贵字画江宁没有见过,而对于她这样对书画之道有些痴迷的人来说。这些东西便是最大的诱惑。
所以当那小仆开始缓缓展开书帖时,江宁已经下意识的屏了息。她忘记了自己口中的茶水还未被咽下。也没有发觉自己瞪大眼睛、双手捧着茶盏的样子活像一只土拨鼠。她只是急不可耐的等待着期冀着,心跳都漏了半拍。
而书帖,终于在低眉顺目的小仆手中展开了冰山一角。
但只看了一角,江宁方才那些期冀和向往的心情,就立刻荡然无存。甚至,她还将嘴里的一口茶喷了出来,好在她反应比较快,第一时间将脑袋转向了右边,否则这一口茶就会毁了这书画行的宝贝……
手中书帖展到一半的小仆愣在了那里,他在这书画行里伺候多年了,却从没见过江宁这样的反应。喷茶,还差点毁了店里的书画,这叫怎么一回事?
另一边,正在对《鸾瑟图》用竹牌讨价还价的人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声响,一直背对着江宁他们的男子回过头来。
而看着江宁被呛得直咳嗽,李隆基也有些纳罕,但此时也只好轻拍了拍江宁的后背,帮她捋顺一下气息。
“怎么了这是?”李隆基纳闷儿的看着江宁。
“没事……”江宁又瞧了一眼小仆手上的书帖,再一次证实了自己方才的判断,强忍住心中的哭笑不得,摆手道:“没事,就是不小心呛到了,没什么大事。”
“好吧,那你歇一歇。”李隆基点了点头,又看向小仆手上的书帖,细细品鉴了一会儿,脸色也渐渐变得有些激动。
江宁边咳嗽边在一旁看着,心想这回有意思了,自己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
哎,一会儿再决定吧,没准儿这小王爷有些见识,也能看出这书帖的真假的。
但没有遂江宁所愿,看着书帖的李隆基双眼却越发亮起来,到得后来开口时,他的声音甚至有了些轻微的颤抖:“这是,南朝陆探微的真迹?”
“小王爷好眼光。”小仆在一旁应和,声音中也带了些珍品在手的激动,“这帖子叫《海舟弋楫帖》,店里花了大价钱才买回来的。”
江宁一人在一旁捂脑袋。
天可怜见,这幅所谓的陆探微的真迹,可不就是自己临仿的出师作么?
虽说是无巧不成书,可也不带这么巧的……
“《海舟弋楫帖》?”
李隆基在京中也有些文武双全的名声,而他对字画的喜爱也并非是作假的,他是当真爱画,否则当年在扬州,也不会花费三百金买下江宁的那幅画像,毕竟在那个时候,二人身边还没有围绕那么多的阴谋与目的。
如今李隆基看着这所谓南朝的真迹,眼神愈发有些狂热起来,甚至连袖子里的双手都有些忍不住的抖动。
至于江宁。她在一旁看着自己临仿出来的书帖,心中不停赞叹着其上那些做旧的痕迹,薛家的做旧工艺果然是出神入化,连自己这种看过百十幅历代真迹的人,都有些看不出那些痕迹的虚假,更不要说别人了。也只有这些大书画行的供奉。在包揽了太多的文人真迹后。也许会对其中偶尔一两个霉点有些困惑不解,但这么一丁点的疑心,恐怕又都会被书帖本身吸引的一干二净了。
江家和薛家的联手,果然是惊才绝艳啊!
江宁在心中感叹着。也不知有没有意识到这些夸赞中,也将自己夸了进去。
但想到这里,江宁不禁有些微微的疑惑。自己这张《海舟弋楫帖》应该是出事之前被师父交给薛家的。但出事那晚,薛家二郎应该还没有离开才对……难道这帖子是由别人拿回薛家的?
这疑惑在江宁心中没有停留多久,因为很快的。她的注意力就被身旁李隆基的过分激动吸引了过去。别说是李隆基,就连方才在另一边看《鸾瑟图》的中年男子,也不知何时走了过来,一张俊美的面孔也开始因为激动泛起了缺血的白光。
“这是……”那中年男子大概四十余岁的模样,面白无须,身材修长,一看便是一副柔弱的文人模样。他的衣着也是一副文人打扮。面料有些奢华却看起来半旧的绸缎长衫,腰间玉扣若是细细去瞧也带了几丝瑕疵。但若是舍了这些去瞧。这人仍是一副风流倜傥的模样,一股股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大概就是他这种人了。
也不知是因为现在的激动还是如何,他的脸色总要比寻常人白上几分,但他的这种白并非如白玉凝脂,而是单纯的有些面无血色,仿佛大病了一场。
平时面色就缺乏血色,现在的中年男子因为心中的激动,更加脸色苍白了些许。他不知何时已经绕到了书帖的正前方,双目炯炯的盯着那幅赝品《海舟弋楫帖》,身子微微轻颤。
两个表情差不多的人一坐一立在自己面前,而且让他们做出那种快要饿虎扑食表情的,还是自己一手临出的帖子。江宁在一旁挠头瞧着,也不知该高兴还是如何。
“这书帖,”不知过了多久,李隆基声音沙哑的开了口,“你们店里卖多少钱?”
“我们掌柜的吩咐过,这画要卖于真正爱此道的人,小王爷是此道中人,我们店里自然愿意做这笔生意。”小仆温顺的笑着,说出来的话却是阴险无比,“至于出多少银钱,掌柜的说了,小王爷看着出就是。”
这画听起来是在给李隆基面子,实际上却有些趁火打劫的味道在里面。要知道,这个档次的书帖一面世,势必引来文人阶层的追捧和热议。这书帖从何处得来,由何人买去,以多少价钱成交,甚至关于这书帖的闲闻轶事,都会成为广泛热议的话题。
若是李隆基此时不买,这事情也一样会被传扬出去,不过到时候的版本就成为“临淄王偏爱阿堵物,宁藏钱财不藏书”的溴事了。
同样的,若是李隆基出价低了,这故事仍旧会被传到街头巷尾中去,到那时,李隆基不识货的名声也会被天下传扬。
名声这种东西,对于市井小民来说也只是让旁人拿去议论议论的东西,可是对于李隆基这种出身的世家子弟来说,他们以后想要在仕途上有个好的发展,就不能轻视了这份名声。
江宁多少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看着那个面带柔和笑意的小仆,心想您这不是赶鸭子上架、趁火打劫么?
——
(李隆基应该管武三思叫什么?武三思是李隆基奶奶的侄儿,影子在网上查,父亲的表哥似乎是应该叫表叔?不过我就纳罕了,“叔”这个称呼,不都是比自己老爹年纪小的人的称呼咩?中国这个称谓文化的博大精深啊,深的我恨不得一口把它囫囵吞了……
所以,不管了,这种乱七八糟的叔伯辈的称呼,我全都用伯父叔父代替了。再逼我?再逼我,我就弄个UNCLE武出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应该也是给梁王买寿礼的。”李隆基解释道:“你别看梁王风评如何,在书画之道上,他却是喜欢或清幽或疏狂的魏晋风度。那幅宋令文的《鸾瑟图》意境清幽高远,拿来送梁王的话,的确很能讨他的欢心。”
江宁点了点头:“我差点都忘了,其实小王爷也是书画高手的,品鉴几幅字画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既然如此,您又何必带着我出来?”
“我毕竟是个业余的,所谓书画,平素也只是随意玩玩罢了。你江家既然是开书画行的,眼光必然要比我厉害的多,我自然要带上你,帮我看看真假之类。”
江宁闻言微微诧异的问道:“这里也会卖赝品么?”
李隆基摇了摇头,笑道:“书画行都有自己的规矩,这里不谈真假,只看眼光。毕竟许多字画,若非真正专业的供奉,也是根本看不出真伪的。”
江宁点了点头,心想可不是嘛,要是天下人一眼就能看出真假,我们这些做临仿的还哪里有活路?
低头又喝了一口茶,江宁指了指桌子上面的竹牌,不解的问道:“这个是用来做什么的?”
“讨价还价的。”李隆基随意拿起了一张竹牌递给江宁瞧,“这一张上面写着万字,就表示一万贯钱。”
江宁听得咋舌,此时便随意翻动着那些竹牌来瞧,发觉里面不单有以贯作单位的牌子,还有几张牌子是以黄金做单位的。而这其中。数额最小的也是一千贯。
“要是那幅《鸾瑟图》,大概能卖出去多少钱?”其实江宁对钱没什么概念,只是这时看着这些个竹牌子,不禁挠了挠头。
李隆基看了江宁一眼:“江家既然是做书画行的,那幅《鸾瑟图》能够卖多少钱,难道江家的小娘子还不知道么?”
江宁心中一凛。暗骂自己言多有失。
“店里有师父师兄他们操持着。哪里用得着我帮忙?”江宁摇了摇头,“我至多就是帮着弹弹灰、装裱装裱罢了。”
“哦。”李隆基笑着应了一声,笑容里有些意味深长。
江宁知道自己撒的谎对方有些信不过,但也没法再多说什么。只好低下头来继续喝茶。
那边的《鸾瑟图》似乎已经到了定价的时候,而江宁他们这一边,方才的那个小仆也捧着一个细长的匣子走了过来。
“店里刚收罗来的一幅书帖。定然能让小王爷您满意。”那小仆微笑的说着,跪坐在地上慢悠悠的打开了匣子,将画卷徐徐展开。
江宁喝了一口茶水。睁大了眼睛,心中不断期冀着这幅帖子的模样。
这书画行果然不简单,连《鸾瑟图》都能拿出来,这回给小王爷拿的,也必定是难得一见的书帖了。原来千锦阁的书画虽多,但世上仍有许许多多的珍贵字画江宁没有见过,而对于她这样对书画之道有些痴迷的人来说。这些东西便是最大的诱惑。
所以当那小仆开始缓缓展开书帖时,江宁已经下意识的屏了息。她忘记了自己口中的茶水还未被咽下。也没有发觉自己瞪大眼睛、双手捧着茶盏的样子活像一只土拨鼠。她只是急不可耐的等待着期冀着,心跳都漏了半拍。
而书帖,终于在低眉顺目的小仆手中展开了冰山一角。
但只看了一角,江宁方才那些期冀和向往的心情,就立刻荡然无存。甚至,她还将嘴里的一口茶喷了出来,好在她反应比较快,第一时间将脑袋转向了右边,否则这一口茶就会毁了这书画行的宝贝……
手中书帖展到一半的小仆愣在了那里,他在这书画行里伺候多年了,却从没见过江宁这样的反应。喷茶,还差点毁了店里的书画,这叫怎么一回事?
另一边,正在对《鸾瑟图》用竹牌讨价还价的人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声响,一直背对着江宁他们的男子回过头来。
而看着江宁被呛得直咳嗽,李隆基也有些纳罕,但此时也只好轻拍了拍江宁的后背,帮她捋顺一下气息。
“怎么了这是?”李隆基纳闷儿的看着江宁。
“没事……”江宁又瞧了一眼小仆手上的书帖,再一次证实了自己方才的判断,强忍住心中的哭笑不得,摆手道:“没事,就是不小心呛到了,没什么大事。”
“好吧,那你歇一歇。”李隆基点了点头,又看向小仆手上的书帖,细细品鉴了一会儿,脸色也渐渐变得有些激动。
江宁边咳嗽边在一旁看着,心想这回有意思了,自己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
哎,一会儿再决定吧,没准儿这小王爷有些见识,也能看出这书帖的真假的。
但没有遂江宁所愿,看着书帖的李隆基双眼却越发亮起来,到得后来开口时,他的声音甚至有了些轻微的颤抖:“这是,南朝陆探微的真迹?”
“小王爷好眼光。”小仆在一旁应和,声音中也带了些珍品在手的激动,“这帖子叫《海舟弋楫帖》,店里花了大价钱才买回来的。”
江宁一人在一旁捂脑袋。
天可怜见,这幅所谓的陆探微的真迹,可不就是自己临仿的出师作么?
虽说是无巧不成书,可也不带这么巧的……
“《海舟弋楫帖》?”
李隆基在京中也有些文武双全的名声,而他对字画的喜爱也并非是作假的,他是当真爱画,否则当年在扬州,也不会花费三百金买下江宁的那幅画像,毕竟在那个时候,二人身边还没有围绕那么多的阴谋与目的。
如今李隆基看着这所谓南朝的真迹,眼神愈发有些狂热起来,甚至连袖子里的双手都有些忍不住的抖动。
至于江宁。她在一旁看着自己临仿出来的书帖,心中不停赞叹着其上那些做旧的痕迹,薛家的做旧工艺果然是出神入化,连自己这种看过百十幅历代真迹的人,都有些看不出那些痕迹的虚假,更不要说别人了。也只有这些大书画行的供奉。在包揽了太多的文人真迹后。也许会对其中偶尔一两个霉点有些困惑不解,但这么一丁点的疑心,恐怕又都会被书帖本身吸引的一干二净了。
江家和薛家的联手,果然是惊才绝艳啊!
江宁在心中感叹着。也不知有没有意识到这些夸赞中,也将自己夸了进去。
但想到这里,江宁不禁有些微微的疑惑。自己这张《海舟弋楫帖》应该是出事之前被师父交给薛家的。但出事那晚,薛家二郎应该还没有离开才对……难道这帖子是由别人拿回薛家的?
这疑惑在江宁心中没有停留多久,因为很快的。她的注意力就被身旁李隆基的过分激动吸引了过去。别说是李隆基,就连方才在另一边看《鸾瑟图》的中年男子,也不知何时走了过来,一张俊美的面孔也开始因为激动泛起了缺血的白光。
“这是……”那中年男子大概四十余岁的模样,面白无须,身材修长,一看便是一副柔弱的文人模样。他的衣着也是一副文人打扮。面料有些奢华却看起来半旧的绸缎长衫,腰间玉扣若是细细去瞧也带了几丝瑕疵。但若是舍了这些去瞧。这人仍是一副风流倜傥的模样,一股股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大概就是他这种人了。
也不知是因为现在的激动还是如何,他的脸色总要比寻常人白上几分,但他的这种白并非如白玉凝脂,而是单纯的有些面无血色,仿佛大病了一场。
平时面色就缺乏血色,现在的中年男子因为心中的激动,更加脸色苍白了些许。他不知何时已经绕到了书帖的正前方,双目炯炯的盯着那幅赝品《海舟弋楫帖》,身子微微轻颤。
两个表情差不多的人一坐一立在自己面前,而且让他们做出那种快要饿虎扑食表情的,还是自己一手临出的帖子。江宁在一旁挠头瞧着,也不知该高兴还是如何。
“这书帖,”不知过了多久,李隆基声音沙哑的开了口,“你们店里卖多少钱?”
“我们掌柜的吩咐过,这画要卖于真正爱此道的人,小王爷是此道中人,我们店里自然愿意做这笔生意。”小仆温顺的笑着,说出来的话却是阴险无比,“至于出多少银钱,掌柜的说了,小王爷看着出就是。”
这画听起来是在给李隆基面子,实际上却有些趁火打劫的味道在里面。要知道,这个档次的书帖一面世,势必引来文人阶层的追捧和热议。这书帖从何处得来,由何人买去,以多少价钱成交,甚至关于这书帖的闲闻轶事,都会成为广泛热议的话题。
若是李隆基此时不买,这事情也一样会被传扬出去,不过到时候的版本就成为“临淄王偏爱阿堵物,宁藏钱财不藏书”的溴事了。
同样的,若是李隆基出价低了,这故事仍旧会被传到街头巷尾中去,到那时,李隆基不识货的名声也会被天下传扬。
名声这种东西,对于市井小民来说也只是让旁人拿去议论议论的东西,可是对于李隆基这种出身的世家子弟来说,他们以后想要在仕途上有个好的发展,就不能轻视了这份名声。
江宁多少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看着那个面带柔和笑意的小仆,心想您这不是赶鸭子上架、趁火打劫么?
——
(李隆基应该管武三思叫什么?武三思是李隆基奶奶的侄儿,影子在网上查,父亲的表哥似乎是应该叫表叔?不过我就纳罕了,“叔”这个称呼,不都是比自己老爹年纪小的人的称呼咩?中国这个称谓文化的博大精深啊,深的我恨不得一口把它囫囵吞了……
所以,不管了,这种乱七八糟的叔伯辈的称呼,我全都用伯父叔父代替了。再逼我?再逼我,我就弄个UNCLE武出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