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凡人的征程

第十四章:一个传说

    村西北头的坟地片(全村已逝村人的坟冢),北头大水坑,东北头的柳子沟,村东头河对面的苍龙山上的各种果树,村南头从东流向西的龙泉河以及河对面的百米高峭崖,西南头河对面的王屋山上的好多怪石和山洞,西头河对岸一座废弃的大型砖窑厂,还有远处那苍莽的深山……

    所有的这些地方都是当年秦楠领着小伙伴们大杀四方的地方,承载和记录了秦楠和小伙伴们童年的美好记忆,到处都深深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秦楠已经好久没有围着整个村子散步了,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为之成长的印记,真是一步忆童年,十步渐成人。他的内心已经开始谋划着村庄未来巨大的规划变迁了,因为这是他的根。

    秦楠的家位于村西南头,最破的青砖老房,属于内外套院,据说是原来村里的土地老财的,在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后转为集体所有。

    秦志国当年带着大女儿来到这里后村里分的,几十年的老屋了,但房子还算坚固。

    内院东厢房边的老梨树上已经挂满洁白如雪的梨花,一群勤劳的蜜蜂正埋头在枝头间忙碌的采摘花粉。

    临近晌午,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暖暖的阳光洒落大地,晒得人们心头暖暖的。

    秦志国正躺在躺椅上在院子里闭着眼睛晒着太阳,身上搭着件大衣。他的头发已然花白,脸上嘴边也露出灰白色的胡碴。原来身材略显富态,浓眉阔目,自带些许威严的秦志国,此刻却是脸色苍白,身形消瘦,眼神略显涣散。

    “爸,晒太阳呢,暖和吧,”秦楠笑呵呵问候着老爸,随手把农具放到内外院的过道边。

    “嗯呐,”秦志国费力挪了挪身体:“好多年没有这么悠然自得的晒太阳了,水泉村的气候确实养人啊。”

    “爸,你早该退休享受晚年生活了,趁着这次养病,咱们就彻底退下来算了,”秦楠走到父亲身旁,搬了把椅子坐了下来开着玩笑:“我就这么一个老爸,我可得让你好好活着,和我妈一起享受生活,是不是啊,老头。”

    “臭小子,敢开你老子的玩笑了,”秦志国虚弱点了儿子几下,无力的笑了:“唉,真是不服老不行啊,经过这次大病,我也看开了很多,退了退了。如果再不退,不是被你妈唠叨死,也得被你们给气死。”

    “老头子,又在跟儿子叨唠我的坏话,我就那么的让你不堪吗?”刘桂芝从厨房的窗户上探出头,故作佯怒的申斥着老伴。

    秦志国父子相互瞅了瞅,都无声的笑了。

    “楠楠,我给你说点儿事,”秦志国费力的跟儿子说着话。

    “爸,您说,我听着呢。”

    “上午王副县长来看过我了,就是每年过年都来咱家的王志远,我最得意的学生。王县长留下了10万块钱,说是去年我被评为全县优秀校长,县里给的奖金,咳咳咳……”秦志国咳嗽了两声接着说:“你数出5万,交给学校的张校长,还是放到学校教育基金里,作为学校发展使用。”

    “前些天张校长代表学校也过来探望我,我把学校相关的工作以及后续发展给他做了交代,今后我就不再操心了。张校长已经帮我把退休手续递上去了,估计没多久就办好了。”秦楠看着老爸低声叙说着,脸上还是流露出些许的不甘和无奈的神情。

    “太好了,爸。您可别舍不得退休,想想这么多年,您和我妈都没过上过几天好日子,正好退休了,陪陪我妈,好好享受下天伦之乐多好啊。”

    “享受天伦之乐,好啊,你赶紧的和小敏结婚,给我们添个大孙子,我和你爸才能真正的享受天伦之乐。都老大不小的了,还让我们跟着操心!”刘桂芝又冲着儿子唠叨着。

    躺椅上秦志国,原本略显呆滞的双眼瞬间变得炯炯有神,目光灼灼的瞅着儿子,眼神中也带着强烈的渴望。

    秦楠瞬间一脸的黑线,小声嘟囔着:“怎么一下子都冲着我来了。……”

    “另外,楠楠,你联系下你姐,看看他们最近什么时间方便回来,我有事给你们说。”

    “哦,我一会儿就给我姐他们打电话。”

    “楠楠,你准备什么时候回京城上班,家里也不需要你照顾了,这些日子总想问你,又怕你多想,所以就……。”

    “你们就别操心了,爸妈,我这么长时间也没陪陪你们,这么快就要撵我走啊,我还没待够呢!”带着一脸的窘态的秦楠逃进了屋里。

    “咦,老秦,你发现没有,自从楠楠回家后,感觉他变了不少,但是哪里变化了也说不清楚,就是比之前白了,精神多了,”老两口在院子里继续嘀咕着儿子……

    水泉村的学校在村子正中央,原来的破旧青砖堆砌的教室早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三层的白色的教学楼,还有几栋翻新的红砖平房,作为教师办公、教师学生宿舍、食堂做饭用的。

    下午两点半,秦楠到学校张校长的办公室,把钱交给他后寒暄了两句,没多做停留便走了出来。

    “秦楠,是你吗?”秦楠的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秦楠回头正经一看:“新民?”

    “秦楠,果真是你啊,”赵新民快跑两步,激动地握住了秦楠的手:“老同学,我们得有七八年没见面了吧?”

    秦楠也激动的握着这个同窗九载好友的手,相互关切的问了几句。

    两人约好过两天好好聚聚后,秦楠便离开了学校,向着村南走去。

    其实中午吃完饭后,秦楠就一直想着能从哪里弄到那几味关键的药材,想着想着就想到了王屋山,想起一个有关的传说。

    听老辈人说,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举国上下大炼钢铁,东北、华北煤炭供应不足,为了加快煤炭由中西部的产煤大省栾西省向华北、东北运输,必须开辟新的运输路线,南北打穿王屋山,建立洞涵隧道,再也不用绕道王屋山沿山而行的跋山涉水了。

    为实现这一战略,国家立令金华省省委立刻安排成立项目组,派省里地质学家、设计院等一干专家教授驻扎在水泉村,考察王屋山山石构造和地质情况。

    专家们整天的在山上跑来跑去,钻山洞,采矿石,搞勘测,搞了两个月,最后全部撤离,上报省委项目失败。说上报原因就三条。

    一,是山洞内具有天然磁场,大型设备无法作业,人在洞里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

    二,山洞内岩石硬度太高,据说比金刚石的硬度还要高出百多倍,即使没有磁场影响,也无法进行挖掘,就算TNT炸药也很难炸的动;

    三,王屋山外表怪石林立,突兀万千,无法沿山外部建立路径。这是当时专家对王屋山做出的项目调研最终的结果。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