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见路遥(三)
路遥的妻子林达女士,是一位颇具文学才华的文学青年。
是当年文艺青年上山下乡时到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
在延安插队时,她结识的路遥,双方均被对方的才华和优点所吸引,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
路遥后来考上延安大学,经济来源主要靠林达资助,甚至就连路遥在学校里的被褥都是她帮路遥准备的。
在林达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下,路遥才能够安心读书和进行文学创作。
路遥毕业后担任省文艺编辑,林达也分配到当地电影制片厂担任编辑。
后来路遥夫妇有他们的女儿路茗茗,后来改名路远,家庭非常幸福和谐。
女儿出生后,路遥创作欲望异常强烈,彻底的被激发了出来。
《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等作品都是在那时创作的,作品一经问世,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路遥一直想着在四十岁前完成一部长篇巨著,就是现在正在创作的《平凡的世界》。
因创作的需要,路遥需要长期的离开家庭,到外地采风和创作,林达则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
作为一名作家,创作就是他的全部,就是他的生命!
作为一个女人,当一名作家的妻子更是十分不易,因为,家就是她的全部!
当时的作家圈子曾经流传着一个段子,大致意思就是天下女子宁可嫁一个农民,也不要找作家为丈夫。
因为从华夏近代到九十年代时期,是纯文学的时代,作家真的是用燃烧生命织就的活生生的作品。
作家为了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可以献出一切,包括献出宝贵的生命,但却无法估计家人、亲人、朋友……
离开了家人他们基本不懂得柴米油盐酱醋茶……,编织出无数个内心丰满、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却又忽略了多少枕边的人。
当作家的夫人更谈何容易呢,她们同样要经受普通女人所无法容忍的各种心灵灾难。
《平凡的世界》,路遥谋划三年,写作三年,整整跨越了六年的时间。
六年的光阴啊,纵然沧海不能变桑田,但却可以让孩子从儿童变成少年;帅哥靓女从青年步入中年;中年人则会慢慢的变老……
如果在这段时间里加上家庭、事业、孩子成长、教育、爱情、亲情、孝道、希望、孤独、挫折、病痛、痛苦……等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会有多少个孤独冷寂的不眠之夜,会发生多少艰难困苦的事情,会流干多少的相思之泪啊!
路遥发自肺腑的向秦楠倾诉着。
“彼此的放手,反而是成全了对方。”
“秦楠,你能懂得我的感受吗?”路遥苦闷的吸了口烟,把烟蒂扔在了地上,用脚搓灭,顺手又点燃了一支烟。
“路遥哥,我懂得!”没有多余的安慰,秦楠轻声回着。
“晓霞去世了,我的爱情之火也覆灭了。”
“秦楠,我的好兄弟,我想为死去的晓霞做个祭奠仪式,”路遥红着眼圈怔怔的说着。
“哥,我陪你!”
窗外,雨,彻天彻地的下个不停。
路遥从衣柜里取出一包早已准备好的香。
看来小说里田晓霞的命运早已和路遥的爱情命运紧密的交织在一起了。
秦楠二人,每人手执三根点燃的香,面朝窗外,对天三拜,对地三叩。
秦楠祭奠着田晓霞,亦祭奠着这位将整个生命都献给了深深挚爱的文学、英年早逝的伟大作家。
路遥,估计祭奠着他那即将消亡的爱情吧。
雨滴,不停的拍打着窗棂,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
今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苍天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衬托着这场凄婉离别的场景。
秦楠洗了几个水果,二人边吃边聊。
期间,秦楠问了路遥好多的问题,大多都是路遥作品创作的背景,故事情节构思,以及他对文化大革命至今的创作态度和社会现象的理解,路遥都一一做了解答。
甚至路遥把自己整个坎坷的人生经历都像秦楠倾心而诉。
招待所里时而癫狂大笑,时而凄婉而泣,忽而抱头痛哭,忽而默默无言……
不知何时,大雨骤停,天开云散。
东南方的天空中挂着一道凄美的彩虹。
雨后初晴,天空中的灰尘早已被冲刷殆尽,傍晚时的铜川显着格外的明亮。
“走,秦楠,我请你吃饭。”路遥爽朗的笑着,早已把一切的苦闷暂时的抛到了脑后:“让你尝尝当地的特色风味儿,包你喜欢!”
秦楠随着路遥来到招待所的食堂里。
此时的食堂里很是冷清,只有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安静些等待饭菜。
一盘儿烤羊肉,一盘老醋花生米,一盘陕西酱牛肉,一瓶郎凤酒,两个肉夹馍,一份臊子面,一份羊肉泡馍。
二人推杯换盏,喝的酣畅淋漓,聊的激情澎湃。
期间路遥问了秦楠家庭,职业,爱好,也特地问了秦楠带来的烟、咖啡、水果是哪里产的。
烟自不必说,水果也是非常好吃的,他还准备晚上再品尝下咖啡。
接着,路遥又聊到了当今文坛的现状,聊到这里,他不由得皱了皱眉头,长长的叹了口气。
路遥所处的文坛时期,正统文学高高在上,把握着文学创作的风向标。
而路遥很清楚,他写的《平凡的世界》,其实是被当时的主流文学所不容的,根本没什么地位可言。他是顶着内外部巨大的压力而努力坚持创作的。
秦楠递给了路遥一颗烟,自己也点上了一支,轻轻的吸了口说着:“路遥哥,我觉得您根本无需这么大压力!”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的辉煌篇章中,有多少不是经历过被所谓主流观点无妄的批判和打击,但最后都破茧而出,流芳百世的!”
“我认为,您写的《平凡的世界》,必须以现实主义文学的方式来呈现,方能使的不同社会阶层被压抑的各种矛盾和机遇,在时代的巨大变革中得以涌现!”
“路遥哥,我可以说断定,《平凡的世界》必定会成为文革十年浩劫甚至更早开始至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必会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经典巨作。”
“文学,在每一个时代都会存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学创作,我一直不认同所谓的主流和非主流的艺术形式。”
“只要作者格局够高,立意深远,创意绝伦,才思泉涌,构思新颖,是必会在当今文坛占领一席之地的,必定也会俘获大批读者的。”
“您创作的作品,我认为是文化枯竭的近二三十年,像一股股勃勃生机的清泉汇成的文学河脉,浇灌着当今华夏这个如饥似渴、思想贫瘠的龟裂大地。”
“华夏,现在还是农业大国,您所构建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场景绝对是创造了新的主流的趋势,我甚至敢断言,《平凡的世界》必将在中国引起巨大的轰动,而且会染指国家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
“就如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样将会成为世界级名著。”
……
路遥听了秦楠的一席话,心情异常的激动。
他没想到,秦楠并非文学领域的人,但对文坛的走向和发展,国家当下发展对文学的诉求等分析的如此的透彻。
路遥没觉得秦楠在有意的恭维自己,他甚至对获得——茅盾文学奖,这座中国文学最高殿堂级奖项是颇有信心的,只不过他自己从未和任何人提及而已。
夜幕,已降临!
晚饭后,二人围着招待所附近的大牙湾煤矿、矿工宿舍、煤山等转了一圈。
这些都是小说里孙少平和煤矿工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和田晓霞爱情见证的场景。
…………
“酷暑已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黑炭头。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
“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
“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力量”。
“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
“你有没有决心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
脑海中不断的浮现着小说里田晓霞的日记,秦楠再次被感动的泪流满面……
依依不舍的告别路遥,他的身影静静的消失在铜川,慢慢的浮现在小空间里。
他的手里紧紧的握着路遥送给他的钢笔。
秦楠已经和路遥约好,他们期待着再次的相逢。再见时是否仍相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心!
是当年文艺青年上山下乡时到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
在延安插队时,她结识的路遥,双方均被对方的才华和优点所吸引,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
路遥后来考上延安大学,经济来源主要靠林达资助,甚至就连路遥在学校里的被褥都是她帮路遥准备的。
在林达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下,路遥才能够安心读书和进行文学创作。
路遥毕业后担任省文艺编辑,林达也分配到当地电影制片厂担任编辑。
后来路遥夫妇有他们的女儿路茗茗,后来改名路远,家庭非常幸福和谐。
女儿出生后,路遥创作欲望异常强烈,彻底的被激发了出来。
《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等作品都是在那时创作的,作品一经问世,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路遥一直想着在四十岁前完成一部长篇巨著,就是现在正在创作的《平凡的世界》。
因创作的需要,路遥需要长期的离开家庭,到外地采风和创作,林达则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
作为一名作家,创作就是他的全部,就是他的生命!
作为一个女人,当一名作家的妻子更是十分不易,因为,家就是她的全部!
当时的作家圈子曾经流传着一个段子,大致意思就是天下女子宁可嫁一个农民,也不要找作家为丈夫。
因为从华夏近代到九十年代时期,是纯文学的时代,作家真的是用燃烧生命织就的活生生的作品。
作家为了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可以献出一切,包括献出宝贵的生命,但却无法估计家人、亲人、朋友……
离开了家人他们基本不懂得柴米油盐酱醋茶……,编织出无数个内心丰满、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却又忽略了多少枕边的人。
当作家的夫人更谈何容易呢,她们同样要经受普通女人所无法容忍的各种心灵灾难。
《平凡的世界》,路遥谋划三年,写作三年,整整跨越了六年的时间。
六年的光阴啊,纵然沧海不能变桑田,但却可以让孩子从儿童变成少年;帅哥靓女从青年步入中年;中年人则会慢慢的变老……
如果在这段时间里加上家庭、事业、孩子成长、教育、爱情、亲情、孝道、希望、孤独、挫折、病痛、痛苦……等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会有多少个孤独冷寂的不眠之夜,会发生多少艰难困苦的事情,会流干多少的相思之泪啊!
路遥发自肺腑的向秦楠倾诉着。
“彼此的放手,反而是成全了对方。”
“秦楠,你能懂得我的感受吗?”路遥苦闷的吸了口烟,把烟蒂扔在了地上,用脚搓灭,顺手又点燃了一支烟。
“路遥哥,我懂得!”没有多余的安慰,秦楠轻声回着。
“晓霞去世了,我的爱情之火也覆灭了。”
“秦楠,我的好兄弟,我想为死去的晓霞做个祭奠仪式,”路遥红着眼圈怔怔的说着。
“哥,我陪你!”
窗外,雨,彻天彻地的下个不停。
路遥从衣柜里取出一包早已准备好的香。
看来小说里田晓霞的命运早已和路遥的爱情命运紧密的交织在一起了。
秦楠二人,每人手执三根点燃的香,面朝窗外,对天三拜,对地三叩。
秦楠祭奠着田晓霞,亦祭奠着这位将整个生命都献给了深深挚爱的文学、英年早逝的伟大作家。
路遥,估计祭奠着他那即将消亡的爱情吧。
雨滴,不停的拍打着窗棂,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
今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苍天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衬托着这场凄婉离别的场景。
秦楠洗了几个水果,二人边吃边聊。
期间,秦楠问了路遥好多的问题,大多都是路遥作品创作的背景,故事情节构思,以及他对文化大革命至今的创作态度和社会现象的理解,路遥都一一做了解答。
甚至路遥把自己整个坎坷的人生经历都像秦楠倾心而诉。
招待所里时而癫狂大笑,时而凄婉而泣,忽而抱头痛哭,忽而默默无言……
不知何时,大雨骤停,天开云散。
东南方的天空中挂着一道凄美的彩虹。
雨后初晴,天空中的灰尘早已被冲刷殆尽,傍晚时的铜川显着格外的明亮。
“走,秦楠,我请你吃饭。”路遥爽朗的笑着,早已把一切的苦闷暂时的抛到了脑后:“让你尝尝当地的特色风味儿,包你喜欢!”
秦楠随着路遥来到招待所的食堂里。
此时的食堂里很是冷清,只有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安静些等待饭菜。
一盘儿烤羊肉,一盘老醋花生米,一盘陕西酱牛肉,一瓶郎凤酒,两个肉夹馍,一份臊子面,一份羊肉泡馍。
二人推杯换盏,喝的酣畅淋漓,聊的激情澎湃。
期间路遥问了秦楠家庭,职业,爱好,也特地问了秦楠带来的烟、咖啡、水果是哪里产的。
烟自不必说,水果也是非常好吃的,他还准备晚上再品尝下咖啡。
接着,路遥又聊到了当今文坛的现状,聊到这里,他不由得皱了皱眉头,长长的叹了口气。
路遥所处的文坛时期,正统文学高高在上,把握着文学创作的风向标。
而路遥很清楚,他写的《平凡的世界》,其实是被当时的主流文学所不容的,根本没什么地位可言。他是顶着内外部巨大的压力而努力坚持创作的。
秦楠递给了路遥一颗烟,自己也点上了一支,轻轻的吸了口说着:“路遥哥,我觉得您根本无需这么大压力!”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的辉煌篇章中,有多少不是经历过被所谓主流观点无妄的批判和打击,但最后都破茧而出,流芳百世的!”
“我认为,您写的《平凡的世界》,必须以现实主义文学的方式来呈现,方能使的不同社会阶层被压抑的各种矛盾和机遇,在时代的巨大变革中得以涌现!”
“路遥哥,我可以说断定,《平凡的世界》必定会成为文革十年浩劫甚至更早开始至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必会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经典巨作。”
“文学,在每一个时代都会存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学创作,我一直不认同所谓的主流和非主流的艺术形式。”
“只要作者格局够高,立意深远,创意绝伦,才思泉涌,构思新颖,是必会在当今文坛占领一席之地的,必定也会俘获大批读者的。”
“您创作的作品,我认为是文化枯竭的近二三十年,像一股股勃勃生机的清泉汇成的文学河脉,浇灌着当今华夏这个如饥似渴、思想贫瘠的龟裂大地。”
“华夏,现在还是农业大国,您所构建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场景绝对是创造了新的主流的趋势,我甚至敢断言,《平凡的世界》必将在中国引起巨大的轰动,而且会染指国家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
“就如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样将会成为世界级名著。”
……
路遥听了秦楠的一席话,心情异常的激动。
他没想到,秦楠并非文学领域的人,但对文坛的走向和发展,国家当下发展对文学的诉求等分析的如此的透彻。
路遥没觉得秦楠在有意的恭维自己,他甚至对获得——茅盾文学奖,这座中国文学最高殿堂级奖项是颇有信心的,只不过他自己从未和任何人提及而已。
夜幕,已降临!
晚饭后,二人围着招待所附近的大牙湾煤矿、矿工宿舍、煤山等转了一圈。
这些都是小说里孙少平和煤矿工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和田晓霞爱情见证的场景。
…………
“酷暑已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黑炭头。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
“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
“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力量”。
“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
“你有没有决心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
脑海中不断的浮现着小说里田晓霞的日记,秦楠再次被感动的泪流满面……
依依不舍的告别路遥,他的身影静静的消失在铜川,慢慢的浮现在小空间里。
他的手里紧紧的握着路遥送给他的钢笔。
秦楠已经和路遥约好,他们期待着再次的相逢。再见时是否仍相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