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夏荷的前半生

哀哀父母,暮年之痛

    女儿王秋思明年就要小升初。

    老师召开的家长会越来越频繁,除了要求给孩子们报各种补习班,还要买学习资料,买各种模拟考试卷子,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求家长配合老师,注重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马上要进入叛逆期,如果不从思想上进行引导和扶持,害怕会影响到孩子初中时期的学习和生活。

    夏荷在工作之余,或请假或歇班,挤出各种时间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但还是因为参加次数不满勤而被老师批评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王秋思是班级的尖子生,也是老师重点培养和关注的对象。但妈妈夏荷的屡屡缺席家长会,让自尊心和荣誉心极强的女儿背地里哭闹不止。心怀愧疚的夏荷实在分身无术,焦头烂额地在工作、家庭和孩子之间艰难地平衡着翘翘板,身心疲惫。

    除了女儿,夏荷还有工作和家庭两块。工作上的如履薄冰自不用细说,单是家里公公婆婆这一块,就闹得夏荷整天脑仁疼。

    二姑姐王海燕随着调动的丈夫去了外地,回娘家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婆婆许玉兰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来的间歇性健忘症“完美”地转换成了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常常拿起这个忘了那个,甚至有时候自己出去,连楼道号也忘记了,被别人送回家来。她现在唯一念念不忘的三个人就是:儿子王海滨,儿媳妇夏荷,和丈夫王一平。

    王海滨是许玉兰一辈子的心头宝,她就算有一天忘了自己也断不会忘了这个上辈子的小情人;儿媳夏荷常年如一日把她当成亲生母亲照顾,在她心里,早就撕开了两人之间隔着的那层肚皮,把她当成亲生女儿一般,是现在这个世上最让她信任和亲近的人;只有对丈夫王一平,她一反常态地丢弃了年轻时对他的爱慕和崇拜,甚至连最基本的尊重也没有了,现在常浮现在她脑海里的,除了丈夫被罚款贬职的往事,还有丈夫年轻时鄙薄、无视自己,甚至瞒着自己在外面风流快活的往事。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她忘记的东西越来越多,以往的荣耀和自豪早已在记忆里风干,而她从不愿承认的丈夫对不起她的丑事却在她狭隘的记忆里越来越清晰。她每天被这种记忆折磨着,开始改变几十年温文而雅的人民教师形象,不停地咒骂、抨击丈夫。

    其实感情债就这样,不管相欠的时间多么久远,迟早都会还回去。

    王一平本来就让大起大落的生活折磨得愤世疾俗,焦虑不安,现在又碰上妻子胡搅蛮缠,骂声不断,一下子觉得日子要爆炸了,没法再过下去。他拚尽力气拿手杖去砸妻子,许玉兰躲开了,随即骂声更甚,不堪入耳。王一平气得一头栽到地上,半天没爬起来。要不是儿媳妇夏荷下班回来扶起了他,王一平真不知道自己会在地上躺多久。

    “夏荷,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赶快让这个老太婆从我眼前消失。我再也不能看到她一眼,否则我真会心脏病发作的。”王一平一爬起来就气喘吁吁地说,脸色因生气而变成了猪肝色。

    “爸,”夏荷为难地说,“你和我妈在一块,我都有点照顾不过来,如果你们再分开,我可怎么照顾?海滨不在家,二姐又在外地,妈妈现在神志又不大清,你就不能将就一下吗?”

    “我一分钟也不能将就了,这死老太婆现在就是我的催命符。不把我气死,她是不会消停的。”王一平忿忿骂道。

    “爸,你和我妈怎么了,你们年轻时感情不是挺好吗?”夏荷很奇怪公婆如今水火不容的现状,“人家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你和我妈怎么越老越互相不待见了呢?”

    “这个势利的老太婆,还不是见我如今落了势,欺负我。我现在总算知道她以前常说你坏话有多恶毒了。我刚退休那会,还指望她能宽慰宽慰我,没想到一辈子的枕边人还不如你这个外人实在。要不是怕丢我儿子的脸面,我现在就休了她,让她滚出王家去!”王一平咬牙切齿地瞪着老婆,一副气难平的样子。

    夏荷有些哭笑不得,“爸,你和我妈这么多年走过来也不易,老了老了要是再离了,还不让人笑掉大牙了去?我妈现在这样主要是被大姐去世刺激的,其实她也挺可怜的,现在出门有时候连家也找不到,我怎么放心让她出去?”

    “秋思年后就要小升初了,学习上老师要求的也更紧了,而且我还要工作,你和我妈再分开,我怎么照顾这一大家子呀?”

    “再说了,就算让你和我妈分开,还不是这屋到那屋,低头不见抬头见?别闹了爸爸,过一段时间,也许我妈病好了,还会像以前那样待你好的。你就包容一下她吧。”

    王一平很决绝地说:“我们俩再相处下去,不是她死,就是我亡。这样吧,那老太婆不是病得不轻吗,那就让她呆在家里好了,我搬出去住。我前几天从老年报上看到了,现在许多退了休的老年人都住养老院了,你想法给我联系个市里的养老院,高级一些的,费用我自己出。”

    夏荷吓了一跳:“爸,那怎么成?家里有这么多孩子,却让您住养老院,别人还以为我们不孝顺呢。再说,海滨和二姐也不会愿意呀。”

    王一平摆摆手,打断了夏荷:“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吧,我也管不了了。不过海滨和海燕的思想工作我来做,你就只管负责联系养老院就成。”

    王海滨对父亲的决定倒是没有多大异议:父亲除了腿脚不灵便,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住养老院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父亲因为退休的事,心里窝了一口气,如果能在养老院碰上个把有共同话题的新朋友,说不定就能帮他解开心里的疙瘩,治好他的心病也说不定。总而言之,换换生活环境,或许有利于父亲身心的健康。

    再说,以后去养老院养老也是社会大势所趋,将来的独生子女家庭,一对夫妻除了工作、养孩子,还要照顾两边四位父母,再加上爷爷奶奶有八位老人,无论如何时间上也是负担不起的。所以让老人去养老院算是缓解养老压力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退一万步,如果父亲真住不惯养老院,或者父亲病重到离不开人,到时再把父亲接回家来照顾也不晚。

    总而言之,对父亲的决定,王海滨投了赞同票。

    二姐王海燕就不行了,一听说老父亲要去住养老院,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回家来,气势汹汹地向夏荷兴师问罪:“你们一家吃父母的,喝父母的,如今父母老了,就要往外撵了是不是?让爸爸去住养老院,亏你们说得出口!”

    夏荷老老实实地解释:“姐姐,你弄错了,不是我们让爸爸去住养老院,是爸爸和妈妈处不来,自己要求去养老院的。”

    王海燕依然不依不饶:“如果你们真孝顺,爸爸能去养老院?养老院能有家里好?爸爸又不傻,能主动提出去那个地方?”

    “你要不信我也没办法,”夏荷对王海燕的咄咄逼人有些反感,“反正爸爸想和妈妈分开一段时间过,要不,在爸和妈之间你选一个,让他们带着工资去你家生活。这样爸爸就不用去养老院了。”

    王海燕一听就炸了:“我可没时间照顾他们,我要照顾你外甥上学,你姐夫吃饭,我还要上班。你们是儿子媳妇,照顾爹妈是应该的。”

    “那你就不要在这儿哔哔了,”王海滨也看不下去姐姐的虚张声势,“你既然不想养爹妈,就不要在这儿说闲话。只要父母亲乐意,我们想怎么养就怎么养。你如果还有孝心,可以定期去看看父母,别让他们太孤单。”

    王海燕走了,王一平顺利住进了市里最高级的养老院,许玉兰则继续留在家中被儿媳夏荷照顾。

    夏荷的负担轻了很多,自然在女儿的学习和生活上投入的时间多了,女儿也高兴起来,成绩提高很快。

    婆家的结局暂时是皆大欢喜。

    娘家却也不让夏荷消停。

    煤炭经济日益下滑,矿上兴起了停薪留职的热潮。这股热潮造就了许多“一夜暴富”的神话,也刺激了更多的怀揣梦想的企业年轻人,开始甩开铁饭碗的羁绊,拚命挤到自主创业的路上来,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赢了,生命完美;输了,也不枉青春一场。

    抓着青春小尾巴的夏伯达和老婆赵丽丽也裹挟在这股热潮里,不求一夜暴富,只求鲜衣怒马。他们在矿上的工作都属于底层工作,辛苦而且收入低。看着别人跳槽后赚得盆满钵满,由孙子活成了大爷,夏伯达动心了,和老婆一起辞掉了矿上的工作,混入了进城打工大军的行列。

    夏伯达自学了井下电工,并拿到了高级电工证书。经同事引见,他应聘到市里一家大型商场干电工,工资比下井时还高好几百;赵丽丽原本没打算辞职,但又担心丈夫在外面独自打工会滥交桃花,一着不慎就会败了他们辛辛苦苦建立的小家。为了防患于未然,她毅然决然地也放弃了工作,把孩子留给公婆照顾,自己随着丈夫在外漂泊。

    夏如海和张文英对儿子媳妇自砸铁饭碗的举动强烈反对。但反对无效,儿子媳妇一意孤行地结伴踏上了所谓的寻梦之旅。夏如海和张文英除了唏嘘叹气,便只有无奈:儿孙自有儿孙福,由他们折腾去吧。

    儿子媳妇在外面打工,可怜夏家二老在临近花甲之年又重新扮上了了为人父母的外衣,不分黑白昼夜地精心照顾上学的孙子,吃饭穿衣,学习玩乐,比照顾亲生孩子更呕心沥血。他们每天的日常就象一挂忠实的钟,围绕着小孙子风里来,雨里去,丝毫不敢懈怠。当然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当时社会上普通矿工家庭的缩影。

    至于他们的生老病痛,儿子媳妇远水不解近渴,一切都有女儿夏荷全力相助。已迈入老年行列的他们很庆幸人生中有夏荷这个女儿。如果没有夏荷,他们真的很难想像夏家从前以后的日子会怎样发展。

    夏荷就像是一位辛勤的挑山工,一头挑着婆家,一头挑着娘家,艰难地跋涉在人生的上坡路上。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