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棋子
一听这话,戴安国心中咯噔一声,也顾不得雪地冰冷,连忙以头点地。“下官不敢。下官只是不知是太子殿下亲临,有失远迎。您老就是再借下官个胆子,下官也不敢在您面前放肆。”
天虽大冷,戴安国的脊梁骨上却已出了一层汗。从戴安国投在风明门下那刻起,相较于大齐皇帝,眼前这个太子才是拿捏他生死荣辱的关键所在。
若是一般官员,哪怕替风明做事,也不一定知晓风明与祁菁之间的这层关系。
原因只因这戴安国虽仅仅只是个地方知府,在风明集团中所处的地位却不容小觑。
河东自古便是富庶之地,除了每年给朝廷上缴的税银以外,还有部分进项须秘密转给风明,用于各种事宜。这等事极其凶险,一旦泄露,必有大祸。是以,风明才会派自己的心腹来出任河东的知府。
祁菁姣有兴趣的瞧了脚下的戴安国一阵,抬脚绕过他径直往凉亭走去,语气却已缓和下来,“戴大人请起,不知者无罪过,”祁菁一边慢悠悠的说着,一边弯下腰去逗弄石桌上的小鸟,“更何况戴大人日理万机,倒是本太子叨扰大人了。”
“没有没有,殿下说笑了。”祁菁话语之中的冷嘲热讽戴安国又怎会听不出?只见他连忙从地上爬起,快步循着祁菁的脚步走回亭中,将手中的羊脂玉佩双手递到祁菁面前,语气愈发恭敬,“下官,哦不,属下惶恐。”
祁菁不置可否,将戴安国手上的玉佩接了过来,重新系回腰间,她很满意戴安国的反应,是个有眼色的,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昏庸。不过说来也是,戴安国若没点心眼儿手段,一个养尊处优,只会鱼肉百姓的地方官吏,又怎能入得了风明的眼?
祁菁向来认为,手下的人只要是有真才实学,能干事儿的,贪几个钱财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说到底人在官场,又有几个能做到彻底清正廉洁?而彻底清廉的,又往往是迂腐愚忠之辈,不懂得变通,这种人很少有祁菁看得上眼的。
但是,戴安国这次,做得真的过分了。他贪多少祁菁可以不管,但祁菁决不允许有人危害到大齐整个国家的利益!
然而事已至此,祁菁虽然气愤,却不能轻易丢弃戴安国这枚棋子,还得想方设法的保他才行。
“父皇这次派本太子与二皇子同来河东,你知道吧?”
“属下知道。”
“本太子与二皇子此来同为奉命钦差,位分不分大小,且带领五千精兵,现在城外驻扎,你知道吧?”
“属下知道。”
“本太子与二皇子虽同为奉命钦差,但由于本太子的疏忽,虎符在二皇子手中。你知道吧?”
“……属下不知。”
“那你可知,二皇子其人精明无比,且与本太子素来不和。他若查到你,别说风明,就是本太子出面,也未必能保得了你!”
戴安国闻言心下大惊,连忙从石凳上站起,在祁菁面前拜了又拜,毕恭毕敬,“还望殿下怜悯,给属下指条明路。他日属下必当誓死以报殿下恩典。”
“你也不用太过着急。祁晔与本太子此次进城为暗访,祁晔的意思是不想惊动任何地方官员,便宜调查。本太子今日找了个由头出来,就是先来知会你一声,该办的事儿都尽早办了,该抹掉的痕迹尽早抹了,将肃阳县的一切都要推得干干净净,必要时可以找个人把罪顶上。”
戴安国最后那句誓言,祁菁直接略过,哪里有什么誓死相报,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祁菁斜倚在椅上,沉吟片刻,又道,“还有那个叫莲香的,本是肃阳县令张一堂送给你的寿礼,结果那女人逃了出去,正巧被本太子与祁晔撞上,现在那女人应该已去河西投奔亲戚。她可是你与肃阳县令联系的铁证,该怎么做,不用本太子教你吧?”
戴安国听罢,眸中闪过一丝阴狠,“是,属下明白。”
“嗯。”祁菁点头,抬眼看戴安国,“最后,本太子问你,朝廷拨下来的款项米粮,你弄到哪里去了?你又为何要纵容张一堂封锁肃阳,抬高城中物价?你不要告诉本太子这些你不知道。”
“属下知道。”戴安国倒也爽快,想也未想,便和盘托出。
“回禀殿下,朝廷拨下的款项属下扣了下来,准备待这阵风头过去之后,运去京城,交与宰相大人之手,为殿下效力。至于那些米粮,属下本意是分发给肃阳灾民,以解燃眉之急。但肃阳县令张一堂找到属下,让属下将这些米粮交由他处置,并说待事成之后,他会分与属下七成红利。张一堂是个信得过的,于是属下便跟他做了这个交易。”
张一堂……祁菁心下默念此名,她莫名觉得,这个张一堂,应该不会是个简单的角色。“戴大人,你可知这个张一堂……到底是个什么来路?你又怎知他信得过?”
戴安国想了一阵,回道,“回殿下的话,张一堂是正元十年的进士,此人极会来事,左右逢源。最大的特点是出手阔绰,例如他有十分银钱,便会拿出九分来上下打点,自己只留一分。故此,张一堂在河东地界吃得很开,此人不可小觑,属下愚见,过不了几年,此人定会有大作为。至于他是什么来路……属下只知他是豫州人世,其余细节并不知晓。”
祁菁闻言勾唇浅笑,“戴大人说他必有大作为,但依本太子之间,此人虽有些小聪明,但急功近利,难成大事。就此次这件事来讲,本太子很难想象,他的胆子竟有如此之大。除非,他是别有用心。”
祁菁一番话说得戴安国低头不语,祁菁瞅着戴安国,轻叹一声,有些语重心长。“戴大人,本太子深知你是风大人的心腹,就此事而言,若是没有风明的首肯,你也是决计不敢妄为的吧。但,本太子须告诉你,这次你做的确实过了,这次念你是一片忠心,本太子且不与你计较,以后这样有害国体的事,修要再做。你可听清了?”
“是是,属下谨遵殿下教诲。”戴安国点头哈腰,一副受教模样,但他到底是否当真将祁菁的话听进,也只有他自己才会知晓。
47
走出戴府,祁菁依旧是来时那副打扮,将头上的兜帽压得很低,遮住半张脸面。虽说澜舟城明面儿上没有什么值得她顾及的,但暗地里指不定会有哪方的势力正在监视她的一举一动。所以说,防患于未然,是有必要的。
一条街还未走完,祁菁便迎面与一人撞上,由于强烈的震动,祁菁头上的兜帽被震掉,露出庐山真颜。祁菁回过神来,转头看那人时,那人早已快步走远,仅留下一个披着雪白狐裘的背影。
那件衣服,那个背影……祁菁一怔,怎么那么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再回过身时,祁菁又是一怔,因为在她的面前,此时仍然站着一个人,这人身材高大,面容冷峻,身披黑色宽大披风,其内着紫色长袍。
却是祁晔。
“二哥,你怎么会在这里?”祁菁瞪大眼睛看着祁晔,有些不可思议,随后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眉头紧蹙,“你跟踪我!”
祁晔并未答祁菁的话,透过她的肩,望向逐渐消失在远处的那个背影,许久之后,才回眸看祁菁。祁晔棱唇紧抿,上下打量祁菁,面无表情,“你去哪了?”
“哼~”祁晔一句话出口,祁菁冷笑,环起双手,“二哥,你既跟踪我到此,你会不知道我去了哪里?”
祁菁的冷嘲热讽,祁晔并不在意,抬眼看了前方不远处的大门一眼,“你去找戴安国了。”
祁晔说得肯定,祁菁不置可否,抬手将肩上的帽子重新扣回头上,反问,“去了又怎样?”祁菁如今穿着的这件狐裘是在澜舟城新买的,相较以前那一件,多了一个大大的兜帽。祁菁最初买它的初衷,不过是为了不让祁晔再肆意在她的头上动土……
“不怎样。”纵使祁菁态度傲慢,祁晔也并不着恼,祁晔抬手将祁菁眉眼前帽檐上的雪白绒毛托起,将祁菁的眉眼露出。祁晔凤眸微眯,紧锁着祁菁,面色严肃,“我不管你去见谁,此地不可久留。你我必须、立刻、马上离开。”
否则到底会发生什么,祁晔也不知道。
方才那个白衣人,到底是谁?那人的那身装扮,分明与祁菁一模一样,这仅仅只是巧合吗?
那人分明就是引他来这里撞破祁菁与戴安国的会面,却又是为何?
那人到底是敌是友?
还是说,他们的身份已彻底暴露。前方酝酿的,是更大的阴谋。
<A href=' '></a>
天虽大冷,戴安国的脊梁骨上却已出了一层汗。从戴安国投在风明门下那刻起,相较于大齐皇帝,眼前这个太子才是拿捏他生死荣辱的关键所在。
若是一般官员,哪怕替风明做事,也不一定知晓风明与祁菁之间的这层关系。
原因只因这戴安国虽仅仅只是个地方知府,在风明集团中所处的地位却不容小觑。
河东自古便是富庶之地,除了每年给朝廷上缴的税银以外,还有部分进项须秘密转给风明,用于各种事宜。这等事极其凶险,一旦泄露,必有大祸。是以,风明才会派自己的心腹来出任河东的知府。
祁菁姣有兴趣的瞧了脚下的戴安国一阵,抬脚绕过他径直往凉亭走去,语气却已缓和下来,“戴大人请起,不知者无罪过,”祁菁一边慢悠悠的说着,一边弯下腰去逗弄石桌上的小鸟,“更何况戴大人日理万机,倒是本太子叨扰大人了。”
“没有没有,殿下说笑了。”祁菁话语之中的冷嘲热讽戴安国又怎会听不出?只见他连忙从地上爬起,快步循着祁菁的脚步走回亭中,将手中的羊脂玉佩双手递到祁菁面前,语气愈发恭敬,“下官,哦不,属下惶恐。”
祁菁不置可否,将戴安国手上的玉佩接了过来,重新系回腰间,她很满意戴安国的反应,是个有眼色的,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昏庸。不过说来也是,戴安国若没点心眼儿手段,一个养尊处优,只会鱼肉百姓的地方官吏,又怎能入得了风明的眼?
祁菁向来认为,手下的人只要是有真才实学,能干事儿的,贪几个钱财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说到底人在官场,又有几个能做到彻底清正廉洁?而彻底清廉的,又往往是迂腐愚忠之辈,不懂得变通,这种人很少有祁菁看得上眼的。
但是,戴安国这次,做得真的过分了。他贪多少祁菁可以不管,但祁菁决不允许有人危害到大齐整个国家的利益!
然而事已至此,祁菁虽然气愤,却不能轻易丢弃戴安国这枚棋子,还得想方设法的保他才行。
“父皇这次派本太子与二皇子同来河东,你知道吧?”
“属下知道。”
“本太子与二皇子此来同为奉命钦差,位分不分大小,且带领五千精兵,现在城外驻扎,你知道吧?”
“属下知道。”
“本太子与二皇子虽同为奉命钦差,但由于本太子的疏忽,虎符在二皇子手中。你知道吧?”
“……属下不知。”
“那你可知,二皇子其人精明无比,且与本太子素来不和。他若查到你,别说风明,就是本太子出面,也未必能保得了你!”
戴安国闻言心下大惊,连忙从石凳上站起,在祁菁面前拜了又拜,毕恭毕敬,“还望殿下怜悯,给属下指条明路。他日属下必当誓死以报殿下恩典。”
“你也不用太过着急。祁晔与本太子此次进城为暗访,祁晔的意思是不想惊动任何地方官员,便宜调查。本太子今日找了个由头出来,就是先来知会你一声,该办的事儿都尽早办了,该抹掉的痕迹尽早抹了,将肃阳县的一切都要推得干干净净,必要时可以找个人把罪顶上。”
戴安国最后那句誓言,祁菁直接略过,哪里有什么誓死相报,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祁菁斜倚在椅上,沉吟片刻,又道,“还有那个叫莲香的,本是肃阳县令张一堂送给你的寿礼,结果那女人逃了出去,正巧被本太子与祁晔撞上,现在那女人应该已去河西投奔亲戚。她可是你与肃阳县令联系的铁证,该怎么做,不用本太子教你吧?”
戴安国听罢,眸中闪过一丝阴狠,“是,属下明白。”
“嗯。”祁菁点头,抬眼看戴安国,“最后,本太子问你,朝廷拨下来的款项米粮,你弄到哪里去了?你又为何要纵容张一堂封锁肃阳,抬高城中物价?你不要告诉本太子这些你不知道。”
“属下知道。”戴安国倒也爽快,想也未想,便和盘托出。
“回禀殿下,朝廷拨下的款项属下扣了下来,准备待这阵风头过去之后,运去京城,交与宰相大人之手,为殿下效力。至于那些米粮,属下本意是分发给肃阳灾民,以解燃眉之急。但肃阳县令张一堂找到属下,让属下将这些米粮交由他处置,并说待事成之后,他会分与属下七成红利。张一堂是个信得过的,于是属下便跟他做了这个交易。”
张一堂……祁菁心下默念此名,她莫名觉得,这个张一堂,应该不会是个简单的角色。“戴大人,你可知这个张一堂……到底是个什么来路?你又怎知他信得过?”
戴安国想了一阵,回道,“回殿下的话,张一堂是正元十年的进士,此人极会来事,左右逢源。最大的特点是出手阔绰,例如他有十分银钱,便会拿出九分来上下打点,自己只留一分。故此,张一堂在河东地界吃得很开,此人不可小觑,属下愚见,过不了几年,此人定会有大作为。至于他是什么来路……属下只知他是豫州人世,其余细节并不知晓。”
祁菁闻言勾唇浅笑,“戴大人说他必有大作为,但依本太子之间,此人虽有些小聪明,但急功近利,难成大事。就此次这件事来讲,本太子很难想象,他的胆子竟有如此之大。除非,他是别有用心。”
祁菁一番话说得戴安国低头不语,祁菁瞅着戴安国,轻叹一声,有些语重心长。“戴大人,本太子深知你是风大人的心腹,就此事而言,若是没有风明的首肯,你也是决计不敢妄为的吧。但,本太子须告诉你,这次你做的确实过了,这次念你是一片忠心,本太子且不与你计较,以后这样有害国体的事,修要再做。你可听清了?”
“是是,属下谨遵殿下教诲。”戴安国点头哈腰,一副受教模样,但他到底是否当真将祁菁的话听进,也只有他自己才会知晓。
47
走出戴府,祁菁依旧是来时那副打扮,将头上的兜帽压得很低,遮住半张脸面。虽说澜舟城明面儿上没有什么值得她顾及的,但暗地里指不定会有哪方的势力正在监视她的一举一动。所以说,防患于未然,是有必要的。
一条街还未走完,祁菁便迎面与一人撞上,由于强烈的震动,祁菁头上的兜帽被震掉,露出庐山真颜。祁菁回过神来,转头看那人时,那人早已快步走远,仅留下一个披着雪白狐裘的背影。
那件衣服,那个背影……祁菁一怔,怎么那么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再回过身时,祁菁又是一怔,因为在她的面前,此时仍然站着一个人,这人身材高大,面容冷峻,身披黑色宽大披风,其内着紫色长袍。
却是祁晔。
“二哥,你怎么会在这里?”祁菁瞪大眼睛看着祁晔,有些不可思议,随后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眉头紧蹙,“你跟踪我!”
祁晔并未答祁菁的话,透过她的肩,望向逐渐消失在远处的那个背影,许久之后,才回眸看祁菁。祁晔棱唇紧抿,上下打量祁菁,面无表情,“你去哪了?”
“哼~”祁晔一句话出口,祁菁冷笑,环起双手,“二哥,你既跟踪我到此,你会不知道我去了哪里?”
祁菁的冷嘲热讽,祁晔并不在意,抬眼看了前方不远处的大门一眼,“你去找戴安国了。”
祁晔说得肯定,祁菁不置可否,抬手将肩上的帽子重新扣回头上,反问,“去了又怎样?”祁菁如今穿着的这件狐裘是在澜舟城新买的,相较以前那一件,多了一个大大的兜帽。祁菁最初买它的初衷,不过是为了不让祁晔再肆意在她的头上动土……
“不怎样。”纵使祁菁态度傲慢,祁晔也并不着恼,祁晔抬手将祁菁眉眼前帽檐上的雪白绒毛托起,将祁菁的眉眼露出。祁晔凤眸微眯,紧锁着祁菁,面色严肃,“我不管你去见谁,此地不可久留。你我必须、立刻、马上离开。”
否则到底会发生什么,祁晔也不知道。
方才那个白衣人,到底是谁?那人的那身装扮,分明与祁菁一模一样,这仅仅只是巧合吗?
那人分明就是引他来这里撞破祁菁与戴安国的会面,却又是为何?
那人到底是敌是友?
还是说,他们的身份已彻底暴露。前方酝酿的,是更大的阴谋。
<A hre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