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瑞雪
值此除旧迎新,养精蓄锐之际,一场数十年罕见的鹅毛大雪敲醒为了美好明天而辛勤耕耘的辽东百姓,又是一年的年关就要到了。常言道:瑞雪照丰年,这是否预示着新的一年又是一个好年景?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人们放下手中什物,或辗转于商家之间筹备年货,或造访亲朋好友互相道贺。
相较于人们的喜庆,我和在朝的各部大臣们还没来得及酝酿新年兴旺的憧憬,却被各地接连送至的求救文书催的愁眉不展。短短四五日,由河北道各地接二连三地送来,竟有**十封之多,其中有重智、重文两位表兄为恭贺新年亲写的家书,有奚人、阿保机送的贺表,但来得更多的还是那些原本就在河北道辖下,实际却自立为王的辽东番族的求救。连日的大雪既扣响了新年的钟声,又重重的击在那些逐草而居、四野游牧的契丹、室韦、靺鞨等北方异族头上。各族向来民风洒脱,少有积粮,纵使粮食偶有富裕,又怎奈千万张口的消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民族、部落源于百姓,亦是同样道理。辽东四大族:契丹、奚、室韦、靺鞨皆有困苦,但又各有不同。契丹,应说是七部,在阿保机随贺表一同送来的另封急信中已有交待:经过这一年多在金山的养精蓄锐,迭刺人的元气有了极大回复,不但自家衣食无忧,尚有余力接济从松漠都督府逃难而来的同族灾民,然而以金山一城之力,又怎能承担的起一天多似一天的族人?是以恳求辽东义伸援手,或暂作施恩,待渡此难关之后,再作报答。毕竟是同族兄弟,打断骨头尚且连着筋,阿保机的信中虽也提过汉人饮食确是美味,但文不过三两句自然就转到眼下的大雪上去,字里行间透着无尽酸楚。
在这四方之中,奚族最是幸运,且又另类。原本奚人居于饶乐府,于中原最是接近,故此受南面汉人的饮食、耕作的文明冲击非是那几族可比,如今更是移民原渤海境内,直接与本地百姓朝夕相处,汉化已相当明显,以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正在逐步消退,是以这次的天灾根本未有太大损失。去诸忠凯代笔的信中也决口未提任何难处。
至于室韦、靺鞨,应当分而视之。自有上次盟会室韦来人观礼,仅是他们简陋的穿着就让人大为惊奇,多着毛皮,却也发现几个穿着得体的,不过皆是贵人。虽然我知道室韦地处偏域,具体情况也知之不祥,通过与室韦人经常打交道的耶律阿保机,乌光赞等人介绍,才晓得,室韦人一直以游牧,游猎为生,居无定所,夏日里在树上建屋以避蚊虫,冬季竟然入山住土穴。本朝以来,名义上室韦向朝廷纳供称臣,但近年以来实则其二十余部分归三派辖制:西南,接近松漠府的数部原本依附于突厥麾下,如今实际受日渐崛起的契丹人控制;东南,由渤海压制日久;余下的北面诸部皆有黑水靺鞨管辖。三方分而制之,室韦又怎能壮大。如今上国宗王统辖河北道,军威势大,正是室韦脱离各家局限的绝佳良机,上次的使团朝见就是试探的信号。这次值此大灾之际,由前次来观礼的山北部酋长素日携子其日格和几名随从急速前来求救,焦急不安的神情令当时一同接见的诸位大臣感同身受。
然而黑水靺鞨这次来上京,实在是万般无奈之下的牵强举动。盖因黑水与渤海大氏本是同种,皆为靺鞨人。去年安东新占渤海,黑水曾聚集几部兵马于怀远、铁利两府境内骚扰,后有王建的三万“灭倭兵”在那里打了个转,且渤海境内民心渐稳,黑水兵无利可图之下才惺惺让步,连上次的盟会非但没有来贺,示意的贺表都是未有,可想而知其仍有不服之心。此次因着罕见大雪才委曲求全,率人前来的其兀儿仅是如今的思慕部酋长幼子,与室韦来人相比,显得其族内不甚重视。
对于几族的来人求援,我是亦喜亦忧。喜的是对于这些和辽东貌合神离的番族,我总有无处下手之感,现在天意难违,正好伺机渗透进去;忧的是辽东三镇虽说如今大力发展,国力急速提升,但刚刚经过战事,依然有些储备有限,底子不厚,尚要顾及本地灾民,若是再分力援外,恐有伤身之虞。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同是大唐子民,又怎能不救,难道我忍心看他们冻死、饿死么?
此外,世事皆以利趋之,这样一个收服二族的大好机会错过了岂不可惜,同枢机房众大臣经过缜密商议后,颁令全力帮助室韦、靺鞨,一方面下令铁利、怀远、安远、鄭颉与室韦、靺鞨接壤的四州开官仓,设粥场,就近赈济灾民,同时迅速从其他州县转运粮草,另一方面向辽东境内百姓购买他们手中的余粮,商部派员去江南等地购粮。待本地粮食收集足够,即刻由安东军(为了方便,日后就沿用此称呼)亲自督运往室韦、靺鞨族民聚集地,这样也可在暗中收集两族的实际情报,若日后一旦反目,也便于我军能一举成擒。
即有定论,余下的事就由户部和兵部彼此协商,对于那些使者自有人在安抚。对于和这些北疆蛮族打交道的手段,我的身边竟有一奇人——赫连易,远强于那些墨守成规的礼部官员。前有与阿保机一众兄弟的结交,后有同奚族辖刺哥等人的多番走动,赫连易本性既豪爽善交,于如何同这些蛮族交往,早已驾轻就熟。
这两日,赫连易就在城内聚贤阁款待两族使者。因山北部酋长素日愁苦尤在雪灾中垂死挣扎的族民,无心赴宴,仅以其子代劳。这阵儿,聚贤阁二楼雅座内,赫连易正与其日格,其兀儿推杯唤盏,喝得酩酊大醉。
三人频频举杯,其日格,其兀儿忧虑灾民,愁眉不展,往往说不上几句,即有碰杯;赫连易因着二人的感慨,也挑起了思**吐谷浑族人的愁绪,无处抒发胸中苦闷,亦是不住灌酒。三人这般拼酒已有几日,于各自难处虽没有分毫益处,却因年龄相仿、性格投契,竟也成了老友。
相较于人们的喜庆,我和在朝的各部大臣们还没来得及酝酿新年兴旺的憧憬,却被各地接连送至的求救文书催的愁眉不展。短短四五日,由河北道各地接二连三地送来,竟有**十封之多,其中有重智、重文两位表兄为恭贺新年亲写的家书,有奚人、阿保机送的贺表,但来得更多的还是那些原本就在河北道辖下,实际却自立为王的辽东番族的求救。连日的大雪既扣响了新年的钟声,又重重的击在那些逐草而居、四野游牧的契丹、室韦、靺鞨等北方异族头上。各族向来民风洒脱,少有积粮,纵使粮食偶有富裕,又怎奈千万张口的消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民族、部落源于百姓,亦是同样道理。辽东四大族:契丹、奚、室韦、靺鞨皆有困苦,但又各有不同。契丹,应说是七部,在阿保机随贺表一同送来的另封急信中已有交待:经过这一年多在金山的养精蓄锐,迭刺人的元气有了极大回复,不但自家衣食无忧,尚有余力接济从松漠都督府逃难而来的同族灾民,然而以金山一城之力,又怎能承担的起一天多似一天的族人?是以恳求辽东义伸援手,或暂作施恩,待渡此难关之后,再作报答。毕竟是同族兄弟,打断骨头尚且连着筋,阿保机的信中虽也提过汉人饮食确是美味,但文不过三两句自然就转到眼下的大雪上去,字里行间透着无尽酸楚。
在这四方之中,奚族最是幸运,且又另类。原本奚人居于饶乐府,于中原最是接近,故此受南面汉人的饮食、耕作的文明冲击非是那几族可比,如今更是移民原渤海境内,直接与本地百姓朝夕相处,汉化已相当明显,以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正在逐步消退,是以这次的天灾根本未有太大损失。去诸忠凯代笔的信中也决口未提任何难处。
至于室韦、靺鞨,应当分而视之。自有上次盟会室韦来人观礼,仅是他们简陋的穿着就让人大为惊奇,多着毛皮,却也发现几个穿着得体的,不过皆是贵人。虽然我知道室韦地处偏域,具体情况也知之不祥,通过与室韦人经常打交道的耶律阿保机,乌光赞等人介绍,才晓得,室韦人一直以游牧,游猎为生,居无定所,夏日里在树上建屋以避蚊虫,冬季竟然入山住土穴。本朝以来,名义上室韦向朝廷纳供称臣,但近年以来实则其二十余部分归三派辖制:西南,接近松漠府的数部原本依附于突厥麾下,如今实际受日渐崛起的契丹人控制;东南,由渤海压制日久;余下的北面诸部皆有黑水靺鞨管辖。三方分而制之,室韦又怎能壮大。如今上国宗王统辖河北道,军威势大,正是室韦脱离各家局限的绝佳良机,上次的使团朝见就是试探的信号。这次值此大灾之际,由前次来观礼的山北部酋长素日携子其日格和几名随从急速前来求救,焦急不安的神情令当时一同接见的诸位大臣感同身受。
然而黑水靺鞨这次来上京,实在是万般无奈之下的牵强举动。盖因黑水与渤海大氏本是同种,皆为靺鞨人。去年安东新占渤海,黑水曾聚集几部兵马于怀远、铁利两府境内骚扰,后有王建的三万“灭倭兵”在那里打了个转,且渤海境内民心渐稳,黑水兵无利可图之下才惺惺让步,连上次的盟会非但没有来贺,示意的贺表都是未有,可想而知其仍有不服之心。此次因着罕见大雪才委曲求全,率人前来的其兀儿仅是如今的思慕部酋长幼子,与室韦来人相比,显得其族内不甚重视。
对于几族的来人求援,我是亦喜亦忧。喜的是对于这些和辽东貌合神离的番族,我总有无处下手之感,现在天意难违,正好伺机渗透进去;忧的是辽东三镇虽说如今大力发展,国力急速提升,但刚刚经过战事,依然有些储备有限,底子不厚,尚要顾及本地灾民,若是再分力援外,恐有伤身之虞。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同是大唐子民,又怎能不救,难道我忍心看他们冻死、饿死么?
此外,世事皆以利趋之,这样一个收服二族的大好机会错过了岂不可惜,同枢机房众大臣经过缜密商议后,颁令全力帮助室韦、靺鞨,一方面下令铁利、怀远、安远、鄭颉与室韦、靺鞨接壤的四州开官仓,设粥场,就近赈济灾民,同时迅速从其他州县转运粮草,另一方面向辽东境内百姓购买他们手中的余粮,商部派员去江南等地购粮。待本地粮食收集足够,即刻由安东军(为了方便,日后就沿用此称呼)亲自督运往室韦、靺鞨族民聚集地,这样也可在暗中收集两族的实际情报,若日后一旦反目,也便于我军能一举成擒。
即有定论,余下的事就由户部和兵部彼此协商,对于那些使者自有人在安抚。对于和这些北疆蛮族打交道的手段,我的身边竟有一奇人——赫连易,远强于那些墨守成规的礼部官员。前有与阿保机一众兄弟的结交,后有同奚族辖刺哥等人的多番走动,赫连易本性既豪爽善交,于如何同这些蛮族交往,早已驾轻就熟。
这两日,赫连易就在城内聚贤阁款待两族使者。因山北部酋长素日愁苦尤在雪灾中垂死挣扎的族民,无心赴宴,仅以其子代劳。这阵儿,聚贤阁二楼雅座内,赫连易正与其日格,其兀儿推杯唤盏,喝得酩酊大醉。
三人频频举杯,其日格,其兀儿忧虑灾民,愁眉不展,往往说不上几句,即有碰杯;赫连易因着二人的感慨,也挑起了思**吐谷浑族人的愁绪,无处抒发胸中苦闷,亦是不住灌酒。三人这般拼酒已有几日,于各自难处虽没有分毫益处,却因年龄相仿、性格投契,竟也成了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