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后唐幻世

正文 第一章 两年

    晋阳城外的汴军收到军报,身后有安东军夹击,一众将军愁眉不展,在此僵持不下,营中无人能敌李存孝,已有数名大将殒于他手,兼之晋军奇招迭出,广挖地道,夜晚劫营,另兵将疲于奔命,反而是城内晋军士气节节升高。屋漏偏逢连夜雨,就是老天也来落井下石,近半月来豪雨不断,以至营内疟疾肆虐,放倒了不少兵士。无计可施之下,氏叔琮黯然下令撤军。此次晋汴大战终是不了了之。

    此时南面的恒、赵几州也刚刚顶住由朱温三子朱友贞率领的四万汴军的反扑,保住辛苦得来的南下根基。

    中原一番恶战之后,几大势力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各方偃旗息鼓,休养生息,天下也为之清平了两年。中原诸镇一面恢复元气,一面继续招兵买马,积极备战。而与之相反,辽东三道是一片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渤海素有海东盛国盛名,龙泉府被称为小长安,经过渤海大氏近二百年的发展,气派繁华,在渤海之战中仅南门、王宫损坏少许,稍是修葺之后两处不但恢复原貌,连带王城内也是大兴土木。如今通过商部的大力推动,南来北往的行脚客商云集龙泉府,酒肆茶馆鳞次栉比,店铺里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虽不敢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相提并论,但比之中原诸镇,这里也可以算是世外桃源了。

    本朝最盛的开元年间时,人口已经达到八千万口,安东户口占不到半成,而河北道人口仅次于都畿道,达到九百四十七万(史实,千真万确)。如今天下大乱多年,人口锐减,民心思定,辽东的繁荣稳定吸引来更多的中原难民,户部重新统计户籍之后,合计三镇人口,竟然也达到了八十三万户,人口近六百万,这还不包括契丹,室韦与黑水靺鞨,接近宪宗中兴时候的水平。

    工部指挥劳力,兴修水利,开垦荒田。国技馆已经划归工部管制。因曲辕犁只适合土质粘重、田坵狭小的南方水田耕作,不宜于北方耕地使用,所以国技馆的匠工们集思广益,结合渤海人原有的先进耕种经验和农具,改良出更优良的犁、铧、锄、镰、锹、镐、镢、刀、叉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修复旧渠,如蓟州的渠河堰与孤山陂,并在安东,渤海两地开凿新渠,以至良田万亩。

    兼之建立新城,安置流民,商部从河北道南部的州县购置耕牛,引进新的农作物。其中幽州,沧州除种植农物之外种植桑树,渤海增种响米,妫州西奚着力发展畜牧。安东地衍土沃,有木铁盐鱼之利,迁荒民耕种,没有农具的,由官府供应。

    有鉴于苦寒之地,瓜果较少,远道从回鹘引进了西瓜(^_^,夸张吧)、回鹘豆,并大面积栽种果树。在我的提示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独特的栽培技术。

    商部在我的授意下,创办半官办的票号以及商号。龙兴柜坊,开元商号。开办商号,是为了防止原有的新罗商团一支独秀,并且逐步地取代新罗商团,毕竟新罗是个番邦小国,让新罗人控制通商难以服众,又对今后发展不便。商号初期主要与契丹,室韦,黑水靺鞨作生意,不贩卖战马、武器给中原藩镇,在建安的海船建好之后,商号的贸易范围达到了江南,苏杭,泉州一带,最远到了岭南,商品也涉及到茶叶,丝绸等江南特产。

    柜坊也就是后世的钱庄,不过龙兴柜坊稍有不同,算是钱庄,票号二位一体。百姓客商都可以来存钱,大户小户利息分化明确,特开通借贷业务支持商户发展贸易。对于民间造私钱的弊端,由尚书省督办,严禁私开炉灶,一经发现必定严惩不怠。

    相较于这些物质上的屡屡革新,新版《唐律》中《民典》的颁布最是惊世骇俗。远古三皇五帝之时,民风纯朴,政法清明,国君设置百官旨在解民疾苦,广开言路,然而商,周之后,官民两者愈加疏远,日渐形成以官为本。明君当政则百姓受益,反之朝令不施即祸国殃民,究其根本:一面民众误解《诗经》,《论语》等诸子之说,千百年来已然习惯官宦即是君意,官家政令代表的就是天子,岂不闻听其言而观其行?多少胸生壮志的君主受了这种荒唐的等价的拖累;另一面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官职划分愈加详细,仅是国家登录在案的官差就有九品之别,且又细分上中下三等,至于那些不入流的杂官更是无从详查,上位者每日国事繁忙,少有机会如同尧舜等名君一般四野巡查,层层传到案前的奏章因着下面臣子错综复杂的关系早就变了味儿,隐晦曲折、是非颠倒乃常有之事,如此又怎能做好治国安民。

    是以由杜荀鹤主持,带领新一期科考高中的学子们废寝忘食地辛勤笔耕两个月的《民典》,洋洋洒洒近十万字,引经据典,章章紧扣民心,竭力凸显国之根本在于这普天下的千万子民,大有拨云见日的气概,虽然提议出自我口,但开卷观来亦是心潮澎湃,不愿释手。文中指明:君者,授命于天,代行仁礼于天下;官者,君者之器,助于朝野;民者,国之脊梁,社稷之砥柱,惟尊上者。对于克制自古既有的官官相护,民怨难申的痼疾,由权力加大的御史台受理,从朝堂往下,三镇、各州都加设监察院,级级监督‘官老爷’是否真心为民尽力,同时体察民意,直接关系到官吏升迁甚或身家性命。

    这部鸿篇巨著先是在京官中传播,继而快马发往各地,大小百官触目惊心,大家心里都清楚,如今自己头上横了一把刀,就是民心。衷心为民操劳的拍手称快,以往假公营私的转而反省自家过错,中规中距。

    为了向民众公布新典,连带着还要有大动作。首先就是改革书局,提高印刷效率。本朝初既有印刷,但官家却因重学轻术,一直未有重视,以至于二百年间尚无一家官办书局,民间流传的佛经、历法的书籍皆由寺院或民办所属的私自印刷。同时印刷效率极低,若是印刷如经,史书籍或诗文集,需要相当多的经费和时间,短时间雕刻上版,反不如手抄来的快。此时的印刷原理是:将需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版工匠雕刻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太是繁琐。没办法,只有盗版毕升,以及后世能人的技术,推行泥字,木字印刷(金属的以后再说吧),此外依照明代的彩印,引进彩色套印。各地官家反覆钻研新典的时候,国技馆的技工们也在赶制新式器具,历时月余总算一台雏形机问世,虽说首版出来的效果惨不忍睹,却也大大鼓舞了一班工匠,事实证明此法确实可行。

    开设官办书局,面向民众的书籍归于国子监经营;官府行文等书册由礼部督造。新式印刷术一旦推行,自是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因之亦要考虑民众舆论,故此随着印刷机投入应用的又有新法:除官办的报章《辽东快讯》外,不得他人私开类似经营,一经查出,以惑众愚民论处。

    首版五千部《唐律》和一万份《辽东快讯》同时上架,一时间竟然洛阳纸贵,百姓早就听闻新典中有一部关乎己身的巨著,且报纸的新颖格式和印刷文本对旧有文体的巨大冲击,兼之低廉的价格(两者皆卖五文钱,相对于时下绢布一匹六百的价格,实则等于白送)都吸引着人们争先购买,没用上两个时辰即被抢购一空。两旬时间之后,应民众与日俱增的再版呼声,又加印了两万部《唐律》,这次价格提高二十倍,其中加有彩印,又是两日告罄。

    通过这种促销,《辽东快讯》首次闯入平凡百姓家,始终保持五文一份,依照龙泉至幽州的快马脚程计算,每七日更新一期,内容包括政府法规,佳篇美文,以及广告一栏,取广而告之的意味,为人们介绍新鲜食物、商铺特色。

    诸多漏洞不断在变革中涌现,辽东的改革也随之不断地先前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勃然生机。各州府应时而变,大力推动商业,一切都为改革放行。

    注:下周本人就要回国工作了,这两天都在为回国操忙,是以影响到写作,望朋友不要介意,等永恒稳定下来,必定补上。另,最近可能放慢更新,暂时达不到每日一章的要求了,还请大家莫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