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小说 > 幻世录之绝不低头

正文 第二十章 元宵佳节(上)

    “传说在上古时代,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下令让火神君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通通烧死。”秋先生和一帮东坡书院的学生行走在张灯结彩、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边流连四顾,一边跟他们说着元宵节的来历。

    “那后来怎么样了?”一个学生问道。

    秋先生接着道:“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一个被贬下凡的神仙——岁星东方朔。”

    “于是,东方朔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五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上古那个皇帝叫汉武帝,他接过红帖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地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有个叫元宵的宫女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哦,原来元宵节是这么来的。”众学生纷纷窃窃私语,纳兰纾予也是微微颔首,惊讶于老师知识的驳杂。

    这时,众人已经来到了溪城的中心大道上,只见到处都是人影攒动,扭花鼓灯、耍龙灯、狮子滚绣球、高跷、抬阁、花棍、伞灯、独竿桥等多彩多姿的表演让人目不暇接,漫天的烟火更是让黑夜如同白昼,好一个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

    “好了,既然是元宵佳节,又怎么少得了灯谜、灯联和灯诗。说到灯谜,你们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吗?”秋先生问道。

    “学生知道。”一个书生打扮的消瘦青年排众而出,道: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怎么是骂你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众学生感慨道。

    秋先生点了点头,接着道:“灯谜虽属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今天趁此机会,不如我们一起去猜猜灯谜如何?”

    见得众人称好,秋先生便领着大家向猜灯谜的一处摊位行去。那里已聚集了不少人,大大小小的花灯上贴着各式各样的灯谜,有猜字的,有猜成语的,有猜人名地名的,有猜文学典故的,还有猜中草药的……

    见到众人到来,一个胖胖的青年突然兴奋地叫道:“你们是东坡书院的吧,这里有些灯谜大家都猜不出,你们学识渊博,我想你们一定能猜出来的。”

    听闻此语,秋先生等人饶有兴致地走上前,只听那个胖青年指着一个花灯道:“这个灯谜是‘熙熙攘攘’,打一字,你们有谁知道谜底吗?像‘壹加壹’我知道是‘王’字,‘上下一体’我知道是‘卡’字,但这个‘熙熙攘攘’我就凑不出了。”

    秋先生望向众人,立马有一个学子道:“‘熙熙攘攘’,是谓人多,故应该是‘奢侈’的‘侈’字。”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啊?原来还可以从谜面的意义入手,而不仅仅是简单拼凑。”胖青年拍手道。

    这时,原先就在那里猜灯谜的一群人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其中一人突然高喊道“我知道了,我知道‘弹丸之地’的谜底了,‘弹丸之地’,是说地方小,地也就是土,那不就是小土吗?小土小土,岂不就是‘尘’字?”

    东坡书院一行人果然了得,才一炷香的时间,那些遗留的灯谜就被他们一一解决,像“池塘亮底”打一字是“汗”字,“送走观音使不得”打一字是“还”字,“八十八”打一成语是“入木三分”,“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是“寅吃卯粮”,“踏花归来蝶绕膝”打一中草药名是“香附”,“测鼠”打一词牌名是“卜算子”……

    看到学生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那些灯谜一一解决,秋先生神色一动,突然说道:“我来给大家猜个灯谜如何?”

    众人见秋先生如此说,顿时来了精神,他们都知道秋先生是一个有些神秘的人物,但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老师,他出的灯谜肯定不简单。也许是为了在老师心中留下好印象,也许是为了在众同窗中拔得头筹,他们的神情都专注了起来。

    只见秋先生从一旁的案上提起一支笔,蘸墨挥毫,如笔走龙蛇,数息之后,一副对联出现在众人眼前的花灯上:“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好字!好联!”众学生赞道。

    “‘和狐狼猫狗仿佛’,难道谜底是一种动物,但‘既非家畜,又非野兽’,似乎又矛盾啊?”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难道谜底是一篇文章,‘虽为短品,也是妙文’,看来还是一篇短文,但上联又是什么意思?”

    ……

    众学生纷纷凝神苦思,其它看热闹的人包括先前的胖青年也是一个个抓耳挠腮,却谁也答不出来。

    半晌之后,眼见众人都已放弃,秋先生突然看向至始至终都静静伫立一旁的纳兰纾予,问道:“纾予,这谜底你可猜到?”

    纳兰纾予迎着秋先生的目光,坦然一笑,道:“老师早已把谜底告诉大家了,又何须再猜?”

    “呃?”人群中发出一阵窃窃私语声,片刻之后,有一人突然高呼道:“呀!这谜底不就是‘灯谜’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众人都有些惭愧地低了低了头,看向纳兰纾予的目光也多了一丝异样。

    瞅见众人的神色,秋先生微微摇头,岔开话题道:“你们知道吗,一副绝妙的灯联有时候还可以充当媒人呢?”

    “哦?”众人又来了兴致。

    “据说前朝有一个叫王安石的秀才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上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

    说道这儿,只见众人都开始猜测那下联,却都抿嘴摇头,包括纳兰纾予,于是秋先生继续道:

    “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立即想到了招亲联,便以此应对,遂被取为进士。等到他归乡再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于是被招为快婿。看,一副对联就这么成了媒人。”众人纷纷莞尔。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