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辞工作工地别同事 进省城省院陪老婆
白衣洁白最吃香,灵魂不灵太肮脏。
真心实意凭关系,黑钱红包换健康。
农民生病住医院,刚翻过身又恓惶。
儿女尽孝是正理,老伴伺候也应当。
平民没智商,求神不烧香。无礼少人情,有病多遭殃。
思想不健康,想好没指望。莫怨熔炉炽,烈火炼金刚。
少说闲话多掂量,人间正道是沧桑。上文说道:常大伯的老伴柳枝突然发病,进了省城的大医院,由于病人太多,床位太少,医生说一个星期之内住不上院,要在这里治疗,只能在急诊室里临时呆着。
急诊室里人多地方小,条件太不好,桃花看大伯容易激动,就安顿留四个年轻人照看病人,其他的人坐车回去,明天还是拉年轻人来换。
常大伯回到县城,到祥俊学校取了自己的电摩骑着回家。一路上走着想着:柳枝这病不是三天两天能看好的,得拿时间慢慢磨。桃花这样安排听着合情合理,时间长了不行。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日月过活,咱不能为了自己,把他们的事耽误了。不行,我还得去把他们换回来,老汉服侍老婆,啥都方便。
常大伯回到家里,杏花已经在叔父那边问了情况,看见公公回来就嘘寒问暖、准备吃喝。他在客厅里和孩子玩了一会,玉顺和玉柔一块过来安慰,帮忙照看孩子。常大伯说:“你们不用多说,没有啥,我自己能想开。”
玉顺和玉柔坐了一会就回去了,杏花做好饭端进客厅,自己照看孩子,让公公赶快吃饭。常大伯吃完饭天就黑了,又和孩子玩了会回房休息。房里少了柳枝,免不了有点孤鸿寡鹄的感觉,一个人只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打开电视也无心观看,干脆往床上一躺,闭上眼睛再想。
他这回想的不是小说里的人物故事,也不是他人的闲事,这回想的完全是自己的事情。柳枝躺在病床上的痛苦表情,急诊室里的紧张地方,收费处的繁忙景象,病人家属的焦急心理,以及自己应该如何打算。
工地上干不成了,明天去给人家说说,让老板另找一个看料人算了。老板见不了,给朱工说一声也行。朱工听了准高兴,这回让他如愿以偿啦。
第二天,祥合一早就拉着人进了省城,常大伯领着两个孙女去幼儿园,遇见的乡亲熟人,少不了问问柳枝的病情,说几句千篇一律的安慰话。只有老蝴蝶调皮地说:“咱村里的脑梗队又添新成员啦,我看应该高兴才是,脑梗该谁得,医院该谁住?人一辈子不在医院住住,死了都后悔哩。”
常大伯笑着说:“你住院是公费医疗,县长亲自看哩,那当然风光了。我们咋能跟你比,花多花少的钱都得自己掏,想高兴也高兴不起来。”
老蝴蝶说:“不是公费医疗那也有合疗哩,自己能出多少钱?”
他老伴说:“人一辈子不住院才把福享啦,有啥后悔的?平常病住个乡镇医院、县级医院,合疗还能多报一点。要是得个大病,省城医院就跟吃钱一样,合疗说报百分之四十,还有这不报那不报的,能报百分之二十都算好的。青娃他舅的日子本来不错,谁知他妗子一次大病得的花了成十万,把家里的存款花光还欠了五六万元的账,日子一下紧张的不得了。”
老蝴蝶忙问:“啥,这是几时的事?我咋不知道哩?啥病就能花十来万?”他老伴又说:“你两条腿都不能动,给你说能弄啥吗?”
常大伯估计着说:“可能换什么器官来,不然,花不了那么多钱。多长时间了,人现在恢复得怎么样?听说器官一换,就跟好人差不多。”
老蝴蝶的老伴说:“换器官,换器官就得五六十万,他是个普通农民,砸锅卖铁也换不起。他妗子得的病跟你老婆差不多,县里转到省里,溶栓没起作用又动手术,给头顶上开了个窟窿,十来天就花了十几万。回来在县医院又住了两个月,到现在四个多月啦,还是跟植物人一样。”
老蝴蝶着急地说:“这么大的事,我怎么也该去看看呀!咱还有多少钱?让青娃叫车把我拉去看看,把咱这几年攒的钱都给拿去。”
他老伴又说:“咱存那几个钱,在医院的时候早拿去了,现在只有一千来元,都拿去咱吃啥呀?青娃的钱也给他舅了,别指望他。”
常大伯忙说:“我还有半年的工资没用哩,这就回去给你拿过来。”
常大伯说着转身就走,老蝴蝶的老伴连忙拦住他说:“不去,不去。要在前几个月,不管多少我都要哩。现在不紧了,人的病就绪了,躺在家里磨时间哩。不用药也不花钱了,欠别人的账不急,都是大劲亲戚的。让他儿子慢慢挣着还着,迟早还完都能行,不用麻烦你。”
老蝴蝶接着说:“你这回还有钱给我?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指望那点工资能弄啥?要是小坟岗上的果树赔款还在,那你说大方话底气十足,可惜你把钱给大家分完了,现在凭啥说那些话哩?”
常大伯又说:“我,我不是还有果品厂吗,咋能没有底气?我老婆住院就不让我出钱,玉顺昨天送去五万。我的工资闲着没用,你们紧了先用着,日后有了再还就是,咱不能让钱闲着叫人受紧,需用尽管拿去。”
老蝴蝶老婆又说:“现在不需用了,欠谁的都是欠哩,倒来倒去图个啥吗?你家遇了那么大的事,我们帮不上忙再添麻烦,啥道理吗?”
老蝴蝶说:“五万元是黄瓜打驴——差了半截子,果品厂里的钱拿多了也不好,会影响厂子周转运营。你挣那点钱闲不下,可能连自己的踏杂都不够。还是多操心自己的事,我们怎么都能过去。”
住在隔壁的沙要红站在门外边说:“哎呀,你老两口也真是的,我爸他大叔给你你就要,多说那些话干啥呀?他儿子是大厂长,厂长她妈住院怕啥哩?几十几万元对他来说,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吗。他自己把风流韵事稍微控制一点,花钱节俭一点,少领情人旅游一回就出来啦。”
老蝴蝶朝她摆摆手说:“快去,快去,别在这里乱放臭屁啦。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不要脸吗?成天跑来和三秀睡觉,肚子咋还鼓不起来?快去医院检查检查,有麻达抓紧修理修理,免得让三秀劳而无功。”
要红不但没去,还向前一步说:“我说的是事实,咋叫乱放臭屁哩?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凡是有本事的男人,谁没有几个老婆?没有情人。不会风流快活的男人也有,那就是和你一样的个别人。我的肚子鼓不鼓不要你操心,我两口只要自己舒服就行了,不想劳心费神地养孩子。”
常大伯不想搭理这样的女人,一句话不说就出门往回走。要红跟在身后大声说:“哎,哎,你咋走啦?我和三秀还攒了点钱,需用就拿去用。你儿子的老婆多、负担重,别靠他,自己的老婆还要指望自己哩。”
常大伯回过头说:“你只要把你爸你妈照管好就很不错啦。”说罢,大踏步地朝前走去。要红赶了几步说:“我爸我妈自己挣的钱都用不完,----。”
常大伯回到家里,杏花已经做好了饭,他赶快吃了,牙缝都没顾得掏就骑车去工地。一路上无心观景看人,心里老想着青娃他舅家的事,溶栓做了,那么贵重的药用了咋能没起作用哩?动了手术也不顶啥,那还不如死了算啦,花了十来万,弄得生活紧迫,落个植物人实在划不来呀!
他就这样走着想着来到工地,看门老头看见他,连忙走出来问:“喂,老常,你老婆的病怎么样?快进来歇歇,把情况说说人就不急啦。”
常大伯走着说:“病情严重,一会再说。我是来辞工作的,先过去和曹师说说,再给老板打个电话,如果打不通,还得过来给朱工招呼一下。”说着跨上电摩就走,一会儿来到那间石棉瓦房门口。
曹师和电工正在楼上拉线,看见他来就下楼过来,保管看见他们也跟着来了。曹师没到跟前就问:“老常哥,嫂子的病怎么样?”
常大伯撑好电摩说:“人不会说话,半个身子一点不能动,看着怪严重的。医生说这种病致残率极高,看样子,她当时起不来了。我在这里干不成啦,得去服侍老婆。今天来工地就是给拿事的说说,让人家另安顿人看料。顺便和大家告个别,以后各奔东西,见面的机会不多了。”
曹师忙说:“不用和他们说,我一个人看着,你每个月来领工资就行了。只要工地上经常有人就没有他们说的,你就放心去伺候嫂子吧。”
保管说:“这样做几天可以,时间长了恐怕不成,朱工非把你除名不可。你还是去两天再回来看两天,这样做互不耽搁,省得朱工找茬。”
电工也说:“服侍病人是儿女的事,听说你们的儿女不少,让他们轮换着服侍,你继续上你的班。人一辈子抓儿育女,不就是为了防老吗。”
常大伯说:“我两个女一个儿,她三个女一个儿,的确不少,他们就是不让我去。我觉得娃们都有自己的家、自己的事,她三个女儿家里也有老年人,时间短了没问题,时间长了问题少不了。我老伴有老汉,老汉就应该患难见真情,不能完全依赖儿女,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
再说,他们年轻人到底阅历少,没有老的掌舵就会挨闷错、花些冤枉钱。我老伙计的亲戚和我老婆的病差不多,在省城医院花了十来万,静脉溶栓做了一整也没起作用,再动了一次手术,还是落个植物人。”
看门老头从前边走来,听到这话就说:“植物人还算好的,我老婆子在古城二院花了十几万,结果落个人财两空,连植物人也没落下。家里瞎好有个人,人回去不觉得孤独,没人了就孤苦伶仃、没捉拿了。”
保管说:“植物人不能说不能动的,还得要你喂吃喂喝、抓屎抓尿,能弄啥吗?有还不如没有。没有了遇上合适的还能续弦,有植物人占着地方,再合适也娶不成,只能陪着个半死不活的人磨日子。”
曹师瞪着他说:“你说得太轻松了,农民续弦,谈何容易。你见过几个农民死了老婆能续弦的,即便有一半个,那也是特殊情况。”
看门老头又说:“这话才是实话,续弦要看对啥人而言哩。人家有工资的干部,不管年龄多老,娶几个都不费啥,还要花中挑花哩。咱这老农民就不同啦,没工资谁会跟着你过没钱的日子?家里有个植物人老婆,回去还能帮她擦擦洗洗,喂水喂饭,自己也显得不孤独啦。没有那个人了,进门冰凉冰凉的,有话没人说,有手没啥摸,跟个孤鬼似的,----。”
常大伯听他说得有点伤心就抢着说:“现在这医院不知咋搞的,不起作用就别作,不顶啥就不要动手术;不行了就叫拉回去办后事。为啥要叫医院摊成本,医生白忙奔,病人受痛苦,家属枉花钱,与谁有啥好处哩?”
看门老头接着说:“唉,你这出了名的智多星,在这方面简直傻得可怜。医院不让你做检查,他们挣谁的检查费呀?不动手术挣谁的手术费呀?不给你大量用药,人家挣谁的药费,怎么拿回扣呀?你知道医生做一个手术挣多少钱,开一盒药拿多少回扣?动手术的医生除了明挣的而外,病人家属还得给人家塞红包,手术质量完全取决于红包的轻重。
没有红包的手术排在后边没人的时候才做,质量就不同啦。他们闲着也是闲着,不是让学徒练习主刀,就是有什么研究实验的新项目。说白了,家属不给人家塞红包,病人就是实习生的练习本,研究生的试验品。”
电工笑着说:“不可能吧?照你这么说,医院都成了坑家店了。”曹师支持着说:“对,坑家店这个名字给医院用上恰如其分,最合适不过了。”
看门老头又说:“坑家店太小,古城二院简直就是吸钱厂,进去的人就得被人家吸光吸净、一点不剩,真是可憎极了。没进去过的人不知道,我可是亲身经历了的,当然知道得比你们多。我老婆哪年住院动手术,医生说人多安排不过来,得排队等等。我们啥都不懂,只能听医生的话等了一个礼拜,每天吃药打针,花了两万多元还是轮不到跟前。”
常大伯插话说:“我们昨天去的也是古城二院。那里看得好,名气大,病人的确太多啦。我们把病人弄去住不上院,人家还要往别的医院推。我们听说古城二院看这种病最拿手就坚持不走,停在急诊室里算治着。在那里不管弄啥都要排队,住院排队,检查排队,给人家缴钱也排队哩。没想到动手术还得排队,唉,有啥办法哩?只怪这样的好医院太少了。”
保管随声附和着说:“是呀,病人多,医院少,国家就应该把好医院多建几座。省得让医生为难,病人来了,不收不行,收了又没地方住,只能排队等着。治病救人,争分夺秒哩,这样等下去不是把病耽搁啦。”
曹师插话说:“国家就应该把那些贪官的财产全部没收,拿出一部分多建几家医院,多培养些好医生,这样一来,群众看病就方便多了。”
看门老头说:“你们说得差远了,这样的医院建得越多,不懂人情世故的农村病人挨的错越重。叫我说,一般的平民百姓就别往大医院去,平常的小伤小病在诊所、县级医院看看,就是挨个八棒槌也撑得住。
治不好的麻烦病就别治啦,回去磨磨算了。农民吗,又不是有工资的退修干部,人家把身体将养好,多活十年就是几十万。咱们挣挣扎扎地多活几年能弄啥?没收入还得经常花钱吃药,自己受痛苦,亲人发熬煎,活着不如死了。不想死的都是瓜怂,走进大医院就把穷根扎到海里啦。”
电工赞同着说:“你说这些倒是实话,我隔壁有个老汉,老婆是心脏病,县医院叫往省城拉,走到半路人就死了,没给医院送多少钱。老汉一个人过了两年,想续弦没人跟,自己又得了脑梗,花了不少钱就算把命保住啦。人虽然没死,生活还是不能自理,成天坐在轮椅上,没人推不能动,时间长了,儿女也显得不孝顺啦。吃饭饥一顿饱一顿,有时把嘴就吊起来啦。屎尿没人靠住清理,冬天还能好一点,夏天蝇子嗡嗡翁,气味熏得人不敢往跟前去。那样活着就叫生不如死,活受罪哩。”
保管接着说:“我对门有个老汉就不同啦,家里人照顾得特别好。吃饭有人喂,拉屎有人擦,一日三餐有食谱,洗澡按摩不离家。人家活了九十几啦,得了几回要命的病都不得死,你们知道啥原因吗?”
常大伯说:“还能有啥原因,身体素质好,抵抗力强吗。其次就是人家教子有方,儿女知书达理,对老人倍加照顾,当然比别人寿命长。”
保管接着说:“你这话差之千里、大错特错,主要原因是老头一月有四千多元的工资哩。儿女是看在钱的脸上才对他那么好。”
曹师又插话说:“是呀,与教子有方的啥事哩,主要是沾了钱的----。”
常大伯不想听这个话题,连忙打断他的话说:“行了,别说那些话啦。社会上不公平的事多啦,谁也没办法把它铲平,咱们再说也不起作用。你刚才说你老婆在古城二院做手术,到底做了没有?是不是等了一个星期把病情耽搁啦,手术没做了才把人没救下?那就花不了十几万呀?”
看门老头说:“手术做了,多花了几万元人当时没死,再住了半个月院,天天用进口药也没顶啥。把人弄了个烂烂头,死了连帽子都戴不上。”
常大伯又问:“可能你们等的时间太长,手术没有成功。”
看门老头又说:“啥叫成功?人没死在手术台上就不算失败。我们等了一个星期,每天检查这检查那,把人就折腾扎了。有个啥检查项目就要四五千元,咱没听过、没经过,连名词都说不上来,医生叫做就得做。”
电工插话说:“那当然啦,病人到医院里,命在医生手里攥着哩。医生的话就跟圣旨一样,人家怎么说就得怎么做,谁知道需要不需要。我---”
常大伯着急地说:“别打岔,让他说老婆是怎么死的。我们住的是一个医院,把这方面的情况了解了解有好处,起码能记住前车之鉴。”
曹师也说:“对,快把情况说明,老常哥在那里就不跑冤枉路啦。”
看门老头接着说:“我们花了几万元还没排到跟前,有人却刚来就能做手术。我以为人家的病特别紧,挂个加急就不用排队。有一次,我看那个病人家属坐在连椅上休息,我也过去和他坐在一起问:‘喂,先生,你们的病人得了啥病?刚来就能做手术,我们等了一个星期还轮不到跟前。’
那人看看我小声说:‘唉,你们农村人不懂得人情世故,就得多花冤枉钱。你们挣点钱不容易呀!用不到地方就白糟蹋啦。让你们这些可怜人乱花钱,他们就能忍心得下,我实在于心不忍,干脆给你点窍一下。’
他爬在我耳边说了句悄悄话,真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是那么回事,不怪人家说咱农村人不懂人情世故。我当时茅塞顿开、如梦方醒,马上和儿子商量了一下,照人家的方子抓药,果然立竿见影、灵验极了,第二天就叫做手术哩。我对那人万分感激,要不是人家不吝赐教,恐怕半个月也做不了手术。只可惜,手术做了又住了半个月院,啥进口药都用啦,结果连个植物人都没保住。人家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有心救人,无力回天’的漂亮话。咱有啥办法哩,不行了只能拉回来准备后事。”
电工气呼呼地说:“有些医生的确太缺德了,只要能捞到钱,根本不管能行不能行,需要不需要,啥事都做得出来。不该检查的叫你检查,不做手术能行的要你做,开药尽开些合疗不报销的价大药,还指名道姓地让你在某某药房去买,分明是和药房夥夥做生意哩。他刚才说听了别人的方子才把手术做了,不用明说我也知道给人家封了红包。医生得了钱还不担风险、不负责任,每动一步都要家属签字哩,出了问题找不上他。”
曹师说:“现在的医生,好东西不多,只想抓钱还不担一点责任---。”
保管争着说:“医生看病,当然要把自己的手摘净,就连诊所、大小医院的医生都是一样的。你没到大医院去过,咋能知道哪些事哩?”
电工又说:“没去过也知道,我是听我隔壁老汉说的。去年夏天,他在我门口树底下歇凉,突然间打雷闪电,大雨快要来啦。他家的人忙着上房去收晾晒的麦子,把他撂在外边没人推,我看见了赶快出去推起轮椅,刚跑进我家大门,大雨就哗啦哗啦地下开啦。他和我谝了几个小时,主要就是在医院看病的情况。还说他后悔死了,不如不看,花了钱还落个活受罪,把家里连累得翻不过身。要是当时不看,也就不用受罪啦。”
常大伯说:“有些医生的确这样,就跟现在的贪官似的,只要能弄钱,啥事都敢做。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看门老头扭着脖子说:“嗯,你说地刚好相反,大多数都是这样,好的不能说没有,有也是个别的。国家要是不下功夫整顿,任其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恐怕连个别好医生、好干部也没有啦。”
电工说:“这话并不是杞人忧天,人常说:‘三坏加一好,想好不得好;三好加一坏,想坏不得坏。’普遍都成了这个样子,有个别好的也好不了。我要是得了啥麻烦病,只要确诊了就不治啦,趁能动的时候上到最高处,闭上眼睛往下一跳,担惊、害怕、受疼就是那几秒钟的时间。省得住在医院里,每天吃药打针受难过,临死之前还得让人家把血吸净、油榨干,再给儿女加负担,多年辛苦白送人,自己没钱发熬煎,----。”
保管忙说:“哎呀,哎呀,看你说的啥话吗,人家能过去咱就能过去,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操那些心干啥呀?老常哥,你老婆在古城二院啥地方住着哩?咱们在一块干了这么长时间,说啥也该去看看呀。”
看门老头随声相应:“对,咱们关系都不错,你还给我们帮了不少忙,现在遇了这么大的事,我们也应该关心关心,能帮上的地方----。”
常大伯连忙打断他说:“别,别,千万不要去,省城太远,去一趟不容易,你们都是精人精分子,走了势必影响工作,朱工非找麻烦不可。我家有那么大的果品厂,儿子是厂长,昨天就送去了五万,不够了还会陆续送,经济不成问题;我老两口儿女众多,四个人一天轮换着照顾,生活没有问题,还有你们帮的啥忙哩?都安心把自己工作做好就行了。”
曹师忙说:“不要帮忙也得尽尽心。你在这里为我们办了多少好事,老婆得了大病,九死一生,我们要是无动于衷,良心上咋过得去哩?去,一定得去,朱工要是找茬,我就不给他们干了。”
这时候,南边和西边工地的看料老头闻信赶来,听到这话就一直表示非去不可。还说那怕这里的工作不干,也不能不尽人情,做昧良心的事。
常大伯看到这种情况,觉得不能再拒绝就说:“大家的心意我领了,省城医院地方太紧张,现在还在急诊室,连站脚的地方也没有。我想过了危险期转回来住当地医院,到那时路近地方大,你们去就方便啦。”
保管马上说:“对,转到县医院咱再去,一个多小时就回来啦。这样做两者不误,影响不了工作就没有朱工说的啥,省得老常哥为难。”
看门老头说:“对,就这么办,只要有心,紧慢不在一时。”
常大伯说:“那我先过去给朱工打个招呼,让人家另找人看料。我还得尽快到医院去给他们说说,尽量用保守疗法,能不动手术就不让动啦。”
曹师说:“要走就走你的,别给朱工说啦,我一个人先看着,过一天是一天,实在不行了再说也不迟。你又不想干啦,用不着把他当人。”
常大伯想了想说:“我也不爱看他的脸,你一个人算看着。我有空给老板打电话说说,让他给你加点工资就不用另找人啦。”
常大伯告别同事,骑车回家,一路上想着大家的话,特别是看门老头说他们在古城二院亲身经历的事情。觉得国家的确应该加强医院的整改工作,下功夫培养医德高尚的好医生,提高其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正是:
自古医者父母心,当今没有白求恩。
医德相差天地远,灵魂只对金钱亲。
救死扶伤变了味,人道主义不是真。
国家不治医院病,患者苦难比海深。
常大伯回到家里,连充电器都没顾得插就向门外走去。杏花赶出来说:“爸,你别急,接娃的时间还早着哩。先在屋里歇歇,一会我去接娃。”
常大伯还是走着说:“我想问医院里的情况,过隔壁看桃花回来了没有。”杏花说:“不用过去看,回来了她就会过来说。”
隔壁只有几步之遥,常大伯说着话脚没停就进了玉顺家门。玉顺夫妻连忙让进客厅,玉柔倒着茶问:“大哥今天到工地去了,几时回来的?”
常大伯往沙发上一坐说:“刚回来,我去给人家说说,让他们另找看料的人,我得去医院服侍病人,看不成料啦,顺便和同事们告个别。”
玉顺淡淡地说:“服侍病人有儿女哩,你着什么急。人要儿女做啥呀?就是这时候用哩。我嫂子有四个儿女,这边还有几个,用不上老头子服侍。你还是继续上你的班,挣你的钱,为啥要跑去辞工作哩?”
常大伯说:“柳枝这病不是短时间能痊愈的,娃多属于事实,也应该服侍母亲,但时间长了就不行啦。他们肩上的担子都不轻,一家子老老少少要靠他们生活,不能把时间过多地消耗在医院里。四宝虽然没有负担,在咱们厂里工作也影响不大,但他涉世不深,不能全指望他。”
玉柔给他们递了杯茶说:“对,咱不能把担子压在一个孩子身上。我觉得大哥去服伺嫂子最合适,儿女们再轮换着帮帮,不让太辛苦就行。看料那活本来就不该干,主要是碍于面子,不好推脱才去的。这回遇了大事,嫂子出院也离不了人啦。正好把工作辞了,也没有村主任说的啥。”
玉顺坚持着说:“工作不工作无所谓,以后在家里陪陪嫂子也好,医院还是不要去啦。你年纪大了,接受能力差,不适宜医院里的环境,看不惯现阶段的社会现象。再加上笨手笨脚,干活不利索,没有年轻人中用。工作辞了也好,就在家里呆着,陪孩子玩玩,领出去转转。以后嫂子回来了,你再好好照顾她,尽丈夫的义,全夫妻的情,怎么陪伴都能行。”
常大伯正要再说,就听门外车响,急忙出去一看,祥合的车停在门外,桃花已经从车上下来了。祥合看见父亲在这边,自己也下车招呼着说:“爸,二爸二妈,你们都放心吧。我妈的病情稳定,一切都安顿好啦。”
玉顺忙说:“好啦就好,进屋再说,站在门口说啥哩。”自己首先走进屋里,玉柔、桃花、祥合都跟着走进客厅,坐下喝茶。
常大伯最后一个走进去问:“怎么个好法?手术做了没有?”
桃花兴致勃勃地说:“没,没做手术。昨天还叫排队做手术,今早就催着叫签字,我说拿事的没来,先把队排上,等拿事的来了再签字。我祥合哥去了以后,正要叫他去签字,我两个姑和三爸四爸都来啦。我们赶忙招呼,急诊室里坐没处坐,站没处站,想给他们倒杯水也没法办。
他们挤到我大妈跟前看了看,都叫了几声大嫂,我大妈躺在床上一声不响。他们又挤出来走到门外,我们跟出去想找个地方,招呼坐一会。
他们四人互相看看,三爸说:‘这怎么能行,咱们得帮帮大哥。’四爸说:‘不难不难,我去找个人,一会就能解决问题。’我两个姑都说:‘找啥人哩,不够麻烦钱。我们打个电话试试,说不定马上就能住上院。’
她们说着就掏出手机,走到远处打电话。我隐隐约约地听到毛主任、苟院长什么的说了几个,具体啥内容就听不清了。我和祥合哥还在瞅啥地方能坐人,想让他们坐下歇歇,喝点饮料。就见有个护士出来高声叫道:‘喂,柳枝的拿事家属来了没有?来了就赶快进来办手续。’
我以为他们又催着签字哩,连忙大声说:‘祥合哥,快进去签字吧。人家做手术要拿事的家属签字哩,已经催了几回啦,你没到没人敢签。’
祥合拧身就往进走。我姑走过来说:‘不是做手术签字哩。你妈这样的病,现在做手术没有必要,保守疗法就可以了,他们叫办住院手续哩。’
祥合愣了半会说:‘啊!不是说一个星期都住不上院吗,怎么就有地方了?’我推了他一把说:‘你管他怎么不怎么,叫住咱就赶快办手续。’
我们走进医护办公室,医生把刚开好的住院证交给我们说:‘快去住院,到心脑血管专科十三楼。你们有这么大劲的关系,咋不早说哩?’
我们把大妈推出急诊室,找到心脑血管住院部,乘电梯上到十三楼。一路上绿灯开放,医生护士积极认真,和蔼可亲,很快办好住院手续,住进了宽敞漂亮、设备齐全,只有两张床位的高级病房。
我几个爸和姑在那张闲着的病床上坐了一会,看着把一应物件领齐全了,又给主治大夫叮咛一番,再打了几个电话。最后嘱咐我们听医护人员的话,好好配合治疗,用心护理,有啥事就给他们打电话。”
祥合接着说:“我心里十分感激,一直送到他们的小车跟前说:‘要不是你们来,我妈不知几时才能住上院。我,我不知怎么感谢呀?’
我三爸说:‘看这娃哟,咱们都是一家人,有啥好感谢的。’我四爸接着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啥事尽管说,我们一定尽力而为。’
我大姑也说:‘我们不帮你帮谁呀?你爸对弟弟妹妹有天高地厚之恩,我们有心相报,他却从不接受,这回总算有点报恩的机会了。’
我二姑又说:‘娃呀,你可不敢学你爸那种死脑筋了,该用我们的地方就要用哩;有啥困难就要说哩,我们能够报答一点就好受些。’
我让他们上车快走,以后有啥困难就去找。他们给我留下电话号码,又不厌其烦地嘱咐一番才上了车,到收费处缴了停车费,挥手告别。”
常大伯听到这里,瞪了玉顺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就起身走出客厅,回到自己屋里往床上一倒,闭着眼睛啥也不看,脑子却在急速飞转。
他知道玉顺没听他的,但自己又能说什么哩?社会上目前就是这种风气,关系社会,金钱社会,有钱有关系的人就可以特殊,就可以少花钱。一般的老百姓没关系、心眼直,那就得多花钱,多受磨难了。
弟弟妹妹们顾亲情、念旧恩,那倒无可厚非,周围的正直人都觉得应该。大嫂遇难,弟妹相帮,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自己人微言轻、力不从心,怎能够力挽狂澜,鞭笞天下。只有顺其自然,随流应天,不说了,反正又不是什么原则问题。
他看到自己太渺小,争下去不但不起作用,还会引起许多不愉快的事发生。于是,他决定不再说了,便起身走出房门,给电摩插上充电器,准备徒步去接两个孙女。杏花走出厨房说:“爸,我去,接回来就能吃饭。”
常大伯不和她争,又回房想着等着。杏花去了将近一个小时还没见回来,他不由得胡思乱想起来。按时间,有半个多小时就该回来啦,啊呀,从东村过来还有一截公路哩,莫非,莫非遇了啥事不成?
他一时心慌意乱,马上出门向村口望着走着。当他看见杏花领着两个孩子远远走来,那颗悬起来的心立即落了地。但他没有转身回去,而是站在路边看着等着。杏花越来越近,从眼睛和脸上就能看出好像有啥事哩。
杏花来到跟前不但没有正视,还偏着头从旁边匆匆而过。常大伯随后回来和两个孩子在客厅玩了一会,杏花就端着饭进来叫他们吃。
常大伯端起碗说:“杏花,有啥事但说无妨,孩子还小,即便听见也不要紧。”杏花往旁边一坐说:“爸,没有啥事,快吃饭吧。”
常大伯看着杏花的脸说:“事都挂在脸上了,还说没有,给我说说怕啥哩。是不是遇上祥合啦?或者那个沙要红又对你说了什么?”
杏花给孩子拨着饭说:“两者都有。我刚到果品厂门口就遇上祥合开车出来,前边还坐着那个女秘书小乔,看见我只招了下手就过去了。
那个沙要红走出来说:‘你怎么不把车挡住,他们出去吃饭,也该带上正室夫人啊。你在家带着两个孩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哩,为啥不能一起带出去逛公园、进饭店?开一个大房间也能成么。社会开放啦,谁有本事领八个女人也没人管。你应该跟出去享受新的生活方式,尝尝新鲜的甜蜜味道。成天窝在家里不出门,让丈夫风流快活,自己有男人见不着,跟尼姑有啥区别哩?唉,人长得那么漂亮,你就甘心这样虚度年华吗?’
我知道那种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遂大声呵斥着说:‘胡说啥哩,他们一块出去办事,有啥不应该的?不要把天下的女人都当成你那种东西。’
我骂着拧身就走,她还在后面说:‘你咋那么瓜的,被人家卖了还帮着数钱哩。我好心好意提醒你,你还骂我,真是什么狗咬吕洞宾----。’
我走远了,还听身后乱哄哄的,好像是我老花叔的声音。爸,你别往心里去,我都不在乎你在乎啥哩,咱就当她放了个屁。其实,祥合就算真有那种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我还是他名正言顺的媳妇。咱在家里只要有吃有穿有住有钱用就行了,他在外边咋弄咱也逮不住、管不了。与其生闷气,不如不理他,一切随他的便,只要不提离婚就这么混着吧。”
常大伯吃着饭说:“要是真有那种事就得管,咋能由着他们胡来哩?关键问题是咱们没有真凭实据,说这话的人也没有亲眼所见,咋管呀?我当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有打打预防针,旁敲侧击地说说而已。希望他们能够考虑影响,尽量少接触,最好换个秘书就不会发生问题了。”
杏花又说:“换,换秘书不是咱说换就能换了,我还是求求桃花姐,让她帮帮我。爸,你能不能在家里管几天孩子?让我去医院服伺婆婆。四宝没有结婚,媳妇只有我一个,我不去影响不好。人家会说我们婆媳关系不好,只有女儿和侄媳妇到医院来,一直没见媳妇来过。我去了和我桃花姐一班,有时间问问厂里的情况,她和那个女秘书关系不错。”
常大伯停住筷子说:“让桃花做做工作,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可是,两个孩子没离过你,我白天看管她们完全可以,恐怕晚上不行。你妈在省城住的时间不会长,你还是不要去了,等转到县医院再去。孩子还小,咱不能顾及一点虚名,让她们晚上哭着要娘。自家的事,主要看需要不需要哩,不要在乎那些不关痛痒的议论。你想和桃花说话,什么时间都可以说,她今天就回来啦,下午晚上,有多少话都能说完,吃完饭就过去吧。”
他们吃完饭后,常大伯看着孩子,杏花收拾了厨房就去隔壁,直到天黑才回来。常大伯见她的脸色好看了许多,估计已经烟消云散了。他觉得杏花思想单纯,桃花安慰安慰就能过去,但还是治标不治本,自己应该给祥合好好说说,如果能让他把持住自己,没有非分之想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杏花见公公一言不发就说:“爸,没有啥,你别往心里去。我桃花姐说她和小乔关系要好,知道她不是轻薄女子。他两个一直是工作关系,一块出去也是工作需要。二人接触的机会多了,时间久了,难免有点瓜田李下之嫌。大部分人只看表面现象,也有个别人唯恐天下不乱,故意制造紧张空气哩。她叫我不必在意,他们如果有什么不良动态就给我说。”
常大伯说:“那好,你尽管放心,该干什么就干好什么。他要是真敢和你离婚,我第一个不同意,两家人都会反对他、支持你。他就会舟中敌国、众叛亲离,自己成为孤家寡人,不论在家里、厂里,都没有立足之地。”
杏花说:“我有这么好的家庭、这么好的公公、这么多坚持正义的亲人,还有啥不放心的。他就是真不要我了,我也要把孩子养大成人。”
天黑了,杏花把孩子领回自己住房,准备哄她们睡觉。常大伯一个人回到屋里,屋里的钢炭炉子过完年就灭了,他觉得有点冷就开了电褥子,拉开被子脱鞋上床,坐在被窝里用遥控器打开电视,看了起来。
常大伯眼睛瞅着电视,心却没在电视上边,脑子里一直想着祥合的事。他觉得桃花的话靠不住,她和小乔只是表面关系,人家内心怎么想的不会给她说,尤其是那些个人隐私更不会向她直言不讳。她的话只能安慰杏花,稳住杏花的心,只要杏花不胡思乱想,就不会打乱家里的正常生活。
厂里有桃花夹在中间,能起到障碍物、隔离墙的作用,他们必然有所顾忌、不敢明目张胆地为所欲为。从祥合的话味分析,别人的话虽有出入,但也不是空穴来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绝对不会冤枉了他。出门办事,带谁不行,为啥非带个漂亮女人不可?那种事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他是个生理正常的平凡男人,又怎能独善其身、束性自好呢?
不能叫桃花再到医院去了,她一走,厂里连一点防御体系都没有了,别人只能添柴加油、擂鼓助威,谁会真正关心他的家庭、他的名誉。我明天无论如何都得上医院去,有我陪在柳枝身边,他们无事可做就不去了。常大伯想到这里,主意已定,看了会电视就熄灯睡觉。
第二天,他天不亮就起床洗脸刷牙,收拾自己要带的东西,赶杏花起来就对她说:“杏花,我今天就到医院去,当时不想回来。你给咱把家看好,把娃管好就行了,其他啥事不用你管。我去桃花就不用去了,让她停在厂里还能监视他们,于咱家里有好处。”
杏花说:“那你去吧,去把婆婆多陪几天。家里不用操心,我会把家看好、把孩子管好的。一会祥合回来拉人,你顺便坐上就去了。”
常大伯打开大门,站在街道上望着等着,人和车倒是等回来了,他急忙拿上自己的东西就要上车,祥合却说:“爸,你就在家看孩子吧。杏花以前有我妈帮不觉得什么,现在没人帮啦,她一个人看两个孩子太累了。”
杏花赶出来说:“我一个人能行,你就让爸去吧。咱妈住院,咱爸去服侍最合适不过。老两口在一起心情好,咱妈的病也能好得快些。”
祥合把头从车窗探出来说:“瞧你说的啥话吗?母亲住院,正是儿女们尽孝的时候,让爸去算怎么回事吗?咱不能把事往爸身上一推就万事大吉啦,人家会说咱这么多后生小辈全都不懂道理。就让爸停在家里,医院和家里都能顾上,把家和孩子给你一个撂下我不放心,也过意不去。”
常大伯大声说:“家有看的啥哩?孩子往幼儿园一送有啥管头,我看杏花一个人完全可以。你妈有老汉呢,她现在受难着,我不在身边算怎么回事吗?人说患难见真情,你妈现在最需要我,我今天就非去不可。”
祥合也大声说:“杏花做饭看孩子、干家务,不管啥都靠我妈哩。我妈现在生病住院,她还能靠谁吗?你停在家里对啥都好,咋那么倔的?”
常大伯寸步不让,向前走了几步说:“我都倔了一辈子啦,你才知道。不错,我就是这么倔,是天性,临死也改不了。人常说:‘有山靠山,无山自担’,有你妈在世的时候她靠哩,没有了就得自己担。妇女在家管家务、看孩子就是本职工作。我就是想让她一个人干干,习惯成自然吗。”
祥合又说:“你去了笨头笨脑的,啥都不懂,对啥都看不惯,往往会把事弄瞎。叫你停在那里碍手碍脚,把儿女们尽孝的权利都剥夺了。”
常大伯又说:“想尽孝什么时候都可以,不是等老人病了、死了才能尽孝。比方说:在老人能吃能喝的时候让他们吃好,从外边回来给他们买点好吃的就算把孝行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图名声哩,自己带着女人出去游逛,今天吃这,明天吃那,从不知道给父母捎上一点,病得吃不成了才知道。死了却大办丧事,唱歌跳舞地胡成哩,把钱撂得连响都不响。”
杏花说:“祥合,你就叫爸去吧。你们该咋办就咋办,咋就尽不成孝啦?我一个人能行,你得让我锻炼锻炼,妈以后出院回来我就不靠啦。”
祥合还是不开车门,向杏花大声说:“哎呀,快把爸拉回去吧。你知道啥吗,他那古怪脾气,不接受新事物,我怕他去了起不到好作用。”
他们高一声低一声地吵了半会,玉顺和玉柔都出来了。玉顺说:“哥,不让你去就不去啦,回来到咱县里还能去么。咱这次是凭关系住上院的,搞了点特殊化,他们怕你去把事情弄砸,与各方面的人都不好看。”
常大伯拉着车门说:“我早就想过啦,去了保证不说就是。弟妹们已经给咱把事办啦,我感激还来不及,咋能不知好歹地多事哩?现阶段的形势就是这样,我一个人再坚持原则也搬不过来,还是顺其自然吧。”
祥合还是不开车门,直到桃花拿着包出来,他才开了前边的门,桃花上去往驾驶室一坐又把门关了。祥合不理父亲,开着车向村外去了。
玉顺看着哥哥笑了笑说:“算了,回去送孩子吧。”常大伯沉着脸站着没动,玉柔劝着他说:“哥,不去就不去了,以后把嫂子照顾好也一样。”
常大伯提起自己的东西往回走着说:“哼,他以为不拉我我就去不成了,谁离了谁都能行。不坐他的车我搭班车去,最多两个小时就到啦。”
杏花看他回来还吊着脸就说:“爸,别生气。你去送孩子,我给咱做饭,回来吃了饭再说,他们不让你去算了,如果想上工地就去吧。”
常大伯气呼呼地说:“他不让去就不去了?我没有那么听话的。你给你一个人做饭就行了,我把娃送到幼儿园,从哪里搭车去省城。”
杏花忙说:“哎呀,不敢,省城地方大了,你多年没去过,下了车连东南西北都不知道,要是找不着地方咋办呀?出个啥事不得了。”
常大伯笑着说:“能出啥事吗,谁要一个死老头子干啥呀?没去过怕啥,鼻子底下就是大路。我不是还有手机吗,实在找不着就打电话。”
杏花也笑着说:“也是,我把手机忘了。信息时代,只要有部手机,走到哪里也丢不了。你想去就去吧,路上尽量小心,听说小偷骗子不少。”
常大伯又说:“没事,咱没带多少钱,小偷偷手机也拣值钱的偷,咱这老年手机不值钱,可能送人都没人要,谁会冒险偷咱的手机?”
他说着装好手机,背起挎包,领上两个孙女走出大门,走到村口,抬头看看已经被保护起来的皂角树。树上的新叶还没出来,去年结的皂荚黑压压的,比绿叶还浓,没人用,没人动,就这么一直挂着,吹起风哗啦哗啦直响。如果全摘下来,大概一车也拉不完,可惜没有一点用处了。
他没有过多地留恋、感叹,领着两个孙女从旁边过去,把孩子送进东村里幼儿园,自己走到公路旁边的停车点,只等了一会车就到了。
班车上的乘客还是不少,常大伯上去前后瞅瞅,没见一个闲着的位子,他就把住上边的栏杆站在车厢里等着看着,有人下车才能坐。
旁边座位上有个姑娘站起身说:“大叔,你坐我这里吧,年轻人站着不要紧。”常大伯朝姑娘的脸上看了看说:“姑娘,看你脸色好像有病哩?你坐吧,我的年纪虽大,身体没病,结实着哩,多站一会没问题。”
售票员过来说:“大叔,到哪里去呀?把票买一下。”常大伯说:“我去古城二院,你看到那里下车合适?我多年没坐过车,不知道路。”
售票员说:“啊呀,你去古城二院,坐这趟车不合适。那你坐到北门下来倒车,在路旁看看牌子,搭203就可以坐到,买三块钱的票吧。”
常大伯买了三块钱的车票继续站着,那个让位子的姑娘又坐下说:“大叔,我,我的确有点那个,实在对比起,让老年人站着不好意思。”
常大伯说:“不能单纯地看年龄,还要结合身体状况,年纪轻身体有病就该优先照顾;我老汉年纪虽老,身体很好,站几个钟头不成问题。”
他们说了几句,班车就到了下一站。常大伯前后瞅瞅,不但没有一个下去的人,还上来了两个中年妇女,其中一个年纪大点的服饰昂贵,体胖腰粗,耳环闪亮,项链垂胸,鬈发光明头上顶,皮靴黑亮足下登;脸色白净鼻尖红,牙齿发黄眼圈青;上车前后左右瞅,异香刺鼻螫眼睛。
那女人看车上没有座位就走到姑娘身边说:“你这娃怎么没有一点素质,长辈来了也不知道让开座位。唉,你爸你妈是怎么教育你的?”
常大伯忙说:“她刚才让位了,我看他身体不好就没坐。”
那女人瞪了常大伯一眼说:“我看她就是‘六月的萝卜——少窖’,你不坐还有我哩。也罢,让我替他父母教育教育这个没有教养的东西。”说着伸手抓住姑娘的头发往起一拉,自己顺势坐到位子上还不松手,把姑娘按在自己腿上扒衣裳。嘴里还吱吱哇哇地叫着:“我今天非让你懂礼不可。”
那姑娘只是呜呜地哭,连一点反抗的力气也没有。常大伯向前一步,伸手抓住那女人的肩膀稍一用力,嘴里同时厉声呵斥:“放手,要让别人懂得礼数,自己必须先懂。这娃病得这么严重,你的眼睛难道瞎了不成?”
旁边有人支持着说:“对呀,年轻的让年老的,健康的让有病的,这都是起码的社会公德。你不分青红皂白就拽人家头发往起拉,还要当众扒姑娘娃的衣服,简直太不像话了。请问,这是有教养的人所为吗?”
还有人煽动着喊:“是呀,我看该受教育的是这个怂婆娘,仗着自己有钱有势,到哪里都想欺负人,咱们一起动手,把她好好教育教育。”
有人随声附和:“对,简直太霸道了。咱管她有钱没钱,先在她身上练练拳脚再说。走,都往过走,我今天就要让她知道,什么才是礼数。”
车里的乘客纷纷起身,人头簇动,声音嘈杂,顿时不安静起来。
常大伯抬头看看那几个煽动的人,又看看女人说:“赶快放手,向姑娘赔礼道歉,不然有你好看的。那几个煽动的绝非善类,他们可能看上你的包、你的首饰啦,想要把水搅混,趁机浑水摸鱼哩。”
那女人松开手,摸摸自己的肩膀,看着常大伯说:“你老汉好大的劲呀!我不知道这娃有病。姑娘,姨对不起我娃,你有病咋不言传哩?来,坐到姨的腿上,姨这两条大腿,坐两个你都不成问题,比座位上舒服多了。”
那姑娘腼腆地说:“不,不,要是把你衣裳弄脏了,还得麻烦洗。”
女人把姑娘拉过来,往自己腿上一按说:“哎呀,叫你坐你就坐吧。一件破衣裳怕啥哩,脏了也不洗。我穿的衣裳,从来都是一次性的。”
走到跟前的人看到这种情况不走了,煽动者只好偃旗息鼓,只看不动。
常大伯看着女人的衣裳说:“你这衣裳多少钱?怎么是一次性的?我只见吃饭的筷子、喝水的杯子、擦屁股的纸有一次性的,从来没见穿的衣裳也有一次性的。你在那里买的?让我老汉也去买些,穿脏了不用洗,脱下来一扔就行了,多省事呀!不光节省时间,也不用买肥皂洗衣粉。”
那女人说:“我买衣裳,一般的商店不去,都是在超级商场买的。价钱便宜着哩,一件也就千十块钱,穿三天五天就扔啦,花不了多少钱。”
旁边有人吐着舌头说:“啊!千十块钱的衣裳只穿三五天,你一天光穿衣裳就得几千元。你是干什么的?莫非是什么大公司的老板不成?”
那女人大笑着说:“哈哈,你看我是当老板的料吗?告诉你,我啥都不是,一分钱也不挣,就是命好,嫁了个有本事的丈夫,他的钱不让我花让谁花呀?人说钱难挣、屎难吃,尽是她妈的屁话。我丈夫挣钱,就跟耍的一样,一点都不难。人吗,有了本事就是牛,钱自动地往进流哩。”
旁边又有人问:“你丈夫是干什么的?可能是什么大干部吧?你还是多劝劝他,人心不要太重,够用了就住手吧。贪得太多会跌跟头,到那时官当不成了,赃款赃物没收。丈夫成了罪犯,看你用谁的钱呀?”
那女人又说:“放心,放心,我丈夫从来没当过官,不是什么干部,他的钱都是合理合法,凭本事挣来的。我用着也心安理得、衾影无愧。咱中国自古都是礼仪之邦,大凡我们炎黄子孙都懂得投桃报李、寸草春晖的道理。我丈夫给人家办了事,人家给他相应的回报,那也是当之无愧的。”
那个坐在腿上的姑娘问:“阿姨,你到啥地方去呀?”女人说:“我去古城二院,给丈夫帮点忙,有本事的人太忙了,钱都够不得存。”
姑娘忙说:“我也去古城二院,想检查一下,最近身体一直不好,县医院查不出来。你丈夫可能是古城二院的院长吧?能不能帮忙---。”
那女人拍了姑娘一下说:“没麻达,你找我算是找对人了。我丈夫不是院长,也不是什么领导,他只是个有本事的主治医生,凭自己的本事吃饭,谁的脸都不看,领导也要巴结他哩。我去给你引见引见,起码让你不走弯路,少花钱,多办事。要是没有熟人,光检查费就得一大笔钱。”
姑娘笑了笑说:“谢谢阿姨,看来,我今天这头发没让你白拽。”
他们说着话班车过了几站,只有上车的人没有下的,车中间的过道挤满了人。常大伯感叹着说:“现在的私家车越来越多,班车还是这么挤。”
那姑娘听到这话就问:“阿姨,你家这么有钱,咋没买私家车哩?”
女人说:“有哩,是什么马呀豹呀之类的。我不会开,在医院放着哩,他上班下班都用,休假日也开出去旅游,到新开发的景区玩几天。”
常大伯插话问:“他就在医院住着,上下班怎么还要开车?古城二院不是按小时收停车费吗?他把车经常放在医院里,一年得缴多少钱?”
女人又说:“医院有他的房间,经常闲着没住。我们在城里有几处商品房,他下了班就开车回别墅。医院只收别人的停车费,不会收医生的。”
姑娘瞅着女人眼睛说:“阿姨,你家在城里有那么多房产,你怎么还住在乡下?想去还得坐班车,又吵又挤的,连一点好处也没有。”
那女人说:“家里盖了好多房子,不住人也不行,开发来了知不道。我住在乡下,主要是等开发赔款哩。城里的房产多,每处都有人住着。”
那姑娘又问:“阿姨,你家有多少人呀?几处房子都没有闲的。”
常大伯这时的脑海里,想的全是医院里的紧张状况,那么多病人没地方住,只能挤在急诊室里痛苦地呻吟着、挣扎着,人家医生的房间却常年闲着也不要患者住。他却没有想到,女人后边的话更使他感叹不已。正所谓:人有本事真不错,条件优越房产多。要问后边有啥事?下回听她怎么说。
真心实意凭关系,黑钱红包换健康。
农民生病住医院,刚翻过身又恓惶。
儿女尽孝是正理,老伴伺候也应当。
平民没智商,求神不烧香。无礼少人情,有病多遭殃。
思想不健康,想好没指望。莫怨熔炉炽,烈火炼金刚。
少说闲话多掂量,人间正道是沧桑。上文说道:常大伯的老伴柳枝突然发病,进了省城的大医院,由于病人太多,床位太少,医生说一个星期之内住不上院,要在这里治疗,只能在急诊室里临时呆着。
急诊室里人多地方小,条件太不好,桃花看大伯容易激动,就安顿留四个年轻人照看病人,其他的人坐车回去,明天还是拉年轻人来换。
常大伯回到县城,到祥俊学校取了自己的电摩骑着回家。一路上走着想着:柳枝这病不是三天两天能看好的,得拿时间慢慢磨。桃花这样安排听着合情合理,时间长了不行。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日月过活,咱不能为了自己,把他们的事耽误了。不行,我还得去把他们换回来,老汉服侍老婆,啥都方便。
常大伯回到家里,杏花已经在叔父那边问了情况,看见公公回来就嘘寒问暖、准备吃喝。他在客厅里和孩子玩了一会,玉顺和玉柔一块过来安慰,帮忙照看孩子。常大伯说:“你们不用多说,没有啥,我自己能想开。”
玉顺和玉柔坐了一会就回去了,杏花做好饭端进客厅,自己照看孩子,让公公赶快吃饭。常大伯吃完饭天就黑了,又和孩子玩了会回房休息。房里少了柳枝,免不了有点孤鸿寡鹄的感觉,一个人只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打开电视也无心观看,干脆往床上一躺,闭上眼睛再想。
他这回想的不是小说里的人物故事,也不是他人的闲事,这回想的完全是自己的事情。柳枝躺在病床上的痛苦表情,急诊室里的紧张地方,收费处的繁忙景象,病人家属的焦急心理,以及自己应该如何打算。
工地上干不成了,明天去给人家说说,让老板另找一个看料人算了。老板见不了,给朱工说一声也行。朱工听了准高兴,这回让他如愿以偿啦。
第二天,祥合一早就拉着人进了省城,常大伯领着两个孙女去幼儿园,遇见的乡亲熟人,少不了问问柳枝的病情,说几句千篇一律的安慰话。只有老蝴蝶调皮地说:“咱村里的脑梗队又添新成员啦,我看应该高兴才是,脑梗该谁得,医院该谁住?人一辈子不在医院住住,死了都后悔哩。”
常大伯笑着说:“你住院是公费医疗,县长亲自看哩,那当然风光了。我们咋能跟你比,花多花少的钱都得自己掏,想高兴也高兴不起来。”
老蝴蝶说:“不是公费医疗那也有合疗哩,自己能出多少钱?”
他老伴说:“人一辈子不住院才把福享啦,有啥后悔的?平常病住个乡镇医院、县级医院,合疗还能多报一点。要是得个大病,省城医院就跟吃钱一样,合疗说报百分之四十,还有这不报那不报的,能报百分之二十都算好的。青娃他舅的日子本来不错,谁知他妗子一次大病得的花了成十万,把家里的存款花光还欠了五六万元的账,日子一下紧张的不得了。”
老蝴蝶忙问:“啥,这是几时的事?我咋不知道哩?啥病就能花十来万?”他老伴又说:“你两条腿都不能动,给你说能弄啥吗?”
常大伯估计着说:“可能换什么器官来,不然,花不了那么多钱。多长时间了,人现在恢复得怎么样?听说器官一换,就跟好人差不多。”
老蝴蝶的老伴说:“换器官,换器官就得五六十万,他是个普通农民,砸锅卖铁也换不起。他妗子得的病跟你老婆差不多,县里转到省里,溶栓没起作用又动手术,给头顶上开了个窟窿,十来天就花了十几万。回来在县医院又住了两个月,到现在四个多月啦,还是跟植物人一样。”
老蝴蝶着急地说:“这么大的事,我怎么也该去看看呀!咱还有多少钱?让青娃叫车把我拉去看看,把咱这几年攒的钱都给拿去。”
他老伴又说:“咱存那几个钱,在医院的时候早拿去了,现在只有一千来元,都拿去咱吃啥呀?青娃的钱也给他舅了,别指望他。”
常大伯忙说:“我还有半年的工资没用哩,这就回去给你拿过来。”
常大伯说着转身就走,老蝴蝶的老伴连忙拦住他说:“不去,不去。要在前几个月,不管多少我都要哩。现在不紧了,人的病就绪了,躺在家里磨时间哩。不用药也不花钱了,欠别人的账不急,都是大劲亲戚的。让他儿子慢慢挣着还着,迟早还完都能行,不用麻烦你。”
老蝴蝶接着说:“你这回还有钱给我?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指望那点工资能弄啥?要是小坟岗上的果树赔款还在,那你说大方话底气十足,可惜你把钱给大家分完了,现在凭啥说那些话哩?”
常大伯又说:“我,我不是还有果品厂吗,咋能没有底气?我老婆住院就不让我出钱,玉顺昨天送去五万。我的工资闲着没用,你们紧了先用着,日后有了再还就是,咱不能让钱闲着叫人受紧,需用尽管拿去。”
老蝴蝶老婆又说:“现在不需用了,欠谁的都是欠哩,倒来倒去图个啥吗?你家遇了那么大的事,我们帮不上忙再添麻烦,啥道理吗?”
老蝴蝶说:“五万元是黄瓜打驴——差了半截子,果品厂里的钱拿多了也不好,会影响厂子周转运营。你挣那点钱闲不下,可能连自己的踏杂都不够。还是多操心自己的事,我们怎么都能过去。”
住在隔壁的沙要红站在门外边说:“哎呀,你老两口也真是的,我爸他大叔给你你就要,多说那些话干啥呀?他儿子是大厂长,厂长她妈住院怕啥哩?几十几万元对他来说,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吗。他自己把风流韵事稍微控制一点,花钱节俭一点,少领情人旅游一回就出来啦。”
老蝴蝶朝她摆摆手说:“快去,快去,别在这里乱放臭屁啦。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不要脸吗?成天跑来和三秀睡觉,肚子咋还鼓不起来?快去医院检查检查,有麻达抓紧修理修理,免得让三秀劳而无功。”
要红不但没去,还向前一步说:“我说的是事实,咋叫乱放臭屁哩?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凡是有本事的男人,谁没有几个老婆?没有情人。不会风流快活的男人也有,那就是和你一样的个别人。我的肚子鼓不鼓不要你操心,我两口只要自己舒服就行了,不想劳心费神地养孩子。”
常大伯不想搭理这样的女人,一句话不说就出门往回走。要红跟在身后大声说:“哎,哎,你咋走啦?我和三秀还攒了点钱,需用就拿去用。你儿子的老婆多、负担重,别靠他,自己的老婆还要指望自己哩。”
常大伯回过头说:“你只要把你爸你妈照管好就很不错啦。”说罢,大踏步地朝前走去。要红赶了几步说:“我爸我妈自己挣的钱都用不完,----。”
常大伯回到家里,杏花已经做好了饭,他赶快吃了,牙缝都没顾得掏就骑车去工地。一路上无心观景看人,心里老想着青娃他舅家的事,溶栓做了,那么贵重的药用了咋能没起作用哩?动了手术也不顶啥,那还不如死了算啦,花了十来万,弄得生活紧迫,落个植物人实在划不来呀!
他就这样走着想着来到工地,看门老头看见他,连忙走出来问:“喂,老常,你老婆的病怎么样?快进来歇歇,把情况说说人就不急啦。”
常大伯走着说:“病情严重,一会再说。我是来辞工作的,先过去和曹师说说,再给老板打个电话,如果打不通,还得过来给朱工招呼一下。”说着跨上电摩就走,一会儿来到那间石棉瓦房门口。
曹师和电工正在楼上拉线,看见他来就下楼过来,保管看见他们也跟着来了。曹师没到跟前就问:“老常哥,嫂子的病怎么样?”
常大伯撑好电摩说:“人不会说话,半个身子一点不能动,看着怪严重的。医生说这种病致残率极高,看样子,她当时起不来了。我在这里干不成啦,得去服侍老婆。今天来工地就是给拿事的说说,让人家另安顿人看料。顺便和大家告个别,以后各奔东西,见面的机会不多了。”
曹师忙说:“不用和他们说,我一个人看着,你每个月来领工资就行了。只要工地上经常有人就没有他们说的,你就放心去伺候嫂子吧。”
保管说:“这样做几天可以,时间长了恐怕不成,朱工非把你除名不可。你还是去两天再回来看两天,这样做互不耽搁,省得朱工找茬。”
电工也说:“服侍病人是儿女的事,听说你们的儿女不少,让他们轮换着服侍,你继续上你的班。人一辈子抓儿育女,不就是为了防老吗。”
常大伯说:“我两个女一个儿,她三个女一个儿,的确不少,他们就是不让我去。我觉得娃们都有自己的家、自己的事,她三个女儿家里也有老年人,时间短了没问题,时间长了问题少不了。我老伴有老汉,老汉就应该患难见真情,不能完全依赖儿女,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
再说,他们年轻人到底阅历少,没有老的掌舵就会挨闷错、花些冤枉钱。我老伙计的亲戚和我老婆的病差不多,在省城医院花了十来万,静脉溶栓做了一整也没起作用,再动了一次手术,还是落个植物人。”
看门老头从前边走来,听到这话就说:“植物人还算好的,我老婆子在古城二院花了十几万,结果落个人财两空,连植物人也没落下。家里瞎好有个人,人回去不觉得孤独,没人了就孤苦伶仃、没捉拿了。”
保管说:“植物人不能说不能动的,还得要你喂吃喂喝、抓屎抓尿,能弄啥吗?有还不如没有。没有了遇上合适的还能续弦,有植物人占着地方,再合适也娶不成,只能陪着个半死不活的人磨日子。”
曹师瞪着他说:“你说得太轻松了,农民续弦,谈何容易。你见过几个农民死了老婆能续弦的,即便有一半个,那也是特殊情况。”
看门老头又说:“这话才是实话,续弦要看对啥人而言哩。人家有工资的干部,不管年龄多老,娶几个都不费啥,还要花中挑花哩。咱这老农民就不同啦,没工资谁会跟着你过没钱的日子?家里有个植物人老婆,回去还能帮她擦擦洗洗,喂水喂饭,自己也显得不孤独啦。没有那个人了,进门冰凉冰凉的,有话没人说,有手没啥摸,跟个孤鬼似的,----。”
常大伯听他说得有点伤心就抢着说:“现在这医院不知咋搞的,不起作用就别作,不顶啥就不要动手术;不行了就叫拉回去办后事。为啥要叫医院摊成本,医生白忙奔,病人受痛苦,家属枉花钱,与谁有啥好处哩?”
看门老头接着说:“唉,你这出了名的智多星,在这方面简直傻得可怜。医院不让你做检查,他们挣谁的检查费呀?不动手术挣谁的手术费呀?不给你大量用药,人家挣谁的药费,怎么拿回扣呀?你知道医生做一个手术挣多少钱,开一盒药拿多少回扣?动手术的医生除了明挣的而外,病人家属还得给人家塞红包,手术质量完全取决于红包的轻重。
没有红包的手术排在后边没人的时候才做,质量就不同啦。他们闲着也是闲着,不是让学徒练习主刀,就是有什么研究实验的新项目。说白了,家属不给人家塞红包,病人就是实习生的练习本,研究生的试验品。”
电工笑着说:“不可能吧?照你这么说,医院都成了坑家店了。”曹师支持着说:“对,坑家店这个名字给医院用上恰如其分,最合适不过了。”
看门老头又说:“坑家店太小,古城二院简直就是吸钱厂,进去的人就得被人家吸光吸净、一点不剩,真是可憎极了。没进去过的人不知道,我可是亲身经历了的,当然知道得比你们多。我老婆哪年住院动手术,医生说人多安排不过来,得排队等等。我们啥都不懂,只能听医生的话等了一个礼拜,每天吃药打针,花了两万多元还是轮不到跟前。”
常大伯插话说:“我们昨天去的也是古城二院。那里看得好,名气大,病人的确太多啦。我们把病人弄去住不上院,人家还要往别的医院推。我们听说古城二院看这种病最拿手就坚持不走,停在急诊室里算治着。在那里不管弄啥都要排队,住院排队,检查排队,给人家缴钱也排队哩。没想到动手术还得排队,唉,有啥办法哩?只怪这样的好医院太少了。”
保管随声附和着说:“是呀,病人多,医院少,国家就应该把好医院多建几座。省得让医生为难,病人来了,不收不行,收了又没地方住,只能排队等着。治病救人,争分夺秒哩,这样等下去不是把病耽搁啦。”
曹师插话说:“国家就应该把那些贪官的财产全部没收,拿出一部分多建几家医院,多培养些好医生,这样一来,群众看病就方便多了。”
看门老头说:“你们说得差远了,这样的医院建得越多,不懂人情世故的农村病人挨的错越重。叫我说,一般的平民百姓就别往大医院去,平常的小伤小病在诊所、县级医院看看,就是挨个八棒槌也撑得住。
治不好的麻烦病就别治啦,回去磨磨算了。农民吗,又不是有工资的退修干部,人家把身体将养好,多活十年就是几十万。咱们挣挣扎扎地多活几年能弄啥?没收入还得经常花钱吃药,自己受痛苦,亲人发熬煎,活着不如死了。不想死的都是瓜怂,走进大医院就把穷根扎到海里啦。”
电工赞同着说:“你说这些倒是实话,我隔壁有个老汉,老婆是心脏病,县医院叫往省城拉,走到半路人就死了,没给医院送多少钱。老汉一个人过了两年,想续弦没人跟,自己又得了脑梗,花了不少钱就算把命保住啦。人虽然没死,生活还是不能自理,成天坐在轮椅上,没人推不能动,时间长了,儿女也显得不孝顺啦。吃饭饥一顿饱一顿,有时把嘴就吊起来啦。屎尿没人靠住清理,冬天还能好一点,夏天蝇子嗡嗡翁,气味熏得人不敢往跟前去。那样活着就叫生不如死,活受罪哩。”
保管接着说:“我对门有个老汉就不同啦,家里人照顾得特别好。吃饭有人喂,拉屎有人擦,一日三餐有食谱,洗澡按摩不离家。人家活了九十几啦,得了几回要命的病都不得死,你们知道啥原因吗?”
常大伯说:“还能有啥原因,身体素质好,抵抗力强吗。其次就是人家教子有方,儿女知书达理,对老人倍加照顾,当然比别人寿命长。”
保管接着说:“你这话差之千里、大错特错,主要原因是老头一月有四千多元的工资哩。儿女是看在钱的脸上才对他那么好。”
曹师又插话说:“是呀,与教子有方的啥事哩,主要是沾了钱的----。”
常大伯不想听这个话题,连忙打断他的话说:“行了,别说那些话啦。社会上不公平的事多啦,谁也没办法把它铲平,咱们再说也不起作用。你刚才说你老婆在古城二院做手术,到底做了没有?是不是等了一个星期把病情耽搁啦,手术没做了才把人没救下?那就花不了十几万呀?”
看门老头说:“手术做了,多花了几万元人当时没死,再住了半个月院,天天用进口药也没顶啥。把人弄了个烂烂头,死了连帽子都戴不上。”
常大伯又问:“可能你们等的时间太长,手术没有成功。”
看门老头又说:“啥叫成功?人没死在手术台上就不算失败。我们等了一个星期,每天检查这检查那,把人就折腾扎了。有个啥检查项目就要四五千元,咱没听过、没经过,连名词都说不上来,医生叫做就得做。”
电工插话说:“那当然啦,病人到医院里,命在医生手里攥着哩。医生的话就跟圣旨一样,人家怎么说就得怎么做,谁知道需要不需要。我---”
常大伯着急地说:“别打岔,让他说老婆是怎么死的。我们住的是一个医院,把这方面的情况了解了解有好处,起码能记住前车之鉴。”
曹师也说:“对,快把情况说明,老常哥在那里就不跑冤枉路啦。”
看门老头接着说:“我们花了几万元还没排到跟前,有人却刚来就能做手术。我以为人家的病特别紧,挂个加急就不用排队。有一次,我看那个病人家属坐在连椅上休息,我也过去和他坐在一起问:‘喂,先生,你们的病人得了啥病?刚来就能做手术,我们等了一个星期还轮不到跟前。’
那人看看我小声说:‘唉,你们农村人不懂得人情世故,就得多花冤枉钱。你们挣点钱不容易呀!用不到地方就白糟蹋啦。让你们这些可怜人乱花钱,他们就能忍心得下,我实在于心不忍,干脆给你点窍一下。’
他爬在我耳边说了句悄悄话,真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是那么回事,不怪人家说咱农村人不懂人情世故。我当时茅塞顿开、如梦方醒,马上和儿子商量了一下,照人家的方子抓药,果然立竿见影、灵验极了,第二天就叫做手术哩。我对那人万分感激,要不是人家不吝赐教,恐怕半个月也做不了手术。只可惜,手术做了又住了半个月院,啥进口药都用啦,结果连个植物人都没保住。人家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有心救人,无力回天’的漂亮话。咱有啥办法哩,不行了只能拉回来准备后事。”
电工气呼呼地说:“有些医生的确太缺德了,只要能捞到钱,根本不管能行不能行,需要不需要,啥事都做得出来。不该检查的叫你检查,不做手术能行的要你做,开药尽开些合疗不报销的价大药,还指名道姓地让你在某某药房去买,分明是和药房夥夥做生意哩。他刚才说听了别人的方子才把手术做了,不用明说我也知道给人家封了红包。医生得了钱还不担风险、不负责任,每动一步都要家属签字哩,出了问题找不上他。”
曹师说:“现在的医生,好东西不多,只想抓钱还不担一点责任---。”
保管争着说:“医生看病,当然要把自己的手摘净,就连诊所、大小医院的医生都是一样的。你没到大医院去过,咋能知道哪些事哩?”
电工又说:“没去过也知道,我是听我隔壁老汉说的。去年夏天,他在我门口树底下歇凉,突然间打雷闪电,大雨快要来啦。他家的人忙着上房去收晾晒的麦子,把他撂在外边没人推,我看见了赶快出去推起轮椅,刚跑进我家大门,大雨就哗啦哗啦地下开啦。他和我谝了几个小时,主要就是在医院看病的情况。还说他后悔死了,不如不看,花了钱还落个活受罪,把家里连累得翻不过身。要是当时不看,也就不用受罪啦。”
常大伯说:“有些医生的确这样,就跟现在的贪官似的,只要能弄钱,啥事都敢做。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看门老头扭着脖子说:“嗯,你说地刚好相反,大多数都是这样,好的不能说没有,有也是个别的。国家要是不下功夫整顿,任其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恐怕连个别好医生、好干部也没有啦。”
电工说:“这话并不是杞人忧天,人常说:‘三坏加一好,想好不得好;三好加一坏,想坏不得坏。’普遍都成了这个样子,有个别好的也好不了。我要是得了啥麻烦病,只要确诊了就不治啦,趁能动的时候上到最高处,闭上眼睛往下一跳,担惊、害怕、受疼就是那几秒钟的时间。省得住在医院里,每天吃药打针受难过,临死之前还得让人家把血吸净、油榨干,再给儿女加负担,多年辛苦白送人,自己没钱发熬煎,----。”
保管忙说:“哎呀,哎呀,看你说的啥话吗,人家能过去咱就能过去,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操那些心干啥呀?老常哥,你老婆在古城二院啥地方住着哩?咱们在一块干了这么长时间,说啥也该去看看呀。”
看门老头随声相应:“对,咱们关系都不错,你还给我们帮了不少忙,现在遇了这么大的事,我们也应该关心关心,能帮上的地方----。”
常大伯连忙打断他说:“别,别,千万不要去,省城太远,去一趟不容易,你们都是精人精分子,走了势必影响工作,朱工非找麻烦不可。我家有那么大的果品厂,儿子是厂长,昨天就送去了五万,不够了还会陆续送,经济不成问题;我老两口儿女众多,四个人一天轮换着照顾,生活没有问题,还有你们帮的啥忙哩?都安心把自己工作做好就行了。”
曹师忙说:“不要帮忙也得尽尽心。你在这里为我们办了多少好事,老婆得了大病,九死一生,我们要是无动于衷,良心上咋过得去哩?去,一定得去,朱工要是找茬,我就不给他们干了。”
这时候,南边和西边工地的看料老头闻信赶来,听到这话就一直表示非去不可。还说那怕这里的工作不干,也不能不尽人情,做昧良心的事。
常大伯看到这种情况,觉得不能再拒绝就说:“大家的心意我领了,省城医院地方太紧张,现在还在急诊室,连站脚的地方也没有。我想过了危险期转回来住当地医院,到那时路近地方大,你们去就方便啦。”
保管马上说:“对,转到县医院咱再去,一个多小时就回来啦。这样做两者不误,影响不了工作就没有朱工说的啥,省得老常哥为难。”
看门老头说:“对,就这么办,只要有心,紧慢不在一时。”
常大伯说:“那我先过去给朱工打个招呼,让人家另找人看料。我还得尽快到医院去给他们说说,尽量用保守疗法,能不动手术就不让动啦。”
曹师说:“要走就走你的,别给朱工说啦,我一个人先看着,过一天是一天,实在不行了再说也不迟。你又不想干啦,用不着把他当人。”
常大伯想了想说:“我也不爱看他的脸,你一个人算看着。我有空给老板打电话说说,让他给你加点工资就不用另找人啦。”
常大伯告别同事,骑车回家,一路上想着大家的话,特别是看门老头说他们在古城二院亲身经历的事情。觉得国家的确应该加强医院的整改工作,下功夫培养医德高尚的好医生,提高其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正是:
自古医者父母心,当今没有白求恩。
医德相差天地远,灵魂只对金钱亲。
救死扶伤变了味,人道主义不是真。
国家不治医院病,患者苦难比海深。
常大伯回到家里,连充电器都没顾得插就向门外走去。杏花赶出来说:“爸,你别急,接娃的时间还早着哩。先在屋里歇歇,一会我去接娃。”
常大伯还是走着说:“我想问医院里的情况,过隔壁看桃花回来了没有。”杏花说:“不用过去看,回来了她就会过来说。”
隔壁只有几步之遥,常大伯说着话脚没停就进了玉顺家门。玉顺夫妻连忙让进客厅,玉柔倒着茶问:“大哥今天到工地去了,几时回来的?”
常大伯往沙发上一坐说:“刚回来,我去给人家说说,让他们另找看料的人,我得去医院服侍病人,看不成料啦,顺便和同事们告个别。”
玉顺淡淡地说:“服侍病人有儿女哩,你着什么急。人要儿女做啥呀?就是这时候用哩。我嫂子有四个儿女,这边还有几个,用不上老头子服侍。你还是继续上你的班,挣你的钱,为啥要跑去辞工作哩?”
常大伯说:“柳枝这病不是短时间能痊愈的,娃多属于事实,也应该服侍母亲,但时间长了就不行啦。他们肩上的担子都不轻,一家子老老少少要靠他们生活,不能把时间过多地消耗在医院里。四宝虽然没有负担,在咱们厂里工作也影响不大,但他涉世不深,不能全指望他。”
玉柔给他们递了杯茶说:“对,咱不能把担子压在一个孩子身上。我觉得大哥去服伺嫂子最合适,儿女们再轮换着帮帮,不让太辛苦就行。看料那活本来就不该干,主要是碍于面子,不好推脱才去的。这回遇了大事,嫂子出院也离不了人啦。正好把工作辞了,也没有村主任说的啥。”
玉顺坚持着说:“工作不工作无所谓,以后在家里陪陪嫂子也好,医院还是不要去啦。你年纪大了,接受能力差,不适宜医院里的环境,看不惯现阶段的社会现象。再加上笨手笨脚,干活不利索,没有年轻人中用。工作辞了也好,就在家里呆着,陪孩子玩玩,领出去转转。以后嫂子回来了,你再好好照顾她,尽丈夫的义,全夫妻的情,怎么陪伴都能行。”
常大伯正要再说,就听门外车响,急忙出去一看,祥合的车停在门外,桃花已经从车上下来了。祥合看见父亲在这边,自己也下车招呼着说:“爸,二爸二妈,你们都放心吧。我妈的病情稳定,一切都安顿好啦。”
玉顺忙说:“好啦就好,进屋再说,站在门口说啥哩。”自己首先走进屋里,玉柔、桃花、祥合都跟着走进客厅,坐下喝茶。
常大伯最后一个走进去问:“怎么个好法?手术做了没有?”
桃花兴致勃勃地说:“没,没做手术。昨天还叫排队做手术,今早就催着叫签字,我说拿事的没来,先把队排上,等拿事的来了再签字。我祥合哥去了以后,正要叫他去签字,我两个姑和三爸四爸都来啦。我们赶忙招呼,急诊室里坐没处坐,站没处站,想给他们倒杯水也没法办。
他们挤到我大妈跟前看了看,都叫了几声大嫂,我大妈躺在床上一声不响。他们又挤出来走到门外,我们跟出去想找个地方,招呼坐一会。
他们四人互相看看,三爸说:‘这怎么能行,咱们得帮帮大哥。’四爸说:‘不难不难,我去找个人,一会就能解决问题。’我两个姑都说:‘找啥人哩,不够麻烦钱。我们打个电话试试,说不定马上就能住上院。’
她们说着就掏出手机,走到远处打电话。我隐隐约约地听到毛主任、苟院长什么的说了几个,具体啥内容就听不清了。我和祥合哥还在瞅啥地方能坐人,想让他们坐下歇歇,喝点饮料。就见有个护士出来高声叫道:‘喂,柳枝的拿事家属来了没有?来了就赶快进来办手续。’
我以为他们又催着签字哩,连忙大声说:‘祥合哥,快进去签字吧。人家做手术要拿事的家属签字哩,已经催了几回啦,你没到没人敢签。’
祥合拧身就往进走。我姑走过来说:‘不是做手术签字哩。你妈这样的病,现在做手术没有必要,保守疗法就可以了,他们叫办住院手续哩。’
祥合愣了半会说:‘啊!不是说一个星期都住不上院吗,怎么就有地方了?’我推了他一把说:‘你管他怎么不怎么,叫住咱就赶快办手续。’
我们走进医护办公室,医生把刚开好的住院证交给我们说:‘快去住院,到心脑血管专科十三楼。你们有这么大劲的关系,咋不早说哩?’
我们把大妈推出急诊室,找到心脑血管住院部,乘电梯上到十三楼。一路上绿灯开放,医生护士积极认真,和蔼可亲,很快办好住院手续,住进了宽敞漂亮、设备齐全,只有两张床位的高级病房。
我几个爸和姑在那张闲着的病床上坐了一会,看着把一应物件领齐全了,又给主治大夫叮咛一番,再打了几个电话。最后嘱咐我们听医护人员的话,好好配合治疗,用心护理,有啥事就给他们打电话。”
祥合接着说:“我心里十分感激,一直送到他们的小车跟前说:‘要不是你们来,我妈不知几时才能住上院。我,我不知怎么感谢呀?’
我三爸说:‘看这娃哟,咱们都是一家人,有啥好感谢的。’我四爸接着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啥事尽管说,我们一定尽力而为。’
我大姑也说:‘我们不帮你帮谁呀?你爸对弟弟妹妹有天高地厚之恩,我们有心相报,他却从不接受,这回总算有点报恩的机会了。’
我二姑又说:‘娃呀,你可不敢学你爸那种死脑筋了,该用我们的地方就要用哩;有啥困难就要说哩,我们能够报答一点就好受些。’
我让他们上车快走,以后有啥困难就去找。他们给我留下电话号码,又不厌其烦地嘱咐一番才上了车,到收费处缴了停车费,挥手告别。”
常大伯听到这里,瞪了玉顺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就起身走出客厅,回到自己屋里往床上一倒,闭着眼睛啥也不看,脑子却在急速飞转。
他知道玉顺没听他的,但自己又能说什么哩?社会上目前就是这种风气,关系社会,金钱社会,有钱有关系的人就可以特殊,就可以少花钱。一般的老百姓没关系、心眼直,那就得多花钱,多受磨难了。
弟弟妹妹们顾亲情、念旧恩,那倒无可厚非,周围的正直人都觉得应该。大嫂遇难,弟妹相帮,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自己人微言轻、力不从心,怎能够力挽狂澜,鞭笞天下。只有顺其自然,随流应天,不说了,反正又不是什么原则问题。
他看到自己太渺小,争下去不但不起作用,还会引起许多不愉快的事发生。于是,他决定不再说了,便起身走出房门,给电摩插上充电器,准备徒步去接两个孙女。杏花走出厨房说:“爸,我去,接回来就能吃饭。”
常大伯不和她争,又回房想着等着。杏花去了将近一个小时还没见回来,他不由得胡思乱想起来。按时间,有半个多小时就该回来啦,啊呀,从东村过来还有一截公路哩,莫非,莫非遇了啥事不成?
他一时心慌意乱,马上出门向村口望着走着。当他看见杏花领着两个孩子远远走来,那颗悬起来的心立即落了地。但他没有转身回去,而是站在路边看着等着。杏花越来越近,从眼睛和脸上就能看出好像有啥事哩。
杏花来到跟前不但没有正视,还偏着头从旁边匆匆而过。常大伯随后回来和两个孩子在客厅玩了一会,杏花就端着饭进来叫他们吃。
常大伯端起碗说:“杏花,有啥事但说无妨,孩子还小,即便听见也不要紧。”杏花往旁边一坐说:“爸,没有啥事,快吃饭吧。”
常大伯看着杏花的脸说:“事都挂在脸上了,还说没有,给我说说怕啥哩。是不是遇上祥合啦?或者那个沙要红又对你说了什么?”
杏花给孩子拨着饭说:“两者都有。我刚到果品厂门口就遇上祥合开车出来,前边还坐着那个女秘书小乔,看见我只招了下手就过去了。
那个沙要红走出来说:‘你怎么不把车挡住,他们出去吃饭,也该带上正室夫人啊。你在家带着两个孩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哩,为啥不能一起带出去逛公园、进饭店?开一个大房间也能成么。社会开放啦,谁有本事领八个女人也没人管。你应该跟出去享受新的生活方式,尝尝新鲜的甜蜜味道。成天窝在家里不出门,让丈夫风流快活,自己有男人见不着,跟尼姑有啥区别哩?唉,人长得那么漂亮,你就甘心这样虚度年华吗?’
我知道那种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遂大声呵斥着说:‘胡说啥哩,他们一块出去办事,有啥不应该的?不要把天下的女人都当成你那种东西。’
我骂着拧身就走,她还在后面说:‘你咋那么瓜的,被人家卖了还帮着数钱哩。我好心好意提醒你,你还骂我,真是什么狗咬吕洞宾----。’
我走远了,还听身后乱哄哄的,好像是我老花叔的声音。爸,你别往心里去,我都不在乎你在乎啥哩,咱就当她放了个屁。其实,祥合就算真有那种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我还是他名正言顺的媳妇。咱在家里只要有吃有穿有住有钱用就行了,他在外边咋弄咱也逮不住、管不了。与其生闷气,不如不理他,一切随他的便,只要不提离婚就这么混着吧。”
常大伯吃着饭说:“要是真有那种事就得管,咋能由着他们胡来哩?关键问题是咱们没有真凭实据,说这话的人也没有亲眼所见,咋管呀?我当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有打打预防针,旁敲侧击地说说而已。希望他们能够考虑影响,尽量少接触,最好换个秘书就不会发生问题了。”
杏花又说:“换,换秘书不是咱说换就能换了,我还是求求桃花姐,让她帮帮我。爸,你能不能在家里管几天孩子?让我去医院服伺婆婆。四宝没有结婚,媳妇只有我一个,我不去影响不好。人家会说我们婆媳关系不好,只有女儿和侄媳妇到医院来,一直没见媳妇来过。我去了和我桃花姐一班,有时间问问厂里的情况,她和那个女秘书关系不错。”
常大伯停住筷子说:“让桃花做做工作,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可是,两个孩子没离过你,我白天看管她们完全可以,恐怕晚上不行。你妈在省城住的时间不会长,你还是不要去了,等转到县医院再去。孩子还小,咱不能顾及一点虚名,让她们晚上哭着要娘。自家的事,主要看需要不需要哩,不要在乎那些不关痛痒的议论。你想和桃花说话,什么时间都可以说,她今天就回来啦,下午晚上,有多少话都能说完,吃完饭就过去吧。”
他们吃完饭后,常大伯看着孩子,杏花收拾了厨房就去隔壁,直到天黑才回来。常大伯见她的脸色好看了许多,估计已经烟消云散了。他觉得杏花思想单纯,桃花安慰安慰就能过去,但还是治标不治本,自己应该给祥合好好说说,如果能让他把持住自己,没有非分之想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杏花见公公一言不发就说:“爸,没有啥,你别往心里去。我桃花姐说她和小乔关系要好,知道她不是轻薄女子。他两个一直是工作关系,一块出去也是工作需要。二人接触的机会多了,时间久了,难免有点瓜田李下之嫌。大部分人只看表面现象,也有个别人唯恐天下不乱,故意制造紧张空气哩。她叫我不必在意,他们如果有什么不良动态就给我说。”
常大伯说:“那好,你尽管放心,该干什么就干好什么。他要是真敢和你离婚,我第一个不同意,两家人都会反对他、支持你。他就会舟中敌国、众叛亲离,自己成为孤家寡人,不论在家里、厂里,都没有立足之地。”
杏花说:“我有这么好的家庭、这么好的公公、这么多坚持正义的亲人,还有啥不放心的。他就是真不要我了,我也要把孩子养大成人。”
天黑了,杏花把孩子领回自己住房,准备哄她们睡觉。常大伯一个人回到屋里,屋里的钢炭炉子过完年就灭了,他觉得有点冷就开了电褥子,拉开被子脱鞋上床,坐在被窝里用遥控器打开电视,看了起来。
常大伯眼睛瞅着电视,心却没在电视上边,脑子里一直想着祥合的事。他觉得桃花的话靠不住,她和小乔只是表面关系,人家内心怎么想的不会给她说,尤其是那些个人隐私更不会向她直言不讳。她的话只能安慰杏花,稳住杏花的心,只要杏花不胡思乱想,就不会打乱家里的正常生活。
厂里有桃花夹在中间,能起到障碍物、隔离墙的作用,他们必然有所顾忌、不敢明目张胆地为所欲为。从祥合的话味分析,别人的话虽有出入,但也不是空穴来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绝对不会冤枉了他。出门办事,带谁不行,为啥非带个漂亮女人不可?那种事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他是个生理正常的平凡男人,又怎能独善其身、束性自好呢?
不能叫桃花再到医院去了,她一走,厂里连一点防御体系都没有了,别人只能添柴加油、擂鼓助威,谁会真正关心他的家庭、他的名誉。我明天无论如何都得上医院去,有我陪在柳枝身边,他们无事可做就不去了。常大伯想到这里,主意已定,看了会电视就熄灯睡觉。
第二天,他天不亮就起床洗脸刷牙,收拾自己要带的东西,赶杏花起来就对她说:“杏花,我今天就到医院去,当时不想回来。你给咱把家看好,把娃管好就行了,其他啥事不用你管。我去桃花就不用去了,让她停在厂里还能监视他们,于咱家里有好处。”
杏花说:“那你去吧,去把婆婆多陪几天。家里不用操心,我会把家看好、把孩子管好的。一会祥合回来拉人,你顺便坐上就去了。”
常大伯打开大门,站在街道上望着等着,人和车倒是等回来了,他急忙拿上自己的东西就要上车,祥合却说:“爸,你就在家看孩子吧。杏花以前有我妈帮不觉得什么,现在没人帮啦,她一个人看两个孩子太累了。”
杏花赶出来说:“我一个人能行,你就让爸去吧。咱妈住院,咱爸去服侍最合适不过。老两口在一起心情好,咱妈的病也能好得快些。”
祥合把头从车窗探出来说:“瞧你说的啥话吗?母亲住院,正是儿女们尽孝的时候,让爸去算怎么回事吗?咱不能把事往爸身上一推就万事大吉啦,人家会说咱这么多后生小辈全都不懂道理。就让爸停在家里,医院和家里都能顾上,把家和孩子给你一个撂下我不放心,也过意不去。”
常大伯大声说:“家有看的啥哩?孩子往幼儿园一送有啥管头,我看杏花一个人完全可以。你妈有老汉呢,她现在受难着,我不在身边算怎么回事吗?人说患难见真情,你妈现在最需要我,我今天就非去不可。”
祥合也大声说:“杏花做饭看孩子、干家务,不管啥都靠我妈哩。我妈现在生病住院,她还能靠谁吗?你停在家里对啥都好,咋那么倔的?”
常大伯寸步不让,向前走了几步说:“我都倔了一辈子啦,你才知道。不错,我就是这么倔,是天性,临死也改不了。人常说:‘有山靠山,无山自担’,有你妈在世的时候她靠哩,没有了就得自己担。妇女在家管家务、看孩子就是本职工作。我就是想让她一个人干干,习惯成自然吗。”
祥合又说:“你去了笨头笨脑的,啥都不懂,对啥都看不惯,往往会把事弄瞎。叫你停在那里碍手碍脚,把儿女们尽孝的权利都剥夺了。”
常大伯又说:“想尽孝什么时候都可以,不是等老人病了、死了才能尽孝。比方说:在老人能吃能喝的时候让他们吃好,从外边回来给他们买点好吃的就算把孝行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图名声哩,自己带着女人出去游逛,今天吃这,明天吃那,从不知道给父母捎上一点,病得吃不成了才知道。死了却大办丧事,唱歌跳舞地胡成哩,把钱撂得连响都不响。”
杏花说:“祥合,你就叫爸去吧。你们该咋办就咋办,咋就尽不成孝啦?我一个人能行,你得让我锻炼锻炼,妈以后出院回来我就不靠啦。”
祥合还是不开车门,向杏花大声说:“哎呀,快把爸拉回去吧。你知道啥吗,他那古怪脾气,不接受新事物,我怕他去了起不到好作用。”
他们高一声低一声地吵了半会,玉顺和玉柔都出来了。玉顺说:“哥,不让你去就不去啦,回来到咱县里还能去么。咱这次是凭关系住上院的,搞了点特殊化,他们怕你去把事情弄砸,与各方面的人都不好看。”
常大伯拉着车门说:“我早就想过啦,去了保证不说就是。弟妹们已经给咱把事办啦,我感激还来不及,咋能不知好歹地多事哩?现阶段的形势就是这样,我一个人再坚持原则也搬不过来,还是顺其自然吧。”
祥合还是不开车门,直到桃花拿着包出来,他才开了前边的门,桃花上去往驾驶室一坐又把门关了。祥合不理父亲,开着车向村外去了。
玉顺看着哥哥笑了笑说:“算了,回去送孩子吧。”常大伯沉着脸站着没动,玉柔劝着他说:“哥,不去就不去了,以后把嫂子照顾好也一样。”
常大伯提起自己的东西往回走着说:“哼,他以为不拉我我就去不成了,谁离了谁都能行。不坐他的车我搭班车去,最多两个小时就到啦。”
杏花看他回来还吊着脸就说:“爸,别生气。你去送孩子,我给咱做饭,回来吃了饭再说,他们不让你去算了,如果想上工地就去吧。”
常大伯气呼呼地说:“他不让去就不去了?我没有那么听话的。你给你一个人做饭就行了,我把娃送到幼儿园,从哪里搭车去省城。”
杏花忙说:“哎呀,不敢,省城地方大了,你多年没去过,下了车连东南西北都不知道,要是找不着地方咋办呀?出个啥事不得了。”
常大伯笑着说:“能出啥事吗,谁要一个死老头子干啥呀?没去过怕啥,鼻子底下就是大路。我不是还有手机吗,实在找不着就打电话。”
杏花也笑着说:“也是,我把手机忘了。信息时代,只要有部手机,走到哪里也丢不了。你想去就去吧,路上尽量小心,听说小偷骗子不少。”
常大伯又说:“没事,咱没带多少钱,小偷偷手机也拣值钱的偷,咱这老年手机不值钱,可能送人都没人要,谁会冒险偷咱的手机?”
他说着装好手机,背起挎包,领上两个孙女走出大门,走到村口,抬头看看已经被保护起来的皂角树。树上的新叶还没出来,去年结的皂荚黑压压的,比绿叶还浓,没人用,没人动,就这么一直挂着,吹起风哗啦哗啦直响。如果全摘下来,大概一车也拉不完,可惜没有一点用处了。
他没有过多地留恋、感叹,领着两个孙女从旁边过去,把孩子送进东村里幼儿园,自己走到公路旁边的停车点,只等了一会车就到了。
班车上的乘客还是不少,常大伯上去前后瞅瞅,没见一个闲着的位子,他就把住上边的栏杆站在车厢里等着看着,有人下车才能坐。
旁边座位上有个姑娘站起身说:“大叔,你坐我这里吧,年轻人站着不要紧。”常大伯朝姑娘的脸上看了看说:“姑娘,看你脸色好像有病哩?你坐吧,我的年纪虽大,身体没病,结实着哩,多站一会没问题。”
售票员过来说:“大叔,到哪里去呀?把票买一下。”常大伯说:“我去古城二院,你看到那里下车合适?我多年没坐过车,不知道路。”
售票员说:“啊呀,你去古城二院,坐这趟车不合适。那你坐到北门下来倒车,在路旁看看牌子,搭203就可以坐到,买三块钱的票吧。”
常大伯买了三块钱的车票继续站着,那个让位子的姑娘又坐下说:“大叔,我,我的确有点那个,实在对比起,让老年人站着不好意思。”
常大伯说:“不能单纯地看年龄,还要结合身体状况,年纪轻身体有病就该优先照顾;我老汉年纪虽老,身体很好,站几个钟头不成问题。”
他们说了几句,班车就到了下一站。常大伯前后瞅瞅,不但没有一个下去的人,还上来了两个中年妇女,其中一个年纪大点的服饰昂贵,体胖腰粗,耳环闪亮,项链垂胸,鬈发光明头上顶,皮靴黑亮足下登;脸色白净鼻尖红,牙齿发黄眼圈青;上车前后左右瞅,异香刺鼻螫眼睛。
那女人看车上没有座位就走到姑娘身边说:“你这娃怎么没有一点素质,长辈来了也不知道让开座位。唉,你爸你妈是怎么教育你的?”
常大伯忙说:“她刚才让位了,我看他身体不好就没坐。”
那女人瞪了常大伯一眼说:“我看她就是‘六月的萝卜——少窖’,你不坐还有我哩。也罢,让我替他父母教育教育这个没有教养的东西。”说着伸手抓住姑娘的头发往起一拉,自己顺势坐到位子上还不松手,把姑娘按在自己腿上扒衣裳。嘴里还吱吱哇哇地叫着:“我今天非让你懂礼不可。”
那姑娘只是呜呜地哭,连一点反抗的力气也没有。常大伯向前一步,伸手抓住那女人的肩膀稍一用力,嘴里同时厉声呵斥:“放手,要让别人懂得礼数,自己必须先懂。这娃病得这么严重,你的眼睛难道瞎了不成?”
旁边有人支持着说:“对呀,年轻的让年老的,健康的让有病的,这都是起码的社会公德。你不分青红皂白就拽人家头发往起拉,还要当众扒姑娘娃的衣服,简直太不像话了。请问,这是有教养的人所为吗?”
还有人煽动着喊:“是呀,我看该受教育的是这个怂婆娘,仗着自己有钱有势,到哪里都想欺负人,咱们一起动手,把她好好教育教育。”
有人随声附和:“对,简直太霸道了。咱管她有钱没钱,先在她身上练练拳脚再说。走,都往过走,我今天就要让她知道,什么才是礼数。”
车里的乘客纷纷起身,人头簇动,声音嘈杂,顿时不安静起来。
常大伯抬头看看那几个煽动的人,又看看女人说:“赶快放手,向姑娘赔礼道歉,不然有你好看的。那几个煽动的绝非善类,他们可能看上你的包、你的首饰啦,想要把水搅混,趁机浑水摸鱼哩。”
那女人松开手,摸摸自己的肩膀,看着常大伯说:“你老汉好大的劲呀!我不知道这娃有病。姑娘,姨对不起我娃,你有病咋不言传哩?来,坐到姨的腿上,姨这两条大腿,坐两个你都不成问题,比座位上舒服多了。”
那姑娘腼腆地说:“不,不,要是把你衣裳弄脏了,还得麻烦洗。”
女人把姑娘拉过来,往自己腿上一按说:“哎呀,叫你坐你就坐吧。一件破衣裳怕啥哩,脏了也不洗。我穿的衣裳,从来都是一次性的。”
走到跟前的人看到这种情况不走了,煽动者只好偃旗息鼓,只看不动。
常大伯看着女人的衣裳说:“你这衣裳多少钱?怎么是一次性的?我只见吃饭的筷子、喝水的杯子、擦屁股的纸有一次性的,从来没见穿的衣裳也有一次性的。你在那里买的?让我老汉也去买些,穿脏了不用洗,脱下来一扔就行了,多省事呀!不光节省时间,也不用买肥皂洗衣粉。”
那女人说:“我买衣裳,一般的商店不去,都是在超级商场买的。价钱便宜着哩,一件也就千十块钱,穿三天五天就扔啦,花不了多少钱。”
旁边有人吐着舌头说:“啊!千十块钱的衣裳只穿三五天,你一天光穿衣裳就得几千元。你是干什么的?莫非是什么大公司的老板不成?”
那女人大笑着说:“哈哈,你看我是当老板的料吗?告诉你,我啥都不是,一分钱也不挣,就是命好,嫁了个有本事的丈夫,他的钱不让我花让谁花呀?人说钱难挣、屎难吃,尽是她妈的屁话。我丈夫挣钱,就跟耍的一样,一点都不难。人吗,有了本事就是牛,钱自动地往进流哩。”
旁边又有人问:“你丈夫是干什么的?可能是什么大干部吧?你还是多劝劝他,人心不要太重,够用了就住手吧。贪得太多会跌跟头,到那时官当不成了,赃款赃物没收。丈夫成了罪犯,看你用谁的钱呀?”
那女人又说:“放心,放心,我丈夫从来没当过官,不是什么干部,他的钱都是合理合法,凭本事挣来的。我用着也心安理得、衾影无愧。咱中国自古都是礼仪之邦,大凡我们炎黄子孙都懂得投桃报李、寸草春晖的道理。我丈夫给人家办了事,人家给他相应的回报,那也是当之无愧的。”
那个坐在腿上的姑娘问:“阿姨,你到啥地方去呀?”女人说:“我去古城二院,给丈夫帮点忙,有本事的人太忙了,钱都够不得存。”
姑娘忙说:“我也去古城二院,想检查一下,最近身体一直不好,县医院查不出来。你丈夫可能是古城二院的院长吧?能不能帮忙---。”
那女人拍了姑娘一下说:“没麻达,你找我算是找对人了。我丈夫不是院长,也不是什么领导,他只是个有本事的主治医生,凭自己的本事吃饭,谁的脸都不看,领导也要巴结他哩。我去给你引见引见,起码让你不走弯路,少花钱,多办事。要是没有熟人,光检查费就得一大笔钱。”
姑娘笑了笑说:“谢谢阿姨,看来,我今天这头发没让你白拽。”
他们说着话班车过了几站,只有上车的人没有下的,车中间的过道挤满了人。常大伯感叹着说:“现在的私家车越来越多,班车还是这么挤。”
那姑娘听到这话就问:“阿姨,你家这么有钱,咋没买私家车哩?”
女人说:“有哩,是什么马呀豹呀之类的。我不会开,在医院放着哩,他上班下班都用,休假日也开出去旅游,到新开发的景区玩几天。”
常大伯插话问:“他就在医院住着,上下班怎么还要开车?古城二院不是按小时收停车费吗?他把车经常放在医院里,一年得缴多少钱?”
女人又说:“医院有他的房间,经常闲着没住。我们在城里有几处商品房,他下了班就开车回别墅。医院只收别人的停车费,不会收医生的。”
姑娘瞅着女人眼睛说:“阿姨,你家在城里有那么多房产,你怎么还住在乡下?想去还得坐班车,又吵又挤的,连一点好处也没有。”
那女人说:“家里盖了好多房子,不住人也不行,开发来了知不道。我住在乡下,主要是等开发赔款哩。城里的房产多,每处都有人住着。”
那姑娘又问:“阿姨,你家有多少人呀?几处房子都没有闲的。”
常大伯这时的脑海里,想的全是医院里的紧张状况,那么多病人没地方住,只能挤在急诊室里痛苦地呻吟着、挣扎着,人家医生的房间却常年闲着也不要患者住。他却没有想到,女人后边的话更使他感叹不已。正所谓:人有本事真不错,条件优越房产多。要问后边有啥事?下回听她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