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四章 一门学问
提前派人南下,名义上是开路,其实却是收取贿赂,并且将皇帝南巡的线路和吃喝拉撒安排妥当,为张苑在皇帝跟前邀宠做好准备。
张苑的计划非常完善,但他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此时江彬已回到京城。
中原叛乱在沈溪、胡琏和陆完的通力合作下平息,随着陆完将最后一支叛军绞杀在黄河南岸,北方算是太平了,至少南北直隶和河南、山东、湖广北部地区已无成建制的叛军存在。
江彬跟许泰这两个被皇帝派去中原历练和捞取军功的近臣也终于回到京城。
本来江彬跟许泰想杀良冒功,但奈何沈溪早有防备,二人未得逞,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在正德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或者说朱厚照从开始就没指望江彬和许泰能立下多大功劳,只是想让他们累积资历,方便回来帮他执掌禁军。
因为这次平叛获胜,再加上朱厚照有意偏帮,虽然二人在战场上未立寸功,却被朱厚照在功劳簿上重重地记上一笔。
张苑以为江彬和许泰还要在中原停留一段时间,不想二人已秘密潜回京城。
或许是意识到朝中可能有人对他们不利,江、许二人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不过手里却掌握着很多资源,比如说江彬从蔚州卫带回来的弟兄已成为皇帝跟前的禁卫军,还有就是他们有上密奏的权力,可以随时告知朱厚照他们的动向。
朱厚照得知二人回来,没有着急召见。
朱厚照的想法很简单,无需急着委派江彬和许泰差事,马上就要御驾南巡,让二人暗中准备效果更好一些,而且朱厚照还有一件更为着紧的事交给二人打理,那就是护送钟夫人南下。
八月初一,下午。
朱厚照出了一趟紫禁城,在豹房附近的一处宅院接见江彬和许泰。
这也是江彬和许泰回到京城五天后第一次见到皇帝。
因二人在中原没立下什么功劳,再者中原平乱功劳簿尚未对外公布,二人心里惴惴不安,不知这次面圣后会有何等境遇。
不过等见到朱厚照,他们的疑虑便打消了。
朱厚照笑呵呵称赞二人的功劳,随即道“……朕已派人跟你们打过招呼,再过十天左右,朕就要跟皇后以及部分朝臣巡幸江南,此行目的地是去长江口在建的新城见沈尚书,看看大海船建造得如何了,然后跟沈尚书商讨平海疆之事……”
本来朱厚照已跟江彬和许泰做过交待,此时当面又说了一次。
江彬和许泰感受到朱厚照对自己的信任,稍微松了口气。
本来许泰的官职要比江彬高上许多,但因为江彬更得宠,使得现在二人位次却是以江彬为尊……江彬在皇帝跟前话语权更高一些,不管是站位还是说话都排在许泰前面。
江彬问道“陛下,前往江南千里迢迢,路上我等可是要为陛下做出细致安排?比如说女人……还有御膳和地方上的戏班子、杂耍、魔术等等,让陛下尽兴……”
朱厚照笑道“还是江彬你想得周到,朕之前确实想过这些,却怕惊扰地方,所以朕希望低调行事,不要太过张扬……原本的计划是走运河,但张苑说御驾所到之处,会封锁运河,朕担心影响漕运,觉得不如走陆路。”
江彬赶紧表态“只要暗中进行,不会扰乱地方事务,走运河和走陆路都可……只要陛下吩咐下来,臣自然会把一切处理好。”
许泰见状赶紧附和“微臣也当为陛下效劳。”
朱厚照满意点头“总算你们有这份孝心,其实朕的想法也是让你们负责这一路安保和歇宿等事项,朕对你们很放心!”
这话让许泰和江彬都受宠若惊,不过二人心里都很清楚,正是因为张家口堡外朱厚照碰到老虎遭遇危险,江彬突然出现奋不顾身,让皇帝对锦衣卫的能力发生怀疑,这也导致正德皇帝一心培植受他控制的武装力量。
江彬、许泰去了一趟中原,本以为京城内权力格局发生变化,却未料他们回来后,皇帝信任如旧,总算觉得自己这一趟离京参与平叛战事没有白费精力。
朱厚照道“不过你二人可要打紧些,中原乱事虽已平息,却也不敢保证太平无事,可能还会有盗寇对朕不利,这次朕所带兵马不多……过中原到了江淮之地,或许还会有倭寇乱来,这需要你们拿出十二分的小心。”
江彬振奋地道“臣知道该如何应付这些乱臣贼子,绝对不会让他们靠近陛下一步,更不会让他们对陛下南行造成任何阻碍!”
朱厚照点了点头“至于女人的问题,你们不用考虑太多,之前朕跟你们说过,钟夫人便是你们背负的责任,她有心病,待在京城知会让病情加重,朕的想法是让她出去散散心,可惜之前她感染风寒,不良于行。朕本想在七月下旬便出发,正是考虑到她的病情,才将出发时间延后半个月……”
此时正德皇帝就像是一个情种,把自己说得温柔体贴。
在许泰和江彬面前,朱厚照也没什么好伪装的,江、许二人虽然见识过皇帝的多情,但也知道皇帝薄幸起来有多可怕,朱厚照在爱江山还是美人的问题上显然更倾向于前者,这使得女人在朱厚照心目中不过是棋子,随时拿起,又随时可以放下。
以二人的理解,只是因为皇帝一直没得到那女人,才会对其如此眷顾,若是将来得到了,过个几个月,指不定就成什么样子了。
“是,陛下。”
尽管江彬心里腹诽不已,不过还是老老实实领命。
朱厚照凑过头,小声吩咐“你们也知道她的身份,她现在还不是朕的女人,跟朕甚至有一段过节,朕从来不想勉强她。若是你们能……呵呵,朕就不多说了,有些事需要你们自己领会。”
许泰用不解的目光望着江彬,而江彬笑着点头,像是已完全明白。
江彬抱拳“臣知道该如何做,请陛下放心,定让陛下得偿所愿。”
……
……
朱厚照没有在宫外停留太久,倒不是说他有什么要紧事,或者是急着去见沈亦儿,而是因为他要回宫去宫市找乐子。
这几天沈亦儿也陪着他去宫市,朱厚照的心情好了很多,他就像个东道主,每次都给沈亦儿展示宫市里好吃好玩的地方,不过朱厚照将里边的秦楼楚馆给暂时取消了,避免让沈亦儿骂他昏庸无道。
朱厚照走后,许泰松了口气,而江彬那边则显得很轻松,就像皇帝之前的吩咐理所应当一般。
许泰道“陛下之前的话,你可有听懂?那位钟夫人,到底应该怎样……”
江彬瞥了许泰一眼,打断他的话“怎么跟我那么久了依然这般糊涂?陛下想得而未得,这次还不趁着带钟夫人一同南下的机会,得偿所愿?”
许泰摇头“陛下可是九五之尊,天下间还有敢跟他作对的女人?这么做对她有何好处……我若是那女人,不如答应陛下的追求,进入宫门,从此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尽享荣华富贵!”
因为许泰不太理解皇帝的作为,他会以自己的想法揣度这件事,而他说话时也在看着江彬,显然是想让江彬来给他解答,其实这方面他也有所触动,不过是想让江彬多“提点”他一下,这也算是逢迎的一种手法。
江彬道“天下间怎样的女人没有?这女人因得陛下眷顾,过去几年时间里家破人亡,她现在还不肯就范,其实就是心中怨恨在支撑着她……若是强来有用的话,陛下早就得到她的人了,但这样做有何趣味可言?”
许泰虽然看上去文质彬彬,带着一种文人雅士的气度,再加上他年轻俊朗,极得正德皇帝欢心。可实际上他却是武人出身,对于女人没那么婉转,更多是直来直去,还觉得男人对女人理应如此。
至于皇帝的心态,不是许泰能够理解的,这也是他跟江彬间的差距,江彬的聪慧基本用在如何去逢迎上,再加上他身上带着的那种投机心态,关键时候愿意挺身而出,自然更得皇帝欣赏。
江彬见许泰脸上满是迷惘,继续道“这美色之事,最直白莫过于得到身子,甚至不择手段,好像那贼寇掳劫良家女子!一次两次或许有趣味,但时间久了便索然无味,你以为陛下会跟你一样,为得到女人而用强?”
“难道不会吗?”许泰笑了笑问道。
江彬没好气道“偶尔或许会用这一招,但绝不会用在那些让陛下心动的女人身上,陛下对这个钟夫人极有耐心,甚至对很多女人都如此,你当为何陛下跟咱不同,就是因为陛下的喜好和行为举止跟咱不同,若是圣心能让你随便猜出来,那你岂不是早就飞黄腾达了?”
“有道理,有道理。”
许泰脸上带着恭维之色。
江彬也知许泰不过是在违心恭维,微微冷笑“要让钟夫人屈服可不是容易事,不能威胁,也不能乱来,就是要让她接受……这可是一门学问……多跟我学着点儿!”
……
……
皇帝将要出巡,最发愁的人不是张太后,而是谢迁。
自打沈溪出征,京城局势便在谢迁控制下,朝中事务虽然受制于张苑,但远没有当初刘瑾当政时那么严重,有很多声音还是可以反馈到皇帝耳中,不过朱厚照对朝事不管不问,也让谢迁感觉压力山大。
随着江南建城用度开销增加,户部方面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一边是谢迁和朝中老臣异常苛刻,强行将皇帝答应调拨的银子扣下来,一边却是沈溪连续上奏催促,皇帝下旨问询和派人督促。
作为户部尚书,杨一清承受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杨一清夹在中间很为难,他一边想帮沈溪,一边却觉得谢迁吩咐得没错,毕竟沈溪是在做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以中庸思想来看待这些问题的杨一清,无法做到左右逢源,就算是当了墙头草,谢迁对他的信任也不及从前。
进入八月后,皇帝即将南巡,沈溪建新城的事显得异常紧迫,因为户部调拨的款项没到位,杨一清很担心皇帝到江南后发现户部的猫腻,只能亲自前去拜访谢迁,跟谢迁说明眼下的困难。
作为户部尚书却不能做户部的主,事无巨细都要请示谢迁,杨一清心中也很无奈。
谢迁小院内,杨一清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概意思是秋粮就要入库,朝廷暂时没有财政压力,一边是皇帝对中原地区税收减免,一边是沈溪在江南建造新城,杨一清想试着调拨一些钱粮过去,不过他不能说是帮沈溪建造城池,只说是调拨军费,同时将之前朝廷拖欠的造船款项一并补齐。
谢迁认真听取了杨一清的意见,没第一时间反驳,良久后才道“现在要调拨一百万银子给他,那下一步呢?这笔银子他能用多久?年底他再跟朝廷伸手要,陛下再同意,那你怎么办?”
杨一清面对谢迁的问题非常无奈,现在他已不关心谢迁出于怎样的目的阻止,只关心是否能早一步将户部分内的差事完成,而不是每次都被皇宫派人质问,或者是被沈溪上奏来提这件事,让他这个户部尚书为难。
杨一清道“应该调拨的款项,若一直不给的话,海船将无法如期造出,平沿海倭寇之事就会无限期拖延,或许几年都不得进展,那时耗费的银两和人力物力会更加巨大,所以在下认为,当优先保证船只正常制造,而有关建造城池调拨款项之事,可以再行商议。”
面对杨一清很有主见的说法,谢迁凝视对方一会儿,问道“那意思是,应宁你觉得应该把银子调过去?”
尽管杨一清有开罪谢迁的心理准备,但关键时刻却没了底气,头微微垂下,道“长久拖着,户部面临到的压力很大,宫里已多次派人来催问。户部如今账面并无亏空,甚至府库满盈……”
杨一清想继续为这件事找理由,却被谢迁伸手阻拦。
谢迁叹道“应宁,你当老夫是有意刁难之厚,故意给他难堪,是吗?”
杨一清没有回答,但其实他已觉得谢迁根本就是故意在给沈溪出难题,而且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两人之间更像是政治倾轧。
形成朝廷最大的两派政治势力,如今正互相博弈,所以谢迁才会如此过分,反倒是沈溪一再忍让。
谢迁却不觉得杨一清会怀疑自己,道“老夫只是想让沈之厚早些看清楚朝廷形势,不要一意孤行!他到底太年轻,跟陛下一样,需要岁月去积淀,不然他还以为什么事都要顺着他的心意,如此他能真正成长起来,堪当大用吗?”
杨一清道“那谢老,户部调拨的款项,就这么一直拖着?现在新城建造亏空巨大,若不赶紧把钱划拨过去,只会让窟窿愈发增大,很可能会造成极大的乱子……”
谢迁摆摆手,显得有几分不耐烦“所有事情都在老夫掌控下,沈之厚那边暂且不缺这点银子。对鞑靼之战何等艰难,他都能独自完成,要建造一座城池又何尝是难事?他提出要建造城池,就该想到朝廷不可能完全答应他的请求,人力物力方面他该早有准备。”
“那可是近两百万两银子……”杨一清不太能赞同谢迁的说法。
谢迁微微摇头道“莫说是两百万两银子,就算是千万两银子又如何?他可是守着佛郎机人的金山银山,之前不是说他已跟佛郎机人打过照面?他想要银子,只管从那边取便是了……”
杨一清道“但要交换到银子,始终要有足够的货物。”
按照杨一清的想法,就算是佛郎机人手上有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能说把佛郎机人的银子直接据为己有便可,双方要进行贸易,之前沈溪牵头让朝廷跟佛郎机人做买卖,朝廷是赚到了银子,货物方面却是朝廷发动地方筹集齐全的。
现在是沈溪单独跟佛郎机人谈买卖,无法获得朝廷支持,货物方面不可能会满足佛郎机人的所有需求,对方凭什么把银子白白送给沈溪?
“或许在之厚眼里,这些都不成问题。”
谢迁道,“你对他还是不够了解,以老夫想来,之厚现在已有全盘对策,在陛下南下到他造出的新城前,他会自行将问题解决。至于户部……还是多准备些银子,以备不时之需,如此盛世才有希望!”
杨一清听到后一阵无语,心想“银子留在府库,拒绝给沈之厚,这不明摆着为难人么?如此还堂而皇之说是给沈之厚历练的机会,谢阁老行事太过狭隘。只因沈之厚是他一手提拔起来而现在陛下宠幸又远在他之上,他看不过眼?”
这边谢迁自我感觉良好,却不知已被杨一清轻视,这也跟谢迁的施政能力愈发受到质疑有关。
偏偏喜欢空谈的谢迁喜欢左右朝中事务,反而是被他弹压得很厉害的沈溪一直在做实事,如此还令民间对沈溪多有非议,了解真相的人自然会替沈溪不值。
。
张苑的计划非常完善,但他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此时江彬已回到京城。
中原叛乱在沈溪、胡琏和陆完的通力合作下平息,随着陆完将最后一支叛军绞杀在黄河南岸,北方算是太平了,至少南北直隶和河南、山东、湖广北部地区已无成建制的叛军存在。
江彬跟许泰这两个被皇帝派去中原历练和捞取军功的近臣也终于回到京城。
本来江彬跟许泰想杀良冒功,但奈何沈溪早有防备,二人未得逞,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在正德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或者说朱厚照从开始就没指望江彬和许泰能立下多大功劳,只是想让他们累积资历,方便回来帮他执掌禁军。
因为这次平叛获胜,再加上朱厚照有意偏帮,虽然二人在战场上未立寸功,却被朱厚照在功劳簿上重重地记上一笔。
张苑以为江彬和许泰还要在中原停留一段时间,不想二人已秘密潜回京城。
或许是意识到朝中可能有人对他们不利,江、许二人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不过手里却掌握着很多资源,比如说江彬从蔚州卫带回来的弟兄已成为皇帝跟前的禁卫军,还有就是他们有上密奏的权力,可以随时告知朱厚照他们的动向。
朱厚照得知二人回来,没有着急召见。
朱厚照的想法很简单,无需急着委派江彬和许泰差事,马上就要御驾南巡,让二人暗中准备效果更好一些,而且朱厚照还有一件更为着紧的事交给二人打理,那就是护送钟夫人南下。
八月初一,下午。
朱厚照出了一趟紫禁城,在豹房附近的一处宅院接见江彬和许泰。
这也是江彬和许泰回到京城五天后第一次见到皇帝。
因二人在中原没立下什么功劳,再者中原平乱功劳簿尚未对外公布,二人心里惴惴不安,不知这次面圣后会有何等境遇。
不过等见到朱厚照,他们的疑虑便打消了。
朱厚照笑呵呵称赞二人的功劳,随即道“……朕已派人跟你们打过招呼,再过十天左右,朕就要跟皇后以及部分朝臣巡幸江南,此行目的地是去长江口在建的新城见沈尚书,看看大海船建造得如何了,然后跟沈尚书商讨平海疆之事……”
本来朱厚照已跟江彬和许泰做过交待,此时当面又说了一次。
江彬和许泰感受到朱厚照对自己的信任,稍微松了口气。
本来许泰的官职要比江彬高上许多,但因为江彬更得宠,使得现在二人位次却是以江彬为尊……江彬在皇帝跟前话语权更高一些,不管是站位还是说话都排在许泰前面。
江彬问道“陛下,前往江南千里迢迢,路上我等可是要为陛下做出细致安排?比如说女人……还有御膳和地方上的戏班子、杂耍、魔术等等,让陛下尽兴……”
朱厚照笑道“还是江彬你想得周到,朕之前确实想过这些,却怕惊扰地方,所以朕希望低调行事,不要太过张扬……原本的计划是走运河,但张苑说御驾所到之处,会封锁运河,朕担心影响漕运,觉得不如走陆路。”
江彬赶紧表态“只要暗中进行,不会扰乱地方事务,走运河和走陆路都可……只要陛下吩咐下来,臣自然会把一切处理好。”
许泰见状赶紧附和“微臣也当为陛下效劳。”
朱厚照满意点头“总算你们有这份孝心,其实朕的想法也是让你们负责这一路安保和歇宿等事项,朕对你们很放心!”
这话让许泰和江彬都受宠若惊,不过二人心里都很清楚,正是因为张家口堡外朱厚照碰到老虎遭遇危险,江彬突然出现奋不顾身,让皇帝对锦衣卫的能力发生怀疑,这也导致正德皇帝一心培植受他控制的武装力量。
江彬、许泰去了一趟中原,本以为京城内权力格局发生变化,却未料他们回来后,皇帝信任如旧,总算觉得自己这一趟离京参与平叛战事没有白费精力。
朱厚照道“不过你二人可要打紧些,中原乱事虽已平息,却也不敢保证太平无事,可能还会有盗寇对朕不利,这次朕所带兵马不多……过中原到了江淮之地,或许还会有倭寇乱来,这需要你们拿出十二分的小心。”
江彬振奋地道“臣知道该如何应付这些乱臣贼子,绝对不会让他们靠近陛下一步,更不会让他们对陛下南行造成任何阻碍!”
朱厚照点了点头“至于女人的问题,你们不用考虑太多,之前朕跟你们说过,钟夫人便是你们背负的责任,她有心病,待在京城知会让病情加重,朕的想法是让她出去散散心,可惜之前她感染风寒,不良于行。朕本想在七月下旬便出发,正是考虑到她的病情,才将出发时间延后半个月……”
此时正德皇帝就像是一个情种,把自己说得温柔体贴。
在许泰和江彬面前,朱厚照也没什么好伪装的,江、许二人虽然见识过皇帝的多情,但也知道皇帝薄幸起来有多可怕,朱厚照在爱江山还是美人的问题上显然更倾向于前者,这使得女人在朱厚照心目中不过是棋子,随时拿起,又随时可以放下。
以二人的理解,只是因为皇帝一直没得到那女人,才会对其如此眷顾,若是将来得到了,过个几个月,指不定就成什么样子了。
“是,陛下。”
尽管江彬心里腹诽不已,不过还是老老实实领命。
朱厚照凑过头,小声吩咐“你们也知道她的身份,她现在还不是朕的女人,跟朕甚至有一段过节,朕从来不想勉强她。若是你们能……呵呵,朕就不多说了,有些事需要你们自己领会。”
许泰用不解的目光望着江彬,而江彬笑着点头,像是已完全明白。
江彬抱拳“臣知道该如何做,请陛下放心,定让陛下得偿所愿。”
……
……
朱厚照没有在宫外停留太久,倒不是说他有什么要紧事,或者是急着去见沈亦儿,而是因为他要回宫去宫市找乐子。
这几天沈亦儿也陪着他去宫市,朱厚照的心情好了很多,他就像个东道主,每次都给沈亦儿展示宫市里好吃好玩的地方,不过朱厚照将里边的秦楼楚馆给暂时取消了,避免让沈亦儿骂他昏庸无道。
朱厚照走后,许泰松了口气,而江彬那边则显得很轻松,就像皇帝之前的吩咐理所应当一般。
许泰道“陛下之前的话,你可有听懂?那位钟夫人,到底应该怎样……”
江彬瞥了许泰一眼,打断他的话“怎么跟我那么久了依然这般糊涂?陛下想得而未得,这次还不趁着带钟夫人一同南下的机会,得偿所愿?”
许泰摇头“陛下可是九五之尊,天下间还有敢跟他作对的女人?这么做对她有何好处……我若是那女人,不如答应陛下的追求,进入宫门,从此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尽享荣华富贵!”
因为许泰不太理解皇帝的作为,他会以自己的想法揣度这件事,而他说话时也在看着江彬,显然是想让江彬来给他解答,其实这方面他也有所触动,不过是想让江彬多“提点”他一下,这也算是逢迎的一种手法。
江彬道“天下间怎样的女人没有?这女人因得陛下眷顾,过去几年时间里家破人亡,她现在还不肯就范,其实就是心中怨恨在支撑着她……若是强来有用的话,陛下早就得到她的人了,但这样做有何趣味可言?”
许泰虽然看上去文质彬彬,带着一种文人雅士的气度,再加上他年轻俊朗,极得正德皇帝欢心。可实际上他却是武人出身,对于女人没那么婉转,更多是直来直去,还觉得男人对女人理应如此。
至于皇帝的心态,不是许泰能够理解的,这也是他跟江彬间的差距,江彬的聪慧基本用在如何去逢迎上,再加上他身上带着的那种投机心态,关键时候愿意挺身而出,自然更得皇帝欣赏。
江彬见许泰脸上满是迷惘,继续道“这美色之事,最直白莫过于得到身子,甚至不择手段,好像那贼寇掳劫良家女子!一次两次或许有趣味,但时间久了便索然无味,你以为陛下会跟你一样,为得到女人而用强?”
“难道不会吗?”许泰笑了笑问道。
江彬没好气道“偶尔或许会用这一招,但绝不会用在那些让陛下心动的女人身上,陛下对这个钟夫人极有耐心,甚至对很多女人都如此,你当为何陛下跟咱不同,就是因为陛下的喜好和行为举止跟咱不同,若是圣心能让你随便猜出来,那你岂不是早就飞黄腾达了?”
“有道理,有道理。”
许泰脸上带着恭维之色。
江彬也知许泰不过是在违心恭维,微微冷笑“要让钟夫人屈服可不是容易事,不能威胁,也不能乱来,就是要让她接受……这可是一门学问……多跟我学着点儿!”
……
……
皇帝将要出巡,最发愁的人不是张太后,而是谢迁。
自打沈溪出征,京城局势便在谢迁控制下,朝中事务虽然受制于张苑,但远没有当初刘瑾当政时那么严重,有很多声音还是可以反馈到皇帝耳中,不过朱厚照对朝事不管不问,也让谢迁感觉压力山大。
随着江南建城用度开销增加,户部方面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一边是谢迁和朝中老臣异常苛刻,强行将皇帝答应调拨的银子扣下来,一边却是沈溪连续上奏催促,皇帝下旨问询和派人督促。
作为户部尚书,杨一清承受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杨一清夹在中间很为难,他一边想帮沈溪,一边却觉得谢迁吩咐得没错,毕竟沈溪是在做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以中庸思想来看待这些问题的杨一清,无法做到左右逢源,就算是当了墙头草,谢迁对他的信任也不及从前。
进入八月后,皇帝即将南巡,沈溪建新城的事显得异常紧迫,因为户部调拨的款项没到位,杨一清很担心皇帝到江南后发现户部的猫腻,只能亲自前去拜访谢迁,跟谢迁说明眼下的困难。
作为户部尚书却不能做户部的主,事无巨细都要请示谢迁,杨一清心中也很无奈。
谢迁小院内,杨一清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概意思是秋粮就要入库,朝廷暂时没有财政压力,一边是皇帝对中原地区税收减免,一边是沈溪在江南建造新城,杨一清想试着调拨一些钱粮过去,不过他不能说是帮沈溪建造城池,只说是调拨军费,同时将之前朝廷拖欠的造船款项一并补齐。
谢迁认真听取了杨一清的意见,没第一时间反驳,良久后才道“现在要调拨一百万银子给他,那下一步呢?这笔银子他能用多久?年底他再跟朝廷伸手要,陛下再同意,那你怎么办?”
杨一清面对谢迁的问题非常无奈,现在他已不关心谢迁出于怎样的目的阻止,只关心是否能早一步将户部分内的差事完成,而不是每次都被皇宫派人质问,或者是被沈溪上奏来提这件事,让他这个户部尚书为难。
杨一清道“应该调拨的款项,若一直不给的话,海船将无法如期造出,平沿海倭寇之事就会无限期拖延,或许几年都不得进展,那时耗费的银两和人力物力会更加巨大,所以在下认为,当优先保证船只正常制造,而有关建造城池调拨款项之事,可以再行商议。”
面对杨一清很有主见的说法,谢迁凝视对方一会儿,问道“那意思是,应宁你觉得应该把银子调过去?”
尽管杨一清有开罪谢迁的心理准备,但关键时刻却没了底气,头微微垂下,道“长久拖着,户部面临到的压力很大,宫里已多次派人来催问。户部如今账面并无亏空,甚至府库满盈……”
杨一清想继续为这件事找理由,却被谢迁伸手阻拦。
谢迁叹道“应宁,你当老夫是有意刁难之厚,故意给他难堪,是吗?”
杨一清没有回答,但其实他已觉得谢迁根本就是故意在给沈溪出难题,而且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两人之间更像是政治倾轧。
形成朝廷最大的两派政治势力,如今正互相博弈,所以谢迁才会如此过分,反倒是沈溪一再忍让。
谢迁却不觉得杨一清会怀疑自己,道“老夫只是想让沈之厚早些看清楚朝廷形势,不要一意孤行!他到底太年轻,跟陛下一样,需要岁月去积淀,不然他还以为什么事都要顺着他的心意,如此他能真正成长起来,堪当大用吗?”
杨一清道“那谢老,户部调拨的款项,就这么一直拖着?现在新城建造亏空巨大,若不赶紧把钱划拨过去,只会让窟窿愈发增大,很可能会造成极大的乱子……”
谢迁摆摆手,显得有几分不耐烦“所有事情都在老夫掌控下,沈之厚那边暂且不缺这点银子。对鞑靼之战何等艰难,他都能独自完成,要建造一座城池又何尝是难事?他提出要建造城池,就该想到朝廷不可能完全答应他的请求,人力物力方面他该早有准备。”
“那可是近两百万两银子……”杨一清不太能赞同谢迁的说法。
谢迁微微摇头道“莫说是两百万两银子,就算是千万两银子又如何?他可是守着佛郎机人的金山银山,之前不是说他已跟佛郎机人打过照面?他想要银子,只管从那边取便是了……”
杨一清道“但要交换到银子,始终要有足够的货物。”
按照杨一清的想法,就算是佛郎机人手上有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能说把佛郎机人的银子直接据为己有便可,双方要进行贸易,之前沈溪牵头让朝廷跟佛郎机人做买卖,朝廷是赚到了银子,货物方面却是朝廷发动地方筹集齐全的。
现在是沈溪单独跟佛郎机人谈买卖,无法获得朝廷支持,货物方面不可能会满足佛郎机人的所有需求,对方凭什么把银子白白送给沈溪?
“或许在之厚眼里,这些都不成问题。”
谢迁道,“你对他还是不够了解,以老夫想来,之厚现在已有全盘对策,在陛下南下到他造出的新城前,他会自行将问题解决。至于户部……还是多准备些银子,以备不时之需,如此盛世才有希望!”
杨一清听到后一阵无语,心想“银子留在府库,拒绝给沈之厚,这不明摆着为难人么?如此还堂而皇之说是给沈之厚历练的机会,谢阁老行事太过狭隘。只因沈之厚是他一手提拔起来而现在陛下宠幸又远在他之上,他看不过眼?”
这边谢迁自我感觉良好,却不知已被杨一清轻视,这也跟谢迁的施政能力愈发受到质疑有关。
偏偏喜欢空谈的谢迁喜欢左右朝中事务,反而是被他弹压得很厉害的沈溪一直在做实事,如此还令民间对沈溪多有非议,了解真相的人自然会替沈溪不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