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车薪
沈溪巡查完船厂后,海船的建造速度比起预想中更快。
随着城市建造进度推进,沈溪这边缺钱的情况更加严重了,惠娘当面提出,让沈溪必须尽快将事情落实,而不是继续拖延下去。
“……每天光是造船所用,就需要上千两银子,这还不算后续建造更多船只,现在船厂还在扩建,无时无刻不需要银子,之前账面上大概有二十几万两银子,现在已所剩无几,连五万两银子都不到了,而拖欠外面的货款却十多万两……我们已是入不敷出!”
惠娘从来没感到如此窘迫过,明明城市建设进展顺利,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却偏偏花钱如流水,好像沈溪生怕银子花慢了,很多建设项目都是沈溪主动提出来,有些在惠娘看来应该能省则省。
沈溪却显得很轻松“之前不解决了一部分难题?随着南方夏盐开售,银子很快就有进项……”
惠娘却摇头“杯水车薪,就算把全部盐卖出去,又能有多少?最多也就三四十万两银子罢了,解决得了一时麻烦,可坚持不了太久,毕竟先前挪用的造船款太多了……老爷还是向朝廷催催后续拨款,不是说要再调拨一百万两银子吗?为何迟迟没有动静……”
惠娘看过新城建造计划,其中最大的亏空便来自于朝廷调拨银两严重不足。
之前造船的银子,还有建造新城的银子,朝廷起码还有超过五十万两银子没有兑付,更不要说追加款项了。
沈溪道“朝中有人作梗,不会轻易将银子放出来……如今只能拿自己的家底垫付……不过,惠娘你会觉得很懊恼吧,毕竟中间有许多银子是你和衿儿辛辛苦苦赚的……”
“既然如此,那为何我们要吃力不讨好呢?或许未来陛下一句话就会将老爷调走……那时所有的付出都将付诸流水!”
惠娘显得很不甘心,不是说她心疼银子,而是觉得沈溪这么做没有意义。
新城现在是在沈溪掌控下,但未来谁来管理新城那可就说不准了。
李衿也道“老爷,从来没听说过大臣自己出银子建造城池的,咱是否为朝廷付出太多了呢?”
李衿知道这钱来之不易,她作为沈溪的大管家惠娘的助手,对于账目开销比谁都用心,她跟惠娘一样觉得沈溪这么做没意义。
沈溪笑了笑“看起来是耗费巨大,但其实未必,毕竟现在在建的许多工厂都属于商会所有,哪怕未来新城另行委任城主,但建成的工厂的收益依然属于我们所有,就如现在的武昌工业园区……回头马九从南京回来,咱们账面上又会多一笔进项。这次马九带人过去水银镜,引发轰动,之前传信回来说一切顺利,起码能有二十万两银子盈利……”
惠娘白了沈溪一眼“老爷大概没听懂妾身的话,现在无论咱们赚多少,对于新城来说都属于杯水车薪,最重要的是朝廷必须调拨银子过来,或者是咱们将佛郎机人手上的银子赚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若是光靠咱做生意赚银子贴补,根本就不够花销!”
沈溪摊摊手“江南物价,已因为新城建设而腾贵,若是再将佛郎机人的银子弄来,那江南货物价格指不定要涨到什么程度,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这也是为何我一直要将此事放在后面提的原因!”
惠娘和李衿相视一眼,最后无奈地摇头苦笑。
……
……
入秋后,江南酷暑过去,新城建设走上了快车道。
临近八月,新城开始为迎接朱厚照驾临做准备,连南京小朝廷也接连派人到新城跟沈溪接洽,为朱厚照南巡进行铺垫,因为谁都知道朱厚照来南方的目的是什么。
说是出巡江南,领略地方风土人情以及体察民情,但其实就是到江南来游玩,顺带“御驾亲征”,跟在沈溪身边与倭寇干上几仗。
尤其当沈溪的大船下水时,更多的人认为朱厚照来江南有亲自监督新船试航的意思。
唐寅经过二十多天辛劳,总算是将行宫收拾出来,花费的银子少得可怜,沈溪一共才调拨给他一百五十两银子,他甚至自掏腰包拿出了十几两银子,让苏州河西岸圈进四栋楼的行宫看上去更奢华一些。
总的来说,屋舍布局和家私摆设还算不错,就是地方偏小,每栋楼每层大约一百个平方,一楼主要是客厅、饭厅、卫生间和厨房,二楼一主二付加一书房一卫生间布局,虽然对普通人家来说已经很宽敞了,但对坐拥天下的皇帝来说,却不足以彰显其睥睨天下的气势,唐寅开始担心自己揽了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不过沈溪亲自去看过后,却对唐寅的安排很满意。
沈溪对唐寅的期望值不低,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修筑个让皇帝落榻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
“就是房间小了些。”
唐寅在沈溪巡视时,如是说道,“若是四栋楼能连成一体,效果或许会好许多。”
沈溪摇头“时间紧迫,咱们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屋舍进行改造,若真如伯虎兄所说那般重新建造,指不定要花费多少银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们现在没那么大的能力,就不勉强了。若是陛下这边住得不习惯,便让陛下去南京城住,总归距离这里不远。”
唐寅显得很无奈“陛下亲自来一趟却要折道金陵,不是什么好事啊。”
本来皇帝可以长时间住在新城,如此对新城建设和船只制造甚至是之后跟倭寇作战都有帮助,却因行在问题而让皇帝迁往南京,而接待之事又是唐寅负责,他只会觉得自己无能,哪怕这件事真的不是他的责任,他也会觉得丢人,至少以后不敢在人前吹嘘迎接圣驾之事。
沈溪微笑道“伯虎兄便真以为陛下对这里的居住条件不满意?其实陛下驻銮于此的目的,不是为了欣赏什么园林建筑,而是想过把征战沙场的瘾头,所以落榻的地方只要条件不是太恶劣,陛下都不会太在意,再差能比住在军营中差?”
唐寅想了下,不由点头,他知道朱厚照到新城,一定会对造船厂、纺织厂、玻璃厂、化工厂等新奇的东西感兴趣,更不要说行伍之事,就算睡帐篷也能欣然接受,有瓦遮头总比出兵在外好上太多。
“沈尚书对陛下的了解,自然无人能及。在下……只是觉得自己的差事没做好。”唐寅只能顺着沈溪的话去说,甘愿认怂。
沈溪笑着摇头“你做得很不错,至少换了我,没办法想得那么周全,你看这片园区亭台楼阁一应俱全,还有假山和喷泉,再移栽来大量树木环绕周边,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看起来清幽雅致多了。”
“以后这四栋房子恐怕会炒成天价,毕竟是陛下住过的地方,江南士绅就算不敢买下来,也想住一晚沾沾龙气,到时候我们可以在附近修建几栋层数更高的楼,建设成高档宾馆,恐怕人们会趋之若鹜!”
唐寅听到后不由咋舌,沈溪居然提出要将皇帝住过的行在拿去赚钱,在他看来非常不可思议。
……
……
江南有关迎接圣驾之事准备得差不多了,而京城内的朱厚照,也正准备起驾南巡。
随着事情公开,朝廷开始着手准备,尽管有人对正德皇帝南巡不是很赞同,但问题在于朝中大臣根本没机会见到朱厚照,就算是写上奏去劝谏也无济于事,以朱厚照的性格,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谏,他说要作何,那事情就定下来了。
如此独断专行的皇帝也让朝中那些老家伙没什么好办法,其实大臣最怕的不是出现昏君或暴君,就怕皇帝不跟下面的人沟通,无论做的事是否妥当,人们没机会提意见,如此一来上下之间便缺少联系的纽带。
南巡之事,由张苑全权打点,张苑在朝中几个衙门间走动,做了许多安排,同时派人跟运河沿岸地方官府打招呼,全力配合皇帝南巡。
内府全都在帮张苑办事,看起来二十四监衙门齐心协力,但实际上仅仅只是司礼监几个秉笔太监便各怀心思,他们不会真心实意帮助张苑。
李兴因为当过御用监太监,有关南下仪仗和用具准备,张苑便让其去办,李兴没法做到全身心投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虚以委蛇,很多时候张苑甚至找不到他的人。
万般无奈之下,张苑只能把事转交给新任御用监太监李荣。
李荣本有上位之心,因为没机会进司礼监,已有致仕归乡的打算,随着张苑抛出橄榄枝,李荣打起精神做事,但也算不上太用心,一切便在于现在张苑于太监体系中声望不高,远达不到当初刘瑾的高度。
还有就是张苑年岁不大,在太监中属于“少壮派”,宫里那些老太监,无论地位如何,都心怀不满,一如朝中那些老臣对沈溪不屑一顾一般。
没有年龄和资历作支撑,光靠皇帝信任,始终非长久之计,而张苑却不明白这一点,总是拿出司礼监掌印的威风来压人,少了沈溪的低调和内敛,让其名声逐渐变得臭不可闻,很多人不是怕他,更多的是对其厌恶。
到八月初,张苑终归还是将南巡之事准备妥当,不过有关随驾人员却没定下来。
很多人想跟朱厚照一起南下,因为这一次是到地方游玩,乃是绝佳的敛财机会,还能得到皇帝进一步信任,谁都想拥有这份荣光。
“张公公,以鄙人看来,最好是多派人手侍候陛下左右,南下途中运河要封锁,不能让普通民船干扰銮驾行进,若是可行的话,两岸至少要派出数万兵马保护……”李荣在张苑面前,不遗余力地表现自己。
按照李荣的意思,他要来当这个总调度,不过要获得相应权力必须得到皇帝首肯,而能跟皇帝提请的,仅有张苑、小拧子这样的近臣。
张苑脸上带着奚落的表情“听你话里的意思,尽量把排场搞大一些?你知道如此安排要花费多少银子?陛下有言在先,此番南下不能耗资巨大,尽量低调行事,避免重蹈昔日隋炀帝开运河之覆辙。”
“要是按照你的规划行事,那不是天下人都觉得陛下铺张浪费?别忘了中原之地百姓刚经历一场灾祸和战火劫难!”
张苑越是拿腔拿调,在李荣眼里,越是其想趁机敛财的征兆。
李荣道“排场无需太大,但沿途官兵护送还是有必要的……大明将士本就该枕戈待旦,既然日常训练也要花费军资,让他们沿途护送陛下不也一样?就算到了江南,这些人不能上战场,不也可以充实沈大人麾下实力?至于沿途花费,完全可以靠地方官府支撑,听说运河两岸士绅想孝敬陛下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在地方做了几十年官却没机会晋升的人……”
张苑本来是想从李荣这里捞点好处,但听了李荣的话后,意识到完全可以靠李荣说的方式来敛财。
不用朝廷花费银子,地方官府会把一切包圆,沿途还有官员来打点,无论吃穿住行,还是女人或者吃喝玩乐的东西,都有人提供,那他可以轻省不少,关键是皇帝不知道有这么回事,还以为他办事有方。
张苑马上改换脸色,笑道“李公公说得有几分道理,陛下好不容易南巡,地方上官将总需要表示一番,而他们的忠心如何表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就是最好的表达忠心的方式?”
“是,是。”
李荣嘴上应着,但心里却暗骂,因为他已猜到张苑的心思。
张苑再道“不过最近没听说哪些地方官员有如此孝心,最好能拿出一份名单来,呈递到陛下跟前,如此南下路上走到哪里可以停留,哪些地方需要做出特殊安排,都需要在出发前做好准备。”
李荣道“这些鄙人已跟李兴说过……”
张苑脸色一沉“跟他说有什么用?这件事陛下可是交待咱家来办,他不过是给咱家打下手,难道你想给他做事,对咱家的命令不屑一顾?”
刚才还和颜悦色,一转眼便发脾气,这转变让李荣有些措手不及。
李荣道“不过是份册子,回头鄙人再给张公公您送一份便是,这江北还好说,地方上的人咱家基本能说上话,可越往南走沟通越不便,以鄙人的意思,最好派一些人前去开路,让他们跟地方官员和将领提前沟通好,如此就不怕有人会不识相……您看……”
张苑回到京城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身边幕僚能力一般,没人能像当初的孙聪和张文冕一般给其出谋划策,所以显得势单力薄。
不过李荣的建议,让张苑眼前一亮,很多事他都没提前想好,这一下一通百通,许多困扰他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张苑故作姿态,好像在那儿深思熟虑一番,最后点头“如此甚好,提前派人去沟通和接洽,总比走一步看一步好许多!就这么办理吧!”
。
随着城市建造进度推进,沈溪这边缺钱的情况更加严重了,惠娘当面提出,让沈溪必须尽快将事情落实,而不是继续拖延下去。
“……每天光是造船所用,就需要上千两银子,这还不算后续建造更多船只,现在船厂还在扩建,无时无刻不需要银子,之前账面上大概有二十几万两银子,现在已所剩无几,连五万两银子都不到了,而拖欠外面的货款却十多万两……我们已是入不敷出!”
惠娘从来没感到如此窘迫过,明明城市建设进展顺利,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却偏偏花钱如流水,好像沈溪生怕银子花慢了,很多建设项目都是沈溪主动提出来,有些在惠娘看来应该能省则省。
沈溪却显得很轻松“之前不解决了一部分难题?随着南方夏盐开售,银子很快就有进项……”
惠娘却摇头“杯水车薪,就算把全部盐卖出去,又能有多少?最多也就三四十万两银子罢了,解决得了一时麻烦,可坚持不了太久,毕竟先前挪用的造船款太多了……老爷还是向朝廷催催后续拨款,不是说要再调拨一百万两银子吗?为何迟迟没有动静……”
惠娘看过新城建造计划,其中最大的亏空便来自于朝廷调拨银两严重不足。
之前造船的银子,还有建造新城的银子,朝廷起码还有超过五十万两银子没有兑付,更不要说追加款项了。
沈溪道“朝中有人作梗,不会轻易将银子放出来……如今只能拿自己的家底垫付……不过,惠娘你会觉得很懊恼吧,毕竟中间有许多银子是你和衿儿辛辛苦苦赚的……”
“既然如此,那为何我们要吃力不讨好呢?或许未来陛下一句话就会将老爷调走……那时所有的付出都将付诸流水!”
惠娘显得很不甘心,不是说她心疼银子,而是觉得沈溪这么做没有意义。
新城现在是在沈溪掌控下,但未来谁来管理新城那可就说不准了。
李衿也道“老爷,从来没听说过大臣自己出银子建造城池的,咱是否为朝廷付出太多了呢?”
李衿知道这钱来之不易,她作为沈溪的大管家惠娘的助手,对于账目开销比谁都用心,她跟惠娘一样觉得沈溪这么做没意义。
沈溪笑了笑“看起来是耗费巨大,但其实未必,毕竟现在在建的许多工厂都属于商会所有,哪怕未来新城另行委任城主,但建成的工厂的收益依然属于我们所有,就如现在的武昌工业园区……回头马九从南京回来,咱们账面上又会多一笔进项。这次马九带人过去水银镜,引发轰动,之前传信回来说一切顺利,起码能有二十万两银子盈利……”
惠娘白了沈溪一眼“老爷大概没听懂妾身的话,现在无论咱们赚多少,对于新城来说都属于杯水车薪,最重要的是朝廷必须调拨银子过来,或者是咱们将佛郎机人手上的银子赚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若是光靠咱做生意赚银子贴补,根本就不够花销!”
沈溪摊摊手“江南物价,已因为新城建设而腾贵,若是再将佛郎机人的银子弄来,那江南货物价格指不定要涨到什么程度,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这也是为何我一直要将此事放在后面提的原因!”
惠娘和李衿相视一眼,最后无奈地摇头苦笑。
……
……
入秋后,江南酷暑过去,新城建设走上了快车道。
临近八月,新城开始为迎接朱厚照驾临做准备,连南京小朝廷也接连派人到新城跟沈溪接洽,为朱厚照南巡进行铺垫,因为谁都知道朱厚照来南方的目的是什么。
说是出巡江南,领略地方风土人情以及体察民情,但其实就是到江南来游玩,顺带“御驾亲征”,跟在沈溪身边与倭寇干上几仗。
尤其当沈溪的大船下水时,更多的人认为朱厚照来江南有亲自监督新船试航的意思。
唐寅经过二十多天辛劳,总算是将行宫收拾出来,花费的银子少得可怜,沈溪一共才调拨给他一百五十两银子,他甚至自掏腰包拿出了十几两银子,让苏州河西岸圈进四栋楼的行宫看上去更奢华一些。
总的来说,屋舍布局和家私摆设还算不错,就是地方偏小,每栋楼每层大约一百个平方,一楼主要是客厅、饭厅、卫生间和厨房,二楼一主二付加一书房一卫生间布局,虽然对普通人家来说已经很宽敞了,但对坐拥天下的皇帝来说,却不足以彰显其睥睨天下的气势,唐寅开始担心自己揽了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不过沈溪亲自去看过后,却对唐寅的安排很满意。
沈溪对唐寅的期望值不低,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修筑个让皇帝落榻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
“就是房间小了些。”
唐寅在沈溪巡视时,如是说道,“若是四栋楼能连成一体,效果或许会好许多。”
沈溪摇头“时间紧迫,咱们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屋舍进行改造,若真如伯虎兄所说那般重新建造,指不定要花费多少银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们现在没那么大的能力,就不勉强了。若是陛下这边住得不习惯,便让陛下去南京城住,总归距离这里不远。”
唐寅显得很无奈“陛下亲自来一趟却要折道金陵,不是什么好事啊。”
本来皇帝可以长时间住在新城,如此对新城建设和船只制造甚至是之后跟倭寇作战都有帮助,却因行在问题而让皇帝迁往南京,而接待之事又是唐寅负责,他只会觉得自己无能,哪怕这件事真的不是他的责任,他也会觉得丢人,至少以后不敢在人前吹嘘迎接圣驾之事。
沈溪微笑道“伯虎兄便真以为陛下对这里的居住条件不满意?其实陛下驻銮于此的目的,不是为了欣赏什么园林建筑,而是想过把征战沙场的瘾头,所以落榻的地方只要条件不是太恶劣,陛下都不会太在意,再差能比住在军营中差?”
唐寅想了下,不由点头,他知道朱厚照到新城,一定会对造船厂、纺织厂、玻璃厂、化工厂等新奇的东西感兴趣,更不要说行伍之事,就算睡帐篷也能欣然接受,有瓦遮头总比出兵在外好上太多。
“沈尚书对陛下的了解,自然无人能及。在下……只是觉得自己的差事没做好。”唐寅只能顺着沈溪的话去说,甘愿认怂。
沈溪笑着摇头“你做得很不错,至少换了我,没办法想得那么周全,你看这片园区亭台楼阁一应俱全,还有假山和喷泉,再移栽来大量树木环绕周边,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看起来清幽雅致多了。”
“以后这四栋房子恐怕会炒成天价,毕竟是陛下住过的地方,江南士绅就算不敢买下来,也想住一晚沾沾龙气,到时候我们可以在附近修建几栋层数更高的楼,建设成高档宾馆,恐怕人们会趋之若鹜!”
唐寅听到后不由咋舌,沈溪居然提出要将皇帝住过的行在拿去赚钱,在他看来非常不可思议。
……
……
江南有关迎接圣驾之事准备得差不多了,而京城内的朱厚照,也正准备起驾南巡。
随着事情公开,朝廷开始着手准备,尽管有人对正德皇帝南巡不是很赞同,但问题在于朝中大臣根本没机会见到朱厚照,就算是写上奏去劝谏也无济于事,以朱厚照的性格,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谏,他说要作何,那事情就定下来了。
如此独断专行的皇帝也让朝中那些老家伙没什么好办法,其实大臣最怕的不是出现昏君或暴君,就怕皇帝不跟下面的人沟通,无论做的事是否妥当,人们没机会提意见,如此一来上下之间便缺少联系的纽带。
南巡之事,由张苑全权打点,张苑在朝中几个衙门间走动,做了许多安排,同时派人跟运河沿岸地方官府打招呼,全力配合皇帝南巡。
内府全都在帮张苑办事,看起来二十四监衙门齐心协力,但实际上仅仅只是司礼监几个秉笔太监便各怀心思,他们不会真心实意帮助张苑。
李兴因为当过御用监太监,有关南下仪仗和用具准备,张苑便让其去办,李兴没法做到全身心投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虚以委蛇,很多时候张苑甚至找不到他的人。
万般无奈之下,张苑只能把事转交给新任御用监太监李荣。
李荣本有上位之心,因为没机会进司礼监,已有致仕归乡的打算,随着张苑抛出橄榄枝,李荣打起精神做事,但也算不上太用心,一切便在于现在张苑于太监体系中声望不高,远达不到当初刘瑾的高度。
还有就是张苑年岁不大,在太监中属于“少壮派”,宫里那些老太监,无论地位如何,都心怀不满,一如朝中那些老臣对沈溪不屑一顾一般。
没有年龄和资历作支撑,光靠皇帝信任,始终非长久之计,而张苑却不明白这一点,总是拿出司礼监掌印的威风来压人,少了沈溪的低调和内敛,让其名声逐渐变得臭不可闻,很多人不是怕他,更多的是对其厌恶。
到八月初,张苑终归还是将南巡之事准备妥当,不过有关随驾人员却没定下来。
很多人想跟朱厚照一起南下,因为这一次是到地方游玩,乃是绝佳的敛财机会,还能得到皇帝进一步信任,谁都想拥有这份荣光。
“张公公,以鄙人看来,最好是多派人手侍候陛下左右,南下途中运河要封锁,不能让普通民船干扰銮驾行进,若是可行的话,两岸至少要派出数万兵马保护……”李荣在张苑面前,不遗余力地表现自己。
按照李荣的意思,他要来当这个总调度,不过要获得相应权力必须得到皇帝首肯,而能跟皇帝提请的,仅有张苑、小拧子这样的近臣。
张苑脸上带着奚落的表情“听你话里的意思,尽量把排场搞大一些?你知道如此安排要花费多少银子?陛下有言在先,此番南下不能耗资巨大,尽量低调行事,避免重蹈昔日隋炀帝开运河之覆辙。”
“要是按照你的规划行事,那不是天下人都觉得陛下铺张浪费?别忘了中原之地百姓刚经历一场灾祸和战火劫难!”
张苑越是拿腔拿调,在李荣眼里,越是其想趁机敛财的征兆。
李荣道“排场无需太大,但沿途官兵护送还是有必要的……大明将士本就该枕戈待旦,既然日常训练也要花费军资,让他们沿途护送陛下不也一样?就算到了江南,这些人不能上战场,不也可以充实沈大人麾下实力?至于沿途花费,完全可以靠地方官府支撑,听说运河两岸士绅想孝敬陛下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在地方做了几十年官却没机会晋升的人……”
张苑本来是想从李荣这里捞点好处,但听了李荣的话后,意识到完全可以靠李荣说的方式来敛财。
不用朝廷花费银子,地方官府会把一切包圆,沿途还有官员来打点,无论吃穿住行,还是女人或者吃喝玩乐的东西,都有人提供,那他可以轻省不少,关键是皇帝不知道有这么回事,还以为他办事有方。
张苑马上改换脸色,笑道“李公公说得有几分道理,陛下好不容易南巡,地方上官将总需要表示一番,而他们的忠心如何表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就是最好的表达忠心的方式?”
“是,是。”
李荣嘴上应着,但心里却暗骂,因为他已猜到张苑的心思。
张苑再道“不过最近没听说哪些地方官员有如此孝心,最好能拿出一份名单来,呈递到陛下跟前,如此南下路上走到哪里可以停留,哪些地方需要做出特殊安排,都需要在出发前做好准备。”
李荣道“这些鄙人已跟李兴说过……”
张苑脸色一沉“跟他说有什么用?这件事陛下可是交待咱家来办,他不过是给咱家打下手,难道你想给他做事,对咱家的命令不屑一顾?”
刚才还和颜悦色,一转眼便发脾气,这转变让李荣有些措手不及。
李荣道“不过是份册子,回头鄙人再给张公公您送一份便是,这江北还好说,地方上的人咱家基本能说上话,可越往南走沟通越不便,以鄙人的意思,最好派一些人前去开路,让他们跟地方官员和将领提前沟通好,如此就不怕有人会不识相……您看……”
张苑回到京城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身边幕僚能力一般,没人能像当初的孙聪和张文冕一般给其出谋划策,所以显得势单力薄。
不过李荣的建议,让张苑眼前一亮,很多事他都没提前想好,这一下一通百通,许多困扰他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张苑故作姿态,好像在那儿深思熟虑一番,最后点头“如此甚好,提前派人去沟通和接洽,总比走一步看一步好许多!就这么办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