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节 呼吁和平
杨宇霆到达巴黎的时候,国际纵队已经招募了两个旅,第十一旅和第十二旅,没经过什么训练,就直接送上了前线,此举后世被西方政府用来证明gongchan国际没什么人性,因为西方的观念认为,把没有受过训练的士兵送上战场,意味着屠杀。
虽然不能说gongchan国际的苏俄领导们没有人性,但是在紧急时刻他们什么事都干的出来却是真的。
杨宇霆担任旅长的第十三旅,主要组成是中国人,从中国国内志愿前来参战的且不说,离谱的是还有一大批欧洲各国的留学生。
这些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公派留学生,或者是国家官费支持的,或者是杨子基金赞助的,在杨潮看来这是很离谱的,因为他把这些学生可都看做是民族精英。
但是没有办法阻止他们,他们是在gc国际组织下参军的,完全脱离了杨潮的控制。
他们为什么参军,杨潮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在他上学的时代,除了那些混文凭镀金的官富二代们,寒门出身许多留学生报的目的是毕业后在西方公司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定居,最后移民。
这个时代,可没有留学生选择移民,基本上都回到国内。可是他们现在还没有完成学业,就加入了一个陌生国家的军队,到底是图什么。
还是思想出了问题,在国内尚且有一批人对苏俄的宣传产生迷信,将苏俄的事业当成崇高的事业在做,更何况那些在英国、在法国,接受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洗礼的留学生了。
反倒是在德国的留学生能好一些,在纳粹统治之下,根本就没有任何外界的声音传进德国,他们反而能够安心读书,顶多是对阿道夫产生一些崇拜罢了。
杨潮没法阻止国外的留学经验去西班牙战场上冒险,但是在国内却能够做到。
立刻就让教育部发布禁令,凡是没有毕业的学生,禁止出国。
很明确的告诉他们,就是在防范某些学生去冒险,中国的大学中也是什么东西都教,教育自由,尤其是大学教育自由,这是杨潮所支持的,哪怕他们接受了某些不该有的思想,比如法西斯思想,可大多数人总是好的,因为能在这个时代,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学生,无一不是高智商,他们应该有分辨力,所以真正想去参战的只是少数中的少数。
以杨潮的风格,一件事总是掰开来利用的,这件事当然也有好几种吃法。
禁止大学生出国后,接着禁止18岁以下的没有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单独出国,除非得到父母的许可,对外宣称是保持中立,政府不希望本国公民参与战争,把不干涉的牌坊高高的立了起来。
既然牌坊都立了,那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当biao子了,山东兵工厂开动了马力生产军火,装船后悄然发向希腊,在哪里经过法国船的中转,送到巴萨罗那交到西班牙政府的手中。
做军火生意的,可不止中国一家,意大利援助了弗朗戈1000架飞机,2000门大炮,1万件包括机枪、高射炮在内的自动武器,24万支步枪,900辆坦克,12000辆汽车,800台拖拉机,2艘潜水艇,四艘驱逐舰等等。
法国人民阵线和苏俄向西班牙政府提供武器,但同时法国雷诺等公司,也在向叛军出售武器装备。德国给了弗朗戈两亿多马克的军事装备,总计武装了20个师。法国给了260架飞机,英国60架,美国72架。苏俄给了2000架。
但英法德国意大利都不是真正的军火贩子,尤其是英法,基本上还是遵守了中立法的,意大利和德国的武器装备基本为援助,意大利先后派了14万大军进入西班牙作战,而德国先后派遣4万名士兵和军官,并且帮助弗朗戈训练了4万名军官。
苏俄甚至还从西班牙卷走了560吨黄金,当然这算不上赚钱,因为他们送去了大量的军事装备,西班牙人不会用,于是又派去了大量的人员,相比这些那点黄金真的不算什么,但苏俄这种不大气,确实让人诟病,就好比后世对中国做的那样。如果是杨潮,那就直接给,让他们什么都说不出来,道义的制高点是花钱所买不到的。
真正纯粹的军火贩子除了中国,就只有美国,但美国工业势力大多数站在弗朗戈一边,显然以洛克菲勒为首的美国资本家,对苏俄的仇视远远大于法西斯,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支持始终宣传反苏的纳粹了,其实也未必有那么深的阴谋,他们虽然对法西斯同样不喜欢,但是法西斯至少不反对私有制,不会没收他们的财产,在纳粹德国,美国资本甚至大大获利,而在苏俄吗,他们的财产肯定会被没收,人都要给搞死的。
出于对苏俄的仇视,尤其仇视的是他们在全世界鼓动革命的做法,美国担心苏俄扩张到西班牙,会成为欧洲整体赤色的一个起点,接着整个欧洲都会多米诺骨牌般倒塌,因此美国政府一边宣布禁止对西班牙政府的出售武器,一边默许了美国资本家站在弗朗戈一边,至于背后有没有暗中鼓励就不知道了。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德克萨斯石油公司给叛军提供了350万吨汽油,并提供无限期贷款,让他们能够买下这些物资,杜邦公司卖弹药,通用、福特卖汽车,很是发了一笔横财。
杨潮可是非常喜欢看到美国人卖军火给弗朗戈的,因为弗朗戈跟阿道夫和墨索里尼站在一起,等到了二战的时候,杨潮可以好好跟美国人打打官司,跟他们好好算一算美国公司支持纳粹的老账,如果美国二战中保持了中立,不管他们发了多少战争财,战后杨潮也要动用整个国际社会的力量逼美国人把这些钱吐出来,什么通用、福特这些公司都得肢解,如果美国不配合,那么就得面临国际封锁,至于美国会不会参战,那就另考虑了,反正杨潮绝对不会让美国人在战争中跟英国站在一起,他们要参战只能选择纳粹。
中国现在表面上中立,却有民间势力在支持西班牙政府,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很快中国政府就开始公开发言了。
中国政府先是呼吁和平,表达了希望战争双方坐下来谈判的态度,表示在一个文明社会,没有什么是不能通过谈判解决的。
同时紧急联系英美等国政府,尤其是英国政府,根据与英国的洲际协定,中国在欧洲的行动,那是需要得到英国谅解的,中国提出,希望能够组织国联干预,要国联出面,指导双方坐下来谈判。
中国的态度是,必须让西班牙恢复稳定,否则有可能影响到欧洲的稳定,如果双方能通过谈判达成一致,然后重开大选,用民主的,和平的方式组建下一届政府。
中国咸吃萝卜淡操心的积极性被英国人当头一棒打击下去了,他们认为西班牙人的事情应该由西班牙人自己选择,他们表示这是尊重西班牙zhu权的态度。
好吧,英国佬和美国佬其实很难做,西班牙是一道难题,双方是势不两立的两方,一方是教会、老贵族、资本家,一方是工人、流浪汉、破产的农民,矛盾根本无法调和,而且后者占据绝大多数,再次选举,铁定还是这群泥腿子上台,因此尽管后世经常打着min主的旗号在全世界撒欢的英美,此时还真不敢让西班牙min主,因此主权就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了。
对英美的帝国嘴脸,杨潮给他们记上一笔,打算等他们将来出尔反尔的时候,拿出来打脸,他之所以让中国表达和善的嘴脸,不过也是在演戏,同时让英美吃吃瘪,老实说在这件事上,英美确实很被动,所以才放任了阿道夫军事援助西班牙,把这条猛犬给放了出来,得到西班牙战争锻炼,同时积累战争经验的德军,在二战初期已经是全世界最有战斗经验的部队,这一点对他们赢得初期的战争至关重要,至于另外两个有战斗经验的国家,苏俄大清洗自废武功了,意大利这纯粹是逗逼货,要是他们不参加西班牙内战还好,阿道夫还始终有些小怕墨索里尼,结果他们参战中的拙劣表现,让阿道夫放心大胆的吞并了墨索里尼承诺保护的奥地利。
但杨潮该表达的也就表达了,这只是一个铺垫,很快中国政府大肆呼吁,各国尊重西班牙合法政府,说破大天去也占理,人家共和国政府可是民选的合法政府,纳粹和法西斯向叛军提供武器很不合理。
尽管叛军才是英美认可的势力,可谁让人家西班牙人民选择了拿起刀子来争取财富呢,海盗这么玩很合逻辑,这才是人家的min主,不让人拿刀子怎么成。
既然西班牙人有拿刀子的权力,中国就有把刀子递给他们的权力,现在可以正大光明的卖军国了,还是卖给西班牙政府,谁敢拦中国货船试试?()
本书来自
虽然不能说gongchan国际的苏俄领导们没有人性,但是在紧急时刻他们什么事都干的出来却是真的。
杨宇霆担任旅长的第十三旅,主要组成是中国人,从中国国内志愿前来参战的且不说,离谱的是还有一大批欧洲各国的留学生。
这些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公派留学生,或者是国家官费支持的,或者是杨子基金赞助的,在杨潮看来这是很离谱的,因为他把这些学生可都看做是民族精英。
但是没有办法阻止他们,他们是在gc国际组织下参军的,完全脱离了杨潮的控制。
他们为什么参军,杨潮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在他上学的时代,除了那些混文凭镀金的官富二代们,寒门出身许多留学生报的目的是毕业后在西方公司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定居,最后移民。
这个时代,可没有留学生选择移民,基本上都回到国内。可是他们现在还没有完成学业,就加入了一个陌生国家的军队,到底是图什么。
还是思想出了问题,在国内尚且有一批人对苏俄的宣传产生迷信,将苏俄的事业当成崇高的事业在做,更何况那些在英国、在法国,接受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洗礼的留学生了。
反倒是在德国的留学生能好一些,在纳粹统治之下,根本就没有任何外界的声音传进德国,他们反而能够安心读书,顶多是对阿道夫产生一些崇拜罢了。
杨潮没法阻止国外的留学经验去西班牙战场上冒险,但是在国内却能够做到。
立刻就让教育部发布禁令,凡是没有毕业的学生,禁止出国。
很明确的告诉他们,就是在防范某些学生去冒险,中国的大学中也是什么东西都教,教育自由,尤其是大学教育自由,这是杨潮所支持的,哪怕他们接受了某些不该有的思想,比如法西斯思想,可大多数人总是好的,因为能在这个时代,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学生,无一不是高智商,他们应该有分辨力,所以真正想去参战的只是少数中的少数。
以杨潮的风格,一件事总是掰开来利用的,这件事当然也有好几种吃法。
禁止大学生出国后,接着禁止18岁以下的没有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单独出国,除非得到父母的许可,对外宣称是保持中立,政府不希望本国公民参与战争,把不干涉的牌坊高高的立了起来。
既然牌坊都立了,那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当biao子了,山东兵工厂开动了马力生产军火,装船后悄然发向希腊,在哪里经过法国船的中转,送到巴萨罗那交到西班牙政府的手中。
做军火生意的,可不止中国一家,意大利援助了弗朗戈1000架飞机,2000门大炮,1万件包括机枪、高射炮在内的自动武器,24万支步枪,900辆坦克,12000辆汽车,800台拖拉机,2艘潜水艇,四艘驱逐舰等等。
法国人民阵线和苏俄向西班牙政府提供武器,但同时法国雷诺等公司,也在向叛军出售武器装备。德国给了弗朗戈两亿多马克的军事装备,总计武装了20个师。法国给了260架飞机,英国60架,美国72架。苏俄给了2000架。
但英法德国意大利都不是真正的军火贩子,尤其是英法,基本上还是遵守了中立法的,意大利和德国的武器装备基本为援助,意大利先后派了14万大军进入西班牙作战,而德国先后派遣4万名士兵和军官,并且帮助弗朗戈训练了4万名军官。
苏俄甚至还从西班牙卷走了560吨黄金,当然这算不上赚钱,因为他们送去了大量的军事装备,西班牙人不会用,于是又派去了大量的人员,相比这些那点黄金真的不算什么,但苏俄这种不大气,确实让人诟病,就好比后世对中国做的那样。如果是杨潮,那就直接给,让他们什么都说不出来,道义的制高点是花钱所买不到的。
真正纯粹的军火贩子除了中国,就只有美国,但美国工业势力大多数站在弗朗戈一边,显然以洛克菲勒为首的美国资本家,对苏俄的仇视远远大于法西斯,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支持始终宣传反苏的纳粹了,其实也未必有那么深的阴谋,他们虽然对法西斯同样不喜欢,但是法西斯至少不反对私有制,不会没收他们的财产,在纳粹德国,美国资本甚至大大获利,而在苏俄吗,他们的财产肯定会被没收,人都要给搞死的。
出于对苏俄的仇视,尤其仇视的是他们在全世界鼓动革命的做法,美国担心苏俄扩张到西班牙,会成为欧洲整体赤色的一个起点,接着整个欧洲都会多米诺骨牌般倒塌,因此美国政府一边宣布禁止对西班牙政府的出售武器,一边默许了美国资本家站在弗朗戈一边,至于背后有没有暗中鼓励就不知道了。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德克萨斯石油公司给叛军提供了350万吨汽油,并提供无限期贷款,让他们能够买下这些物资,杜邦公司卖弹药,通用、福特卖汽车,很是发了一笔横财。
杨潮可是非常喜欢看到美国人卖军火给弗朗戈的,因为弗朗戈跟阿道夫和墨索里尼站在一起,等到了二战的时候,杨潮可以好好跟美国人打打官司,跟他们好好算一算美国公司支持纳粹的老账,如果美国二战中保持了中立,不管他们发了多少战争财,战后杨潮也要动用整个国际社会的力量逼美国人把这些钱吐出来,什么通用、福特这些公司都得肢解,如果美国不配合,那么就得面临国际封锁,至于美国会不会参战,那就另考虑了,反正杨潮绝对不会让美国人在战争中跟英国站在一起,他们要参战只能选择纳粹。
中国现在表面上中立,却有民间势力在支持西班牙政府,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很快中国政府就开始公开发言了。
中国政府先是呼吁和平,表达了希望战争双方坐下来谈判的态度,表示在一个文明社会,没有什么是不能通过谈判解决的。
同时紧急联系英美等国政府,尤其是英国政府,根据与英国的洲际协定,中国在欧洲的行动,那是需要得到英国谅解的,中国提出,希望能够组织国联干预,要国联出面,指导双方坐下来谈判。
中国的态度是,必须让西班牙恢复稳定,否则有可能影响到欧洲的稳定,如果双方能通过谈判达成一致,然后重开大选,用民主的,和平的方式组建下一届政府。
中国咸吃萝卜淡操心的积极性被英国人当头一棒打击下去了,他们认为西班牙人的事情应该由西班牙人自己选择,他们表示这是尊重西班牙zhu权的态度。
好吧,英国佬和美国佬其实很难做,西班牙是一道难题,双方是势不两立的两方,一方是教会、老贵族、资本家,一方是工人、流浪汉、破产的农民,矛盾根本无法调和,而且后者占据绝大多数,再次选举,铁定还是这群泥腿子上台,因此尽管后世经常打着min主的旗号在全世界撒欢的英美,此时还真不敢让西班牙min主,因此主权就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了。
对英美的帝国嘴脸,杨潮给他们记上一笔,打算等他们将来出尔反尔的时候,拿出来打脸,他之所以让中国表达和善的嘴脸,不过也是在演戏,同时让英美吃吃瘪,老实说在这件事上,英美确实很被动,所以才放任了阿道夫军事援助西班牙,把这条猛犬给放了出来,得到西班牙战争锻炼,同时积累战争经验的德军,在二战初期已经是全世界最有战斗经验的部队,这一点对他们赢得初期的战争至关重要,至于另外两个有战斗经验的国家,苏俄大清洗自废武功了,意大利这纯粹是逗逼货,要是他们不参加西班牙内战还好,阿道夫还始终有些小怕墨索里尼,结果他们参战中的拙劣表现,让阿道夫放心大胆的吞并了墨索里尼承诺保护的奥地利。
但杨潮该表达的也就表达了,这只是一个铺垫,很快中国政府大肆呼吁,各国尊重西班牙合法政府,说破大天去也占理,人家共和国政府可是民选的合法政府,纳粹和法西斯向叛军提供武器很不合理。
尽管叛军才是英美认可的势力,可谁让人家西班牙人民选择了拿起刀子来争取财富呢,海盗这么玩很合逻辑,这才是人家的min主,不让人拿刀子怎么成。
既然西班牙人有拿刀子的权力,中国就有把刀子递给他们的权力,现在可以正大光明的卖军国了,还是卖给西班牙政府,谁敢拦中国货船试试?()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