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小说 > 石虎魔咒

第二十六章 倒流河

    第二十六章、倒流河

    郑雯说了这会儿话,似乎有些累了。她没忙着回答李虎的问题,往椅背上一靠,闭上眼睛长长舒了一口气。李虎连忙递上一瓶矿泉水,关切地说:“喝点水,先好好体息,以后再慢慢说。”

    郑雯摇摇头,挡过李虎递过的矿泉水,举起手中酸奶吸了几口。

    养了会儿神,郑雯睁开眼睛,望李虎歉然一笑,又开口说道:“这个问题,恐怕要从古长江的成因说起了……”

    李虎连忙止住她说:“话说多了伤神,你还是好好休息吧。”

    郑雯淡淡一笑,说:“没事的。在300万年以前,巫山山脉是和大巴山山脉连在一起的高地,还没有出现三峡裂谷。高地以西,包括现在喜马拉雅山在内的大片区域,是著名的古地中海。在两亿年前的三叠纪,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被称为‘印支运动’。它使三峡地区地壳上升,古地中海向西大规模地退出。留下一个个湖泊,如古巴蜀湖、古云梦湖、古滇湖,由古长江贯串,连成一体,从东向西流向古地中海。这是长江形成的第一个阶段。

    “在距今大约7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又发生了一次燕山运动。四川盆地和三峡地区开始隆起,洞庭、云梦盆地开始下降。那时的四川盆地成了一个内陆海。三峡地区的巫山、齐岳山自北向南隆起,切断古长江。东西两坡上顺着坡面发育的河流,各自形成相反的流向。这是长江形成的第二个阶段。

    “到了4000万年前的新生代初期,规模宏大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横断山脉持续隆起,长江向西转南流出的路径因此中断,巴蜀海开始转向东面寻找出路,去冲刷、切割挡道的巫山。这个时候,中国已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加上三峡一带的造山运动剧烈,古地层不断隆起,最终出现了断裂,形成三峡裂谷,直到50万年前,东西长江最终贯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但是,在三峡裂谷还没有形成和还没完全形成之前,长江西路又被彻底阻断,它是如何向东突围的呢?有关专家经过实地踏勘调查得出结论,清江峡谷是长江东流的通道。也就是说,远古的清江峡谷,就是长江的主河道。”

    郑雯一席话,让李虎有茅塞顿开之感。他顺着她的思路说:“这样说来,清江连接长江的通道就是黛溪了?”

    “也不完全是这样。”郑雯说,“在三峡裂谷没有完全形成的50万年至300万年间,东流之水在夔门前被阻挡,瞿塘峡以上的川江水位很高,壅水在夔门一带形成一个深湖。壅水先在地势较低的奉节南岸找到了出路,沿着大溪河谷,顺齐岳山东缘的山脉斜槽,向西南流去。据《水经注》载:夷水有二个出口接长江,一个出口在长阳,另一个出口在鱼复。夷水是清江的古称,鱼复是奉节的古称。按照这个说法,古时清江与大溪就是同一条河,或者至少是相通的。几年前,父亲为了证实这个说法,寻找巴人在清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转进通道,曾去清江源头和大溪源头实地考察。他在当地文化工作者的陪同下,耗时40多天,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从迷宫般的深山之中找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地理穴位。”

    “地理穴位?”

    “这个穴位就是利川、奉节、云阳三县交界处的龙关口。当地人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一尿流三县’。发源于利川的梅子水与龙桥河在这里汇合后,改道向西流入穿切齐岳山的龙关口峡,改称石芦河,向北流去,在云阳故陵镇流入长江。在《水经注》中,这条河被称为永谷水,石芦河是后来的名称。”

    听到“石芦河”这个名字,李虎油然生出一股亲切之情。他兴奋地说:“但我们一直叫它长滩河!这可是我家乡的河流,是我儿时经常玩耍的地方。”

    郑雯笑笑说:“哦,我倒忘了。你曾经说过,你是在故陵出生的。”

    李虎说:“我所有童年的记忆,都留在那个古色古香的小镇上了。等会儿快艇就要从那里经过,如今库区搬迁,恐怕已是面目全非了!”

    “这就叫沧海桑田吧!”

    “呵呵,这是人力对大自然的强行改变,是福是祸还很难预料啊!你刚才说到哪了?‘一尿流三县’的龙关口?”

    “龙关口峡,是齐岳山东北沿的一个穿切口,也是齐岳山除瞿塘峡外的第二个切口。它的深度超过千米,而底部不过几十米宽,逼仄幽深,堪称远古地理奇观,数十万年来,就这样深藏于深山之中,悄然流淌,不为世人所知。龙关口峡呈东西走向,完全切穿了高达1500~1600余米、跨度达几十公里的南北长竖岭齐岳山,河谷深切的程度竟然超过了三峡,小小的石芦河水流量有限,显然是不可能单独完成这一伟业的。所以,我父亲猜测,在两三千年前,长江与清江的连接通道不只是大溪,应该也包括石芦河。而且,这两条河与清江的通道很可能都是龙关口峡!当地人曾告诉父亲说,龙关口峡的海拔只有180米。也就是说,一旦三峡堵塞,这里是很容易被长江水倒灌而入的。”

    “只有180米?那三峡水库蓄水175米后,就接近这个海拔了。”

    “是啊!大溪和石芦河,这是两条十分奇特的倒流河,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处这样的地理奇观。当三峡壅塞,长江水位上涨时,大溪、石芦河就南向而流,连通清江;当三峡疏通,长江水位下降时,它们又与清江分隔,转向北流。龙关口峡,就是长江与清江连通的关键****,是当初巴人南北转进的秘密通道。”

    李虎的思维被郑雯的一番话带进了一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远古时代,对时间的概念一下增大了不知多少倍。他说:“按你所说,巴人在三峡地区活动的时间不过是三四千年前的事情,那时候,长江早已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了。三峡不再壅堵,大溪与石芦河也就不会倒流,又如何能成为巴人南北转进的秘密通道?”

    郑雯含笑望望李虎,反而提出一个问题:“古人对祖国大地有一个形象的称呼:九州!你知道九州的来历么?”

    李虎想了想,茫然地摇摇头。

    “远古时候,东部中国大多是一片古海,而西面的四川盆地也是一个庞大的‘地中海’,我们今天见到的一系列山脉山脊,在那时候就是一连串浮于海面的山脉洲岛。上古时候,有九块较大的陆地浮于水面,这就是中国被称为九州的由来。”

    说到这里,郑雯又提出一个问题:“还有,成都平原和两湖平原又是如何形成的?你知不知道?”

    李虎仍是摇头。

    郑雯笑着朗诵出一段诗歌:

    ……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然后说:“这诗,你不会陌生吧?”

    李虎笑着说:“李白《蜀道难》,这我在中学就背熟了的。可‘蜀道难’与成都平原的形成又有什么关系?”

    “诗中‘六龙回日之高标’指的是露出水面的高山,‘冲波逆折之回川’则描绘的是蜀水出路受阻的画面。这些,都说明远古时期的蜀国,经常是一片汪洋,处于水淹状态,被人称做‘地中海’,又叫‘巴蜀海’。直到东部大海退却,西面的巴蜀海才开始东出,在今天的两湖一带形成大片沼泽,造就了云梦古泽。三峡通的时候,四川盆地慢慢就干了,而两湖平原就成了湖泊和沼泽;三峡不通的时候呢,四川盆地又变成湖沼,东边的两湖平原渐渐由湖变沼泽再成陆地。就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造就了天府之国与两湖平原丰沃富庶的冲积土壤。”

    “这么说来,”李虎说,“天府之国与两湖平原的形成,就是三峡壅堵的功劳了?”

    “虽说是功劳,可给当时的人民不知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大禹治水的首要功绩,就是凿通三峡,所以被人们记颂至今。据史书记载,蜀国望帝立巴人鳖灵为相。那时候,巫山峡壅堵,蜀水不流,望帝派鳖灵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因为此功劳,望帝将王位禅让给鳖灵,国号开明,这就是蜀国开明王朝的由来。实际上,大禹治水之后,古史上有记载的三峡崩山断流,从而使川江和四川盆地遭淹的事情还发生过多次。正因为巴人善长舟楫,三峡壅塞反而为他们带来了诸多便利,让他们得以北上西进,扩充自己的版图。”

    李虎望着在瞿塘峡高壁夹峙的深谷中咆哮奔腾的江水,想象着先祖们驾着独木舟在急流险滩上引吭放歌的惊险场面,深深为他们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