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二)不可预测风水地
和所有的皇家官员一样,据说熊文灿的祖上占着了一块风水宝地,几十年过去,原本以经商为第一要务的熊家,居然也开始注重子弟读书习文的教育。他家聘请了地方上最有学问的老师,为熊氏子弟传业授课。在正德至万历的一百年间,熊家先后出了好几个秀才、贡生,因此熊家在地方上也算是书香门第了。接下来的万历三十五年,天资慧敏的熊文灿在北京殿试高中进士。
熊文灿中了进士不久,便诏授黄州推官,再后又调任礼部主事、山西左参政、山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等职。那年,奉诏出任福建左布政使,他特意绕道回乡,大有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之意。回到叙永,恰逢城中新建的蓬莱桥竣工,应郡守周匡世之请,欣然撰写了《建蓬莱桥碑记》。
然而,熊文灿没有意料到,如今在外人看来,是他官场上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在他离开广东来河南上任时,他的家乡四川永宁县来了位新任县令,名叫吴仁,浙江会稽人,也进士出身。吴县令到任后,按规矩要逐一拜会了地方缙绅。熊文灿的父亲熊老太爷自然首当第一,意在拉拢地方势力,使自己在任期内多得缙绅们的关照。
这天是熊老太爷的八十华诞,永宁东西二城的贤达名流及四乡八里的乡绅学究,都纷纷来熊府为老太爷庆寿,熊府里里外外张灯结彩,寿联、寿匾、寿彩、寿幛金碧辉煌地挂满熊府内外。两百多桌寿宴摆在近似帝主的宫内,场面热闹非凡,然而在举行寿礼仪式时,地方父母官却没有到场,使隆重热烈的寿庆减色不少,令熊家人觉得很扫面子。
原来吴县令把一块题有“寿与天齐”的金字朱漆大匾送到熊府后,便与师爷一道下乡调查一桩命案去了。待公事了解归来已是宴终人散,吴仁虽到熊府解释谢罪,而熊家仍耿耿於怀。熊文灿有个弟弟名文炳,因是幺儿,少时尤得熊老太爷宠爱,所以自小就养成骄奢淫逸的习性,不读诗书,不事经营,成天与县城里的一帮纨绔子弟斗鸡走狗、狎妓唱曲,人称熊二爷。他对吴仁没能在老爷子的寿庆那天来祝贺捧场极为恼火,便要找机会教训吴仁。
不久,他在熊府设置了一桩不可能破获的盗案,然后报官,请求缉拿盗贼追回财物。数月过去,盗案仍未破获,熊二爷便纠集一帮地方上的无赖泼皮及熊氏族人,去大闹公堂,口出恶言,使吴县令难堪至极。
吴仁受辱,愤恨难消,心想不就你哥哥是兵部尚书,五省巡抚吗?我明的不敢整你暗的整你,于是悄悄派心腹外出寻访到一位堪舆术极精的阴阳先生,以重金相酬,请他对熊家祖坟进行暗中勘察。
阴阳先生来到永宁后,为了弄清熊家龙脉的来源,他先上紫霞峰,再登罗汉林,最后追溯龙脉至云贵高原。备尝艰辛,历时半月,终于查清了熊家祖坟的气势来源。归来时对吴县令说:“熊家坟山是云贵高原的乌蒙山的余脉,其主脉在贵州的威宁和云南的宣威交界处,其中一支,由赫章插入云南的镇雄、威信,延伸至四川永宁的罗汉林,再绵延到紫霞峰下的熊家祖坟山,它凝聚了万山精华,占尽了山水灵气,主五代昌荣。”
吴县令听后,两眼发呆,一脸沉重,顿时气馁。阴阳先生急忙说:“使君放心,世间万象都有相生相克的规律,任何难题都有破解的方法,我们只要在熊家祖坟上方九丈的土埂上横挖一沟,便可将他家的龙脉截断,熊家就会因此败毁。”吴县令听后笑逐颜开,于是以挖沟引水灌溉干田为由,发动农民把熊家祖坟上的土埂挖断了。
不过这是种迷信的说法,效验不效验暂不去管它。且说李岩和红娘子来到南阳,红娘子正打听吴三桂的驻地时,李岩却说:“先不要惊动吴三桂,我看还是先找熊文灿。”红娘子不解说:“咱们与熊文灿一面不相识,投降这种大事,如果没个熟人介绍,熊文灿一翻脸把咱抓起来咋办?”
李岩说:“你这叫正向思维,有时得反向思维,像这种军国大事,熟人未必比生人好。因为熟人太了解我们了,说不定以为我们是诈降,反而让他担心坏事;不如找生人,也好打打熟人的旗号,真有不测,熟人也有回旋的余地,替咱说说话。”红娘子不得不佩服,丈夫还是比自己高一着。
二人来到南阳府衙,让通报说张献忠的农民军派使者前来,向五省巡抚熊文灿大人投降。消息传到内庭,熊文灿感到意外,但立即觉得,既然主动投降,毕竟比打仗好。说实在话,自从他熊文灿上任以来,由于吴三桂刚愎自用,不把他熊文灿放在眼里,使他熊文灿对于消灭农民军还没有一寸功劳。既然张献忠主动投降了,也就等于剿灭了,该在皇上面前邀功受赏了,于是传李岩进见。
熊文灿已经六十多岁,苍白的胡子,鼓着将军肚,给人一种一派老成持重的官态威严。李岩一见,恭恭敬敬,双膝跪倒,口称:“张献忠农民军罪将李岩,特代表张献忠前来向巡抚大人投降,祈求大人恕罪!”熊文灿早听说过李岩这个名字,特别他搞的那个“合作社”组织,传的全国都知道,只是他没见过人,现在一见,原来是一介白面书生,根本不像农民军队伍里的那些杀人魔王,便有几分爱怜。上前连忙搀起说:“快请起叙话!”
李岩站起说:“谢大人!”熊文灿说:“赐座,上茶!”待李岩坐下后,熊文灿说:“这么说你是张献忠派来的使者?”李岩说:“张献忠的军师兼副将。”熊文灿问:“张献忠为什么不亲自来?”李岩说:“张献忠受三箭一枪之伤,伤口溃脓,已奄奄一息,动弹不得。”熊文灿若有所思“噢”了一声,又问:“你们现在还有多少人马?”李岩说:“四万五千人。”
熊文灿笑笑说:“既然还有四万五千人马,为什么不打了?”李岩说:“大人,说心里话,要是洪承畴在这里,宁肯破釜沉舟,也要跟他血战到底;因为他比清军的心还黑还狠,连投降他的降兵他都要斩尽杀绝,谁投降干什么?可大人您不一样,您有真知远见,您在福建时搞的招抚工作,多有成效,至今在农民军队伍里还交口称颂,所以就投奔您来了!”
熊文灿中了进士不久,便诏授黄州推官,再后又调任礼部主事、山西左参政、山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等职。那年,奉诏出任福建左布政使,他特意绕道回乡,大有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之意。回到叙永,恰逢城中新建的蓬莱桥竣工,应郡守周匡世之请,欣然撰写了《建蓬莱桥碑记》。
然而,熊文灿没有意料到,如今在外人看来,是他官场上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在他离开广东来河南上任时,他的家乡四川永宁县来了位新任县令,名叫吴仁,浙江会稽人,也进士出身。吴县令到任后,按规矩要逐一拜会了地方缙绅。熊文灿的父亲熊老太爷自然首当第一,意在拉拢地方势力,使自己在任期内多得缙绅们的关照。
这天是熊老太爷的八十华诞,永宁东西二城的贤达名流及四乡八里的乡绅学究,都纷纷来熊府为老太爷庆寿,熊府里里外外张灯结彩,寿联、寿匾、寿彩、寿幛金碧辉煌地挂满熊府内外。两百多桌寿宴摆在近似帝主的宫内,场面热闹非凡,然而在举行寿礼仪式时,地方父母官却没有到场,使隆重热烈的寿庆减色不少,令熊家人觉得很扫面子。
原来吴县令把一块题有“寿与天齐”的金字朱漆大匾送到熊府后,便与师爷一道下乡调查一桩命案去了。待公事了解归来已是宴终人散,吴仁虽到熊府解释谢罪,而熊家仍耿耿於怀。熊文灿有个弟弟名文炳,因是幺儿,少时尤得熊老太爷宠爱,所以自小就养成骄奢淫逸的习性,不读诗书,不事经营,成天与县城里的一帮纨绔子弟斗鸡走狗、狎妓唱曲,人称熊二爷。他对吴仁没能在老爷子的寿庆那天来祝贺捧场极为恼火,便要找机会教训吴仁。
不久,他在熊府设置了一桩不可能破获的盗案,然后报官,请求缉拿盗贼追回财物。数月过去,盗案仍未破获,熊二爷便纠集一帮地方上的无赖泼皮及熊氏族人,去大闹公堂,口出恶言,使吴县令难堪至极。
吴仁受辱,愤恨难消,心想不就你哥哥是兵部尚书,五省巡抚吗?我明的不敢整你暗的整你,于是悄悄派心腹外出寻访到一位堪舆术极精的阴阳先生,以重金相酬,请他对熊家祖坟进行暗中勘察。
阴阳先生来到永宁后,为了弄清熊家龙脉的来源,他先上紫霞峰,再登罗汉林,最后追溯龙脉至云贵高原。备尝艰辛,历时半月,终于查清了熊家祖坟的气势来源。归来时对吴县令说:“熊家坟山是云贵高原的乌蒙山的余脉,其主脉在贵州的威宁和云南的宣威交界处,其中一支,由赫章插入云南的镇雄、威信,延伸至四川永宁的罗汉林,再绵延到紫霞峰下的熊家祖坟山,它凝聚了万山精华,占尽了山水灵气,主五代昌荣。”
吴县令听后,两眼发呆,一脸沉重,顿时气馁。阴阳先生急忙说:“使君放心,世间万象都有相生相克的规律,任何难题都有破解的方法,我们只要在熊家祖坟上方九丈的土埂上横挖一沟,便可将他家的龙脉截断,熊家就会因此败毁。”吴县令听后笑逐颜开,于是以挖沟引水灌溉干田为由,发动农民把熊家祖坟上的土埂挖断了。
不过这是种迷信的说法,效验不效验暂不去管它。且说李岩和红娘子来到南阳,红娘子正打听吴三桂的驻地时,李岩却说:“先不要惊动吴三桂,我看还是先找熊文灿。”红娘子不解说:“咱们与熊文灿一面不相识,投降这种大事,如果没个熟人介绍,熊文灿一翻脸把咱抓起来咋办?”
李岩说:“你这叫正向思维,有时得反向思维,像这种军国大事,熟人未必比生人好。因为熟人太了解我们了,说不定以为我们是诈降,反而让他担心坏事;不如找生人,也好打打熟人的旗号,真有不测,熟人也有回旋的余地,替咱说说话。”红娘子不得不佩服,丈夫还是比自己高一着。
二人来到南阳府衙,让通报说张献忠的农民军派使者前来,向五省巡抚熊文灿大人投降。消息传到内庭,熊文灿感到意外,但立即觉得,既然主动投降,毕竟比打仗好。说实在话,自从他熊文灿上任以来,由于吴三桂刚愎自用,不把他熊文灿放在眼里,使他熊文灿对于消灭农民军还没有一寸功劳。既然张献忠主动投降了,也就等于剿灭了,该在皇上面前邀功受赏了,于是传李岩进见。
熊文灿已经六十多岁,苍白的胡子,鼓着将军肚,给人一种一派老成持重的官态威严。李岩一见,恭恭敬敬,双膝跪倒,口称:“张献忠农民军罪将李岩,特代表张献忠前来向巡抚大人投降,祈求大人恕罪!”熊文灿早听说过李岩这个名字,特别他搞的那个“合作社”组织,传的全国都知道,只是他没见过人,现在一见,原来是一介白面书生,根本不像农民军队伍里的那些杀人魔王,便有几分爱怜。上前连忙搀起说:“快请起叙话!”
李岩站起说:“谢大人!”熊文灿说:“赐座,上茶!”待李岩坐下后,熊文灿说:“这么说你是张献忠派来的使者?”李岩说:“张献忠的军师兼副将。”熊文灿问:“张献忠为什么不亲自来?”李岩说:“张献忠受三箭一枪之伤,伤口溃脓,已奄奄一息,动弹不得。”熊文灿若有所思“噢”了一声,又问:“你们现在还有多少人马?”李岩说:“四万五千人。”
熊文灿笑笑说:“既然还有四万五千人马,为什么不打了?”李岩说:“大人,说心里话,要是洪承畴在这里,宁肯破釜沉舟,也要跟他血战到底;因为他比清军的心还黑还狠,连投降他的降兵他都要斩尽杀绝,谁投降干什么?可大人您不一样,您有真知远见,您在福建时搞的招抚工作,多有成效,至今在农民军队伍里还交口称颂,所以就投奔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