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英雄豪气共天存
两个刀斧手就用破布塞熊廷弼的嘴,可哪塞得着?熊廷弼“哈哈”大笑说:“你杨大人怕了?哈哈哈哈,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怕什么?你也不过是个内斗的小人,你有胆量敢与皇上斗,那我就佩服你!”杨涟不得不从内心呐喊:“熊廷弼,真英雄矣!”可面对魏忠贤,他又不得不装出另一种面孔,喝令:“刀斧手,时辰已到,开斩!”
魏忠贤对熊廷弼的话很不受用,他不明白熊廷弼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他不能不重新审视皇上,皇上为什么非要杀熊廷弼,难道就是在剥夺自己的军权吗?眼前,刀斧手让熊廷弼跪下,熊廷弼怎么也不跪,又上来两个差役,踩住熊廷弼的后腿弯,才强迫熊廷弼跪下。刀斧手高高举起鬼头刀,一下子猛砍下来,谁知那刀像砍着了一根橡皮棒,从熊廷弼的脖颈上弹了起来,毛发没损。
熊廷弼“哈哈”笑起来,趣笑道:“弟兄们,看来功夫还不到家呀!”另一个刀斧手接着又举刀砍下,谁知效果仍一样,那刀又弹跳起来。
是呀,熊廷弼一身武功,炼就一脖子犟筋,刀枪不入,当刀砍下,他使上功夫,头一昂,再锋利的宝刀也无奈他何。熊廷弼看刀斧手砍不下自己的头,故意逗弄他们:“弟兄们,别泄气,再来一次!”刀斧手果然又来一次,仍如以前一样,刀不入肉,惹得熊廷弼又“哈哈”大笑,像跟他们逗着玩似的。
不说台上的杨涟和魏忠贤如何吃惊,单就围观的百姓们就“噢噢”乱叫,口哨声声,大喊着:“上天有眼!上天有眼!”遇到这种情况,魏忠贤以为,只要现在刀下留人,哄着皇上,一定能救下熊廷弼一命。然而,除掉熊廷弼,是杨涟的既定方针,岂能半途而废?于是,就令刀斧手取来药酒,强给熊廷弼灌下。
熊廷弼被灌下药酒,顷刻五内翻腾,眼花耳鸣,倒在地上,渐无知觉。杨涟令刀斧手割下熊廷弼的脑袋,装入事先准备好的木盒里,派快马启程,传首九边。所谓九边,就是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的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和对努尔哈赤后金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传首九边干什么?就是给九边镇守经略提个醒,别学熊廷弼临阵脱逃,否则将一个下场。
除掉了熊廷弼,杨涟感到该对魏忠贤下手了。他首先以东林党的名义,在京城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张嫣皇后的表哥李岩慕名而来;还有一位东林党人的后起之秀,后来的著名学者、经济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黄宗羲。他是老牌东林党人黄尊素(万历进士)的儿子,当然,这时他年轻,不到20岁,还不出名。但他的才思敏捷,思维活跃,观点迥异,语惊四座。
黄宗羲初出茅庐不畏虎,发表演说:“刘宗周老前辈提出‘慎独’思想,我认为,慎独就是**思考,敢于超越前人;更需要有思想纵横的自由氛围,允许说话,诸家涌起,不能一言堂,一家说了算。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这就是黄宗羲的君臣观,它对传统的“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纲常,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冲击。黄宗羲的演说博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会议最后,杨涟决定由自己一人赤膊上阵,向皇上上书,弹劾魏忠贤24条大罪。
杨涟的弹劾奏折,首先到了魏忠贤的手里,魏忠贤看后,对杨涟恨得咬牙切齿;但仔细分析条条罪状,都是天启帝知道和授意魏忠贤的。比如魏忠贤专权,不识字当司礼监秉笔太监,恢复矿税,排挤张皇后等,与其是弹劾魏忠贤,不如说是指责皇上。于是,就把奏折交给了皇上。
天启帝看完杨涟的奏折,笑笑没说什么,魏忠贤觉着该反攻了,就把杨涟召开秘密会议,黄宗羲发表反动演讲的内容向天启帝反映了。天启帝这才感到问题严重,有人竟敢于挑战皇权,要魏忠贤查一查此事。天启帝本来的意思是收买像黄宗羲这样的后起之秀为他所用,可魏忠贤觉得,该是对杨涟下手的时候了。
要对杨涟下手,总该抓点把柄,仅就会上的言论,随时都可以否定,按照大明法律也难以定罪;魏忠贤苦思悯想,忽然想到他给熊廷弼的100两金子,既然熊廷弼没有给他送回来,一定是杨涟受贿了。对,就从这里为突破口,让东厂把杨涟抓起来,即使苦打,也要让他成招。魏忠贤如此决定后,就给他所管辖的东厂下令,锦衣卫立即全副武装,当夜就包围了杨府。杨涟还幻想着皇上对魏忠贤惩治,没想到人报:“锦衣卫把府门封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本来就是封建王朝时代的正常事,因为孔夫的“仁爱”儒教所提倡的就是由血缘关系以父母子女向外扩展的爱,出“五服”就渐渐淡薄了,因而,首先“任人唯亲”就成为必然的了。锦衣卫是保卫皇城皇宫安全的要害部门,除了客巴巴的儿子侯国兴、弟弟客光先,魏忠贤的弟弟魏钊也是锦衣千户,有实权的人物。
来抓捕杨涟的就是魏钊和客光先。杨涟犯着知识分子的通病,过高估计自己,遇事往好处想,总以规矩套路出牌,殊不知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他连魏忠贤都不放眼里,何至于这两个土豹子?杨练以首辅大臣口气厉声质问二人:“想干什么?”魏钊冷笑说:“奉皇上之命,请首辅大人到东厂去住,带走!”
杨涟还想辩解,哪还容他说话?几个人上来,摘去他的乌纱帽,扒下他的滚龙袍,冰凉的铁链锁在了他的脖颈上,前边拉,后边推,左右架起他的胳膊,拉出府门外,塞进了囚车里。到了东厂大牢,连夜突审,让他交代问题。杨涟想想自己并没有犯什么条律,于是理直气壮说:“我没什么交代的,我是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办事,站的直,立得正,除非小人陷害,对我污蔑!”
魏忠贤对熊廷弼的话很不受用,他不明白熊廷弼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他不能不重新审视皇上,皇上为什么非要杀熊廷弼,难道就是在剥夺自己的军权吗?眼前,刀斧手让熊廷弼跪下,熊廷弼怎么也不跪,又上来两个差役,踩住熊廷弼的后腿弯,才强迫熊廷弼跪下。刀斧手高高举起鬼头刀,一下子猛砍下来,谁知那刀像砍着了一根橡皮棒,从熊廷弼的脖颈上弹了起来,毛发没损。
熊廷弼“哈哈”笑起来,趣笑道:“弟兄们,看来功夫还不到家呀!”另一个刀斧手接着又举刀砍下,谁知效果仍一样,那刀又弹跳起来。
是呀,熊廷弼一身武功,炼就一脖子犟筋,刀枪不入,当刀砍下,他使上功夫,头一昂,再锋利的宝刀也无奈他何。熊廷弼看刀斧手砍不下自己的头,故意逗弄他们:“弟兄们,别泄气,再来一次!”刀斧手果然又来一次,仍如以前一样,刀不入肉,惹得熊廷弼又“哈哈”大笑,像跟他们逗着玩似的。
不说台上的杨涟和魏忠贤如何吃惊,单就围观的百姓们就“噢噢”乱叫,口哨声声,大喊着:“上天有眼!上天有眼!”遇到这种情况,魏忠贤以为,只要现在刀下留人,哄着皇上,一定能救下熊廷弼一命。然而,除掉熊廷弼,是杨涟的既定方针,岂能半途而废?于是,就令刀斧手取来药酒,强给熊廷弼灌下。
熊廷弼被灌下药酒,顷刻五内翻腾,眼花耳鸣,倒在地上,渐无知觉。杨涟令刀斧手割下熊廷弼的脑袋,装入事先准备好的木盒里,派快马启程,传首九边。所谓九边,就是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的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和对努尔哈赤后金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传首九边干什么?就是给九边镇守经略提个醒,别学熊廷弼临阵脱逃,否则将一个下场。
除掉了熊廷弼,杨涟感到该对魏忠贤下手了。他首先以东林党的名义,在京城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张嫣皇后的表哥李岩慕名而来;还有一位东林党人的后起之秀,后来的著名学者、经济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黄宗羲。他是老牌东林党人黄尊素(万历进士)的儿子,当然,这时他年轻,不到20岁,还不出名。但他的才思敏捷,思维活跃,观点迥异,语惊四座。
黄宗羲初出茅庐不畏虎,发表演说:“刘宗周老前辈提出‘慎独’思想,我认为,慎独就是**思考,敢于超越前人;更需要有思想纵横的自由氛围,允许说话,诸家涌起,不能一言堂,一家说了算。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这就是黄宗羲的君臣观,它对传统的“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纲常,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冲击。黄宗羲的演说博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会议最后,杨涟决定由自己一人赤膊上阵,向皇上上书,弹劾魏忠贤24条大罪。
杨涟的弹劾奏折,首先到了魏忠贤的手里,魏忠贤看后,对杨涟恨得咬牙切齿;但仔细分析条条罪状,都是天启帝知道和授意魏忠贤的。比如魏忠贤专权,不识字当司礼监秉笔太监,恢复矿税,排挤张皇后等,与其是弹劾魏忠贤,不如说是指责皇上。于是,就把奏折交给了皇上。
天启帝看完杨涟的奏折,笑笑没说什么,魏忠贤觉着该反攻了,就把杨涟召开秘密会议,黄宗羲发表反动演讲的内容向天启帝反映了。天启帝这才感到问题严重,有人竟敢于挑战皇权,要魏忠贤查一查此事。天启帝本来的意思是收买像黄宗羲这样的后起之秀为他所用,可魏忠贤觉得,该是对杨涟下手的时候了。
要对杨涟下手,总该抓点把柄,仅就会上的言论,随时都可以否定,按照大明法律也难以定罪;魏忠贤苦思悯想,忽然想到他给熊廷弼的100两金子,既然熊廷弼没有给他送回来,一定是杨涟受贿了。对,就从这里为突破口,让东厂把杨涟抓起来,即使苦打,也要让他成招。魏忠贤如此决定后,就给他所管辖的东厂下令,锦衣卫立即全副武装,当夜就包围了杨府。杨涟还幻想着皇上对魏忠贤惩治,没想到人报:“锦衣卫把府门封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本来就是封建王朝时代的正常事,因为孔夫的“仁爱”儒教所提倡的就是由血缘关系以父母子女向外扩展的爱,出“五服”就渐渐淡薄了,因而,首先“任人唯亲”就成为必然的了。锦衣卫是保卫皇城皇宫安全的要害部门,除了客巴巴的儿子侯国兴、弟弟客光先,魏忠贤的弟弟魏钊也是锦衣千户,有实权的人物。
来抓捕杨涟的就是魏钊和客光先。杨涟犯着知识分子的通病,过高估计自己,遇事往好处想,总以规矩套路出牌,殊不知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他连魏忠贤都不放眼里,何至于这两个土豹子?杨练以首辅大臣口气厉声质问二人:“想干什么?”魏钊冷笑说:“奉皇上之命,请首辅大人到东厂去住,带走!”
杨涟还想辩解,哪还容他说话?几个人上来,摘去他的乌纱帽,扒下他的滚龙袍,冰凉的铁链锁在了他的脖颈上,前边拉,后边推,左右架起他的胳膊,拉出府门外,塞进了囚车里。到了东厂大牢,连夜突审,让他交代问题。杨涟想想自己并没有犯什么条律,于是理直气壮说:“我没什么交代的,我是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办事,站的直,立得正,除非小人陷害,对我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