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似水流年之梦起详尽版

引子及自序

    引子

    韩晓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

    一名物理系女生,因母亲生病,勉强嫁给一个局长的痴呆儿子,结果却惨遭公公强暴。后来,那家人就莫名其妙地得了怪病,包括姑娘自己。最早死去的是局长和他的夫人,紧接着就是他的痴呆儿子。姑娘已经行走不便,全身萎缩,奄奄一息。

    鉴于一家三口的离奇死亡,还有姑娘的奇怪病症,相关部门调查走访,还是没有定论,只得又来叨扰姑娘。

    在环视屋里所有摆设后发现了一尊可疑的观音像,两眼闪着红光。询问那佛眼是什么材质的,姑娘说是玛瑙。将观音像带回去一鉴定,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佛眼竟是镭——放射性元素!在警方再次来的时候,姑娘已去世,留有遗书。按着遗书,砸开墙壁,查找到了大量现金、古玩……

    这个想要报复的法子是可靠,只是想不出到哪儿去弄这镭去,韩晓绞尽肠肚。他要报复!还要周密!现在抑或者一年后?大丈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躺靠在床上,不顾母亲的絮叨,韩晓陷入了深思……窗外蛐蛐的声音此起彼伏。

    自 序

    题记:一个贫困大学生的辛酸成长史,一部探寻真、善、美的著作,

    一曲关于弱势群体生活的挽歌,一卷描写世纪变化的清明上河图

    犹豫了许久,捱持了许久,我不知道我的生命还能坚持多久。

    总想将这部书写出来,在我有限的生命内。人常说,雁过留声,那么,在我这匆匆的生命里,我能为这世界留下什么?思来想去,唯有这部书,唯有这部书可以担当,担当作者的精神寄托、社会责任!因此,我要尽快完成它、实现它——在我磕碰短暂的岁月里!

    在两年前,那是一个秋雨连绵的时段,我不愿回家,也无脸回家,我不知道我的人生价值在哪里,但我确实渴望将这部书写出来,那种冲动很强烈;紧接下来就是寒冬,一切就更加萧瑟,住处发霉、异味、寒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生迷失了方向:原先构思设想的,却那么不堪一击,现实的残酷与差距将我拍得粉碎!我开始怀念时光,怀念那些人、那些事,无论逝着的活着的,想将他们留在记忆里。

    于是,我开始继续准备这部书,并天真地以为两个月内就可以完成。本想着成书在胸,可到实际中才发现,有思路与将书写出来完全是两码事,并不是一蹴而就,再高明的作家恐怕也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一部长篇来。

    生活还得继续,没有谁具有空着肚皮写书的本事,即就是曹雪芹,也得卖几张字画勉强度日……我收拾起行囊,继续漂泊流浪,甚至盼着自己哪一天死在外面,无声无息,没有人牵挂,也不用谁知道,死亦何所惜!但,我知道,这部书还没有完成,除了我,没有人再能述说这个故事,这一档“历史”就成了空白,书中人物的命运、结局也就无人知晓。

    在两年时间里,我断断续续地写着,可最终发现两年时间并不能完成,充其量草稿只完成了三分之一,我该怎么办?也曾想到过放弃、中止。可一闭上眼,内心深处就会感觉有一份责任,挥之不去。可为什么要放弃、中止?我本身是一个正处于艰难生活、踽踽独行的存在于夹缝中的一分子——类似于生活中一些人一样:太阳照不上,雨水浇不透,死不下,活不旺,直至枯萎凋谢死亡灰飞烟灭……——内心孤独又耐不住寂寞,自己以后的境遇实属难料,却耗费大量时间在这部没有明确结果的“闲书”上是否存在意义。于是,“责任”与“顾虑”反复交锋,最终,我选择了“责任”。我愈发坚定地继续这部书,还跟很久看过的一篇文章有关,只记得主人公是一位外籍作家:他在生命前决定写一部书,可写到一半就去世了,而这留给世界的半部作品却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当我咬定牙、下定决心写作这部书时,我已把它当做“遗书”来写,在生命完结的前一天能够完成,似乎死而无憾!而当下只能写多少算多少了!每天回来,我都会靠在门上休息……然后才又开始继续写,在心里有一个信念,始终存在。

    最近以来,我身体渐渐有些不舒服,似乎还有朝不好方面发展下去的态势,我开始担心起来,莫名地恐惧死亡,更加不甘就此碌碌一生,因此,想发表这部书的愿望就更加强烈!无论您是什么身份,但愿您在没有完全看完这部书的时候,不要急于给其下结论,也不要轻易给作者下结论。出于这部书的产生环境,作者深知其中自有疏漏错误之处,还请您留言指正。

    关于这部书的内容,我想说,不是无病呻吟,却是有感而发。这是一个缺乏好书的时代,无聊的书多得出奇,也不乏麻痹人心的!什么样的书才算得上好书?我是这么理解的:一部好书能够促发人沉思,感悟生活、生命的真谛,能够提出问题、直面问题,对于时弊给出合理或者可行性建议,这样的书才算得上好书!这是一部作者尽可能还原现实的小说,内容涉及生活方方面面,但因主旨宽泛,自觉不能称之为“报告文学”,或者说有点儿牵强——真正要说报告的,那就是“世情”!

    书中的主人公韩晓出身不好,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他分析过自己的性格,终觉有一种成功的因素潜含在里面,“久非池中物”,终会一飞升天;他也分析过母亲和姐,觉得其性格决定了她们是穷人,所以才不会幸福,以后也不会很幸福。因此,他要改变这一切,他不能像她们一样!尽管少年时也曾迷茫,看不到人生的方向,可自从考上大学,新的希望又在开始……然而,这一切似乎是个错,一个特大的错——从跨入高中门的那一刻!——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行至中途的韩晓才发现!那个时候不上学该干什么?人人对大学如此向往,我就甘于平庸?韩晓想。可到头来,韩晓发现,上亦是死,不上亦是死,二死之间,你作何选择?

    毕业了,韩晓也再一次面临着新的抉择:创业还是工作?当初的理想已经愈来愈远,但似乎并不是遥不可及,两难之间,还是愿意奋力一搏!在经历了各种挫折、尝试之后,韩晓开始后悔:当初应该应届时加把劲儿考取个军校,或许这是正主意!人生的志向,一时的执拗……颠覆了过来人、好心人的规劝,当梦醒时分,才猛然发现,一切皆为迟晚……可哀叹有什么用,亲之不亲,没有人曾经给出谋划策,自己走过的还得自己扛着,自己去负责,只是有些路已经无法重复……当病体嶙峋的母亲哀哀凄凄地反复念叨着要削了枣树出去拉着枣竿四处讨饭,说想在一个没人的地方去,说想在什么深山老林里去,说实在不想在那个烂屋呆了,说实在不想回来了……韩晓近乎要疯了,他甚至想把自己给母亲变成钱……直至兰州石化厂炸雷般的几声巨响,韩晓妈唯一的希望与那份守候都随着冲天火光化为烟尘,飘散……

    一切归为静寂,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山不再青,水不再清。

    在这部书中,类似于韩晓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平凡、卑微、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不要紧,但很难引起人注意,连“草根”都算不上,只能算作“草根”下面的那层“沙土”!而那些勾人眼球、令人神痴向往的大富大贵式人物在本书中少得可怜,即就是出现那么几个,也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这就使得这部书更趋近于生活,更贴近寻常人,对大多数人更有用,更能指导生活。我不太喜欢那些迷幻的书,那些书只是作者在那里凭空想象,产生的效果就是麻痹、蛊惑人。

    在韩晓事件发生的前前后后,这个时代也并行前后发生着一些事,奇事,怪事,有趣事……当然还有悲伤事;家事,国事,世界事……有的人活着,有的人死了,有的人伤病着……各种各样的事层出不穷,我们为这些事气愤过,困惑过,恼怒过,感动过,哭泣过,欢笑过……相当多的事情您身临其境经历过,会找到您当时的感受!

    这部书所涉及的人物众多,每个人就像珠帘中的一个珠子,缺一不可,至于这些珠子构成了什么样的图画,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部书的主体人物是青年学生,记录描述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社会变迁。我从未怀疑过中国人的智商,一直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可在自豪的同时,我们常常会感叹……这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书中的事,大都是一些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事,像流水一样不起波澜,生活就是这样:平淡、繁琐、枯燥的事情会更多一些,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或被外界改变。可惊心处,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埋下种子,就像水底的漩涡盘旋着、酝酿着,一触即发!一幕幕惨剧、事故悄然上演……这些事我们不能回避,因为客观存在,回避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埋留问题、甚至加剧问题。

    我生长在秦地,热爱这片热土,也熟悉这片黄土地,尤其是关中,还有秦声、秦腔、秦人。这里的人们和其它地方的人们一样,有善恶、有贫富、有贵贱、有勤懒,有悲喜……各自有各自的生活特色……然而又不一样:一颦一笑,一声一腔……再过上些年,那些人、腔、物、形皆不在。这些年头里,什么都追求标准化、统一化、正统化,个性被抹杀,死人活人神鬼佛道抢地盘,所留下来的寥寥无几,过几年还不知道能残留多少,文化,方言,乡土……一切似乎从儒家开始,到后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至愈演愈烈……以后还有人能否记起、知道这些?我不敢肯定。

    大多事件发生在这里,一些事情您可能经历过,或许您就是那个参与者、当事人,不经意间,您可能发现那个就是您的朋友、您身边的人,或者您发现作者就是您认识的人、您的那个朋友、那个孩子……而书中的某条街道您可能也从上面走过,某个地方您也去过、停留过,或者和主人公的脚印还重过,兴庆公园桥上的石狮子您也摸过……如果您是三秦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乡党,对这部书可能会更觉亲切,无论这部书写到哪里、写到哪步,作者不会忘了家乡人的支持。

    任何一本书都会或多或少得遭到一部分人的批评、非议,作者相信本书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局面。因为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会不尽相同,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别人身上。况且,我们在谈及与人有关的任何事物时,触犯了谁的利益,刺了谁的敏感区,谁就会不舒服,甚至恼火,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痛不痒地述说事情,或者说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那不是作者的想法和做法。

    读一本书,我想最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和结束之后,我们能从中收获什么。若些许读者纠结于个别词句,对书中某些地方措辞不满,而忽略这部书的整体内容,就有些舍本求末了。作者写这部书,并没有刻意针对任何人或群体。如果您对该书的某些部分不悦,无论您是何身份,作者在这里表示歉意,希望得到您的谅解与支持。

    最初,在打草稿时,作者自创了一些字,也加注了一些拼音,不是故意卖弄,确属表现人物和叙事的需要,也是出于地域文化保留的需要。只是最终,因为别的原因暂时无法呈现这些字来,还是只能通过常规文字、拼音、注释尽可能来表现人物、事件,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人物要合乎自己的身份,这个人物才算是他(她),才算表现成功。对于这些,作者自认为不影响与读者心对心交流,感情碰撞,因为整篇还是基于普通话来描述叙写的。

    这是一部关乎人人的书,无论身处何位,活得怎样……当您阅读这部书的时候,已经算作了一件善事,支持这部书的时候也是保护了自己;如果您觉得这部书真实,抒发的是真性情,不妨将其介绍给家人朋友。

    在我心中有个愿望,希望这部书能够成为一部传世巨著,在之前及其以后的数十百年里无出其右,经得起时间洗涤、沉淀,过上千年百年,仍有人品读着,仍有人感动着,仍可圈可点……将这部书写成写好,我认为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在写此序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艰难,这似乎要比写这部书更难。在最早的想法内,我也曾考虑过前去拜访两位陕西文学界的标志性大家中的一位为此书作序,可书的草稿一直未完成,我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具体要等多久,我自己都不清楚;而我能不能活得那样长久,也不很清楚,限于这种情况,只能自己给自己作序了!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纯真善良的人们、曾经饱受生活苦难已经逝去的人们、依然生活在贫苦边缘而挣扎不息的人们、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们……

    作者泽生

    2011年7月3日 日暮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