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念槐

第一章 才子佳人

    你也如我一般,怀念着小学的那段岁月吗?

    、、、、、、

    那时节,杜家庄房前屋后的杏花已经开得如少女绽放的笑脸,而校园里的那棵老槐树黑黝黝的枝桠间还看不出一点春意。

    一两只蜂蝶被吸引来,更像是嬉戏,而不急于采撷。它们身处杏花间,却寄情于老槐树,因为深谙自然之道的蜂蝶知道谁才能为它们酝酿真正的琼浆玉液,眼前的这点淡粉薄香,只不过供等待中的消遣。

    如果你信不过这些长着翅膀的昆虫,那就等着看养蜂人戴着蚊帐帽、拎着蜂窝板、操着刷蜂刷的忙碌的身影吧。还有帐篷旁那一溜排开的盛满蜂蜜的铁皮桶,只要你能计算出那些大肚子圆柱体的体积,就不难知道老槐树的身体里到底流淌着多少蜜汁。

    近处的蜂蝶和远方的养蜂人都在等待,等待着杜家庄校园里的老槐树在五月的勃发——以珠玉般圣洁的花朵,以层叠密集的气势,以浸透熏染的浓香、、、、、、

    铃声响了。

    小生子嗖地从土堆里爬起来,冲到校门口,那速度,比他妈妈的大巴掌落在他的屁股上时还快。

    “快!来了!”他向后一招手。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跑上来。麦玲子眼看又要殿后,她一把扯住我的衣服,想拉个垫背的。“玉儿,等等我,你别跑那么快。”她喊道。

    这可不是讲情面的时候,我挣脱了她的手,还赶在到达目的地之前超越了三两个。麦玲子赌气一蹲,不跑了,一个人在远处哭鼻子。没人当回事,她就这一用滥了的招。

    再说,谁有闲工夫搭理她呢?就连平时最听不得她的哭声的正在推碾的她的母亲也随着其他妇女暂时把目光投向了别处,说笑的停止了说笑,过路的也立时驻足。

    你看,是她,张东芝!大辫子一甩一甩的,眉清目秀。

    张东芝背着军用书包,在那些一眨不眨的大大小小的目光里走出校园、、、、、、拐个弯,再也看不见了,众人才收回了目光。

    赶紧转向另一个方向。不早不晚,正赶上唐新文拿着教本走出教室。他身姿颀长,衣衫整洁,褪去了乡村所有的土俗,显得与周围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在众人的瞩目中,他身姿微倾,瞬即弹去裤脚的一丝粉笔屑,起落间,一缕乌黑的发丝掠过俊秀的额头。

    碾道里,好像回味了很久,才又开始吱吱咯咯地转动了碾砣;本来高声谈笑的妇女又开始了小声的嘀咕,只是没有了先前的兴致;过路的汉子又踏上了行程,却比刚才多了不一样的思绪。

    至于我们那群小孩子嘛,早就吹响了手里的柳梢,追随着张东芝,一路大呼小叫地远去了。当然,还是麦玲子断后。

    我们一直跟随她到村口,看她回头嫣然一笑,便像小学生在操场上听到“立定”的命令一样停下脚步,脖子伸得比大鹅的还长,目送她一路向北,走到她自己的村子张家庄去。夕阳照亮了她美丽的背影,也照亮了杜家庄的一草一木。

    不要误会,我们可不是翘课出来看美女的。要知道,人家现在还是学龄前儿童呢,没看还没起大名嘛。

    鉴于那时代幼儿园还没有在杜家庄诞生,我们只好到杜家庄的学校门口给自己找乐园。

    不用说大人,就连作为小娃娃的我们也知道杜家庄的学校与众不同,得天独厚。这个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学校不但有小学,还有初中。

    你们有小学,可有初中吗?附近村里的孩子要上中学,还得来杜家庄。这一点很令村民们骄傲。

    重要的是,要是没有初中,我们小孩子能为自己找到那么多乐子,能天天看张东芝吗?

    那些年,杜家庄的孩子们一直保留了“看张东芝”的习惯,这也成了孩子们每天的一个重要而美好的娱乐项目。我对童年的快乐记忆就是从跟在张东芝的屁股后头开始的。

    只要张东芝一露面,孩子们就如同发生了什么大事,奔走相告:“张东芝来了!”“张东芝来了!”然后共同簇拥着看张东芝。

    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当那些年幼的男孩子们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梦中的仙女会有着共同的模样。

    而那些小女孩们,早在她们成为少女之前就共同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嫉妒的种子,并且在以后的岁月里发芽生长,枝繁叶茂。

    村里的大人们也爱看张东芝,要是哪天碰巧不但能“欣赏”到张东芝,还“赏鉴”到她的老师唐新文,那可是当天的一件大事、幸事。在杜家庄,不管是文盲还是半文盲都会做一道数学题:张东芝+唐新文=杜家庄最靓丽的风景。

    但是我们这些小“脂粉”(张东芝的粉丝)显然不是承自那些大“脂粉”,纯粹是对美的自我发掘,单纯热爱,而那些大人们“观看”张东芝的心情显然复杂得多。

    村里的女人们热切地盼望看到张东芝的身影,想方设法地捕捉她的气息,又害怕看到她,捕捉到“它”,因为无论她的美貌,还是她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都使全村的女人自惭形秽,心生怨恨,怨恨自己投错了胎。

    一连几天,那些大姑娘们都会无故对自己的爹娘耍脸子,使性子,发脾气,只恨他们把自己生成了歪瓜裂枣。

    而那些小媳妇们,在看到张东芝的那一刻,真希望自己的眼睛瞎了,眼不见心不烦。其实她们最希望当时就瞎掉眼睛的是走在身边的自己的男人。你看他的眼睛瞪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你看,张东芝走来了,走来了!大辫子一甩一甩的,眉清目秀。

    那些男人们看着张东芝,就如同被太阳的光芒迷住了眼睛,其他所有的女人瞬间变得黯淡无光。

    她们都说,张东芝最好还是少在杜家庄出没,若白天看她在大街上走一趟,到了夜里,村里的女人们比喝了浓茶还灵,集体失眠。

    何止失眠?这样的夜晚,杜家庄的女人都被嫉妒折磨得红了眼睛:她那杨柳一样摇摆的腰肢也就罢了,怎么还连着个浑圆的大屁股呢?想不通啊,自己的水桶腰这么有内容,到了屁股那儿,怎么就没有料了呢?、、、、、、

    张东芝不但人长得美,还是准中专生,就是说来日她是铁定要端铁饭碗的公家人。那年月考个中专,难!出个女中专生,更难!从杜家庄中学这样的非重点考出个女中专生,破了例了!

    就连男中专生说着,这么多年杜家庄中学出了几个?不就唐新文这棵独苗吗?而这个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前中专生即将成为杜家庄中学第二个中专生的缔造者。

    在这个文化稀缺的年代,在这个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村,人们崇奉文化,尊崇有文化的人,像唐新文这样有文化的人是祖坟上冒了青烟。学校的老师在村民们的心目中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不时出现在村人的重大宴席上。

    但是在那个“成材率”不会高于今天彩票中奖率的年月,人们不敢奢望这样的好彩头会砸到自己孩子的头上。

    他们说:“上学有什么用?还能指望他考上学?早晚还不是抡锄头。”所以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地念了一段时间的小学后就陆续辍学了,甚至很多孩子连学校的门都没进过。

    何况在那个劳动力就是工分,就是粮食,就是财富,就是不饿肚子的年代,好像地瓜干和煎饼馒头比满腹经纶更实际。

    但无论如何,村人们还是因为方圆几十里仅有的这所“高等学府”而倍感自豪。清早他们扛着锄头、䦆头下地的时候,一伙伙的少男少女背着书包从四面涌进村来,走过杜家庄的大街小巷,在老槐树盘踞的校园里汇合。

    傍晚放工时,又赶上他们从校园里涌出来,走向夕阳下他们各自的村庄。

    紧接着,那些穿着中山装,留着大洋头的“高级”老师们也骑着自行车文绉绉地上下班了。

    村民们穿梭在这些有文化的人中间,不自觉地涌上一股“高雅”的情怀,挺直了腰板,好像自己也沾染了文化的气息,成了“文化人”,比周围村子的人高出了一个层次。

    而这种优越感也为邻近的村子所公认,以至其他村的姑娘都争相恐后要嫁到杜家庄来。村民们总是不无自得地说:“杜家庄的青年就是不愁找媳妇,树墩子上戴个斗笠也有姑娘抢破头。”

    在看不见张东芝和唐新文的时候,村人们也喜欢把他们挂在嘴上。他们在繁重的劳动之余给予他们莫大的关注,在漫长的冬夜里不厌其烦地谈论着有关这两个人的点滴趣事。

    在他们的口中这两个人简直是一对“才子佳人”,就像他们自小就从说书人的故事里听到的那种。

    有时真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把深深扎根于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些令人心动、心痒的有关“才子佳人”的高雅的故事,嫁接到了这两个人的身上,希望这美好的故事在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得以演绎?因为听来听去,有据可查的也就是张东芝在晚自习的课间,趁着夜色强行扑进唐新文的怀抱里。

    他们在说笑之余为两人送上真诚的祝福,而如果是自己的女儿胆敢往男人的怀里钻,胆敢谈恋爱,那就是大逆不道,伤风败俗,会把她的腿打断。

    杜家庄人向往“高雅”,而又自甘“土俗”:“像我们这样的“睁眼瞎”的孩子,就是扛镢头的命。“他老子我大字不识一个,还不是照样挣工分。”

    张东芝考上中专,告别杜家庄的那一年,杜家庄作为“高等学府”驻地的生涯也画上了句号。杜家庄中学合并到了邢家公社的中学,中学的“高级”教师们也随着去了,唐新文却留了下来。

    他毅然拒绝了领导的多次邀请,为的是留在村里照顾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和被痨病折磨得佝偻着喘作一团的哥哥。

    村人们都扼腕叹息:这样一个青年才俊就这样为家庭所累,埋没在杜家庄的这个小学校里了吗?这样的“才子”怎么可以呆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呢?怎么能在这里当孩子王呢?他应该去有着公共汽车和大马路的地方,去培养更多的中专生,去与他的“佳人”续写爱情童话。

    村人们焦急地轮番到他的家里去,帮着上面来的领导劝说他:你傻呀?你脑子进水了吗?你想后悔一辈子啊?

    当然还有说不出口的心里话:你呆在这个小山村里,张东芝还会跟你好吗?唐新文只是微笑。

    生产队的队长拍着胸脯说:“你的老母亲和哥哥就交给队里了,你就放心地去吧,你的母亲就是大家的母亲,你的哥哥就是大家的哥哥,有我们一口吃的就绝不让他们饿着。”唐新文只是感激,只是微笑。

    大家真没招了,实在拿这个人没办法,比电影里的特务头子还“顽固不化”。

    最后大家仇人似的把目光投向那个拖了大才子后腿的人,那个即将粉碎一段千古佳话的,在墙角的太阳地里咳嗽成一团的家伙:同样是一奶同胞的两兄弟,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受打击了,挫败了!

    杜家庄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失落过。好好的杜家庄学校转眼一分为二,“高等学府”一夜间拉起了院墙,变成了村里人家的住宅,不见了一伙伙文质彬彬的书生和文雅的少女,只有满院子的鸡狗鹅鸭。

    情何以堪呢?情何以堪!

    从此没有了“文化”的优势,没有了“找媳妇”的优势,没有了嘲笑人家的优势,不得不和周围的村子平起平坐了。

    更可气的是,村里唯一的“才子”也没了“才子”的样子,“佳人”肯定是保不住了。看着这张方圆多少里内第一美男子的脸就来气。

    哎,不争气啊!村道中落!村门不幸!

    哎,有盛就有衰啊,杜家庄是没指望了,干活也没有劲了。

    村里的男女老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懈怠过,任凭生产队长连吼带骂,一个个歪在地头上,有气无力地拿大地瓜当皮球扔。就连以铁面著称的著名生产队长王成又能奈他们何?

    〖微书网 www.103shu.com〗更新最快的小说阅读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