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奇人陆法和(三)
八,入局
出手第一回合,完胜。陆法和选点精准,令猜忌心极重的萧绎毫不犹豫同意建军。一得授权,陆法和雷厉风行,仅用两天就从蛮族里征集了八百精壮,当即开到渡口,准备乘船东下支援前线。
送陆法和去当炮灰,萧绎并不心痛。但他也不至于对陆法和毫无防备。此时江陵城内已无人可用。萧绎就从监狱里将大将胡僧祐放了出来,升官为假节、武猛将军,晋封新市县侯,授予一千精兵(实在是无兵可调了),命其与陆法和联军东下抵挡任约。
胡僧祐原在北朝当官,因北朝动乱而南下投梁。其人能力有,忠诚度也不错,缺点是有自己的见解,不肯毫无保留充当驯服工具。前些年蛮人(西沮蛮)作乱,胡僧祐被派去平乱。萧绎密授斩尽杀绝的方针,但胡僧祐不肯执行。萧绎一怒之下就把他关了起来。现在形势不妙,胡僧祐被火线起用。他也毫无怨言当即东下。
胡僧祐的部队属于精锐,他自己也急于立功,所以走在陆法和所部的前头。五月中,与侯军前锋任约在湘浦(湘江流入洞庭湖的口岸)相遇。
此时侯景大军在巴陵围攻王僧辩。这是萧绎最后的主力所在。而部将任约则领五千前锋直趋江陵。胡、任两军在洞庭湖边相遇。胡僧祐因兵力不足,对方又刚获大捷,锐气正盛,所以决定不与急锋。当即退兵西上,做出绕道东下的姿态。
任约是侯景从北方带来的心腹战将,一向轻视南军。所以胡僧祐的表现令他毫不生疑,当即麾军急追。在南安芊口,任约追上胡僧祐,向他喊话道:“你这江东小儿,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就知道跑、跑、跑。你还能跑到哪儿去?”
胡僧祐不理他,只是占据有利地形固守不战。趁其不备悄悄丢弃营寨后撤。任约发现后立即再追。两人一逃一追,到了洞庭湖西岸的赤沙亭(洞庭湖在这里形成一块接近封闭的水域,叫做赤沙湖),陆法和的八百人马刚好也到了。至此胡僧祐不再逃跑,与陆法和联军摆开决战姿态。(五月三十)
再回叙陆法和的行程。出发时八百子弟肃然登舰。这支部队人数不多,仓促成军也未经正规训练。但成员都是些悍勇之辈。蛮人历来好斗轻生,从战斗意志及单兵战斗力的角度,还是有相当实力的。陆法和更将自己的情报员一古脑儿收集起来,全体开动奔赴前线。战舰离港之际,陆法和激动难抑。他仰天大喝道:“老子有无量兵马!”
这批人一走,荆州地界(或者可以说是“神界”)突然陷入莫名的沉寂。本来荆州一带神祠很多,老百姓有点什么头疼脑热都要找座祠庙祈福消灾。要说一求就灵倒没那么玄乎。但隔三岔五的总会有点灵验。可是自从陆法和率军出发后,本地百姓突然发现无论怎么求,都没有一点灵验的迹象了。于是民间纷纷传说,陆法和这一去啊,一定是把荆州地界的大小神灵全都带去助威。既然神没了,祈祷当然也就没用了。这个发现令大家震惊无比。陆大师果然不是一般人啊!在神界的江湖地位那是相当的高!
作为一千多年后的读者,只要脑子灵敏且足够“奸诈”,恐怕已从笔者的叙述中找到破解此现象的关键。那即是,之前那些应验的神迹,全是陆大师私下派人鼓捣出来的。
比方说那个张家大妈平时挺崇拜陆大师,到处说他好话。陆大师总不好意思让人家义务宣传吧。偶尔他也会派个人去她家里或是她常去的神祠里听听,她都有些什么麻烦,有些什么心愿。要是成本不太高,解决起来不太麻烦的,悄无声息就替她处理了。再适当留点线索,让她知道这是陆大师的功劳。张大妈替陆大师鼓吹起来当然劲头更足了。
而那个李大爷猎户出身,性格强悍不太信神。那么小小的跟他开几个玩笑,什么被他猎杀的狐狸半夜凄叫啦,石头砸到屋顶上啦。如此之类。一旦李大爷心中发虚,抱着宁信其有的态度去祈个神还个愿,种种异象当即消隐。万一时间长了,又开始目空神道的嚣张,那就再来几次。用不了几个回合的调教,李大爷即使不信服,至少也被吓服,不敢再明目张胆标榜那套无神论了。
别说陆大师是专业在这条道上混的。就是那些彻头彻尾的世俗政客,在关键时刻也要借助这一手的威力。刘邦区区一个派出所长,犯事在逃的时候,全靠会几手这类招数,才能吓住众多蔑视权威的暴徒,稳稳坐上老大位置。他的杰出创意就是“剑斩白蛇”那一出,优秀得都上了官方文件(《史记》、《汉书》)。供历代知识分子、异动分子、**集团学习领会。打个比方,就象现代的草根企业家,其经典案例被收录进哈佛商学院教材,供众多mba(工商管理硕士)揣摩解析那么牛气。不仅于此,他的另一策划,即老娘梦与龙交,因而受孕的品牌创意,更是成了此后历代创业者(开国帝王)的经典范式。刘邦要是活到现在,估计翻看史传的时候会拈须微笑,得意于自己规整意识形态的功力。
至于稍前或更后,无论是陈胜的狐狸夜叫,鱼腹出书,还是黄河工地上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无非都是一个个大同小异的创意文案。以陆法和的专业造诣,玩起来当然手法纯熟。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的意境那才差堪比拟。
换一个角度,这样的毫无保留,全军以赴,正表明陆法和的决心和判断。此战非赢不可。时机只此一次。能成,以后也不用再玩这些不成气候的把戏。或者说可以换个层面来玩了。如果不成,以后也不可能有更好的入局机会。总而言之,成败在此一搏,没必要给自己留后路了!
九,战胜
陆法和的船队与胡僧祐会合后,从兵力上仍劣于任约。任约有五千人马,胡陆联军只有两千不到。更关键的是,任约是“北派”悍将,生性凶暴,战斗意志极为坚韧。梁军与侯景的北军比,主要差在战斗意志。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基本上是面对面,视线可及,声息可通。处在一个战斗意志薄弱的群体中,勇士也容易丧胆。反之,在一个战斗意志狂热的群体中,懦夫也会被感染而疯狂起来。这种情况,后世也屡见不鲜。一战后期,天性浪漫、内心柔软的法军数度濒临崩溃。幸好时代不同,大炮坦克、水泥掩体的战争手段抑制了这种效应。要不然,两次大战,就会是两次法军悲惨史。
陆法和深明此理,知道鼓起士气的重要性。于是他精心准备了一出节目。六月二日这天,他乘着一只小船,身上不穿甲胄,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逼近任约军的营寨三四百米开外。仔细观察之后才返回。这个距离已经是强弓劲弩能射及的范围,陆法和身为主将,如此勇气顿时鼓舞了全军。蛮人最敬佩英雄,为此人人都抱了有进无退之决心。
陆法和趁势煽动道:“凡水上作战,必有龙神助阵。刚才我贴近观察,发现对方的龙神困倦不堪已经睡着。我军的龙神却张牙舞爪气势正足。大家要趁此良机奋勇向前,必定能大获全胜。当然了。要是等到明天再打,形势对我们更好。可以不伤一人就拿下对手。但是天道公平,有一利必有一弊,在别的方面咱们一样要付出代价。不要犹豫了,弟兄们给我上。”
前面那段话好理解。这种宗教上的鼓舞有其必要。但是后面那段又是什么意思呢?事实上,这正是陆法和的高明之处。他是为战争的失利预留退步。若是话说得太死,万一凭着一股锐气仍然打不赢,或者遇上不可知的突变,战士的心态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弄不好一下子士气丧尽,那就很难翻身了。由此可知,陆法和绝非利用宗教起事的轻躁之徒。他思虑缜密,手段灵活,对人心的把握和战争的权谋都有很深造诣。
陆法和在动员之后,并未简单的驱使部下强攻。而是利用上流之利,先放火舫(装满易燃物,用于引燃对方战舰的小船),打算等对方战舰着火、局势混乱时再全军出击。哪知这时意外发生。湖面突然吹起东风。唐人诗云: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陆法和站在高大的战舰上向东看去,只见洞庭湖上东风大起,无数条火舫驶到中流,突被风势所阻,或停滞不前,或干脆回返。
梁军顿时大惊失色。陆法和也是心中打鼓。但他毕竟气度深沉,而且在这一带居住日久,对于这时节的气象深有研究。他知道东风绝不会持久。自己这边有上游之利,只要风势不太大,火舫还是能放下去。至少回烧到己方的可能是不大的。陆法和打起精神,居高大呼道:“这是对方的龙神在打呼噜。大家且看我的手段。”
此次形势危急,难得陆法和挺身而出,萧绎对陆军的装备倒是下了血本。陆法和的旗舰是一艘有多层楼的巨舰,他这么登高一呼,全军上下顿时向他注目。
陆法和挥动羽毛扇,向着空中做了几个姿势。事实上他是用扇子上的羽毛在测风向风速。果然没过多久,东风就大为减弱,风向慢慢的转了。只是众人都在向他注目,没人及时发现这一点。陆法和又等了片刻,确认风向已转,他当即挥动扇子朝敌军一指,嘴里大喝道:“西风来也!”
众人转头看去,果然发现风向转了过来,停滞的火舫借着风势,飞速向任约军冲了过去。
梁军士气大振。陆法和老谋深算,胡僧祐饱经战事,两人不失时机的发出进军命令。梁军全线出击。
但陆法和的“神功**”虽然鼓舞了本方,对面的任军战士却因距离过远,并未受到影响。虽然躲避火舫造成一定混乱,任军仍然沉着,并未因此而有溃散的迹象。
陆法和眉头一皱,羽毛扇向右连挥两下。一支小分队突然跳下战船,踏着水面向任军冲击。
这时两军相距已近,突然发现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军心顿时慌乱。此时科技还未昌明,做为六世纪的战士,潜意识中鬼鬼神神的东西难以消尽。陆法和的大名他们早已听说,再辅以眼前这种神奇的场面,那种震撼实在难挡。
目瞪口呆、手足无措……总之,任约军已经六神无主。这么一愣神,火舫牢牢钉上侯军排头的战舰(火舫的船头可以加装长钉,使之接触敌舰时能钉住对方)。战舰着火,心神已乱。对方有上游之利。再加水军装备和战术毕竟南胜于北。如此的形势下,战争出现一面倒是情理之中的事。
一战下来,任约全军溃散,不是被烧死、杀死,就是混乱中落水淹死。陆、胡联军取得大胜。只是战后检点,主将任约却在混乱中逃掉。这给胜利带来一丝小小的遗憾。众人正在懊恼,陆法和却胸有成竹的说道:“任约逃不出我的掌心。大家只管收拾战场。到明天午时,此贼自会现形。”
陆大师连番神术早令众人五体投地。他如此一说,大家便放松的捡拾战利品去了。忙乱之中,没人发现陆法和的心腹从水面下起出了许多东西。那是些长桩、木板、绞链之类。足以在水面之下建造一条坚实通道。让人“凌波阔步”发起冲锋。
十,手腕
第二天正午,大家耐心等任约出现。但午时已过,任约却还不肯出来投案。
难道是陆大师计算有误?负责搜索的头目赶来请示大师。陆法和也有点心中犯疑。但表面却不动声色。他从容解释道:“这是你们搜索的方式不对。注意水下。”
属下奇道:“难道任贼水性如此之好,竟能藏身水下整天不出?”
陆法和呵呵笑道:“不然。这一片是江口泥沙沉积带,水并不深。有几处在水浅时还是沙洲。几年前我在沙洲上建了一座佛刹。现在水深,此刹被淹在水下。你们注意找到刹顶,那就是任贼藏身的标记。”
众人恍然大悟。既有这么具体的指示,众人很快找到沙洲的方位,随即便发现了离水面不过半尺的佛刹尖顶。仔细拨开水草、杂物,一人突然大喊道:“找到了,任贼就在这里。”
众多轻舟迅速靠近,果然发现任约仰面朝天,两手抱住刹顶,只露出鼻子呼吸以躲避搜捕。众人一边大呼小叫的将任约提出捆绑,一面对陆大师的明见千里既惊且佩。原来大师早在数年前就料到了这一天,预先弄了这么一个机关来捕这条大鱼。神啊,怎一个神字了得!
陆法和拈须微笑。这一把又让他搏对了。事实上,建刹是一回事,逮住任约又是另一回事。只不过机缘巧合,战事正好在这一片水域发生。这一带水面下的虚实他了如指掌。而任约是侯景从北方带来的,能够百战余生,此人观察形势、应变逃命的本事肯定一流。既然不见尸体,八成是藏起来了。但茫茫水面之上,驾船逃跑会被已方发现。而潜水逃掉,对北方旱鸭子来说难度又高了点。唯一的逃生方式,就是潜在一个地方,既能藏身,又能呼吸。这种地方除了佛刹的所在,根本没有第二处可寻。遇上这种机会,陆法和当然要表现一番。
任约很快被带到陆法和的身前。他是侯景心腹,自知南下以来一路烧杀,滔天罪孽足够自己死上七八十次。因此他也不求饶,只求陆法和给个痛快的死法。胡僧祐也建议杀了任约,然后送首级到江陵表功。毕竟两人还要救援巴陵,带这么一条大鱼行军很不方便。要是押回江陵,又要分散有限的兵力护送。
哪知陆法和摇了摇头,从容说道:“象任约这种级别的大将,如何处置咱们可不能擅做主张。我建议派兵押回江陵。让大王亲自决断。”
任约大感意外。虽然押回江陵,前途还是莫测。但能够多活几天总也是好的。他的态度不由软了下来。陆法和察言观色,进一步安慰道:“施主请放心,根据你的面相,你不会死在刀兵之下。而且你跟萧大王宿缘深厚,肯定不会有事。只是以后可要诚心改过,在萧大王领导下为国家建功立业。”
这番话既动听又堂皇,任约不由感激涕零,说了很多承情的话。陆法和着意开解了一番,表示定会替他求情,让他有戴罪立功的机会,便派出几个心腹押送任约前往江陵。
眼看押送任约的战舰挂帆西去,陆和法微笑不语。他这么做,看似奇怪,其实内中大有深意。首先不杀任约,而是送回江陵让萧绎处置,这是一种很高明的姿态。虽然兵书上反复强调,要打胜仗,需要加重主将权威,讲究“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历代君主对带兵将领的自作主张都是极为忌惮的。事急的时候他们可以睁眼闭眼。一旦事定,一件件一桩桩“目无君上”的小事都会被拿出来秋后算帐。所以高明的将领处事立身大有讲究。秦国的王翦在灭楚前线不断寄信给秦王要钱要地,以之表明自己没有大的野心。汉代卫青以国舅加大将军之尊,一生行事谨慎,不结交宾客,不妄议政治。即使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对于败将都不敢轻易诛杀(诛杀败将能够立威,从而加强对军队的掌控力。但这种控制力的加强,是会遭到皇帝猜忌的),宁肯将之押回京城,让老大刘彻自己处置。所以他才能保持功业。后人所谓“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的说法,事实上是文人的情绪之言。根本没有细加考察各人性格、行为方式对事业成败的决定作用。
不仅于此。陆法和对于萧绎不杀任约极有信心。道理很简单。皇帝最乐意用的,就是那些没有人缘、没有根基,只能依附自己而不能反对自己的人。任约是一员勇将,人才难得。他又是北方来的破落户。在北方就没有地位,在南方士族坐大的格局下更不可能发展势力。尤其是攻下建康后,他的手上沾满了南朝士族的血腥。萧绎只要付出赦他一死的极低成本,便能换来一员好用而忠诚的猛将。这么好的买卖上哪儿找去?而任约一旦被起用,对于救命恩人陆法和能不感激?以他在南朝之孤立,还能找到比陆法和更好的朋友?
所以在这一件事中,陆法和就谋到了三大利益:
一,表明了自己的姿态。即对老大的绝对尊重。从而换取长远发展的有利环境。二,送给老大一份厚礼。以任约地位之高(司空、领军将军),这个俘虏一送回去,萧绎的后方便会人心稳固。而萧绎的夹袋里,也多了一条可随时用来“关门、放狗”的恶犬。三,卖了一个天大人情,为自己结交了一个潜在的盟友。
有此三大利益,这种“日行一善以德服人”的好事怎能不抢着做?
出手第一回合,完胜。陆法和选点精准,令猜忌心极重的萧绎毫不犹豫同意建军。一得授权,陆法和雷厉风行,仅用两天就从蛮族里征集了八百精壮,当即开到渡口,准备乘船东下支援前线。
送陆法和去当炮灰,萧绎并不心痛。但他也不至于对陆法和毫无防备。此时江陵城内已无人可用。萧绎就从监狱里将大将胡僧祐放了出来,升官为假节、武猛将军,晋封新市县侯,授予一千精兵(实在是无兵可调了),命其与陆法和联军东下抵挡任约。
胡僧祐原在北朝当官,因北朝动乱而南下投梁。其人能力有,忠诚度也不错,缺点是有自己的见解,不肯毫无保留充当驯服工具。前些年蛮人(西沮蛮)作乱,胡僧祐被派去平乱。萧绎密授斩尽杀绝的方针,但胡僧祐不肯执行。萧绎一怒之下就把他关了起来。现在形势不妙,胡僧祐被火线起用。他也毫无怨言当即东下。
胡僧祐的部队属于精锐,他自己也急于立功,所以走在陆法和所部的前头。五月中,与侯军前锋任约在湘浦(湘江流入洞庭湖的口岸)相遇。
此时侯景大军在巴陵围攻王僧辩。这是萧绎最后的主力所在。而部将任约则领五千前锋直趋江陵。胡、任两军在洞庭湖边相遇。胡僧祐因兵力不足,对方又刚获大捷,锐气正盛,所以决定不与急锋。当即退兵西上,做出绕道东下的姿态。
任约是侯景从北方带来的心腹战将,一向轻视南军。所以胡僧祐的表现令他毫不生疑,当即麾军急追。在南安芊口,任约追上胡僧祐,向他喊话道:“你这江东小儿,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就知道跑、跑、跑。你还能跑到哪儿去?”
胡僧祐不理他,只是占据有利地形固守不战。趁其不备悄悄丢弃营寨后撤。任约发现后立即再追。两人一逃一追,到了洞庭湖西岸的赤沙亭(洞庭湖在这里形成一块接近封闭的水域,叫做赤沙湖),陆法和的八百人马刚好也到了。至此胡僧祐不再逃跑,与陆法和联军摆开决战姿态。(五月三十)
再回叙陆法和的行程。出发时八百子弟肃然登舰。这支部队人数不多,仓促成军也未经正规训练。但成员都是些悍勇之辈。蛮人历来好斗轻生,从战斗意志及单兵战斗力的角度,还是有相当实力的。陆法和更将自己的情报员一古脑儿收集起来,全体开动奔赴前线。战舰离港之际,陆法和激动难抑。他仰天大喝道:“老子有无量兵马!”
这批人一走,荆州地界(或者可以说是“神界”)突然陷入莫名的沉寂。本来荆州一带神祠很多,老百姓有点什么头疼脑热都要找座祠庙祈福消灾。要说一求就灵倒没那么玄乎。但隔三岔五的总会有点灵验。可是自从陆法和率军出发后,本地百姓突然发现无论怎么求,都没有一点灵验的迹象了。于是民间纷纷传说,陆法和这一去啊,一定是把荆州地界的大小神灵全都带去助威。既然神没了,祈祷当然也就没用了。这个发现令大家震惊无比。陆大师果然不是一般人啊!在神界的江湖地位那是相当的高!
作为一千多年后的读者,只要脑子灵敏且足够“奸诈”,恐怕已从笔者的叙述中找到破解此现象的关键。那即是,之前那些应验的神迹,全是陆大师私下派人鼓捣出来的。
比方说那个张家大妈平时挺崇拜陆大师,到处说他好话。陆大师总不好意思让人家义务宣传吧。偶尔他也会派个人去她家里或是她常去的神祠里听听,她都有些什么麻烦,有些什么心愿。要是成本不太高,解决起来不太麻烦的,悄无声息就替她处理了。再适当留点线索,让她知道这是陆大师的功劳。张大妈替陆大师鼓吹起来当然劲头更足了。
而那个李大爷猎户出身,性格强悍不太信神。那么小小的跟他开几个玩笑,什么被他猎杀的狐狸半夜凄叫啦,石头砸到屋顶上啦。如此之类。一旦李大爷心中发虚,抱着宁信其有的态度去祈个神还个愿,种种异象当即消隐。万一时间长了,又开始目空神道的嚣张,那就再来几次。用不了几个回合的调教,李大爷即使不信服,至少也被吓服,不敢再明目张胆标榜那套无神论了。
别说陆大师是专业在这条道上混的。就是那些彻头彻尾的世俗政客,在关键时刻也要借助这一手的威力。刘邦区区一个派出所长,犯事在逃的时候,全靠会几手这类招数,才能吓住众多蔑视权威的暴徒,稳稳坐上老大位置。他的杰出创意就是“剑斩白蛇”那一出,优秀得都上了官方文件(《史记》、《汉书》)。供历代知识分子、异动分子、**集团学习领会。打个比方,就象现代的草根企业家,其经典案例被收录进哈佛商学院教材,供众多mba(工商管理硕士)揣摩解析那么牛气。不仅于此,他的另一策划,即老娘梦与龙交,因而受孕的品牌创意,更是成了此后历代创业者(开国帝王)的经典范式。刘邦要是活到现在,估计翻看史传的时候会拈须微笑,得意于自己规整意识形态的功力。
至于稍前或更后,无论是陈胜的狐狸夜叫,鱼腹出书,还是黄河工地上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无非都是一个个大同小异的创意文案。以陆法和的专业造诣,玩起来当然手法纯熟。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的意境那才差堪比拟。
换一个角度,这样的毫无保留,全军以赴,正表明陆法和的决心和判断。此战非赢不可。时机只此一次。能成,以后也不用再玩这些不成气候的把戏。或者说可以换个层面来玩了。如果不成,以后也不可能有更好的入局机会。总而言之,成败在此一搏,没必要给自己留后路了!
九,战胜
陆法和的船队与胡僧祐会合后,从兵力上仍劣于任约。任约有五千人马,胡陆联军只有两千不到。更关键的是,任约是“北派”悍将,生性凶暴,战斗意志极为坚韧。梁军与侯景的北军比,主要差在战斗意志。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基本上是面对面,视线可及,声息可通。处在一个战斗意志薄弱的群体中,勇士也容易丧胆。反之,在一个战斗意志狂热的群体中,懦夫也会被感染而疯狂起来。这种情况,后世也屡见不鲜。一战后期,天性浪漫、内心柔软的法军数度濒临崩溃。幸好时代不同,大炮坦克、水泥掩体的战争手段抑制了这种效应。要不然,两次大战,就会是两次法军悲惨史。
陆法和深明此理,知道鼓起士气的重要性。于是他精心准备了一出节目。六月二日这天,他乘着一只小船,身上不穿甲胄,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逼近任约军的营寨三四百米开外。仔细观察之后才返回。这个距离已经是强弓劲弩能射及的范围,陆法和身为主将,如此勇气顿时鼓舞了全军。蛮人最敬佩英雄,为此人人都抱了有进无退之决心。
陆法和趁势煽动道:“凡水上作战,必有龙神助阵。刚才我贴近观察,发现对方的龙神困倦不堪已经睡着。我军的龙神却张牙舞爪气势正足。大家要趁此良机奋勇向前,必定能大获全胜。当然了。要是等到明天再打,形势对我们更好。可以不伤一人就拿下对手。但是天道公平,有一利必有一弊,在别的方面咱们一样要付出代价。不要犹豫了,弟兄们给我上。”
前面那段话好理解。这种宗教上的鼓舞有其必要。但是后面那段又是什么意思呢?事实上,这正是陆法和的高明之处。他是为战争的失利预留退步。若是话说得太死,万一凭着一股锐气仍然打不赢,或者遇上不可知的突变,战士的心态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弄不好一下子士气丧尽,那就很难翻身了。由此可知,陆法和绝非利用宗教起事的轻躁之徒。他思虑缜密,手段灵活,对人心的把握和战争的权谋都有很深造诣。
陆法和在动员之后,并未简单的驱使部下强攻。而是利用上流之利,先放火舫(装满易燃物,用于引燃对方战舰的小船),打算等对方战舰着火、局势混乱时再全军出击。哪知这时意外发生。湖面突然吹起东风。唐人诗云: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陆法和站在高大的战舰上向东看去,只见洞庭湖上东风大起,无数条火舫驶到中流,突被风势所阻,或停滞不前,或干脆回返。
梁军顿时大惊失色。陆法和也是心中打鼓。但他毕竟气度深沉,而且在这一带居住日久,对于这时节的气象深有研究。他知道东风绝不会持久。自己这边有上游之利,只要风势不太大,火舫还是能放下去。至少回烧到己方的可能是不大的。陆法和打起精神,居高大呼道:“这是对方的龙神在打呼噜。大家且看我的手段。”
此次形势危急,难得陆法和挺身而出,萧绎对陆军的装备倒是下了血本。陆法和的旗舰是一艘有多层楼的巨舰,他这么登高一呼,全军上下顿时向他注目。
陆法和挥动羽毛扇,向着空中做了几个姿势。事实上他是用扇子上的羽毛在测风向风速。果然没过多久,东风就大为减弱,风向慢慢的转了。只是众人都在向他注目,没人及时发现这一点。陆法和又等了片刻,确认风向已转,他当即挥动扇子朝敌军一指,嘴里大喝道:“西风来也!”
众人转头看去,果然发现风向转了过来,停滞的火舫借着风势,飞速向任约军冲了过去。
梁军士气大振。陆法和老谋深算,胡僧祐饱经战事,两人不失时机的发出进军命令。梁军全线出击。
但陆法和的“神功**”虽然鼓舞了本方,对面的任军战士却因距离过远,并未受到影响。虽然躲避火舫造成一定混乱,任军仍然沉着,并未因此而有溃散的迹象。
陆法和眉头一皱,羽毛扇向右连挥两下。一支小分队突然跳下战船,踏着水面向任军冲击。
这时两军相距已近,突然发现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军心顿时慌乱。此时科技还未昌明,做为六世纪的战士,潜意识中鬼鬼神神的东西难以消尽。陆法和的大名他们早已听说,再辅以眼前这种神奇的场面,那种震撼实在难挡。
目瞪口呆、手足无措……总之,任约军已经六神无主。这么一愣神,火舫牢牢钉上侯军排头的战舰(火舫的船头可以加装长钉,使之接触敌舰时能钉住对方)。战舰着火,心神已乱。对方有上游之利。再加水军装备和战术毕竟南胜于北。如此的形势下,战争出现一面倒是情理之中的事。
一战下来,任约全军溃散,不是被烧死、杀死,就是混乱中落水淹死。陆、胡联军取得大胜。只是战后检点,主将任约却在混乱中逃掉。这给胜利带来一丝小小的遗憾。众人正在懊恼,陆法和却胸有成竹的说道:“任约逃不出我的掌心。大家只管收拾战场。到明天午时,此贼自会现形。”
陆大师连番神术早令众人五体投地。他如此一说,大家便放松的捡拾战利品去了。忙乱之中,没人发现陆法和的心腹从水面下起出了许多东西。那是些长桩、木板、绞链之类。足以在水面之下建造一条坚实通道。让人“凌波阔步”发起冲锋。
十,手腕
第二天正午,大家耐心等任约出现。但午时已过,任约却还不肯出来投案。
难道是陆大师计算有误?负责搜索的头目赶来请示大师。陆法和也有点心中犯疑。但表面却不动声色。他从容解释道:“这是你们搜索的方式不对。注意水下。”
属下奇道:“难道任贼水性如此之好,竟能藏身水下整天不出?”
陆法和呵呵笑道:“不然。这一片是江口泥沙沉积带,水并不深。有几处在水浅时还是沙洲。几年前我在沙洲上建了一座佛刹。现在水深,此刹被淹在水下。你们注意找到刹顶,那就是任贼藏身的标记。”
众人恍然大悟。既有这么具体的指示,众人很快找到沙洲的方位,随即便发现了离水面不过半尺的佛刹尖顶。仔细拨开水草、杂物,一人突然大喊道:“找到了,任贼就在这里。”
众多轻舟迅速靠近,果然发现任约仰面朝天,两手抱住刹顶,只露出鼻子呼吸以躲避搜捕。众人一边大呼小叫的将任约提出捆绑,一面对陆大师的明见千里既惊且佩。原来大师早在数年前就料到了这一天,预先弄了这么一个机关来捕这条大鱼。神啊,怎一个神字了得!
陆法和拈须微笑。这一把又让他搏对了。事实上,建刹是一回事,逮住任约又是另一回事。只不过机缘巧合,战事正好在这一片水域发生。这一带水面下的虚实他了如指掌。而任约是侯景从北方带来的,能够百战余生,此人观察形势、应变逃命的本事肯定一流。既然不见尸体,八成是藏起来了。但茫茫水面之上,驾船逃跑会被已方发现。而潜水逃掉,对北方旱鸭子来说难度又高了点。唯一的逃生方式,就是潜在一个地方,既能藏身,又能呼吸。这种地方除了佛刹的所在,根本没有第二处可寻。遇上这种机会,陆法和当然要表现一番。
任约很快被带到陆法和的身前。他是侯景心腹,自知南下以来一路烧杀,滔天罪孽足够自己死上七八十次。因此他也不求饶,只求陆法和给个痛快的死法。胡僧祐也建议杀了任约,然后送首级到江陵表功。毕竟两人还要救援巴陵,带这么一条大鱼行军很不方便。要是押回江陵,又要分散有限的兵力护送。
哪知陆法和摇了摇头,从容说道:“象任约这种级别的大将,如何处置咱们可不能擅做主张。我建议派兵押回江陵。让大王亲自决断。”
任约大感意外。虽然押回江陵,前途还是莫测。但能够多活几天总也是好的。他的态度不由软了下来。陆法和察言观色,进一步安慰道:“施主请放心,根据你的面相,你不会死在刀兵之下。而且你跟萧大王宿缘深厚,肯定不会有事。只是以后可要诚心改过,在萧大王领导下为国家建功立业。”
这番话既动听又堂皇,任约不由感激涕零,说了很多承情的话。陆法和着意开解了一番,表示定会替他求情,让他有戴罪立功的机会,便派出几个心腹押送任约前往江陵。
眼看押送任约的战舰挂帆西去,陆和法微笑不语。他这么做,看似奇怪,其实内中大有深意。首先不杀任约,而是送回江陵让萧绎处置,这是一种很高明的姿态。虽然兵书上反复强调,要打胜仗,需要加重主将权威,讲究“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历代君主对带兵将领的自作主张都是极为忌惮的。事急的时候他们可以睁眼闭眼。一旦事定,一件件一桩桩“目无君上”的小事都会被拿出来秋后算帐。所以高明的将领处事立身大有讲究。秦国的王翦在灭楚前线不断寄信给秦王要钱要地,以之表明自己没有大的野心。汉代卫青以国舅加大将军之尊,一生行事谨慎,不结交宾客,不妄议政治。即使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对于败将都不敢轻易诛杀(诛杀败将能够立威,从而加强对军队的掌控力。但这种控制力的加强,是会遭到皇帝猜忌的),宁肯将之押回京城,让老大刘彻自己处置。所以他才能保持功业。后人所谓“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的说法,事实上是文人的情绪之言。根本没有细加考察各人性格、行为方式对事业成败的决定作用。
不仅于此。陆法和对于萧绎不杀任约极有信心。道理很简单。皇帝最乐意用的,就是那些没有人缘、没有根基,只能依附自己而不能反对自己的人。任约是一员勇将,人才难得。他又是北方来的破落户。在北方就没有地位,在南方士族坐大的格局下更不可能发展势力。尤其是攻下建康后,他的手上沾满了南朝士族的血腥。萧绎只要付出赦他一死的极低成本,便能换来一员好用而忠诚的猛将。这么好的买卖上哪儿找去?而任约一旦被起用,对于救命恩人陆法和能不感激?以他在南朝之孤立,还能找到比陆法和更好的朋友?
所以在这一件事中,陆法和就谋到了三大利益:
一,表明了自己的姿态。即对老大的绝对尊重。从而换取长远发展的有利环境。二,送给老大一份厚礼。以任约地位之高(司空、领军将军),这个俘虏一送回去,萧绎的后方便会人心稳固。而萧绎的夹袋里,也多了一条可随时用来“关门、放狗”的恶犬。三,卖了一个天大人情,为自己结交了一个潜在的盟友。
有此三大利益,这种“日行一善以德服人”的好事怎能不抢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