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步步谋划
歧觉寺中,十二云骑兵之首桑菩端着午饭过来,宁越动了动身,这行军打仗在外也没有去注意繁文缛节,叫桑菩过来一起吃,两人凑在一起边吃边议事,桑菩向宁越报告,“我们昨天夜袭失败了。”
“我知道。”
那日公子须臾请池晏庞即喝酒,说是喝酒其实是为调兵,但两人到底不敢擅自调动兵力以满足须臾邀功之心,于暗中对宁越如实相告,当时宁越只淡淡道了四个字:“如他所愿。”
“大人派去的线人于昨天晚上飞鸽传书,说到目前为止有八个还在城里,并说了一些澜沧城中的情况,城里现在不管是白天夜间,街上都有步兵和骑兵巡逻,守城的主要兵力都放在北门一带。守北门的是商谊,城上滚木礌石石灰罐儿摆得极多,护门小城里全是堆满了这沧山上的荆棘,根本没法冲。南陵军现在查处奸作查得厉害,连日来除了那批装作难民进城的被捉之外,另外已经查出了三四个我们一早安排进去的线人,在城中斩首,首级就一溜烟的挂在城门口,向我军示众,另外……”桑菩顿了顿,没好意思再说下去,直到得了宁越指示,才又说道,“这……苏长宁说是有一份礼物要送给丞相,不久便到。”
提到苏长宁,小时可爱的小师妹自是与如今可以随意掌握他人命运的将领不可相提并论,可再如何终是有些遗憾,就像那些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蝴蝶,再如何美好都会逃不脱揉碎于掌间的命运,他们,也不会例外。只是变成如今相对局势也非他所愿,一时间内心就有如落叶划过水面,仅管表面依旧风清水净,温雅淡然。
礼物自不会是什么好礼物,宁越笑笑,又询问了澜沧城其他各个城门的防守情况,对城中所存的粮食,柴火约有多少,能支持多久一一了解了大概,这才缓缓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公子在对方军情不明的情况下便长驱直入,此乃犯了大忌。如此也好,可以打击一下他的锐气与傲气,对他以后的道路有利。”
说来须臾是宣王所有公子中最为妄为之人,也是最为好酒之人,凡好酒不拒,常年酒中驰骋,被宣王叱责有辱皇室,扶不起的烂泥,但宁越却不这样认为,此人身上虽有皇族弊病,便也瑕不掩瑜,是块可以雕琢之美玉,宁越也知须臾此次是朝中几股势力较量下的牺牲品,才被宣王派来督军,这军督得好坏,直接关系须臾在公子中地位,所以才会忘记“督”之本份,愈位为“将”,急不可待,命了池晏连夜攻城。
宁越喝了口水漱了漱口,许久才问,“你有没有北燕宫中的消息?”
“暂时还没有什么异动,只是辅国公最近去了趟阴山狩了次猎。”
“狩猎?”宁越嗯了一声, “皇家秋猎不是在我们出发前就狩猎完了吗?知道带了多少人?”桑菩不紧不慢答道,“听说七八个,都是其羽党,具体还有调查中……”
宁越看看窗外,歧觉寺中一片安静祥和的假象。如今时局动荡,即便皇城之内,亦危机四伏,群魔乱舞,一些野心勃勃之人,于暗中谋划钻营,意图对社稷不利,真是一个多事之秋。
金秋十月本是赏菊之时,丞相宁越却稳于歧觉寺中,对不远处你死我活残酷的战场视而不见,对着近处争相吐艳的菊花也视之不见,反是站在雪梅树下,对着光秃秃的枝桠发呆。
公子须臾身边的侍卫过来禀告,说是公子急召丞相于营前一议。
北燕军昨夜死伤过重,长驱直入的铁蹄碰到了尖锐的石子,摔得人仰马翻,也摔去了人心与稳定,以致于从上到下军营之内均窃窃私语不得齐心齐力。营门口,由二十多辆原本北燕国的战车运送过来的士兵尸体均被割去头颅,死状各异,极为凄惨,一排排堆在围篱前,此时是一川烟草,漫处飞絮之时,却已像是深久严寒,天与地都封冻在这场战争的哀嚎里。
北燕都尉郭济脾气躁,藏腋不住话,手中一柄长枪飞出,插入一人腰围粗的树杆里,愤然道,“丞相,这一仗,打得他妈的太窝囊了,依我看,还不如直接攻城,还怕了她区区一两万的南陵军?”
这句话说的露骨,针对性一清二楚,宁越却始终文质彬彬,温文守礼,这种人最好说话,因为不管你说什么,他都不会动气不会反驳你,永远是一副温温雅雅、和和气气的样子。这种人也最难说话,因为你一句话说出来,往往会石沉大海激不起任何波澜,你还在揣测还有迟疑,他便已将你的深心与这个世路统统看得精细透致。
“那丞相有何打算?”须臾一边命人清理这些死尸,一边与宁越入营帐商议。
宁越目光从营帐里这些人身上扫过,公子须臾身边的人,有池晏,庞即,欧阳度,郭济,樊谧,还有死去的徐方。
池晏是原本镇南侯池壁大将军的儿子,能力本事绝对是这些人中最高,以骁勇闻名天下,臂力过人,格斗技术强,但尤善骑射,名符其实的“百步穿杨”。就是性子有些毛燥,不太谨慎。当年灭白陔时指挥了广平大战,此战消灭了白陔军的主力,广平之战刚一结束,池晏就力主攻打卧郸,得到宣王支持,全军同仇敌忾、一鼓作气拿下了卧郸,由此奠定了北燕全线胜利的基础,又后一路杀进白陔国都,俘获了白陔王,功绩一度胜过镇南侯池壁。池壁被谓为北燕史上统兵最多、打仗最多的将军,在他的军事生涯里,几乎没有失败的记录,而他的儿子池晏青出于蓝,大有赶超之势。
而安远将军庞即原本是一个无名小卒,但其人能力超群,性格谨慎,曾做过宁越十二云骑兵骑尉长,无一有差错,后经宁越极力推荐,在攻打楚茨之时一夺其军事重镇成皋、荥阳,二夺楚茨边境三十七城,建立东郡,西郡,隔断了楚茨与其他几国的合纵互救之路,使楚茨国国土迅速缩水,并为池晏的长驱直入打开了口子,又经攻打楚茨雾都、阳襄,稽会,洛定四战之后,庞即已然天下闻名。可见,这二个毛头小子,大有可能会是以后北燕统一天下的股肱之臣。
而欧阳度是公子须臾身边的说客,因为有家族势力而被公子须臾拉拢,欧阳度家中是国都康丰第一家富贾,财势庞大,富可遮天,除此之外,欧阳度本身并不安于从商,倒是占着几分学识,行诡辩之才,号称“天下第一辩”。
久时曾挑衅宁越,设辩局,三局二胜,邀群臣相围,一二局各自胜出,三局为平,欧阳度狂笑“天下第一谋士也不过如此”,宁越回礼而出,未有半字,此后欧阳度回忆辩局,似稍有醒悟,又被人一言击之,乃知平局是宁越故意所为,自此见到宁越,也多半是绕着道走,有意避之。
郭济与樊谧位居都尉,都是公子须臾的旧属,一阴一阳,阳,郭济,匪气十足,不会整顿部下,性子又急,常常想立威而以‘立斩’出言相逼,本身并无杀人之意。阴,樊谧,凡是想立威杀人,与郭济相反,开始并不出声,引诱敌人犯错,然后立斩之。因此二人于军中名气都不太好,但这二人一旦相配合,常令敌闻风丧胆,所到之处亦所向披靡。
“那丞相有何打算?”须臾靠近,宁越闻着他身上一股子酒气。
宁越望着手中茶杯,茶杯里飘浮的茶叶,忽换了一个话题:“天下名山,必产灵草,这南陵地暖,故独宜茶。这种茶名唤‘香山云雾’,只生于香山之巅、绝崖之畔,在北方平原之地却是长不出来的,即便勉强培植出来,口味也必然大变。”
须臾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坐好,等着宁越说下去。
“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量才适性,所以,我向来只求做好份内事。”宁越喝口茶,道。
须臾张了张口,似有几分明白宁越话中意思,自是责谴须臾没有做好自己份内事,也暗示此次行动他擅自作主,以苏长宁一介女流而轻之,派疲惫之军急攻澜沧城,太过于想在军中立名扬威,欲速则不达。须臾虽然年少气盛,但也算是听得进劝。
“承蒙丞相指点,必谨记于心,诚然相改,还望丞相一路相佐,夺下澜沧城,乃至整个南陵国。”须臾放下小节,诚然道。宁越似看出了须臾心中所思,微微仰首,对大家道:“有南威之容,方可论淑媛;有龙泉之利,方可论决断。我自知并非旷世之才,亦无万世之功,还望以后若有得罪之时,能得诸公见谅。”
须臾有些摸不着宁越话中乾坤,而大家以为他说的是此次战事,宰相大人肚里都能撑船了,哪能再计较,纷纷出谋划策,又一个个推番,到最后还是问宁越下一步怎么走。
“杀鸡敬猴。”一言即出,一片骚动,宁越径自说,“歧觉寺有寺僧一百五十余人,全数押往澜沧城北门口,隔一个时辰杀一个僧人。”见宁越没有要说理由的意思,大家即刻动身去办,走时,宁越唯唤了庞即留下。
“丞相果真是不念旧情。”须臾哈哈笑了两声,方才问,“此举为何?”
宁越回道,“苏长宁毕竟是个女人,女人一般都会心软,会为了这些旧时故人而派人半夜来袭,即便不来偷袭,也足可以牵制他们的注意力,而放松城中警备。”
“苏长宁曾经于常棣马亭城杀了降兵五万,这样一个女人怎么可能心软?”须臾问。宁越笑而不答,只是跟庞即说,“这还得麻烦庞将军,带上骑尉江淮苋,领五千轻骑兵,由沧山上的荆棘小道穿过,趁夜进入建川道,伏之。”宁越道完又给了庞即一封信,命其到了建川道后再行打开,庞即当即领命而去。
苏长宁面上平静的神色淡了些,目光看向远处时渐渐地浮有一份忧虑来。她捡起一颗石子放在手上掂掂,城墙下那颗光秃秃的树上栖着一只乌鸦,好死不活的乱叫着叫得人心烦,苏长宁手中的石子飞出去那乌鸦呀的一声一头扎在地上,两条腿乱扑腾着。苏长宁拍拍手道,“别怪我痛下杀手,是你先遭惹我的。”
然后她向东走了几步又向西走了几步,迟迟下不了决定只得低叹一声道:“许久未见,没想到你已心狠到如此地步了,连僧人都不放过。”
“尽自己所能,做能做之事,别有什么顾忌了。”莫闻人从她身后过来慢慢说着,苏长宁却没有动,知他尽是道出了自己所思所想,莫闻人看着城墙下的被押僧人,又道,“这几年北燕逐年强大,先后覆灭了白陔楚茨,其军之勇被称为‘天骄’,而宁越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谋士”,难得的是这宁越任上八年不仅辅以治国,还重新平定内乱,一众将士居然渐渐已诚心归附于他的帐下。这余下几国日渐畏惧生怕有朝一日其倾倒天下之力将诸国尽收襄中,但该来的总规要来,谁也逃不过这一难了。所以,尽自己所能,做能做之事,别有什么顾忌了。”
“天下谋臣也须遇上清朗明君,若不然满腹才华也是无有施展之处。我南陵其实也有很多能人志士……”苏长宁缓缓道。
“哈哈……”莫闻人打了个哈哈自是知道苏长宁话中意思,他将视线放开去,但这落凤谷中苦旱之地满目黄土、一片枯瘠,愣生生看得人心里添睹。“今儿好像是月老节,有些不知死活的女子仍是冒险前来,听说被北燕军抓去了……”
莫闻人所说的月老节是歧觉寺中每年定有的节日,凡这一天来寺中烧香拜佛虔诚的善男信女们,定能求来美好姻缘,只是如今世事荼毒,佛不像佛,僧不似僧,心也就不是原先那颗平静虔诚的心了。苏长宁抬眼看向歧觉寺的方向,那里有一座大佛在后山上端座似在俯身望这尘世垂目微笑,她儿时还觉得这佛面精致朴华,现在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再看,反变得温润古意。
苏长宁朝着歧觉寺大佛的方向,在心里拜了一拜。
“我知道。”
那日公子须臾请池晏庞即喝酒,说是喝酒其实是为调兵,但两人到底不敢擅自调动兵力以满足须臾邀功之心,于暗中对宁越如实相告,当时宁越只淡淡道了四个字:“如他所愿。”
“大人派去的线人于昨天晚上飞鸽传书,说到目前为止有八个还在城里,并说了一些澜沧城中的情况,城里现在不管是白天夜间,街上都有步兵和骑兵巡逻,守城的主要兵力都放在北门一带。守北门的是商谊,城上滚木礌石石灰罐儿摆得极多,护门小城里全是堆满了这沧山上的荆棘,根本没法冲。南陵军现在查处奸作查得厉害,连日来除了那批装作难民进城的被捉之外,另外已经查出了三四个我们一早安排进去的线人,在城中斩首,首级就一溜烟的挂在城门口,向我军示众,另外……”桑菩顿了顿,没好意思再说下去,直到得了宁越指示,才又说道,“这……苏长宁说是有一份礼物要送给丞相,不久便到。”
提到苏长宁,小时可爱的小师妹自是与如今可以随意掌握他人命运的将领不可相提并论,可再如何终是有些遗憾,就像那些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蝴蝶,再如何美好都会逃不脱揉碎于掌间的命运,他们,也不会例外。只是变成如今相对局势也非他所愿,一时间内心就有如落叶划过水面,仅管表面依旧风清水净,温雅淡然。
礼物自不会是什么好礼物,宁越笑笑,又询问了澜沧城其他各个城门的防守情况,对城中所存的粮食,柴火约有多少,能支持多久一一了解了大概,这才缓缓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公子在对方军情不明的情况下便长驱直入,此乃犯了大忌。如此也好,可以打击一下他的锐气与傲气,对他以后的道路有利。”
说来须臾是宣王所有公子中最为妄为之人,也是最为好酒之人,凡好酒不拒,常年酒中驰骋,被宣王叱责有辱皇室,扶不起的烂泥,但宁越却不这样认为,此人身上虽有皇族弊病,便也瑕不掩瑜,是块可以雕琢之美玉,宁越也知须臾此次是朝中几股势力较量下的牺牲品,才被宣王派来督军,这军督得好坏,直接关系须臾在公子中地位,所以才会忘记“督”之本份,愈位为“将”,急不可待,命了池晏连夜攻城。
宁越喝了口水漱了漱口,许久才问,“你有没有北燕宫中的消息?”
“暂时还没有什么异动,只是辅国公最近去了趟阴山狩了次猎。”
“狩猎?”宁越嗯了一声, “皇家秋猎不是在我们出发前就狩猎完了吗?知道带了多少人?”桑菩不紧不慢答道,“听说七八个,都是其羽党,具体还有调查中……”
宁越看看窗外,歧觉寺中一片安静祥和的假象。如今时局动荡,即便皇城之内,亦危机四伏,群魔乱舞,一些野心勃勃之人,于暗中谋划钻营,意图对社稷不利,真是一个多事之秋。
金秋十月本是赏菊之时,丞相宁越却稳于歧觉寺中,对不远处你死我活残酷的战场视而不见,对着近处争相吐艳的菊花也视之不见,反是站在雪梅树下,对着光秃秃的枝桠发呆。
公子须臾身边的侍卫过来禀告,说是公子急召丞相于营前一议。
北燕军昨夜死伤过重,长驱直入的铁蹄碰到了尖锐的石子,摔得人仰马翻,也摔去了人心与稳定,以致于从上到下军营之内均窃窃私语不得齐心齐力。营门口,由二十多辆原本北燕国的战车运送过来的士兵尸体均被割去头颅,死状各异,极为凄惨,一排排堆在围篱前,此时是一川烟草,漫处飞絮之时,却已像是深久严寒,天与地都封冻在这场战争的哀嚎里。
北燕都尉郭济脾气躁,藏腋不住话,手中一柄长枪飞出,插入一人腰围粗的树杆里,愤然道,“丞相,这一仗,打得他妈的太窝囊了,依我看,还不如直接攻城,还怕了她区区一两万的南陵军?”
这句话说的露骨,针对性一清二楚,宁越却始终文质彬彬,温文守礼,这种人最好说话,因为不管你说什么,他都不会动气不会反驳你,永远是一副温温雅雅、和和气气的样子。这种人也最难说话,因为你一句话说出来,往往会石沉大海激不起任何波澜,你还在揣测还有迟疑,他便已将你的深心与这个世路统统看得精细透致。
“那丞相有何打算?”须臾一边命人清理这些死尸,一边与宁越入营帐商议。
宁越目光从营帐里这些人身上扫过,公子须臾身边的人,有池晏,庞即,欧阳度,郭济,樊谧,还有死去的徐方。
池晏是原本镇南侯池壁大将军的儿子,能力本事绝对是这些人中最高,以骁勇闻名天下,臂力过人,格斗技术强,但尤善骑射,名符其实的“百步穿杨”。就是性子有些毛燥,不太谨慎。当年灭白陔时指挥了广平大战,此战消灭了白陔军的主力,广平之战刚一结束,池晏就力主攻打卧郸,得到宣王支持,全军同仇敌忾、一鼓作气拿下了卧郸,由此奠定了北燕全线胜利的基础,又后一路杀进白陔国都,俘获了白陔王,功绩一度胜过镇南侯池壁。池壁被谓为北燕史上统兵最多、打仗最多的将军,在他的军事生涯里,几乎没有失败的记录,而他的儿子池晏青出于蓝,大有赶超之势。
而安远将军庞即原本是一个无名小卒,但其人能力超群,性格谨慎,曾做过宁越十二云骑兵骑尉长,无一有差错,后经宁越极力推荐,在攻打楚茨之时一夺其军事重镇成皋、荥阳,二夺楚茨边境三十七城,建立东郡,西郡,隔断了楚茨与其他几国的合纵互救之路,使楚茨国国土迅速缩水,并为池晏的长驱直入打开了口子,又经攻打楚茨雾都、阳襄,稽会,洛定四战之后,庞即已然天下闻名。可见,这二个毛头小子,大有可能会是以后北燕统一天下的股肱之臣。
而欧阳度是公子须臾身边的说客,因为有家族势力而被公子须臾拉拢,欧阳度家中是国都康丰第一家富贾,财势庞大,富可遮天,除此之外,欧阳度本身并不安于从商,倒是占着几分学识,行诡辩之才,号称“天下第一辩”。
久时曾挑衅宁越,设辩局,三局二胜,邀群臣相围,一二局各自胜出,三局为平,欧阳度狂笑“天下第一谋士也不过如此”,宁越回礼而出,未有半字,此后欧阳度回忆辩局,似稍有醒悟,又被人一言击之,乃知平局是宁越故意所为,自此见到宁越,也多半是绕着道走,有意避之。
郭济与樊谧位居都尉,都是公子须臾的旧属,一阴一阳,阳,郭济,匪气十足,不会整顿部下,性子又急,常常想立威而以‘立斩’出言相逼,本身并无杀人之意。阴,樊谧,凡是想立威杀人,与郭济相反,开始并不出声,引诱敌人犯错,然后立斩之。因此二人于军中名气都不太好,但这二人一旦相配合,常令敌闻风丧胆,所到之处亦所向披靡。
“那丞相有何打算?”须臾靠近,宁越闻着他身上一股子酒气。
宁越望着手中茶杯,茶杯里飘浮的茶叶,忽换了一个话题:“天下名山,必产灵草,这南陵地暖,故独宜茶。这种茶名唤‘香山云雾’,只生于香山之巅、绝崖之畔,在北方平原之地却是长不出来的,即便勉强培植出来,口味也必然大变。”
须臾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坐好,等着宁越说下去。
“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量才适性,所以,我向来只求做好份内事。”宁越喝口茶,道。
须臾张了张口,似有几分明白宁越话中意思,自是责谴须臾没有做好自己份内事,也暗示此次行动他擅自作主,以苏长宁一介女流而轻之,派疲惫之军急攻澜沧城,太过于想在军中立名扬威,欲速则不达。须臾虽然年少气盛,但也算是听得进劝。
“承蒙丞相指点,必谨记于心,诚然相改,还望丞相一路相佐,夺下澜沧城,乃至整个南陵国。”须臾放下小节,诚然道。宁越似看出了须臾心中所思,微微仰首,对大家道:“有南威之容,方可论淑媛;有龙泉之利,方可论决断。我自知并非旷世之才,亦无万世之功,还望以后若有得罪之时,能得诸公见谅。”
须臾有些摸不着宁越话中乾坤,而大家以为他说的是此次战事,宰相大人肚里都能撑船了,哪能再计较,纷纷出谋划策,又一个个推番,到最后还是问宁越下一步怎么走。
“杀鸡敬猴。”一言即出,一片骚动,宁越径自说,“歧觉寺有寺僧一百五十余人,全数押往澜沧城北门口,隔一个时辰杀一个僧人。”见宁越没有要说理由的意思,大家即刻动身去办,走时,宁越唯唤了庞即留下。
“丞相果真是不念旧情。”须臾哈哈笑了两声,方才问,“此举为何?”
宁越回道,“苏长宁毕竟是个女人,女人一般都会心软,会为了这些旧时故人而派人半夜来袭,即便不来偷袭,也足可以牵制他们的注意力,而放松城中警备。”
“苏长宁曾经于常棣马亭城杀了降兵五万,这样一个女人怎么可能心软?”须臾问。宁越笑而不答,只是跟庞即说,“这还得麻烦庞将军,带上骑尉江淮苋,领五千轻骑兵,由沧山上的荆棘小道穿过,趁夜进入建川道,伏之。”宁越道完又给了庞即一封信,命其到了建川道后再行打开,庞即当即领命而去。
苏长宁面上平静的神色淡了些,目光看向远处时渐渐地浮有一份忧虑来。她捡起一颗石子放在手上掂掂,城墙下那颗光秃秃的树上栖着一只乌鸦,好死不活的乱叫着叫得人心烦,苏长宁手中的石子飞出去那乌鸦呀的一声一头扎在地上,两条腿乱扑腾着。苏长宁拍拍手道,“别怪我痛下杀手,是你先遭惹我的。”
然后她向东走了几步又向西走了几步,迟迟下不了决定只得低叹一声道:“许久未见,没想到你已心狠到如此地步了,连僧人都不放过。”
“尽自己所能,做能做之事,别有什么顾忌了。”莫闻人从她身后过来慢慢说着,苏长宁却没有动,知他尽是道出了自己所思所想,莫闻人看着城墙下的被押僧人,又道,“这几年北燕逐年强大,先后覆灭了白陔楚茨,其军之勇被称为‘天骄’,而宁越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谋士”,难得的是这宁越任上八年不仅辅以治国,还重新平定内乱,一众将士居然渐渐已诚心归附于他的帐下。这余下几国日渐畏惧生怕有朝一日其倾倒天下之力将诸国尽收襄中,但该来的总规要来,谁也逃不过这一难了。所以,尽自己所能,做能做之事,别有什么顾忌了。”
“天下谋臣也须遇上清朗明君,若不然满腹才华也是无有施展之处。我南陵其实也有很多能人志士……”苏长宁缓缓道。
“哈哈……”莫闻人打了个哈哈自是知道苏长宁话中意思,他将视线放开去,但这落凤谷中苦旱之地满目黄土、一片枯瘠,愣生生看得人心里添睹。“今儿好像是月老节,有些不知死活的女子仍是冒险前来,听说被北燕军抓去了……”
莫闻人所说的月老节是歧觉寺中每年定有的节日,凡这一天来寺中烧香拜佛虔诚的善男信女们,定能求来美好姻缘,只是如今世事荼毒,佛不像佛,僧不似僧,心也就不是原先那颗平静虔诚的心了。苏长宁抬眼看向歧觉寺的方向,那里有一座大佛在后山上端座似在俯身望这尘世垂目微笑,她儿时还觉得这佛面精致朴华,现在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再看,反变得温润古意。
苏长宁朝着歧觉寺大佛的方向,在心里拜了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