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长得轻浮也违章

正文 【题外话】为度一切众生 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闲时看了几位同修在群里的讨论,深深感慨,这一百零八个台阶一步一坎,艰难啊!一旦觉得自己悟了,“魔王”、“魔女”就在前面等着,心一动,糊里糊涂就滚回了山底下。大文学

    在聂琛眼里,颜如玉好像彻底颠覆了从前的生活,朝圣是为了帅哥,拜服也仿佛成了儿戏。

    荼蘼再这里就问一句:从此,颜如玉还是佛弟子吗?有没有对佛法失望?有没有生出退转心?还愿度众生吗?碰上谤法谤佛的,还能升起护法之心吗?碰上聂琛这种修了半路滚下山的,是拉他一把,还是自己跟他一起下去?

    仔细琢磨琢磨,亲们就明白了。

    心未动,如如不动!

    一进佛门,第一件事就是“发心”。行文至此,我们才能感觉到“发菩提心”有多么重要!

    我们每天都在念:“为度众生,发无上殊胜的菩提的心”。嘴上发的,还是心里发的?若是嘴上发的,再精进的文思修行也是白费劲!麻烦一旦落在自己身上,立马就退转了。于是得出与聂琛相同的结论——

    佛祖忽悠人的,佛法不灵,装神弄鬼,不好使。

    而事实上,不是佛法有问题,是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甚如法。只限于纸上谈兵,不能将所知所学落实于行动。

    颜如玉忽然了悟了什么啊?文中尚未点破,给大家留一些空间,深思,再深思。

    而颜如玉还在“了悟”,说明她依旧是虔诚佛子,并未生退转之心。而看了文的诸位,多半已把“为度一切众生”丢在一边,继续为情所困,任自颠簸红尘了吧?

    退转了,大大的退转了!

    把林宝儿拉出来一对比,就把大伙儿都拐带到沟里了。

    坐亦禅,卧亦禅,行亦禅,无时无处不是禅,是为“坐禅”。

    不要误解哈,“坐禅”不是让你盘腿打坐,“坐”字之意——如如不动。生活中举手投足都是禅,时时处处都在参悟,人的心就渐渐沉下来,越来越稳,就类似禅定了。

    止,而后能观。人要先定下来,才有观量。人家一忽悠,就被拐跑了,心不定,眼前都是梦幻泡影。

    分析一下这个梦幻泡影啊,退转的道友们又在不知不觉中被“监视着”骗了,人只要微微动一个细微的念,就会被“监视着”欺骗,让你认为你悟了,你的想法是事实验证的,是合理的。大文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来告诉亲们是什么欺骗了你。

    正是我们固有的“贪、嗔、痴、慢、疑”。

    贪什么?

    贪恋红尘。我们偏爱于林宝儿的修行,是因为她未离世间,未离男人。而颜如玉的带着出离心的修行就显得枯燥乏味了。

    林宝儿的修行比较个人,正契合凡夫自私的境界,在我们看来,这就是成就的捷径。自私的我们才懒得管众生的死活呢,菩提心是假的,整明白自己的爱情,攥着那个男人才是我们学佛的目的。

    动机不纯,发心不正!升起的是邪心,修出来的必是魔业。“为度一切众生,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那得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根器啊?发心,就好比佛教修行的第一块基石,拿掉这块基石,你多年的修习瞬间就会土崩瓦解。

    所以,皈依三宝时,师傅从始到终就说一件事——发心!

    嗔什么?

    嗔男人啊!男人无可救药了,佛祖都拿他们没办法,我等一介小女子能有什么办法呢?逆来顺受吧,忍了吧,反正前面也是个男人,找谁都一个德行。

    拿男人没办法了,才想起修“忍辱“,算什么忍辱啊?

    真正的忍辱是,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他什么都不如你,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而你却能容忍他,这叫忍辱。你本身不如人家不是真忍,那叫无可奈何,委曲求全。

    痴什么?

    开始觉得颜如玉是楷模,后来觉得林宝儿是楷模,甚至觉得现在的卓芙蓉也可以做楷模。别人忽悠什么,你信什么,这还不叫痴啊?跟“沙师弟”犯一个毛病——“师傅,大师兄说的对啊”,“师傅,二师兄说的对啊”,“师傅,大师兄和二师兄他们说的对啊”。。。。。。他能替自己说点什么吗?评论区那么大,想得通想不通,总得说点什么吧?借此机会,向各抒己见的亲们表示诚挚敬意!

    很多情况下,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未必是好事,比如在船上。说起来,我还是挺怀念之前被“颜如玉”气跑的那位亲的,不知在那之后还有没有继续跟文。大文学不同的声音恰恰代表着我们需要理解,需要尊重,需要关爱的一部分人,试着与之沟通,各抒己见就是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融通的过程。

    慢什么?

    轻慢颜如玉啊,现在可能又开始轻慢林宝儿了。我们嫉妒他人的修行,嫉妒他人所得的成就与善果,听着一点风吹草动,就跟着一片骂声。解恨啊——颜如玉终于还是把自己作成离异妇女了。她不该怎么怎么样,不该怎么怎么样,后知后觉地“马后屁”全来了。

    有谁换位思考过?如果我们是颜如玉我们会怎样?我们比她高明吗?隐忍死守比拍屁股走人高明?带孩子卷款闪人,或是一气之下真做了“二奶”?选一条我们可能选择的出路,继续往下想,你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么?

    疑什么?

    疑佛祖啊!不诚不信,怀疑佛祖忽悠人,怀疑真言的可信性。佛祖涅槃后两千六百年,还没谁能推翻佛说的这些道理。就凭我等凡夫的脑袋,因何起疑心?我们常常对不知道的,观量之外的事物起疑心,这事儿在荼蘼身上也时有发生。上学的时候接受到的都是唯物的东西,修行也不可避免的蒙上了唯物的色彩。常常会把佛的教诲当做一个有形,有边界的,实实在在的工具,把遍及虚空的般若都想象成了具象的教科书。有时候觉得,这可能是未能消灭的业障,正因为此,我才不能瓦解这个坚固的物质世界,亲眼见证空性。

    空性对于我只能是个概念,需要靠理性的思维去理解。而真正有观量的大成就者,有形的世界在他们眼中全部土崩瓦解,归于虚空。

    正是“五钝使”被“监视者”利用,发心不坚固的人便生出了退转之心。于是,你再次落回了红尘,再次回到了轮回的起点,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会再次折磨着你。。。。。。

    如果颜如玉生了退转心,她与聂琛可能会小别新欢一阵子,问题还在那里,不论如何都没法回避。

    那么颜如玉是该继续行持善法,救度众生,还是该专心维护与聂琛二十几年的感情呢?

    这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聂琛就是烦恼中的众生,要维护多年的感情,当然要度他。

    天底下最难度的就是枕边人,类似聂琛这种起大慢心的“阿修罗”。佛祖说什么什么法门,阿修罗都嗤之以鼻,硬是要比佛祖多说一条。自己悟不透的时候,就谤佛谤法,胡搅蛮缠。这种人最喜欢“两头灌老鼠”,你要是哪一方面比他强,那你可得小心了,你注定会成为他假想敌,被阿修罗盯上了,八成死得很惨。

    那么,如果你不幸爱上了一个阿修罗怎么办,度还是不度?迎难而上,还是退转逃跑?作为行持善法的空行母,你有没有信心和能力慑服其心,让他归于善道,为佛护法?

    考研就在当下,修行即在当下。。。。。。

    道心坚固,修行者要像大明王那样毫不留情,摧破一切无明。这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气,需要将两种活力合二为一。观想佛祖身边的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一位大智,一位大勇,这是佛菩萨慈悲,在为我们以相说法啊!

    可能有人会说,一切善恶原本无差别,那么为什么非要摧破无明呢?随顺不好吗?他糊涂,我就跟着他一块儿糊涂呗,反正黑的白的还不都一样!

    实话说,荼蘼就这么想过。上师一句金刚狮子吼,把我震醒了:一个人连善恶都分不清,还修什么佛?

    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实实在在的差别,怎么可能一样呢?佛说的“无差别”,“无分别”,是教我们不要对黑色白色存在偏见,不要因为爱好光明而拒绝黑暗。黑色来时,我们乐于消受,白的来时,我们也乐于消受。

    所谓“善人是我师,恶人是我资”。要是糊涂到把恶人当成了师傅,那可真让人无语了。。。。。。

    佛说“慈悲”,慈悲绝对不是没有原则的调和。“和稀泥”有破失三归依戒体的危险。通俗不是庸俗,平常心不是平庸心。

    《大般涅盘经》中有: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可见善与恶,正与邪还是有标准。打却正邪,绝不是混淆正邪的概念,而是修正我们面对“正与邪”时偏执的情绪与态度,从而将一切转为道用。

    《菩萨善戒经》上说:“菩萨斥责乃至攻击他人而不犯戒之二::为了维护圣教,主持正法。。。。。。”

    《宝箧经》中佛言:“对破坏教义之言行应予以破斥,对其不破斥者非我弟子,对其进行破斥者是我弟子,是我声闻。”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六本,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说:

    菩萨应该护持正法,使正法久住。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对于能够隐没遮蔽佛陀正法的相似正法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能了知,不为邪说迷惑(能知)。

    第二,能揭露,不使其迷惑众生(能显)。

    第三,能如法摧灭,消除其对佛陀正法的破坏力(能正除灭)。

    这是最能善巧契入如来密意、语言、法义的最为殊胜的行为!

    又说,菩萨斥责乃至攻击他人,而不犯菩萨戒的情况有四种:

    第一:为了摧伏邪见外道。

    第二:为了维护圣教,住持正法。

    第三:为了调伏对方的烦恼,如马尔巴大师之于密勒日巴尊者。

    第四:为了令未对佛法生起净信者生起净信,已经生起者净信增长。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苦口婆心的对“人”唠叨几句,对方说不定能体谅你的一番苦心,真就听进去了。跟“阿修罗”啰嗦,你当心他“抓住苍蝇挤破它的肚皮把它的肠子扯出来再用它的肠子勒住他的脖子用力一拉,呵--整条舌头都伸出来啦。我再手起刀落哗--整个世界清净了!”

    所以,方法是关键。要善巧——不但要善,还要巧。

    世间最难处理的莫过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最难处理的莫过于男人和女人的关系,男女之间最难处理的莫过于夫妻关系。究竟是什么方法呢?暂且不说,亲们不妨再琢磨琢磨。

    最后给点提示:枕边善男子是众生而非众生,誓愿度他,万万不能慢过他;枕边善男子是菩萨而非菩萨,无须度他,他自己便把自己度了。

    顶礼本师释迦摩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为度一切众生,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ul class="forGift">

    <li>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