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风起伴云涌
二世元年,废君角(卫国国君)为庶人。由此在秦席卷天下的大势之下残存至今的卫国,也终于在这一年也灭亡了。
初春的第一米阳光并未给小院带来丝毫的暖意,料峭微风拂在男子苍白的脸上,刺骨的寒意不禁让他打了一个战栗,接着便断断续续地咳了起来。过了好半晌才堪堪止住咳嗽的冲动。
男子强打起精神,就着眼睛仅能瞧见的一点微光,缓慢地取了案几按着特定的方位摆放好,接着焚了香,再简单地摆上一套祭祀物品,正了衣冠,退后一步,朝着那个曾经生他养他,却又抛弃了他的卫国端端正正地拜了三拜。三拜过后,他留下还未燃尽的熏香,迈着艰难的步子离开了小院。
饶是有了心理准备,听到卫国灭亡的消息,她还是觉得有些惋惜。那个清朗通透的卫阳是她来这里遇到的第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
她和颜路搬离小院回到自己的住处已一年有余。今日闻讯思人,便拉着颜路要去小院看看。
谁知到了小院门前,发现门竟是半掩着的,她心中一喜,推开院门,除了案几上摆放着已燃尽的熏香的铜炉,却是半分人影也没见着。
“师兄,你说卫阳他……”
颜路不紧不慢地说道:
“看样子人已经走了好一会儿。”
看着案几上那些用来祭祀的东西,她有些懵了。
“他这是……他不是说对卫国……”
颜路看着案几叹了口气,偏头问道:
“你可知卫阳是何人?”
她奇怪颜路为何会有此一问,但还是答道:
“他自己说是卫人。”
颜路并不意外她的回答:
“也是,他自是不会对你明说……卫阳其实是被废卫君的胞弟。原本他父王更中意的是卫阳,只是……”
只是卫阳遭到了兄长的迫亥,身体垮了不说,眼睛也看不见了。
“那……后来呢?”
颜路想起了自家的经历,凄然一笑道:
“后来卫阳母亲见事情无法挽回,便责骂了他兄长几句,将其送出卫国,来了下邳,说到底,那时卫阳也只是个十余岁的孩子。他父王虽觉得可惜,除了眼看着卫阳被送出卫国,却再没任何表示。”
难怪卫阳对那个抛弃了他的卫国没有丝毫的留恋。可是她能明显感觉到,遇到卫阳时,除了无所谓,卫阳的心中并没有丝毫的恨意。
“你心中的疑惑正是卫阳超乎寻常的地方。他逐渐适应了目不能视的生活,心性也越发强大起来,时间一久,习惯了安逸闲适,初时那些个恨意竟全被他抛到了脑后。”
毕竟也还是生养自己的故国,如此,今番卫阳回来摆了这些东西也就说得过去了。此刻,她方才明白卫阳竟是这样一个真正达到超脱境界的人,对他佩服不禁又多出了几分。
“那他的身体……”
“那时,我和师兄拼尽了全力,也只能是让他能勉强看清东西,助他走出小院,至于他的身体……我们无能无力,如今算来,怕是……”
颜路的话让她十分难受,双腿不受控制地迈开了来,想去寻他,没走两步却又生生顿住。她突然想起,骄傲如卫阳,他最后残喘的光景必定不想被别人看到……她心里越发难受,近日暖春将至的好心情,顿时被驱赶地一干二净。
卫阳离开后,她开始茫然起来。在下邳这些年,她一面做着自己,一面遵守着十年之约继续扮演着张良的角色,然而时间愈近她愈是犹豫。
当初的十年之期去了大半,加上卫阳一事,使她对是否要继续做张良产生了疑惑。之前她继续做张良完全是为了回家。可是在这个地方生活了这么些年,她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完全适应,回家于她来说似乎没有当初那样大的诱惑了。
她想,纵然六七年后她真的能回家了,已经在这里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她回去还能适应吗?况且她已经不是原来的她,她的亲人还能接受她吗?又纵然父母接受了她,现在的她,回去后靠什么生活?
有一点,过了这么些年从不曾改变:她想要的是平平淡淡的一生,不是名留青史荣耀光鲜的一生。现在,只要她放弃回家,就能脱去“张良”的束缚,她期望的生活就能变成现实……
那天或许是这些日子颜路见她有心事,当她提出要自己出去走走的时候,颜路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了。
之后的一整天,她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了好些地方,从卫阳住过的院子到遇见神秘老头的圯桥,再到山下的酒肆……然而傍晚回家路过圯桥后,她终于有了决定。
圯桥上,她又见到了那个神秘的老头,除了头上的华发变为满头的白发,老头风采半分不减。她记得,老头只说了一句话:
“只要你不放弃‘张良’的身份,得到解药或有一线希望。”
如此,今后何去何从,再没有半分回旋的余地。
不久全国各地逐渐有了暗流涌动的迹象,她开始提早做起了准备。终于在七月接到了消息“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
经历数日的风起云涌与随后酣畅的暴雨,随着一缕阳光破开遮天蔽日的乌云,天下反秦的序幕也就此拉开了来。各地以伐秦为名举事之人,不可胜数。
起初听闻二世大怒,天下震恐,各地势力因为忌惮稍有收敛。其后却因一句:“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优”取悦二世,各地反秦之势竟开始有恃无恐地发展起来。
走在山间,想起那些关于张良的传闻,她一阵好笑。之前她故意隐去名姓,只放出博浪沙刺秦之人就隐居在下邳山间的消息。此事竟然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结果。在刺秦消息放出的同时,人们竟然又想起当年下邳山间流传的圯桥拾履的故事,自行将两者联系到一起,达到了她想要的结果。
之后开始不断有人进山寻访她这个“神秘人”。打算起事后,她便表明了自家身份,从不少愿意跟随她的人中挑选了一些比较中意的留在身边。也正是如此,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颜路才放心去“小圣贤庄”看望突然染病的荀卿。昨晚她接到颜路送来的书信,说是将荀卿接到下邳安顿好很快便来寻她。
“公子,日头正毒,加上到了正午兄弟们还没有吃上东西,前面不远处便是林子,您看……”
一个叫阿江的年轻男子,看着这个有些瘦弱的公子,却不敢有半分轻视。小心翼翼地向公子征求着意见。
一早对公子的那些事迹有所耳闻,加上公子此前还替他解过家里的困境,此次更是听说公子在下邳起事,他由衷地心生敬仰,此次幸得公子不弃,他对这个瘦弱的公子越发地感激了。
她向后看去,瞧见身后之人皆面有疲色,于是点点头,答应了李二的请求。
进了林子,果然凉爽了不少,她挥手示意后,大家便各自就近找了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来,由李二负责把马背上的干粮和水拿出来分给众人。
牛二是这群人里身形最魁梧的一个。起初他总觉得这个公子瘦瘦弱弱像个娘们儿一样,被同伴拉着跟随他还有些不情愿,谁知跟了他这些天倒是对他的看法改变了不少。
此刻他默默地看着这个年轻廋弱的公子安然接过阿江手中的干粮,虽然吃地斯文,却没有半分厌恶的神色。心里对这位公子倒是比先前多上了几分好感。
牛二为人豪迈,有什么说什么,这些天他发现这公子身上除了一根竹子,一样兵器也没带,忍不住问道:
“我说公子,出门您不带刀不带剑,非带根什么破竹子,好看是好看,但要是真遇上敌人,那破竹子怕是打折了也救不了您。”
闻言,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握着的那根“竹子”,心里一阵好笑。这紫竹箫还真是颜路送给她让她带着防身的。这原是颜路种在“淇奥居”后院竹林里的一根紫竹,他从中截了两段,做了一对紫竹箫,其中一支便给了她。
她刚见着还以为只是一般的竹箫,谁想颜路轻轻一拧,竹萧自顶上三寸的地方与下面分开了来。那三寸竹杆成了刀柄,上面竟带了一把轻薄锋利的刀片。而且因为刀身轻薄且随了竹箫有一点幅度紧贴在竹箫内壁,并不会影响音色,可谓是巧夺天工。
若说这些精巧的设计让她欣喜,那么竹箫身上那两行字就让她脸红心跳了。她的这支上面是颜路用从她那里学去的简体刻的两竖排字“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而颜路自己的那支则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其实和颜路相处这么些日子,她都从未听他说过这样的话。便是那次表明心迹也只是说要给她一个家云云,她一直觉得这样的话不可能从那家伙嘴里说出来,没想到这回他倒是凭着刻在紫竹箫上的两行字让她脸红了一回。
其实带刀带剑她不是没想过,颜路这些年连带着教阿桑也教过她一些简单的防身招式,她试着拿过张良家传的“凌虚剑”。可是那东西若说只是拿到手里还好,要真拿着挥动起来,恐怕还没伤着敌人怕是她自己就先被别人伤了。所以至今那东西还好好地放家在里供着没有动。说起来这竹箫无论是长度还是重量还真算是比较称手的。
牛二狐疑地看着她,以为她没听到自己的问题,正准备再重复一遍的时候,见她抬起头,掂了掂手中的“竹子”,看向自己大方承认道:
“你说的不错,这东西也就只能拿来看看。至于刀剑么……你说,有你们保护,还用得带吗?”
牛二听了她的话受用得很,当即美滋滋地低下头啃起自己手中的干粮,喝着牛皮袋子里面的水。
就在众人休息的片刻,她似乎听到了什么动静,果然下一刻一旁负责守卫的人惊慌地向她走来,急道:
“公……公子,咱们遇上山贼了。”
就在她放下手中的干粮站起来的空挡,前方已经出现了一群拿着刀的人正向他们所在方位快速进发。他们想要避开已经来不及了。她一挥手,众人迅速站成一个弧形,准备迎接战斗。
有过前两次遇到山贼的经验,她已经镇定了很多,她冷静地分析着:虽然这群山贼的人比他们多上一倍,若要硬拼他们也绝对讨不了好,只是这样一来还未出师便先受重创,也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她向阿江招了招手,将手上的信物不动声色地塞给他,在他耳边轻声说道:
“一会儿这些人就暂时交给你,由你统帅,连夜赶往我们的目的地,我最迟后天便到。若是他们不听你的命令,便挑一两个人下手,要打也好要杀也好你自己看着办,打杀之事你就交给牛二。”
阿江震惊地看着眼前的公子,虽然他还是不清楚这位年轻的公子究竟要怎么做,但是他完全被她这冷静的样子震慑了,以至于她一吩咐完,还未回味过其中的意思来就下意识地点了头。
牛二本是武夫出身,许久没有动手早已摩拳擦掌,此刻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就等她一声令下,痛快地打一场。只是他等了许久都不见她下任何命令,反而一直在和那个瘦弱的小子耳语,当见她看向自己时,牛二心中只觉更加狐疑,不知道她要做什么。
她给阿江吩咐完后,这群山贼也差不多快到了眼前,她不紧不慢地朝前走去,路过牛二身旁是小声说道:
“我走后,一切听阿江的。”
眼看那群山贼急着围上来,就要动手,预备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她大着胆子学着初见韩信时他做过的事,三两步走到那些山贼面前几步开外的地方,直接大喊:
“且慢,你们这样无非也就是图钱。不若听我一言,让你们不必费一兵一卒,也能达到目的。”
近日这天下不太平,连带着路上的行人也少了。这群山贼若是平素见了这么多人,他们也不想惹麻烦,只是如今已经连着数月没有捞到好处,遇到了这么些人,为了让兄弟们混口饭吃,仗着人多,也只有豁出命去搏一搏了。
他们原想着二话不说冲上去杀他个措手不及,胜算会大些,没先到竟然有一个不怕死的毛头小子胆敢冲到最前面,还扬言要给他们谈一笔交易,饶是他们如何做好了准备,也被她突然来的这么一下弄懵了。不过……
“我们凭什么相信你?”
“你们求财,我只求平安。况且……”
她嘴角一勾,故意拉长了尾音,满意地看着山贼头领的表情变换,又接着道:
“近来你们是不是抢不到东西?”
“你……你怎么知道……你……”
那山贼头领心下一凛,忙问道。显然她的话成了一颗炸弹,在这群人中间炸开了来,引来山贼中间的一阵嘈杂。
她也不急,等着他们静下来才继续说道:
“很简单,你们若非走投无路许久抢不到东西,还会抢我们么?你们无非就是要钱,只是不幸得很,我们这样行军又怎么会带很多钱?但是只要拿我做人质,你们得到的肯定比现在多。”
“公子,您……”
她眉头一皱转过头去,做了个手势,身后所有人顿时噤了声。又看向那群山贼,这回将声音拔高几分说道:
“但是……你们如果执意要抢,我身后这群人都是由我精心挑选出来的好儿郎,绝不是会惧怕你们的孬种,到时候拼个鱼死网破,你们也休想讨到半分便宜。”
她身后的人看着瘦弱的她竟带了这样的气魄,再也不敢小瞧她分毫,不少人一时间更是对她心生敬仰,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她的意思,但众人都默默地选择了完全去相信她。
“这……”
那些山贼这回认真地将她打量了一遍,见她身上穿的衣服的确价值不菲,加上这群人中又是她说了算,心想定是哪家贵公子。但是……
“我们怎么知道拿你做人质后你不会耍什么花样?”
“我说了,我只求平安。你们要钱,叫我家人给你们便是。况且我不会任何武功,真要耍什么花样,在你们手中要我死还不是一声令下的事。你若不放心大可找人前来一试。难道……杀人舔血的山贼连一个手无寸铁之人也对付不了?”
她一番软硬兼施,终于成功说动了山贼将她胁作人质,离开前,她向阿江使了一个眼色,让他找准时机便带着众人直奔留地。
阿江看着她被山贼带走,想起她说过最迟两天便会与她们汇合,虽然还是有些不放心,但是他想既然公子敢这样作,那定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他相信公子,而且,此番考验他的机会到了。他绝对不会让公子失望的。
初春的第一米阳光并未给小院带来丝毫的暖意,料峭微风拂在男子苍白的脸上,刺骨的寒意不禁让他打了一个战栗,接着便断断续续地咳了起来。过了好半晌才堪堪止住咳嗽的冲动。
男子强打起精神,就着眼睛仅能瞧见的一点微光,缓慢地取了案几按着特定的方位摆放好,接着焚了香,再简单地摆上一套祭祀物品,正了衣冠,退后一步,朝着那个曾经生他养他,却又抛弃了他的卫国端端正正地拜了三拜。三拜过后,他留下还未燃尽的熏香,迈着艰难的步子离开了小院。
饶是有了心理准备,听到卫国灭亡的消息,她还是觉得有些惋惜。那个清朗通透的卫阳是她来这里遇到的第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
她和颜路搬离小院回到自己的住处已一年有余。今日闻讯思人,便拉着颜路要去小院看看。
谁知到了小院门前,发现门竟是半掩着的,她心中一喜,推开院门,除了案几上摆放着已燃尽的熏香的铜炉,却是半分人影也没见着。
“师兄,你说卫阳他……”
颜路不紧不慢地说道:
“看样子人已经走了好一会儿。”
看着案几上那些用来祭祀的东西,她有些懵了。
“他这是……他不是说对卫国……”
颜路看着案几叹了口气,偏头问道:
“你可知卫阳是何人?”
她奇怪颜路为何会有此一问,但还是答道:
“他自己说是卫人。”
颜路并不意外她的回答:
“也是,他自是不会对你明说……卫阳其实是被废卫君的胞弟。原本他父王更中意的是卫阳,只是……”
只是卫阳遭到了兄长的迫亥,身体垮了不说,眼睛也看不见了。
“那……后来呢?”
颜路想起了自家的经历,凄然一笑道:
“后来卫阳母亲见事情无法挽回,便责骂了他兄长几句,将其送出卫国,来了下邳,说到底,那时卫阳也只是个十余岁的孩子。他父王虽觉得可惜,除了眼看着卫阳被送出卫国,却再没任何表示。”
难怪卫阳对那个抛弃了他的卫国没有丝毫的留恋。可是她能明显感觉到,遇到卫阳时,除了无所谓,卫阳的心中并没有丝毫的恨意。
“你心中的疑惑正是卫阳超乎寻常的地方。他逐渐适应了目不能视的生活,心性也越发强大起来,时间一久,习惯了安逸闲适,初时那些个恨意竟全被他抛到了脑后。”
毕竟也还是生养自己的故国,如此,今番卫阳回来摆了这些东西也就说得过去了。此刻,她方才明白卫阳竟是这样一个真正达到超脱境界的人,对他佩服不禁又多出了几分。
“那他的身体……”
“那时,我和师兄拼尽了全力,也只能是让他能勉强看清东西,助他走出小院,至于他的身体……我们无能无力,如今算来,怕是……”
颜路的话让她十分难受,双腿不受控制地迈开了来,想去寻他,没走两步却又生生顿住。她突然想起,骄傲如卫阳,他最后残喘的光景必定不想被别人看到……她心里越发难受,近日暖春将至的好心情,顿时被驱赶地一干二净。
卫阳离开后,她开始茫然起来。在下邳这些年,她一面做着自己,一面遵守着十年之约继续扮演着张良的角色,然而时间愈近她愈是犹豫。
当初的十年之期去了大半,加上卫阳一事,使她对是否要继续做张良产生了疑惑。之前她继续做张良完全是为了回家。可是在这个地方生活了这么些年,她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完全适应,回家于她来说似乎没有当初那样大的诱惑了。
她想,纵然六七年后她真的能回家了,已经在这里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她回去还能适应吗?况且她已经不是原来的她,她的亲人还能接受她吗?又纵然父母接受了她,现在的她,回去后靠什么生活?
有一点,过了这么些年从不曾改变:她想要的是平平淡淡的一生,不是名留青史荣耀光鲜的一生。现在,只要她放弃回家,就能脱去“张良”的束缚,她期望的生活就能变成现实……
那天或许是这些日子颜路见她有心事,当她提出要自己出去走走的时候,颜路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了。
之后的一整天,她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了好些地方,从卫阳住过的院子到遇见神秘老头的圯桥,再到山下的酒肆……然而傍晚回家路过圯桥后,她终于有了决定。
圯桥上,她又见到了那个神秘的老头,除了头上的华发变为满头的白发,老头风采半分不减。她记得,老头只说了一句话:
“只要你不放弃‘张良’的身份,得到解药或有一线希望。”
如此,今后何去何从,再没有半分回旋的余地。
不久全国各地逐渐有了暗流涌动的迹象,她开始提早做起了准备。终于在七月接到了消息“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
经历数日的风起云涌与随后酣畅的暴雨,随着一缕阳光破开遮天蔽日的乌云,天下反秦的序幕也就此拉开了来。各地以伐秦为名举事之人,不可胜数。
起初听闻二世大怒,天下震恐,各地势力因为忌惮稍有收敛。其后却因一句:“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优”取悦二世,各地反秦之势竟开始有恃无恐地发展起来。
走在山间,想起那些关于张良的传闻,她一阵好笑。之前她故意隐去名姓,只放出博浪沙刺秦之人就隐居在下邳山间的消息。此事竟然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结果。在刺秦消息放出的同时,人们竟然又想起当年下邳山间流传的圯桥拾履的故事,自行将两者联系到一起,达到了她想要的结果。
之后开始不断有人进山寻访她这个“神秘人”。打算起事后,她便表明了自家身份,从不少愿意跟随她的人中挑选了一些比较中意的留在身边。也正是如此,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颜路才放心去“小圣贤庄”看望突然染病的荀卿。昨晚她接到颜路送来的书信,说是将荀卿接到下邳安顿好很快便来寻她。
“公子,日头正毒,加上到了正午兄弟们还没有吃上东西,前面不远处便是林子,您看……”
一个叫阿江的年轻男子,看着这个有些瘦弱的公子,却不敢有半分轻视。小心翼翼地向公子征求着意见。
一早对公子的那些事迹有所耳闻,加上公子此前还替他解过家里的困境,此次更是听说公子在下邳起事,他由衷地心生敬仰,此次幸得公子不弃,他对这个瘦弱的公子越发地感激了。
她向后看去,瞧见身后之人皆面有疲色,于是点点头,答应了李二的请求。
进了林子,果然凉爽了不少,她挥手示意后,大家便各自就近找了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来,由李二负责把马背上的干粮和水拿出来分给众人。
牛二是这群人里身形最魁梧的一个。起初他总觉得这个公子瘦瘦弱弱像个娘们儿一样,被同伴拉着跟随他还有些不情愿,谁知跟了他这些天倒是对他的看法改变了不少。
此刻他默默地看着这个年轻廋弱的公子安然接过阿江手中的干粮,虽然吃地斯文,却没有半分厌恶的神色。心里对这位公子倒是比先前多上了几分好感。
牛二为人豪迈,有什么说什么,这些天他发现这公子身上除了一根竹子,一样兵器也没带,忍不住问道:
“我说公子,出门您不带刀不带剑,非带根什么破竹子,好看是好看,但要是真遇上敌人,那破竹子怕是打折了也救不了您。”
闻言,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握着的那根“竹子”,心里一阵好笑。这紫竹箫还真是颜路送给她让她带着防身的。这原是颜路种在“淇奥居”后院竹林里的一根紫竹,他从中截了两段,做了一对紫竹箫,其中一支便给了她。
她刚见着还以为只是一般的竹箫,谁想颜路轻轻一拧,竹萧自顶上三寸的地方与下面分开了来。那三寸竹杆成了刀柄,上面竟带了一把轻薄锋利的刀片。而且因为刀身轻薄且随了竹箫有一点幅度紧贴在竹箫内壁,并不会影响音色,可谓是巧夺天工。
若说这些精巧的设计让她欣喜,那么竹箫身上那两行字就让她脸红心跳了。她的这支上面是颜路用从她那里学去的简体刻的两竖排字“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而颜路自己的那支则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其实和颜路相处这么些日子,她都从未听他说过这样的话。便是那次表明心迹也只是说要给她一个家云云,她一直觉得这样的话不可能从那家伙嘴里说出来,没想到这回他倒是凭着刻在紫竹箫上的两行字让她脸红了一回。
其实带刀带剑她不是没想过,颜路这些年连带着教阿桑也教过她一些简单的防身招式,她试着拿过张良家传的“凌虚剑”。可是那东西若说只是拿到手里还好,要真拿着挥动起来,恐怕还没伤着敌人怕是她自己就先被别人伤了。所以至今那东西还好好地放家在里供着没有动。说起来这竹箫无论是长度还是重量还真算是比较称手的。
牛二狐疑地看着她,以为她没听到自己的问题,正准备再重复一遍的时候,见她抬起头,掂了掂手中的“竹子”,看向自己大方承认道:
“你说的不错,这东西也就只能拿来看看。至于刀剑么……你说,有你们保护,还用得带吗?”
牛二听了她的话受用得很,当即美滋滋地低下头啃起自己手中的干粮,喝着牛皮袋子里面的水。
就在众人休息的片刻,她似乎听到了什么动静,果然下一刻一旁负责守卫的人惊慌地向她走来,急道:
“公……公子,咱们遇上山贼了。”
就在她放下手中的干粮站起来的空挡,前方已经出现了一群拿着刀的人正向他们所在方位快速进发。他们想要避开已经来不及了。她一挥手,众人迅速站成一个弧形,准备迎接战斗。
有过前两次遇到山贼的经验,她已经镇定了很多,她冷静地分析着:虽然这群山贼的人比他们多上一倍,若要硬拼他们也绝对讨不了好,只是这样一来还未出师便先受重创,也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她向阿江招了招手,将手上的信物不动声色地塞给他,在他耳边轻声说道:
“一会儿这些人就暂时交给你,由你统帅,连夜赶往我们的目的地,我最迟后天便到。若是他们不听你的命令,便挑一两个人下手,要打也好要杀也好你自己看着办,打杀之事你就交给牛二。”
阿江震惊地看着眼前的公子,虽然他还是不清楚这位年轻的公子究竟要怎么做,但是他完全被她这冷静的样子震慑了,以至于她一吩咐完,还未回味过其中的意思来就下意识地点了头。
牛二本是武夫出身,许久没有动手早已摩拳擦掌,此刻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就等她一声令下,痛快地打一场。只是他等了许久都不见她下任何命令,反而一直在和那个瘦弱的小子耳语,当见她看向自己时,牛二心中只觉更加狐疑,不知道她要做什么。
她给阿江吩咐完后,这群山贼也差不多快到了眼前,她不紧不慢地朝前走去,路过牛二身旁是小声说道:
“我走后,一切听阿江的。”
眼看那群山贼急着围上来,就要动手,预备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她大着胆子学着初见韩信时他做过的事,三两步走到那些山贼面前几步开外的地方,直接大喊:
“且慢,你们这样无非也就是图钱。不若听我一言,让你们不必费一兵一卒,也能达到目的。”
近日这天下不太平,连带着路上的行人也少了。这群山贼若是平素见了这么多人,他们也不想惹麻烦,只是如今已经连着数月没有捞到好处,遇到了这么些人,为了让兄弟们混口饭吃,仗着人多,也只有豁出命去搏一搏了。
他们原想着二话不说冲上去杀他个措手不及,胜算会大些,没先到竟然有一个不怕死的毛头小子胆敢冲到最前面,还扬言要给他们谈一笔交易,饶是他们如何做好了准备,也被她突然来的这么一下弄懵了。不过……
“我们凭什么相信你?”
“你们求财,我只求平安。况且……”
她嘴角一勾,故意拉长了尾音,满意地看着山贼头领的表情变换,又接着道:
“近来你们是不是抢不到东西?”
“你……你怎么知道……你……”
那山贼头领心下一凛,忙问道。显然她的话成了一颗炸弹,在这群人中间炸开了来,引来山贼中间的一阵嘈杂。
她也不急,等着他们静下来才继续说道:
“很简单,你们若非走投无路许久抢不到东西,还会抢我们么?你们无非就是要钱,只是不幸得很,我们这样行军又怎么会带很多钱?但是只要拿我做人质,你们得到的肯定比现在多。”
“公子,您……”
她眉头一皱转过头去,做了个手势,身后所有人顿时噤了声。又看向那群山贼,这回将声音拔高几分说道:
“但是……你们如果执意要抢,我身后这群人都是由我精心挑选出来的好儿郎,绝不是会惧怕你们的孬种,到时候拼个鱼死网破,你们也休想讨到半分便宜。”
她身后的人看着瘦弱的她竟带了这样的气魄,再也不敢小瞧她分毫,不少人一时间更是对她心生敬仰,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她的意思,但众人都默默地选择了完全去相信她。
“这……”
那些山贼这回认真地将她打量了一遍,见她身上穿的衣服的确价值不菲,加上这群人中又是她说了算,心想定是哪家贵公子。但是……
“我们怎么知道拿你做人质后你不会耍什么花样?”
“我说了,我只求平安。你们要钱,叫我家人给你们便是。况且我不会任何武功,真要耍什么花样,在你们手中要我死还不是一声令下的事。你若不放心大可找人前来一试。难道……杀人舔血的山贼连一个手无寸铁之人也对付不了?”
她一番软硬兼施,终于成功说动了山贼将她胁作人质,离开前,她向阿江使了一个眼色,让他找准时机便带着众人直奔留地。
阿江看着她被山贼带走,想起她说过最迟两天便会与她们汇合,虽然还是有些不放心,但是他想既然公子敢这样作,那定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他相信公子,而且,此番考验他的机会到了。他绝对不会让公子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