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掌 美酒飘香
秋菊怀孕了,田玉山一家都在期待着孩子的降生。这期间,基本上秋菊从来不用做什么活。这在村子里已经形成传统了,所有的婆婆都是忍气吞声伺候儿媳妇,所有的媳妇母凭子贵,还不知道最后会生个什么,就开始颐指气使。正如村子里的李江老头子,七个儿子,每个儿媳妇生孩子,人们总会问他,生了个什么?别人的意思是问生男生女,可老头子只有一句话,生了个孩子哇。开始人们也会和他瞎起哄,你儿媳妇要是生的不是孩子而是一头牛你家可发了。后来,人们习惯了,再问李江的时候总是开玩笑的意味。对于李江老人,生男生女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儿媳妇们一个比一个厉害,刚怀孕说话就是老娘这老娘那的,等生小孩子立马升级,不论骂大人孩子都是奶奶如何如何,老**如何如何,好像这个家都是这些媳妇挣来的,与他李江老俩口没有半点关系。这个传统,在李光茂家没有被传染,我们也看到了春桃与冬梅对待公公婆婆的态度了,大声话都没说过,更何况骂了。
田旺带秋菊从旗里检查回来,怀孕了,田旺他娘真的把秋菊当成宝贝了,什么都不用干。秋收那么忙,田旺他娘都要秋菊在家呆着,自己干活回来再做饭。这哪成?秋菊回家一说就被李光茂老俩口否定了,不去地里干活这是为了保胎,在家什么活也不干,那不成一头猪了。秋菊也只是说说。她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了,帮着婆婆做早饭,虽然田旺他娘一定要她多睡一会儿,她总说等她们去地里干活自己还能睡。等家人出去干活,秋菊就把锅洗了,然后回娘家给娘家或蒸馒头或做莜面,都做好,奶奶不去地里,由奶奶在爹娘快回来的时候再把饭蒸好。然后,秋菊就回家给家里人做饭,虽然秋天都在忙,但她家的饭从来就没有凑合过,有时候晚上热点旧饭,早上和中午都是新饭,而且都是顺口的。去地里干活路上总会遇见一些一起干活的人们,田旺他娘每天都夸秋菊在家把家收拾的多好,把饭做得多好,也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进入冬季,秋菊的肚子也有点沉了,总是不想动,田旺他娘就像哄小孩一样,把秋菊叫起来,吃点水果和零食,然后让田旺扶着她去街上或者娘家转转,这样为了小孩能顺利出生,大人也少受罪。
过了春节,李光茂从市里回来给秋菊带来很多东西,秋菊拿回家,田旺他娘看着,这才是亲姐妹,孕妇的衣服、孩子的衣服、田旺的衣服和秋菊喜欢吃的东西,大大一包。田旺他娘帮着秋菊收拾,冬梅还给田玉山老俩口每人买了一套保暖内衣,让秋菊很有面子,也让田玉山老俩口高兴了好几天。虽说人家也是为了让他们对秋菊好点,可咋说这也是好闺女,李光茂家的闺女其实都很正常,却成了这个村子的另类。田玉山心想,李光茂也没什么文化,怎么能把几个闺女教育的这么好,不过,想想秋菊她娘前年中秋节那几句话,琢磨琢磨,其实,秋菊她娘不是一般人,在这个村子里没亲没故,却也没受过气,尤其和公公婆婆关系处的很好,这也是她们这一代人里的好媳妇。
四月中旬,秋菊生产了,也是一个男孩,这又让田玉山一家高兴的不知道咋对秋菊好了。秋菊感觉肚子疼了,田玉山没有犹豫,立即让田旺带着秋菊坐汽车去旗里医院检查,也不用回来了。医院让住院就住院,不让住院先找一个宾馆住下,等快生的时候给家里打电话,他们俩家人再去。田旺去旗里的第三天早上,秋菊肚子就开始阵痛了。田旺找战友帮忙认识了医院的一个医生,她们住了院,医生给秋菊打了催产针。中午的时候,田玉山和李光茂俩家人都到了医院。下午四点多,秋菊生了,男孩,七斤二两,也算大孩子了。秋菊娘在医院伺候着,田玉山老俩口上街买着各种坐月子必需品。晚上,两个母亲看着孩子,田玉山又叫上李光茂去饭店里喝了点酒,小庆祝一下。
在医院住了四天,因为那几天突然变天,下着毛毛雨,也不敢把秋菊往回家弄。第四天头上,田玉山在旗里找了一辆面包车,俩家人一起坐着车会到了牛角沟。一家一个孩子了,都娇气得很。每天白天秋菊她娘伺候月子,田旺他娘偶尔帮帮忙,晚上秋菊她娘就回家了,田旺他娘陪着秋菊,给孩子换尿布。
满月这天,趁还不太忙,田玉山在村子里摆了满月酒,远亲近邻都来祝贺。田玉山开始就告诉大家不收礼,不设收礼的人,更不写礼单。那人们来吃饭总不能空着手,有拿吃的,有拿穿的。满月酒的第二天,田旺就给丈人家送去五六箱牛奶,二十来斤鸡蛋,都是客人送的,家里人也吃不了。天下父母心,春桃她娘把这些鸡蛋都放在一直没有扔掉的装电视的箱子里。在箱子底铺了好多层报纸,然后在里面放上白面,放一层面,放一层鸡蛋,把田旺送来的和家里的鸡蛋都放在箱子里。在农村,人们都会把母鸡刚生下来的鸡蛋放在面柜子里,这样就不会困黄。老俩口在等机会,把这些鸡蛋给闺女外孙捎去。李光茂这一辈子还没过完,却也是心情的大起大落。他为了能生个儿子东躲西藏,最后还是三个闺女。总算老天还是公平的,三个闺女给婆家生了四个儿子,这让李光茂也扬眉吐气一番。虽然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中国宣传了几十年,倒也是,干活的时候妇女是当仁不让的,虽然政府每天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一样吗?要是都一样还用得着宣传?至少,在农村人的心里,男人是天,这个是根深蒂固的,否则为什么十多年的超生游击队还在演?田旺帮丈人丈母娘把鸡蛋都放好,他又叫上丈人一家去他家吃饭。田玉山昨天给孙子办的满月酒,客人们吃完走了以后,还有好多菜和肉,就决定今天再请亲家吃顿饭。反正在一个村子,女婿叫就去呗。四个人相跟着又去了田旺家。李光茂以前从村子里的街道走过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现在不一样了,他是仰着头,不论见到谁都会笑着打招呼,即使有人老远就朝他开玩笑,说些猫嫌狗不待见的话,李光茂也不生气,他心里想,让你眼红吧,我的闺女都出息了,你不是有儿子吗?那又咋的!你得看别人脸色,我闺女女婿他们得看我脸色。
半年的光景,冬梅把下马酒在下面旗县的销售做开了,一个月一车酒,酒厂的经理还不等冬梅办款,就急着想给冬梅发货了。旗县市场是打开了,可市里的市场还是占有率很低。酒厂经理曾经和冬梅协商过,让她也带着下马酒在市里批发,冬梅没有答应,她说,批发可以,但必须是冬梅做独家代理。酒厂那个经理暂时还不能把他们自己设的那个烟酒批发店关掉,这事就搁下了。
今年又是中秋连着国庆,七天假期。预先冬梅就和牧场白酒的厂长协商,做一些精装盒子的白酒,价格可以抬高些,但这样会好销售点,因为双节送礼肯定不少。具体包装双方协商之后,牧场白酒就着手制作了。这个双节,牧场白酒的销售量就达到了七八两个月的总量,一切按照冬梅的思路走着。白酒盒子稍微大了点,每个盒子里面放了一把精致的蒙古刀,这是所有草原上人们吃手把肉的时候离不了的工具,而且刀子制作也很美观。大批量的制作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放在酒盒子里就可以加不少价。双节一过,牧场白酒厂和自强贸易公司都赚钱了。双节过后不久,牧场白酒厂的领导来了市里,他们没有去自强贸易公司,而是去了冬梅超市,告诉她晚上请他们夫妻俩吃饭。
在市里新开的一家四星级大酒店,牧场白酒酒厂宴请了张子强夫妻俩。冬梅之前就说好带几个朋友,酒厂领导说她想带谁就带谁,晚上,张志强、黄雅莉带着亮亮,夏晓光带着女朋友也都来了。夏晓光和女朋友的关系正式确立了,只是因为夏晓光是本命年,两个人决定过了年就结婚典礼。晓光买了楼房,也已经装修好了。小光的女朋友叫塔娜,汉语翻译过来是珍珠的意思。塔娜是个朴实的蒙古女孩,在蒙中教书。为了塔娜,夏晓光问了冬梅好多次,感觉好不好,长得好不好。塔娜挺漂亮,个子和夏晓光差不多,修长的身材,穿着很朴素,这点冬梅喜欢。塔娜也很勤快,她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感觉塔娜相当不错,不张扬,长的也喜相,从没见过她生气,所以,在冬梅眼里感觉很好。夏晓光从开始的喜欢冬梅,到后来的相信冬梅,冬梅的意见对他甚至比他父母的意见还要重要。所以,最后夏晓光决定就她了,一年多的交往,终于开始谈婚论嫁了。
见到大家的到来,厂长热情接待,相互做了介绍。冬梅说,“这几个人是我们夫妻俩事业上帮助最大的人,所以我把她们也请来和你们一起坐坐,厂长如果有什么关于以后合作的事情也别介意,该说就说。”
厂长很聪明,一看就知道这些人的关系不一样,政府公职人员不准再开公司,但他们入股市极有可能的,所以厂长也就不再忌讳什么。
大家一起喝酒也聊着天。喝到都吃喝差不多的时候,厂长从包里拿出两沓钱和一个盒子,“对不起,打扰大家一下,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单独给李东梅女士一点酬劳,这与你们销售我们的牧场白酒无关。是李冬梅在节前给我提的建议,白酒精装礼盒。”他看了看张自强,又看了看大家,“我不知道你们赚了多少钱,我们酒厂这次把厂子里双节的福利都赚出来了,所以我特意感谢李冬梅,这是两万的酬金,也算你给我们出点子的酬劳。还有我们从香港珠宝店买回的一套白金首饰,也赠送给李冬梅,希望你以后能帮我们出更多的点子,也让我们酒厂的人能享受更多的福利。”
冬梅不好意思了,“厂长,你这样我都不好意思了,既然咱们都绑在了一条船上,相互提个醒也是应该的,钱就不必了。”
“你这可不是提个醒,你是帮我们出谋划策了。这钱也不是我的,是厂子里几个领导协商后,从财务取出来就为感谢你的,你不收下我回厂子都没法交代。”厂长笑着说。
“那就收下吧,来,咱们感谢一下厂长,也祝你们以后合作更加愉快。”张志强说着端起了酒,这里他年龄做大,也只能他来圆场。
大家把酒喝了,冬梅看着厂长说,“这钱我就收下了,很感谢你们对我的认可。这首饰我可以转增给别人吗?”
“可以,”厂长给几个男的每人发了一颗烟,然后都点上,“东西到你手里,咋做处理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冬梅笑了,看了看夏晓光和塔娜,“你们两个新人准备明年结婚,姐就借花献佛,把这套首饰送给塔娜作为你们结婚礼物。你们先收下,等你们结婚姐还会再送一份。”说着把首饰给了塔娜。
夏晓光接了过来,“姐,你都不看什么样的首饰,就给了她,以后可要后悔呢。”夏晓光说完,大家都笑了。夏晓光打开首饰盒,里面是一条很漂亮的白金项链,一个骏马的白玉坠,一条白金手链镶着绿色的玛瑙,一副白金耳环也镶着白玉坠。他把首饰盒推向黄雅莉和冬梅前面,意思是让她们看看,嘴里却说,“姐,收回去吧,看颜色就是足白金首饰,项链够三十多克,手链也够二十多克,你后悔了吧,快别给她了。”
冬梅和黄雅莉也都看了看,冬梅把首饰盒又递给塔娜,看着夏晓光说,“少贫了,又不是给你的。”说完大家都笑了。
牧场白酒酒厂一看就知道这是他们一起搞生意的,但也不能说明。她们又说了一些酒厂的事,还有生意上的事,酒桌气氛十分融洽,聊到九点多,酒席散了,大家才各自回家。
黄雅莉和张志强带着亮亮回了家,进了家,黄雅莉先给张志强倒了一杯茶,放在茶几上。“你看冬梅,咋看都不像一个农村人,什么首饰看都不看就给了塔娜了。”
张志强笑了,“你才看出来?你看着,用不了几天,冬梅保证找你去逛街,那两万块钱她也不会自己用,这才是做生意的人。虽然是个女人,也是个君子。自强那里的生意她从来不去参与,至于人家夫妻俩在家怎么商量是另一码事,这种人就是聪明。”
果不其然,周末的时候郑春丽帮忙看店,冬梅约上黄雅莉一起逛了街,在商场买了一款八千八的情侣表,买了两套,一共四块,她们俩每人拿了一套。黄雅莉知道也没法推辞,拿上了,还数落了冬梅半天。冬梅把剩下的两千多块钱给婆婆买了一条金项链,是黄金的。这事做得,这人做的,黄雅莉暗暗佩服冬梅的做事方式。
进入秋季,春桃也把乐乐送进了市幼儿园,因为没有市里户口,一切都是黄雅莉帮着办的。五金店的生意一直还不错,也很整顿。吴德贵送货的时候春桃帮着看店,要是不忙的时候春桃就去冬梅超市帮着点冬梅。秋菊生了个儿子,俩个姐姐十分高兴,又给妹妹买了很多东西捎回去。孩子满月那天,冬梅春桃俩家人在饭店吃了饭,虽然她们不能回老家喝外甥的满月酒,她们也在饭店庆祝了一下。
这里的季节,冬季长夏季短,春秋季就更不用说了。每年十一供暖期还没到,大街上就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老年人或者早晚出去干活的人都已经棉衣、保暖内衣上身了。次年过了五一,人们身上的厚衣服都没下去,虽然讲究春捂秋冻,可春天捂着的多,秋天冻着的少。能在街上看见穿衬衣或者秋衣t恤的,除了每天开车、坐车的人,就是冻得脸色发紫的耍酷小青年。这几年冬梅不再织毛衣了,因为手工织的毛衣都有点厚,在家里有暖气穿着嫌热,出了门也都有了车,车里有暖气,也有点热。主要是人都有了钱,社会的层次感也就提高了,穿着手工织的贸易总觉得没有买的羊绒衫、羊毛衫显档次。春桃倒是有时间还在织毛衣,他给孩子们织,给家里的老人织。经过这两年的社会生活,她也把家里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逐渐忘了,十一的时候,她还出去给吴德贵他娘和他的两个妹妹都买了毛线,也给他们织几件,毕竟,她们可以不仁,自己不能不义,这让吴德贵很感动,每天对春桃更好了。
冬季的天气严寒,各种生意却都很火热,每个人都是热情高涨,整个城市都在沸腾着。
2005年阳历年初公布2004年全盟财政总收入12。2个亿,对于这不足二十万人口的个小城市算得上一个天文数字了,它比去年增加了4。5个亿,增幅达到59%。城市的各项建设都在雷厉风行的行动着。冬季虽然很多的建设都停工了,但207国道上,拉煤车仍然是车水马龙。过了元旦,自强贸易公司也把这一年的销售与盈利数字算出来了,这个数字是张志强和夏晓光他们这样的上班族多少年也难挣到的,对于冬梅,却是她意料之中的。生意已经步入正轨,账上的流动资金也有富余,三个人决定先分一部分,其他的作为流动资金继续运营。
冬梅把公司的分红和超市赚的一些钱拿出来,和张自强在市里转了两天,终于在锡林湖东面的新区看好了一套一百八十平方米的阳面商铺,趁整个市里的房价没涨,她想先置办点房产。这个消息被夏晓光和张志强知道了,他们还笑着责怪冬梅只顾自己,最后三家一起去和房产商讨价还价,挨着买了三套商铺,这是喜事,晚上张志强又做东,大家在饭店又狠狠撮了一顿。
吴德贵这一年也是大丰收,因为人实诚,有很多工地都和他合作,年底算账却有很多钱要不回来,他整合了一下,和春桃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又从吴有才那里要了些钱,补了点钱,和开发商弄了两套楼房,一套是他自己的,一套给父母。春桃也不计较这些,她本来就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
春节将至,一家人协商,一起回家过年。夏晓光答应帮着看店和公司那边的库房。为了等吴德贵和春桃,直到腊月二十九早上他们才开车往牛角沟赶。中午时分,车先到了后沟,春桃也答应吴德贵回家和他父母过个年,初二再去牛角沟。他们人和东西放下,冬梅和张自强进屋和吴德贵的家人打了一个招呼就回牛角沟了。
这个年注定是个快乐的年。
春桃回家,吴德美娘几个再没敢数落春桃了,春桃给家里人每人都买了很多东西,这也堵住了那娘几个的嘴。回家的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儿,吴德贵的哥哥吴德富也回来了。这次回来是彻底的回来了。乡里把所有的临时工都辞回家了。政策下来,说从今年开始实行大学生考村官,据说以后乡里、村里等工作人员都需要考试了,到底什么时候能正式施行了都不知道,只是先把临时工都辞退了。吴德富的女朋友陈萍一直承包这解散以后的供销社的柜台,可这两年乡政府所在地的很多人也都出外打工去了,又有好几个小卖部竞争,也都挣不了几个钱了。他们被辞后先去了陈萍的家,商量明年柜台也不租了。俩个人虽然在一起很久了,可是一直没结婚,也为这事,陈萍和吴德富一起回来过年了,看看家里有什么打算。吴有才也没盘算过什么,和春桃协商,把市里买的房子给了吴德富,好他们过了年结婚,结了婚也去市里发展。春桃没意见,反正开始说那就不是她们的房子,至于谁去住也就与她们无关了。以前吴德美姐妹俩从来看不起春桃,却对陈萍青睐有加,这次都回来,她们又一改常态,也开始叫春桃嫂子了,也总是接近乐乐,却对陈萍是冷眼旁观了。陈萍能看得出来,不过之前吴德富就和她说过自己的两个妹妹和母亲泼辣且势力。不就过个年,过了年办了婚事,他们也就去市里了,这几天,也没什么,所以陈萍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既然来了,就和他们一起过个年呗!
冬梅他们回到家,李光茂告诉郑春丽没有给她烧开屋子,就让她们一家人住在西屋。郑春丽也没说什么,她也在盘算,她回家住,冬梅在娘家住,俩个孩子总会来回跑,要是感冒了也麻烦。这几年她和冬梅的相处就如亲娘俩一样,既然亲家张口她再回去烧开自己屋子也就不好了,反正也就几天,过了年就都回市里了。冬梅也没多想,反正就几天,她说让孩子们和爸爸奶奶住西屋,她和爹娘还真有自己的奶奶住东屋。平平不干,要和妈妈在一起,安安是要和爸爸在一起,一家人都笑了。这俩个孩子好像姓错了,应该让平平叫李健坤,让安安叫张浩德。大家在开玩笑之际,秋菊和田旺抱着孩子来了。春桃娘急忙接过来把孩子放在炕上,这么冷的天也不怕孩子感冒。田旺无奈的说秋菊今天打算和二姐来住一夜。一个炕,五个大人一个孩子,这咋睡?管他咋睡也是晚上的事了。冬梅抱了一会秋菊的孩子,秋菊说是孩子他爷爷给孩子气的名字,小名叫明明,大名叫田清明,他们家是有家谱的。平平安安,明明亮亮,这四个小名,冬梅念叨着,抱着明明哄了一会儿,然后把明明交给秋菊,就去做饭去了。
吃了饭,大家又聊了一会儿,晚上,该睡觉了,炕虽然大,可明明就会占不少,最后只能是李光茂去和田旺回家住。李光茂是一万个不愿意也没办法,只好跟女婿回家了。
热热闹闹的年,热热闹闹的过,最热闹的是孩子们。初二一大早,冬梅就开始准备着各种吃食。大年三十儿下午抱孩子回自己家的秋菊初二九点多就和田旺又抱着孩子来了。已经当妈的人了,回了娘家还像个孩子,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炕上让母亲看着,她却逗着平平安安。十点多,吴德贵开着四轮车拉着春桃和乐乐了也来了,这下更热闹了。人们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三个孩子绝对是一台武戏。爬上爬下叮叮当当,郑春丽就跟在孩子们的屁股后面,在家也一样,她已经习惯了。乐乐和郑春丽也很亲,渴了饿了都喊这个不是亲奶奶的奶奶,却从不找他姥姥。
早上一起床,李光茂就把家里的猪骨头和鱼都拿出来了。中午,冬梅就开始洗骨头炖骨头。李光茂问讯田旺姐姐姐夫什么时候来,田旺说过了初五来,这次姐姐来想多住一段时间。于是,李光茂让张自强开车和田旺回家把他父母也接来,大家一起热闹。
冬梅从中午开始,洗了骨头又煮骨头,灶里加点媒,有鼓风机吹着。冬梅开始做菜。红烧两条鱼,炸了很多带鱼,把婆婆在家煮好的羊手把肉又热了一下,还有一些龙虾也都煮了。又拌了几个凉菜。吃饭了,炕上一桌,地上一桌。炕上的六位老人,地下是三对年轻人。平平安安找大姨和爸爸,而乐乐却非要上炕找奶奶,因为在冬梅家,只要吃鱼虾多是郑春丽给乐乐把刺和皮去掉。吃羊手把肉,也是郑春丽用手把肉刀把肉切成小块蘸点料喂乐乐。郑春丽没了手把肉刀子,就让冬梅给她把菜刀拿来。郑春丽把虾仁给乐乐放在盘子里,又把猪肉和羊肉都切成小块放在碗里,乐乐不论吃什么肉都是自己吃一块给奶奶吃一块,让春桃她娘和田旺他娘都羡慕不已。
在热闹与快乐中大家吃了饭。吃完饭,吴德贵也没有张罗回家,因为他家的气氛乱。这次,他又看到了自己当初的处境。陈萍与家里那几个女人的冷战,吴德富的无奈。他不想回味了,决定过一两天再回。吃了饭,冬梅就给大家熬了奶茶,市里人都说奶茶可以去油腻。洗完锅,冬梅又拿出很多香蕉、桔子、苹果给大家吃,还有很多干果。三个女婿都去西屋了,剩下的大人孩子十来个挤了一炕,冬梅坐在地上的凳子上,时不时的给大家倒茶。聊得很晚,今晚的睡觉更成问题了,最后冬梅安排,男的都去田旺家,奶奶、婆婆和娘在东屋,她们姐妹三个住西屋,孩子随便他们自己。姐妹三个再次又一起睡在这个屋子里,虽然各自身边都多了孩子,可她们还是有说不完的话,一直聊到很晚。
快乐的时光,时间过得总是很快,转眼到了初六,吃了早饭,他们又走了。没有了小孩儿的家,热闹度能从一百度一下子降到零度。把冬梅一家送走,张自强他们先去后沟接春桃她们,然后一起回市里。春桃她娘就在里屋外屋转悠,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想起小乐乐和郑春丽的亲热劲,她就从心里感到寂寞。屋里是自己的男人和婆婆,可在她心里好像是个空屋子。李光茂也是,只是呆呆地望着窗外,走了,都走了。
走了,冬梅她们到了后沟,进了家给吴有才家的人也都拜了年,说了几句客套话,拉上吴有才给儿子媳妇带的东西,两家人上了车,就往市里走了!
田旺带秋菊从旗里检查回来,怀孕了,田旺他娘真的把秋菊当成宝贝了,什么都不用干。秋收那么忙,田旺他娘都要秋菊在家呆着,自己干活回来再做饭。这哪成?秋菊回家一说就被李光茂老俩口否定了,不去地里干活这是为了保胎,在家什么活也不干,那不成一头猪了。秋菊也只是说说。她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了,帮着婆婆做早饭,虽然田旺他娘一定要她多睡一会儿,她总说等她们去地里干活自己还能睡。等家人出去干活,秋菊就把锅洗了,然后回娘家给娘家或蒸馒头或做莜面,都做好,奶奶不去地里,由奶奶在爹娘快回来的时候再把饭蒸好。然后,秋菊就回家给家里人做饭,虽然秋天都在忙,但她家的饭从来就没有凑合过,有时候晚上热点旧饭,早上和中午都是新饭,而且都是顺口的。去地里干活路上总会遇见一些一起干活的人们,田旺他娘每天都夸秋菊在家把家收拾的多好,把饭做得多好,也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进入冬季,秋菊的肚子也有点沉了,总是不想动,田旺他娘就像哄小孩一样,把秋菊叫起来,吃点水果和零食,然后让田旺扶着她去街上或者娘家转转,这样为了小孩能顺利出生,大人也少受罪。
过了春节,李光茂从市里回来给秋菊带来很多东西,秋菊拿回家,田旺他娘看着,这才是亲姐妹,孕妇的衣服、孩子的衣服、田旺的衣服和秋菊喜欢吃的东西,大大一包。田旺他娘帮着秋菊收拾,冬梅还给田玉山老俩口每人买了一套保暖内衣,让秋菊很有面子,也让田玉山老俩口高兴了好几天。虽说人家也是为了让他们对秋菊好点,可咋说这也是好闺女,李光茂家的闺女其实都很正常,却成了这个村子的另类。田玉山心想,李光茂也没什么文化,怎么能把几个闺女教育的这么好,不过,想想秋菊她娘前年中秋节那几句话,琢磨琢磨,其实,秋菊她娘不是一般人,在这个村子里没亲没故,却也没受过气,尤其和公公婆婆关系处的很好,这也是她们这一代人里的好媳妇。
四月中旬,秋菊生产了,也是一个男孩,这又让田玉山一家高兴的不知道咋对秋菊好了。秋菊感觉肚子疼了,田玉山没有犹豫,立即让田旺带着秋菊坐汽车去旗里医院检查,也不用回来了。医院让住院就住院,不让住院先找一个宾馆住下,等快生的时候给家里打电话,他们俩家人再去。田旺去旗里的第三天早上,秋菊肚子就开始阵痛了。田旺找战友帮忙认识了医院的一个医生,她们住了院,医生给秋菊打了催产针。中午的时候,田玉山和李光茂俩家人都到了医院。下午四点多,秋菊生了,男孩,七斤二两,也算大孩子了。秋菊娘在医院伺候着,田玉山老俩口上街买着各种坐月子必需品。晚上,两个母亲看着孩子,田玉山又叫上李光茂去饭店里喝了点酒,小庆祝一下。
在医院住了四天,因为那几天突然变天,下着毛毛雨,也不敢把秋菊往回家弄。第四天头上,田玉山在旗里找了一辆面包车,俩家人一起坐着车会到了牛角沟。一家一个孩子了,都娇气得很。每天白天秋菊她娘伺候月子,田旺他娘偶尔帮帮忙,晚上秋菊她娘就回家了,田旺他娘陪着秋菊,给孩子换尿布。
满月这天,趁还不太忙,田玉山在村子里摆了满月酒,远亲近邻都来祝贺。田玉山开始就告诉大家不收礼,不设收礼的人,更不写礼单。那人们来吃饭总不能空着手,有拿吃的,有拿穿的。满月酒的第二天,田旺就给丈人家送去五六箱牛奶,二十来斤鸡蛋,都是客人送的,家里人也吃不了。天下父母心,春桃她娘把这些鸡蛋都放在一直没有扔掉的装电视的箱子里。在箱子底铺了好多层报纸,然后在里面放上白面,放一层面,放一层鸡蛋,把田旺送来的和家里的鸡蛋都放在箱子里。在农村,人们都会把母鸡刚生下来的鸡蛋放在面柜子里,这样就不会困黄。老俩口在等机会,把这些鸡蛋给闺女外孙捎去。李光茂这一辈子还没过完,却也是心情的大起大落。他为了能生个儿子东躲西藏,最后还是三个闺女。总算老天还是公平的,三个闺女给婆家生了四个儿子,这让李光茂也扬眉吐气一番。虽然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中国宣传了几十年,倒也是,干活的时候妇女是当仁不让的,虽然政府每天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一样吗?要是都一样还用得着宣传?至少,在农村人的心里,男人是天,这个是根深蒂固的,否则为什么十多年的超生游击队还在演?田旺帮丈人丈母娘把鸡蛋都放好,他又叫上丈人一家去他家吃饭。田玉山昨天给孙子办的满月酒,客人们吃完走了以后,还有好多菜和肉,就决定今天再请亲家吃顿饭。反正在一个村子,女婿叫就去呗。四个人相跟着又去了田旺家。李光茂以前从村子里的街道走过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现在不一样了,他是仰着头,不论见到谁都会笑着打招呼,即使有人老远就朝他开玩笑,说些猫嫌狗不待见的话,李光茂也不生气,他心里想,让你眼红吧,我的闺女都出息了,你不是有儿子吗?那又咋的!你得看别人脸色,我闺女女婿他们得看我脸色。
半年的光景,冬梅把下马酒在下面旗县的销售做开了,一个月一车酒,酒厂的经理还不等冬梅办款,就急着想给冬梅发货了。旗县市场是打开了,可市里的市场还是占有率很低。酒厂经理曾经和冬梅协商过,让她也带着下马酒在市里批发,冬梅没有答应,她说,批发可以,但必须是冬梅做独家代理。酒厂那个经理暂时还不能把他们自己设的那个烟酒批发店关掉,这事就搁下了。
今年又是中秋连着国庆,七天假期。预先冬梅就和牧场白酒的厂长协商,做一些精装盒子的白酒,价格可以抬高些,但这样会好销售点,因为双节送礼肯定不少。具体包装双方协商之后,牧场白酒就着手制作了。这个双节,牧场白酒的销售量就达到了七八两个月的总量,一切按照冬梅的思路走着。白酒盒子稍微大了点,每个盒子里面放了一把精致的蒙古刀,这是所有草原上人们吃手把肉的时候离不了的工具,而且刀子制作也很美观。大批量的制作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放在酒盒子里就可以加不少价。双节一过,牧场白酒厂和自强贸易公司都赚钱了。双节过后不久,牧场白酒厂的领导来了市里,他们没有去自强贸易公司,而是去了冬梅超市,告诉她晚上请他们夫妻俩吃饭。
在市里新开的一家四星级大酒店,牧场白酒酒厂宴请了张子强夫妻俩。冬梅之前就说好带几个朋友,酒厂领导说她想带谁就带谁,晚上,张志强、黄雅莉带着亮亮,夏晓光带着女朋友也都来了。夏晓光和女朋友的关系正式确立了,只是因为夏晓光是本命年,两个人决定过了年就结婚典礼。晓光买了楼房,也已经装修好了。小光的女朋友叫塔娜,汉语翻译过来是珍珠的意思。塔娜是个朴实的蒙古女孩,在蒙中教书。为了塔娜,夏晓光问了冬梅好多次,感觉好不好,长得好不好。塔娜挺漂亮,个子和夏晓光差不多,修长的身材,穿着很朴素,这点冬梅喜欢。塔娜也很勤快,她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感觉塔娜相当不错,不张扬,长的也喜相,从没见过她生气,所以,在冬梅眼里感觉很好。夏晓光从开始的喜欢冬梅,到后来的相信冬梅,冬梅的意见对他甚至比他父母的意见还要重要。所以,最后夏晓光决定就她了,一年多的交往,终于开始谈婚论嫁了。
见到大家的到来,厂长热情接待,相互做了介绍。冬梅说,“这几个人是我们夫妻俩事业上帮助最大的人,所以我把她们也请来和你们一起坐坐,厂长如果有什么关于以后合作的事情也别介意,该说就说。”
厂长很聪明,一看就知道这些人的关系不一样,政府公职人员不准再开公司,但他们入股市极有可能的,所以厂长也就不再忌讳什么。
大家一起喝酒也聊着天。喝到都吃喝差不多的时候,厂长从包里拿出两沓钱和一个盒子,“对不起,打扰大家一下,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单独给李东梅女士一点酬劳,这与你们销售我们的牧场白酒无关。是李冬梅在节前给我提的建议,白酒精装礼盒。”他看了看张自强,又看了看大家,“我不知道你们赚了多少钱,我们酒厂这次把厂子里双节的福利都赚出来了,所以我特意感谢李冬梅,这是两万的酬金,也算你给我们出点子的酬劳。还有我们从香港珠宝店买回的一套白金首饰,也赠送给李冬梅,希望你以后能帮我们出更多的点子,也让我们酒厂的人能享受更多的福利。”
冬梅不好意思了,“厂长,你这样我都不好意思了,既然咱们都绑在了一条船上,相互提个醒也是应该的,钱就不必了。”
“你这可不是提个醒,你是帮我们出谋划策了。这钱也不是我的,是厂子里几个领导协商后,从财务取出来就为感谢你的,你不收下我回厂子都没法交代。”厂长笑着说。
“那就收下吧,来,咱们感谢一下厂长,也祝你们以后合作更加愉快。”张志强说着端起了酒,这里他年龄做大,也只能他来圆场。
大家把酒喝了,冬梅看着厂长说,“这钱我就收下了,很感谢你们对我的认可。这首饰我可以转增给别人吗?”
“可以,”厂长给几个男的每人发了一颗烟,然后都点上,“东西到你手里,咋做处理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冬梅笑了,看了看夏晓光和塔娜,“你们两个新人准备明年结婚,姐就借花献佛,把这套首饰送给塔娜作为你们结婚礼物。你们先收下,等你们结婚姐还会再送一份。”说着把首饰给了塔娜。
夏晓光接了过来,“姐,你都不看什么样的首饰,就给了她,以后可要后悔呢。”夏晓光说完,大家都笑了。夏晓光打开首饰盒,里面是一条很漂亮的白金项链,一个骏马的白玉坠,一条白金手链镶着绿色的玛瑙,一副白金耳环也镶着白玉坠。他把首饰盒推向黄雅莉和冬梅前面,意思是让她们看看,嘴里却说,“姐,收回去吧,看颜色就是足白金首饰,项链够三十多克,手链也够二十多克,你后悔了吧,快别给她了。”
冬梅和黄雅莉也都看了看,冬梅把首饰盒又递给塔娜,看着夏晓光说,“少贫了,又不是给你的。”说完大家都笑了。
牧场白酒酒厂一看就知道这是他们一起搞生意的,但也不能说明。她们又说了一些酒厂的事,还有生意上的事,酒桌气氛十分融洽,聊到九点多,酒席散了,大家才各自回家。
黄雅莉和张志强带着亮亮回了家,进了家,黄雅莉先给张志强倒了一杯茶,放在茶几上。“你看冬梅,咋看都不像一个农村人,什么首饰看都不看就给了塔娜了。”
张志强笑了,“你才看出来?你看着,用不了几天,冬梅保证找你去逛街,那两万块钱她也不会自己用,这才是做生意的人。虽然是个女人,也是个君子。自强那里的生意她从来不去参与,至于人家夫妻俩在家怎么商量是另一码事,这种人就是聪明。”
果不其然,周末的时候郑春丽帮忙看店,冬梅约上黄雅莉一起逛了街,在商场买了一款八千八的情侣表,买了两套,一共四块,她们俩每人拿了一套。黄雅莉知道也没法推辞,拿上了,还数落了冬梅半天。冬梅把剩下的两千多块钱给婆婆买了一条金项链,是黄金的。这事做得,这人做的,黄雅莉暗暗佩服冬梅的做事方式。
进入秋季,春桃也把乐乐送进了市幼儿园,因为没有市里户口,一切都是黄雅莉帮着办的。五金店的生意一直还不错,也很整顿。吴德贵送货的时候春桃帮着看店,要是不忙的时候春桃就去冬梅超市帮着点冬梅。秋菊生了个儿子,俩个姐姐十分高兴,又给妹妹买了很多东西捎回去。孩子满月那天,冬梅春桃俩家人在饭店吃了饭,虽然她们不能回老家喝外甥的满月酒,她们也在饭店庆祝了一下。
这里的季节,冬季长夏季短,春秋季就更不用说了。每年十一供暖期还没到,大街上就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老年人或者早晚出去干活的人都已经棉衣、保暖内衣上身了。次年过了五一,人们身上的厚衣服都没下去,虽然讲究春捂秋冻,可春天捂着的多,秋天冻着的少。能在街上看见穿衬衣或者秋衣t恤的,除了每天开车、坐车的人,就是冻得脸色发紫的耍酷小青年。这几年冬梅不再织毛衣了,因为手工织的毛衣都有点厚,在家里有暖气穿着嫌热,出了门也都有了车,车里有暖气,也有点热。主要是人都有了钱,社会的层次感也就提高了,穿着手工织的贸易总觉得没有买的羊绒衫、羊毛衫显档次。春桃倒是有时间还在织毛衣,他给孩子们织,给家里的老人织。经过这两年的社会生活,她也把家里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逐渐忘了,十一的时候,她还出去给吴德贵他娘和他的两个妹妹都买了毛线,也给他们织几件,毕竟,她们可以不仁,自己不能不义,这让吴德贵很感动,每天对春桃更好了。
冬季的天气严寒,各种生意却都很火热,每个人都是热情高涨,整个城市都在沸腾着。
2005年阳历年初公布2004年全盟财政总收入12。2个亿,对于这不足二十万人口的个小城市算得上一个天文数字了,它比去年增加了4。5个亿,增幅达到59%。城市的各项建设都在雷厉风行的行动着。冬季虽然很多的建设都停工了,但207国道上,拉煤车仍然是车水马龙。过了元旦,自强贸易公司也把这一年的销售与盈利数字算出来了,这个数字是张志强和夏晓光他们这样的上班族多少年也难挣到的,对于冬梅,却是她意料之中的。生意已经步入正轨,账上的流动资金也有富余,三个人决定先分一部分,其他的作为流动资金继续运营。
冬梅把公司的分红和超市赚的一些钱拿出来,和张自强在市里转了两天,终于在锡林湖东面的新区看好了一套一百八十平方米的阳面商铺,趁整个市里的房价没涨,她想先置办点房产。这个消息被夏晓光和张志强知道了,他们还笑着责怪冬梅只顾自己,最后三家一起去和房产商讨价还价,挨着买了三套商铺,这是喜事,晚上张志强又做东,大家在饭店又狠狠撮了一顿。
吴德贵这一年也是大丰收,因为人实诚,有很多工地都和他合作,年底算账却有很多钱要不回来,他整合了一下,和春桃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又从吴有才那里要了些钱,补了点钱,和开发商弄了两套楼房,一套是他自己的,一套给父母。春桃也不计较这些,她本来就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
春节将至,一家人协商,一起回家过年。夏晓光答应帮着看店和公司那边的库房。为了等吴德贵和春桃,直到腊月二十九早上他们才开车往牛角沟赶。中午时分,车先到了后沟,春桃也答应吴德贵回家和他父母过个年,初二再去牛角沟。他们人和东西放下,冬梅和张自强进屋和吴德贵的家人打了一个招呼就回牛角沟了。
这个年注定是个快乐的年。
春桃回家,吴德美娘几个再没敢数落春桃了,春桃给家里人每人都买了很多东西,这也堵住了那娘几个的嘴。回家的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儿,吴德贵的哥哥吴德富也回来了。这次回来是彻底的回来了。乡里把所有的临时工都辞回家了。政策下来,说从今年开始实行大学生考村官,据说以后乡里、村里等工作人员都需要考试了,到底什么时候能正式施行了都不知道,只是先把临时工都辞退了。吴德富的女朋友陈萍一直承包这解散以后的供销社的柜台,可这两年乡政府所在地的很多人也都出外打工去了,又有好几个小卖部竞争,也都挣不了几个钱了。他们被辞后先去了陈萍的家,商量明年柜台也不租了。俩个人虽然在一起很久了,可是一直没结婚,也为这事,陈萍和吴德富一起回来过年了,看看家里有什么打算。吴有才也没盘算过什么,和春桃协商,把市里买的房子给了吴德富,好他们过了年结婚,结了婚也去市里发展。春桃没意见,反正开始说那就不是她们的房子,至于谁去住也就与她们无关了。以前吴德美姐妹俩从来看不起春桃,却对陈萍青睐有加,这次都回来,她们又一改常态,也开始叫春桃嫂子了,也总是接近乐乐,却对陈萍是冷眼旁观了。陈萍能看得出来,不过之前吴德富就和她说过自己的两个妹妹和母亲泼辣且势力。不就过个年,过了年办了婚事,他们也就去市里了,这几天,也没什么,所以陈萍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既然来了,就和他们一起过个年呗!
冬梅他们回到家,李光茂告诉郑春丽没有给她烧开屋子,就让她们一家人住在西屋。郑春丽也没说什么,她也在盘算,她回家住,冬梅在娘家住,俩个孩子总会来回跑,要是感冒了也麻烦。这几年她和冬梅的相处就如亲娘俩一样,既然亲家张口她再回去烧开自己屋子也就不好了,反正也就几天,过了年就都回市里了。冬梅也没多想,反正就几天,她说让孩子们和爸爸奶奶住西屋,她和爹娘还真有自己的奶奶住东屋。平平不干,要和妈妈在一起,安安是要和爸爸在一起,一家人都笑了。这俩个孩子好像姓错了,应该让平平叫李健坤,让安安叫张浩德。大家在开玩笑之际,秋菊和田旺抱着孩子来了。春桃娘急忙接过来把孩子放在炕上,这么冷的天也不怕孩子感冒。田旺无奈的说秋菊今天打算和二姐来住一夜。一个炕,五个大人一个孩子,这咋睡?管他咋睡也是晚上的事了。冬梅抱了一会秋菊的孩子,秋菊说是孩子他爷爷给孩子气的名字,小名叫明明,大名叫田清明,他们家是有家谱的。平平安安,明明亮亮,这四个小名,冬梅念叨着,抱着明明哄了一会儿,然后把明明交给秋菊,就去做饭去了。
吃了饭,大家又聊了一会儿,晚上,该睡觉了,炕虽然大,可明明就会占不少,最后只能是李光茂去和田旺回家住。李光茂是一万个不愿意也没办法,只好跟女婿回家了。
热热闹闹的年,热热闹闹的过,最热闹的是孩子们。初二一大早,冬梅就开始准备着各种吃食。大年三十儿下午抱孩子回自己家的秋菊初二九点多就和田旺又抱着孩子来了。已经当妈的人了,回了娘家还像个孩子,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炕上让母亲看着,她却逗着平平安安。十点多,吴德贵开着四轮车拉着春桃和乐乐了也来了,这下更热闹了。人们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三个孩子绝对是一台武戏。爬上爬下叮叮当当,郑春丽就跟在孩子们的屁股后面,在家也一样,她已经习惯了。乐乐和郑春丽也很亲,渴了饿了都喊这个不是亲奶奶的奶奶,却从不找他姥姥。
早上一起床,李光茂就把家里的猪骨头和鱼都拿出来了。中午,冬梅就开始洗骨头炖骨头。李光茂问讯田旺姐姐姐夫什么时候来,田旺说过了初五来,这次姐姐来想多住一段时间。于是,李光茂让张自强开车和田旺回家把他父母也接来,大家一起热闹。
冬梅从中午开始,洗了骨头又煮骨头,灶里加点媒,有鼓风机吹着。冬梅开始做菜。红烧两条鱼,炸了很多带鱼,把婆婆在家煮好的羊手把肉又热了一下,还有一些龙虾也都煮了。又拌了几个凉菜。吃饭了,炕上一桌,地上一桌。炕上的六位老人,地下是三对年轻人。平平安安找大姨和爸爸,而乐乐却非要上炕找奶奶,因为在冬梅家,只要吃鱼虾多是郑春丽给乐乐把刺和皮去掉。吃羊手把肉,也是郑春丽用手把肉刀把肉切成小块蘸点料喂乐乐。郑春丽没了手把肉刀子,就让冬梅给她把菜刀拿来。郑春丽把虾仁给乐乐放在盘子里,又把猪肉和羊肉都切成小块放在碗里,乐乐不论吃什么肉都是自己吃一块给奶奶吃一块,让春桃她娘和田旺他娘都羡慕不已。
在热闹与快乐中大家吃了饭。吃完饭,吴德贵也没有张罗回家,因为他家的气氛乱。这次,他又看到了自己当初的处境。陈萍与家里那几个女人的冷战,吴德富的无奈。他不想回味了,决定过一两天再回。吃了饭,冬梅就给大家熬了奶茶,市里人都说奶茶可以去油腻。洗完锅,冬梅又拿出很多香蕉、桔子、苹果给大家吃,还有很多干果。三个女婿都去西屋了,剩下的大人孩子十来个挤了一炕,冬梅坐在地上的凳子上,时不时的给大家倒茶。聊得很晚,今晚的睡觉更成问题了,最后冬梅安排,男的都去田旺家,奶奶、婆婆和娘在东屋,她们姐妹三个住西屋,孩子随便他们自己。姐妹三个再次又一起睡在这个屋子里,虽然各自身边都多了孩子,可她们还是有说不完的话,一直聊到很晚。
快乐的时光,时间过得总是很快,转眼到了初六,吃了早饭,他们又走了。没有了小孩儿的家,热闹度能从一百度一下子降到零度。把冬梅一家送走,张自强他们先去后沟接春桃她们,然后一起回市里。春桃她娘就在里屋外屋转悠,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想起小乐乐和郑春丽的亲热劲,她就从心里感到寂寞。屋里是自己的男人和婆婆,可在她心里好像是个空屋子。李光茂也是,只是呆呆地望着窗外,走了,都走了。
走了,冬梅她们到了后沟,进了家给吴有才家的人也都拜了年,说了几句客套话,拉上吴有才给儿子媳妇带的东西,两家人上了车,就往市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