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猛狗越世

第48章 我也要做识字的狗

    走在半路上,我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我不能叫“官犬”!这大清朝有什么好的?偶尔帮帮忙倒可以,要我真正成为他们的“走狗”,我可不乐意!我只为少主人一家服务,他们过得好,就是我最大的使命。

    我暗笑自己突发奇想,简直异想天开嘛,呵呵!这样走着想着,眼看就到了县衙前。

    “贼人都拿住了!”

    一群人涌出县衙大门,个个兴高采烈,说着,看着,把两个湿淋淋的贼人押进了里面。

    “咚,咚,咚。”

    “升堂!”

    “威——武——”

    县令大人升堂审问犯人了。

    看着眼前的一幕,我恍然想起以前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的情景。不同的是,那些只是演戏,而眼前是活生生在真实发生。我晃了晃脑袋,定了定神,收回思绪,注视着眼前。有一些新奇,有一些期待,我看着来到大清朝的第一次审案。

    “啪!”

    “带人犯!”

    一阵锁链的哗啦声,四个狼狈的人被衙役押着慢慢走进来,来到堂上。

    “威——武——!”

    “跪下!”

    叫的叫,推的推,堂上一片热闹,结果却引得站在堂下看审的人一片议论。

    四个人,两个跪下了,是赶车的老三和瘦猴老四;站着的自然是老大和老二,他们气昂昂地瞪着坐在上面的县太爷,不理会后面的衙役用水火棍敲打腿脚,就是硬挺着不下跪。

    “大胆犯人,见了本县竟敢不跪!来呀,给我狠狠打!”

    干瘦的县令胡子翘起老高,伸手从桌上的签筒里拿出一块签牌,往地上一扔。几个衙役如狼似虎地上去,按的按,打的打,把站着的两人强压在地上。“噼啪,噼啪,”连带着跪下的也挨了几下板子,打得几人哭爹叫娘。

    我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个熟悉的桥段,没有惊讶,觉得在大清朝这样已是很正常。我现在已经明白了,这大清朝不能用现代去比较,时代不同了,比较已经没有实际意义。我现在最大的任务不是去憎恶,而是去了解,去适应。我不是天上的神灵,没法改变什么,只能努力保留想要保留的东西,例如与少主人一家的亲情,与亲近的同类的友情。

    正堂里的审讯还在继续。

    一阵棍棒威风之后,跪在地上的四人听话了许多。一个在上面问,几个轮换着在下面答。案情逐渐明了起来了。

    原来,这四人号称“嵊州四雄”,是横行于嵊州一带的四个强人,明抢暗盗,掳人绑票,敲诈勒索,无一不做,无恶不作,早已成为嵊州地面的一大祸害。嵊州地方官府屡次追捕,却又屡次被他们狡猾逃脱。这次,他们四人抢了一个大户,劫了一大笔金银。因被抢的人家与绍兴知府有亲戚关系,惹得两级官府大怒,严令限时破案,派出众多捕快四处搜捕他们,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在与捕快的争斗中,他们弄失了携带的钱财,只带着两样古物仓皇逃到新昌地界,本打算去投靠老大以前结识的一个朋友。因为囊中没钱,那天在客栈看到少主人露出的财物,认定他少有外出处事经验,打算寻机劫夺,不料却鬼使神差般次次落空,最后反而露了行藏,导致被擒。

    “啪!”

    堂上的县令一拍惊堂木,吓得瘦猴老四一哆嗦。

    “尔等想到我新昌境内投靠何人?速速招来!”

    下面四人无一人回答他,场面一下子从刚才的有问必答陷入了沉默中。

    “到底投靠何人?快说!”

    干瘦县令又是一声喝问,散发出来的气势很容易让人忽略他的身材,逼得几个人低下了头,又不约而同地偷偷瞟一眼老大。我知道答案肯定在这个老大身上,就是不知道他会不会说出来。

    果然,审了一阵,其他几个连说不知道,而老大又死也不愿说。即便后来县令恼羞成怒,甩出一支签牌,打得老大的屁股血肉模糊,他也咬定说是一个无关之人,忘记了那人的姓名住址。

    县令无奈,只好转换问题,询问他们劫夺的那两样古物现在何处。这次四人没有犹豫,招供说是两把铁枪,据说是宋朝时名将岳飞之子岳云所用。至于下落,答案完全一致,昨晚放在城外的一所破房子里,后来不见了,找了很久也没找到。

    这时,站在堂下听审的少主人躬身插话,说自己知道东西在哪里,是被自己埋在屋后的一棵树下了。

    县令很高兴,仔细问清了地点,马上派了几个衙役骑马去取回来。等了不是很久,衙役回来了,两人一组抬着那两个黑色包裹。打开一看,两柄古朴锈蚀的铁椎枪出现在众人面前。

    看到这两样东西,县令拍了一下惊堂木,哈哈大笑起来:

    “兀那蟊贼,大活人长了两只狗眼睛!世人都知道,岳云使的乃是两柄雷鼓瓮金锤,怎会是这种破烂铁枪?休得在此诓骗本县!”

    唬得四人连连磕头,忙称不敢欺骗,这才免了一顿板子。

    案情基本清楚了。犯人签字画押后,被带下去收监了。县令看看天色暗下来了,宣布退堂,众人一哄而散。

    我站在堂下等着少主人,他正和王少勋、杨二少爷一起,在向县太爷感谢与告辞,不免又是一番礼来礼往。

    临行前,王少勋向县令提出,可否让他暂借两柄铁枪,带回去研究研究。破了案心情大好的县太爷哈哈一笑:

    “这么两柄破枪,就是送给铁匠铺,人家还嫌生锈了呢!少勋先生有兴趣,你拿去便罢了,还谈什么暂借?嵊州那边如果讨要,本县就说遗失了,料想他们也不会计较这等破烂东西。”

    王少勋很高兴,施礼之后叫几个衙役搬上了杨二少的马车。一行人,两辆车,县衙门口挥手作别,各自回家。

    回到白胡子老人的大宅子里,少主人明显松了一口气,我也开心地躺在院子里休息。一天的紧张追捕,可把我累得够呛的了。

    晚饭时,我破例被放进了厅堂里。听着杨二少爷在那里绘声绘色地讲述我的英勇事迹,我也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吃到嘴里的肉骨头更是味美无比了。

    饭后,少主人对白胡子老人和王少勋说,想从明天开始去县里的鼓山书院专心读书,恳请他们应允。二人当下笑着答应了,还称赞少主人勤奋好学,将来必有出息。杨二少爷听了,也说要一起去读书,喜得两个长辈更是满脸笑容。

    躺在少主人的住房外,我仰望着天上的点点繁星,回想着这几天的生活,觉得大清朝的日子过起来真是滋味无穷,比在林刘村丰富多了。

    “后面,后面还会有什么在等着我呢?”

    我想着,慢慢进入了梦乡,开始享受一个惬意的夏夜。

    第二天早饭后,少主人交给看门的一封家信,请他尽快派人送去。那人欣然答应了,少主人忙塞给他一些铜钱。

    收拾好了,向白胡子老人道别,这才登上杨二少爷的马车。我与少主人坐在后面,前面是王少勋和二少爷。一路走着,王少勋一边给两位年轻人介绍他们要去读书的鼓山书院。

    “鼓山的历史文脉源远流长,可从晋代王羲之说起,可谓起点很高。永和十年,王羲之誓墓辞官后,隐居剡东,在鼓山创紫芝庵,采药炼丹,作《鼓山题辞》。本朝乾隆帝以后,鼓山书院与元真道观同时并立于鼓山中,琅琅书声与袅袅香烟使鼓山笼罩在浓浓的儒道文化气氛中。鼓山又经宋代新昌石氏的经营,儒道两种文化传统在鼓山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发展着。到明、清儒学文化发扬光大起来,出现了我们新昌鼓山书院的辉煌时期。”

    说道这里,王少勋叹了一口气,说书院在本朝开国时曾遭损毁,后来虽然重建,但仍旧没有回复元气。直到近二十年前,才由县里的一批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努力授学,方才渐渐兴盛起来。

    看到少主人眼里的疑惑,王少勋接着介绍了一些书院的情况。

    “书院肇始于唐,盛于两宋,它是一种颇有中原特色的教育机构。一方面在私塾、义学、家塾等初级教育基础上深造士子,另一方面也是传承和发展学术文化的研究机构。一般来说,书院由官府统一规定招收生徒名额,生徒分正课、附课、随课三个等级。正课生徒每月膏火费三两银子,附课生徒一两,随课生徒无膏火费。每月进行官课、院课两种校课。课考评分按名次排列,可升降原有等级。鼓山书院办学数百年间,大致上也按此制度办。书院邀请著名学者、博通之士执掌教席,地方官也常亲临讲堂。旧志称,鼓山书院‘尝延程夫子明道讲学于此’。后与理学家朱熹友善的石子重晚年亦讲学于此,著《中庸集注》,朱熹尝采其说。连天台著名学者齐召南也和鼓山书院有不解之缘。乾隆十七年,礼部侍郎天台齐召南为鼓山道观作《重修鼓山观碑记》,其中有‘书院石坊峙道左,院与观犬牙相错,唇齿相依,观兴则书院亦兴’之句。”

    “鼓山书院离县城远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一直默默听着的杨二少爷开口问道,做了一回好学的好学生。我感觉他并没有静下心来读书的状态,可不知他为什么一定也要去。

    “或许这个花花公子突然开窍了也不一定呢?”

    我想着,还是耸耳听王少勋讲。虽然咱不识字,但听听这些旧事奇闻也蛮有意思。

    “鼓山书院坐落于县城西隅的鼓山西南坡,是新昌乃至绍兴府现存规模最大的书院建筑,是江南形制布局较为规整的书院。据现存的明碑记和旧《新昌县志》记载,鼓山书院的前身,为宋嘉佑初的石鼓书堂,旧为石亚子读书之处。石亚子为何人呢?乃是创建石溪义塾的石待旦次子。此人字潜夫,别号少庵,又号石鼓主人。宋景佑元年进士,时年方十七,丰神俊秀。宋神宗爱其才貌,欲选为驸马。亚子辞曰:‘家已议鲍氏,王姬非敢偶。’帝不强之。仕至太常博士,年三十九,即弃官归隐,读书于鼓山,并捐田立观宇。宋景佑三年朝散大夫韦骧作的《石鼓主人记》载:‘佳山秀水之盘旋,中建一室以为栖息藏修之所者也。石公耕石溪之田以为食,汲石鼓之水以为饮,樵石鼓之木以为炊,蚕石鼓之桑以为衣,群石鼓之麋鹿以为友……’”

    王少勋还是娓娓道来,这一段段我听得半懂不懂的句子,足见他的学识确实渊博,至少我对他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为何叫鼓山呢?其实鼓山,乃因山形如鼓而得名。据历代新昌旧县志记载,鼓山又名屏山,脉自旗峰,降于平衍,岿然突起。圆顶若鼓若屏,有泉池可田。山横截水浒,为邑之门户。你们看,前面就要到了。考考你们的眼力,看谁能说出何为鼓身,何为鼓顶?”

    王少勋结束了讲述,我们的车子也驶出了城门,向西面的山丘行去。

    我也抬头望过去。前面峰峦起伏,山峰连绵,山上绿树成荫,苍翠一片。哪座才是鼓山呢?

    “我看到了,前方那座山就是鼓山!”

    杨二少爷忽然叫了起来,用手指着前面一座山峰。

    “还真像呢!”

    少主人也说。他们指指点点着,这是鼓身,那是鼓顶,还想象山上会有些什么。车里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连赶车的杨老四也不时插上几句话,逗得两个年轻人哈哈大笑,笑他胡乱瞎说。杨二少爷更是直接笑骂他狗屁不通,反又受到王少勋的责备,说他有辱斯文。

    “别说狗就什么都不懂,你们看阿黄不是很有灵性吗?”王少勋顺势说道,“传说二郎神君麾下有一只哮天犬,颇能识文断字,不知确有其事否?”

    “说不定哩!”杨二少爷打趣地说,看着我,“你看,阿黄摇头摆尾,也想做神人之犬乎?不过,狗儿识字,似乎很难吧?”

    少主人也看着我,笑着问道:“阿黄,难道你真的想要识字?真想学啊,我教你,好么?”

    我听了,尾巴摇得更勤了。识字,甚合我意也!

    几次吃了不识字的亏,还真有了那么一点点想法。嘿嘿,谁说咱狗儿天生就只能是睁眼瞎?从此以后,我阿黄也要做一只识字的狗啦!

    (狗狗识字了会有什么后果?诸位书友不妨猜猜看。支持猛狗,它一定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完美表现!)
Back to Top